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氛)是什么意思
气氛 氛围 空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气氛 氛围 空气
气氛qìfēn 氛围fēnwéi 空气kòngqì
名词。指存在于一定环境中能使人强烈感觉到的某种精神和情调。
“气氛”强调洋溢在特定环境中的气息、精神;有庄重的态度色彩。例如:“欢欣、庆幸的气氛,于是随着谷价的低落而渐渐地消沉下来了”(叶紫:《丰收》);“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武汉当日政治气氛和革命高涨的潮流”(臧克家:《诗与生活》);“这气氛也传染给张裕民,他也愉快的哈哈笑了起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氛围”强调笼罩着一定场合的情调、气息,含有“四周围弥漫着”的意味;多用于描写性的文字,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我想拉开他,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她时时又回到她的小说所描绘的氛围之中,那些熟悉的人物一再浮现在她的眼前”。
“空气”强调一定环境中的精神、倾向;多用于会场、政治。例如:“会场的空气是沉闷的,各人有各人的心事,对赵铁牛行为的看法也不一致”(黎汝清,《万山红遍》);“由于党内外政治空气极不正常,人民内部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人民文学》,1979,8);“反‘游击主义’的空气,统治了整整三个年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空气 气氛-近义词应用词典
空气 气氛
空气 kōngqì 气氛 qìfēn
【空气】①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②气氛。如:
1.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2.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气氛】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如:
3.在我领导的这个集体里,互助气氛支配一切。
辨析:“空气”指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它的比喻义指气氛,但比“气氛”形象些,也用于较大的范围,可指以言论蒙骗人,如敌人制造和平的空气。“气氛”指一定场所里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景象,如节日气氛;又可指较小范围,如画面上呈现肃穆气氛。它可搭配成悲痛的气氛,悲壮的气氛;“空气”不能。
出家清净,那有尘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出家清净,那有尘氛
【释义】:
意谓出家人身心清净,不会有尘世的俗气。《东游记》三:尊者道:“不是,不是。常言道:‘出家清净,那有尘氛。’这浊气另在别项情由。”
氛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氛1fēn
①预示吉凶的云气,多指凶气。《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楚~甚恶,惧难。”《国语·楚语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祥。”(军实:兵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环顾国内,贼~方炽。”②雾气。《礼记·月令》:“~雾冥冥,雷乃发声。”(冥冥:晦暗。)
【氛氲】盛大的样子。谢惠连《雪赋》:“其为状也,散漫交错,~萧索。”(萧索:云气飘流的样子。)
氛2-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氛2雰fēn
雾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结为霜雪。”
【雰雾】霜雪很盛的样子。《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雨yù:降。)
谜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谜氛mí fēn
【释义】:
迷雾。殷夫《上海礼赞》:“是你击破东方的谜氛,是你领向罪恶的高岭!”
妖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妖氛yāo fēn
【释义】:
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如:荡平天下,扫除妖氛。
气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气氛qì fēn
【释义】:
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巴金《军长的心》:“我接触到一种平静、欢乐的气氛。”
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氛fēn雰
【释义】:
①泛指雾气;云气。②气氛。如:氛围。
氛围-现代汉语大词典
氛围fēn wéi
【释义】:
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朱自清《论朗诵诗》:“那诗稿以及朗诵者的声调和表情,固然是重要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那氛围,脱离了那氛围,朗诵诗就不能成其为诗。”
氛霏-现代汉语大词典
氛霏fēn fēi
【释义】:
大雨大雪的样子。郭沫若《屈原》:“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
烟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烟氛yān fēn
【释义】:
燃烧所生的烟火气。萧红《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
毒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毒氛dú fēn
【释义】:
毒气。比喻有害的言论。林默涵《解放后十七年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从文艺界开始,‘黑线专政’论的毒氛笼罩了一切领域…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空前未有的破坏。”
靖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靖氛jìng fēn
【释义】:
平定妖氛。李大钊《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
雾氛-现代汉语大词典
雾氛wù fēn
【释义】:
雾气。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海湾外面蒙上了一层紫黑色的雾氛。”
世氛-汉语大词典
世氛
【1】尘世喧嚣的气氛。{唐}{李德裕}《赠奉律上人》诗:“知君學地厭多聞﹐廣渡羣生出世氛。”《宋史·乐志八》:“敢拜明貺﹐永清世氛。”{明}{唐顺之}《常山怀罗念菴》诗:“本爲窮幽賞﹐非因避世氛。”
俗氛-汉语大词典
俗氛
【1】指尘俗之气或庸俗的气氛。{宋}{惠洪}《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爲俗氛所蔽翳。’”{清}{秋瑾}《申江题壁》诗:“滿眼俗氛憂未已﹐江河日下世情非。”
冤氛-汉语大词典
冤氛
【1】冤气。{唐}{韩愈}《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雷焕}掘寶劍﹐冤氛銷斗牛。”
凶氛-汉语大词典
凶氛
【1】凶恶的气势。{清}{曾纪泽}《刘公楚元八秩寿序》:“向{鄂渚}以摧鋒﹐凶氛頓斂;赴{皖江}而敵愾﹐妖霧潛銷。”
垢氛-汉语大词典
垢氛
【1】污浊的气氛。{明}{李贽}《史阁款语》:“豈非謂其遺世自立﹐而世之垢氛有不得而緇之耶!”{南朝} {宋}{谢灵运}《述祖德诗》:“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氛。”{马骏声}《醉题酒家壁》诗:“回首河山盡垢氛﹐空餘壯語凌風雲。”{唐}{元稹}《大云寺》诗:“地勝宜臺殿﹐山晴離垢氛。”
埃氛-汉语大词典
埃氛
【1】尘埃弥漫的大气。喻污浊的尘世。{唐}{独孤申叔}《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精廬殘夜景﹐天宇滅埃氛。”{宋}{苏轼}《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蓬}{瀛}宫闕隔埃氛﹐帝樂天香似許聞。”{明}{宋濂}《西天僧禅师诰》:“不憚山川險阻﹐直抵{中華}﹐衝大磧之埃氛﹐度流沙之莽蒼﹐其志可謂堅且確矣。”
塞氛-汉语大词典
塞氛
【1】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宋}{苏轼}《韩康公挽词》之二:“舊學嚴詩律﹐餘威靖塞氛。”
塵氛-汉语大词典
塵氛
【1】尘俗的气氛。{唐}{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長年樂道遠塵氛﹐静築藏修學隱論。”{姚莹}《论诗绝句》之六:“游仙詩思絶塵氛﹐服石餐霞氣軼羣。”{明}{唐顺之}《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謝塵氛﹐隱身猶嫌名可聞。”【2】犹言凡俗之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妝略試﹐無半點塵氛。”【3】犹言灰尘烟雾。{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棄赫奕之朝華﹐避僨車之險略;吟嘯蒼崖之間﹐而萬物化爲塵氛。”《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也﹐塵氛蔽日﹐{金}人初不測其多寡﹐遂相拒踰日。”{清}{魏源}《圣武记》卷四:“賊果至﹐{德}令於衆曰:‘望其塵氛﹐雖不過千﹐然皆亡命必死之賊。’”
夷氛-汉语大词典
夷氛
【1】谓平定叛乱。《陈书·高祖纪上》:“{震}部夷氛﹐{稽山}罷祲……殲厥凶徒﹐罄無遺種。”【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清}{林则徐}《
逆兵船续筹剿堵折》:“現又續添兵勇﹐酌籌水陸剿堵﹐以期早靖夷氛。”{清}{陆嵩}《赠龚蓝生大令》诗:“昨年{京口}騰夷氛﹐兵刃未接軍先奔。”
喪氛-汉语大词典
喪氛
【1】预兆死亡的云气。《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杜预}注:“氛﹐惡氣也。”《宋史·五行志五》:“{德祐}元年三月辛巳﹐終日黄沙蔽天﹐或曰喪氛。”
囂氛-汉语大词典
囂氛
【1】喧闹的尘俗气氛。{唐}{贾岛}《过杨道士居》诗:“先生修道處﹐茆屋遠囂氛。”{前蜀}{杜光庭}《莫庭乂本命醮词》:“臣夙聞玄旨﹐敢不冥心﹐揣分兢懷﹐省躬思道﹐而叨居禄秩﹐未脱囂氛。”《晋书·隐逸传序》:“藏聲江海之上﹐卷迹囂氛之表。”
國氛-汉语大词典
國氛
【1】古代迷信的说法。称国中出现的预示吉凶的云气为国氛。{章炳麟}《咏南海康氏》诗:“北上{金臺}望國氛﹐‘對山救我’帶猶存。”《国语·楚语上》:“先君{莊王}爲{匏居}之臺﹐高不過望國氛﹐大不過容宴豆。”{韦昭}注:“氛﹐祲氣也。”
寇氛-汉语大词典
寇氛
【1】敌人的气焰。{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由{邓拓}同志撰写了‘诗社缘起’﹐其中说:‘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將卑兵寡﹐寇氛日熾。”{清}{张维屏}《三将军歌》:“{英}夷犯{粤}寇氛惡﹐將軍奉檄守{沙角}。”
寒氛-汉语大词典
寒氛
【1】冷气。{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诗:“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唐}{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自然蹈{終南}﹐滌暑凌寒氛。”
妖氛-汉语大词典
妖氛
亦作“[妖雰]”【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晋}{杜预}注:“祲﹐妖氛也。”{明}{梁辰鱼}《浣纱记·允降》:“上{稽山}看妖氛清盡﹐勒銘歸國。”{清}{邹容}《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淪地獄﹐何日掃妖氛?”《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擾動{關}{河}。”{三国} {魏}{曹植}《魏德论》:“神戈退指﹐則妖雰順制。”【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早已知識﹐見那公主頭頂上微露出一點妖氛。”
楚氛-汉语大词典
楚氛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晉}{楚}各處其偏。{伯}{夙}謂{趙孟}曰:‘{楚}氛甚惡,懼難。’”{杜预}注:“氛,氣也。言{楚}有
{晉}之氣。”后用以指恶劣﹑鄙俗之气。{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當令横筆陣﹐一戰静{楚}氛。”{宋}{黄庭坚}《以古铜壶送王观复》诗:“酌酒時在傍﹐可用弭{楚}氛。”
敵氛-汉语大词典
敵氛
【1】敌人的气焰。{梁启超}《记自强军》:“東事起﹐天子以{南皮}{張尚書}督兩{江}﹐佩{南洋}大臣印綬﹐時敵氛張甚。”
昏氛-汉语大词典
昏氛
【1】阴暗的气氛。多指社会和自然的不祥现象。{唐}{包佶}《祀雨师乐章·送神》:“整駕升車望寥廓﹐垂陰薦祉蕩昏氛。”《旧唐书·玄宗纪赞》:“{開元}握圖﹐永鑒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
沈氛-汉语大词典
沈氛
【1】阴沉之气。《南齐书·高帝纪上》:“浮祲虧辰﹐沈氛晦景。”
海氛-汉语大词典
海氛
【1】借指海疆动乱的形势。{清}{龚自珍}《<鸿雪因缘图纪>序》:“今天下承平日久﹐而海氛未靖。”{张友仁}《东平公社和东平学社》:“嗣{■}夷就撫﹐海氛甫靖。”{明}{唐顺之}《与胡梅林总督书》:“海氛清浄﹐東南賴以無虞。”【2】海上的云气。{元}{柳贯}《送杨君祥赴定海》诗:“山翠入簾消宿酒﹐海氛吹雨落秋衣。”
流氛-汉语大词典
流氛
【1】寇乱。{明}代用以诬称{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清}{周亮工}《汳水陷後送六严弟返豫章》诗:“莫道流氛流不到﹐{江州}江上已唁唁。”《明史·杨鹤传》:“由是{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階州}{周大旺}羣賊蠭起﹐三邊饑軍應之﹐流氛之始也。”{清}{钮琇}《觚賸·圆圆》:“{明}{崇禎}末﹐流氛日熾。”
清氛-汉语大词典
清氛
【1】清明的云气或雾气。{南朝} {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清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南朝} {梁}{沈约}《却东西门行》:“清氛掩行夢﹐憂原盪瀛渤。”{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奔鲸沛》:“{羲和}顯耀乘清氛﹐赫炎溥暢融大鈞。”
涼氛-汉语大词典
涼氛
【1】秋天清凉的雾气。{唐}{王翰}《赠唐祖二子》诗:“瑶觴滋白露﹐寶瑟凝涼氛。”{南朝} {梁}{萧晔}《奉和太子秋晩诗》:“涼氛散簟席﹐露色變林叢。”【2】借指秋季。{南朝} {梁}{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诗:“宸襟動時豫﹐歲序屬涼氛。”
游氛-汉语大词典
游氛
【1】飘动的云雾。{晋}{陶潜}《和郭主簿》之二:“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晋}{潘岳}《秋兴赋》:“游氛朝興﹐槁葉夕殞。”
氛慝-汉语大词典
氛慝
【1】邪恶之气。比喻叛乱。{唐}{李华}《高祖颂》:“雷行龍興﹐盪濯氛慝。”《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皇{漢}逢迍邅﹐天下遭氛慝。”{李周翰}注:“氛﹐不祥氣;慝﹐惡也﹐皆喻亂賊。”
氛坌-汉语大词典
氛坌
【1】尘浊之气。{唐}{邵真}《义井记》:“昏懵者得以濤盪﹐瘵痗者由之蠲愈。滌汰氛坌﹐沃灑蒸灼。”
氛圍-汉语大词典
氛圍
【1】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朱自清}《论朗诵诗》:“那诗稿以及朗诵者的声调和表情﹐固然是重要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那氛围﹐脱离了那氛围﹐朗诵诗就不能成其为诗。”{邹韬奋}《抗战以来》九:“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就在这样乌烟瘴气的氛围中举行。”
氛囂-汉语大词典
氛囂
【1】尘世喧嚣之气。{唐}{符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写真赞》:“風儀朗邁﹐振拔氛囂。”{前蜀}{杜光庭}《范延煦等受正一箓词》:“臣獲逢聖日﹐咸沐道風﹐早振氛囂﹐俱棲羽褐。”
氛坱-汉语大词典
氛坱
【1】借指尘世。《归潜志》附录载{元}{高鸣}《高情》诗:“高情謝氛坱﹐歸隱南山隈。”【2】尘埃。{元}{许有孚}《嘉莲亭宴罢奉陪泛舟夜分始归赋诗三十韵》:“晴空散餘霞﹐秋水浄氛坱。”
氛濁-汉语大词典
氛濁
【1】尘浊之气。{唐}{宋之问}《洞庭湖》诗:“永言洗氛濁﹐卒歲爲清娱。”《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横邪世而不取容。”{王逸}注:“言己吸天地清明之氣而吐其塵濁﹐内潔浄也。”【2】喻弊端。{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深燭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氛濁。”
氛昬-汉语大词典
氛昬
【1】见“氛昏”。
氛埃-汉语大词典
氛埃
【1】污浊之气;尘埃。{唐}{杜甫}《渼陂行》:“主人錦帆相爲開﹐舟子喜甚無氛埃。”《楚辞·远游》:“風伯爲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明}{宋濂}《抱瓮子传》:“非惟人隨流水而逝﹐異日凌霄之崇搆皆蕩爲氛埃。”{南朝} {梁}{沈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華臨静夜﹐夜静滅氛埃。”【2】借指尘世或俗念。{宋}{陆游}《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猶傳舊卜臺。”{宋}{陆游}《夜思》诗:“簿領沈迷無日了﹐試憑詩思洗氛埃。”【3】比喻战乱。{唐}{胡曾}《独不见》诗:“{玉關}一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北周}{庾信}《商调曲》:“君臣一體﹐可以静氛埃;得人則治﹐何世無奇才。”{明}{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露布飛馳{玉關}外﹐倒挽銀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氛沴-汉语大词典
氛沴
【1】喻寇乱。{前蜀}{杜光庭}《川主天罗地网醮词》:“伏惟聖鑒俯念﹐誠祈顯降威靈﹐大祛災釁﹐使乾綱坤紀﹐息氛沴於一方;地網天羅﹐解凶期於小運。”《旧唐书·张廷珪传》:“陛下神武超代﹐精誠動天﹐再掃氛沴﹐六合清朗。”《南齐书·高帝纪上》:“静九江之洪波﹐卷海沂之氛沴﹐放斥凶昧﹐存我宗祀。”【2】毒气。{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入{蜀}西南之境﹐然山川險阻﹐嶂氣氛沴﹐毒蛇毒草﹐爲害滋甚。”
氛氣-汉语大词典
氛氣
【1】尘烟。《六韬·虚垒》:“聽其鼓無音﹐鐸無聲﹐望其壘上多飛鳥而不驚﹐上無氛氣﹐必知敵詐而爲偶人也。”【2】凶邪之气。《汉书·董仲舒传》:“今陰陽錯繆﹐氛氣充塞。”{颜师古}注:“氛﹐惡氣也。”【3】阴霾﹐雾气。{宋}{苏辙}《巫山赋》:“築陽台於{江}干兮﹐相氛氣之參差。”《楚辞·王褒<九怀·思忠>》:“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王逸}注:“舉布霾霧作旗表也。”
氛邪-汉语大词典
氛邪
【1】邪恶之气。《汉书·元帝纪》:“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淹﹐日久奪光。”{颜师古}注:“氛﹐惡氣也。邪者﹐言非正氣也。”
氛想-汉语大词典
氛想
【1】尘俗之念。{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研苔滋﹐泉珠潔﹐一飲一憩氛想滅﹐潾漣清淬滌煩磯。”
氛妖-汉语大词典
氛妖
亦作“[氛祅]”【1】妖气。多喻指灾祸或叛贼。{唐}{刘禹锡}《贺枭斩郑注表》:“逆賊{鄭注}已梟首訖﹐氛祅殄滅﹐華夏乂安。”{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江}左氛妖﹐投身{齊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近者親提組練﹐徑掃氛祅﹐振已墜之皇綱﹐殄偷安之寇孽。”{唐}{杜甫}《寄董卿嘉荣十韵》:“{雲臺}畫形像﹐皆爲掃氛妖。”
氛翳-汉语大词典
氛翳
【1】阴霾之气。{清}{潘耒}《碧云寺》诗:“誰能手斧柯﹐千春掃氛翳。”{宋}{朱熹}《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诗:“嵐陰常至午﹐陽景猶氛翳。”{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應運生夔龍﹐{開元}掃氛翳。”
氛昏-汉语大词典
氛昏
亦作“[氛昬]”【1】云雾;烟霭。{南朝} {宋}{鲍照}《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漢迴﹐曉月將落。”{唐}{杜甫}《柴门》诗:“蕭颯灑秋色﹐氛昏霾日車。”【2】喻指昏愦惑乱的人。《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盛明盪氛昬﹐貞休康屯邅。”{李善}注:“言以盛明之德﹐而蕩氛昬之徒。”
氛煙-汉语大词典
氛煙
【1】犹烽烟。喻战火。{唐}{元稹}《授牛元翼承德军节度使制》:“人願爲用﹐寇不敢前﹐掃吾氛煙﹐捨此安往!”{唐}{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诗:“天子幸{漢中}﹐轘轅阻氛煙。”
氛霾-汉语大词典
氛霾
【1】云烟;阴霾。{金}{元好问}《游泰山》诗:“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霾。”{明}{何景明}《十七夜月》诗之一:“胡爲蔽氛霾﹐坐使清光匿?”
氛祅-汉语大词典
氛祅
【1】见“氛妖”。
氛瘴-汉语大词典
氛瘴
【1】瘴气。{宋}{苏辙}《复病》诗之一:“山深足氛瘴﹐俗儉少肴蔬。”《新唐书·魏元忠传》:“而山有氛瘴﹐官軍遠入﹐前無所獲﹐不積穀數百萬﹐無大舉之資。”{唐}{卢藏用}《答毛杰书》:“勤身訪道﹐不毒氛瘴。”
氛氲-汉语大词典
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氣充塞。”【2】云雾朦胧貌。{唐}{王维}《山行遇雨》诗:“驟雨晝氛氲﹐空天望不分。”{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氲。”{南朝} {宋}{鲍照}《冬日》诗:“煙霾有氛氲﹐精光無明異。”【3】比喻心绪缭乱。{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望不見兮心氛氲﹐蘿冥冥兮霰紛紛。”{唐}{温庭筠}《咏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晻曖遥相屬﹐氛氲積所思。”{唐}{陈子昂}《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見﹐遥思坐氛氲。”【4】盛貌。{宋}{欧阳修}《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雲猶靉靆﹐欲晴花氣漸氛氲。”《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其爲狀也﹐散漫交錯﹐氛氲蕭索。”{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氛氲﹐盛貌。”{唐}{李峤}《宝剑篇》:“淬緑水﹐鑒紅雲﹐五采焰起光氛氲。”{明}{何景明}《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馬中林樹﹐煙靄何氛氲。”【5】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清}{黄景仁}《初更後有携酒食至者》诗:“滿堂酒氣飄氛氲﹐一縷心烟起蓊勃。”{唐}{无可}《兰》诗:“蘭色結春光﹐氛氲掩衆芳。”{南朝} {梁}{沈约}《咏竹火笼》:“覆持鴛鴦被﹐白鶴吐氛氲。”
氛穢-汉语大词典
氛穢
【1】邪恶肮脏之气。比喻战乱。《晋书·姚兴载记上》:“然後振王威以掃不庭﹐迴天波以蕩氛穢。”《北史·崔光传》:“{世祖}雄才叡略﹐闡曜威靈﹐農戰兼修﹐掃清氛穢。”
氛曀-汉语大词典
氛曀
【1】阴晦的云气。{唐}{湛贲}《日五色赋》:“其廓烟霄而朗霽﹐斂天宇之氛曀。”
氛祥-汉语大词典
氛祥
【1】显示凶兆或祥瑞的云气。《国语·楚语上》:“故先王之爲臺榭也﹐榭不過講軍實﹐臺不過望氛祥。”{韦昭}注:“凶氣爲氛﹐吉氣爲祥。”{宋}{周邦彦}《汴都赋》:“謂之靈臺﹐則其高可以觀氛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臺高不過望國之氛祥﹐大不過容宴之俎豆。”
氛滓-汉语大词典
氛滓
【1】污秽之气。{唐}{于頔}《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蕭條{歷山}下﹐水木無氛滓。”
氛旄-汉语大词典
氛旄
【1】以氛气为旄。《文选·张衡<思玄赋>》:“僕夫儼其正策兮﹐八乘攄而超驤。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飄而飛揚。”{刘良}注:“旄麾以氛氣爲之。”
氛垢-汉语大词典
氛垢
【1】比喻叛乱。《新唐书·张廷珪传》:“{景龍}﹑{先天}間﹐凶黨構亂﹐陛下神武﹐汛掃氛垢。”【2】尘雾。{唐}{王维}《新晴晩望》诗:“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3】借指尘世。{明}{王慎中}《登金山口绝顶》诗:“氛垢苟不嬰﹐沉慮斯可遣。”{宋}{林逋}《郊园避暑》诗:“柴門鮮人事﹐氛垢頗相忘。”
氛雜-汉语大词典
氛雜
【1】杂乱之气。{南朝} {宋} {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中園屏氛雜﹐清曠招遠風。”
氛-汉语大词典
氛
《廣韻》符分切,平文,奉。《廣韻》撫文切,平文,敷。【1】古代迷信指预示吉凶的云气。多指凶象之气。《说文·气部》:“氛﹐祥气也。”{段玉裁}注:“謂吉凶先見之氣……統言則祥﹑氛二字皆兼吉凶﹐析言則祥吉氛凶耳。{許}意是統言。《左傳》又曰:‘{楚}氛甚惡。’{杜}注:‘氛﹐氣也。’可見不容分别。”《左传·昭公二十年》:“{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蔡}有大喪。’”《国语·晋语一》:“{獻公}田﹐見{翟柤}之氛﹐歸寑不寐。”{韦昭}注:“氛﹐祲氛﹐凶象也。”{南朝 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視朔書氛﹐觀臺告祲。”【2】泛指雾气;云气。{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三:“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南朝 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唐}{韩愈}《龟山操》:“{龜}之氛兮﹐不能雲雨。”【3】指尘俗之气。{南朝 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達人貴自我﹐高情屬天雲。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氛。”{唐}{贾岛}《过杨道士居》诗:“先生修道處﹐茆屋遠囂氛。”【4】恶浊之气。{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5】比喻寇乱。{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可設三府一鎮﹐永靖邊氛。”【6】气氛。参见“[氛圍]”。
氛氤-汉语大词典
氛氤
【1】形容气味浓郁。{唐}{韩偓}《玉合》诗:“長思憶﹐經幾春﹐人悵望﹐香氛氤。”【2】形容气氛热烈。{郭沫若}《论节奏》:“我们在情绪的氛氤中的时候﹐声音是要战栗的﹐身体是要摇动的﹐观念是要推移的。”
氛槍-汉语大词典
氛槍
【1】犹寇氛。枪﹐即天枪星。古代以为天枪﹑天棓等星闪光﹐则天下有兵乱。{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邮禀帖》:“秋色佳哉!清驅千里之埃﹐氛槍盡掃;序攬四時之變﹐惠露常新。”
氛燄-汉语大词典
氛燄
【1】犹气焰。喻指人的威势﹑意气。{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其氛燄所及﹐視{乾隆}時﹐何啻十倍。”
氛厲-汉语大词典
氛厲
【1】祸害之气。比喻叛乱。《文选·刘琨<劝进表>》:“自{元康}以來﹐艱禍繁興﹐{永嘉}之際﹐氛厲彌昏。”{吕向}注:“氛﹐惡氣;厲﹐危也。謂{劉聰}﹑{石勒}等昏亂王室也。”《新唐书·杨虞卿传》:“北虜方梗﹐西戎弗靖﹐兩河有瘡痏之虞﹐五嶺罹氛厲之役。”
氛靄-汉语大词典
氛靄
【1】烟霭﹐雾气。{明}{张煌言}《天地解而雷雨作》:“氛靄方夷﹐非壯猶難發六宇之蒙。”{宋}{曾巩}《万山》诗:“最宜城北望﹐正值氛靄歇。”
氛祲-汉语大词典
氛祲
【1】指预示灾祸的云气。《明史·胡深传》:“{亮祖}等克{崇安}﹐進攻{建寧}。{友定}將{阮德柔}固守。{深}視氛祲不利﹐欲緩之。”《诗·大雅·灵台》“經始靈臺”{宋}{朱熹}集传:“國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災祥﹐時觀遊﹐節勞佚也。”【2】比喻战乱﹐叛乱。{南朝} {梁}{沈约}《王亮王莹加授诏》:“内外允諧﹐逆徒從慝﹐躬衛時難﹐氛祲既澄﹐並宜光贊緝熙﹐穆兹景化。”{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飛塵埃而匝地﹐白日爲之晝昏;掃氛祲以稽天﹐滄溟爲之晦色。”{清}{顾炎武}《山海关》诗:“{楊公}築二翼﹐東西立羅郭﹐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明}{唐顺之}《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島嶼之氛祲未銷﹐懼海波之再沸。”{宋}{王禹偁}《求致仕第三表》:“外不能出奇畫策﹐廓氛祲而偃干戈;内不能阜俗安人﹐救惸嫠而躋富壽。”【3】雾气。{南朝} {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遠山斂氛祲﹐廣庭揚月波。”氛﹐一本作“雰”。{唐}{杜甫}《诸将》诗之四:“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
氛霓-汉语大词典
氛霓
【1】凶气;妖气。《後汉书·崔駰传》:“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漢氏}之中微。氛霓鬱以横厲兮﹐{羲和}忽以潛暉。”{李贤}注:“氛﹐祲也。霓﹐日傍之氣。”
氛霧-汉语大词典
氛霧
【1】雾气。《礼记·月令》:“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冥冥﹐雷乃發聲。”{郑玄}注:“氛霧冥冥……霜露之氣散相亂也。”《周书·文帝纪下》:“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王统照}《沉船》:“他望着往海码头去的小道﹐枯黄的草叶上浮动着氛雾的密点﹐就像张下一个雾网似的。”{清}{吴敏树}《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氣清以肅﹐氛霧收而天高。”【2】比喻世道混乱或战乱。{前蜀}{杜光庭}《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掃渠兇於北陸﹐清氛霧於中原。”{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刘琨<伤乱>》:“皇{晉}遘陽九﹐天下横氛霧。”{宋}{曾巩}《送程公辟使江西》诗:“過臨有幸破氛霧﹐奮厲方欣入陶冶。”{汉}{刘向}《九叹·惜贤》:“竢時風之清激兮﹐愈氛霧其如塺。”
氣氛-汉语大词典
氣氛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汉}{刘向}《说苑·辨物》:“登{靈臺}以望氣氛。”【2】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曹禺}《雷雨》第一幕:“郁热逼人。屋中很气闷﹐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气氛。”{巴金}《军长的心》:“我接触到一种平静﹑欢乐的气氛。”
氲氛-汉语大词典
氲氛
【1】盛貌。{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诗:“水石潺湲萬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唐}{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诗:“氲氛芳臺馥﹐蕭散竹池廣。”
胡氛-汉语大词典
胡氛
【1】本指异族的气氛。{太平天囯}及{清}末人民用指{清}统治者的凶焰。{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怎奈民命多艱﹐胡氛不靖﹐群妖方驅於漠北﹐逆師旋起於{遼東}。”{黎元洪}《檄山东文》:“陟{泰山}之巔﹐揮吾{漢}幟;決{黄河}之水﹐滌彼胡氛。”{太平天囯}{杨秀清}《奉天讨胡檄》:“予興義兵﹐上爲上帝報瞞天之讎﹐下爲{天囯}解下首之苦﹐務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
望氛-汉语大词典
望氛
【1】犹望气。《左传·昭公二十年》:“{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
腥氛-汉语大词典
腥氛
【1】犹妖氛。用以指黑暗凶残势力。{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然六人回{湘}之後﹐會同巡防營隊長{徐鴻斌}﹐復組織敢死軍一隊﹐以期誓掃腥氛。”
歊氛-汉语大词典
歊氛
【1】热气。{明}{李东阳}《冷庵辞》:“歊氛晝壅﹐毒霧朝■。”
災氛-汉语大词典
災氛
【1】不祥之气;灾异的征兆。{前蜀}{杜光庭}《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稼穡蕃登﹐災氛蕩滌。”《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當竭力討賊﹐豈可以虚妄之災氛﹐而廢國家大事耶!”{太平天囯}{洪仁玕}《讨妖檄文》:“{天囯}永興也﹐有無數之祥兆;而妖胡將滅也﹐有莫大之災氛。”
炎氛-汉语大词典
炎氛
【1】热气;暑气。{汉}{张衡}《七辨》:“桴{弱水}﹐越炎氛。”{唐}{储光羲}《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長道﹐邀我避炎氛﹐當暑日方晝﹐高天無片雲。”{宋}{朱熹}《对雨》诗:“涼氣
輕裾﹐炎氛起秋思。”
煙氛-汉语大词典
煙氛
亦作“[烟氛]”【1】燃烧所生的烟火气。古亦指燔柴祭天。{汉}{王充}《论衡·顺鼓》:“《尚書大傳》曰:煙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風雨不時﹐霜雪不降﹐責於天公。”{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所有的烟囱﹐有的犹如一只巨大的炭笔﹐正在用那浓浓的烟氛绘染着天壁。”{萧红}《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2】烟霭云雾。{南朝} {梁}{江淹}《草木颂·杉》:“長入煙氛﹐永參鸞螭。”{唐}{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乘時迎氣正璿衡﹐{灞滻}煙氛向晚清。”{唐}{杨炯}《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原野烟氛匝﹐關{河}遊望賒。”【3】烽烟。指战乱或战争形势。{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到邊庭揮劍
﹐管教頃刻定煙氛!”{太平天囯}{洪秀全}《时势》诗:“近世煙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啓英雄。”
毒氛-汉语大词典
毒氛
【1】毒气。比喻有害的言论。{林默涵}《解放後十七年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从文艺界开始﹐‘黑线专政’论的毒氛笼罩了一切领域……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空前未有的破坏。”
祅氛-汉语大词典
祅氛
【1】不祥的云气。{唐}{杨炯}《浑天赋》:“至如怪雲祅氛﹐冬雷夏雪。”
祥氛-汉语大词典
祥氛
【1】吉祥的气氛。{唐}{张景源}《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祥氛與佳色﹐相伴雜鑪煙。”
祲氛-汉语大词典
祲氛
【1】邪恶之气。{汉}{王逸}《九思·守志》:“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天兮祲氛。”
瞑氛-汉语大词典
瞑氛
【1】夜色。{唐}{苏味道}《咏霜》:“金祇暮律盡﹐玉女瞑氛歸。”
積氛-汉语大词典
積氛
【1】聚积的雾气。{清}{王士禛}《秋林驿雨》诗:“積氛常不徹﹐天地日冥冥。”
瘴氛-汉语大词典
瘴氛
【1】犹瘴气。{元}{陈孚}《交州使还感事》诗之二:“何時歸棹煙江上﹐閒對沙鷗洗瘴氛。”{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
蜃氛-汉语大词典
蜃氛
【1】犹蜃气。{唐}{熊曜}《琅琊台观日赋》:“爾其秋景超忽﹐晴光焕發;蜃氛干雲﹐蚌胎候月。”
絳氛-汉语大词典
絳氛
亦作“[絳雰]”【1】赤色雾气。{北魏}{袁翻}《思归赋》:“岸上兮氤氲﹐駮霞兮絳雰。”{南朝} {梁}{江淹}《赤虹赋》:“於是紫霧上河﹐絳氛下漢。”
賊氛-汉语大词典
賊氛
【1】指敌人的气势﹑凶焰。{明}{许誉卿}《朝廷敕法宜一等事疏》:“不知賊氛飄忽﹐如風雨驟至﹐與其相機而後進﹐何如先事移鎮﹐不致坐失事機乎!”{清}{黄遵宪}《冯将军歌》:“吁嗟乎!{馬江}一敗軍心懾﹐{龍州}蹙地賊氛壓。”{清}{唐才常}《致谭嗣棨书》:“今賊氛已逼近{榆關}﹐{大沽口}一帶﹐有{倭}艘出没縱横﹐{天津}杌陧﹐京師戒嚴。”
重氛-汉语大词典
重氛
【1】种种凶恶气象。指灾祸。《晋书·何无忌传》:“{無忌}秉哲履正﹐忠亮明允﹐亡身殉國﹐則契協英謨;經綸屯昧﹐則重氛載廓。”
野氛-汉语大词典
野氛
【1】野外的烟雾。{唐}{张九龄}《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诗:“江水連天色﹐無涯浄野氛。”
郁氛-汉语大词典
郁氛
【1】见“郁紛”。
逆氛-汉语大词典
逆氛
【1】不祥的云气。多喻凶灾﹑祸乱。{清}{昭槤}《啸亭杂录·至诚格天》:“故逆氛日漸孱乏﹐以底滅亡。”{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惟有殷盼大兵雲集﹐迅掃逆氛。”《明史·惠帝纪》:“掃兹逆氛﹐永安至治。”
遊氛-汉语大词典
遊氛
【1】指游动的云气。{唐}{张九龄}《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诗:“前嶺遊氛滅﹐中林芳氣和。”{唐}{李峤}《早发苦竹观》诗:“行看遠星稀﹐漸覺遊氛少。”{清}{潘耒}《华峰顶》诗:“遊氛豁盡日當午﹐洞視八表無纖埃。”
遺氛-汉语大词典
遺氛
【1】残馀的凶气。《宋书·索虏传》:“方欲滌遺氛﹐矧乃穢邊鄙。”
邊氛-汉语大词典
邊氛
【1】边地灾祸凶气。比喻边寇。{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之四:“窮塞寢兵﹐喜邊氛之靖息。”{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復笞兵萬里﹐長驅而進﹐掃蕩邊氛﹐功名益盛﹐累荷超遷封拜之寵。”{清}{黄景仁}《寿阳怀古》诗之三:“紫縠香囊白練裙﹐翩翩儒將掃邊氛。”
謎氛-汉语大词典
謎氛
【1】迷雾。{殷夫}《血字·上海礼赞》:“我要把你礼赞﹐我曾把你忧患﹐是你击破东方的谜氛﹐是你领向罪恶的高岭!”
靖氛-汉语大词典
靖氛
【1】平定妖氛。{李大钊}《南天动乱適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去國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説{岳}家軍。”
霜氛-汉语大词典
霜氛
【1】见“霜雰”。
霧氛-汉语大词典
霧氛
亦作“[霧雰]”【1】雾气。{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三章:“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海湾外面蒙上了一层紫黑色的雾氛。”{唐}{尹枢}《华山仙掌赋》:“共仰瓌姿﹐徒懷壯麗。如排霧雰﹐似拂昏曀。”
霽氛-汉语大词典
霽氛
【1】雨后清新的空气。{唐}{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诗:“水木涵澄景﹐簾櫳引霽氛。”
靈氛-汉语大词典
靈氛
【1】古代善占吉凶者。{清}{方文}《喜彭燕又至自云间兼订午日之游》诗:“明發横江招{正則}﹐筳篿重與問{靈氛}。”《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爲余占之。”{王逸}注:“{靈氛}﹐古明占吉凶者。”{清}{顾炎武}《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二:“順時諏日卜{靈氛}﹐寶炬名香手自焚。”【2】见“靈芬”。
銷氛-汉语大词典
銷氛
【1】谓消除恶气﹐平定祸乱。《晋书·景帝文帝纪论》:“及踰{劍}銷氛﹐浮{淮}静亂﹐{桐宫}胥怨﹐或所不堪。”{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烟疏疑卷幔﹐塵滅似銷氛。”{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铭》:“静祲破竹﹐銷氛玉弩。”
錯氛-汉语大词典
錯氛
【1】谓气候错乱。《韩诗外传》卷二:“國無道則飄風厲疾﹐暴雨折木﹐陰陽錯氛。”
香氛-汉语大词典
香氛
【1】香气。{南朝} {梁}{江淹}《采菱曲》:“高彩隘通壑﹐香氛麗廣川。”
魔氛-汉语大词典
魔氛
【1】妖气。{清}{丘逢甲}《日蚀》诗:“逕欺天醉巧抵隙﹐舉手更肆魔氛强。”
餘氛-汉语大词典
餘氛
【1】残留的妖氛。借指残存的寇贼。《旧唐书·韦云起传》:“{盩厔}﹑{司竹}﹐餘氛未殄;{藍田}﹑{谷口}﹐羣盜實多。”
鸞氛-汉语大词典
鸞氛
【1】鸾镜上的尘氛。{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絶域書迷雁足﹐函閨鏡掩鸞氛。相思兩處愁千斛﹐應斷夢中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