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然而

然而(然而)是什么意思

  • 然而-古汉语虚词词典

    然而rán ér

    连词

    一、用于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然”指代前一分句所述情况,“而”表示转折。义即“这样可是”、“如此却”,有的可对译作现代汉语的“然而”。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义: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可是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情况,是没有的。②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性:天性,本性。为:创造。化:改变。③以骄主使罢民,然而不亡者,天下少矣。(《吕氏春秋·适威》)——罢民:疲惫之民。④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汉书·食货志上》)——以上用之故:因为国君使用它们的缘故。

    二、用于承接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后面的情况是承接前面情况而出现的。义即“这样就”、“既然这样,那么”。①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礼记·文王世子》)——句义:回答说:有父亲在,礼节就应如此。这样众人就懂得父子之道了。②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荀子·王霸》)——句义:士大夫勉力坚守节操能以身殉职,这样军队就强劲;诸官吏敬畏法纪遵守制度,国家的正常秩序就不会被扰乱。③治病之医,未必惠于不为医者,然而治国之吏,未必贤于不能治国者。(《论衡·定贤》)——未必惠于不为医者:不一定好于不行医的人。

  • 尽管……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然而……

    “尽管”、“然而”都是连词,配对合用,构成“尽管……然而……”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用于书面。“然而”放在后边分句的开头。例如:

    ①尽管这种说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看来是奇特甚至好笑的,然而那里面不也包含着光辉的真理吗:万物的本源都是物质,物质彼此起着错综的作用。(秦牧《社稷坛抒情》)

    ②鲁迅先生的衣着尽管旧,甚至是破的,然而总是那么整洁。(川岛《鲁迅先生生活琐记》)

    有时,后面分句用“然而……却……”的格式表示转折。“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③他们的短篇小说尽管风格各殊,然而创作量丰富这一方面却是一致的。(秦牧《十年》)

  • 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然而

    “然而”,连词。意思和用法跟“但是”基本相同,大多用于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前面先提出一个肯定的事实,后面用“然而”引出与上文有所不同的意思。“然而”放在后面分句、句子或段落的开头,可以停顿。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两三年的时光,在上海住着是如燕子疾飞似的匆匆滑过去了,然而在孤身栖止于海外的游子看来,是如何漫长的一个时间呀!(郑振铎《离别》)

    ②章太炎的“谢本师”并非一件大事情,然而或者可以从中悟出一点师弟关系、青老关系的道理来。(唐弢《“谢本师”》)

    ③春姑娘走路的速度不能算很快,每天约莫走七十里。然而在她轻盈步履走过、袍袖拂到、目光注及的地方,冬眠的动物睁开眼睛了、叶芽舒展了、花蕾结了起来和慢慢绽开了。(秦牧《花街十里一城春》)

    ④……写古代的人物故事,其目的是“古为今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马克思决不会支持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马南邨《最现代的思想》)

    “然而”表示转折关系,除单用外,还常跟前面的“虽然、虽、虽说、尽管”或后面的“却”等配对连用,构成“虽然……然而……”或“然而……却……”一类的关联格式。连用表示的转折语气比单用重些。

    【辨析】

    然而——可是——但是(见“但是”条)

  • 然而却-关联词语词典

    然而却

    “然而”,连词,“却”,副词。搭配组成“然而却”的关联短语,放在后面分句的句首,表示转折。转折意味较重。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敌人的特务机关布满华北,敌人买去了众多的华北地形的测量图,然而却买不去更众多的华北的人民。(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②他们刚结束了会议,然而却还在叮咛些什么,纳着鞋帮的清子便又扭转过来,露出一掬粘腻的、又分不清是否含着轻蔑的笑容。(丁玲《夜》)

    ③这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岸的男人,然而却敌不过桌子上那点西红柿、豆角、青椒。(张洁《方舟》)

    ④我歇在路口,呆呆地打量他:他的身架高大,然而却很瘦,脸上的眉骨颧骨都很突出。(映泉《白云深处》)

  • 然而……却……-关联词语词典

    然而……却……

    “然而”,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然而……却……”的格式,用于后面分句,表示转折关系。“然而”置于分句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例如:

    ①梅园新村的名字很好听,大有诗的意味。然而实地的情形却和名称完全两样。(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②保守这感情上的秘密,是非常痛苦的,然而,她却严密地把它保守下去,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春天,当地全部解放以后。(峻青《党员登记表》)

    ③我到过一个小岛,它面积很小。然而,岛上的生活却是多么火热啊!(秦牧《土地》)

    ④她不愿看眼前的情景。然而,风雪中孩子的哭声却那么清晰、凄惨。(达理《“亚细亚”的故事》)

  • 固然……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然而……

    “固然”、“然而”都是连词,配对组成“固然……然而……”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多用于书面。“固然”大多置于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然而”放在后面分句的句首。例如:

    ①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②“汽笛呀!”“列宁呀!”固然并不就是无产文学,然而“一切东西呀!”“一切人呀!”“可喜的事来了,人喜了呀!”也不是表现“人性”的“本身”的文学。(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有时,“然而”跟“却”连用,放在后面分句,有强调转折的语气。“然而”置于分句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例如:

    ③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鲁迅《忽然想到(二)》)

    ④法律我不知道,至于生理学,却学过一点,皮肤被打得发青,肺,肝,或肠胃的生理的机能固然不至于毁损,然而发青之处的皮肤的生理的机能却是毁损了的。(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 虽……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而……

    “虽”,连词;“然而”,连词。配对合用,构成“虽……然而……”的格式,意思和用法同“虽然……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用于书面。“然而”用于后面分句开头。例如:

    ①那脸上底皱纹虽皱得更厉害,然而生底痛苦可以从那里挤出许多,更能表明她是一个享乐天年的老婆子。(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

    ②旧戏虽也还有,然而是新编了。(唐弢《新脸谱》)

    ③绍文的脸上虽还勉强透着一丝微笑,然而神气是多么惨淡啊?(秦瘦鸥《秋海棠》)

    有时,后面分句用“然而……却……”的格式,强调转折的语气。例如:

    ④我的模糊的睡眠,虽看不清那大自鸣钟的时刻,然而我的第六官却已感得了时间的迟暮,八点钟的快车大约总赶不到了。(郁达夫《还乡记》)

    ⑤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对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来算作分甘共苦。(鲁迅《伤逝》)

  • 虽然……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然而……

    “虽然”、“然而”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虽然……然而……”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前面先容认一个事实,后面用“然而”引出意思相反或不一致的另一个事实。“虽然”用在前边分句,“然而”放在后面分句的开头。例如:

    ①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他们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疲倦极了,饥饿极了。(秦牧《土地》)

    ②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许地山《落花生》)

    ③虽然彼此并不认识,然而他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深信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决定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信件和文稿,送到鲁迅先生的手里。(唐弢《同志的信任》)

    有时,后面分句用“然而……却……”的格式,强调转折语气。“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④这时有伊索生的剧本的绍介和胡适之先生的《终身大事》的另一形式的出现,虽然并不是故意的,然而鸳鸯蝴蝶派作为命枢的那婚姻问题,却也因此而诺拉(Nora)似的跑掉了。(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 虽说(虽则)……然而……-关联词语词典

    虽说(虽则)……然而……

    “虽说”、“然而”都是连词,合用构成“虽说……然而……”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来到这里的,虽说所谈的是船上生意经,然而游船的上下,划船拉纤人大都有个一定规矩,不必作数目上的讨论。(沈从文《边城》)

    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家里。(鲁迅《祝福》)

    有时,用“虽则……然而……”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则”,连词,相当于“虽然”,用于书面。例如:

    ③老通宝相信自己一家和“陈老爷家”虽则一边高门大户,而一边不过是种田人,然而两家的运命好象是一条线儿牵着。(茅盾《春蚕》)

  •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

    “即使”,连词;“但(但是)”,连词;“却(然而、其实),副词。合用构成“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的格式,表示有转折意义的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跟后面分句表示转折的“但”或“却”之类词语配对,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

    在“即使……但(但是)……”格式中,“但(但是)”引出同上文假设相对立的意思。例如:

    ①民国既经成立,辫子总算剪定了,即使保不定将来要翻出怎样的花样来,但目下总不妨说是已经告一段落。(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

    ②内中所指,是一大队遗少群的风气,并不指定着谁和谁;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即使并不永远属于那一队,但有时是属于那一队的。(鲁迅《“感旧”以后(上)》)

    ③那时,“围剿”反复这种形式,即使不说完全结束,但是一般的结束是可以断言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④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即使……却……”格式中,“却”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动作行为或情况。例如:

    ⑤所以,即使上海和汉口的牺牲者的姓名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诗文却往往更久地存在,或者还要感动别人,启发后人。(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⑥这时候,即使只值半文钱,却是真价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恶心”,却是真面。(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在“即使……但是却……”格式中,“但是”跟“却”连用,加重转折的语气。例如:

    ⑦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唐弢《琐忆》)

    “即使……然而(然而却)……”的格式,多用于书面。“然而”跟“却”连用,转折的意味加重。例如:

    ⑧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象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即使说的吃力,听的也吃力,然而总归说得出,听得懂。(鲁迅《门外文谈》)

    ⑨中国现下的所谓文学家又作别论;即使是真的文学大家,然而却不是“诗文大全”,每一个题目一定有一篇文章,每一回案件一定有一通狂喊。(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在“即使……而……其实……”格式中,连词“而”跟“其实”连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另一件事,表示对上文的修正和补充。例如:

    ⑩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读书杂谈》)

  •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近义词应用词典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

    但 dàn 但是 dànshì 可是 kěshì 然而 rán’ér

    【但】但是。如:

    1.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2.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往往与“虽然、尽管”等相呼应。如:

    3.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

    4.但是他一点也不听,赶忙走下台阶。

    【可是】表示转折,前面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如:

    5.虽说我们死伤了一些人,摇旗到今天下落不明,可是他的人死伤的比我们多几倍!

    【然而】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转折。如:

    6.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

    辨析:“但”用于书面语体,特别在句中有“是”出现,更常用“但”,如例1。它还指“只”,如但愿如此。“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都用。“但是”之后可以停顿,如但是,她猛然喊了一声。“可是”用于口语。“然而”是书面语,一般用在句子开头(主语前面),如教学改革多次失败,然而她并不灰心。

  • 然而-古文观止词典

    然而rán ér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可译为“如此”,“但是”,或今语同(16)。《颜斶说齐王》: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士人生在穷乡僻壤,推荐选拔出来就可得到禄位,这不是不尊贵显达,虽然如此,但是他的形体和精神已经不能保全原来的样子了。《晁错论贵粟疏》: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虽然如此,但是大家把它看得很贵重,是因为君主用它的缘故。《与于襄阳书》: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等待。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

  •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

    【释义】:

    胡,何。形容服饰容貌极美,令人吃惊地以为是天神。指莫名其妙。□《诗经·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郑玄笺:何由然女见尊敬如天帝乎?非由衣服之盛、颜色之庄与!《隋唐演义》四一: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手里提着一篮桑叶,身上穿一件楚楚的蓝布青衫,腰间束着一条倩倩的素绸裙子,一方皂绢,兜着头儿,见了人,也不惊慌,也不跼蹴,真个胡然而天,胡然而帝。

    ⊙胡帝胡天

    《梼杌萃编》六:不晓得怎样得了心疾,初仅谈到公事东拉西扯,胡帝胡天,还不要紧。

  • 然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然而rán ér

    熟语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连接的两部分意思相反。可译为“如此,不过”、“如此,但是”,或今语同。

    《孟子·公孙丑下》: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孟子注疏》册一卷三上页四下)

    ——这两个人的勇气,〔我〕不知道他们谁强,〔虽然〕如此,不过孟施舍能抓住要领。

    《荀子·议兵篇》: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荀子》册二卷十页十上)

    ——〔楚国〕以汝颖二水为屏障,以江汉二水为护城河,用邓林防护着它,用方城山环绕着它,〔虽然〕如此,但是秦兵一到,鄢、郢就被攻下,象摧枯拉朽似的。(险:要塞。引申为“屏障”。邓林:地名,即今湖北武当山附近地区。)

    《汉书·食货志上》: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汉书》册四页一一三一)

    ——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虽然〕如此,但是大家把它看得很贵重,是因为国君使用它们的缘故啊。

    《荀子·儒效篇》: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册一卷四页十二上)

    ——天性,是我不能创造的,然而却可以改变〔它〕。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分(fèn)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文山先生全集》册二卷十三页二六七上)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我〕暗中忍受着痛苦而上路了。(引决:举刀自杀。)

  • 不期然而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期然而然bù qī rán ér rán

    【释义】:

    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江苏第五中学的同学,扬州任氏兄弟及宜兴吴炳文,都和我处同样的环境,大家不期然而然同时‘名士化’。”也省作“不期而然”。王统照《纪梦》:“但他的目光总不期而然地向霍君素的座位射去。”

  • 戛然而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释义】:

    突然停止。多指声音。沙汀《闯关》:“一只青蛙呱呱呱叫了两声,随又戛然而止。”

  • 然而-现代汉语大词典

    然而rán ér

    【释义】:

    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转折。巴金《灭亡》:“有的说这是命该,有的叹死者可怜…然而并没有人骂那秘书长。”

  • 自然而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然而然zì rán ér rán

    【释义】:

    出于自然之势,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预期的成效。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的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 不期然而然-汉语大词典

    不期然而然

    【1】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明}{高启}《威爱论》:“愛誠有以結於人者﹐則趨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爲哉!”{清}{沈復}《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芸}或與人坐談﹐見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覺其所以然者﹐始以爲慚﹐繼成不期然而然。”{瞿秋白}《饿乡纪程》四:“我{江苏}{第五中学}的同学﹐{扬州}{任氏}兄弟及{宜兴}{吴炳文}﹐都和我处同样的环境﹐大家不期然而然同时‘名士化’。”亦省作“[不期而然]”﹑“[不期然]”。{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行之既久﹐靡然從風。名山大川之間﹐{赤縣神州}之外﹐勿遠勿屆﹐不期而然。”{王统照}《纪梦》:“但他的目光总不期而然地向{霍君素}的座位射去。”{秦牧}《艺海拾贝·虾趣》:“经过那一次之后﹐对于{齐白石}的虾画﹐不期然地提高一点儿欣赏水平。”

  • 戛然而止-汉语大词典

    戛然而止

    【1】突然停止。多指声音。{沙汀}《闯关》十六:“一只青蛙呱呱呱叫了两声﹐随又戛然而止。”{茅盾}《锻炼》一:“忽然一连串的汽车喇叭声直叫到大门外戛然而止。”

  • 然而-汉语大词典

    然而

    【1】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连接的两部分意思相反。犹言如此,不过;如此,但是。《左传·昭公十五年》:“臣豈不欲{吴}﹐然而前知其爲人之異也。”{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於秋荼﹐而網密於凝脂﹐然而上下相遁﹐姦僞萌生。”{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兵興已來﹐人散久矣。始欲導之以德﹐不欲驅之以刑﹐然而信有未孚﹐理有未至。”{巴金}《灭亡》第一章:“有的说这是命该﹐有的叹死者可怜……然而并没有人骂那秘书长。”

  • 自然而然-汉语大词典

    自然而然

    【1】谓出于自然之势﹐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预期的成效。{宋}{苏轼}《经说·易解十八变而成卦八变而成小卦》:“且夫自然而然者﹐天地且不能知﹐而聖人豈得與於其間而制其予奪哉?”{明}{李贽}《复京中友朋书》:“蓋已至於仁﹐則自然無厭惡;已能明德﹐則自能親民。皆自然而然﹐不容思勉﹐此聖學之所以爲妙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不解到了那得意的時候﹐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種説不出的感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