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擁

擁(擁)是什么意思

  • 偎擁-汉语大词典

    偎擁

    【1】偎依拥挤。{宋}{梅尧臣}《冻禽》诗:“有來同枿枝﹐亦各不偎擁。”

  • 偏擁-汉语大词典

    偏擁

    【1】偏壅。《宋书·文帝纪》:“{益}﹑{梁}﹑{交}﹑{廣}﹐境域幽遐﹐治宜物情﹐或多偏擁。”详“偏壅”。

  • 前呼後擁-汉语大词典

    前呼後擁

    【1】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很多﹐讲究排场。{明}{李贽}《寄答留都》:“今彼回矣﹐試虚心一看﹐一時前呼後擁﹐填門塞路﹐趨走奉承﹐稱説老師不離口者﹐果皆{鄧和尚}所教壞之人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兒}〕出入鳴騶﹐前呼後擁﹐好不興頭。”{秦牧}《湘阴热浪记》:“武装家丁组成了整个营﹐前呼后拥﹐赛似土皇帝。”【2】泛指前后护随的人很多。{叶君健}《自由》三:“大家前呼后拥﹐小心翼翼地轮流把它们扛在肩上﹐生怕惊动安息在里面的人。”

  • 危擁-汉语大词典

    危擁

    【1】高耸而环抱。{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丹霞}則特拔衆山之上﹐石峯峭立﹐東北惟{八納山}與之齊抗。{八納}以危擁爲雄﹐此峯以峭拔擅秀。”

  • 叢擁-汉语大词典

    叢擁

    【1】密集,堆集。{宋}{何薳}《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至輿尸出閣門棺歛﹐初舉{尚食}({尚食劉娘子})之衾﹐而其首已斷﹐旋轉於地﹐視之則羣蛆叢擁﹐而穢氣不可近。”

  • 坐擁百城-汉语大词典

    坐擁百城

    【1】《魏书·李谧传》:“每曰:‘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絶跡下幃,杜門却掃,棄産營書,手自删削,卷無重複者四千有餘矣。”后因以“坐擁百城”比喻藏书丰富。{孙百刚}《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达夫}的书﹐我们一向知道是多的……但从前住的都是弄堂小房子﹐没有一间正式的书房﹐所以未窥全豹。经现在这么陈列一番﹐真是坐拥书城﹐洋洋大观了。”{清}{顾炎武}《与熊耐荼书》:“茂林間館﹐起看{仙掌}﹐坐擁百城﹐足以忘暑。”亦作“[坐擁書城]”。

  • 坐擁書城-汉语大词典

    坐擁書城

    【1】见“坐擁百城”。

  • 坐擁-汉语大词典

    坐擁

    【1】安坐而拥有。《晋书·范弘之传》:“坐擁大衆﹐侵食百姓﹐《大東》流於遠近﹐怨毒結於衆心﹐不可謂愛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只看外省有個經費不繼﹐開起捐來﹐如那班坐擁厚貲的府廳司道﹐合那班盤剥重利的洋商鹽商﹐都得花到上萬的銀子﹐才捐得這件東西到頭上。”{李大钊}《大哀篇》:“此輩蠅營狗苟﹐坐擁千金﹐以供其賄買選票者﹐又果誰之血髓耶?”

  • 夾擁-汉语大词典

    夾擁

    【1】左右围抱。《晋书·天文志上》:“攝提爲楯﹐以夾擁帝座也。”

  • 呵擁-汉语大词典

    呵擁

    【1】吆喝簇拥。{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平日諸勳貴騎從﹐呵擁交馳於道。”【2】卫护,保护。{明}{孟称舜}《死里逃生》第四出:“那時節……若不是神明呵擁﹐則俺冷骨頭倩誰來葬送。”

  • 哄擁-汉语大词典

    哄擁

    【1】犹簇拥。{宋}{无名氏}《异闻录》卷四:“恍惚間見輿馬哄擁一金紫人入門。”

  • 後擁前呼-汉语大词典

    後擁前呼

    【1】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後擁前呼。”《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只見後擁前呼﹐衆官員下馬﹐在前廳换衣服良久。”

  • 徒擁虚名-汉语大词典

    徒擁虚名

    【1】见“徒有虚名”。

  • 屏擁-汉语大词典

    屏擁

    【1】犹环抱。{宋}{苏轼}《游博罗香积寺》诗:“三山屏擁僧舍小﹐一谿雷轉松陰凉。”

  • 珠圍翠擁-汉语大词典

    珠圍翠擁

    【1】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燭影摇紅﹐簾幕瑞烟浮動﹐畫堂中珠圍翠擁。”

  • 環擁-汉语大词典

    環擁

    【1】犹环抱。{宋}{苏轼}《神女庙》诗:“江山自環擁﹐恢詭富神姦。”【2】包围。{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渔埠编保》:“其時保正十甲長俱在水中捕魚﹐何難環擁圍擒及飛棹跟追。”

  • 扶擁-汉语大词典

    扶擁

    【1】扶持簇拥。{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遥知{句谿}路﹐老稚相扶擁。”

  • 抱擁-汉语大词典

    抱擁

    【1】拥抱。{郭沫若}《落叶·第十五信》:“我现在想回去了﹐回到我那被抱拥在寥寂的寥寂的山中的自然美里的家﹐远远地远远地离开了俗世的我的家。”{清}{葆光子}《物妖志·獭》:“老獺適至﹐抱擁而去。”

  • 持衡擁璇-汉语大词典

    持衡擁璇

    【1】比喻执掌权柄。璇﹑衡,北斗七星中的二星名。{宋}{林逋}《知县李大博替》诗:“相門如有相﹐他日願持衡。”《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勳}馳世﹐沈璧屬子;{重華}握曆﹐持衡擁璇。”亦省作“[持衡]”。

  • 捧擁-汉语大词典

    捧擁

    【1】簇拥。{唐}{杜甫}《山寺》诗:“使君騎紫馬﹐捧擁從西來。”【2】犹尊奉。《朱子语类》卷三:“某一番歸鄉里﹐有所謂五通廟﹐最靈怪﹐衆人捧擁﹐謂禍福立見。”

  • 推擁-汉语大词典

    推擁

    【1】由多人将某一人推之向前。《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衆軍牢不一時﹐推擁他到根前跪下。”

  • 撮擁-汉语大词典

    撮擁

    【1】托起。《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薛教授}登了梯子﹐爬在樹上﹐恍惚都似有人在下邊往上撮擁的一般。”【2】簇拥。《西游记》第九三回:“那長老被衆宫娥等撮擁至樓前。”《红楼梦》第十四回:“{鳳姐}下了車﹐一手扶着{豐兒}﹐兩個媳婦執着手把燈照着﹐撮擁{鳳姐}進來。”

  • 擁-汉语大词典

    “[拥]”的繁体字。《廣韻》於隴切,上腫,影。《集韻》於容切,平鍾,影。【1】抱;拥抱。《礼记·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孔颖达}疏:“擁﹐謂抱之於懷也。”{汉}{刘向}《列女传·齐东郭姜》:“閉門﹐聚衆鳴鼓。公恐﹐擁柱而歌。”{南朝 宋}{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風雨非攸恡﹐擁志誰與宣。”{萧红}《生死场》一:“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是拥着走。”【2】引申为簇拥﹐环围。{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回首孤城﹐依約青山擁。”{柳亚子}《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旗翻光復照神州﹐虎踞龍蟠擁{石頭}。”【3】持;执持。《庄子·知北游》:“{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唐}{张乔}《渔家》诗:“擁棹思悠悠﹐更深泛積流。”{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4】据有﹐拥有。{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唐}{刘知幾}《史通·惑经》:“如{陽虎}盗入于{讙}﹐擁{陽關}而外叛﹐《傳》具其事﹐《經》獨無聞﹐何哉?”{清}{汪懋麟}《过枫桥》诗:“選妓徵歌夜夜豪﹐東南大估擁錢刀。”【5】保护;拥护。《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爲民正。”《汉书·匈奴传下》:“今既享單于聘貢之質﹐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擁有罪之臣而絶慕義之君也。”《南史·宋纪上·武帝》:“{孟昹}﹑{諸葛長人}懼﹐欲擁天子過{江}。”【6】聚;聚集。《後汉书·郑太传》:“而明公擁之﹐以爲爪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争鋒。”{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五·华州》:“飛土掩谷﹐擁水爲池。”{清}{顾炎武}《秋山》诗之一:“{吴}口擁槖駞﹐鳴笳入{燕}關。”【7】裹挟;推送。《宋史·忠义传一·李若水》:“{粘罕}令擁之去﹐反顧駡益甚。”{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二·金山水》:“{潤州}大風擁{江}濤過{金山}﹐遂没{瓜步}。”【8】围裹。《南史·隐逸传上·陶潜》:“敗絮自擁﹐何慚兒子。”{宋}{陆游}《雪夜》诗:“僵縮不能寐﹐起坐擁故袍。”{清}{卓尔堪}《送孔樵岚河南看花》诗:“{大梁}千里路﹐風雪擁征鞍。”【9】壅塞;阻塞。{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蜀郡}{岷山}崩﹐擁{江}水竭﹐逆流三日乃通。”《北史·魏广阳王建传》:“臣府司馬{劉敬}﹐比送降人﹐既到{定州}﹐翻然背叛﹐賊如决河﹐豈其能擁。”{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10】指用土或肥料堆聚在植物根部。{宋}{苏轼}《送周正孺知东川》诗:“清時養材傑﹐杞梓方培擁。”【11】遮蔽。{南朝}{陈後主}《陇头水》诗:“落葉時驚沫﹐移沙屢擁空。”【12】积压。《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帝日止一食……或遇事擁﹐日儻移中﹐便嗽口以過。”{唐}{李翱}《故河南府司录参军卢君墓志铭》:“其爲户曹﹐决斷精速﹐曹不擁事。”【13】人群挤着走。《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只見也有俗人﹐也有和尚﹐一夥兒擁進房門﹐持着利刃﹐望頸便刺。”{张天翼}《同乡们·夏夜梦》:“全院子的人都拥到了这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几个渔人﹐好奇地拥过来围住了{林道静}。”【14】拥护﹐赞成支持。参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15】同“[臃]”。参見“[擁腫]”。

  • 擁書-汉语大词典

    擁書

    【1】持书。{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擁書於是﹐俛讀仰思﹐澄神離形﹐歸對妻兒﹐慹然若非人。”{汉}{蔡邕}《杨复碑》:“文學之徒﹐擁書抱籍﹐自遠而至﹐禀采豐華。”【2】聚书﹐藏书。参见“[擁書百城]”。

  • 擁蓋-汉语大词典

    擁蓋

    【1】《史记·管晏列传》:“其夫爲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后以“擁蓋”指乘车。{明}{唐顺之}《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誰言陋巷不容車﹐勞君擁蓋常造廬。”

  • 擁膝-汉语大词典

    擁膝

    【1】抱膝。{唐}{骆宾王}《夏日夜忆张二诗》:“伏枕憂思深﹐擁膝獨長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獄無留滯﹐辟爲丞相倉曹屬”{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柔}既處法平允﹐又夙夜匪懈﹐至擁膝抱文書而寢。”

  • 擁篲救火-汉语大词典

    擁篲救火

    【1】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宋}{洪迈}《容斋续笔·宋齐丘》:“明公總百官﹐理大國﹐督民見錢與金銀﹐求國富庶﹐所謂擁篲救火﹐撓水求清﹐欲火滅水清可得乎?”

  • 擁尰-汉语大词典

    擁尰

    【1】臃肿。{王闿运}《嘲哈密瓜赋》:“擁尰卷曲﹐墮似敗絮。”

  • 擁衞-汉语大词典

    擁衞

    【1】保卫;护卫。{梁启超}《霍布士学案》:“政府之權限﹐惟在保護國民之自由權﹐擁衞其所立之民約。”《明史·杨涟传》:“先帝青宫四十年﹐所與護持孤危者惟{王安}耳。即陛下倉卒受命﹐擁衞防維﹐{安}亦不可謂無勞。”《後汉书·虞延传》:“{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常嬰甲胄﹐擁衞親族﹐扤禦鈔盗﹐賴其全者甚衆。”

  • 擁逼-汉语大词典

    擁逼

    【1】裹胁﹐胁迫。《隋书·李密传》:“天地所不容﹐人神所莫祐﹐擁逼良善﹐將欲何之!”{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其間或有意不願而爲貴勢豪族擁逼不得辭者。”

  • 擁掩-汉语大词典

    擁掩

    【1】遮掩。{唐}{韩愈}《南山诗》:“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宋}{陈师道}《面壁庵记》:“群山四臨﹐前則{少室}諸峰﹐嵱嵷連層﹐後則{五乳}崒兀﹐擁掩如舉手内向。”【2】推赶而淹没。{宋}{岳飞}《申省宛亭捷状》:“{寳}等於五月二十四日晩部領人船前去。一更以來﹐劫殺{金}人大寨﹐殺死并擁掩{黄河}﹐不知數目。”

  • 擁劒-汉语大词典

    擁劒

    【1】见“擁劍”。

  • 擁毓-汉语大词典

    擁毓

    【1】拥立抚育。《汉书·叙传下》:“{博陸}堂堂﹐受遺{武皇}﹐擁毓{孝昭}﹐末命導揚。”

  • 擁溢-汉语大词典

    擁溢

    【1】聚集弥漫。{清}{周亮工}《书影》卷五:“常聞人説{黄子久}年九十餘﹐碧瞳丹頰﹐一日于{武林}{虎跑}﹐方同數客立石上﹐忽四山雲霧擁溢鬱勃﹐片時竟不見{子久}﹐以爲仙去。”

  • 擁腫-汉语大词典

    擁腫

    【1】臃肿。隆起﹐不平直。《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唐}{李白}《咏山樽》之二:“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2】臃肿。指重沓累赘。{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儻止以七字成句﹐兩句作對﹐便謂之詩﹐而重滯擁腫﹐不協格調﹐恐於律法未合也。”【3】臃肿。引申为无所可用或无用。{宋}{秦观}《<逆旅集>序》:“僕野人也。擁腫是師﹐懈怠是習﹐仰不知雅言之可愛。”{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诗:“不才羞擁腫﹐干禄謝侏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夏侯玄}以才望被戮﹐無{支離}擁腫之鑒也。”【4】臃肿。肥大;肥胖。{唐}{韩偓}《雨》诗:“餉婦寥翹布領寒﹐牧童擁腫簑衣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同郡有富室子﹐形狀擁腫﹐步履蹣跚。”【5】臃肿。淳朴自得貌。《庄子·庚桑楚》:“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爲使。”{成玄英}疏:“擁腫﹑鞅掌﹐皆淳朴自得之貌也。”{唐}{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方期全擁腫﹐豈望躡扶摇。”

  • 擁擠-汉语大词典

    擁擠

    【1】人物或车船等密集﹐挤在一起。{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及予兵抵{安岳}﹐聞客兵皆深入内地﹐擁擠一隅﹐歸路盡空﹐再上書條畫﹐力言不可。”{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將花用鐵絲扎把﹐插於釘上﹐宜偏斜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印》:“故每當封印已畢﹐萬騎齊發﹐{前門}一帶﹐擁擠非常﹐園舘居樓﹐均無隙地矣。”{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

  • 擁篲-汉语大词典

    擁篲

    亦作“[擁彗]”【1】引申为扫清障碍。{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例言》:“今只有《原富》一種(其在前一二無可觀)﹐理深文奥﹐讀者不易﹐先讀本論﹐可爲擁篲之資。”【2】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鲁迅}《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腰無嫌猜。”《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子}〕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汉书·高帝纪下》:“後上朝﹐{太公}擁彗﹐迎門却行。”《史记·高祖本纪》作“擁篲”。

  • 擁覆-汉语大词典

    擁覆

    【1】围裹覆盖。{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侍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 擁抑-汉语大词典

    擁抑

    【1】阻遏;压制。《隋书·北狄传·突厥》:“異域殊方﹐被其擁抑﹐放聽復舊。”《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立三牌於府門外……一求身有寃滯﹐擁抑不申者。”{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衆流灌溉以環近﹐諸堤擁抑以接遠。”

  • 擁滯-汉语大词典

    擁滯

    【1】留滞﹐阻滞;滞缓。《清史稿·兵志三》:“緑營兵月餉不及防勇四分之一﹐升擢擁滯﹐咸辭兵就勇。”《宋书·刘穆之传》:“{穆之}内總朝政﹐外供軍旅﹐决斷如流﹐事無擁滯。”{唐}{杜甫}《咏怀》之二:“擁滯僮僕慵﹐稽留篙師怒。”

  • 擁社-汉语大词典

    擁社

    【1】抱持社主。表示降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陳侯}免﹐擁社﹐使其衆男女别而纍﹐以待於朝。”{杜预}注:“免﹐喪服。擁社﹐抱社主﹐示服。”

  • 擁拒-汉语大词典

    擁拒

    【1】拦阻。{宋}{苏辙}《论开孙村河札子》:“嘗有數百人持板築之械﹐訪求都水使者﹐意極不善﹐賴防邏之卒擁拒而散。”

  • 擁蔽-汉语大词典

    擁蔽

    【1】隔绝﹐阻塞。{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此奸雄所以逐黨進而處子所以愈擁蔽也。”《韩非子·二柄》:“故劫殺擁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則未嘗有也。”《新唐书·颜真卿传》:“昔{太宗}勤勞庶政﹐其《司門式》曰:‘無門籍者有急奏﹐令監司與仗家引對﹐不得關礙。’防擁蔽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口鼻如有物擁蔽﹐氣不得出。”【2】遮掩。《礼记·内则》:“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周书·异域传下·鄯善》:“人每以爲候﹐亦即將氈擁蔽鼻口。”

  • 擁褐-汉语大词典

    擁褐

    【1】穿着粗布衣服。{宋}{苏轼}《次韵柳子玉·地炉》:“細聲蚯蚓發銀缾﹐擁褐横眼天未明。”

  • 擁樹-汉语大词典

    擁樹

    【1】抱树;环树。《太平御览》卷三五〇引《韩非子》:“{楚}人有白猨﹐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猨擁樹號矣。”{唐}{杜甫}《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唐}{杜牧}《云》诗:“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2】抱小儿。《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馬煩轡殆﹐不釋擁樹。”{李善}注引{晋灼}曰:“今京師謂抱小兒爲擁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弃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南方人謂抱小兒爲‘雍樹’。”{唐}{司马贞}索隐:“{蘇林}與{晉灼}皆言南方及京師謂抱兒爲‘擁樹’。”【3】指哺育幼儿。{宋}{王禹偁}《三黜赋》:“始貶{商於}﹐親老且疾。兒未免乳﹐呱呱擁樹。”{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自古遭兵擾﹐偏嗟擁樹妨。”【4】护卫扶植。{孙中山}《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擁樹民國﹐立於{泰山}磐石之安﹐則不獨克盡軍人之天職。”

  • 擁髻-汉语大词典

    擁髻

    【1】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通德}占袖﹐顧眎燭影﹐以手擁髻﹐淒然泣下。”{宋}{苏轼}《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之二:“遥知{通德}凄凉甚﹐擁髻無言怨未歸。”{明}{徐渭}《燕子楼》诗:“昨淚幾行因擁髻﹐當年一顧本傾城。”

  • 擁抱-汉语大词典

    擁抱

    【1】抱持。《宋史·燕懿王德昭传》:“常乘小乘輿及小鞍鞁馬﹐命黄門擁抱﹐出入常從。”{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汪}直前擁抱﹐女極力抗拒。”{巴金}《家》二五:“如果不是在课堂里的话﹐她真想去拥抱{琴}了。”

  • 擁紈-汉语大词典

    擁紈

    【1】谓执绸歌舞。{清}{钮琇}《觚賸·圆圆》:“{嘉定伯}首置綺筵﹐餞之甲第﹐出女樂佐觴﹐{圓圓}亦在擁紈之列。”

  • 擁道-汉语大词典

    擁道

    【1】堵塞道路。{明}{于谦}《入塞》诗:“弟兄親戚遠相迎﹐擁道攔街不得行。”

  • 擁集-汉语大词典

    擁集

    【1】聚集。{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在那些打进村子来的汉子们的后边﹐拥集来许许多多的老人﹑女人和孩子们。”《北史·高车传》:“又有{紇突隣}﹐與{紇奚}世同部落﹐而各有大人長帥﹐擁集種類﹐常爲寇於{意辛山}。”

  • 擁列-汉语大词典

    擁列

    【1】环抱耸列。{宋}{文同}《月嵓斋》诗:“更選他山相擁列﹐就中獨爾一峯最奇絶。”

  • 擁鼻吟-汉语大词典

    擁鼻吟

    【1】《晋书·谢安传》:“{安}本能爲{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后以“擁鼻吟”指用雅音曼声吟咏。{宋}{欧阳修}《和应之登广爱寺阁寄圣俞》:“舊社更誰能擁鼻﹐新秋有客獨登高。”{清}{金农}《新编拙诗四卷杂题》诗之二:“鐘聲斷處攢眉想﹐日影趖時擁鼻吟。”亦省作“[擁鼻]”。{宋}{林逋}《春夕闲咏》:“屐齒徧庭深﹐若爲擁鼻吟。”{清}{曹寅}《送孙伯琴之扬州》诗:“好去■身圖畫裏﹐不妨擁鼻米船邊。”{唐}{唐彦谦}《春阴》诗:“天涯已有銷魂别﹐樓上寧無擁鼻吟。”

  • 擁全-汉语大词典

    擁全

    【1】护卫保全。《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景初}元年薨﹐謚曰{貞侯}”{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矯}本{劉氏}子﹐出嗣舅氏而婚于本族。{徐宣}每非之﹐庭議其闕。{太祖}惜{矯}才量﹐欲擁全之。”

  • 擁有-汉语大词典

    擁有

    【1】领有;具有。{王力}《论汉语规范化》:“像{汉}族这样一个拥有五亿五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方言较多和分歧较大都是很自然的现象。”{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 擁軍優屬-汉语大词典

    擁軍優屬

    【1】地方拥护军队﹐优待革命军人家属。{邢四娃}《“军火田”》:“人家为了救济难民能开‘义田’﹐为了拥军优属能开‘拥军田’﹐咱就不能来个为解决军火困难开些‘军火田’?”

  • 擁簇-汉语大词典

    擁簇

    【1】簇拥﹐紧紧围着。{柳杞}《好年胜景》:“随后有两三匹小马驹拥簇在他的身旁。”

  • 擁遏-汉语大词典

    擁遏

    【1】阻塞﹐阻拦。{汉}{桓宽}《盐铁论·褒贤》:“道擁遏不得行。自{孔子}以至于兹﹐而{秦}復重禁之。”{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歸去勿擁遏﹐倒載逃難遮。”《史记·龟策列传》:“{桀}{紂}之時﹐與天争功﹐擁遏鬼神﹐使不得通。”《宣和遗事》後集:“前日爲軍馬擁遏至此。”

  • 擁帚-汉语大词典

    擁帚

    亦作“[擁箒]”【1】同“[擁篲]”。{南朝} {梁}{何逊}《七召》:“心絶内戰﹐事無外慾﹐横經者比肩﹐擁箒者繼足。”【2】遮蔽扫帚。《礼记·曲礼上》“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汉}{郑玄}注:“謂掃時也﹐以袂擁帚之前﹐掃而却行之。”

  • 擁塞-汉语大词典

    擁塞

    【1】阻塞﹐阻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她美丽的长睫毛上闪起了晶莹的泪珠﹐她的话被激情拥塞住不能再说下去。”{唐}{杜甫}《暮春》诗:“卧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虚映空。”《晏子春秋·谏上十二》:“君疏輔而遠拂﹐忠臣擁塞﹐諫言不出。”《後汉书·循吏传·王景》:“昔{元光}之閒﹐人庶熾盛﹐緣隄墾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餘年﹐不即擁塞。”【2】丛聚;拥挤充塞。{唐}{杜甫}《种莴苣》诗:“擁塞敗芝蘭﹐衆多盛荆杞。”《再生缘》第七回:“只見院中人擁塞﹐盡皆是﹑家丁僕婦探端詳。”{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于是不成材只能做小家什用的灌木们就都拥塞在山脚。”

  • 擁頸-汉语大词典

    擁頸

    【1】戈的别名。《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廣二寸﹐内倍之”{汉}{郑玄}注:“戈﹐今句孑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贾公彦}疏:“或謂之擁頸者﹐以其胡曲﹐故謂之擁頸。”

  • 擁爐-汉语大词典

    擁爐

    【1】围炉取暖。{宋}{陆游}《冬夜炉边小饮》诗:“擁爐可使曲身直﹐飲酒能回槁面紅。”{宋}{王銍}《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詩成火暖夜堂深﹐擁爐細與山僧説。”

  • 擁政愛民-汉语大词典

    擁政愛民

    【1】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词:“老戰士﹐幾年久從戎。擁政愛民作模範﹐軍政學習當先鋒。”

  • 擁佑-汉语大词典

    擁佑

    【1】见“擁祐”。

  • 擁沓-汉语大词典

    擁沓

    【1】拥挤杂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封姨}逞勢﹐{巽二}施威。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 擁楫-汉语大词典

    擁楫

    【1】持桨。{汉}{刘向}《说苑·善说》:“{越}人擁楫而歌。”{清}{黄景仁}《钱塘舟次》诗:“卸帆只憶{吴淞}岸﹐擁楫驚聞{越}客吟。”

  • 擁絶-汉语大词典

    擁絶

    【1】阻绝;塞断。《後汉书·耿恭传》:“{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絶澗水。”

  • 擁擲-汉语大词典

    擁擲

    【1】群聚以掷骰赌博。{唐}{李白}《少年行》:“君不見{淮南}少年游俠客﹐白日毬獵夜擁擲。呼盧百萬終不惜﹐報讎千里如咫尺。”

  • 擁扶-汉语大词典

    擁扶

    【1】搀扶。{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楚王}(拥扶着{南后})你再放宽心些﹐用不着害怕﹐用不着害怕。”

  • 擁主-汉语大词典

    擁主

    【1】挟持君主。{汉}{蔡琰}《悲愤诗》:“{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逼迫遷舊都﹐擁主以自强。”

  • 擁蹲-汉语大词典

    擁蹲

    【1】谓占有权位。{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如{榘}者﹐擁蹲日久﹐邦之阢陧﹐僉曰:汝由三學糾舉﹐抉而去之﹐如距斯脱﹐豈不快哉!”

  • 擁節-汉语大词典

    擁節

    【1】指执持仪仗。{明}{叶宪祖}《鸾鎞记·劝仕》:“鳴騶盛﹐擁節嚴﹐行行避人誰敢前?”【2】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隋书·高祖纪下》:“{燕}南{趙}北﹐實爲天府﹐擁節杖旄﹐任當連率。”{清}{昭槤}《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其子{文襄王}復以英年擁節﹐屢鎮邊隅。”{孙中山}《实行裁兵宣言》:“躬自減削﹐以導國人﹐亦冀擁節諸公﹐翻然憬悟。”{宋}{苏轼}《贺蒋发运启》:“擁節東南﹐上寄一方之休戚。”{南朝} {陈}{徐陵}《关山月》诗之二:“將軍擁節起﹐戰士夜鳴弓。”

  • 擁扇-汉语大词典

    擁扇

    【1】见“擁身扇”。

  • 擁離-汉语大词典

    擁離

    【1】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訛誤。一曰《朱鷺》﹐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張》﹐四曰《上之回》﹐五曰《擁離》……《擁離》亦曰《翁離》。”《隋书·音乐志中》:“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叙功德……{漢}《擁離》改名《滅山胡》。”

  • 擁隔-汉语大词典

    擁隔

    【1】阻隔。《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若省郡守﹐縣皆徑達﹐事不擁隔﹐官無留滯。”{唐}{任华}《寄李白》诗:“伊余每欲乘與往相尋﹐江湖擁隔勞寸心。”{宋}{欧阳修}《一面除放欠负》:“故每一次赦恩除放﹐則未能了當者﹐蓋由關防太密﹐經歷處多﹐使赦宥之恩﹐擁隔不能及下。”

  • 擁約-汉语大词典

    擁約

    【1】拥挤。《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看的人肩疊背﹐擁約不開。”

  • 擁被-汉语大词典

    擁被

    【1】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宋}{戴复古}《冬日移舟入峡避风》诗:“同舟有佳士﹐擁被共論文。”{宋}{范成大}《十一月十二日枕上晓作》诗:“日高猶擁被﹐蓐食媿鄰家。”

  • 擁祐-汉语大词典

    擁祐

    亦作“[擁佑]”亦作“[擁右]”【1】拥戴帮助;保佑。《汉书·元后传》:“時{鳳}在位﹐與皇后﹑太子同心憂懼﹐賴侍中{史丹}擁右太子。”《汉书·佞幸传·石显》:“{元帝}晩節寢疾﹐{定陶恭王}愛幸﹐{顯}擁祐太子頗有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章惠皇太后}﹐擁佑聖躬﹐義專繫子﹐禮須别祠。”{宋}{苏辙}《请太皇太后受册表》:“夫以擁佑神孫﹐緝熙大業﹐名號之施﹐本由其實﹐文物之盛﹐復其名。”{唐}{司空图}《观音忏文》:“或不幸以逢尤﹐或求全而受毁﹐即常希擁佑﹐必保孤危。”

  • 擁矢-汉语大词典

    擁矢

    【1】古代行投壶礼时﹐卑者抱矢而投。《礼记·少仪》:“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孔颖达}疏:“投﹐投壺也;擁﹐抱也。矢﹐謂投壺箭也……若卑者侍投﹐則不敢釋置於地﹐但手並抱投之也。”

  • 擁戴-汉语大词典

    擁戴

    【1】拥护推戴。《朱子语类》卷一三三:“衆遂擁戴{汝爲}﹐勢乃猖獗。”{茅盾}《子夜》三:“就是不知道眼前这几个人是否一致把他当首领拥戴起来。”{清}{昭槤}《啸亭杂录·今上待和珅》:“丙辰元日上既受禪﹐{和珅}以擁戴自居﹐出入意頗狂傲。”{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王文肃密揭之发》:“乃冒居發奸首功﹐取悦時賢﹐以爲擁戴入閣之地。”

  • 擁旄-汉语大词典

    擁旄

    【1】持旄。借指统率军队。{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將軍擁旄宣廟略﹐戰士横行静夷落。”《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李善}注:“{班固}《涿邪山祝文》:‘杖節擁旄﹐征人伐鼓。’”{南朝} {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擁旄爲{漢}將﹐汗馬出長城。”{清}{昭槤}《啸亭续录·明春二公论战》:“{春將軍}{寧}亦世代擁旄者﹐言對敵如角觝然﹐覺稍勢異﹐即放手再與之撲﹐不然必顛仆矣。”

  • 擁繖扇-汉语大词典

    擁繖扇

    【1】见“擁身扇”。

  • 擁箒-汉语大词典

    擁箒

    【1】见“擁帚”。

  • 擁軍優抗-汉语大词典

    擁軍優抗

    【1】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在解放区﹐一方面﹐军队应实行拥政爱民的工作﹐另一方面﹐民主政府应领导人民实行拥军优抗的工作﹐更大地改善军民关系。”

  • 擁衾-汉语大词典

    擁衾

    【1】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四:“擁衾不敢寐﹐中心傷且悼。”{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無艷於目﹐蹋壁窮思﹐擁衾寤索﹐曾不少休。”

  • 擁别-汉语大词典

    擁别

    【1】谓与多人会别。{唐}{杜甫}《巫山县唐使君宴别》诗:“諸公不相棄﹐擁别借光輝。”{仇兆鳌}注:“會别者多人也。”

  • 擁閼-汉语大词典

    擁閼

    【1】壅塞;阻滞。{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某爲京留守{河東}節度使﹐豈有前後奏章皆不下﹐必有所擁閼爾。”《史记·天官书》:“土與水合﹐穰而擁閼﹐有覆軍﹐其國不可舉事。”《史记·朝鲜列传》:“{真番}旁衆國欲上書見天子﹐又擁閼不通。”

  • 擁鼻-汉语大词典

    擁鼻

    【1】掩鼻。{後蜀}{顾夐}《更漏子》词:“舊歡娱﹐新悵望﹐擁鼻含嚬樓上。”{唐}{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濕﹐擁鼻自知心。”【2】见“擁鼻吟”。

  • 擁護-汉语大词典

    擁護

    【1】扶助﹐保护。《乐府诗集·相如歌辞十四·古辞<雁门太守行>》:“擁護百姓﹐子養萬民。”《宋书·沈攸之传》:“叛亡入境﹐輒加擁護﹐逋逃出界﹐必遣窮追。”《汉书·匈奴传下》:“{郅支}單于自以道遠﹐又怨{漢}擁護{呼韓邪}﹐遣使上書求侍子。”{唐}{司空图}《障车文》:“教你喜氣揚揚﹐更叩頭神佛﹐擁護門户吉昌。”【2】对制度﹑党派﹑领袖﹑政策等表示赞成支持。{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然而{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三章:“各民主党派发表了联合宣言﹐拥护咱们志愿军抗{美}援{朝}。”【3】簇拥;跟随卫护。{清}{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諸臣爲秀才﹐皆徒步布素﹐一朝得位﹐便高軒駟馬﹐八騶擁護﹐皆何所來貲?可細究乎?”《水浒传》第九二回:“{花榮}等擁護着{宋江}﹑{盧俊義}﹑{吴用}﹐繞城周匝看了一遍。”{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一大阵了。”【4】围裹。《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中設兩座﹐皆是絞銷擁護。”

  • 擁灌-汉语大词典

    擁灌

    【1】培植灌溉。{明}{唐顺之}《永嘉袁君芳洲记》:“嘗試觀於草木之生﹐雖其奇花異卉至易生之物﹐或絶遠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樹藝擁灌之如其法﹐則東西南北惟所徙焉。”

  • 擁持-汉语大词典

    擁持

    【1】扶持。{明}{高启}《我昔》诗:“異鄉寡儔侣﹐僮僕相擁持。”【2】拥抱。{宋}{张耒}《竹夫人传》:“夫人未嘗自屈體就帝﹐帝每左右擁持之。”{宋}{秦观}《调笑令·崔徽》词:“使君當日最寵愛﹐坐中對客常擁持。”

  • 擁併-汉语大词典

    擁併

    【1】拥挤。{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裴中令}〕試日排高上門﹐人馬擁併。”{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將本求財﹐在家出外。諸般兒快﹐擁併也似錢來。”

  • 擁閉-汉语大词典

    擁閉

    【1】掩蔽。谓深居不出。{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今夫養生之人深自覆護擁閉﹐無戰鬭危亡之患。”

  • 擁書城-汉语大词典

    擁書城

    【1】见“擁書百城”。

  • 擁彗-汉语大词典

    擁彗

    【1】见“擁篲”。

  • 擁立-汉语大词典

    擁立

    【1】拥戴皇帝或首领即位。{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足争先﹐拜相與封侯﹐憑着這擁立功大權歸手。”{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东兵……保卫{大理}{点苍}﹐拥立{宝宝}为第十代总管。”《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宣帝}時﹐{匈奴}乖亂﹐五單于並争﹐{漢}擁立{呼韓邪}單于。”{宋}{文天祥}《集杜诗·至福安序》:“{陳丞相}即遣人來﹐議擁立事。”

  • 擁兵-汉语大词典

    擁兵

    【1】掌握﹑聚集军队。《汉书·张耳陈馀传》:“始吾與公爲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胡不赴{秦}俱死?”{秦牧}《社稷坛抒情》:“就是号称强盛统一的时代﹐还不是有许多拥兵的藩镇﹐许多专权的贵戚﹐许多地方的豪霸﹐在他们的领地里当着小皇帝。”{唐}{韩愈}《顺宗实录四》:“{自勤}擁兵繼掠﹐循{淮}而東。”{清}{顾炎武}《淮东》诗:“侯時擁兵居﹐千里暫安堵。”

  • 擁懷-汉语大词典

    擁懷

    【1】积思﹐有感。{晋}{陶潜}《赠羊长史》诗:“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 擁據-汉语大词典

    擁據

    【1】拥兵割据。《三国志·魏志·公孙瓒陶谦等传论》:“{陶謙}昏亂而憂死﹐{張楊}授首於臣下﹐皆擁據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無可論者也。”《南史·周文育传》:“{武帝}以{侯瑱}擁據{江州}﹐命{文育}討之﹐仍除{南豫州}刺史﹐率兵{盆城}。”{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孫}{劉}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撥亂﹐擁據{函}{夏}。”

  • 擁格-汉语大词典

    擁格

    【1】手握柩车辕上横木。《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吾將左手擁格﹐右手梱心﹐立餓枯槁而死。”{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予謂‘格’即‘輅’字﹐謂柩車轅上横木所以屬引者也。”

  • 擁身扇-汉语大词典

    擁身扇

    【1】大障扇。{清}{方以智}《通雅·器用十》:“擁扇﹐大障扇也。”《後汉书·梁冀传》:“{冀}亦改易輿服之制﹐作平上軿車﹐埤幘﹐狹冠﹐折上巾﹐擁身扇﹐狐尾單衣。”{李贤}注:“擁身扇﹐大扇也。”亦称“[擁繖扇]”﹑“[擁扇]”。{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當日車駕行幸﹐惟前有駕馬﹐後有擁繖扇。”

  • 擁書百城-汉语大词典

    擁書百城

    【1】{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集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见《魏书·逸士传·李谧》。后以“擁書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清}{归庄}《感怀》诗:“捉鼻{東山}關氣運﹐擁書南面足經綸。”亦省作“[擁書城]”。{孙为霆}《解三酲·病起小饮忆曩日白门广陵之欢渺如隔世赋此自遣》套曲:“喜幽棲得近神仙境﹐鎮日裏擁書城。”{沈砺}《年来所志百不遂而书籍藏日富》诗之二:“黄泥亭子白茆堂﹐擁書百城南面王。”亦作“[擁書南面]”。

  • 擁劍-汉语大词典

    擁劍

    亦作“[擁劒]”【1】一种两螯大小不一的蟹。因其大螯利如剑﹐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烏賊擁劒﹐鼊鯖鰐﹐涵泳乎其中。”{李善}注:“擁劒﹐蟹屬也。從廣二尺許﹐有爪﹐其螯偏大:大者如人大指﹐長二寸餘﹐色不與體同﹐特正黄而生光明。常忌護之如珍寳矣。利如劒﹐故曰擁劒;其一螯尤細﹐主取食。”{宋}{洪迈}《容斋四笔·临海蟹图》:“三曰擁劍。狀如蟹而色黄﹐其一螯偏長三寸餘﹐有光。”{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蟚蜞﹐小蟹﹐生海邊泥中﹐食土﹐一名長唧。其一有螯偏大者名擁劍。”

  • 擁制-汉语大词典

    擁制

    【1】控制。《後汉书·袁绍传上》:“{董卓}擁制强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爲所制。”

  • 擁舍-汉语大词典

    擁舍

    【1】厅堂边的小屋。{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四:“凡堂皆構擁舍﹐以遲契友。”

  • 擁鬱-汉语大词典

    擁鬱

    【1】犹抑郁。{三国} {魏}{嵇康}《琴赋》:“或徘徊顧慕﹐擁鬱抑按。”《宋书·孝武帝纪》:“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賤隸﹐有懷誠抱志﹐擁鬱衡閭﹐失理負謗﹐未聞朝聽者﹐皆聽躬自申奏﹐大小以聞。”

  • 擁土-汉语大词典

    擁土

    【1】在作物茎的基部周围培土。有防止植株倒伏﹑便利排水灌溉和促进作物根部发育等作用。{赵树理}《套不住的手》:“在庄稼根上拥土﹐尽可能做到整整肃肃三锄拥一个堆﹐要平顶不要尖顶。”{王汶石}《大木匠》:“能割麦﹐能给包谷拥土。”

  • 擁書南面-汉语大词典

    擁書南面

    【1】见“擁書百城”。

  • 擁帶-汉语大词典

    擁帶

    【1】犹襟带。屏障环绕。{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公孫淵}承籍父兄﹐世居東裔;擁帶{燕}胡﹐馮陵險遠;講武盤桓﹐不供職貢。”

  • 擁帳-汉语大词典

    擁帳

    【1】{北宋}{徽宗}时权奸{王黼}的一种奢靡淫泆的寝处方式。{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王黼}居相位﹐當全盛時﹐又寵幸一時﹐故窮極富貴。於寢室置一榻﹐用金玉爲屏﹐翠綺爲帳﹐圍以小榻數十﹐擇美姬處之﹐名曰擁帳。”

  • 擁傳-汉语大词典

    擁傳

    【1】谓出使。因使用驿站的车马﹐故云。{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擁傳咸翹首﹐稱觴競比肩。”{明}{徐熥}《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昆明池}水静無波﹐擁傳新從{僰}道過。”{唐}{张众甫}《送李司直使吴》诗:“使臣方擁傳﹐王事遠辭家。”

  • 擁右-汉语大词典

    擁右

    【1】见“擁祐”。

  • 擁略-汉语大词典

    擁略

    【1】掳掠。《周书·刘雄传》:“{宣政}元年四月﹐{突厥}寇{幽州}﹐擁略居民。”

  • 擁衆-汉语大词典

    擁衆

    【1】聚众;拥有众多兵员。{晋}{傅玄}《晋鼓吹曲·惟庸蜀》:“擁衆數十萬﹐闚隙乘我虚。”《後汉书·岑彭传》:“時{田戎}擁衆{夷陵}﹐聞{秦豐}被圍﹐懼大兵方至﹐欲降。”

  • 擁軍-汉语大词典

    擁軍

    【1】地方拥护军队。{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这种拥军的模范例子应该登报。”

  • 擠擁-汉语大词典

    擠擁

    【1】拥挤﹐拥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只可惜看演水雷的人多﹐雖然不是十分擠擁﹐却已是立在人叢中的了。”{周立波}《李大贵观礼》:“他的脑子里﹐不知为什么﹐忽然挤拥好多的事情。”

  • 攀擁-汉语大词典

    攀擁

    【1】攀住车马﹐拥塞道路。谓挽留良吏。{明}{唐顺之}《佥事孙公墓志铭》:“居數年﹐邑以治稱。去之日﹐邑人攀擁不得行。”

  • 攤書擁百城-汉语大词典

    攤書擁百城

    【1】见“攤書傲百城”。

  • 攢擁-汉语大词典

    攢擁

    【1】丛聚;簇拥。{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峯上碕攢擁﹐牙角口鼻軒軒。”{宋}{苏轼}《西江月》词序:“亂山攢擁﹐流水鏘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路上忽逢一簇人﹐攢擁着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兒。”

  • 懷擁-汉语大词典

    懷擁

    【1】怀藏,拥有。{蒋光慈}《哀中国》诗:“我的悲哀的{中国}!你怀拥着无限美丽的天然。”

  • 竊勢擁權-汉语大词典

    竊勢擁權

    【1】盗用权势。《晋书·王国宝传论》:“竊勢擁權﹐黷明王之彝典;窮奢縱侈﹐假凶豎之餘威。”

  • 蜂擁-汉语大词典

    蜂擁

    亦作“[蠭擁]”【1】形容许多人像蜂群似地拥挤向前。《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纔得出門﹐回頭一看﹐只見後邊一隊人衆﹐持着火把﹐蜂擁而來。”{鲁彦}《柚子》:“街上的人都蜂拥着﹐跑的跑﹐叫的叫﹐我们挽着手臂﹐冲了过去。”《明史·锺羽正传》:“羣奄千餘人請預給﹐蠭擁入署﹐碎公座﹐毆掾吏﹐肆駡而去。”

  • 蜂擁蟻聚-汉语大词典

    蜂擁蟻聚

    同“[蜂屯蟻聚]”【1】{罗振常}《史可法别传》:“城下死者山積﹐攻者反藉疊屍以登﹐蜂擁蟻聚﹐城遂陷。”

  • 蜂擁蟻屯-汉语大词典

    蜂擁蟻屯

    同“[蜂屯蟻聚]”【1】{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帆檣啣接﹐倏然蜂擁蟻屯者數千人。”

  • 蟻擁-汉语大词典

    蟻擁

    【1】形容人多势众。《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衆蟻擁入縣廨﹐縱獄囚。”

  • 蟻擁蜂攢-汉语大词典

    蟻擁蜂攢

    同“[蟻萃螽集]”【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军务记》:“鄉民蟻擁蜂攢﹐佈滿山麓﹐約有十餘萬衆。”

  • 簇擁-汉语大词典

    簇擁

    【1】许多人团团围着。《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急忙整身﹐叩伏階前。見千乘萬騎﹐簇擁着{老君}﹐在雲端徘徊不下。”《水浒传》第二二回:“知縣聽得有殺人的事﹐慌忙出來陞廳。衆做公的把這{唐牛兒}簇擁在廳前。”

  • 紛紛擁擁-汉语大词典

    紛紛擁擁

    【1】纷乱拥挤。{峻青}《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就像赶庙会一样﹐纷纷拥拥地都赶到{隅庄}来看。”《天雨花》第二八回:“左弓右矢護車行﹐紛紛擁擁離京闕。”

  • 遮擁-汉语大词典

    遮擁

    亦作“[遮壅]”【1】犹言拥聚阻拦。{唐}{元稹}《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歲餘受代﹐酋長{拓拔建宗}等七百餘衆遮擁不欲去。”{宋}{范仲淹}《答窃议》:“宣撫{田舍人}……至{慶州}﹐目擊軍民蕃部等﹐借留{滕}侯﹐遮壅于道。”

  • 諠擁-汉语大词典

    諠擁

    【1】喧哗簇拥。《宋史·赵普传》:“{太祖}欠伸徐起﹐而衆軍擐甲露刃﹐諠擁麾下。”{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玄奘》:“將欲入都﹐人物諠擁﹐取進不前﹐遂停别館。”

  • 闐擁-汉语大词典

    闐擁

    【1】充塞拥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夜市比{州橋}又盛百倍﹐車馬闐擁﹐不可駐足。”

  • 面擁樹-汉语大词典

    面擁樹

    【1】见“面雍樹”。

  • 風擁-汉语大词典

    風擁

    【1】形容迅速地一拥而前。《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又報一彪軍風擁而至。”

  • 驅擁-汉语大词典

    驅擁

    【1】驱赶推送。{宋}{洪迈}《夷坚丁志·路当可》:“女忽奮而前﹐若爲人驅擁。吾惘然變色﹐急趨避于佛堂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