截(截)是什么意思
上半截←→下半截-反义词词典
上半截←→下半截shàngbànjié-xiàbànjié
【词性】:名
上半截:物体的上半段。
下半截:物体的下半段。
【例】 路旁有棵多年的乾老树,那老树上半截,剩了一个梢儿活着,下半截都空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九截-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截jiǔ jié
【释义】:
指九州。截,切断物的一部分,谓大地分为九部分。南朝·梁·萧纲《七励》:“九截同文,八极齐轨。”
斩钉截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斩钉截铁zhǎndīngjiétiě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优柔寡断
直截了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直截了当zhíjiéliǎodàng
(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拐弯抹角、转弯抹角(他本想~地讲一下,可是一时急躁得憋不住,索性直截了当,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儿搬了出来。)
阻截-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阻截zǔjié
阻挡,阻拦——放行(这是教练车,不必阳截,可以~。)
拦 阻 拦阻 阻拦 阻挡 拦挡 阻截 截阻 拦截-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拦 阻 拦阻 阻拦 阻挡 拦挡 阻截 截阻 拦截
拦lán632阻zǔ632拦阻lánzǔ 阻拦zǔlán632 阻挡zǔdǎng 拦挡lándǎng 阻截zǔjié 截阻jiézǔ 拦截lánjié
动词。表示以某种力量造成障碍使不能通过。
“拦”有“造成横而大的障碍,使不能越出”的意味;多用于去路、水流、行动;有口语色彩,适合在口语和俗白文字里使用。例如:“她一定要去上夜校,我也拦不住”;“可是路上兵荒马乱。拦路打劫,得财伤主的事原是常有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两道拦河大坝,截住了流量巨大的河水”。
“阻”强调使遇阻碍而不得前进,常用于军队、敌人;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用时一般带单音文言词的宾语或修饰单音文言词。例如:“贵州军阀犹国材的一部赶来阻我前进,被我另一部痛击”(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我们的目的是北上抗日;也不准备同国民党追敌决战,只用后卫抗击阻敌”(同上);“可速派两团人增强右翼,以阻南下之敌”;“成群的自行车被阻在武康路淮海路口”(《小说月报》,1981,11)。
“拦阻”兼合了“拦”和“阻”的意思,也大体上兼合了两个词的使用范围,只是不用于水流;较常使用。例如:“虽然两旁有人拦阻,还是禁不住冲上台来的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国家在呼救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能拦阻得住他应声而至”(老舍:《四世同堂》,上册);“毛主席接着指出,如果国民党各军不拦阻堵截我们,不向我们攻击,我们决不攻击他们”(成仿吾:《长征回忆录》)。
“阻拦”是“拦阻”的等义词,较少用。
“阻挡”和“拦挡”都强调挡住,使不能过去。“阻挡”侧重于从正面使遇阻碍,含有“要挡住的对象来势较猛”的意味;可用于进军、一般的行动、飞动的东西以及胜利等抽象事物。例如:“敌人在十号占领了岳阳之后,他如要长驱直入,谁也是不能阻挡的”(郭沫若:《洪波曲》);“旁边看的人只管议论纷纷,却都不去阻挡”(欧阳山:《三家巷》);“转角这边的厚墙,阻挡着弹流,也阻挡着火焰喷器的火流”(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吗?”(同上)。“拦挡”侧重于造成一定的障碍;多用于一般的行动。例如:“孙桂英这会儿嘴笨舌头短,头发昏,身发颤,不说拦挡拉扯,连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了”(浩然:《艳阳天》,第二卷);“老头子下了坡坎……看见儿子要脱外边的长裤子,旁边的几个人还在拦挡他”(同上);“别瞧他好象挺随和,性格可烈啦,任性起来,谁也拦挡不住”。
“阻截”“截阻”和“拦截”都强调截住,使不能继续进行。“阻截”侧重于施以阻碍;多用于部队的行进,航行着的船只、飞机等;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陆荣廷、莫荣新仓惶发兵阻截,所谓‘粤桂战争’于是爆发”(《李宗仁回忆录》);“敌机三架侵入我领空,我机立即起飞阻截”。“截阻”是“阻截”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停止!’那在黑暗里截阻来往船只的巡船的人叫道”(郑振铎:《桂公塘》)。“拦截”侧重于造成某种障碍,使难以通过;多用于行进着的或奔逃着的人。例如:“据这个军官的口供,敌人约一个营,再加一个靖卫团,已经做好拦截我们的准备”(《人民日报》,1981.6.15);“一俟流贼溃败,务要督帅乡勇将大小山路,层层封锁,步步拦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续凫截鹤-实用委婉语词典
续凫截鹤
婉指违背事物的本性,做劳而无益的蠢事。“凫”,即一种水鸟,俗称野鸭子。《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也作“断鹤续凫”。
简捷、简截与简洁-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简捷、简截与简洁
“简捷”,有两个义项,一指直截了当,也写作“简截”;一指简便快捷。如“算法很简捷、操作方法十分简捷”等。“简捷”,着重在“捷”,指速度快、不拐弯抹角。“简截”,用同“简捷”的第一个义项。意思是指“直截了当”。“简截”,着重在“截”,“截”有“切断”的意思。在这里也指不拐弯抹角。在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意思时,“简捷、简截”通用,但“简捷”更常用。而当指“简便快捷”时,只能用“简捷”,不能用“简截”。“简洁”,是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着重在“洁”,意指说话、写文章等干干净净,不啰嗦,不拖泥带水。如“她说话一向都很简洁、简洁的言辞、文笔简洁、话语简洁”。
截止和截至-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截止和截至
“截至”里的“截”就是“截止”,“至”是“到”,“截至”就是“截止到”。“报名到5月底截止”里的“截止”,不能说成“截至”;“截至5月底,已经有212人报名”里的“截至”不能说成“截止”。我们可以把“截至”说成“截止到”,如果不能说,例如不能说成“报名到5月底截止到”,就知道这里不能用“截至”了。如果可以说,例如可以说“截止到5月底”……这里就不能只用“截止”,要用“截至、截止到”。
直接、直截与直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直接、直截与直捷
“直接”,读zhíjiē,与“间接”相对,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中间没有什么障碍与麻烦的。如“直接去做、由你直接领导、直接阅读古书、太直接了”等。也可用来指前后两个动作之间时间短,紧密相连。类似指动作快的意思。如“她一下火车就直接到我这里来了”。“直截”,读zhíjié,意同“直截了当”,指说话、做事情等简单而爽快。着重在言语、行为上的简洁、干脆、爽快、痛快而不啰嗦、不麻烦。也用作“直捷”(读zhíjié)。但以“直截”更常用。
截然不同 一模一样-反义词应用词典
截然不同 一模一样
截然不同 jiéránbùtóng
一模一样 yīmúyīyàng
【截然不同】界线分明,像割断一样。
〔例句〕
1.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卡雷尔同他父亲的立场截然不同,他同情工人,他违反父亲的意愿,学医给工人治病。
3.经过今天一天他对待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道静似乎看透了她的爱人的真面目,心中感到有说不出的失望和痛苦。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例句〕
1.给两个小孩儿买,总得买一模一样的,省得争吵!
2.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3.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真正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应用例句〕
别看这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模一样,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拖泥带水 斩钉截铁-反义词应用词典
拖泥带水 斩钉截铁
拖泥带水 tuōnídàishuǐ
斩钉截铁 zhǎndīngjiétiě
【拖泥带水】贬义。原为佛教禅宗语,比喻纠缠牵扯,不能直探本源。后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例句〕
1.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
2.乡下人的脾气是拖泥带水的,又要借债,又舍不得田。
【斩钉截铁】褒义。比喻言行果断坚决,干脆利落。
〔例句〕
1.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2.老大爷斩钉截铁制止孩子:“那里危险,决不能去游泳。”
〔应用例句〕
孟子、董子所以拔本塞原,斩钉截铁,便是正怕后人似此拖泥带水也。
优柔寡断 斩钉截铁-反义词应用词典
优柔寡断 斩钉截铁
优柔寡断 yōuróuguǎduàn
斩钉截铁 zhǎndīngjiětiě
【优柔寡断】遇事犹疑,不敢决断。
〔例句〕
1.这位胡统领最是小胆,凡百事情,优柔寡断。
2.你做事不要总是优柔寡断的,要痛快点!
【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说话做事果断坚决。也作“斩钢截铁”。
〔例句〕
1.孟子、董子所以拔本塞原,斩钉截铁,便是正怕后人似此拖泥带水也。
2.邓九公看她作的这等斩钢截铁,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真是大有见识,暗暗佩服。
截-古文观止词典
截jié
【词性】:动词
拦阻,截住(2)。《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在谷口截住远来的车子,在郊外堵住乱闯的马匹。《吊古战场文》:径截辎重,横攻士卒。——不是径直去拦截辎重,就是从斜里攻击士兵。
半截汉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截汉子
【释义】:
指前硬后软的人。《醒世姻缘传》八:你差不多儿做半截汉子儿罢了,只顾“一头撞倒南墙”的!又九:若忖量罩不过他,趁着刚才那个意思,做个半截汉子,罢了。又三五:半截汉子好做,为人莫太刚强;若是见机不早,终来撞倒南墙。
不割不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割不截
【释义】:
不成段落,尚未完结。意即半截。《金瓶梅词话》一三:你家孤老今日请俺们赏菊饮酒,吃的不割不截的,又邀了俺每进来。你这里有酒,拿出俺每吃!
截短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截短拳
【释义】:
比喻暗中使坏。《醒世姻缘传》八:只得慢慢截短拳,使低嘴,行狡计便了。
凉了半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凉了半截
【释义】:
凉:冷。比喻极度失望或灰心。《老残游记续集遗稿》四:况且皇上家恩典,虽准其貤封,也从没有听见有人说过,谁做了官貤封到他相好的女人的,何况一个姑子呢!《大清会典》上有貤封尼姑的一条吗?想到这里可就凉了半截了。
☉冷了半截
《红楼梦》三〇:宝玉慌了,只说“了不得了!”袭人见了,也就心冷了半截。又三一: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
☉冷了下半段
《何典》二:又听得凶身是荒山里黑漆大头鬼,不觉冷了下半段。
磨了半截舌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磨了半截舌头
【释义】:
比喻费了许多口舌。《二刻拍案惊奇》二:老身磨了半截舌头,依倒也依得,只要娘子也依他一件事。
窃盗偷人没饭吃,截路强徒因着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窃盗偷人没饭吃,截路强徒因着极
【释义】:
截路:拦路抢劫。着极:着急。意谓偷别的东西是因为家里穷得没吃,拦路抢劫是因为穷急无奈,铤而走险。《醒世姻缘传》一七:窃盗偷人没饭吃,截路强徒因着极,若教肚胞有衣穿,何事相驱还做贼。
三把梳头,两截穿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把梳头,两截穿衣
【释义】:
三把:古时妇女的发式。两截:古时妇女的衣式。喻指妇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四:番王道:“你是个女子之身,三把梳头,两截穿衣,怎么会抡枪舞剑,上阵杀人?”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歧路灯》六六:男子汉大丈夫,休说那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戴
髻的话头。
☉两节穿衣
《金瓶梅词话》五五:西门庆见两个儿生得清秀,真真袅袅媚媚,虽不是两节穿衣的妇人,却胜似那唇红齿白的妮子,欢天喜地。
稍瓜打驴——去了半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稍瓜打驴——去了半截
【释义】:
歇后语。稍瓜:细长而脆的菜瓜。用又细又脆的菜瓜去打驴,一下子就会断去半截。意同“凉了半截”。比喻极度的失望。《醒世姻缘传》一:谁知晁大舍道这班人肩膀不齐了。虽然也还勉强接待,相见时,大模大样,冷冷落落,全不是向日洽浃的模样,一把椅朝北坐了,一双眼看了鼻尖,拿官腔说了两句淡话,自先起身,往外一拱。众人看了这个光景,稍瓜打驴,不免去了半截。又五三:这其余的族人见晁思才去了,稍瓜打驴——去了半截,十分里头,败了九分九厘的高兴。
做半截汉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做半截汉子
【释义】:
讥人前硬后软。《醒世姻缘传》九一:叫吴推官也进卧房里去跪下。吴推官不敢违拗,顺顺的走进房内,朝了眠床登时做了个半截汉子。
矮一截-汉语惯用语辞典
矮一截ǎi yī jié
谓低出若干,不坚挺。《市场报》2000.12.21“1992年起发行的编年票在持续数年狂跌后,今年在巨大的市场惯性作用下,仍在滑向低谷。1992—2000年发行的编年票,仅1996年年票躺在面值线上,其余8年的年份票市价均比面值矮一截。”
半截汉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截汉子bàn jié hàn zi
①下跪的男子。《醒世姻缘传》“大奶奶双眉倒竖……叫吴推官也进卧房里去跪下。吴推官不敢违拗,顺顺的走进房内,朝了眠床登时做了个半截汉子。”②比喻屈服于人的男子。《醒世姻缘传》“若忖量罩不过他,趁着刚才那个意思,做个半截汉子,罢了。”
半截回头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截回头人bàn jié huí tóu rén
指再嫁的寡妇。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君能为市井子者,娶半截回头人,则老身早有以应命矣。”
半截腰-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截腰bàn jié yāo
①谓物体高度或长度的一半。冯志《敌后武工队》“人们常念叨‘青虚山,高又高,赶不上白石山的半截腰。’”②谓事情进行到中途。《中国经济时报》1999.11.25“相关的市场规则又不配套,特许经营着实被卡在了半截腰上。”
半截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截子bàn jié zi
谓不能坚持到底。梁斌《翻身记事》“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革命到底,半截子革命不是事呀!”
截搭题-汉语惯用语辞典
截搭题jié dā tí
旧时考试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叫截搭题。《冷眼观》“小雅君自是做截搭题的能手,不然,何以能把各种话都消纳无形,联合一气呢?”
冷了半截-汉语惯用语辞典
冷了半截lěng le bàn jié
见“冷水浇头,冷了半截”。
两截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两截人liǎng jié rén
①指言行不一的人。明陈于陛《意见·韩昌黎》“世人云‘韩昌黎谏佛骨,却与大颠厚,是两截人。’余意不然。”②指前后不一的人。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两截人绍圣以前,贤君也,绍圣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截-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截jié
名量词。1.计量某些细长的东西被截断的部分,后面可带“子”:一截电线/一截铅丝/两截水管/半截簪子/几截树枝/一截截木头∥他右手抓着桨把儿,左手还拿着一小截芦管儿。/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把辣椒结成圆串时,两头还都留下两截子。/有的攥着卷儿大饼,一口咬下半截,把脖子撑得又粗又红。2.引申用法:走半截路/做半截事/说半截话∥会议开了半截,突然停电,主席宣布散会。/走了一截路,前队又停住。
“截”与“节”的区别见“节”条。
半截入土/半截子下路/磨了半截舌头/黄鳝砍了一截,还比泥鳅长/气枪打飞机,差了一大截/一截灯草搁在背上,也怕压死/六月天掉在水缸里——凉了半截/身子掉进冰窖里——一凉半截/火烧棍打驴——剩下半截/孙猴子穿汗衫——半截不像人/戴着草帽亲嘴——差着一截子/谷地里点玉茭——高出一截子。
截道-佛源语词词典
截道
拦路不让通过。《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狮)子,截道杀人,断绝王路。”现代汉语承用,多指拦路抢劫。梁斌《播火记》三九:“春兰听那声音好耳熟,她大声喊起来:‘截道啦!有贼哟!’”
截断众流-佛源语词词典
截断众流
禅宗指参禅对话时,所说禅语意旨深远玄妙,使其他人无可答对。引申为见识高远,语句深刻,超越一般流俗。《五灯会元·卷十五·德山缘密禅师》:“上堂:‘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作么生辨?”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引申义使用。王闿运《〈八代文粹〉序》:“要以截断众流,归之淳雅,使词无鄙语,学有本根。”
截流-佛源语词词典
截流
截断流水。佛家比喻佛法广大,法力无边,如同香象过河,可以把水流截断。《祖堂集·卷十四·百丈和尚》:“师答曰:‘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如木石,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不能涉也。”现代汉语承本义使用。碧野《彩石斑斓》:“大江截流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截取-佛源语词词典
截取
切断整体直取所需要的部分。《百喻经·为妇贸鼻喻》:“我今宁可截取其鼻,著我妇面上,不亦好乎?”现代汉语承用。郁达夫《十三夜》:“我看我们同时代者的画,也着实看得不少了,可是能达到像他这样的调和谐整地截取自然的地步的,却也不多。”
截铁斩钉-佛源语词词典
截铁斩钉
义同“斩钉截铁”,比喻十分坚定、坚决,果断干脆毫不犹豫动摇。禅宗用于坚决果断地截断妄想杂念。《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二:“有时拿云擭浪,游戏自如;有时截铁斩钉,纪干不可。”《虚堂和尚语录》卷八:“师乃云:‘雕沙镂玉,截铁斩钉,黠向冷地里卧。何故?太平时代,不得鼓笼人家男女。”参见“斩钉截铁”条。
续凫截鹤,夷岳盈壑-佛源语词词典
续凫截鹤,夷岳盈壑
凫,野鸭。夷,弄平;壑,山谷深沟。野鸭腿短,为了给野鸭的腿放长,把鹤的氏腿截下一段给它续上;为了使山谷平坦,把山峰推平了给填上。比喻违背事物的天性和本来状况,去搞平均主义,以“有余”补“不足”,结果损害了“有余”者,“不足”也未能得好处。《五灯会元·卷十六·天衣义怀禅师》:“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束也挛挛拳拳。用之,则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前半句“续凫截鹤”用的是上古汉语现成语句,语出《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义怀禅师续上半句,形成对偶,语义相近。以今天的看法观之,前者违背自然规律,却是不可行的,而后者则完全可以做到,移山填海的事已屡有发生。
斩钉截铁-佛源语词词典
斩钉截铁
比喻坚定不移,做事果断利落。《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主事及三堂上座参省,师顾视云:‘汝等在此粗知远近,生死寻常,勿以忧虑。斩钉截铁,莫违佛法;出入生死,莫负如来。事宜无多,人各了取。”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二:“‘请假,你不好意思请假,我给你请假。’朱瑞芳说得斩钉截铁。”
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截jié
①断,截断。《吕氏春秋·过理》:“~涉者胫而视其髓。”蔡琰《悲愤诗》:“斩~无孑遗,尸骸相撑拒。”②阻拦。孔稚珪《北山移文》:“~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半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截bàn jié
【释义】:
一半;半段。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沙帘子。”
半截入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截入土bàn jié rù tǔ
【释义】:
指人老,已快到寿终的时候。李准《不能走那条路》:“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
半截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截子bàn jié zi
【释义】:
指不能坚持到底。梁斌《翻身记事》:“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革命到底,半截子革命不是事呀!”
半截腰-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截腰bàn jié yāo
【释义】:
半当中。孙犁《风云初记》:“田大瞎子随着办了几桌酒席,把全区的村长村副请来,吃到半截腰里,把儿子的名片发下去。”
下半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半截xià bàn jié
【释义】:
指人体或物体的下半段。如:我已是下半截入土的人了,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又如:这甘蔗吃到下半截,更加甜了。
直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截zhí jié
【释义】:
直截了当。赵树理《老定额》:“李大亨这会可真要直截说问题了。”
直截了当-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释义】:
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老舍《四世同堂》:“不想扯什么闲盘儿,而愿直截了当的作些事。”
阻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阻截zǔ jié
【释义】:
拦截。左齐《唤醒了山城》:“但在有利时机,我们又向尾追阻截之敌,狠狠地打上一棍子,使敌人不敢冒进、穷追。”
堵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堵截dǔ jié
【释义】:
阻挡,拦截。周士第《起义中的二十五师》:“敌人从各个方面调兵堵截。”
抄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抄截chāo jié
【释义】:
包抄堵击。指绕道攻击拦阻对方。郭沫若《北伐途次》:“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
拦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拦截lán jié
【释义】:
阻拦;阻断。《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由于我空军及时拦截,敌机的空袭没有给车上人员造成伤亡。”
搭截题-现代汉语大词典
搭截题dā jié tí
【释义】:
清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题”。也省作“搭题”。鲁迅《致徐懋庸》:“邱先生的批评,见过了,他是曲解之后,做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
围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围截wéi jié
【释义】:
包围拦截。如:回家的路上,姑娘遇到了一伙流氓的围截。
追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追截zhuī jié
【释义】:
追赶堵截。《人民日报》1988.12.27:“(5名罪犯)杀害了闻讯前来追截的保安员黄河。”
植物截留-现代汉语大词典
植物截留zhí wù jié liú
【释义】:
见“截留”。
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jié
【释义】:
①断,割断。柳青《铜墙铁壁》:“将敌人截成几段,分别包围起来了。”引申为界限分明。如:截然不同。②阻挡,阻拦。张天翼《欢迎会》:“可是白操心!还没见着万巡视员就被校长在半路截着。”③指到一定的界限为止。如:截至;截稿。①量词。段。杨沫《青春之歌》:“杨旭从墙角里掏出了一截铅笔和一张纸递给卢嘉川。”
截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止jié zhǐ
【释义】:
限至某时停止。鲁迅《致郑振铎》:“似不如改为正月十五截止,一面即出书,希酌。”
截水墙-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水墙jié shuǐ qiáng
【释义】:
挡水建筑物基础上的一种防渗结构。状似矮墙。通常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位于透水性很小的地基上,伸入黏土防渗体中,能控制渗流量,延长渗径,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截长补短-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长补短jié cháng bǔ duǎn
【释义】:
截取有余,以补不足。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如:一个团体的人员要互相截长补短,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截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火jié huǒ
【释义】:
指烟抽到中途断火熄灭。金大为《吉林特产》:“蛟河晒烟的特点是:叶大肉厚,味香醇,耐潮湿,不截火,不走味。”
截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击jié jī
【释义】:
拦击。周恩来《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上次东出邵武引敌,因我恐敌截击,回师过早。”
截句-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句jié jù
【释义】:
即绝句。
截至-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至jié zhì
【释义】:
截止到某时。如:会议报到日期截至三月十八日止。
截齐-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齐jié qí
【释义】:
形容异常整齐。叶圣陶《某镇纪事》:“站岗警察拦住两旁的人,要站成截齐的一线。”
截听-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听jié tīng
【释义】:
中途拦截收听。《新民晚报》1988.7.8:“联邦调查局和海军部调查局作了两年的秘密调查,对有关人员的电话截听了4000多部。”
截近-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近jié jìn
【释义】:
直截了当。王汶石《大木匠》:“你说得截近些,别扯得太远!”
截阻-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阻jié zǔ
【释义】:
拦阻。郭沫若《北伐途次》:“我们这一方面有第八军派了一部分队伍由白沙洲绕道渡江,已经取得汉阳,早迟要向武胜关进军,以截阻北洋军队的来援。”
截拦-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拦jié lán
【释义】:
从半途拦劫或阻拦。叶君健《自由》:“他是截拦皇帝的一个七品官的枪支起家的。”吴组缃《山洪》:“‘你好好的惹他做什么?你这个小把戏!’奶奶提着软弱的嗓子赶紧截拦着。”
截取-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取jié qǔ
【释义】:
割取,切取。如:有一些不法分子见小利而忘大义,竟然截取国家通讯电缆当作废品卖钱。也指剪裁摄取。郁达夫《十三夜》:“我看我们同时代者的画,也着实看得不少了,可是能达到像他这样的调和谐整地截取自然的地步的,却也不多。”
截肢-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肢jié zhī
【释义】:
医学名词。指四肢的某一部分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把这一部分肢体割掉,以防止危及全身。
截指-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指jié zhǐ
【释义】:
砍下手指。表示坚决之意。鲁迅《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不错,中外古今的小说太多了,里面有‘舆榇’,有‘截指’,有‘哭秦庭’,有‘对天立誓’。”
截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面jié miàn
【释义】:
即剖面。物体切断后呈现出的表面。如:横截面。
截获-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获jié huò
【释义】:
中途取得。钱一平《紧急关头》:“当顾顺章进一步出卖上海党中央机关的电报飞到南京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总部时,却被我爸爸截获了。”
截留-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留jié liú
【释义】:
①拦取。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都让他们截留了,我们没有搪瓷罐子。”②留下应解往他处的款项、物资或人员等。《人民日报》1984.6.3:“有的随意截留国家收入,乱支乱用,用公费搞个人旅游…”③降水被植物或建筑物拦截而存留,后因蒸发而不再到达地面的循环现象。是一种径流损失,尤其在林区,年降雨量中可以有四分之一的水量损失。因在一般流域中由植物截留所占的比例大,所以也叫做植物截留。
截流-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流jié liú
【释义】:
指修筑堤坝时,为使水流改道而在原水道中断流的措施。碧野《彩石斑斓》:“大江截流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截距-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距jié jù
【释义】:
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中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叫做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也叫横截距;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也叫纵截距。
截断-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断jié duàn
【释义】:
①切断。沈从文《过岭者》:“总部和各区的联络,业已完全截断。”又如:一棵大松树被拦腰截断。②打断。丁玲《粮秣主任》:“司机老罗把我的思想截断了。”
截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然jié rán
【释义】:
①态度严正的样子。沙汀《淘金记》:“‘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他又截然地加上一句。”②界限分明的样子。冰心《寄小读者》:“我当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两件事。”
截然不同-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
【释义】:
形容不同之处非常分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截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道jié dào
【释义】:
拦路打劫。梁斌《播火记》:“春兰听那声音好耳熟,她大声喊起来:‘截道啦!有贼哟!’”
截稿-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稿jié gǎo
【释义】:
截止发稿。如:到截稿时止,比赛尚在进行。也指截止收稿。如:《上海一日》征文于5月31日截稿,以邮戳为准,逾期概不选用。
截瘫-现代汉语大词典
截瘫jié tān
【释义】:
医学名词。下肢全部或部分瘫痪。
斩钉截铁-现代汉语大词典
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
【释义】:
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请假,你不好意思请假,我给你请假。’朱瑞芳说得斩钉截铁。”
斩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斩截zhǎn jié
【释义】:
坚定不移的样子;干脆利落的样子。叶圣陶《平常的故事》:“他叫仁地到里边来坐一坐,再也料不到他回答得那么斩截。”
裁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裁截cái jié
【释义】:
①切截整齐。郭沫若《万引》:“欧美的书,最新流行的装订是不加裁截。这种装订的起源大约是因为书太行销了,连裁截的余暇也没有罢。”②剪裁截取。郭沫若《〈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一种解释》:“我看这并不是不能解答的问题。这是由于作者把凑集在一齐的材料或者生活经验,有意地加以裁截,把它分开来叙述了。”
简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简截jiǎn jié
【释义】:
简单直截。老舍《牺牲》:“只设想他一生下来便是美国博士,虽然是简截的办法,但是太不成话。”
简截了当-现代汉语大词典
简截了当jiǎn jié liǎo dàng
【释义】:
简单明白。瞿秋白《赤都心史》:“路氏是一演说的艺术家,谈吐非常风雅,又简截了当,总谈不过十分钟,而所答已很完满不漏。”也作“简切了当”。郭沫若《虎符》:“无忌,我简切了当的告诉你吧。你是爱如姬的,是不是?”
齐截-现代汉语大词典
齐截qí jie
【释义】:
①整齐。如:这高粱长得真齐截。又如:字写得齐截。②齐全;齐备。如:今天到会的人很齐截。又如:东西都齐截了。
一截-汉语大词典
一截
【1】表数量。犹一段。事物的一部分。《朱子语类》卷二七:“〔君子〕只是理會箇義﹐却不曾理會下面一截利;小人却見得下面一截利﹐却不理會事之所宜。”{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仙佛到極處與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遺了下一截﹐終不似聖人之全然。”【2】表数量。长条形之物的一部分。{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爲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冉丹}《沙姆》:“那长长的黑影就象一截柱子迅速地向前移去。”
三綹梳頭, 兩截穿衣-汉语大词典
三綹梳頭, 兩截穿衣
【1】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誰想{寇承御}是箇三綹梳頭兩截穿衣女流之輩﹐倒有這片忠心。”《歧路灯》第六六回:“男子漢大丈夫休説那三綹梳頭兩截穿衣戴戴髻的話頭。”
上半截-汉语大词典
上半截
【1】上半段;前半部分。《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路旁有棵多年的乾老樹﹐那老樹上半截﹐剩了一個梢兒活着﹐下半截都空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我又問了{繼之}他所談的上半截﹐方才知道是{苟才}那年帶了大兒子到{杭州}去就親﹐聽來的一段故事。”《水浒传》第四二回:“那大漢上半截不着一絲﹐露出鬼怪般肉。”
下半截-汉语大词典
下半截
【1】指人体或物体的下半段。《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老樹上半截剩了一个梢儿活着﹐下半截都空了。”{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那个出家人做保人﹐上起刑法來﹐我兒也﹐直把你打掉下半截來。”
下截-汉语大词典
下截
【1】谓事物或人体的下半部分。《朱子全书》卷十六:“獨是{范純夫}不如此説﹐{蘇氏}亦不如此説﹐自以‘唐棣之華’爲下截。”《水浒传》第二一回:“解了下面裙子﹐袒開胸前﹐脱下截襯衣。”《金瓶梅词话》第四回:“若不聽我説﹐打下你這個小賤人下截來。”
兩截事-汉语大词典
兩截事
【1】两回事;不一样的事。{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居官居乡不同》:“蓋{泌陽}邑人至今猶思之也。可見居官﹑居鄉自是兩截事。”
兩截人-汉语大词典
兩截人
【1】言行不一之人。{明}{陈于陛}《意见·韩昌黎》:“世人云:‘{韓昌黎}諫佛骨﹐卻與{大顛}厚﹐是兩截人。’余意不然。”【2】前后不一之人。旧题{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兩截人:{紹聖}以前﹐賢君也;{紹聖}以後何如主﹐不忍言矣。”
半截漢子-汉语大词典
半截漢子
【1】指下跪的男子。《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大奶奶雙眉倒豎……叫{吴推官}也進卧房裏去跪下。{吴推官}不敢違拗﹐順順的走進房内﹐朝了眠床登時做了個半截漢子。”【2】比喻屈服于人的男子。《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若忖量罩不過他﹐趂着剛才那個意思﹐做個半截漢子﹐罷了。”
半截入土-汉语大词典
半截入土
【1】谓人老,已快到寿终的时候。{李準}《不能走那条路》:“他还不是为你们。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視艾人大駡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争高下乎!’”
半截-汉语大词典
半截
【1】一半;半段。《朱子全书》卷十:“聖人説話﹐開口見心﹐必不只説半截﹐藏着半截。”{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沙帘子。”《红楼梦》第三一回:“話説{
人}見了自己吐的鮮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
半截回頭人-汉语大词典
半截回頭人
【1】指再嫁的寡妇。{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君能爲市井子者﹐娶半截回頭人﹐則老身早有以應命矣。”
半截腰-汉语大词典
半截腰
【1】半当中。谓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间。{孙犁}《风云初记》三:“{田大瞎子}随着办了几桌酒席﹐把全区的村长村副请来﹐吃到半截腰里﹐把儿子的名片发下去。”
九截-汉语大词典
九截
【1】犹九州。{南朝} {梁}{萧纲}《七励》:“九截同文﹐八極齊軌。”
直截-汉语大词典
直截
【1】简直。{清}{蒋景缄}《侠女魂·足冤》:“目今不知又看了那種邪説﹐直截不成人了。”《朱子语类》卷三四:“{夷}{齊}兄弟所處無非天理﹐{蒯}{輒}父子所向無非人欲﹐二者相去﹐奚啻珷玞美玉﹐直截天淵矣。”《文明小史》第十六回:“我半天一口痰不敢吐﹐直截把我癟得要死。”【2】简单明白。{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本是明白直截﹐後人却截出此句﹐就自己學術上説﹐反説{老子}説得不是。”《朱子语类》卷四:“恐{孟子}見得人性同處﹐自是分曉直截﹐却于这些子未甚察。”{赵树理}《老定额》:“{李大亨}这会可真要直截说问题了。”{明}{唐顺之}《答马巡抚书》:“向嘗請教於{思質公}﹐而公之論尤更明快直截﹐僕輩亦同此意。”
直截了當-汉语大词典
直截了當
【1】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清}{冯桂芬}《再启李宫保》:“奏疏體裁以直截了當爲貴。”{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一章:“谁知道在路上﹐他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二一:“不想扯什么闲盘儿﹐而愿直截了当的作些事。”
禽截-汉语大词典
禽截
【1】擒拿,截获。《三国志·吴志·朱治传》:“征討夷{越}﹐佐定東南﹐禽截{黄巾}餘類{陳敗}﹑{萬秉}等。”
前截兒-汉语大词典
前截兒
【1】前一段。{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説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背後幺末敷演《劉耍和》。”
分截-汉语大词典
分截
【1】分割;割裂。《朱子语类》卷六八:“若如此説﹐則義在利之外﹐分截成兩段了。”
刻截-汉语大词典
刻截
【1】割断。《北史·奚康生传》:“行刑人注刀數下﹐不死﹐於地刻截。”
剪截-汉语大词典
剪截
【1】删除;削除。{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重以芟夷﹐加之剪截。”{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
割截-汉语大词典
割截
【1】割断;截断。《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還救{譚}”{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或有髠
髮膚﹐割截支體﹐冤魂痛於幽冥﹐創痍號於草棘。”《南史·江淹传》:“夜夢一人自稱{張景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紛紛等兒戲﹐鞭
遭割截。”【2】制克。{汉}{王充}《论衡·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異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氣者也。”【3】谓从中截取。{清}{严有禧}《漱华随笔·五经中额》:“其間淹通博洽者﹐固不乏人﹐而浮夸躁進之徒﹐剽竊擬題﹐購求坊刻﹐割截成篇。”
剿截-汉语大词典
剿截
【1】犹斩断。《魏书·肃宗纪》:“今茅轂扼腕﹐爪牙歎憤﹐並欲摧挫封豕﹐剿截長蛇﹐使人神兩泰﹐幽明獻吉。”
土埋半截-汉语大词典
土埋半截
【1】形容岁数大,死期将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我跟你六婶子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还能带家当进棺材去吗?”
堵截-汉语大词典
堵截
【1】阻挡,拦截。{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在{伶仃洋}一帶﹐按月輪流堵截﹐無論内地何項船隻﹐駛進夷路﹐概行追擊。”{周士第}《赵义中的二十五师》:“敌人从各个方面调兵堵截。”{明}{唐顺之}《海贼分道侵突疏》:“及遊擊{丘陞}等斬獲堵截﹐俱經總督及撫按諸臣節次具。”
嶄截-汉语大词典
嶄截
亦作“[嶄嶻]”【1】犹言凿削。{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飯餘往{西巖}。巖在{西方丈}西﹐數峯如嶄截﹐巋嵬磊砢相倚﹐仰觀凛凛。”【2】比喻性格严峻,苛刻。{明}{唐顺之}《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吾友{東城}{林}君﹐古所謂敦行君子也……行必愜乎人之所安﹐故不爲嵬崖嶄嶻之行。”【3】形容山势陡峭直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崖石之陰森嶄嶻者﹐俱散成霞綺。”
徑截-汉语大词典
徑截
【1】犹便捷。{明}{张居正}《议处就教举人疏》:“以後年分俱照例施行﹐如此﹐則舉人不敢僥倖於徑截之途﹐而國學由此充實。”【2】直接拦取。{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徑截輜重﹐横攻士卒。”
末截-汉语大词典
末截
【1】最后一段。如:吃甘蔗﹐从梢到本﹐末截滋味最佳。【2】末期,末代。{郭沫若}《念奴娇·小汤山》词:“遥指頽樓思往事﹐人道勝朝末截﹐{那拉}常遊。浴宫已毁﹐獨樂亡家國。”
查截-汉语大词典
查截
【1】谓按期检查结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三连串票》:“排里臨限﹐無憑查截﹐勢必問之流水。”【2】检查扣留。如:海关查截了一批走私货物。【3】{清}代征收银粮所用三连串票之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比较》:“花户照限完納﹐即將三連串中查截一票付排里交總書登簿﹐如排里催足本限之銀﹐總書算清﹐即給歸農票免比。”
横截-汉语大词典
横截
【1】横穿,横插。{鲁迅}《呐喊·一件小事》:“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汉}{扬雄}《雍州牧箴》:“{黑水}﹑{西河}﹐横截{崑崙}。”{清}{翟灏}《通俗编·地理》:“俗人指説道路曰横截過去。”【2】横渡。{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江夏}﹑{襄陽}諸軍﹐横截{湘}{沅}﹐以臨{豫章}。”{宋}{苏轼}《水龙吟》词:“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紅樓起。”【3】横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梁山}即所謂{天門山}也。二山横截{江}中﹐東西對峙。”《晋书·王濬传》:“{吴}人於{江}險磧要害處﹐並以鐵鎖横截之。”
截-汉语大词典
截
《廣韻》昨結切,入屑,從。【1】断,割断。《史记·苏秦列传》:“{韓}卒之劍戟……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鴈。”{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夫不截盤根,無以驗利器。”{唐}{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诗:“不用裁爲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柳青}《铜墙鉄壁》第十八章:“将敌人截成几段,分別包围起來了。”【2】引申为界限分明。《说郛》卷七三引{宋}{洪巽}《旸谷漫录》:“ 名目不一,有所謂身邊人﹑本事人……棋童﹑厨娘,等級截乎不紊,就中厨娘最爲下色。”【3】整治;整齐。《诗·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毛}传:“ 截,治也。”《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郑玄}笺:“ 截,整齊也……四海之外率服,截爾整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效用{王建}募死士二十一人,截其甲裳,登城殺敵。”【4】直渡;跨越。《文选·郭璞<江赋>》:“鼓帆迅越,
漲截泂。”{李善}注:“ 截,直度也。”{宋}{苏轼}《九日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訪{孤山}{支道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在這空地上横截過去,有了幾家人家,彎彎曲曲的走過去,又見一片空地。”【5】阻挡,阻拦。《穆天子传》卷四:“東北還至于{羣玉之山},截{春山}以北。”{郭璞}注:“ 截,猶阻也。”{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於谷口,杜妄轡於郊端。”《水浒传》第一一七回:“四下裏伏兵齊起,前有{石寳}軍馬,後有{鄧元覺}截住回路。”{张天翼}《欢迎会》:“可是白操心!还没见着{万巡视员}就被校长在半路截着。”【6】了结。《老残游记》第十三回:“錢給了不要緊,該多少我明兒還你就截了。”【7】量词。段。《朱子语类》卷六五:“把來折做兩截時,前面底便是陽,後面底便是陰。”{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寳劍,把汝裁爲三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杨旭}从墙角里掏出了一截铅笔和一张纸递给{卢嘉川}。”【8】见“截截”。
截殺-汉语大词典
截殺
【1】拦住攻杀。《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曹仁}大敗﹐奪路而走﹐{劉封}又引一軍截殺一陣。”{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誰知{馬阮}聞信﹐調了{黄得功}在{坂磯}截殺。”
截頭路-汉语大词典
截頭路
【1】断头路,前面走不通的路。{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我隨後趕來﹐到這渡頭。原來是個截頭路。”
截搭題-汉语大词典
截搭題
【1】旧时考试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叫截搭题。《冷眼观》第二二回:“{小雅}君自是做截搭題的能手﹐不然﹐何以能把各種話都消納無形﹐聯合一氣呢?”
截鐵斬釘-汉语大词典
截鐵斬釘
同“[斬釘截鐵]”【1】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古尊宿语录》卷二二:“有時拏雲擭浪﹐游戲自如:有時截鐵斬釘﹐紀干不可。”
截髮剉藳-汉语大词典
截髮剉藳
【1】见“截髮留賓”。
截轅杜轡-汉语大词典
截轅杜轡
【1】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於谷口,杜妄轡於郊端。”{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以凡干聖人之所議﹐望先生無截轅杜轡之虞。發函一披﹐則萬國幸甚。”
截截-汉语大词典
截截
【1】巧辩貌。{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笑彼紛紛乳臭﹐標勝氣于眉稜;亦且截截諞言﹐誇清班于頰舌。”《书·秦誓》:“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孔颖达}疏:“截截猶察察﹐明辯便巧之意。”【2】整齐貌。{宋}{王浍}《河之坊》诗:“河之坊矣﹐截截其平。”{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東文場﹐西文場﹐齊截截﹐分定了一二三場。”
截嶭-汉语大词典
截嶭
【1】高峻貌。{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長川奔渾走一氣﹐巨鎮截嶭上赤霄。”
截没-汉语大词典
截没
【1】截留吞没。《魏书·祖莹传》:“{李崇}爲都督北討﹐引{瑩}爲長吏。坐截没軍資﹐除名。”《魏书·谷洪传》:“{洪}性貪奢……時{顯祖}舅{李峻}等初至京師﹐官給衣服﹐{洪}輒截没。”
截替-汉语大词典
截替
【1】犹代替,接替。《水浒传》第十三回:“{梁中書}見了大喜﹐叫軍政司便呈文案來﹐教{楊志}截替了{周謹}職役。”
截稿-汉语大词典
截稿
【1】截止发排稿件。
截然不同-汉语大词典
截然不同
【1】谓不同之处非常分明。《瀛奎律髓》卷二九选{杜甫}《江汉》诗﹐{清}{纪昀}评曰:“末二句語氣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柯灵}《香雪海·春节书红》:“人驾驭时间还是时间驾驭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的分野。”
截道-汉语大词典
截道
【1】拦路。《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後時彼國大曠野中有惡師子﹐截道殺人﹐斷絶王路。”【2】拦路打劫。{梁斌}《播火记》三九:“{春兰}听那声音好耳熟﹐她大声喊起来:‘截道啦!有贼哟!’”
截近-汉语大词典
截近
【1】犹言直接了当。{{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六十回:“你那些过去的事﹐{老武}早知道了。不用说那些﹐你截近些说碉堡上的事吧!”{王汶石}《风雪之夜·大木匠》:“你说得截近些﹐别扯得太远!”
截票-汉语大词典
截票
【1】见“截串”。
截串-汉语大词典
截串
亦作“[截票]”【1】旧時征收田赋的缴款凭证。分为两半,一留官府,一给纳税户。后改为三联,一留官府,一给差役,一给纳税户,称三连串票。{清}{黄六鸿}《截票免比》:“連二免比票﹐一截票存算﹐一歸農免比﹐合縫用印……查比之日﹐總書將所存截票存算票根﹐粘入限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三连串票》:“串票者﹐納糧花户執之以爲據者也。然花户有執﹐而排里臨限﹐無憑查截﹐勢必問之流水﹐未免號雜而難稽﹐故截串之不可不並設也。”
截句-汉语大词典
截句
【1】截取文句。《宋史·选举志二》:“學校﹑場屋﹐並禁斷章截句﹐破壞義理﹐及《春秋經》越年牽合。”【2】即绝句。《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只見内中有一幅雙紅箋紙﹐題着一首七言截句。”
截斷-汉语大词典
截斷
【1】切断。{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郭}曰:‘命駕西出數里﹐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牀上常寢處﹐災可消矣。’”{唐}{白居易}《太湖石》诗:“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沈从文}《过岭者》:“总部和各区的联络﹐业已完全截断。”《水浒传》第一一七回:“溪西岸邊﹐搶出三千軍來﹐截斷{宋}兵。”【2】打断。{茅盾}《子夜》十四:“他忽然不耐烦地截断{屠维岳}的说话。”{丁玲}《粮秣主任》:“司机{老罗}把我的思想截断了。”《朱子语类》卷三四:“那人正説得好﹐自家便從中截斷﹐如云已自理會得﹑不消説之類。”
截取-汉语大词典
截取
【1】割取,切取。《百喻经·为妇贸鼻喻》:“我今寧可截取其鼻﹐著我婦面上﹐不亦好乎?”{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蕃薯》:“{中國}人截取其蔓咫許以來﹐種之下地﹐數日即榮。”【2】谓剪裁摄取。{郁达夫}《十三夜》:“我看我们同时代者的画﹐也着实看得不少了﹐可是能达到像他这样的调和谐整地截取自然的地步的﹐却也不多。”【3】{清}制,根据官员食俸年限及科分﹑名次,核定其截止期限,由吏部予以选用,称为截取。又举人于中式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亦称截取。{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豐}初﹐任{清}政府吏部郎中。{咸豐}二年截取知府。”《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其中有位候補知府乃是一位太史公截取出來的。”
截火-汉语大词典
截火
【1】指烟抽到中途断火熄灭。{金大为}《吉林特产·蛟河晒烟》:“{蛟河}晒烟的特点是:叶大肉厚﹐味香醇﹐耐潮湿﹐不截火﹐不走味。”
截削-汉语大词典
截削
【1】切削;切割。{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計{漢}土識字者十人而三﹐則七人無選舉之柄﹐行之若截削省要者﹐卒之苟偷一時﹐勢不足以經遠。”
截立-汉语大词典
截立
【1】犹分明。{明}{李东阳}《明故嘉议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平居細事多不經意﹐或遭嘲謔﹐無所校;至分别義利﹐則界限截立。”
截止-汉语大词典
截止
【1】限至某时停止。{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似不如改为正月十五截止﹐一面即出书﹐希酌。”
截翦-汉语大词典
截翦
【1】犹删削。{唐}{刘知幾}《史通·疑古》:“《書》之作﹐本出《尚書》。{孔父}截翦浮詞﹐裁成雅誥。”
截脛剖心-汉语大词典
截脛剖心
【1】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紂}〕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孔}传:“〔{紂王}〕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比干}忠諫﹐謂其心異於人﹐剖而觀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脛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亡君之馭海内也﹐傾宫瓊樹﹐象箸玉杯﹐截脛剖心﹐脯腎刳孕﹐故其亡也忽焉。”
截肢-汉语大词典
截肢
【1】医学名词。指四肢的某一部分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把这一部分肢体割掉,以防止危及全身。
截鶴續鳧-汉语大词典
截鶴續鳧
【1】《庄子·骈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鹤脛雖長,斷之則悲。”后因以“截鶴續鳧”比喻事物勉强相代,失其本性。{元}{耶律楚材}《为石璧寺请信公庵主开堂疏》:“竊以{達摩}昔年莽鹵﹐截鶴續鳧﹐{天寧}今日顢頇﹐證 龜作鼈。”{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至於{有唐}﹐雖設書學﹐士大夫講之尤甚。然纘承{陳}{隋}之餘﹐綴其遺緒之一二﹐不復能變﹐專講結構﹐幾若算子。截鶴續鳧﹐整齊過甚。”
截攔-汉语大词典
截攔
【1】从半途拦劫或阻拦。{叶君健}《自由》十七:“他是截拦皇帝的一个七品官的枪支起家的。”{吴组缃}《山洪》三:“‘你好好的惹他做什么?你这个小把戏!’奶奶提着软弱的嗓子赶紧截拦着。”
截刻-汉语大词典
截刻
【1】指伤残肌体的肉刑,如黥﹑劓﹑宫﹑刖之类。{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论》:“今不忍截刻之慘﹐而安勦絶之悲﹐此皆治體之所先﹐而有國所宜改者也。”
截辱-汉语大词典
截辱
【1】截肢与凌辱。《太平广记》卷三三〇引{唐}{戴孚}《广异记·华妃》:“{慶王}夢妃被髮裸形﹐悲泣而來﹐曰:‘盜發吾冢﹐又加截辱。孤魂幽枉﹐如何可言!’”
截髢-汉语大词典
截髢
【1】见“截髮留賓”。
截趾適履-汉语大词典
截趾適履
【1】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蓋古代書籍﹐以便于記誦爲主﹐故記數之詞﹐往往舉成數以爲主。若强爲之解﹐徒見其截趾適履耳。”
截擊-汉语大词典
截擊
【1】拦击。{周恩来}《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上次东出{邵武}引敌﹐因我恐敌截击﹐回师过早。”《明史·项忠传》:“乘溪漲半渡截擊﹐擒{李原}﹑{小王洪}等﹐賊多溺死。”
截頭渡-汉语大词典
截頭渡
【1】没有渡船的渡口。{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折:“來到此間﹐是一個截頭渡了。怎生得一個船來﹐渡我過去纔好。”
截絶-汉语大词典
截絶
【1】灭绝。{宋}{曾巩}《说非异》:“爲{老子}學﹐捶提仁義﹐截絶禮法﹐亂人倫﹐耗桑農之務﹐其源不可不深爲制。”
截流-汉语大词典
截流
【1】横渡;横流。《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唐}{胡璩}《谭宾录·白孝德》:“{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唐}{孟浩然}《和李侍御渡松滋江》:“截流寧假楫﹐掛席自生風。”【2】堵截流水。{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水自西而東﹐向洞内流﹐截流之後﹐循洞右行﹐路復平曠﹐洞愈洪闊。”【3】今指修筑堤坝时﹐为使水流改道而在原水道中断流的措施。{碧野}《彩石斑斓》:“大江截流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截頭-汉语大词典
截頭
【1】齐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鼻偃唇軒﹐眉麄眼大﹐擔一柄截頭古定刀。”【2】古{天竺}国名。{晋}{法显}《佛国记》:“有國名{竺刹尸羅}。{竺刹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爲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爲名。”
截日-汉语大词典
截日
【1】即日。{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公田之制﹐非{理宗}之本意﹐稔禍召怨﹐最爲民苦﹐截日住罷。”{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我爲你截日離了官司﹐再不當火院家私。”
截拿-汉语大词典
截拿
【1】截拦捉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七回:“巡捕房問了備細﹐便發了一個電報到{香港}去﹐叫截拿他兩個人。”
截長補短-汉语大词典
截長補短
【1】截取有馀,以补不足。{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以四洲海陸截長補短計之﹐{亞細亞}東西可七千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金史·白撒传》:“又召在京軍官於{上清宫}﹐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按出虎}﹑{大和兒}﹑{劉伯綱}等皆隨召而出﹐截長補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2】比喻用长处补短处。{清}{钱谦益}《注杜诗略例》:“余于三家({趙次公}﹑{蔡夢弼}﹑{黄鶴})截長補短﹐略存什一而已。”{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然{李}近體足自名家﹐{杜}諸絶殊寡入彀。截長補短﹐蓋亦相當。”{明}{沈榜}《宛署杂记·分土》:“昔云﹐截長補短﹐猶可以爲善國。”
截鐙留鞭-汉语大词典
截鐙留鞭
【1】{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鐙]”。{宋}{苏轼}《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嶺}梅不用催歸騎﹐截鐙須防舊所臨。”
截割-汉语大词典
截割
【1】割裂。{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以題從法者﹐豫擬一法﹐截割題理而入其中﹐如舞文之吏﹐俾民手足無措。”
截阻-汉语大词典
截阻
【1】拦阻。{郭沫若}《北伐途次》十四:“我们这一方面有第八军派了一部分队伍由{白沙洲}绕道渡{江}﹐已经取得{汉阳}早迟要向{武胜关}进军﹐以截阻北洋军队的来援。”
截面-汉语大词典
截面
【1】即剖面。物体切断后呈现出的表面。如:横截面。
截舌-汉语大词典
截舌
【1】搬弄是非。《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孫雪娥}道:‘娘﹐你看他嘴似{淮}洪也一般﹐隨問誰也辯他不過﹐明在漢子跟前截舌兒﹐轉過眼就不認了。’”
截髮-汉语大词典
截髮
【1】见“截髮留賓”。
截肪-汉语大词典
截肪
【1】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三国} {魏}{曹丕}《与锺大理书》:“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黄侔蒸栗。”{唐}{白居易}《文柏床》诗:“玄班狀狸首﹐素質如截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政和}中﹐{蔡太師}在{錢塘}﹐一日中使賜茶藥﹐亦於合中得大玉環﹐徑七寸﹐色如截肪。”
截齊-汉语大词典
截齊
【1】形容异常整齐。{叶圣陶}《晨》:“她梳个油光的头﹐截齐的前刘海……谁不要多看她几眼。”{叶圣陶}《某镇纪事》:“站岗警察拦住两旁的人﹐要站成截齐的一线。”
截留-汉语大词典
截留
【1】拦取。{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擁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戀。”{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都让他们截留了﹐我们没有搪瓷罐子。”【2】留下应解往他处的款项﹑物资或人员等。{宋}{叶梦得}《奏截留福建枪杖手第二状》:“曾權截留{邵武軍}槍杖手八百二十五人﹐相兼使用。”{宋}{陆游}《蜡弹省札》:“土地所出﹐並許截留﹐充賞給軍兵禄養官吏等用﹐更不上供。”《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康熙}二十三年題准﹐截留{武清}﹑{永平}等處漕米。”
截髮留賓-汉语大词典
截髮留賓
【1】{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髮留賓”为贤母好客的典故。《隋唐演义》第四回:“只他母親{寧夫人}﹐他娘子{張氏}﹐也都有截髮留賓﹑剉薦供馬的氣概。”亦作“[截髮剉藳]”。{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父母》:“稱人母喜延賓客云截髮。”{清}{陈维崧}《瑞鹤仙·邹程邨母夫人寿》词:“猶憶曾陪{董相}﹐閒過{鄒陽}。賢哉{湛}母﹐截髢親爲置食。”{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貧約無他營也﹐截髮剉藳﹐以易其供﹐以給其秣。”
截斷衆流-汉语大词典
截斷衆流
【1】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王闿运}《<八代文粹>序》:“要以截斷衆流﹐歸之淳雅﹐使詞無鄙語﹐學有本根。”《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復其天地之心神者﹐妙萬物而爲言﹐此截斷衆流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一爲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爲截斷衆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爲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深淺以是爲序。余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截斷衆流句。”
截指-汉语大词典
截指
【1】砍下手指。表示坚决之意。{鲁迅}《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不错﹐{中}外古今的小说太多了﹐里面有‘舆榇’﹐有‘截指’﹐有‘哭秦庭’﹐有‘对天立誓’。”
截然-汉语大词典
截然
【1】整齐貌;整肃貌。《诗·商颂·长发》“九有有截”{汉}{郑玄}笺:“故天下歸鄉{湯}﹐九州齊一截然。”{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萬曆}間﹐{劉綎}以兵五千﹐戍{全羅}二載﹐海外截然。”【2】态度严正貌。{沙汀}《淘金记》十八:“‘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他又截然地加上一句。”{清}{王夫之}《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迨其以貧易操﹐則截然拒絶於一旦﹐乃至相遇而不與揖。”《朱子语类》卷六九:“義是處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予不自量度﹐輒定詩之宗旨﹐且借禪以爲喻﹐推原{漢}{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爲法。”【3】界限分明貌。{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其後{幽}﹑{鎮}﹑{魏}不悦於政﹐相扇繼變……惟{鄆}也﹐截然中居﹐四鄰望之﹐若防之制水﹐恃以無恐。”{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于情事截然絶不相關之處﹐亦有連環細笋伏于其中﹐看到後來方知其妙。”{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我当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两件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吾子又謂此亦毫釐倏忽之間﹐非謂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截蒲-汉语大词典
截蒲
【1】谓截取蒲叶写字。事本《汉书·路温舒传》:“父爲里監門,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爲牒,編用寫書。”{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牒者﹐葉也。短簡編牒﹐如葉在枝﹐{温舒}截蒲﹐即其事也。”{唐}{李瀚}《蒙求》诗:“{文寳}緝柳﹐{温舒}截蒲。”
截獲-汉语大词典
截獲
【1】中途取得。{钱一平}《紧急关头》:“当{顾顺章}进一步出卖{上海}党中央机关的电报飞到{南京}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总部时﹐却被我爸爸截获了。”
截撥-汉语大词典
截撥
【1】截留调拨。{宋}{叶適}《应诏条奏六事》:“又有特養之大者﹐御前之軍﹐屯駐四處﹐鑄兵買馬﹐截撥綱運﹐貲力竭矣。”
截途-汉语大词典
截途
【1】当道,拦路。{清}{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截途而{魏}師驚﹐寫狀而{林邑}却。”
截教-汉语大词典
截教
【1】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一种宗教。与阐教对立。《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兄﹐你乃闡教{玉虚}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此後多説戰争﹐神佛錯出﹐助{周}者爲闡教即道﹑釋﹐助{殷}者爲截教。”
截鐙-汉语大词典
截鐙
【1】见“截鐙留鞭”。
截癱-汉语大词典
截癱
【1】医学名词。下肢全部或部分癱瘓。
截路-汉语大词典
截路
【1】拦路。《红楼梦》第六九回:“{張華}因有幾兩銀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悶棍的打死了。”
截戰-汉语大词典
截戰
【1】拦住厮杀。《清史稿·辅国公巴赛传》:“敵伏山谷﹐突起截戰﹐{蒙古}兵潰。”
整整截截-汉语大词典
整整截截
【1】端方严肃貌。{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入其門﹐升其堂﹐整整截截﹐動有條理。”
漕截-汉语大词典
漕截
【1】见“漕贈”。
打家截舍-汉语大词典
打家截舍
【1】见“打家劫舍”。
打家截道-汉语大词典
打家截道
【1】谓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殺人放火﹐打家截道﹐偷東摸西。”{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這廝待强風情打家截道
着做﹐那裏討護身符。”
打截-汉语大词典
打截
【1】抢劫。{明}{无名氏}《东平府》第二折:“本是箇山寨上打截人﹐扮做箇村莊裏買辦叟。”
抄截-汉语大词典
抄截
【1】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鼎}得書﹐便欲詣{洛}﹐流人謂北道近{河}﹐懼有抄截﹐欲南自{武關}向{長安}。”{郭沫若}《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視强弱﹐王師至境﹐必壺漿候塗﹐裁見退軍﹐便抄截蜂起。”
把截-汉语大词典
把截
【1】把守堵截。《西游记》第六一回:“我領西天{大雷音寺}佛老親言﹐在此把截﹐誰放你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又令入内西頭侍奉官﹑走馬承受公事{石全正}把截十二盤路口。”
搭截題-汉语大词典
搭截題
【1】{清}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題”。亦省作“[搭題]”﹑“[搭截]”。{清}{昭槤}《啸亭续录·法时帆谑语》:“某司空督學{中州}時﹐好出搭題以防勦
之弊﹐致經文多割裂﹐{法時帆}學士心惡其行。”{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邱先生}的批评﹐见过了﹐他是曲解之后﹐做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題難﹐故少困於搭截﹐知作法而忘義理;額隘﹐故老逐於科第﹐求富貴而廢學業。”
搭截-汉语大词典
搭截
【1】见“搭截題”。
攔截-汉语大词典
攔截
【1】阻拦;阻断。《水浒传》第一一〇回:“即目前面{大江}攔截﹐須用水軍船隻向前。”《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由于我空军及时拦截﹐敌机的空袭没有给车上人员造成伤亡。”{清}{黄宗羲}《答董吴仲论学书》:“中和兼致者﹐有前乎意之工夫﹐有後乎意之工夫﹐而意攔截其間……破除攔截﹐方可言前後内外渾然一體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紅娘}﹐你好不分曉﹐甚把我攔截?”
斬鋼截鐵-汉语大词典
斬鋼截鐵
【1】比喻干脆利落﹐坚决果断。《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心裏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真是大有見識﹐暗暗佩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李自成}斩钢截铁地说:‘我不亲自出﹐{敬轩}不会起义。天下大局﹐决于此行。’”
斬截-汉语大词典
斬截
【1】坚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他説得這麽斬截﹐我才答應了他。”{明}{李贽}《四书评·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斬截!”{叶圣陶}《平常的故事》:“他叫{仁地}到里边来坐一坐﹐再也料不到他回答得那么斩截。”《朱子语类》卷六九:“只是見得這箇道理合當恁地﹐便只斬截恁地做將去否?”【2】见“斬
”。【3】清楚明白貌。{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二》:“至於錢穀帳目﹐册檔文卷﹐則宜處處斬截﹐時時日日﹐皆可交代。”【4】比喻文风峻刻峭拔。{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是以{象山}之文﹐亦皆勁健斬截。”
斬釘截鐵-汉语大词典
斬釘截鐵
【1】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景德传灯录·道膺禅师》:“師謂衆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二:“‘请假﹐你不好意思请假﹐我给你请假。’{朱瑞芳}说得斩钉截铁。”{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無斬釘截鐵剛方氣﹐都只爲惹草沾花放蕩情﹐權支應。”《朱子语类》卷五一:“看來﹐惟是{孟子}説得斬釘截鐵。”【2】比喻雄健有力。{元}{马致远}《哨遍·张玉岩草书》套曲:“仔細看六書六法皆完備……甚雄勢﹐斬釘截鐵﹐纏葛垂絲﹐似有風雲氣。”
斷章截句-汉语大词典
斷章截句
【1】截取诗文的一章一句。《宋史·选举志二》:“〔{紹定}〕三年﹐臣僚請:‘學校塲屋﹐並禁斷章截句﹐破壞義理﹐及《春秋經》越年牽合。’”
斷截截-汉语大词典
斷截截
【1】形容剪裁利索。{明}{邵璨}《香囊记·闻讣》:“斷截截把金刀翦裁﹐密纖纖綴續針和黹。”
斷截-汉语大词典
斷截
亦作“[斷
]”【1】禁绝。《隋书·高祖纪下》:“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事廢寢。”【2】切断;截断。《汉书·谷永传》:“發人冢墓﹐斷截骸骨﹐暴揚尸柩。”《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單將鋭卒﹐深入虜廷﹐胡人衆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後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斷
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
有截-汉语大词典
有截
【1】齐一貌;整齐貌。有﹐助词。《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郑玄}笺:“九州齊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郑玄}笺:“截,整齊也。”{唐}{白居易}《刑礼道策》:“方今華夷有截,内外無虞,人思休和。”后人割取《诗》句“有截”二字代称九州,天下。{唐}{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出镇全蜀诗十八韵》:“無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後服之徒﹐既承風而慕化﹐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膾截-汉语大词典
膾截
【1】割切。{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
磨了半截舌頭-汉语大词典
磨了半截舌頭
【1】谓大费口舌。{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爲娶這婦人呵!整整磨了半截舌頭。”{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老相公﹐{飛卿}兄弟不肯做門館﹐小官磨了半截舌頭﹐纔得依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老身磨了半截舌頭﹐依倒也依得﹐只要娘子也依他一件事。”
瞑截-汉语大词典
瞑截
【1】暗中截取。{明}{程羽文}《鸳鸯牒》:“{蘇若蘭}迴文一錦﹐瞑截天孫﹐正索解人不可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