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是什么意思
烈性←→温柔-反义词词典
烈性←→温柔lièxìng-wēnróu
【词性】:形
烈性:性格刚烈。
温柔:温和柔顺。
【例】 滹沱河从太行山上流下来,象一匹烈性的马。(梁斌:《红旗谱》)她的性情象水一般的温柔,可是她的意志却比钢铁还要坚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烈性←→平和-反义词词典
烈性←→平和lièxìng-pínghé
【词性】:形
烈性:性质猛烈。
平和:温和。
【例】 黄土岭的腹部快要装进几十吨烈性炸药了。(碧野:《丹凤朝阳》)他喜欢服用药性平和的药。
猛烈←→和平-反义词词典
猛烈←→和平měngliè-hépíng
【词性】:形
猛烈:力量巨大,气势强烈。
和平:不猛烈;温和。
【例】 这种药,药性很猛烈;而那种药,药性十分和平。
平和←→剧烈-反义词词典
平和←→剧烈pínghé-jùliè
【词性】:形
平和:温和,不剧烈。
剧烈:猛烈。
【例】 “我也没啥气可生!”东山故意装出平和的样子。(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只是现代变化急速,没有前人的悠闲,新旧之争,又正剧烈,一下子看不出什么头绪,他就也只好将先前两代的“道德”并萃于一身了。(鲁迅:《扑空》)
强烈←→微弱-反义词词典
强烈←→微弱qiángliè-wēiruò
【词性】:形
强烈:极强的;力量极大的。
微弱:小而弱。
【例】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鲁迅:《祝福》) 我转到他面前,只见他脸象蜡那样白,冒着黄豆般的汗珠,左袖上浸透了血水,嘴里还发出微弱的声音:“狠狠地揍……”他挂彩啦。(袁茫:《步兵战飞贼》)
热烈←→冷静-反义词词典
热烈←→冷静rèliè-lěngjìng
【词性】:形
热烈:兴奋激动。
冷静: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例】 从前,在圣心修道院里的时候,她曾经很热烈地敬爱天主,现在这种情形,她也同样地害怕天主。(〔法〕司汤达:《红与黑》) 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英〕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
柔和←→生硬 强烈-反义词词典
柔和←→生硬 强烈róu·hé-shēngyìng qiángliè
【词性】:形
柔和:软和;温和而不强烈。
生硬:不柔和;不细致。
强烈:极强的。
【例】 雨过后,天空里还堆积着一叠叠的湿云,映着月光,深碧里透出淡黄的颜色,这淡黄的颜色又映着绿色的树影儿,加上一层蒙蒙的薄雾,万物的轮廓,象着了水似的模糊开来,眼前只见一片柔和的光影。(绿漪:《绿天》) 哪里知道,队长存心不认输,朝惠荣扫了一眼,挺生硬地说:“你们不用逞能,男女的工分就得不一样,这是渤海社的制度。(浩然:《新媳妇》) 我被一片强烈的白光吵醒了。北方夏天的早晨,来得总是这样性急。(张抗抗:《夏》)
劳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劳烈láo liè
【释义】:
劳绩,功业。唐·韦端符《卫公故物记》:“公之劳烈,如是其大,固有以感之。”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窃以衮衣备物,礼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贵,非智能足以谋国,劳烈足以及人,属在休明,讵容玷冒。”清·魏源《圣武记》卷八:“故尝论二杨劳烈,当以招抚宁陕为称省。”
勋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勋烈xūn liè
【释义】:
功业、功勋。《后汉书·官者传·吕强》:“历事二主,勋烈独昭。”唐·元稹《崔蔇检校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崔蔇等自元和以来,有大勋烈于天下。”明·张居正《悯忠赋》:“勋烈轻于纤埃兮,衅罪积于邱山。”
前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前烈qián liè
【释义】:
前人的功业。《书·武成》:“公刘克笃前烈。”唐·司空图《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允集大勋,以光前烈。”宋·曾巩《相制二》:“使千载之坠,振于一朝,上下之间,配于前烈。”又指“祖先”,“前贤”。见各该条。
光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光烈guāng liè
【释义】:
大业,伟业。《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氏,越乃光烈者武王,弘联恭。”孔传:“于汝大业乃之父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迹,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谥,则当恩光帝光烈未昭。”
宏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宏烈hóng liè
【释义】:
伟大的功业。明·宋濂《送钱允一还天台诗》:“泥塗沙砾幸免累,宝玉大弓欣有归。我知天意实有在,武肃宏烈何堪微。”
徽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徽烈huī liè
【释义】:
伟业、宏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目多材,振其徽烈,制《诗》集《颂》,斧藻群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尤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伟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伟烈wěi liè
【释义】:
伟大的功业。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及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叹耳!”清·侯方域《定鼎说》:“今日倘思扼天维,衍地脉,创艰食之敝,第定民之本,登圣历乎天阶,章国祚之有秩,盍求所以绍扬伟烈焉。”
前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前烈qián liè
【释义】:
犹前贤。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尊前烈。”《北史·文苑传序》:“当涂受命,尤好虫篆。金行勃兴,无替前烈。”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朕欲正是国人,尔尚庶几前烈,顾我旧德。”又指祖先、前辈和前人的功业。见“祖先”条。
前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前烈qián liè
【释义】:
祖先,前辈。汉·班固《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唐·王维《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后昆。”又指“前世”,“前贤”。
轰轰烈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成〉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可以作谓语、宾语、状语。
工人的罢工运动轰轰烈烈,使资本家遭受了沉重打击|他决心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最能磨炼人的意志|这些青年学生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
激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激烈jīliè
〈形〉剧烈。形容言论、动作、战斗、变动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一连两天,他围着棉田看了又看,转了又转,内心斗争非常激烈|他对犯错误干部的批评非常激烈|各场球的比赛都很激烈|竞争十分激烈|措辞很激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他总是那么激烈|争吵的声音激烈极了|动作激烈起来了|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激烈的措辞|激烈的斗争|激烈的枪声|激烈的炮火|掀起更为激烈的风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激烈的情绪|群众中的激烈分子|工人代表激烈反对这项制度|激烈地批评|激烈地颤抖|激烈地跳动起来|激烈地攻击|他们争论得很激烈|竞争得很激烈
猛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猛烈měngliè
〈形〉气势大,力量大。形容暴风雨、大火、药力、战斗、刺激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古北口外风势猛烈,气候寒冷|海风十分猛烈|火势非常猛烈炮火越来越猛烈|攻势猛烈|争论极其猛烈|战斗异常猛烈|药性猛烈|汽油库在大火中发出猛烈的爆炸声|猛烈的枪声|巨大猛烈的泥石流|猛烈的寒风|猛烈的炮火|猛烈的暴风雨|进行猛烈的攻击|一阵猛烈的咳嗽|代表们猛烈地抨击这种霸道主义|猛烈地批评|猛烈地击打|心脏猛烈地跳动着|房屋猛烈地摇晃起来|倾盆大雨猛烈地浇下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心跳得十分猛烈
强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强烈qiángliè
〈形〉极强的,程度很高的,激烈的。形容光线、色彩、声音、感情、欲望、要求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他对美术的兴趣异常强烈|求知欲很强烈|群众反映非常强烈|想买电脑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强烈的阳光、乳白色的云雾交织在一起|有种强烈的预感|强烈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对照|强烈的震动|强烈的地方色彩|强烈的自卑感|强烈的印象阳光强烈地照射在他们的肩背上|大地强烈地震动着|这时,他更加强烈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强烈要求|强烈反对|强烈抗议|我的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了
热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热烈rèliè
〈形〉兴奋激动。形容人的感情、表现、言语、行为,也形容场面、气氛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会场上的气氛很热烈|发言很热烈|人们的学习情绪十分热烈讨论非常热烈|他们说笑的神情特别热烈|那场面热烈极了|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友欢聚的热烈场面|热烈的笑声|热烈的气氛|热烈的愿望|大家都热烈的鼓掌欢呼|热烈庆祝|热烈欢迎|热烈响应|热烈讨论|争论得非常热烈|气氛搞得热烈些
兴高采烈-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兴致高,情绪热烈。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
小姨也爬上来了,气喘吁吁,精疲力尽,可是兴高采烈|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上午,天气很好,广场上挤得密密麻麻,人们都兴高采烈|几个年轻人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显得非常开心|这里没人闲着,都紧紧张张兴高采烈地忙碌着|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正当人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阵急雨浇得他们四处躲避
兴高采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兴高采烈xìnggāocǎiliè
情绪高涨,精力旺盛——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离开考场,有的人~,有的人兴高采烈。)
激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激烈jīliè
见[剧烈]
剧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剧烈jùliè
猛烈——平和(药性~)
强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强烈qiángliè
极强的;力量很大的——柔和(~的灯光)
热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热烈rèliè
情绪高,情意深——冷淡(这次欢迎仪式,既不要搞得太热烈,也不要搞得太~。)
猛烈 猛 剧烈 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猛烈 猛 剧烈 剧
猛烈měngliè 猛měng 剧烈jùliè 剧jù
形容词。表示气势大、力量或作用很强。
“猛烈”和“猛”都强调气势厉害;多用于来势急和作用很强的事物。“猛烈”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多同双音词或多音词语组合。例如:“这场冰雹实在猛烈,毁了大片庄稼”;“敌人用猛烈的火力封锁我前进的道路”(《人民日报》,1979.4.11);“在生活竞争不十分猛烈,消遥自在,同中古时代一样的时候,……过日子正如做梦一样”(郁达夫:《沉沦》);“这几天,各方面的策动,颇为猛烈,看来要成为事实”(茅盾:《某一天》)。“猛”有口语色彩,适用于口语,但在书面语中使用时则往往同文言词搭配而保持有文言色彩;多同单音词组合。例如:“一阵猛炮,把敌人的机枪打哑了”;“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闻一多诗文选集》);“风暴来势甚猛,牧民猝未及防,牛栏顶盖被卷去,羊圈棚栏被吹倒”。
“剧烈”强调力量或作用很强;多用于物体的强烈震动、事物的急剧变动、社会的斗争、肉体的巨大痛楚以及体育运动、毒性等;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多同双音词组合。例如:“在剧烈震动的钻台上,周总理不顾泥浆溅身,仔细地观看工人同志的操作,连连点头称赞”(《光明日报》,1977.1.7);“这三天来的生活,变化得太剧烈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听说一九四五年我县解放前夕,他成为‘托派’,在剧烈的斗争中死去”(臧克家:《诗与生活》)。
“剧”和“剧烈”意思一致;多用于变化、喝酒、痛楚等;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多作为修饰语同“变”、“饮”、“痛”等单音词搭配。例如:“别了两年回来,见到山乡起了剧变,惊讶不已”;“暴食剧饮,是他一向所不为的”;“我一个翻身坐起,昨天才开刀取出弹片的右手肘部一阵剧痛”(《散文》,1983,6)。
凄凉 凄惨 惨厉 惨烈 苍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凄凉 凄惨 惨厉 惨烈 苍凉
凄凉qīliáng 凄惨qīcǎn 惨厉cǎnlì 惨烈cǎnliè 苍凉cāngliáng
形容词。表示萧条、惨痛而悲伤。
“凄凉”和“凄惨”都强调萧条、悲苦。“凄凉”侧重于凄清、落寞而悲伤难过,多用于环境、景物、日子、心境、容色等。例如:“现在人去楼空,寂静中只听见外面的风把窗户吹得格格作响,她不禁感到这住所空旷凄凉”;“但这分凄凉日子过久一点,也就渐渐淡薄些了”(沈从文:《边城》);“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鲁迅:《故乡》);“她对琴凄凉地笑了笑”(巴金:《家》)。“凄惨”侧重于凄楚、惨痛,意思比“凄凉”重;多用于叫声、曲调、神色和结局等;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巴金:《家》);“他这几晚上都吹这种凄惨的调子”(同上);“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鲁迅:《伤逝》);“虽然他还嘴上不认输,但心头常常掠过那个黑影——太太刚才毒口诅咒的那个凄惨的结局”;“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怎么能凄惨地流起眼泪来”(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惨厉”和“惨烈”都强调悲惨,意思比“凄惨”又重些;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惨厉”含有“痛苦严峻、尖锐”的意味,用于叫声、风的狂吼、摧毁性的无情打击等。例如:“西北风惨厉地叫着,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萧红:《生死场》)。“惨烈”含有“萧条、惨痛达到很高程度”的意味,用于战斗、战祸以及屠杀或激战后的场景等。例如:“在苦寒的大草原上,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杨朔:《三千里江山》);“广场上惨烈的场景、姑娘温柔的照料、以及我目前的处境——汹涌的思潮,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河北短篇小说选》)。
“苍凉”强调萧条落寞而含有“无生气,无积极前景”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们仿佛刹时长大了许多,世事苍凉,悲欢离合,不可胜数,但人间自有真情在”(《散文》,1984,10);“深沉苍凉,令人凄然泪下”(峻青:《青云谱》)。
寒威愈烈,望自卫摄-实用委婉语词典
寒威愈烈,望自卫摄
意为严寒的威力更见厉害,期望您好好的保重自己。
寒威愈烈,望自卫摄-实用委婉语词典
寒威愈烈,望自卫摄
意为天气的寒冷愈加厉害了,希望您自己要多加防卫,摄养身体。
先烈-敬谦语小词典
先烈xiānliè
敬称。用来称烈士。徐特立《论国民公德》:“爱国不要成为完全是思想上的,要用爱国的思想推动行为,并且不要忘记百年来为祖国流血的先烈。”
炽烈 温和-反义词应用词典
炽烈 温和
炽烈 chìliè 温和 wēnhé
【炽烈】形容词。形容火势旺盛猛烈,也比喻感情热烈。
〔例句〕
1.壁炉里炽烈的炉火在燃烧着。
2.信中充满了炽烈的感情。
【温和】形容词。(气候)不冷不热;(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例句〕
1.……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四季如春的昆明,气候温和,风景宜人。
3.一朵朵分散着的云块,映着温和的阳光,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应用例句〕
他们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情截然不同:一个温和,一个炽烈。
轰轰烈烈 偃旗息鼓-反义词应用词典
轰轰烈烈 偃旗息鼓
轰轰烈烈 hōnghōnglièliè
偃旗息鼓 yǎnqíxīgǔ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例句〕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并且继续领导着轰轰烈烈的光荣的胜利的战争。
2.就是老太太、太太们,那个不愿意老爷在外头轰轰烈烈做官呢。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来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
〔例句〕
1.闯王说:“今夜两队人马都要偃旗息鼓,闯字旗不用打了。”
2.所谓新学,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
〔应用例句〕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被反动派扼杀了,但革命党人没有偃旗息鼓,而是深入到农村去发动民众。革命没有冷冷清清,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
灰心丧气 兴高采烈-反义词应用词典
灰心丧气 兴高采烈
灰心丧气 huīxīnsàngqì
兴高采烈 xìnggāocǎiliè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例句〕
1.如今他们一见十三家不是被官兵消灭,便是纷纷投降,而咱们遭到惨败之后又遇到这样的困苦艰难,难怪有人会灰心丧气。
2.这个人情绪爱波动,遇到这么一点儿困难,就灰心丧气了。
【兴高采烈】形容人兴致高,情绪饱满,或呈现出欢乐气氛。采:神态。
〔例句〕
1.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2.阿Q前几回的上城,大抵早就兴高采烈的对人说,但这一次却并不,所以也没有一个人留心到。
〔应用例句〕
事情失败了,兴高采烈的气氛为之一扫,本就存有疑心的人,灰心丧气了,执着于此事的人,却在琢磨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激烈 平稳-反义词应用词典
激烈 平稳
激烈 jīliè 平稳 píngwěn
【激烈】形容词。(动作、言论等)剧烈。
〔例句〕
1.一连两天,他围着棉田看了又看,转了又转,内心斗争非常激烈。
2.法国队对巴西队那场球赛,双方打得很激烈。
3.讨论会上大家激烈地争论着。
【平稳】形容词。平安稳当,没有波动或危险。
〔例句〕
1.老赵尽力使车子跑得平稳,以便总指挥睡得安宁。
2.今年汛期,长江的水情一直平稳。
3.他踱到人群中间,用清晰平稳的语调讲述这件动人的事情。
强烈 柔和-反义词应用词典
强烈 柔和
强烈 qiángliè 柔和 róuhé
【强烈】形容词。极强的,力量很大的。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例句〕
1.眼睛受到强烈光线或化学药物的刺激,或者眼里进去东西等等都会引起眼皮跳。
2.我已经浑身乏力,渐渐矇眬睡去,但是某种不祥的念头却时时更加强烈地闪现,一次次地把我惊醒。
3.《黄山》,以罕见的大胆强烈的笔墨结构传达出黄山变幻的烟云、奇松叠峦的不凡奇概。
【柔和】形容词。温和而不强烈,令人有舒适的感觉。
〔例句〕
1.抬头望去,高高悬挂在中天的,是海边特有的明亮的硕大的中秋月。她圆润,安详,静静地放射出柔和的光芒,如同一位美丽、恩慈的母亲。
2.他慈祥而柔和的顾盼,坦率的神情,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
3.它那么柔和地说话,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细声细气的。
〔应用例句〕
我们仿佛在宁静柔和的夜里,同作者一起卷进奔涌着的感情的河流,在如诗如画的境界里,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兴高采烈 无精打采-反义词应用词典
兴高采烈 无精打采
兴高采烈 xìnggāocǎiliè
无精打采 wújīngdǎcǎi
【兴高采烈】采:神态,神色。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
〔例句〕
他总是兴高采烈的笑。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例句〕
1.打过二更他才无精打采的回到房里。
2.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暴烈 暴戾-近义词应用词典
暴烈 暴戾
暴烈 bàoliè 暴戾 bàolì
【暴烈】凶暴猛烈。如:
1.大海,把它那怒涛冲天的暴烈性格收敛了,显得柔和美妙。
【暴戾】粗暴乖张,蛮不讲理;残酷凶恶。如:
2.当时许多有才能的或庸碌无能的人,正直的或寡廉鲜耻的人,都醉心于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醉心于反对皇帝、警察和神甫的专横暴戾的斗争,而看不见资产阶级利益与无产阶级利益的对立。
辨析:“暴烈”指突然而猛烈,多指人的性情暴躁;也指人的行动猛烈,如暴烈的行动。“暴戾”指蛮不讲理,残酷凶狠,常形容人的行动,如暴戾的统治。它们同指性情时可通用,如暴烈(暴戾)的性情;但有不通用处,如暴烈行动,暴戾统治。“暴烈”是中性词,“暴戾”是贬义词。
激烈 猛烈 强烈 剧烈-近义词应用词典
激烈 猛烈 强烈 剧烈
激烈 jīliè 猛烈 měngliè 强烈 qiángliè 剧烈 jùliè
【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如:
1.一连两天,他围着棉田看了又看,转了又转,内心斗争非常激烈。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如:
2.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强烈】力量很大的,极强的。如:
3.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摄氏三万度到五万度。
【剧烈】猛烈。如:
4.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辨析:“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如剧烈震动起来。“激烈”、“剧烈”又可形容战争、斗争、竞赛、运动等。“猛烈”着重指来势又猛又急,常形容爆炸、响声、攻击、冲击、风雨等。“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气味、表现、对比、反映等客观事物,也能形容欲望、愿望、感情、要求等。
猛烈 强烈 剧烈-近义词应用词典
猛烈 强烈 剧烈
猛烈 měngliè 强烈 qiángliè 剧烈 jùliè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如:
1.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忙着找避雨的地方。
【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如: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剧烈】猛烈。如:
3.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辨析:“猛烈”常形容暴风雨、爆炸、响声、攻击、冲击、轰炸等,如猛烈的西北风。“强烈”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常形容光线、气味、色彩、反映、反应、对比、表现等,如强烈的白光;也形容感情、愿望、欲望、要求等,如强烈的革命感情。“剧烈”指急剧刺激、变动厉害,它还指药性、疼痛等。“猛烈、强烈”常形容炮火、火力、火势等,“剧烈”常形容斗争、战争、行动等。“猛烈、剧烈”又常形容进攻、刺激等,“剧烈、强烈”又指震动等。
强烈 热烈-近义词应用词典
强烈 热烈
强烈 qiángliè 热烈 rèliè
【强烈】①力量很大的,极强的。②程度很高的,鲜明的。如:
1.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
【热烈】感情强烈。如:
3.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结果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
辨析:“强烈”可指阳光、求知欲、阶级感情等,也指事物的动态,如强烈的台风。“热烈”,感情兴奋激动,情意深厚,多指发言、争论、鼓掌等方面。它们有些不通用,如强烈抗议,药性强烈等不用“热烈”;热烈欢迎,热烈祝贺等也不用“强烈”。
功烈-古文观止词典
功烈gōng liè
【词性】:名词
功绩(2)。《展禽论祀爱居》: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加上土地神、谷神、山神、河神,都对人民有功绩。《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功绩能使皇上震动的人,一听到命令就交出兵权。
赫烈-古文观止词典
赫烈hè liè
【词性】:形容词
形容火势猛烈(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现在竟然发生了烈火熊熊焚烧的意外事情。
烈-古文观止词典
烈liè
【词性】:名词
功业,业绩,威力(3)。《贾谊过秦论上》:奋六世之余烈。——发扬六代君主遗留的功业。《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他的伟大的功劳与业绩,之所以铭刻在彝鼎上,谱写到乐章中,因为是国家的光彩。《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它能摧残凋零草木的原因,是一股肃杀之气的余留的威力。
烈-古文观止词典
烈liè
【词性】:形容词
猛烈,激烈(3)。《李陵答苏武书》:虽忠不烈,视死如归。——即使忠诚还不够激烈,也当视死如归。《钴鉧潭西小丘记》: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铲除杂乱的草,砍去不好的树,用猛烈的火烧毁它们。
烈山氏-古文观止词典
烈山氏liè shān shì
【词性】:名词
即炎帝,传说上古姜族首领。一说是神农氏。烈山是山名,在今湖北随县北四十里,传说神农生于此(1)。《展禽论祀爱居》: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从前烈山氏得到天下,他的儿子叫柱,能够种植多种谷物各种蔬菜。
烈士-古文观止词典
烈士liè shì
【词性】:名词
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1)。《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贪心的人为财而死,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为名而死。
烈烈-古文观止词典
烈烈liè liè
【词性】:形容词
显赫的样子(1)。《豫让论》: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
周烈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烈王zhōu liè wáng
【词性】:名词
东周的天子。名喜。公元前375至前369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周烈王崩。——周烈王死了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
【释义】:
烈士:壮士,指有建功立业之志者;佳人:美女。意谓礼物要送给与它相称或需要它的人。也指好的人或物由赏识他的人或有能力的人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明·沈自征《鞭歌妓》:常言道: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十二楼·三与楼》:他见儿子生得不肖,将来这分大产业少不得要白送与人,不如送在自家手里,还合着古语二句,叫做: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生绡剪》九:孝巾内一个道:“罢,老丈是在行朋友,见驾识驾,古人说得好: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鼓掌绝尘》一二:夏方笑道:“自古道,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二官人既用得着,即是小可相赠也只有限,终不然俗语说得好,要一个马大的价。”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寄与佳人
《隋唐演义》九五:从来说:宝剑赠与烈士,红粉寄与佳人。老丈既以敝友为知音,何不并将那一枝惠赐之?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付与佳人
《五美缘全传》四:马云道:“银子咱家自然收下,但此宝剑公子收下,留为早晚防身。”正是:宝剑赠与烈士,红粉付与佳人。
⊙宝剑赠于力士,红粉付与佳人
《鸳鸯谱》:吾兄素读书史,岂不知管鲍分金之事?董此物,何足介怀!古人云:宝剑赠于力士,红粉付与佳人。大丈夫作事,不可拘此小节。
⊙宝剑赠烈士
《歧路灯》九二:是你愿意要的书,就放在桌面上。我回来,就着人随定你送的去。这不是说“宝剑赠烈士”,正是“万卷藏书宜子孙”。
⊙宝剑赠与烈士
《儿女英雄传》一一:我这里有小小的一张弹弓,却还值得几文,这叫作“宝剑赠与烈士”,拿去算发个利市,如何?
⊙长袖资舞人,宝剑献烈士
《醉醒石》一〇:兄若嫌少,不够转活,停十余日,再凑一百与兄。长袖资舞人,宝剑献烈士。
⊙红粉赠与佳人,宝剑酬与烈士
《赛花铃》八:那人道:“千金易得,一剑难求……。”那人接了宝剑,只一拱,道:“承惠,承惠!”正所谓:红粉赠与佳人,宝剑酬与烈士。
⊙红粉赠与佳人,宝剑传与烈士
《赛花铃》一六:总之,是红生送得不差,所以有了这本故事。说来到底是古人两句道得好:红粉赠与佳人,宝剑传与烈士。
⊙说话赠与知音,良马赠与将军,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痛史》二三:只求得一位英雄有道之士,便双手奉赠与他。唉!常言道:说话赠与知音,良马赠与将军,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兵如烈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如烈火
【释义】:
比喻战争的破坏性极大。《走马春秋》一六:常道“兵如烈火”,这一破城,俱各动手,不分贵贱,也就玉石俱焚。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
【释义】:
比喻情意相投的男女或单独相处的孤男寡女,一接触就易发生关系。《娱目醒心编》九:无人处便与春姐眉来眼去,约定夜来开门等候。正是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了。
⊙干柴就火
《野叟曝言》五六: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若欲保全,公羊生
乳。
⊙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
《闽都别记》四〇〇:复生曰:“复生在后堵窃听,谁知二人并无苟且,只是饮酒对联诗句。”凤鸣曰:“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不信!不信!”
⊙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廿载繁华梦》三:在上海勾留两月,正是孤男寡女,同在一处。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烈火干柴
《红楼梦》六九: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好汉怕懒汉,懒汉怕烈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汉怕懒汉,懒汉怕烈汉
【释义】:
懒汉:赖汉。烈汉:急汉。好汉也怕赖汉的纠缠胡搅,赖汉也怕急汉子。比喻被逼急了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种人最不好对付。《闽都别记》七二:又问曰:“汝乃千年之妖精,怕一花子何也?”又供曰:“自古好汉怕懒汉,懒汉怕烈汉,其奈臭不堪闻,又因望人收纳,故不与计较也。”
佳人惜红粉,烈士爱宝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佳人惜红粉,烈士爱宝剑
【释义】:
佳人:美人。烈士:壮士。比喻人都珍惜自己身边需要的东西。《野叟曝言》七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此刀此剑,虽有优劣,皆为宝物;佳人惜红粉,烈士爱宝剑岂可视如粪土,为焚琴煮鹤之事乎?
烈女怕闲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烈女怕闲夫
【释义】:
贞烈的女子也经不住闲汉的再三引诱。《梼杌闲评》二五:自此为始,每日不离。常时花言巧语,谑浪诙谐,把那女子说动了心。正是:“烈女怕闲夫”,妇人家水性,能有几个真烈的,不久已被刘鸿儒弄上手了。
热锅爆豆,烈火浇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热锅爆豆,烈火浇油
【释义】:
形容脾气一下子就爆发起来。《野叟曝言》五二:倒海龙不听便罢,一听此言,如热锅爆豆,烈火浇油,大叫“反了,反了!众兄弟,快快拿下这厮,碎剐碎割,出咱胸中之气!”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释义】:
意谓忠义的臣子不侍奉两个君主,贞节的女子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臣不改义,贞女不改节。《七国春秋平话》中:吾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吾退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水浒后传》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虽是女流,颇知大义。《隋唐演义》四九: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
《禅真后史》一四:这说话有些不近道理。古人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这濮氏把血块交与媳妇看,分明教媳妇与后人丧廉失节了。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
《警世通言》一二:妾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妾被贼军所掠,自誓必死。蒙君救拔,遂为君家之妇,此身乃君家之身矣。《包公案》六:淑云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纵使老爷要我改嫁,有死而已。”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济公全传》一三〇:小妇人虽不敢说知书达礼,我也知道一,求老爷恩典,我愿意跟我丈夫。《终须梦》二:儿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既受了聘,千金不移,岂容变更?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古今烈女传演义》五:虞姬道:“大王是何言欤?妾闻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请赐佩剑,先君而死。”
⊙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济公全传》一五一:董员外要给姑娘另找婆家,姑娘说:“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至死不二。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事二夫
《详刑公案》七:琼娘曰:“古语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事二夫。”
⊙忠臣不事二姓,烈女不更二夫
《株林野史》三:相公放心,相公万有不虞,奴家决不再嫁,以玷门风。常言说:忠臣不事二姓,烈女不更二夫,奴决不作负义之人。
⊙忠臣不事二君
《封神演义》六一:你说“忠臣不事二君”,今天下诸侯归周,难道都是不忠的。
⊙忠臣不事二主
《彭公案》三〇七: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白天王既然……给我宰相俸,我焉能反复无常。
⊙一女不配二夫
《八仙全传》六六:偏这英英小姐是一位守正不阿的女道学先生,一听这话,马上闹得觅死寻活,说一女不配二夫。
⊙一女不更二夫
《醒世恒言》三二:奴家虽是女流,亦知廉耻,曾许配良人,一女不更二夫。
⊙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说唐全传》四八:老乔,你此言差矣?我只知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我你既有了主公,那里有再降别人的道理?
⊙烈女不更二夫
《娱目醒心编》一二:娟娟道:“贫富由命。自古烈女不更二夫!”
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
【释义】:
忠义之臣不因所效忠的君主败亡而变心,贞烈之女不因丈夫衰败而改节。意谓忠臣在任何情况下都效忠君王,烈女在任何时候都为丈夫守节。《吴三桂演义》三二:莲儿道:“妾闻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妾受周皇之宠,冠诸六宫,今虽失陷,岂忍负周皇耶?”
⊙义士不以存亡易心
《隋史遗文》五二:义士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与公同死而已。
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烈liè
①火势猛。《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民望而畏之。”《赤壁之战》:“火~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②放火烧。《孟子·滕文公上》:“益~山泽而焚之。”(益:人名。)③猛烈,强烈。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穷冬~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残酷,暴烈。《汉书·董仲舒传》:“其遗毒馀~,至今未灭。”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之~至此哉!”⑤光明,显赫。《国语·晋语九》:“君有~名,臣无叛质。”⑥正直,刚毅。《史记·伍子胥列传》:“故隐忍就功名,非~丈夫孰能致此哉?”梁启超《谭嗣同传》:“乃从容就戮。呜呼,~哉!”⑦事业,功绩。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⑧通“列”。行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火~具举。”
【烈考】对去世的父亲的美称。《诗经·周颂·雍》:“既右~,亦右文母。”(右:保佑。)
【烈烈】①火焰炽烈的样子。《诗经·商颂·长发》:“如火~,则莫我敢曷。”②威武、显赫的样子。《诗经·商颂·长发》:“相土~,海外有截。”③险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莪》:“南山~,飘风发发。”④忧伤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忧心~,载饥载渴。”
【烈女】坚守节义而牺牲生命的女子。《史记·刺客列传》:“非独(聂)政能也,乃其姊亦~也。”
【烈士】①坚守信念而牺牲生命的人。《庄子·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之勇也。”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而七十二~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②胸怀壮志的人。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暮年,壮心不已。”
严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严烈yán liè
【释义】:
严厉。郭沫若《学生时代》:“后来赵尔巽下出严烈的命令,要学生复课,不然就要严办。”
丰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丰烈fēng liè
【释义】:
丰富炽烈。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他本是一个诗人,情感很丰烈的。”
义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烈yì liè
【释义】:
忠义节烈。欧阳予倩《桃花扇》:“倒想不到香君会这样义烈。”
刚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刚烈gāng liè
【释义】:
刚毅勇烈。杜鹏程《保卫延安》:“(陈允兴)定是正直、勇敢、愉快而又刚烈的人。”
剧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烈jù liè
【释义】:
激烈。茅盾《昙》:“父亲方面的压迫,早在她的意料中,所以从这方面来的悲哀并不十分剧烈。”
伟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伟烈wěi liè
【释义】:
伟大的功业。鲁迅《致胡适》:“友人李庸倩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
余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余烈yú liè
【释义】:
①犹余威。鲁迅《斯巴达之魂》:“亚里士多德者,昔身受迅雷,以霁神怒之贤王,而其余烈,乃不能致一士之战死,咄咄不可解。”②遗留下来的功绩、功业。如:先人之余烈,后代岂可不知。
兴高采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
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曹禺《日出》:“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先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先烈xiān liè
【释义】:
原指建有功业的先人。今为对烈士的尊称。徐特立《论国民公德》:“不要忘记百年来为祖国流血的先烈。”
凛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凛烈lǐn liè
【释义】:
严肃忠烈,令人敬畏。郭沫若《不要怕死》:“对于方今的气节凛烈的阵亡将士…,为文艺者应该尽力以诗文来表彰,使成为一般人的楷模。”
郁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郁烈yù liè
【释义】:
香气浓烈。朱自清《赠A.S.》:“你如郁烈的雪茄烟,你如酽酽的白兰地,你如通红通红的辣椒,我怎能忘记你呢?”
功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功烈gōng liè
【释义】:
功勋业绩。郭沫若《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悼王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商鞅。”
干柴烈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释义】:
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旺的男女。多见于早期的白话作品。
壮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壮烈zhuàng liè
【释义】:
豪壮激越。巴金《灭亡》:“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地震烈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震烈度dì zhèn liè dù
【释义】:
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上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简称烈度。
节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烈jié liè
【释义】:
贞节刚烈。郭沫若《〈南冠草〉附录》:“他的夫人徐氏却很节烈,闻彦林死难,沉水而殉。”
芳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芳烈fāng liè
【释义】:
香气浓郁。田汉《咖啡店之一夜》:“什么芳烈的咖啡店,分明是一个荒凉的沙漠!”
英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英烈yīng liè
【释义】:
①犹壮烈。勇敢而有气节。欧阳山《三家巷》:“仁哥死得英烈。”②指为正义事业或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烈士。《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
峻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峻烈jùn liè
【释义】:
①猛烈。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大概胡超合药不敢用峻烈药物,这样他自己免了死,武则天也免了死。”②严厉。艾芜《手》:“她生就一副鹅蛋脸…黑黑的眼睛,明亮有光,看起来缺乏温柔,但也并不现出峻烈。”
狂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狂烈kuáng liè
【释义】:
犹猛烈。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一股凶暴狂烈的强风,怒卷过来,把他推后了四五尺。”
猛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猛烈měng liè
【释义】:
①形容力量或气势很大。曲波《山呼海啸》:“当他们第一次冲来,老赵松率领全班,在靴子岗的最高峰,用猛烈的火力,给敌人以杀伤后,一个反冲锋,将敌人打了下去。”②药、酒等浓度高或效用显著。峻青《黎明的河边》:“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浓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浓烈nóng liè
【释义】:
①烟雾、气味等浓重。叶圣陶《小妹妹》:“药草的气味浓烈极了,我仿佛要呕吐。”②强烈,鲜明。许地山《无忧花》:“(邸力里亚)说话时那种浓烈的表情,乍一看见,几乎令人想着他是印度欲天或希拉伊罗斯底化身。”
激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激烈jī liè
【释义】:
①剧烈。杨沫《青春之歌》:“她猛地一惊,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脏激烈地跳了起来。”②急进。鲁迅《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名其妙。”
忠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忠烈zhōng liè
【释义】:
忠义壮烈。杨朔《蓬莱仙境》:“(任常伦)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也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鲁迅《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黄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
急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急烈jí liè
【释义】:
猛烈;剧烈。柔石《二月》:“他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
惨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惨烈cǎn liè
【释义】:
①残酷,猛烈。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在这种惨烈的竞争场里,社会现象迷乱复杂的程度有加无已。”②十分悲痛或凄惨。华山《山中海路》:“山那边响起了一声步枪。狗熊带着惨烈的嗥叫,往回一缩,忽然滚下山来。”③极其壮烈。如:惨烈就义;惨烈牺牲。
愈演愈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愈演愈烈yù yǎn yù liè
【释义】:
指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文汇报》1999.1.24:“愈演愈烈的疯狂盗版,已使不法书商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并使期盼‘书界钟馗’的呼声日益高涨。”
迅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迅烈xùn liè
【释义】:
犹迅猛。王西彦《风雪》:“一阵疾风从远处滚转而来,以无比的凶猛,迅烈地越过层山,跌入崖壑。”
遗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烈yí liè
【释义】:
前人遗留的业迹。壮游《国民新灵魂》:“吾登昆仑之山巅,溯黄河之流域,求吾神圣祖宗黄帝之遗烈,风后力牧之余勋。”
强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强烈qiáng liè
【释义】:
①极强的;力量很大的。巴金《死去的太阳》:“他底两眼射出强烈的仇恨的光芒。”②鲜明的;程度很高的。曹禺《雷雨》:“这屋子有两个门,左边小门上挂着一幅色彩强烈的花幔帐。”李准《两代人》:“那些话说的又在理,又合情,她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羡慕的感情。”
残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残烈cán liè
【释义】:
残酷剧烈。郭沫若《三年来的文化战》:“像这样极不完全的一项调查,也可以见到我国的文物是遭到了怎样残烈的一个空前浩劫。”
轰轰烈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释义】:
形容气势浩大而壮烈。孙中山《革命原起》:“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
轰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轰烈hōng liè
【释义】:
犹轰轰烈烈。张竞生《丁未潮州黄冈革命》:“潮州革命,以饶平县黄冈镇一役为党史最轰烈最痛心者。”
威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威烈wēi liè
【释义】:
威严而猛烈。臧克家《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你春风似的温柔,但也霹雳似的威烈。”
显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显烈xiǎn liè
【释义】:
形容功业昭著,品行刚正。李大钊《“今”与“古”》:“他们争论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现今的人犹能与显烈的古人抗衡否?”
暴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暴烈bào liè
【释义】:
猛烈;暴躁刚烈。柳青《铜墙铁壁》:“山炮连长是个硬心肠人,性格有点像他所指挥的那几门暴烈的山炮。”又如:这人性子暴烈。
贞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贞烈zhēn liè
【释义】:
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洪深《申屠氏》:“董昌竖起双眉,原要责备申屠女不能贞烈、从一而终。”
火烈鸟-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烈鸟huǒ liè niǎo
【释义】:
即红鹳。
炽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炽烈chì liè
【释义】:
火、光等旺盛猛烈。《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两只沙船驶近前来,一片炽烈的火烟包围着它们。”也指激烈。魏巍《东方》:“在北汉江以北的漫长战线上,整日炮声隆隆,烟尘蔽日,战斗十分炽烈。”
热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热烈rè liè
【释义】:
形容情绪高昂、激动。茅盾《春天》:“劳动英雄的芳名提出来了,每一个名字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liè
【释义】:
①指火势猛。如:烈火;烈焰。②猛烈。鲁迅《重三感旧》:“连八股出身的张之洞,他托缪荃孙代做的《书目答问》也竭力添进各种译本去,可见这‘维新’风潮之烈了。”③严酷。如:酷烈。④刚直;坚贞。巴金《家》:“‘都是为了爱’,觉民苦恼地说…‘我真想不到鸣凤的性子这样烈!’”⑤指浓郁的香气。鲁迅《“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仿佛要令人于饮水思源以后,再喝一口脏水,历亲芳烈之余,添嗅一下臭气似的。”⑥功业;业绩。如:功烈。⑦指重义轻生或建功立业的人。也特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如;烈属;先烈。
烈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士liè shì
【释义】:
①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②有节气有壮志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女-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女liè nǚ
【释义】:
古指重义轻生的女子。特指殉节的女子。胡适《贞操问题》:“俞氏女还不曾出嫁,不过因为信了那种荒谬的贞操迷信,想做那‘青史上留名的事’,所以绝食寻死,想做烈女。”
烈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马liè mǎ
【释义】:
烈性的马。周立波《暴风骤雨》:“老孙头我赶二十九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
烈日-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日liè rì
【释义】:
炎热的太阳。如:洗好的丝绸衣服不宜在烈日下暴晒。
烈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风liè fēng
【释义】:
①暴风;疾风。如:烈风劲吹。②气象学上指9级风。
烈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火liè huǒ
【释义】:
①猛烈的火。峻青《女英雄孙玉敏》:“海风猛卷着烈火,村庄在燃烧。”②比喻声势大而情绪激烈的群众性行动或运动。《新华月报》1965年第6期:“人民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
烈火干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火干柴liè huǒ gān chái
【释义】:
旧小说中常用来比喻男女欢情甚浓。
烈火见真金-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火见真金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释义】:
在烈火中烧炼才能辨别金子的真假。比喻在关键时刻才能考验出人的品质。如:烈火见真金,在火车即将撞上孩子的一瞬间,解放军战士冲了上去。
烈火烹油-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火烹油liè huǒ pēng yóu
【释义】:
形容气氛更加热烈。《花城》1981年第4期:“这下子可不得了啦!真好像烈火烹油,会场一下子炸了——空前的大爆炸。”
烈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光liè guāng
【释义】:
炽烈的阳光。邹韬奋《萍踪忆语》:“由窗口望见炎日当空,烈光四射。”
烈军属-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军属liè jūn shǔ
【释义】:
烈属和军属的合称。《湖北日报》1987.3.26:“红安县万余民兵帮烈军属闹春耕。”
烈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性liè xìng
【释义】:
①性格刚烈。巴金《家》:“看不出鸣凤倒是一个烈性的女子,她倒做出这样的事情!”②性质猛烈。如:烈性酒;烈性炸药。
烈性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性子liè xìng zi
【释义】:
性格刚烈。也指性格刚烈的人。杨朔《三千里江山》:“烈性子的人叫:‘往哪撤呢?死就死在这,活就活在这,我不走了!’”康濯《腊梅花》:“我老二,是个烈性子。”
烈夏-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夏liè xià
【释义】:
炎夏。瞿秋白《赤都心史》:“寒凛的北国,死寂的严冬,忽然想像烈夏的风光,何等快事!”
烈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烈liè liè
【释义】:
形容鲜明灿烂。《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烈烈轰轰-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烈轰轰liè iiè hōng hōng
【释义】: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或声势浩大。郭沫若《洪波曲》:“大武汉的保卫战有时确实烈烈轰轰过一阵。”
烈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酒liè jiǔ
【释义】:
烈性的酒,指含酒精度数高的酒。
烈暑-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暑liè shǔ
【释义】:
酷暑。如:盛夏烈暑。
烈焰-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焰liè yàn
【释义】:
①炽烈的火焰。秦牧《鹦鹉与蝴蝶鸟》:“他们终于双双变成美丽的蝴蝶鸟,冲出烈焰腾空而去。”②比喻激情。叶圣陶《夜》:“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
烈寒-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寒liè hán
【释义】:
严寒。鲁迅《致欧阳山、草明》:“这回因为天气骤冷,而自己不小心,受了烈寒,以致气管痉挛,突然剧烈的气喘。”
烈属-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属liè shǔ
【释义】:
烈士的家属。周立波《暴风骤雨》:“他想先到烈属赵大嫂子家里去瞧瞧。”
燥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烈zào liè
【释义】:
①燥热猛烈。如:药性燥烈。②强烈。沙汀《记贺龙》:“由于燥烈的寒冻,又刚才骑过马,他跺脚搓手地嚷道:“哎呀,这不冷死人吗!’”
爆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爆烈bào liè
【释义】:
猛烈爆炸。徐迟《大场的一夜》:“远处有炸弹的爆烈声,飞机在天顶盘旋。”
毒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毒烈dú liè
【释义】:
强烈,猛烈。臧克家《自己的写照》:“不怕毒烈的太阳,雨衣做了篷帆,船面上扎不住寂寞,这船串起了那船的歌。”
耿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耿烈gěng liè
【释义】:
①光明炽热。郭沫若《虎符》:“信陵公子,如姬夫人,耿烈呀太阳,皎洁呀太阴。”②正直刚烈。如:中怀耿烈。
酷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酷烈kù liè
【释义】:
①残暴。章炳麟《訄书》:“若是,虽法吏之囚锢役作其罢民,亦酷烈自擅也。”②猛烈,强烈。闻一多《说舞》:“他们所求的只是那能加强他们的生命感的一种提炼的集中的生活经验——一杯能使他们陶醉的醇醴而酷烈的酒。”③浓烈。如:异香酷烈。
豪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豪烈háo liè
【释义】:
奔放强烈。殷夫《独立窗头》:“往日如许豪烈的情热,都变成林中的孤摇残光?”
躁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躁烈zào liè
【释义】:
①急躁刚烈。如:性子躁烈。②烦怒。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带着躁烈、烦恼和疲倦,丁宁从三奶家回来。他疲惫地躺在炕上,非常地激恼。他强烈的自尊心,受了无情的创伤。”
雄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雄烈xióng liè
【释义】:
雄壮而猛烈。田汉《卢沟桥》:“接着各处阵地重机枪吐出雄烈的吼声。”
革命烈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革命烈士gé mìng liè shì
【释义】:
指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中牺牲的军民。追认为革命烈士,须经相应的军政机关批准。198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对有关事项作了规定。
七貞九烈-汉语大词典
七貞九烈
【1】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
守着七貞九烈﹐怕甚麽六問三推﹐一任他萬打千敲。”《孽海花》第二一回:“當初討我時候﹐就没有指望我甚麽三從四德七貞九烈。”
三貞九烈-汉语大词典
三貞九烈
【1】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明}{无名氏}《金雀记·投崖》:“聽訴因﹐三貞九烈全閨閫;草茅庵﹐且淹留幾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甚麽三貞九烈?都是哄人的説話!”亦作“[三貞五烈]”。{元}{白樸}《墙头马上》第三折:“隨漢走﹐怎説三貞九烈?”{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
三貞五烈-汉语大词典
三貞五烈
【1】见“三貞九烈”。
于今爲烈-汉语大词典
于今爲烈
【1】谓所谈之事古已有之,不过如今更为厉害。{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
上烈-汉语大词典
上烈
【1】指前代建有勋业者。《後汉书·臧宫传论》:“雖懷璽紆紱﹐跨陵州縣﹐殊名詭號﹐千隊爲羣﹐尚未足以爲比功上烈也。”{南朝} {梁}{江淹}《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臣才慙右賢﹐功愧上烈。”
丕烈-汉语大词典
丕烈
【1】大功业。{汉}{蔡邕}《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休績丕烈﹐宜宣于此。”{严复}《主客平议》:“凡此皆其所權借也﹐故能三十年而成世史未有之丕烈。”{唐}{李白}《比干碑》:“斲石銘表﹐以誌丕烈。”
乖烈-汉语大词典
乖烈
同“[乖剌]”【1】《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顧宗廟聽讒孽。”{孙诒让}《札迻·吴越春秋》:“烈當讀爲剌﹐烈剌聲近字通﹐古金文烈字竝作剌。乖烈﹐猶言乖剌也。”
九烈三貞-汉语大词典
九烈三貞
【1】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元}{李直夫}《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元}{郑庭玉}《後庭花》第二折:“説甚麽九烈三貞{孟姜女}﹐他可也不比其餘。”
乾烈-汉语大词典
乾烈
【1】干燥炽热。{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間雖小雨數次﹐地方溼而燥日如火﹐隨就乾烈﹐溝洫揚塵﹐河港成裂﹐禾苗盡槁。”
直烈-汉语大词典
直烈
【1】耿直刚烈。《明史·后妃传·熹宗张裕妃》:“{裕妃}{張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元典章·礼部三·祭祀典神祇》:“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後世﹐贊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红楼梦》第七八回:“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
休烈-汉语大词典
休烈
【1】盛美的事业。{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對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明}{宋濂}《风门洞碑》:“於是{琴山}之民思報神惠﹐復刻木爲次子别像而請邑士{王閑}碑神之休烈﹐植之祠下。”《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長。”{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虞}﹑{夏}禪讓﹐獨饒治績﹐敷揚休烈﹐故深大矣。”《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寧百姓。”{颜师古}注:“休﹐美也。烈﹐業也。”
佶烈-汉语大词典
佶烈
【1】犹壮烈。{元}{张宪}《陈桥行》:“{唐}宫夜祝邈佶烈﹐憂民一念通天闕。”
俠烈-汉语大词典
俠烈
【1】刚直严正,见义勇为。{刘师培}《文说》:“又如{刘玄}以侠烈著闻﹐而{范}史力言其懦弱。”{南朝} {宋}{袁淑}《效子建白马篇》诗:“俠烈良有聞﹐古來共知然。”《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如今聽了那個老頭兒的一番話﹐早又動了他一個俠烈心腸。”
俊烈-汉语大词典
俊烈
【1】才智杰出,刚毅正直。{宋}{王安石}《答韶州张殿丞书》:“近世非尊爵盛位﹐雖雄奇俊烈﹐道德滿衍﹐不幸不爲朝廷所稱﹐輒不得見於史。”俊﹐一本作“儁”。
偉烈-汉语大词典
偉烈
【1】威武。{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儀容真偉烈﹐雙瞬光飛電﹐更堪欽虎頭燕頷胥全。”【2】显赫,盛大。{明}{吴承恩}《贺周兰墩陞都督障词》:“平生文武雙奇絶﹐此去功名真偉烈。”【3】伟大的功业。{梁启超}《新民说·论自尊》:“其後此之建豐功﹐揚偉烈﹐留最高之名譽於歷史上﹐皆自不肯自賊自暴之一念。”{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當世奇功偉烈﹐書之增嘆耳。”{鲁迅}《书信集·致胡適》:“友人{李庸倩}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清}{侯方域}《定鼎説》:“今日倘思扼天維﹐衍地脈﹐創艱食之弊﹐策定民之本﹐登聖曆乎天階﹐章國祚之有秩﹐盍求所以紹揚偉烈焉。”
前烈-汉语大词典
前烈
【1】前人的功业。《书·武成》:“{公劉}克篤前烈。”{唐}{司空图}《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允集大勳﹐以光前烈。”{宋}{曾巩}《相制二》:“使千載之墜﹐振於一朝;上下之間﹐配於前烈。”【2】祖先;前辈。{汉}{班固}《幽通赋》:“懿前烈之純淑兮﹐窮與達其必濟。”{唐}{王维}《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盛德啟前烈﹐大賢鍾後昆。”【3】犹前贤。{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請遵前烈。”《北史·文苑传序》:“{當塗}受命﹐尤好蟲篆。金行勃興﹐無替前烈。”{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朕欲正是國人﹐爾尚庶幾前烈﹐顧我舊德。”
真烈-汉语大词典
真烈
【1】坚贞节烈。《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你孺人性真烈﹐不肯依隨﹐被他剪髮赤脚﹐挑水澆花﹐受其苦楚。”《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聞知你洞中﹐有一{如春}娘子﹐在洞三年。他是真烈之婦﹐可放他一命還鄉。”
真金烈火-汉语大词典
真金烈火
【1】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奬真金烈火﹐儻好比濁水紅蓮。”
興高采烈-汉语大词典
興高采烈
亦作“[興高彩烈]”【1】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儁俠﹐故興高而采烈。”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興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興高彩烈-汉语大词典
興高彩烈
【1】见“興2高采烈”。
光烈-汉语大词典
光烈
【1】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孔}传:“於汝大業之父{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顯勳績﹑揚光烈者﹐莫良於學矣。”《明史·余煌传》:“請謚﹐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昭。”{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歸於黨﹐領導群倫有紀綱。”
先烈-汉语大词典
先烈
【1】祖先的功业。《书·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孔}传:“使能繼先王之功業。”{南朝} {梁}{沈约}《南郊恩诏》之三:“仰尋先烈﹐思致升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魏}{晋}以來﹐逮相師法﹐用以叙先烈﹐述祖德。”【2】建有功业的先人。{清}{钱谦益}《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李孔度授承德郎制》:“爾先人昭事我祖﹐公望巋然;爾尚佽我多艱﹐無忘先烈。”{唐}{杜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崔公行状》:“易名定謚﹐爲國常典﹐敢書先烈﹐達于執事﹐附于史氏云爾。”{宋}{司马光}《进古文孝经指解表》:“伏惟尊號皇帝陛下﹐純孝之性發於自然﹐動静云爲﹐必咨訓典﹐起居出入﹐不忘先烈。”【3】对烈士的尊称。{徐特立}《论国民公德》:“爱国不要成为完全是思想上的﹐要用爱国的思想推动行动﹐并且不要忘记百年来为祖国流血的先烈。”
亢烈-汉语大词典
亢烈
【1】刚毅。{清}{方文}《送王玉门从军大梁》诗:“平生懷亢烈﹐勿忘主人恩。”《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凛烈-汉语大词典
凛烈
【1】凛冽,寒冷。《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杜子春}〕偶然打向西門經過﹐時值十二月天氣﹐大雪初晴﹐寒威凛烈。”{晋}{傅玄}《大寒赋》:“天地凛烈﹐數極氣否﹐嚴霜夜結﹐悲風晝起。”《水浒传》第二六回:“只見靈牀子下卷起一陣冷氣來﹐真箇是盤旋侵骨冷﹐凛烈透肌寒。”【2】严肃忠烈,令人敬畏。{宋}{文天祥}《正气歌》:“是氣所旁薄﹐凛烈萬古存。”《再生缘》第二九回:“胸垂寶鏡黄金字﹐體掛紅袍白玉鞓;氣象翻新加凛烈﹐儀容此時更精神。”{郭沫若}《羽书集·不要怕死》:“对于方今的气节凛烈的阵亡将士﹐由国家加以崇隆的表扬以外﹐为文艺者应该尽力以诗文来表彰﹐使成为一般人的楷模。”
争烈-汉语大词典
争烈
【1】犹争光,争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五言之妙﹐與《三百篇》﹑《離騷》争烈可也。”【2】比功勋。《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羣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剛烈-汉语大词典
剛烈
【1】刚毅勇烈。《新唐书·薛季昶传》:“{季昶}剛烈﹐然喜入先語以爲實﹐後雖有辨理﹐不能得也。”{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陈允兴}〕定是正直﹑勇敢﹑愉快而又刚烈的人。”《後汉书·吴祐史弼传论》:“夫剛烈表性﹐鮮能優寬;仁柔用情﹐多乏貞直。”《红楼梦》第六六回:“我並不知是這等剛烈人!真真可敬!”
劈烈-汉语大词典
劈烈
亦作“[劈裂]”【1】裂开,分裂。{华山}《大戈壁之夜》:“暴风烈日和无情的岁月﹐曾经把多少高山深谷夷为平地﹐劈裂成破碎焦黑的石砾呵!”{唐}{李宣古}《听蜀道士琴歌》:“忽揮素爪畫七絃﹐蒼崖劈烈迸碎泉。”
劇烈-汉语大词典
劇烈
【1】激烈。{茅盾}《昙》五:“父亲方面的压迫﹐早在她的意料中﹐所以从这方面来的悲哀并不十分剧烈。”{柯灵}《香雪海·感激与祝愿》:“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解放战争正当剧烈的年代。”
功烈-汉语大词典
功烈
亦作“[功列]”【1】功勋业绩。《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則參冢宰之重職﹐功列施乎政事。”《左传·襄公十九年》:“銘其功烈﹐以示子孫。”{宋}{苏轼}《王仲仪真赞》:“蓋功烈已著於時﹐德望已信於人。”{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悼王}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商鞅}。”
勁烈-汉语大词典
勁烈
【1】刚直忠烈。{宋}{文天祥}《集杜诗·吕武》:“其人勁烈﹐面折人﹐觸忌諱不避。”《後汉书·郭伋苏章等传赞》:“二{蘇}勁烈﹐{羊}{賈}廉能。”《晋书·段匹磾传赞》:“{匹磾}勁烈﹐隕身全節。”【2】犹凛冽。{宋}{俞文豹}《吹剑四录》:“霜焉雪焉﹐勁烈刻厲﹐翦擊其枝葉﹐剥傷其膚理。”
勇烈-汉语大词典
勇烈
【1】勇敢刚烈;壮烈。《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同難者有{董提督}{天弼}﹑{牛提督}{天畀}﹐皆不及公之勇烈云。”{唐}{李翱}《杨烈妇传》:“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難。”【2】指勇敢刚烈的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王遂下令﹐招募勇烈﹐兩國合戰﹐積屍如莽。”
勞烈-汉语大词典
勞烈
【1】劳绩;功业。{唐}{韦端符}《卫公故物记》:“公之勞烈﹐如是其大﹐固有以感之。”{清}{魏源}《圣武记》卷八:“故嘗論二{楊}勞烈﹐當以招撫{寧}{陝}爲稱首。”{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竊以衮衣備物﹐禮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貴﹐非智能足以謀國﹐勞烈足以及人﹐屬在休明﹐詎容玷冒。”
勳烈-汉语大词典
勳烈
叫作“[勛烈]”【1】功业,功勋。{唐}{元稹}《崔蔇检校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崔蔇}等自{元和}以來﹐有大勳烈於天下。”《後汉书·宦者传·吕强》:“歷事二主﹐勳烈獨昭。”{明}{张居正}《悯忠赋》:“勛烈輕於纖埃兮﹐釁罪積於邱山。”
地震烈度-汉语大词典
地震烈度
【1】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上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简称烈度。
壯烈-汉语大词典
壯烈
【1】豪壮激越。《後汉书·袁绍传》:“{配}意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歎息﹐遂斬之。”《旧唐书·黄巢传》:“{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神資壯烈﹐天付機謀﹐誓立功名﹐志安家國。”{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龍友}詩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壯烈而不失和平﹐夷曠而中存莊雅。”{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奮果毅之壯烈﹐騁干戈以静難者﹐武人也。”{巴金}《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2】谓功业。{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壯烈施元元。”【3】壮盛。{宋}{王安石}《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壯烈﹐方進爲於聖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盡於山林。”
爽烈-汉语大词典
爽烈
【1】豪迈壮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词曲》:“至如《王粲登樓》第二折﹐摹寫覊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2】清冽而湍急。《艺文类聚》卷六十引《蒲元传》:“〔{元}〕爲{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
古烈-汉语大词典
古烈
【1】前代的义烈之士。{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惟有古烈之風﹐志義之士﹐爲不然爾。”《晋书·周虓传》:“{虓}厲志貞亮﹐無愧古烈。”《梁书·柳恽传》:“豈止當世稱奇﹐足可追蹤古烈。”
句烈-汉语大词典
句烈
【1】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大戴礼记·主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十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三井而句烈﹐三句烈而距。”{孔广森}补注:“《書大傳》曰:八家爲鄰﹐三鄰爲朋﹐三朋爲里。古者分田﹐八家同井。三井﹐一朋之田也。三句烈﹐一里之田也。”
名烈-汉语大词典
名烈
【1】名声业绩。{宋}{欧阳修}《章望之字序》:“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後世者﹐萬世之望也。”
嚴烈-汉语大词典
嚴烈
【1】严厉。《後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延}性驕奢而遇下嚴烈。”《新唐书·丘行恭传》:“{行恭}所守嚴烈﹐僚吏畏之。”{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后来{赵尔巽}下出严烈的命令﹐要学生复课﹐不然就要严办。”
峻烈-汉语大词典
峻烈
【1】严厉。{艾芜}《手》:“她生就一副鹅蛋脸……黑黑的眼睛﹐明亮有光﹐看起来缺乏温柔﹐但也并不现出峻烈。”【2】猛烈。{{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大概{胡超}合药不敢用峻烈药物﹐这样他自己免了死﹐{武则天}也免了死。”
往烈-汉语大词典
往烈
【1】往昔的功业;先前的功绩。{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清}{顾炎武}《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眷言懷往烈﹐感慨意無窮。”
後烈-汉语大词典
後烈
【1】流传后世的业绩。{汉}{扬雄}《元后诔》:“内則純被﹐後烈丕光。”{南朝} {梁}{江淹}《伤友人赋》:“金雖重而見鑄﹐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盡兮﹐貴楊蕤於後烈。”
徽烈-汉语大词典
徽烈
【1】宏业﹐伟业。{三国} {魏}{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雖愚﹐猶知徽烈。”《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間明聖相因﹐憂亂繼作﹐未有不委用賢士﹐親近正人﹐而能紹興其徽烈者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羣言。”
宏烈-汉语大词典
宏烈
【1】伟大的功业。{明}{宋濂}《送钱允一还天台诗》:“泥塗沙礫幸免累﹐寶玉大弓欣有歸。我知天意實有在﹐{武肅}宏烈何堪微。”
宣烈-汉语大词典
宣烈
【1】{南朝}{宋}舞名。《宋书·乐志一》:“今宜釐改權稱﹐以《凱容》爲《韶舞》﹐《宣烈》爲《武舞》……初獻﹐奏《凱容》﹑《宣烈》之舞。”
家烈-汉语大词典
家烈
【1】祖先的功业。{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我公願潔而沈密﹐開亮而卓偉﹐行茂于宗﹐事脩于官﹐嗣紹家烈﹐不違其先。”
寒烈-汉语大词典
寒烈
【1】极其寒冷。《後汉书·冯异传》:“時天寒烈﹐衆皆饑疲﹐{異}上豆粥。”
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汉语大词典
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1】见“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汉语大词典
寶劍賣與烈士, 紅粉贈與佳人
【1】比喻物得其用。賣,也用作“贈”。{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却不道寶劍贈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小官有白金兩錠﹐青衣一套﹐駿馬一疋﹐薦書一封﹐送賢士去投託{荆王}{刘表}。{刘表}見了小官的書呈﹐必然重用。”{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先生何出此言?豈不聞‘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明}{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寶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夫人﹐妝奩衣服在此。”《痛史》第二三回:“這幾味藥……并不賣錢射利﹐只求得一位英雄有道之士﹐便雙手奉贈與他。唉!常言道:‘説話贈與知音﹐良馬贈與將軍﹐寶劍贈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弘烈-汉语大词典
弘烈
【1】指巨大的功业。{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奉答天命﹐導揚弘烈。”《後汉书·章帝纪》:“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王欽承前緒﹐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强烈-汉语大词典
强烈
【1】力量很大的;程度很高的;鲜明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十八:“他底两眼射出强烈的仇恨的光芒。”{李準}《两代人》:“那些话说的又在理﹐又合情﹐她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羡慕的感情。”{曹禺}《雷雨》第三幕:“这屋子有两个门﹐左边小门上挂着一幅色彩强烈的花幔帐。”
孝烈-汉语大词典
孝烈
【1】孝义节烈。《後汉书·宋弘传》:“{弘}弟{嵩}﹐以剛彊孝烈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南有《曹娥碑》﹐{娥}父{盱}﹐迎濤溺死。{娥}時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號踴江介……赴水而死。縣令{度尚}﹐使外甥{邯鄲}{子禮}爲碑文﹐以彰孝烈。”《明史·孝义传二·王世名》:“妻{俞氏}﹐撫孤三載﹐自縊以殉﹐旌其門曰孝烈。”
王烈-汉语大词典
王烈
【1】传说中的神仙名。传说他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一次独入{太行山},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见{晋}{葛洪}《神仙传》。{宋}{苏轼}《次丹元姚先生韵》:“{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獨見神山開﹐遽飧石髓香。”{唐}{王勃}《山亭兴序》:“山腰半折﹐溜{王烈}之香膏;洞口横開﹐滴{嚴遵}之芳乳。”{清}{吴兆骞}《赠滇令巴郡叶明德》诗之四:“{王烈}自成{遼}處士﹐{嚴遵}原是{蜀}遺民。”
理烈-汉语大词典
理烈
【1】持理刚正。《西游记》第十一回:“多虧了正直的{徐茂功}﹐理烈的{魏丞相}﹐有膽量的{秦瓊}……上前來扶着棺材。”
果烈-汉语大词典
果烈
【1】果敢刚毅。{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吴应箕》引《自靖录》:“{金陵}不守﹐{應箕}與同邑徵士{劉城}痛哭﹐約鄉人果烈有心膽者同事﹐得四五萬人﹐{應箕}指揮分爲四師。”《北史·杨武通传》:“{武通}﹐{弘農}{華陰人}﹐性果烈﹐善馳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仁。”
栗烈-汉语大词典
栗烈
【1】凛冽。形容严寒。栗,通“凓”。{宋}{范成大}《思佛亭晓望》诗:“栗烈剛風刮病眸﹐登臨何啻緩千憂。”《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朱熹}集传:“觱發﹐風寒也;栗烈﹐氣寒也。”{清}{倪承茂}《苦寒行》:“{燕山}九月即飛雪﹐玄冬寒氣更栗烈。”
栗烈觱發-汉语大词典
栗烈觱發
【1】形容气候寒冷。栗,通“凓”。《歧路灯》第五十回:“{巴氏}正要勸女婿街上游玩﹐偏偏的蒼雲漸布﹐黄風徐起﹐栗烈觱發﹐竟有釀雪的意思。”
横烈-汉语大词典
横烈
【1】猛烈。{明}{梁辰鱼}《画眉序·秋日登瀔水驿楼感旧》套曲:“花開錦樹芳香
﹐零落辭枝悔何及﹐東風横烈春無主﹐將並蒂分﹐連枝劈。”
狂烈-汉语大词典
狂烈
【1】犹猛烈。{潘漠华}《他们》诗:“他底心弦是如何的激动:说不出的﹐狂烈的﹐悲壮的﹐火山底喷发﹐万马底奔腾……一时都推上心头。”{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十章:“一股凶暴狂烈的强风﹐怒卷过来﹐把他推后了四五尺。”
猛烈-汉语大词典
猛烈
【1】强烈;剧烈。《书·舜典》“烈風雷雨弗迷”{唐}{孔颖达}疏:“言{舜}居{大録}之時﹐陰陽和﹐風雨時﹐無此猛烈之風。”{宋}{沈作喆}《寓简》卷十:“遇天晴﹐日色猛烈。”{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城四門皆有巨砲﹐猛烈不可當。”{峻青}《黎明的河边》五:“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2】刚烈;刚强。{唐}{吕岩}《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诗:“我今勸子心悲切﹐君自思兮生猛烈。莫教大限到身來﹐又是隨流入生滅。”{明}{李贽}《与梅长公书》:“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别利器……真聰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衡湘老}乃有此兒﹐又不意{衡湘老}更有此侄兒也。羡之!羡之!”{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莲池大师》:“學人但患志不猛烈耳﹐志一猛烈則何之不可。”【3】勇猛。《周书·李延孙传》:“〔{李長壽}〕所歷之處﹐咸以猛烈聞。討捕諸賊﹐頻有功。”{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家將英雄武藝全﹐番官猛烈敢當先。”《西游记》第五三回:“這{大聖}越加猛烈﹐一條棒似滚滚流星﹐着頭亂打。”【4】指凶猛。{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壯哉虎也﹐雖極猛烈﹐而亦爲人所搏。”
獷烈-汉语大词典
獷烈
【1】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師子國}人形貌卑黑﹐方頤大顙﹐情性獷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獷烈﹐邪正兼信。”{唐}{张读}《宣室志》卷三:“{劉氏}初以柔婉聞﹐凡數年﹐其後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發怒。”
殘烈-汉语大词典
殘烈
【1】残酷剧烈。{章炳麟}《五无论》:“國界雖破﹐而聚落猶未破﹐則殘烈之戰争未已。”{郭沫若}《羽书集·三年来的文化战》:“像这样极不完全的一项调查﹐也可以见到我国的文物是遭到了怎样残烈的一个空前浩劫。”
成烈-汉语大词典
成烈
【1】成就的功业。《书·毕命》:“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孔}传:“敬順{文}{武}成業以美於前人之政。”{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奏功皇天﹐具著顯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代﹐服我成烈。”
威烈-汉语大词典
威烈
【1】犹威严。{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坐則專席﹐止則專舘﹐朱軒駕駟﹐威烈赫奕。”《後汉书·度尚传》:“{桂陽}宿賊渠帥{卜陽}﹑{潘鴻}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清}{褚人穫}《坚瓠九集·册虎文》:“君之威烈﹐視彼有光﹐而封號不加﹐無以稱予一人之意。”【2】威势。{臧克家}《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诗:“你春风似的温柔﹐但也霹雳似的威烈。”【3】功德﹑勋业。{唐}{王勃}《三国论》:“振威烈而清中夏﹐挾天子以令諸侯。”
武烈-汉语大词典
武烈
【1】《国语·周语下》:“ {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韦昭}注:“ 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以“武烈”谓武功。《後汉书·冯衍传上》:“{衍}上書陳八事:一曰顯文德﹐二曰褒武烈……。”{晋}{傅玄}《宣皇帝登歌》:“載敷文教﹐載揚武烈。”
明烈-汉语大词典
明烈
【1】爽朗刚正。《南史·张稷传》:“{稷}性明烈﹐善與人交﹐歷官無畜聚﹐奉禄皆頒之親故﹐家無餘財。”
昭烈-汉语大词典
昭烈
【1】显赫;显著。{姚华}《论文後编》:“然詞賦之體﹐{韓}猶不勝﹐若正統於{蜀}﹐則{子美}爲昭烈矣。”{三国} {魏}{曹操}《表糜竺领嬴郡》:“偏將軍{糜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
景烈-汉语大词典
景烈
【1】大功业。{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後》:“固不必區區儒生﹐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自命忠孝﹐始克贊夫景烈與鴻祚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