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匡正

匡正(匡正)是什么意思

  • 改正 纠正 矫正 匡正 改-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改正 纠正 矫正 匡正 改

    改正gǎizhèng 纠正jiūzhèng 矫正jiǎozhèng 匡正kuāngzhèng 改gǎi524

    动词。表示以一定的办法或行动使错误的变成正确的。

    “改正”强调把原来错误的方向、意图、表现面貌等按正确的要求加以改变;使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思想、工作上的错误缺点。例如:“希望戴联通过实践,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郑加真:《江畔朝阳》);“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于文辞,只改正了几个显然的笔误和补上若干脱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们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改正缺点,改进工作”。

    “纠正”强调消除原来的错误、偏差,导入正确;含有“所指的行为有较大的强制力量,态度较为坚决”的意味;除可用于一般有明显表现形式的错误之外,常用于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意思比“改正”重。例如:“前委要十分注意纠正军事同志以红军为革命本位的狭隘观念”(《周恩来选集》,上卷);“团的领导决心纠正这种偏见”(《解放军报》,1982.10.25);“工人的使命就在治好这个病态,纠正这个轨道,开出新的局面”(叶圣陶:《在民间》);“要把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纠正过来”(《文艺报》,1980,3)。

    “矫正”强调消除歪曲、偏差,含有“使回到原有的或本应有的正确状态”的意味;多用于生理上的不正常表现、变形、畸形、语言的发音等;意思的轻重和“改正”一致。例如:“西班牙一口吃青年设计了一种矫正口吃的仪器——‘节奏感觉器”(《光明日报》,1982.10.9);“我原谅了她的一切,下决心要把这颗扭歪的树苗矫正过来”(《小说月报》,1982,9);“老师为矫正学生发音不正确的毛病,耐心地示范发音,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他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形”。

    “匡正”有“挽救回正道上来”的意味,一般用于时弊、社会不良风气、行动策略上的错误等,意思的轻重和“纠正”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它的功能主要是揭露问题,匡正时弊,鼓舞斗志的”(《文艺报》,1980,3);“这一形象的出现,对于匡正时弊,用一种新的理想、新的情操武装和激励读者……将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人民日报》,1980.1.16);“卿应一如往昔,为朕排难解忧,匡正得失,鼎力内助”(《花城》,1982,4)。

    “改”在意思上和“改正”一致,但比“改正”略轻,表意也不如“改正”明确;一般用于错误、毛病;适于在口语中使用,有口语色彩。例如:“明白了的理,服!做错了的事,改!认准了的路,闯!”(《解放军文艺》,1979,7);“现在他要把从前邪恶的行为和暴躁的脾气改过来”(落花生:《缀网劳蛛》)。

  • 匡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匡正kuāng zhèng

    【释义】:

    改正;纠正。祖慰等《线》:“人民的政法人员不是文过饰非的政客,他们心地光明,在匡正纠误时喟然叹曰:‘这是历史的嘲弄,今天看来法官坐错了位置,应该和李郑生同志调换一下才是!’”

  • 匡正-汉语大词典

    匡正

    【1】扶正;纠正。{清}{昭槤}《啸亭杂录·朱文正》:“時撫軍爲{黄檢}{文襄公}之孫也﹐少年紈袴﹐貪黷驕奢﹐公時匡正之。”《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孫若安靖{楚國}﹐匡正王室﹐而後庇焉﹐{啓}之願也﹐敢不聽從?”{{祖慰}{节流}}《线》:“人民的政法人员不是文过饰非的政客﹐他们心地光明﹐在匡正纠误时喟然叹曰:‘这是历史的嘲弄﹐今天看来法官坐错了位置﹐应该和{李郑生}同志调换一下才是!’”{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