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拖拉)是什么意思
利落←→拖拉 拖沓-反义词词典
利落←→拖拉 拖沓lì·luo-tuōlā tuōtà
【词性】:形
利落:(动作、言语)灵活敏捷。
拖拉:办事迟缓,不赶着完成。
拖沓:办事拖拉,不爽利。
【例】 在他抬手摘下墨镜装进裤袋的工夫,也已走到车头旁,伸手把引擎盖掀起,让机器散着热。这一串动作,象是同时完成的,干净利落。(林雨:《你喜欢谁》) 我们是有拖拉作风,今后应该改,好好的改,坚决改……。(陈登科:《风雷》) 一晚上没睡好,她精神不济,懒洋洋的,动作又迟缓又拖沓。(叶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拖拉 拖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拖拉 拖沓
拖拉tuōlā 拖沓tuōtà
形容词。表示办事迟缓、不利落。
“拖拉”含有“不及时解决问题或工作不上紧而拖长时间、不按期完成任务”的意味;除用于具体处理问题或担负某种工作任务的情形外,还可用来形容一般的工作作风;可以重叠。例如:“有时候,你以为领导大意马虎,办事拖拉,岂不知人家心里有数,这里面有个意图”(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重放的鲜花》);“她对孩子娇,所以怕把自己孩子送到托儿所、就故意拖拖拉拉”(李准:《春笋集》);“劳动生产率提不高,到处是人海战术,拖拉作风,长此下去,实现四个现代化岂不统统成了泡影”(《光明日报》,1979.6.16)。
“拖沓”含有“做事毫无理由地将进程放得很慢,拖泥带水,甚至往往踏步不前”的意味;只用于处理问题、办事、做工作的情形,不用于作风;一般不可以重叠。例如:“他做事也实在拖沓,都一年了,还没有替你把材料译出来,真不像话”;“平常做事拖沓,成了习惯,遇到要办理紧急、繁重的事情时,就很紧张、被动”。“甚至连电讯室的呼号和打击电键的响声,也一反过去那种拖沓的调子,变得十分急促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拖沓”在表示“(话语或文艺作品的结构)不紧凑、不明快简练”的意义时(如说:“同样的文字,曾被译得语言拖沓,形象黯淡”〔《文艺报》,1979,5〕;“整个影片结构松散、拖沓”〔同上〕),和“拖拉”没有同义关系。
手扶拖拉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扶拖拉机shǒu fú tuō lā jī
【释义】:
由使用者通过手把操纵的一种小型两轮拖拉机。可以增设尾轮和座位,以改善劳动条件。
拖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拖拉tuō lā
【释义】:
①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吴晗《论海瑞》:“海瑞看到南京官员作风拖拉。”②指拖延。陈登科《赤龙和丹凤》:“韦克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
拖拉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拖拉机tuō lā jī
【释义】: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行走式动力机械。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装置和工作装置等构成。按行走装置的结构,可分轮式和履带式两种类型。是农田机具的主要动力,能悬挂、牵引或驱动各种工作机具,进行耕地、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收获等农田作业,完成运输作业、道路建筑或其他土石方工程作业等。
拖拉機-汉语大词典
拖拉機
【1】一种牵引机器,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它可牵引不同的农具进行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及运输等作业。也有工业用拖拉机,用于森林工业﹑道路建筑和交通运输。
拖拉-汉语大词典
拖拉
【1】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吴晗}《灯下集·论海瑞》:“{海瑞}看到{南京}官员作风拖拉。”【2】谓拖延。{陈登科}《赤龙和丹凤》十三:“{韦克}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