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肋

肋(肋)是什么意思

  • 山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肋shān lèi

    【释义】:

    山腰。肋,本指人的胸部两侧。唐·皮日休《上真观》诗:“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

  • 沙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沙肋shā lèi

    【释义】:

    羊的别称。因陕西沙苑古产佳羊,称为“细肋卧沙”,故称。宋·王阮《题四羊图》诗:“雪髯隐约黑晕中,沙肋微茫笔端走。”

  • 赤骨肋受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骨肋受棒

    【释义】:

    赤骨肋,赤膊。歇后语:记记着实。意谓实实在在。《何典》六:活死人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 一屁股两肋巴的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屁股两肋巴的债

    【释义】:

    比喻欠了一身债。《儒林外史》五四:长随又走了,虔婆家又走不进他的门,银子又用的精光,还剩了一屁股两肋巴的债,不如卷卷行李,往福建去罢。

    ⊙一屁股两胁肋

    《何典》五:日复一日,把家中弄得空空如也,渐至卖家掘产,将活鬼吃辛吃苦挣起来的家当,不消几年早已写了“清”字。他还没肯歇手,尚在外面百孔千疮做下一屁股两胁肋。

  • 赤骨肋-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骨肋chì gǔ lèi

    见“赤骨立”。

  • 两肋插刀-现代汉语大词典

    两肋插刀liǎng lèi chā dāo

    【释义】:

    比喻承担极大牺牲。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子。”

  • 肋1-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1lèi

    【释义】:

    肋骨;胸部的两侧。郭小川《西出阳关》:“肋生翅哟,脚生云,不出阳关不甘心!”

  • 肋叉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叉子lèi chǎ zi

    【释义】:

    方言。胸部两侧肋骨的下部。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里》:“一下子把人们说得哄堂大笑起来,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肋叉子都笑岔气了。”

  • 肋木-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木lèi mù

    【释义】:

    体育运动器材之一。在两根立柱间装置若干根平行的圆形横木,可做悬垂、攀爬等动作。也可作为医疗体操的辅助器材。

  • 肋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条lèi tiáo

    【释义】:

    ①肋骨。②食用的猪肋骨部分的肉。

  • 肋肢-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肢lèi zhī

    【释义】:

    腋下;胳肢窝。

  • 肋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骨lèi gǔ

    【释义】:

    人和脊椎动物胸壁两侧成对的长条形骨。人有十二对肋骨,形状扁而弯。前连胸骨,后接脊柱,共同围成胸廓,能保护心、肺等胸腔内脏。肋骨之间的肌肉收缩时,可帮助呼吸。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因为胸部里的肺,受了肋骨的限制,扩张不了许多的。”

  • 肋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道lèi dào

    【释义】:

    中国象棋术语。棋盘中的第四、第六两条直线。是双方攻守的要道。因位于中线将(帅)两旁,形如人的两肋,故名。

  • 肋窝-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窝lèi wō

    【释义】:

    腋下。通称胳肢窝。张天翼《欢迎会》:“剩下的那个愣了会儿,就把油印册子在肋窝里一挟,摇着胸脯回到了自己房里。”

  • 肋2-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2lē

    【释义】:

    见“肋脦”。

  • 肋脦-现代汉语大词典

    肋脦lēte

    【释义】:

    ,又lēde犹邋遢。指容貌服饰不整洁。

  • 鸡肋-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肋jī lèi

    【释义】:

    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 兩肋插刀-汉语大词典

    兩肋插刀

    【1】喻承担极大牺牲。{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九章:“七哥一生就是为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算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子。”

  • 九肋-汉语大词典

    九肋

    【1】指此种形状的乌龟。{宋}{王禹偁}《和仲咸诗》之二:“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2】指甲纹呈多根肋条分布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舉人﹐亦由{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稀矣。”

  • 哈肋巴-汉语大词典

    哈肋巴

    【1】[满 halba]肩胛骨。《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他就把拳頭往上偏左一提﹐照左哈肋巴打去。”

  • 山肋-汉语大词典

    山肋

    【1】山腰。{唐}{皮日休}《上真观》诗:“徑盤在山肋﹐繚繚窮雲端。”

  • 季肋-汉语大词典

    季肋

    【1】短肋骨。《後汉书·马援传》“備此數家骨相以爲法”{李贤}注引{汉}{马援}《铜马相法》:“腹欲充﹐膁欲小﹐季肋欲長﹐懸薄欲厚而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季肋欲張。”原注:“短肋”。

  • 板肋-汉语大词典

    板肋

    【1】指胸部或背部结实隆起的肌肉。《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山上有一個{關西}人﹐姓{周}﹐名{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偉。”《水浒传》第十五回:“胸前一帶蓋膽黄毛﹐背上兩枝横生板肋。”

  • 沅江九肋-汉语大词典

    沅江九肋

    【1】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 {袁州}出舉人,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稀矣。”因以“沅江九肋”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唯故人二三輩與門生時時相過﹐文采議論﹐燦然可觀﹐求{子微}﹑{懷一}﹐蓋{沅江}九肋也。”

  • 肋-汉语大词典

    《廣韻》盧則切,入德,來。【1】肋骨;胸部的两侧。{郭小川}《西出阳关》诗:“肋生翅哟﹐脚生云﹐不出{阳关}不甘心!”《後汉书·五行志二》:“{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宋史·外国传三·高丽》:“刑無慘酷之科﹐唯惡逆及駡父母者斬﹐餘皆杖肋。”

  • 肋-汉语大词典

    【1】见“肋2脦”。

  • 肋骨-汉语大词典

    肋骨

    【1】人或高等动物胸壁两侧的长条形骨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其兩側自腋而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脇。”{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一:“因为胸部里的肺﹐受了肋骨的限制﹐扩张不了许多的。”

  • 肋窩-汉语大词典

    肋窩

    【1】腋下。通称胳肢窝。{张天翼}《移行·欢迎会》:“剩下的那个楞了会儿﹐就把油印册子在肋窝里一挟﹐摇着胸脯回到了自己房里。”《水浒传》第六七回:“左有{林冲}﹐右有{楊志}﹐從兩肋窩裏撞將出來﹐殺散{凌州}軍馬。”

  • 肋木-汉语大词典

    肋木

    【1】体育运动器材之一。在两根立柱间装置若干根平行的圆形横木﹐可做悬垂﹑攀爬等动作。也可作为医疗体操的辅助器材。

  • 肋底下插柴-汉语大词典

    肋底下插柴

    【1】{元}剧习用语。谓自行隐忍或自行稳住。{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我見他兩次三番如喪神﹐早難道肋底下插柴自穩。”{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更是的不待饒人﹐我爲甚不敢明聞﹐肋底下插柴自穩﹐怎見你便打他一頓。”

  • 肋肢-汉语大词典

    肋肢

    【1】腋下;胳肢窝。《镜花缘》第七七回:“〔{題花}〕被{紫芝}伸進手去﹐在肋肢上一陣亂摸。”《红楼梦》第七十回:“{麝月}是紅綾抹胸﹐披着一身舊衣﹐在那裏抓{芳官}的肋肢。”

  • 肋脦-汉语大词典

    肋脦

    【1】犹邋遢。谓容貌服饰不整洁。《集韵·入德》:“肋脦﹐不正容止也。”

  • 肋條-汉语大词典

    肋條

    【1】食用的猪肋骨部分的肉。【2】即肋骨。《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何小姐}閃在一架穿衣鏡旁邊﹐笑得肚腸子疼﹐只把一隻手扶着鏡子﹐一隻手拄着肋條。”《红楼梦》第四七回:“{薛蟠}亂滚亂叫﹐説:‘肋條折了!’”

  • 脅肋-汉语大词典

    脅肋

    【1】肋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從後數其脅肋﹐得十者良。凡馬:十一者﹐二百里﹐十二者﹐千里﹐過十三者﹐天馬﹐萬乃有一耳。”《水浒传》第一〇二回:“{王慶}見板凳作怪﹐用脚去踢那板凳﹐却是用力太猛﹐閃朒了脅肋﹐蹲在地下。”

  • 腰肋-汉语大词典

    腰肋

    【1】腰肢;腰部。《水浒传》第一〇二回:“他見甚麽板凳作怪﹐踢閃了腰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想當初去衙裏﹐馬兒上穩坐地﹐挺着腰肋﹐撚着髭鬚﹐引着親隨﹐傲着相知似那省官氣勢。”

  • 赤骨肋-汉语大词典

    赤骨肋

    【1】见“赤骨立”。

  • 軟肋-汉语大词典

    軟肋

    【1】胁下的小肋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季脅”注:“季脅者﹐脅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軟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而脖子一刀﹐軟肋又一刀。”

  • 雞肋-汉语大词典

    雞肋

    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歎十分狼狽﹐村拳共捱﹐鷄肋同壞。”【2】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備}因險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清}{王韬}《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風波豈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戀雞肋何爲?”{宋}{杨万里}《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辭偷淚滴﹐只爲雞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 銅觔鐵肋-汉语大词典

    銅觔鐵肋

    【1】见“銅筋鐵骨”。

  • 銅筋鐵肋-汉语大词典

    銅筋鐵肋

    【1】见“銅筋鐵骨”。

  • 骨肋-汉语大词典

    骨肋

    【1】犹骨气。《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正思}可惜!有骨肋﹐有志操。若看道理﹐也粗些子在。”

  • 食雞肋-汉语大词典

    食雞肋

    【1】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備}因險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宋}{苏轼}《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從來自笑畫虵足﹐此事何殊食雞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