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捺

捺(捺)是什么意思

  • 火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火捺huǒ nà

    【释义】:

    端砚的种名。清·屈大钧《广东新语·石语》:“其火捺以紫气奔而回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轮若金钱者。”

  • 按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按捺ànnà

    抑制——放纵(~感情)

  • 抑制 抑止 抑遏 遏抑 按捺 按压 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抑制 抑止 抑遏 遏抑 按捺 按压 按

    抑制yìzhì273、609抑止yìzhǐ609抑遏yì’è 遏抑èyì 按捺ànnà 按压ànyā 按àn

    动词。表示用内在的力量把感情、冲动、欲望或兴奋压下去,不使发展或流露。

    “抑制”强调控制住,不让发展。例如:“我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恸,就偷偷跑到村外,坐在一棵大树下放声大哭起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警备队长抑制着心中的慌恐,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管桦中短篇小说集》);“她的声调和她嘴角抑制的笑纹,却隐藏不住她对于自己劳累的满意”(同上);“他不可抑制地谈起他们这个山区的过去”(冰心:《樱花赞》)。

    “抑止”强调加以制止;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老人抑止不住自己底悲伤”(萧军:《八月的乡村》);“我自己也抑止不住这意外喜悦的激动”(峻青:《黎明的河边》);“他抑止了巨大的兴奋和冲动,一声不响地看栓娃吃着”(《十月》,1982,1)。

    “抑遏”强调加以阻遏、克制;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念头、感情;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郁达夫:《薄奠》);“他抑遏不住内心强烈的愤怒,大力拍了一下桌子”。

    “遏抑”是“抑遏”的等义词,在语句中两词可以互换,使用上没有差别。

    “按捺”“按压”和“按”都有以手或指头压住作比喻的形象色彩。“按捺”强调竭力阻遏,不使流露或涌冒。例如:“李自成一听这话,更加按捺不住怒火,啪地,打了他一个耳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他一直按捺着自己的感情,只是根据道静的情形适可而止地谈着各种使她中意的话语”(杨沫:《青春之歌》);“大家听了这话,谁还按捺得住呢”(冯骥才等:《义和拳》);“按压”强调压下去,意思比“按捺”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战士们按压不住的战斗热情,全部流到周大勇心里了”(杜鹏程:《保卫延安》);“为了顾全大局,她不得不按压住内心的愤激,继续和敌人应酬”。“按”在意思上和“按捺”一致,只是略轻些;使用范围窄些,一般只用于怒火、火性、高兴等。例如:“大家再也按不住心头怒火,都大声骂起来”;“我用劲按住了火性,勉强笑着回答”(茅盾:《腐蚀》);“永春嫂知是真的,也按不住高兴”。

    “抑制”在作为生理学术语,表示“阻止和削弱大脑皮层兴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意义时(如说:“入睡无梦是大脑皮层完全处于抑制的表现”),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拼死捺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拼死捺命pīn sǐ nà mìng

    【释义】:

    拼命。指竭尽全力。陈登科《活人塘》:“(她)两只手在空中乱抓,生姜指的脚在地下蹲,拼死捺命想挣脱。”

  • 按捺-现代汉语大词典

    按捺àn nà

    【释义】:

    抑制。沈从文《烟斗》:“(大家)都非常勉强按捺着自己火性。”

  • 捺-现代汉语大词典

    捺nà

    【释义】:

    ①用手向下按。邵荃麟《欺骗》:“请您在这里捺个手印吧。”②抑制。张恨水《啼笑因缘》:“好容易捺下性子来看书。”③扣压。刘大白《卖布谣》:“上城卖布,城门难过:放过洋货,捺住土货。”④汉字向右斜下的笔画。

  • 捺印-现代汉语大词典

    捺印nà yìn

    【释义】:

    盖指模或图章,作为本人负责或承认的凭据。

  • 遮捺-现代汉语大词典

    遮捺zhē nà

    【释义】:

    方言。犹遮盖。《“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以来,大小各店铺莫不店门紧闭,惟南京路…某眼镜公司玻窗样柜既不上板,又不用布遮盖,只贴一字条,书‘敝处向无遮捺,并无营业心思,望勿误会’字样。”

  • 牛不喝水强捺角-现代汉语大词典

    牛不喝水强捺角niú bù hē shuǐ qiáng nà jiǎo

    【释义】:

    见“牛不饮水强按头”。

  • 延捺-汉语大词典

    延捺

    【1】拖延搁置。{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早堂辰刻收狀……次日卯刻發出﹐永爲定例﹐庶免該承延捺掯差諸弊。”

  • 沈捺-汉语大词典

    沈捺

    亦作“[沉捺]”【1】积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該房遲延沉捺之弊﹐亦易於稽查矣。”

  • 拼死捺命-汉语大词典

    拼死捺命

    【1】拼命。谓竭尽全力。{陈登科}《活人塘》七:“她的嘴张得有小碗大﹐喘不过气来﹐两只手在空中乱抓﹐生姜指的脚在地下蹲﹐拼死捺命想挣脱。”

  • 扣捺-汉语大词典

    扣捺

    【1】纳缝。《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我説﹐他敢有老婆!不然﹐怎的扣捺的恁好針脚兒?”

  • 按捺-汉语大词典

    按捺

    【1】抑制;忍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打拍不知箇高下﹐誰曾慣對人唱他説他?好弱高低且按捺。”{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四》:“事境當前﹐却立著個取舍之分﹐一力壓住﹐則雖有欲富貴﹑惡貧賤之心﹐也按捺不發。”《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張二官}〕氣得按捺不下﹐打一磚去。”{沈从文}《烟斗》:“大家无话可说﹐都非常勉强按捺着自己火性。”

  • 挼捺-汉语大词典

    挼捺

    【1】按揉。{清}{曹庭栋}《老老恒言·杂器》:“骨節作酸﹐有按摩之具曰太平車……酸痛處﹐令人執柄挼捺。”

  • 捺-汉语大词典

    《廣韻》奴曷切,入曷,泥。【1】用手向下按。《太平广记》卷二四九引{唐}{张鷟}《朝野佥载·高崔嵬》:“{唐}散樂{高崔嵬}喜弄癡。{太宗}命給使捺頭向水下﹐良久﹐出而笑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壁角有物﹐形如蝟﹐被捺唧唧作聲﹐漸捺漸縮。”{鲁迅}《徬徨·祝福》:“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邵荃麟}《欺骗》:“请您在这里捺个手印吧。”【2】抑制;强迫。{宋}{杨万里}《秋日早起》诗:“今兹秋又至﹐皈心捺還生。”《儒林外史》第二回:“衆人不敢違拗﹐當下捺着姓{荀}的出了一半。”{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三回:“好容易捺下性子来看书。”【3】搁置;扣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這事斷斷破不得﹐既承頭翁好心﹐千萬將呈子捺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歷城縣}受了山長及那富户的關節﹐便捺住這件公事﹐並不批出來。”{刘大白}《卖布谣》:“上城卖布﹐城门难过:放过洋货﹐捺住土货。”【4】擦。《诗人玉屑·知音》引{宋}《王直方诗话》:“{功父}曰:‘只從相公請箇詩題。’時方有一老兵以沙捺銅器﹐{荆公}曰:‘可作沙詩。’”【5】汉字向右斜下的笔画。{宋}{董逌}《广川书跋·<阴符经>序》:“尖如錐﹐捺如鑿。不得出﹐只得卻。”{明}{王世贞}《褚河南哀册文跋》:“評書者謂{河南}如瑶臺嬋娟﹐不勝綺羅﹐第狀其美麗之態耳﹐不知其一鉤一捺有千鈞之力。”《老残游记》第十一回:“‘你且看這爻字。’乃用手指在桌上畫道:‘一撇一捺﹐這是一交;又一撇一捺﹐這又是一交:天上天下一切事理盡於這兩交了。’”

  • 捺興-汉语大词典

    捺興

    【1】抑制兴头,扫兴。{明}{高攀龙}《三时记》:“十五日至{廣信}﹐宿城外寺中。大街燈火頗鬧。月色不明﹐覓佳醪不得﹐捺興而卧。”

  • 捺鉢-汉语大词典

    捺鉢

    【1】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宋}{王易}《重编燕北录》:“所謂捺鉢者﹐戎主所至處也。”{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謂住坐處曰捺鉢……是{契丹}家語﹐猶言行在也。”《辽史·营卫志中》:“{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爲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嵗以爲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鉢。”《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引《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獵﹐故有四時捺鉢。”

  • 捺殺因-汉语大词典

    捺殺因

    【1】蒙古语。好。《黑鞑事略》:“捺殺因﹐韃語好也。”

  • 捺抉-汉语大词典

    捺抉

    【1】用力挤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道士〕乃以手捺抉驢顙間﹐得大珠如拳而去。”

  • 捺瑟-汉语大词典

    捺瑟

    【1】乐器拍板的别名。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拍板》。

  • 捺硬-汉语大词典

    捺硬

    【1】勉力抑制。{唐}{寒山}《诗》之六三:“若人逢鬼魅﹐第一莫驚懅。捺硬莫采渠﹐呼名自當去。”

  • 捺蜻蜓-汉语大词典

    捺蜻蜓

    【1】竖蜻蜓。身体倒立。{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承嗣}曾與將軍元帥奬馳騁﹐一手捉鞍橋﹐雙足直上捺蜻蜓﹐走馬二十里。”

  • 捺弮-汉语大词典

    捺弮

    【1】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宋}{韩琦}《观稼回比园席上》诗:“嘗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極雲齊。”{宋}{韩琦}《观稼》诗之二:“便晴唯恐禾生耳﹐將熟偏宜穀捺弮。”

  • 捺印-汉语大词典

    捺印

    【1】盖指模或图章,作为本人负责或承认的凭据。

  • 火捺紋-汉语大词典

    火捺紋

    【1】见“火捺”。

  • 火捺-汉语大词典

    火捺

    亦作“[火捺紋]”【1】{广东}{端溪}砚石的一种纹理,称“火捺紋”。因亦以为品种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端石》:“〔端石〕凡十餘種﹐其火捺以紫氣奔而迴礴﹐又如血暈散開﹐有若雲霧之氣﹐或小而圓輪若金錢者。”{清}{钮琇}《觚賸·石言》:“峽石礦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墳’﹐其石質黯黝不鮮佳者﹐亦有火捺紋﹑蕉葉白。”

  • 築捺-汉语大词典

    築捺

    【1】整治堤防。《宋史·河渠志七》:“{嘉定}十二年﹐臣僚言……下{淛西}諸司﹐條具築捺之策﹐務使捍堤堅壯﹐土脈充實﹐不爲怒潮所衝。”

  • 軋捺-汉语大词典

    軋捺

    【1】犹超越, 制约。《朱子语类》卷三五:“所謂‘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寬大﹐容受得人﹐須是容受得許多衆理。若執着一見﹐便自以爲是﹐他説更入不得﹐便是滯於一隅﹐如何得弘。須是容受軋捺得衆理﹐方得。”

  • 遏捺-汉语大词典

    遏捺

    【1】压制;按捺。《朱子语类》卷三二:“若使其心地不平﹐有矜伐之心﹐則雖十分知是職分之所當爲﹐少間自是走從那一邊去﹐遏捺不下。少間便説﹐我却盡職兮﹐你却如何不盡職兮!便自有這般心。”

  • 遮捺-汉语大词典

    遮捺

    【1】方言。犹遮盖。《“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轶闻》:“罢市以来﹐大小各店铺莫不店门紧闭﹐惟南京路……某眼镜公司玻窗样柜既不上板﹐又不用布遮盖﹐只帖一字条﹐书‘敝处向无遮捺﹐并无营业心思﹐望勿误会’字样。”

  • 鐵捺-汉语大词典

    鐵捺

    【1】{端溪}砚石之一种。{清}{钮琇}《觚賸·石言》:“〔老坑〕中層下層火捺紋﹐如朝霞蔚起﹐散若馬尾﹐若刷絲縈繞﹐絢采熊熊……黫然黑色﹐曰鐵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