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江

江(江)是什么意思

  • 江南←→江北-反义词词典

    江南←→江北jiāngnán-jiāngběi

    【词性】:名

    江南:1.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2.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江北;1.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即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一带。2.泛指长江以北地区。

    【例】 在江南地方,人家庭园中皆有之,七八月间与玉簪、秋葵同时开放。(伍稼青:《寻秋记》) 为了顾全大局,新四军全部退到江北。 我国以长汀为界,长江以北叫江北,长江以南叫江南。

  • 塞北←→江南-反义词词典

    塞北←→江南SàiBěi-JiāngNán

    【词性】:名

    塞北: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江南:泛指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例】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宋·辛弃疾:《稼轩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上江←→下江-反义词词典

    上江←→下江shàngjiāng-xiàjiāng

    【词性】:名

    上江:长江上游地区。

    下江:长江下游地区。

    【例】 你今番回去,等过三年,便到上江一带去查看。(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其实不待她开口,光看那种风度,就知道她是下江人。(茅盾:《船上》)

  • 江干-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干jiāng gān

    【释义】:

    江岸,江畔。南朝·梁元帝《乌栖曲》之一:“复值西施新浣纱,共泛江干瞻月华。”唐·杜甫《宾至》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 江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介jiāng jiè

    【释义】:

    江岸,沿江一带。介,犹“界”,亦有“边”、“畔”之义。《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三国·魏·曹植《杂诗》:“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 江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浦jiāng pǔ

    【释义】:

    江边,水滨。浦,指江海湖河边沿的陆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 江澨-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澨jiāng shì

    【释义】:

    江岸。澨,水边。唐·王勃《倬彼我系》诗:“粤自太原,播徂江澨。”《宋史·梁周翰传》:“白起则锡剑杜邮,伍员则浮尸江澨。”

  • 江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头jiāng tóu

    【释义】:

    江岸。唐·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江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口jiāng kǒu

    【释义】:

    指渡口。唐·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船月明江水寒。”

  • 江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津jiāng jīn

    【释义】:

    江边渡口。《世说新语·言语》:“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

  • 江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山jiàng shān

    【释义】:

    犹山河。引申为国土、国家。三国·魏·钟会《檄蜀文》:“(太祖)拯其将坠,造我区夏,……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

  • 寒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寒江hán jiāng

    【释义】:

    河流。以秋冬季节江河水面寒气很甚,故称。南朝·梁·河逊《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朱熹《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词:“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清·黄鸳来《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此时独乘艇,心接寒江月。”

  • 江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河jiāng hé

    【释义】:

    江山,山川。《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假日,相邀至新亭饮宴。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意。’”《世说新语·言语》“江河”作“山河”。

  • 江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山jiāng shān

    【释义】:

    山川,山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文选·钟会〈檄蜀文〉》:“(太祖)拯其将坠,造我区夏……然江山之外,异政俗殊。率土齐民,未蒙王化。”区夏,中国又指国土、国家,见“国土”条。

  • 江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江妃jiāng fēi

    【释义】:

    传说的仙女。妃,也作“斐”。汉·刘向《列仙传》载,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仙女以佩珠相赠,交甫行数十步,佩珠与仙女皆不见。唐·杜甫《桃竹仗引赠章留后》“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 天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江tiān jiāng

    【释义】:

    即天河。唐·李贺《上云乐》诗:“天江碎碎银沙路,嬴女机中断烟素。”曾谦甫注:“天江,天河也。”又为星名。

  • 江河日下-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江河日下jiānghérìxià

    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如江河水一样流下去——蒸蒸日上

  • 江湖-古语词今用词典

    江湖jiānghú

    江海河湖。盛世之时,物各逍遥,虽鸡犬之声相闻也互不来往,还不如失道之时那样相互关心亲爱。犹如“泉涸,魚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魚被困在陆地上,只好用嘴吐着唾沫,相互滋润。困境中这种相互关照,恩爱往来,比之在江河海湖那自由自在而互不关心的情况,相去多么的远。)(《庄子·大宗师》)后引申为:四方各地。

    今沿用引申义。

    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柯灵《春兴》:“但金元虽是异族,毕竟还是中国人,所以他还可以啸傲风月,浪迹江湖,成为田园诗人。”《文化娱乐》:“十岁阵前称好汉,十一岁名扬江湖间。十二岁大闹登州府,十三岁扬州夺状元。”又,指浪迹四方各地的群体。《文摘周报》:“为了打败比我大的人,我刻意练手力,胆子也越来越大,慢慢就棍进了‘江湖’。”《南方周末》:“我的目的是去贵池,一来贵池离九江近,二来码头不大……江湖人好做生意。”又,浪迹四方的人。《南方周末》:“蒋兴根为人比较谨慎,轻易不肯‘吐腥,(暴露自己生意上的手法),身上也不肯多放钱,稍有点多余的钱,就往家里寄,这是老江湖养成的习惯。”

  • 陆海潘江-实用委婉语词典

    陆海潘江

    喻指才华横溢。原意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才思似长江。陆机和潘岳,均是晋朝的文人。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实用委婉语词典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意为人生在世,与奔流不息的长江相比,时间是多么短暂啊。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

  • 储积点滴水,可以汇成江-实用委婉语词典

    储积点滴水,可以汇成江

    婉指一个人的财富、成就需要点点滴滴加以积累。中国谚语。

  • 陆海潘江-实用委婉语词典

    陆海潘江

    原意为古代文人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才思像长江。喻指文才极高。南朝梁钟嵘《诗品》:“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江山代有英才出,不遇风云埋没多-实用委婉语词典

    江山代有英才出,不遇风云埋没多

    意为每个朝代都有人杰出现,但如果没有风云际会的斗争,被埋没的人就有很多。中国谚语。

  • 江-孙子兵法词典

    江jiāng

    【释义】:

    大河流的通称。《势篇》:“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 江 河-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江 河

    [江jiāng 河hé]

    同 泛指一般的大水道。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笠:防雨用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著金石,义盖山河。”(信:信用。著金石:指被刻写在铜器和石碑上)

    异 【江】 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杜甫《秋兴》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长江中)

    【河】 黄河的专称。《尚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韩非子·有度》:“以河为境”。

    辨 后代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漳河、渭河等;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湘江、漓江、嘉陵江等;都是受了“江”、“河”本义的影响。

    “江”、“河”的本义在后代的复合词中沿用,如“江东”指长江以东,“江南”指长江以南,“河西走廊”指黄河以西的平原地带等。

  • 江河日下 蒸蒸日上-反义词应用词典

    江河日下 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jiānghérìxià

    蒸蒸日上 zhēngzhēngrìshàng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例句〕

    1.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当……

    2.(佘小观)连连说道:“不瞒大帅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

    3.由于不敢大胆改革,那家工厂的经营情况江河日下,听说不久就要宣布破产了。

    【蒸蒸日上】比喻事业天天向上发展。

    〔例句〕

    1.创造社成立出版部,……虽然仅仅一年半光景,因受青年们的爱护,业务的发展蒸蒸日上。

    2.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的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

    3.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应用例句〕

    同是经营服装,达美公司蒸蒸日上,可环宇公司却江河日下,关键在于前者注重市场需求,而后者则抱残守缺。

  • 长江-古文观止词典

    长江cháng jiāng

    【词性】:名词

    一、水名。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在上海市入东海(6)。《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人生的短促,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阅江楼记》: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长江像彩虹一样横贯,环绕在它的下面。《阅江楼记》: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长江发源于岷山,蜿蜒曲折地经过七千多里才流入东海。

    二、指长江的支流赣江(1)。《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阁中的皇子哪里去了?留下槛外的赣江,冷冷清清地独自流逝。

  • 大江-古文观止词典

    大江dà jiāng

    【词性】:名词

    长江(1)。《应科目时与人书》:大江之。——长江边上。

  • 江-古文观止词典

    江jiāng

    【词性】:名词

    一、专指长江(19)。《鲁共公择言》: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湖,登山临水,流连忘返。《乐毅报燕王书》: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夫差不以伍子胥的意见为是,而是赐给他一只皮袋子,装了伍子胥投进了长江。《祭鳄鱼文》: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即使长江、汉江一带地区,还都放弃了,把它们让给蛮、夷和楚国、越国。

    二、汨罗江(1)。《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到了汨罗江边,披头散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三、大河流的通称(2)。《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宁愿投入大江而葬身江鱼腹中。《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云山青翠,江水深广。

  • 江东-古文观止词典

    江东jiāng dōng

    【词性】:名词

    指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1)。《诸葛亮后出师表》: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今年不出战,明年不出征,让孙策安然日趋强大,吞并了江东地区。

  • 江皋-古文观止词典

    江皋jiiāng gāo

    【词性】:名词

    江边的低地。亦泛指隐士所居之地(1)。《北山移文》: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他虽然在江边低地装模作样隐居,关心的却是高官厚禄。

  • 江海-古文观止词典

    江海jiiāng hǎi

    【词性】:名词

    泛指大江大海(3)。《庄辛论幸臣》:游乎江海,淹乎大沼。——天鹅在大江大海上漫游,在大池沼边休息。《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那尺把宽的小池里的鲵鱼,怎么能与鲲鱼较量江海的大呢?《谏太宗十思疏》: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如果恐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情愿处在河流。

  • 江河-古文观止词典

    江河jiāng hé

    【词性】:名词

    江山,山川(1)。《吊古战场文》:声析江河。——杀声连天可以分裂山川。

  • 江湖-古文观止词典

    江湖jiāng hú

    【词性】:名词

    一、泛指江河湖海(1)。《庄辛论幸臣》: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所以,天鹅白天在江河湖海上漫游,晚上已放在鼎鼐里烹调了。

    二、指隐士的居处,即在野不做官(1)。《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朝廷官员的高位上,就要担忧那些老百姓;处在隐居不做官的偏远地方,就要担忧那君主。

    三、泛指乡间(1)。《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不久,先生惊动了星象,回到了乡间,做到了圣人那样的清高。

  • 江陵-古文观止词典

    江陵jiāng líng

    【词性】:名词

    地名。即今湖北省江陵县(1)。《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曹孟德攻破荆州,占领江陵,沿长江东进的时候。

  • 江陵府-古文观止词典

    江陵府jiāng líng fǔ

    【词性】:名词

    地名。属湖北省。宋置江陵府,为荆湖北路治所(1)。《赠黎安二生序》: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不久,黎生补授为江陵府的司法参军。

  • 江南-古文观止词典

    江南jiāng nán

    【词性】:名词

    一、指长江以南地区(6)。《祭十二郎文》: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我后来又和你到江南一带去谋生。《祭十二郎文》: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这种疾病,是江南地区的人常常患的病。《柳子厚墓志铭》:求为县令江南。——要求到江南一带做县令。

    二、指溧阳县。唐代溧阳属江南道,故称为“江南”(1)。《送孟东野序》:东野之役于江南也。——孟东野到溧阳县就职的时候。

    三、即江南路,宋代地方区划名(1)。《泷冈阡表》: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叫德仪,世世代代是江南路有名望的家族。

  • 江浦-古文观止词典

    江浦jiāng pǔ

    【词性】:名词

    地名,属江苏省,在南京市对面的长江北岸(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江浦黄旗。——江浦地区飘着黄旗。

  • 江山-古文观止词典

    江山jiāng shān

    山河(2)。《黄冈竹楼记》:江山之外,弟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山河之外,只能看到风吹着的船帆、沙洲上的飞鸟、烟云和竹树罢了。《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多久啊,然而以前的山河都不能再认出来了!

  • 江涛-古文观止词典

    江涛jiāng tāo

    江中的大波浪(1)。《释秘演诗集序》: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江中的大浪汹涌澎湃,非常壮观。

  • 江渚-古文观止词典

    江渚jiāng zhǔ

    江中的小洲(2)。《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滕王建造的高大亭阁,面对着江中的小洲。《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和打柴。

  • 三江-古文观止词典

    三江sān jiāng

    为众多水道的总称(1)。《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把三江作为衣襟,把五湖作为衣带。

  • 松江-古文观止词典

    松江sōng jiāng

    【词性】:名词

    水名。发源于江苏,流经上海,入长江(1)。《后赤壁赋》: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今天傍晚,张网捕得一条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松江的鲈鱼。

  • 旴江-古文观止词典

    旴江xū jiāng

    【词性】:名词

    水名。在今江西省东部。其流经李觏的家乡南城县,故有“旴江李觏”之称(1)。《袁州州学记》:吁江李觏谂于众曰。——旴江李觏告诉给大家说。

  • 阅江-古文观止词典

    阅江yuè jiāng

    【词性】:名词

    楼观名。即阅江楼。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明朝所建(1)。《阅江楼记》:遂赐嘉名为“阅江”云。——于是赐给这座楼一个美名叫做“阅江”。

  • 阅江楼记-古文观止词典

    阅江楼记

    【说明】:

    本文是奉旨而作,所以文中对明太祖朱元璋颇多歌功颂德之词,但同时也寓箴规之意于其中。希望明太祖能励精图治,居安思危,注意国计民生。文章景、事、理熔为一炉,自由穿插,布局自然严谨,文势舒展开阔。

    【原文】: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不到乌江心不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到乌江心不死

    【释义】:

    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在这里自刎。比喻不到一败涂地、走投无路时决不甘休。犹言不到黄河心不死。□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不到乌江不尽头。《初刻拍案惊奇》一五: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黑籍冤魂》一:这“戒烟”二字,只做口头禅,骗骗自己罢了。俗语所谓不到乌江心不死,正道着了他们毛病。

    ⊙不到乌江不肯休

    《醒世恒言》二六:世上生死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 长江后浪催前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长江后浪催前浪

    【释义】:

    比喻岁月如水般流逝。也比喻世事更迭,不断发展,多指人事变迁,一代接替一代,或一代胜过一代。□语见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二折。《飞跎全传》一〇:长江后浪催前浪,多少旁人冷眼看。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趱旧人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五:唐状元道:“我这三箭,叫做是: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趱旧人。”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常言道》一四:正是: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赶旧人

    《小五义》一〇八:庄致和说:“……后来商量着,我们亲家给我说了一门家眷,我也不想着回原籍作买卖了。我如今跟前有了个小女儿,整整的两生日,三岁了。”蒋爷一听,连连点头说:“人有什么意思,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赶旧人。”

  • 长江之水洗不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长江之水洗不清

    【释义】:

    形容冤屈难以申雪。《天豹图》七:花赛金对红花说:“此事若不是预备着,今已被他搜出了。尔的性命难保,自不必说,连累我也难以做人,那屈言屈语如何听得,就是长江之水洗不清。”

  • 闯江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闯江湖

    【释义】:

    指流浪在外,以算卦相面、演武卖艺、弹唱杂耍、卖药治病等为谋生手段的人。《彭公案》三五:你真是坐井观天,痴儿说梦,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老夫自幼儿闯江湖,独霸为首,还不敢小视天下之人。

  • 江边卖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边卖水

    【释义】: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济公全传》三五:济公一见,哈哈大笑说:“好孽障,你用这等法术,也要在我跟前卖弄,真乃是江边卖水。”《永庆升平前传》五〇:不知我这里立着厂子吗?跑到我门口儿来练拳脚来啦,真是江边卖水!那个过来与我较量较量?

  • 江洋大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洋大盗

    【释义】:

    指流窜江湖海上的强盗。《初刻拍案惊奇》一九:忽然一日,舟行至鄱阳湖口,遇着几只江洋大盗的船,各执器械,团团围住。《儿女英雄传》二一:他一向本是江洋大盗,因他善于使船,专能抢上风,踅顺水,水面交起锋来,他那般使的如快马一般。《济公全传》一一四:一天走到小龙口地面。焉想到由水内来了四个江洋大盗,要抢劫木栊囚车。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释义】:

    禀性:本性。山河的自然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极难以转变。极言人天生形成的性格,很难改变。《醒世恒言》三五:他须是身登黄甲,位列朝班,读破万卷,明理的才人,难道恁般不知好歹,一味恋打,没一点仁慈改悔之念不成?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江山易改,秉性难易

    《连城璧》寅:只因他天性慷慨,最恶的是悭吝之人。古语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易。他就做了叫化子,依旧还轻重义。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海公小红袍》四:夫人道:“相公呵,八十年纪,为何还比得少年气概!”海爷道:“自古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脾性难移

    《闽都别记》三八八:其伙问曰:“今转为老成,原之烈性必改。”他答曰:“江山易改,脾性难移。”

    ⊙江山可改,秉性难移

    《飞龙全传》三:他虽然年纪大了,犹恐这副心肠终究是不换的。岂不闻古语说的,道是:“江山可改,秉性难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儿女英雄传》二〇:老兄,你岂不闻“江山好改,秉性难移”?你且不可打量他从此就这等好说话儿了。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楼中月》三〇:惟宝玉虽甚畅快,然床衾孤拥,熬不得竟夕凄凉。所谓“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禀性最难移

    《彭公案》二六八:你这脾气总不改,瞧见娘子,就把什么都忘了。当初因为娘子,才闹的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真是山河容易改,禀性最难移,直到如今,你还是这样。

  • 江湖一点诀,莫对妻儿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湖一点诀,莫对妻儿说

    【释义】:

    江湖:走江湖。指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意谓江湖上的秘诀,连妻子儿女也不能告诉。《冷眼观》一二:我们行事里有个规矩,叫做江湖一点诀,莫对妻儿说。

  • 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

    【释义】:

    对头:面对面,指相逢。意指人总有再相逢的时候。《绿牡丹全传》四:大爷,你今听见说道,江山尚有相逢日,为人岂无对头时。日月甚长着哩!气力不能胜他,则以智谋可也,岂有白受他一番欺压的道理。

    ⊙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

    《粉妆楼》一七:说那里话。目下虽然罗府受害,久后一定升腾。但令尊目下现今为官,你可寄一封信去,久后自然团圆,此时权且忍耐,不可行此短见。自古道得好: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

  • 井里打水江边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井里打水江边卖

    【释义】:

    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或在大富大贵人前夸富。《七真祖师列仙传》下:夫人接在手内,呵呵大笑:“将石子拳成银子,有甚出奇?你好比井里打水江边卖,孔子面前讲孝经。”

  • 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

    【释义】:

    舡:船。等马跑到悬崖边时想收缰绳已经晚了,船已驶到江中间再去补漏洞已经迟了。比喻事已做错,无法挽回。也比喻事先不作预防,等处于危急之中时,想挽救已来不及了。《醒世恒言》一七:张孝基道:“你如今哭也迟了,只是将来学做好人,还有个出头日子。”一路上热一句、冷一句,把话打着他心事。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临崖立马收缰晚,舡到江心补漏迟。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新世鸿勋》七:这都是当道的官员,弥缝掩饰,玩寇养奸,弄成大事,到这个地位,最难收拾。正是: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逢栈道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仙侠五花剑》二五:二仙侠只道燕子已经被擒,站住了脚,候他到来上前问话。正是:马逢栈道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临险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禅真逸史》一八:众臣怏快而散。傅岐辞了武帝出朝,径到教场中调遣军将。选施大用为先锋,樊武瑞、陈胜为左右救应使。自为主将,督军打点出战。正是:马临险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跑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五美缘全传》三:马云大怒,一声吼叫,迈开大步,不免打进园去,将这些狗头打死,方消咱心头之气!正是:马跑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 任君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任君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释义】:

    掬:捧。形容极度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五美缘全传》五:花文芳把脸一红,忙把卷子扯得粉碎,向地下一掼,也不作别,匆匆上轿而去。正是:任君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任君掬尽三江水,难免今日满面羞

    《五美缘全传》一二:众役答应,用墨水不由分说,没头没脑乱抹一顿,涂了林璋一脸,叉出大门。正是:任君掬尽三江水,难免今日满面羞。

    ☉任君掬尽长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大汉三合明镜珠宝剑全传》一〇:诚然惧法时时乐,信是欺公日日忧。任君掬尽长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任他汲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春柳莺》五:正是:任他汲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从今掬尽湘江水,难洗从前满面羞

    《说岳全传》四八:正是:从今掬尽湘江水,难洗从前满面羞。杨再兴满面羞惭,跪在地下,叫声:“元帅,小将已知元帅本领,甘心服输,情愿归降。”

    ☉凭君掬尽两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常言道》九:正是:凭君掬尽两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饶君掬尽钱塘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石点头》一四:独羞得潘文子没处藏身,面上分明削脱了几层皮肉,此时地上若有一个孔儿,便钻了下去。正是:饶君掬尽钱塘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纵教挹尽湘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娱目醒心编》一二:兰芬听了,又如心上冰水一浇,便道:“罢!罢!罢!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婆,及早登门请罪罢了。”正是:纵教挹尽湘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纵教汲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五美缘全传》二二:你一句我一句,说得都堂面上红一阵白一阵,甚觉无颜,好生没趣。正是纵教汲尽三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纵有西江一派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三四:自思:一心去打擂台,演己英雄,却被马鸾英踢落台下,观者甚众,实是赧颜,正是纵有西江一派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纵教掬尽两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樵史通俗演义》一〇:那知那些校尉一路上妄自尊大,只道东厂大过天子,府县官凭我们需索,需索不遂,就离声斥叱。谁料这里百姓恁般狠的,没一个不慌张了,逃墙出来,见了人只是磕头道:“老爷饶命!老爷饶命,不干我事,都是厂爷害我。”正是:纵教掬尽两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谁人汲得两江水,惟洗今朝一面羞

    《金瓶梅词话》二三:几句把老婆羞的站又站不住,立又立不住,飞红了面皮,往下去了。正是:谁人汲得两江水,惟洗今朝一面羞。

  • 少年子弟江湖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少年子弟江湖老

    【释义】: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年轻子弟出外谋生创业,四海为家,往往风霜雨露,不免霜染黑鬓,老于江湖。《十二楼·鹤归楼》:却说郁子昌尾了大兵料理军饷一事,终日追随鞍马,触冒风霜,受尽百般劳苦。俗语云:少年子弟江湖老。为商作客的子弟尚且要老在江湖,何况随征遇敌的少年,岂能勾仍其故像?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释义】: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阙门,是悬挂法令的地方。代指朝廷。意谓自己虽不居官,却关心朝廷。也用来讥讽名义上隐居、实际上心慕荣华伺机而出的人。《中国现在记》一:再他此时虽然是已经墨误,然而一言一动,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思想。今见劳二瘸子剃掉辫子,头戴草帽,便以为他有心擅改天朝服制,直把他当作反叛看待。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儒林外史》一一: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封神演义》八: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 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释义】:

    乌江:在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在这里自刎。意谓世人从生到死都是为了追逐名利,不弄到一败涂地,走投无路是决不肯罢休的。《醒世恒言》二六:你道赵干为何先不走了,偏要跟着张弼到县,自讨打吃?也只恋着这几文的官价,思量领去,却被打了五十皮鞭,价又不曾领得,岂不与这尾金色鲤鱼为贪着香饵上了他的钩儿一般!正是: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 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释义】:

    意即事情说来惊动天地。多形容所说的话非同小可。《水浒全传》二二:有分教,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正是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毕竟柴大官人说出那汉还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说开华岳山峰裂,道破黄河水逆流

    《三遂平妖传》六:众人见了,一齐呐声喊;看那箩里时,亘古未闻,于今罕有,自不曾见这般跷蹊的事。正是:说开华岳山峰裂,道破黄河水逆流。

    ⊙说时华岳山峰歪,道破黄河水逆流

    《金瓶梅词话》一:端的不知谁家妇女?谁的妻小?后人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正是:说时华岳山峰歪,道破黄河水逆流。

    ⊙说来华岳山崩折,道破黄河水逆流

    《梼杌闲评·总论》:后到天启年间,一个小小阉汉,造出无端罪恶。正是:说来华岳山崩折,道破黄河水逆流。

  • 宋江杀死阎婆惜——冤有头,债有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宋江杀死阎婆惜——冤有头,债有主

    【释义】:

    歇后语。阎婆惜:《水浒传》中人物,宋江的外室。该书二一回写阎婆惜与张文远私通,发现了梁山寨主晁盖给宋江的信。遂以此为挟,宋江无奈,将阎婆惜杀死。意即冤、债各有下家,与别人无关。《飞跎全传》三:第一出孟良打死焦光赞——自家人害自家人;第二出宋江杀死阎婆惜——冤有头,债有主。

  • 席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饮千钟;座中若无红一点,江海之量不几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席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饮千钟;座中若无红一点,江海之量不几盏

    【释义】:

    意谓宴席上若有美女在座,酒量小的人也能开怀畅饮;若没有美女相陪,像江海那样大量的人也酒兴索然。指美人能助酒兴。《醒世姻缘传》七三:刘有源使人牵了头口,着人往程婆子家里把程大姐接到席间。穿着鲜淡裙衫,不多几枝珠翠,妖娆袅娜,通是一个妙绝的名唱,不惟惯唱吴歌,更且善于昆曲;不惟色相绝伦,更且酒豪出众。常言“席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饮千钟;座中若无红一点,江海之量不几盏”,这一席酒大家欢畅,人人鼓舞。

    ⊙座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饮千钟

    《金兰四友传》:峤含笑而言于道曰:“兄平日不多饮酒,今日有百杯之量耶?”道戏答之曰:“座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饮千钟。”

    ⊙座中若有一点红,斗筲之量饮千钟

    《风流悟》七:遂唤家人排酒上席。蘋香将山右玉百般调弄。眉来眼去,捏手捏脚。右玉遂魂不附体起来。正是:座中若有一点红,斗筲之量饮千钟。

  • 行军一日,日费千金,暂歇暂停,江湖绝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行军一日,日费千金,暂歇暂停,江湖绝溜

    【释义】:

    绝溜:绝流。形容大军行动,耗费巨大。《三遂平妖传》一三:我闻行军一日,日费千金,暂歇暂停,江湖绝溜。若有这许多军马,须用若干粮食草料。庄院能有多少大,这十万人马安在那里?

    xǐng

    醒脸看醉脸——有趣

    歇后语。清醒的人看喝醉的人的脸,会感到滑稽可笑。意即可笑、有趣。《醋葫芦》二:成珪闲了双眼孔,胡乱吃了一盏,却便垂头睡熟,倒在桌上。丫鬟再三推扶,只是不动,口中喃喃呐呐的,不知说些甚么。正是醒脸看醉脸,其实有趣。惹得那些婢仆笑作一团,搅做一块。

    ⊙醒眼观醉眼

    《儿女英雄传》二三:他道:“我倒是在这里‘醒眼观醉眼’,只怕你倒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那句的下句儿罢!”

  • 扬子江心打立水——紧溜子里为着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扬子江心打立水——紧溜子里为着人

    【释义】:

    意谓尽为着人。形容人做得太绝,太过分。紧,谐“尽”。《醒世姻缘传》四八:龙氏正在扬子江心打立水——紧溜子里为着人,只见薛教授猛熊一般从屋里跑将出来,也没言语,照着龙氏脸上两个酽巴掌,打的像劈竹似的响。

  •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释义】:

    形容深仇大恨。《锋剑春秋》一三:我与刖夫,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提起他来,真是话长。《走马春秋》一二:嗟唷,好狗子,怎敢出言伤我,我和你甚么叔侄,你不提起孙膑便罢了,若提这刖夫,我和你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双凤奇缘》五〇:害得哀家别天子,离皇后,抛父母,去家乡,来北地,眼见生为大汉之人,死为异域之鬼,叫哀家怎不伤心,毛贼呀,奴与你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

    《锋剑春秋》五:大喝“冤家休走,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今夜若不拿你,非为人也。”

  •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

    【释义】:

    意谓精于水性的人在陆地也可施展本领,擅长武艺不谙水性的人到了水中就有力使不上了。《水浒全传》三八: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渰了数十遭,正是: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真是黑风吹白浪,铁牛儿作水牛儿。

  • 走江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走江湖

    【释义】:

    原指弃官飘荡江湖。后泛指四方奔走,靠卖艺或医卜星相为生。《济公全传》一六三:陈声远一看,这个卖艺的,练的拳脚精通,受过名人指教,大概不是久惯走江湖的。《歧路灯》三〇:茅兄,我们走江湖的朋友,到处要留名,休要钻头不顾尾的,惹江湖上笑话。《冷眼观》二三:他们走江湖的人,终日辛辛苦苦,一倒头还不睡着了呢?哪里还有甚么神思来听你这个把戏?

  • 吃江湖饭-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江湖饭chī jiāng hú fàn

    比喻到处流浪,以卖艺、卖药等为生。江湖泛指四方各地。如旧时的北京,人称唱大鼓的生意人为“吃江湖饭的”。

  • 闯江湖-汉语惯用语辞典

    闯江湖chuǎng jiāng hú

    旧指以算卦相面、表演杂耍、卖药治病等为职业,奔走四方以谋生计的活动。《儿女英雄传》“他从十二岁作姑娘闯江湖起,长枪短棒,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郭澄清《大刀记》“你这纯朴的精神和气色又不像个闯江湖走夜道儿的。”

  • 打江山-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江山dǎ jiāng shān

    谓用武力夺取政权。徐特立《毛主席的实际精神》“毛主席以为红军不仅是打江山的军队,还是群众的军队,应该改造群众的生活。”

  • 过江龙-汉语惯用语辞典

    过江龙guò jiāng lóng

    比喻江湖上的霸主。江萍《港九枪声》“你是过江龙,我是地头虫,在香港这座城市比高低,不见得我就输给你。”

  • 过江之鲫-汉语惯用语辞典

    过江之鲫guò jiāng zhī jì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土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后用来形容多而且纷乱。《新华日报》1940.6.21“大家都知道,日寇在泰国的顾问和特务,多如过江之鲫。”

  • 混江龙-汉语惯用语辞典

    混江龙hùn jiāng lóng

    比喻极有能力的人。混江搅混江河。刘绍棠《春草》“他说他的工厂是个澡盆大的水池子,搁不下我这条混江龙,还是请到五湖四海去兴风作浪吧!”

  • 江海客-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海客jiāng hǎi kè

    见“江海人”。

  • 江海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海人jiāng hǎi rén

    指浪迹四方、放情江海的人。南朝宋谢灵运《自叙》“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也说“江海客”。唐杜甫《洗兵马》“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 江湖话-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话jiāng hú huà

    指江湖上流行的惯用语。沙汀《丁跛公》“‘兄弟们,都是自家人呵!’他打着江湖话。”

  • 江湖诀-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诀jiāng hú jué

    指江湖上的骗术。昆曲《十五贯》“先生!你码头跑跑,我赌场混混,自家人,这一套江湖诀可用不着。”

  • 江湖派-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派jiāng hú pài

    指江湖上行骗谋利的人。鲁迅《真假堂吉诃德》“中国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却会愚弄吉词德式的老实人,而自己又假装着堂·吉诃德的姿态。”

  • 江湖骗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骗子jiāng hú piàn zi

    原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占卜算命等骗术谋生的人。后用以喻指专事造谣撞骗的人。王仲方《〈骗子列传〉序》“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诈骗事件,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骗子,其中有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和江湖骗子。”

  • 江湖气-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气jiāng hú qì

    指走江湖者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孽海花》:“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兼带着江湖气。比到我们苏府里姚凤生的楷书,杨咏春的篆字,任阜长的画,就有雅俗之分了。”

  • 江湖子弟-汉语惯用语辞典

    江湖子弟jiāng hú zǐ dì

    指走江湖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朱博如是个江湖子弟,一连三天,早已看出神情,却还不说出来。”

  • 老江湖-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江湖lǎo jiāng hú

    指阅历多而非常世故圆滑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豈肯上你的当。”欧阳予倩《潘金莲》“王妈妈你也是个老江湖了,难道还不明白吗?”

  • 跑江湖-汉语惯用语辞典

    跑江湖pǎo jiāng hú

    谓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周立波《山乡巨变》:“经年累月在外跑江湖,秋丝瓜作田自然是碌碌公。”

  • 铁桶江山-汉语惯用语辞典

    铁桶江山tiě tǒng jiāng shān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柳青《创业史》:“那年在陕北和全中国一样,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政府,豪绅和地主的统治,简直是铁桶江山。但是,年轻庄稼人组织起来的游击小组,在党领导下,开始了推翻这个统治的尝试。”

  • 走江湖-汉语惯用语辞典

    走江湖zǒu jiāng hú

    ①谓奔走四方。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序》:“及壮,走江湖无宁岁。”②谓闯荡江湖,靠武艺杂技或医卜星相谋生。《儿女英雄传》:“他本是走江湖的人,什么不在行的。”管桦《路上》:“兄弟我走江湖年数不算少。”

  • 坐江山-汉语惯用语辞典

    坐江山zuò jiāng shān

    谓统治天下,执掌政权。毛泽东《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孤立地宣传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或者说民主政府只是农民的政府……这是严重的原则性的错误。”

  • 一口吸尽西江水-佛源语词词典

    一口吸尽西江水

    比喻一气呵成,一下子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多指难以做到的事情。《五灯会元·卷十九·提邢郭祥正居士》:“大师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大众:‘一口吸尽西江水,万丈深潭穷到底。掠彴不是赵州桥,明月清风安可比?’”

  • 一苇渡江-佛源语词词典

    一苇渡江

    一苇,一捆芦苇。中国佛教传说。菩提达磨大师于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到达广州,次年十月一日到达金陵,梁武帝召见。“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达磨)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磨》)达磨怕皇帝加害于己,所以“潜回江北”,当时无船,又有人追赶,便乘一苇渡过长江。后于北朝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其实“一苇渡江”上古汉语即有其意。《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诗经》说的是渡黄河。禅宗演义成达磨渡长江。

  • 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佛源语词词典

    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

    比喻既然要做一件事,就不怕任何风险。《五灯会元·卷十二·白鹿显端禅师》:“问:‘如何是无相佛?’师曰:‘滩头石师子。’曰:‘意旨如何?’师曰:‘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

  • 鱼跃千江水,龙腾万里云-佛源语词词典

    鱼跃千江水,龙腾万里云

    比喻有才能的人有着广阔的活动天地。《五灯会元·卷十五·资圣盛勤禅师》:“问:‘四威仪中如何履践?’师曰:‘鹭鸶立雪。’曰:‘恁么则闻钟持钵,日上栏干。’师曰:‘鱼跃千江水,龙腾万里云。”

  • 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江jiāng

    ①长江。《尚书·禹贡》:“~、汉朝宗于海。”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浸月。”②江河的通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洒~郊。”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英豪,咸归附之。”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以南地区。《隆中对》:“孙权据有~,已历三世。”李清照《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湖】①江河湖海。《汉书·货殖传》:“(范蠡)乃乘扁舟,浮~,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赤壁之战》:“驱中国士众,远涉~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②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景安别》:“良才不隐士,~多贱贫。”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③泛指四方各地。白居易《琵琶行序》:“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间。”苏辙《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流落~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江山】①山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指国家的疆土、政权。《三国志·吴书·贺邵传》:“割据~,拓土万里。”

  • 下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江xià jiāng

    【释义】:

    ①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茅盾《船上》:“其实不待她开口,光看那种风度,就知道她是下江人了。”②江苏省的别称。因江苏省居于安徽省的下游,故称安徽省为上江,江苏省为下江。

  • 上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江shàng jiāng

    【释义】:

    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 不废江河万古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废江河万古流bù fèi jiāng hé wàn gǔ liú

    【释义】:

    比喻蓬勃发展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语出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不废江河万古流!革命就像黄河的水永远滚滚向前,一定会得到最后胜利!”

  • 不是强龙不过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是强龙不过江bu shì qiáng lóng bù guò jiāng

    【释义】:

    比喻敢于闯荡的人必是强人高手。黎珍宇《这里没有红灯区》:“俗话说不是强龙不过江。一个单身女子,没两套拳脚本领,如何闯得江湖下得海?”

  • 两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两江liǎng jiāng

    【释义】:

    清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称。地辖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鲁迅《琐记》:“这也无怪,这学堂的设立,原是因为两江总督(大约是刘坤一罢)听到青龙山的煤矿出息好,所以开手的。”

  • 半壁江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分。多指被侵占的或仍保存的部分国土。巴金《谈〈第四病室〉》:“既然有人从一滴水中看出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在一个病室里看到当时半壁江山的中国社会呢?”

  • 内江猪-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江猪nèi jiāng zhū

    【释义】:

    中国猪的优良地方品种。原产四川内江地区,在国内分布较广。全身黑色,头大嘴短,耳大下垂,额面皱纹深陷,额皮中部隆起。肩广背宽,四肢粗壮。成熟早,适应性强,生长快。

  • 倒海翻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倒海翻江d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

    ①形容波涛汹涌,水势浩大。②形容山势绵延起伏。毛泽东《十六字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③形容心情无比激动。如:想起了这段往事,他心里犹如倒海翻江一般,久久难以平静。

  • 打江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江山dǎ jiāng shān

    【释义】:

    用武力夺取政权。徐特立《毛主席的实际精神》:“毛泽东以为红军不仅是打江山的军队,还是群众的军队,应该改造群众的生活。”

  • 坐江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坐江山zuò jiāng shān

    【释义】:

    统治天下;执掌政权。沈从文《边城》:“皇帝已被掀下金銮宝殿,不再坐江山。”

  • 塞上江南-现代汉语大词典

    塞上江南sài shàng jiāng nán

    【释义】:

    古指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 开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江kāi jiāng

    【释义】:

    江水解冻。《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毕凤云用一种挂铃铛网的巧办法,从封江到开江,已打了万数斤鱼了。”

  • 峡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峡江xiá jiāng

    【释义】:

    长江自四川奉节县瞿塘峡以下,至湖北宜昌,称为峡江。

  • 外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江wài jiāng

    【释义】:

    ①旧称长江以南为外江,也称江外。②广东、福建等地人称长江左近及以北数省为外江,称其人为外江人。

  • 外江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江人wài jiāng rén

    【释义】:

    见“外江佬”。

  • 外江老-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江老wài jiāng lǎo

    【释义】:

    见“外江佬”。

  • 外江佬-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江佬wài jiāng lǎo

    【释义】:

    也称“外江老”、“外江人”。粤、闽等地对外省人的称呼。鲁迅《在钟楼上》:“我何尝不想了解广州,批评广州呢,无奈慨自被供在大钟楼上以来,工友以我为教授,学生以我为先生,广州人以我为‘外江佬’,孤孑特立,无从考查。”邹韬奋《经历》:“我在事前就听见说‘外江老’——不是广东人——尤其是名字被多数人知道的文人,要出面登记,是很不容易通过的,因为他们怕有什么政治作用。”许地山《东野先生》:“她知道事情不好,可是‘外江人’既没有亲戚,又不详知那人底乡里,帮忙的只有她自己底眼泪罢了。”

  • 外江话-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江话wài jiāng huà

    【释义】:

    广东、福建等地人称长江左近及以北数省的人说的话。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唔,怎么不走啦?’这是季交恕打湖南腔的普通话。可是车夫听不懂,只是伸出手去接车钱。幸亏那位会说点外江话的女挑夫在后面代答一声。”按,季当时在广州。

  • 闯江湖-现代汉语大词典

    闯江湖chuǎng jiāng hú

    【释义】:

    旧指以算卦相面、表演杂耍、卖药治病等为职业,奔走四方以谋生计的活动。郭澄清《大刀记》:“你这纯朴的精神和气色又不像个闯江湖走夜道儿的。”

  • 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jiāng

    【释义】:

    ①专指长江。蒋和森《风萧萧》:“这次进军,是沿江向东直取蕲州。”②江河的通称。毛泽东《沁园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③姓。

  • 江干-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干jiāng gān

    【释义】:

    江边。姚雪垠《李自成》:“杨柳若干株,摇曳江干。”

  • 江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山jiāng shān

    【释义】:

    ①江河山岳。姚雪垠《李自成》:“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指点江山,评论形胜。”②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周立波《暴风骤雨》:“咱们一起打江山,一块坐江山。”

  •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jiāng shān hǎo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鲁迅《“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开口。”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jiāng shān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聂绀弩《天亮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相信你一辈子也改不过来。”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

    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草明《乘风破浪》:“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是这样,高炉更是这样。”

  • 江山船-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山船jiāng shān chuán

    【释义】:

    相传元末陈友谅兵败后,其部属九姓逃至浙东,以捕鱼为业,不与他姓通婚。其船号称“江山船”,也称九姓渔船。后也以其船装载客货,往来于杭州、严州、衢州、金华之间,遂用作浙东游船的通称。阿英《浙东访小说记》:“十一时半渡江待车,两岸泊‘江山船’甚多,间有作乐者。”

  • 江天-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天jiāng tiān

    【释义】:

    江和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毛泽东《采桑子》:“寥廓江天万里霜。”

  • 江水不犯河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水不犯河水jiā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释义】: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罗暟岚《疯婆子》:“虽然父亲和叔父名义上没有分家,其实各有各的院子,各有各的油盐酱醋帐,正所谓江水不犯河水,划得清清楚楚的。”

  • 江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心jiāng xīn

    【释义】:

    江中央。对江边而言。鄢国培《巴山月》:“船在江心离岸很远,只听江水冲击着船舷哗哗响。”

  • 江心洲-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心洲jiāng xīn zhōu

    【释义】:

    位于江心而与两岸不连接,并能长期维持稳定的泥沙淤积体。因潜洲不断增大淤高,当升到一定的高度,上面生长芦苇等植物,在植物的缓流促淤作用下,逐渐使潜洲滩面高出中水位而成。也可因水流切割边滩,裁弯取直而成。

  • 江左-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左jiāng zuǒ

    【释义】:

    江东。古时自北方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 江右-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右jiāng yòu

    【释义】:

    江西。也特指江西省。参见“江左”。

  • 江东-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东jiāng dōng

    【释义】:

    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古时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也指三国时吴国孙权统治下的全部地区。

  • 江北-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北jiāng běi

    【释义】:

    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近代多专指江苏、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陈登科等《破壁记》:“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也泛指长江以北。凌力《星星草》:“我们是太平军在江南江北打散了的老兄弟。”

  • 江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头jiāng tóu

    【释义】:

    江边,江岸。如:友人要我即日赴江头观潮。

  • 江汉-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汉jiāng hàn

    【释义】:

    长江和汉水。也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陈毅《吟反攻形势》:“江汉飞传刘邓捷。”

  • 江西-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西jiāng xī

    【释义】:

    古时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 江西腊-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西腊jiāng xǐ là

    【释义】:

    翠菊的别名。夏秋之间开花,有紫、碧、红、白等色,供观赏用。闻一多《忆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 江米-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米jiāng mǐ

    【释义】:

    即糯米。

  • 江米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米酒jiāng mí jiǔ

    【释义】:

    糯米加酒曲酿造的食品,甘甜,酒味淡。也叫酒酿、醪糟。沈从文《萧萧》:“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

  • 江防-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防jiāng fáng

    【释义】:

    ①防止江河水患的工程,特指长江水系防护工程。②指长江上的军事防御。如:解放大军突破江防,前锋直扑南京。

  • 江身-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身jiāng shēn

    【释义】:

    江面。茅盾《船上》:“远处,江身展宽而且靠左手有一股急水的地方,斜射的阳光幻成了万点金星。”

  • 江河-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河jiāng hé

    【释义】:

    长江和黄河。也泛指大河流。凌力《星星草》:“遵王抬头望去,大队像滚滚江河似地奔腾向前。”

  • 江河日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释义】:

    江河的水日益向下游流去。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茅盾《子夜》:“工业发达才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正轨!然而近来上海的工业真是江河日下。”也作“江流日下”。孙中山《建国方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江波-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波jiāng bō

    【释义】:

    江水;江中波浪。王统照《遗音》:“江边的风…有时吹了些树叶子落到江波上,便随着微细的波花,无踪影的流去。”

  • 江郎才尽-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时称之才尽。见《南史》本传。后常以“江郎才尽”比喻才思衰退。老舍《四世同堂》:“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 江南-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南jiāng nán

    【释义】:

    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也泛指长江以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

  • 江洋大盗-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洋大盗jiāng yáng dà dào

    【释义】:

    江河湖海上行凶抢劫的强盗。凌力《星星草》:“童先生既然武艺高强,又带着兵,干啥不去捉那个江洋大盗呢?”

  • 江珧-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珧jiāng yáo

    【释义】:

    又称江瑶。一种海蚌。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宽,呈扇形。表面淡褐至黑褐色。后闭壳肌和足丝都很发达。用足丝固着在海底砂砾上。我国南北沿海都产。后闭壳肌肥大,干制品称江珧柱,也称干贝,味极鲜美,是海味珍品。足丝可织帽子、手套等。贝壳可烧石灰。

  • 江珧柱-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珧柱jiāng yáo zhù

    【释义】:

    也作“江瑶柱”。江珧的肉柱。即江珧的闭壳肌的干制品。是一种名贵的海味。叶圣陶《北上日记》:“菜颇不恶,有鲜江瑶柱一味,为平生所初尝。”

  • 江蚌-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蚌jiāng bàng

    【释义】:

    三角帆蚌的俗称。

  • 江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皋jiāng gāo

    【释义】:

    江岸,江边地。郭沫若《题傅抱石画〈延安画卷〉》:“烈士忠贞垂万古,丰碑百丈耸江皋。”

  • 江流-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流jiāng liú

    【释义】:

    江水,江河的流水。如:江流湍急。

  • 江流日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流日下jiāng liú rì xià

    【释义】:

    见“江河日下”。

  • 江豚-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豚jiāng tún

    【释义】:

    通称江猪。哺乳动物,形状像鱼,无背鳍,头短,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水生小动物。我国长江和印度大河中常可见到。

  • 江猪-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猪jiāng zhū

    【释义】:

    江豚的通称。

  • 江淮-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淮jiāng huái

    【释义】:

    长江和淮河。也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凌力《星星草》:“出自江淮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

  • 江淮戏-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淮戏jiāng huái xì

    【释义】:

    即淮剧。

  • 江堤-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堤jiāng dī

    【释义】:

    筑在江边的堤防。

  • 江濆-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濆jiāng fén

    【释义】:

    江岸。也指沿江一带。柳亚子《痛哭八首为浙事作》:“亡秦一旅起江渍,风鹤惊传海上军。”

  • 江湖-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jiāng hú

    【释义】:

    ①江河湖海。泛指四方各地。如:闯荡江湖。②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老舍《茶馆》:“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 江湖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人jiāng hú rén

    【释义】:

    旧时指流浪四方,以卖艺、卖药、星相占卜等谋生的人。

  • 江湖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气jiāng hú qì

    【释义】:

    指江湖人的鄙俗不雅的风格、习气。朱自清《你我》:“用‘兄弟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可以省去。”

  • 江湖诀-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诀jiāng hú jué

    【释义】:

    江湖人的骗术。鲁迅《致邵文熔》:“在沪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沪一诊,当绍介也。且可确保其不敲竹杠,亦不以江湖诀欺人。”

  • 江湖话-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话jiāng hú huà

    【释义】:

    江湖人流行的惯用语。沙汀《丁跛公》:“‘兄弟们,都是自家人呵!’他打着江湖话。”

  • 江湖派-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派jiāng hú pài

    【释义】:

    泛指走江湖行骗谋利的人。鲁迅《真假堂吉诃德》:“中国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却会愚弄吉诃德式的老实人,而自己又假装着堂·吉诃德的姿态。”

  • 江湖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湖骗子jiāng hú piàn zi

    【释义】:

    原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占卜算命等骗术谋生的人。后用以喻指专事招摇撞骗的人。王仲方《〈骗子列传〉序》:“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诈骗事件,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骗子,其中有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和江湖骗子。”

  • 江湾-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湾jiāng wān

    【释义】:

    江流迂曲处。王统照《遗音》:“镇前便是很弯曲而深入的江湾。”

  • 江蓠-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蓠jiāng lí

    【释义】:

    红藻的一种。藻体深褐色或暗红色,细圆柱状,有不规则的分枝。生在海湾浅水中。可提取琼胶,供食用及作工业原料用。也叫龙须菜。

  • 江滩-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滩jiāng tān

    【释义】:

    江边比岸低的一部分,由泥沙淤积而成,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姚雪垠《李自成》:“(宗敏)策马走上了阳光闪耀的白沙碎石江滩。”

  • 江瑶-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瑶jiāng yáo

    【释义】:

    即江珧。

  • 江瑶柱-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瑶柱jiāng yáo zhù

    【释义】:

    见“江珧柱”。

  • 江潮-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潮jiāng cháo

    【释义】:

    江河下游的潮汐现象。因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致使水位定时涨落。也泛指江河中的波涛。郁达夫《采石矶》:“(他)心里的一种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来。”

  • 江翻海倒-现代汉语大词典

    江翻海倒jiāng fān hǎi dǎo

    【释义】: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比喻力量和声势非常壮大。京剧《乌龙院》:“聚集英豪,搅一个江翻海倒!”

  • 混江龙-现代汉语大词典

    混江龙hùn jiāng lóng

    【释义】:

    比喻极有活动能力的人。混江,搅混江河。刘绍棠《春草》:“他说他的工厂是个澡盆大的水池子,搁不下我这条混江龙,还是请到五湖四海去兴风作浪吧!”

  • 满江红-现代汉语大词典

    满江红mǎn jiāng hóng

    【释义】:

    也称红萍、绿萍。蕨类植物。植物体小,三角形,漂浮水面。根细长,为不定根。叶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原产美洲,我国南方各省普遍分布。全草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也可作绿肥或供药用。

  • 过江之鲫-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江之鲫guò jiāng zhī jì

    【释义】: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后以“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新华日报》1940.6.21:“大家都知道,日寇在泰国的顾问和特务,多如过江之鲫。”

  • 过江龙-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江龙guò jiāng lóng

    【释义】:

    方言。比喻从外地来的有权势的人。江萍《港九枪声》:“你是过江龙,我是地头虫,在香港这座城市比高低,不见得我就输给你。”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的典实。如:这次足球赛又没有进入决赛圈,辜负了球迷们的期望,队员们觉得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老江湖-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江湖lǎo jiāng hu

    【释义】:

    指阅历多而非常世故圆滑的人。欧阳予倩《潘金莲》:“王妈妈你也是个老江湖了,难道还不明白吗?”

  • 松江派-现代汉语大词典

    松江派sōng jiāng pài

    【释义】:

    明末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治下三个山水画流派(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的总称。因这些画家俱是松江府人,故名。王伯敏《中国绘画史》:“华亭派的创始者为顾正谊,但以董其昌为代表…华亭派亦名松江派。这是与吴门派有密切关系的山水画派。”

  • 松江鲈鱼-现代汉语大词典

    松江鲈鱼sōng jiāng lú yú

    【释义】:

    鲈鱼之一种。以上海松江所产最著名,故名。左右两鳃膜上各有两橙红色斜条,乍看似四片鳃叶,故又称四鳃鲈。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宽扁,后部渐细而侧扁;长约15厘米。口大。体黄褐色,无鳞,有突起和皮褶。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沿海,我国沿海和通海江河都产。肉鲜美,为名贵食用鱼。

  • 栉江珧-现代汉语大词典

    栉江珧zhì jiāng yáo

    【释义】:

    即江珧。

  • 柳江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柳江人liǔ jiāng rén

    【释义】:

    我国新人化石。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洞穴中发现,故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所发现的化石有一完整头骨及部分体骨和肢骨。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郭沫若《中国史稿》:“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不少地方都已发现了当时人的遗迹。在华南,有广西柳江的柳江人和来宾县的麒麟山人。”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rì yuè jīng tiān 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永存不废。阿英《关于古物》:“前几天广东固已发出读经通令…即此一端,可以想见古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江后浪推前浪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释义】:

    见“长江后浪催前浪”。

  • 长江后浪催前浪-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江后浪催前浪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cuī qián làng

    【释义】:

    比喻人、事的发展更迭、新旧代谢。陈残云《山谷风烟》:“长江后浪催前浪,我要向年轻同志学习。”也作“长江后浪推前浪”。郭沫若《朝鲜抗美一周年》:“经过几次补充,师团的番号没有变,但人员呢已经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 龙江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江剧lóng jiāng jù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黑龙江地区。融合二人转、拉场戏、影腔、民歌等的特点发展而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唱腔有红柳子、文咳嗽、武咳嗽、茉莉花、胡胡腔等。

  • 铁桶江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桶江山tiě tǒng jiāng shān

    【释义】: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柳青《创业史》:“那年在陕北和全中国一样,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政府,豪绅和地主的统治,简直是铁桶江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 领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领江lǐng jiāng

    【释义】:

    ①在江河上引导船舶航行。如:在三峡上领江可不是闹着玩的!②在江河上引导船舶航行的专职人员。鄢国培《漩流》:“自从轮船通航以后,青滩的放滩匠多被请上船当领江。”又:“其他船员不易与领江搭上帮,一般不进这家茶馆。”

  • 粤江-现代汉语大词典

    粤江yuè jiāng

    【释义】:

    珠江的旧称。

  • 翻江倒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翻江倒海fānj iāng dǎo hǎi

    【释义】: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老舍《柳家大院》:“为三个钱的油,两个大的醋,他能闹得翻江倒海。”

  • 走江湖-现代汉语大词典

    走江湖zǒu jiāng hú

    【释义】:

    闯荡江湖,靠武艺杂技或医卜星相谋生。管桦《路上》:“兄弟我走江湖年数不算少。”

  • 跑江湖-现代汉语大词典

    跑江湖pǎo jiāng hú

    【释义】:

    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任光椿《戊戌喋血记》:“你道我们是什么人?是跑江湖混饭吃的人么?”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现代汉语大词典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shēn zài jiāng hú xīn cún wèi què

    【释义】:

    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语出《吕氏春秋·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鲁迅《致姚克》:“而施君云倘要描写宫殿之类,《文选》就有用,忽然为描写汉晋宫殿着想,真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了。”

  • 一口吸盡西江水-汉语大词典

    一口吸盡西江水

    【1】佛家语。比喻融贯万法。《景德传灯录·居士庞蕴》:“〔{龐藴}〕後之{江}西,參問{馬祖}云:‘不與萬法爲侣者是什麽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后指人操之过急,企图一下达到目的。

  • 二江-汉语大词典

    二江

    【1】指{四川}境内之{郫江}﹑{流江}。《史记·河渠书》:“{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张守节}正义引{任豫}《益州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晋}{左思}《蜀都赋》:“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唐}{杜甫}《大雨》诗:“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2】借指{成都}一带。《隋书·于文仲传》:“{王謙}竊居二江﹐叛换{三蜀}。”{前蜀}{杜光庭}《自到仙都山醮词》:“{蜀王}扶天茂績﹐命世雄姿﹐八國二江﹐早列封圻之内;{黔}城{楚}硤﹐皆歸陶冶之中。”【3】相当于{北宋}的{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宋}{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4】{四川}{宜昌}段{长江}中有{葛洲坝}和{西坝}两个洲,将{长江}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 三江七澤-汉语大词典

    三江七澤

    【1】泛指江河湖泽。{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宋}{陆游}《书怀绝句》:“未駕青鸞返帝鄉﹐三江七澤路茫茫。”

  • 三江-汉语大词典

    三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w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南朝} {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天台}隔三江﹐風浪無晨暮。”{元}{方回}《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杭州}北{楚州}﹐三江八堰水通流。”{清}{龚自珍}《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明}{杨慎}《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長春酒﹐戯綵恒斟{愛日亭}。”{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蜀}之三江:外水{岷江}﹐中水{涪江}﹐内水{沱江}也。”【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清}{黄遵宪}《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越}人羞。”【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三:“{鴨緑江}﹑{松花江}﹑{黑龍江}﹐稱三江﹐其源在{長白山}頂。”

  • 三江口-汉语大词典

    三江口

    【1】指{江苏省}{吴江县}北,{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越王}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吴國}。”【2】指{湖南省}{岳阳县}北,{洞庭湖}水入{长江}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巴陵}西對{長洲}﹐其洲南{湘浦}﹐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會﹐亦或謂之{三江口}矣。”【3】指{湖北省}{汉口}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欣然從之﹐一同登舟﹐駕起帆檣﹐迤邐望{夏口}而進。{離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4】指{浙江}的{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5】指{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交汇处。《诗刊》1978年第2期:“{三江口}的过去是十分悲惨的。”他如{广东}{郁水}({西江})﹑{浈水}({北江})﹑{浪水}({东江})合流处﹐{广西藤江}﹑{绣江}﹑{桂江}合流处都叫{三江口}。

  • 三江五湖-汉语大词典

    三江五湖

    【1】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淮南子·本经训》:“{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汉书·沟洫志》:“〔{禹}〕於{吴}﹐則通渠{三江}{五湖}。”《淮南子·地理志下》:“{吴}東有海鹽{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三江}{五湖}﹐浩汗無涯。”【2】江河湖泊的泛称。《尸子》卷下:“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崑崙}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三江五湖歷已盡﹐勢合平夷反齟齬。”《诗刊》1977年第9期:“好响一面铜鼓﹐撼千峰万岭﹐震三江五湖。”

  • 上江-汉语大词典

    上江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你今番回去﹐等過了年﹐便到{上江}一帶去查看。”《北史·崔仲方传》:“{上江}水軍﹐鼓行以前﹐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爲固。”《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朕方欲歸﹐正爲{上江}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胡三省}注:“{夏口}以上爲{上江}。”{唐}{刘长卿}《奉送卢员外之饶州》诗:“天書萬里至﹐旌旆{上江}飛。”《隋书·郇王庆传》:“{上江}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飢餒﹐半菽不充。”【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澤}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名曰{上江},亦曰{東江}。”【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 下江兵-汉语大词典

    下江兵

    【1】{新莽}末年以{王常}﹑{成丹}等为首的{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汉书·王莽传下》:“是時{南郡}{張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雲杜}{緑林}﹐號曰{下江}兵。”【2】泛指反抗朝廷的军队。{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前吹笛聲。”

  • 下江-汉语大词典

    下江

    【1】{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糊涂世界》卷四:“後來没得法子﹐照着{下江}的俗例﹐娶了{黎觀察}的令愛﹐那知非常悍潑。”{茅盾}《船上》:“其实不待她开口﹐光看那种风度﹐就知道她是{下江}人了。”【2】{娄江}的别称。即今{江苏}{浏河}。《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澤}致定”{唐}{张守节}正义:“{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婁江}。”【3】{江苏省}的别称。因{江苏省}居于{安徽省}的下游,故称{安徽省}为{上江},{江苏省}为{下江}。

  • 五馬渡江-汉语大词典

    五馬渡江

    【1】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際﹐童謡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爲龍。’……是歲﹐王室淪覆﹐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馬渡江開國處﹐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五馬浮江]”。{唐}{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馬浮江﹐僑人占乎{南海}。”

  • 五馬浮江-汉语大词典

    五馬浮江

    【1】见“五馬渡江”。

  • 不到烏江心不死-汉语大词典

    不到烏江心不死

    【1】不到{黄河}心不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不到{烏江}心不死﹐今已到{烏江}﹐這心原也該死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