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抄手)是什么意思
抄手问事,万不肯应-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抄手问事,万不肯应
【释义】:
抄手:两手在胸前交互地插在袖筒里,比喻不动手。谓不用刑罚,贼是不会招供的。犹言不打不成招。《济公全传》二八:和尚才一到大门,就听见里面叫喊:“抄手问事,万不肯应。左右看夹棍伺候!”《彭公案》九:彭公说:“抄手问事,万不肯应。来人,给我拿下去掌嘴!”皂役人等拉下,打了四十嘴巴,又打了四十大板。
⊙抄手问事,万不肯招
《济公全传》三〇:老爷说:“好,我用刑拷你们。拷明了谁,我办谁。大概抄手问事,万不肯招,把高国泰并李四明一同夹起来再问。”
⊙抄手问贼,谁肯应呢
《施公案》一四四:舅老爷,千万别听他的话。俗言说:“抄手问贼,谁肯应呢?”
抄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抄手chāo shǒu
【释义】:
方言。馄饨。韦君宜《川行寄语老北京》:“一碗结结实实像小饺子的肉馄饨(四川叫抄手)才两毛。”
抄手-汉语大词典
抄手
【1】谓左右环抱。房屋建筑中,自二门起向两旁延伸到正房的走廊,叫抄手游廊。《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一座垂花二門﹐進去抄手遊廊﹐五間正房﹐便是{安老爺}夫妻的内室。”【2】抄书的人。{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後世傳抄者不悉{登}爲人名﹐故改‘{登}卒’爲‘登位’。而‘{登}位卒’者﹐則再後抄手依二本合寫也。”【3】双手交叉。表示施礼。{唐}{张保嗣}《戏示诸妓》诗:“抄手向前咨大使﹐這回不敢惱兒郎。”《水浒传》第三回:“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買來。’”《敦煌变文集·舜子变》:“{舜子}抄手啟阿耶。”【4】方言。即馄饨。{韦君宜}《川行寄语老北京》:“一碗结结实实像小饺子的肉馄饨({四川}叫抄手)才两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