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憑)是什么意思
冯(馮) 凭 憑-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冯(馮) 凭 憑
[冯(馮)píng 凭ping 憑píng]
同 靠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白居易《新丰折臂翁》:“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冯憑】 ①盛,大。《楚辞·天问》:“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氏)《列子·汤问》:“帝憑怒”。 ②烦闷。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冯兮”。张衡《西京赋》:“心犹憑而未摅”。(摅:音shū,发表出来) ③登。《荀子·宥坐》:“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异日逢佳节,憑高独苦吟。” ④涉水。《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徒手打虎)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兆:人名)⑤依靠,依据。《左传·哀公七年》:“冯恃其众”。(依仗着他人多)《南史·梁武帝纪》:“憑险作守,兵食兼资。”
异 【冯】 ①马行疾。 ②欺凌。《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伐:夸耀。技:才能) ③扶持。《礼记·丧服大记》:“君大夫冯父母、妻、长子,不冯庶子。” ④姓。读féng。
【凭】 只有一个“靠着”义。
【憑】 ①充满。《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憑不厌乎求索。” ②任,随。《红楼梦·三十回》:“你要打要骂,憑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 ③请,请求。杜牧《赠猎骑》:“憑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辨 古代“凭”和“憑”是两个字,现在“憑”简化为“凭”。“冯”字在现代汉语中专用于姓了。
不足爲憑-汉语大词典
不足爲憑
【1】不足为据。{理由}《高山与平原》:“〔{华罗庚}〕搬出来一本{唐}诗﹐又从里面找出一个错处﹐说明脍炙人口的东西也不足为凭。”
不憑-汉语大词典
不憑
【1】不信,不相信。{唐}{吕岩}《七言》诗之一〇四:“只此世間無價寶﹐不憑火裏試燒看。”
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船-汉语大词典
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船
【1】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这个信心。”亦作“[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任憑-汉语大词典
任憑
【1】听任,听凭。{巴金}《秋》二:“若有虚假﹐任凭三老爷处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衆男女一齊跪下道:‘金銀任憑取去﹐但求饒命。’”{清}{李渔}《意中缘·诳姻》:“今日這一箇﹐莫説四樣﹐就是四十樣﹐也任憑你考。”【2】无论,不管。{巴金}《雾》一:“她也许会暗暗地笑他是一个书呆子﹐那么以后任凭怎样努力﹐恐怕也难有办法。”{老舍}《柳家大院》:“可是﹐任凭怎么骂﹐一间狗窝还是一块半钱。”
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台-汉语大词典
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台
【1】见“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仰憑-汉语大词典
仰憑
【1】凭借,依靠。仰,表敬之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近雖仰憑威靈﹐得摧醜豎﹐斬擒不多﹐脱復高曳長縑﹐虚張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彌甚。”
但憑-汉语大词典
但憑
【1】任凭。{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但憑尊意。”{清}{洪昇}《长生殿·进果》:“两位爺在上﹐本驛只剩有一匹馬﹐但憑那一位爺騎去就是。”
依憑-汉语大词典
依憑
【1】依据。{唐}{元稹}《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憑﹐不敢妄加增減。”【2】凭借;依靠。《後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聖}等依憑阻隘﹐久不破。”{杨朔}《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唐}{可止}《雪十二韵》:“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鷄。”
信憑-汉语大词典
信憑
【1】信任;相信。{宋}{岳飞}《措置收捕曹成状》:“緣{茶陵縣}至{道州}尚有六百餘里﹐{飛}未敢信憑﹐遂領一行軍馬前來{郴州}{桂陽}。”{宋}{苏轼}《
罢宿州修城状》:“仍取得本鎮人户狀稱﹐所有置縣費用﹐情願自備錢物。致朝廷信憑﹐許令置縣。”【2】谓相信并引为根据。{郭沫若}《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但在目前仍然是只好信憑着和{屈原}相去不远的人们的著述。”
公憑-汉语大词典
公憑
【1】官方的证明文件。{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竊謂立條已經數年﹐海外無不聞知﹐而{徐積}猶執前條公憑﹐影庇私商﹐往來海外﹐雖有條貫﹐實與無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訊北風發時﹐從舶商經所在舶司陳告﹐請領總司衙門元發下公據公憑。”
真憑實據-汉语大词典
真憑實據
【1】确实可靠的证据。{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袁世凯}签订过二十一条﹐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2】谓某种事物实在而可以把握。{叶圣陶}《逃难》:“你的钱也不用存到银行里去了﹐还是买点真凭实据的东西来得好。”
商憑-汉语大词典
商憑
【1】商人的营业证。{太平天囯}《金匮商凭》:“爲頒給商憑以裕囯課而利民生事﹐今有{金匱縣}左四營右四軍帥統下{蕩口}地方商户{黄興和}﹐向係開張頭繩花布舖生理﹐合給商憑﹐以備稽查﹐而垂永久。仰{黄興和}存執。”
執憑-汉语大词典
執憑
【1】凭证;官府的证件。《水浒传》第二二回:“太公既有執憑﹐把將來我们看﹐抄去縣裏回話。”
式憑-汉语大词典
式憑
亦作“[式凴]”【1】依靠﹐依附。《明史·李贤传》:“此{堯}{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實式憑之。”{清}{赵翼}《哭伟儿》诗:“仿佛幽魂尚式凴﹐微風入户閃孤燈。”
口説無憑-汉语大词典
口説無憑
【1】单凭口说,不足为据。{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喒兩個口説無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又説交易太大﹐恐怕口説無憑﹐要立個憑據。”《花城》1981年第6期:“她妈妈亲自给我父亲单位写信说明情况。但是口说无凭﹐不足为据。”
帽憑-汉语大词典
帽憑
【1】盈满貌。《淮南子·修务训》:“且夫身正性善,發憤而成仁,帽憑而爲義。”{高诱}注:“帽憑,盈滿積思之貌。”一说慷慨貌。{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九》:“‘帽’當爲‘
’字之誤也。《廣雅》曰:‘
帡﹐忼慨也。’
帡與帽憑聲近而義同。‘
憑而爲義’﹐猶言慷慨而爲義耳。”
棲憑-汉语大词典
棲憑
【1】居住安身。{南朝} {梁}{任昉}《求为刘瓛立馆启》:“貧不隕穫其心﹐窮不二三其操﹐而困無居止﹐浮寓親遊﹐垣棟傾替﹐窐衢墊側﹐有朋自遠﹐無用棲憑﹐皆負笈擔簦﹐櫛風沐露。”
狐憑鼠伏-汉语大词典
狐憑鼠伏
【1】像狐鼠一样凭借掩体潜伏。形容坏人失势,胆怯藏匿之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憑鼠伏﹐潛避兩礮臺中﹐不敢出入。”
戴憑經-汉语大词典
戴憑經
【1】{东汉}{光武帝}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京房}学《易》的{戴凭}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後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清}{毛奇龄}《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獨慚元旦會﹐未設{戴憑}經。”亦作“[戴憑席]”。{清}{黄遵宪}《感怀》诗:“{戴憑}席互争﹐{五鹿}角屢折。”
戴憑席-汉语大词典
戴憑席
【1】见“戴憑經”。
歸憑-汉语大词典
歸憑
亦作“[歸馮]”【1】犹归依,依靠。{南朝}{梁元帝}《简文帝法宝联璧序》:“宗心者忘相﹐歸憑者常樂。”《宋书·武帝纪中》:“是以公私歸馮﹐事盡祗順。”
扶憑-汉语大词典
扶憑
【1】见“扶馮”。
把憑-汉语大词典
把憑
【1】凭证;证据。{郭沫若}《卷耳集·郑风女曰鸡鸣》:“我知道你是不会失信的﹐我把这荷包做把凭。”{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沙马}说:‘这怎么算把凭!’”
據憑-汉语大词典
據憑
【1】依仗。{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據憑賢士錦繡文章﹐何所不至!”{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待要去做莊農﹐又怕悮了‘九經’﹐做經商﹐又没箇本領;往前去賺入坑﹐往後來褪入井。兩下裏怎據憑﹐折磨俺過一生!”
文憑-汉语大词典
文憑
【1】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唐}{李德裕}《王智兴度僧尼状》:“勘問惟十四人是舊人沙彌﹐餘是{蘇}{常}百姓﹐亦無本州文憑﹐尋已勒還本貫。”{清}{王韬}《甕牖馀谈·给予文凭》:“惟是某人創製某物﹐必先奏明國家﹐給以文憑﹐方許行之久遠。”《水浒传》第五五回:“當下{凌振}來參見了{高太尉}﹐就受了行軍統領官文憑。”【2】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考取文憑﹐方准用世。”{巴金}《家》六:“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
無憑-汉语大词典
無憑
【1】无所倚仗。{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聖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王洙}集注:“不挾貴也。”【2】没有凭据。{唐}{韩偓}《幽窗》诗:“無憑諳鵲語﹐猶得暫心寬。”{宋}{晏幾道}《鹧鸪天》词:“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牋費淚行。”
無憑准-汉语大词典
無憑准
【1】见“無憑據”。
無憑據-汉语大词典
無憑據
【1】不能凭信;难以料定。{宋}{刘一止}《清平乐》词:“相望{吴}{楚}﹐遠信無憑據﹐欲借春風吹淚去﹐化作愁雲恨雨。”亦作“[無憑准]”。{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九出:“你休得逞惺惺﹐楊花水性無憑准。”
照憑-汉语大词典
照憑
【1】凭据。《宣和遗事》前集:“歸家切恐公婆責﹐也賜金杯作照憑。”
恁憑-汉语大词典
恁憑
【1】任凭。《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楊知縣}帶着眼淚説道:‘財物恁憑長老﹑奶奶取去﹐只是痛苦不得過。’”《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姪女其實不得去了﹐還要送歸前夫。財物恁憑你處。”
恃憑-汉语大词典
恃憑
【1】依赖,凭借。{五代}{王仁裕}《和蜀後主题剑门》:“{李}{杜}常挨託﹐{孫}{劉}亦恃憑。”
憑-汉语大词典
憑
亦作“[
恲]”【1】慷慨貌。{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九》“帽憑”:“帽當爲
﹐字之誤也。《廣雅》曰:‘
恲﹐忼慨也。’
恲與
憑﹐聲近而義同﹐
憑而爲義﹐猶言忼慨而爲義耳。”
憑-汉语大词典
憑
“[凭]”的繁体字。《廣韻》扶冰切,平蒸,並。《集韻》皮冰切,平蒸,並。【1】靠着。《书·顾命》:“相被冕服,憑玉几。”{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孙绰<杂述>》:“冏冏秋月明,憑軒詠{堯}{老}。”《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帝常憑檻偶折柳枝,{頤}正色曰:‘方春時和,萬物發生,不可無故摧折。’”{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七日》:“无栏可凭,无柱可倚,如遇大风,似难着脚。”【2】依托;依仗。《文选·陆机<苦寒行>》:“猛虎憑林嘯,玄猿臨岸嘆。”{李善}注:“憑,依也。”《宋书·恩倖传序》:“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爲權不得重,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内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唐}{杜甫}《至後》诗:“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咏轉淒涼。”{宋}{周邦彦}《解蹀躞》词:“此恨音驛難通,待憑征雁歸時,帶將愁去。”【3】指依附;附着。{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忽聞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憑君,可乎?’”{唐}{杜甫}《营屋》诗:“甚疑鬼物憑,不顧剪伐殘。”{清}{袁枚}《新齐谐·鬼著衣受网》:“{廬州府}{舒城縣}鄉民{陳}姓者,妻忽爲一女鬼所憑……婦甚苦之。”【4】根据。{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今,不可口傳,必憑諸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據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老舍}《牺牲》:“‘假如她和你离婚呢?’‘凭什么呢?难道她不知道我爱她吗?’”【5】指作为根据的事物。《隋书·礼仪志一》:“重檐複廟,五房四達,丈尺規矩,皆有準憑。”【6】证书。{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先是,{貫}在北境,約{趙良嗣}歸國,以副使印給憑。”《宣和遗事》前集:“歸家切恐公婆責,
賜金杯作照憑。”《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一面差人回家,接取家小在{揚州}伺候,一面候吏部領憑。”{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只須午門外叩首謝恩,領憑赴任。”【7】任凭。{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之十一:“古碣憑人搨,閑詩任客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狰獰隸卒挨肩立,蓬垢囚徒側目窺,憑教鐵漢銷魂,任是狂夫失色。”《花月痕》第十四回:“他會畫菊,更愛藝菊,憑你枯莖殘蕊,他一插就活。”{刘大白}《秋之泪》诗之十七:“凭你是怎样秘密的隐痛,总瞒不过泪神,轻轻地给你随意泄漏了。”【8】请求;烦劳。{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憑將百錢卜,漂泊問{君平}。”{唐}{李商隐}《寄酬韩冬郎》诗:“爲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宋}{范晞文}《意难忘》词:“憑急管,倩繁絃·思苦調難傳。”【9】满,满足。《楚辞·离骚》:“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猒乎求索。”{王逸}注:“憑,滿也。{楚}人名滿曰憑。”【10】烦闷;愤怒。{汉}{张衡}《西京赋》:“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11】大;盛。《列子·汤问》:“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张湛}注:“憑,大也。”《後汉书·班固传下》:“於是聖皇乃……赫爾發憤,應若興雲,霆發{昆陽},憑怒雷震。”{李贤}注:“憑,盛也。”{宋}{梅尧臣}《冬雷》诗:“震發固有時,曷常事憑怒。”【12】无舟过河,徒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自{都慮}至{羊腸倉},將憑{汾水}以漕{太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
憑軾結轍-汉语大词典
憑軾結轍
【1】谓驾车回驶。《子华子·晏子问党》:“游士無所植其足﹐則憑軾結轍而違之。”
憑隆-汉语大词典
憑隆
【1】高大。《文选·左思<吴都赋>》:“島嶼緜邈﹐洲渚憑隆。”{李周翰}注:“憑隆﹐高大貌也。”
憑據-汉语大词典
憑據
【1】占据。{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鎮署三堂後﹐有窰五圈﹐窰上覆樓五楹﹐繞以女牆﹐舊爲狐所憑據。”《周书·陆腾传》:“州民{李廣嗣}﹑{李武}等憑據巖險﹐以爲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刼郡縣﹐歷政不能治。”{唐}{柳宗元}《剑门铭》:“憑據勢勝﹐厚其兇徒。皇帝之仁﹐宥而不誅。”【2】依据,根据。{唐}{颜师古}《封禅议》:“委巷浮説﹐不足憑據。”《魏书·山伟传》:“後人執筆﹐無所憑據﹐史之遺闕﹐{偉}之由也。”【3】依恃;倚仗。《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明}{李贽}《寄答京友书》:“幸而登上第﹐有憑據﹐可藉手以薦之矣。”【4】凭证,证据。{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況{阿王}已死﹐無以辨明。{姚文秀}自云相争﹐有何憑據?”《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又有權豪勢要人等﹐不問有無告官憑據﹐輒便收買。”{茅盾}《子夜》十三:“我说{周二姐}是{钱葆生}的走狗﹐我有凭据。”《花月痕》第十回:“{劍秋}道:‘我給你一個憑據罷。’説着進去﹐半晌取出一把摺扇遞給{荷生}。”
憑限-汉语大词典
憑限
【1】写明有效期限的证书。{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缴凭》:“憑限不得過一月﹐在一月以内者勿問。”《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一面差人回家﹐接取家小在{揚州}伺候﹐一同赴任;一面候吏部領憑。不一日領了憑限來﹐辭朝出京。”
憑白無故-汉语大词典
憑白無故
【1】犹言无缘无故。{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后来他走过来问我叫甚么名字﹐我不理他﹐为什么凭白无故问名字呢?”{顾工}《金君玛梅》一:“他真没想到到连部来﹐竟会凭白无故遇到这样一场难堪。”
憑文-汉语大词典
憑文
【1】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刺史新闻》:“吾兩人所恃者主人耳﹐今主人死﹐尚復何言。雖然﹐有計焉﹐幸篋中憑文在﹐吾爲官﹐爾爲官親﹐誰復知之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复》:“貴官畧審姓名﹐便勉以‘清廉謹慎’等語﹐乃取憑文﹐唤至案前與之。”
憑虚客-汉语大词典
憑虚客
【1】凌空而游的人。指仙人。{明}{陈子龙}《仲冬十二月湖上方暖呼小艇循两堤并南山环湖而归》诗:“裊窕空濛恣所如﹐清光白露憑虚客。四坐無言酒不辭﹐燈移岸轉穿雲石。”
憑單-汉语大词典
憑單
【1】证书。{清}{薛福成}《振百工说》:“由是國家給予憑單﹐俾獨享其利。”
憑舟-汉语大词典
憑舟
【1】乘舟;操舟。{南朝} {梁}{王僧孺}《武帝祭禹庙文》:“憑舟靡懼﹐義存拯物。”{晋}{陶潜}《闲情赋》:“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憑書請客, 奉貼勾人-汉语大词典
憑書請客, 奉貼勾人
【1】犹言照章办事。《水浒传》第二二回:“{朱仝}道:‘然雖如此﹐我們憑書請客﹐奉貼勾人﹐難憑你説不在莊上。你等我们搜一搜看﹐好去回話。’”
憑心-汉语大词典
憑心
【1】凭依其心。{南朝} {梁}{王僧孺}《武帝祭禹庙文》:“克誠斯饗﹐憑心可答。”【2】胸怀愤懑。《楚辞·离骚》:“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兹。”{王夫之}通释:“憑心﹐謂憤懣藴積於心也。”
憑係-汉语大词典
憑係
【1】依托维系。《晋书·张祚传》:“今中原喪亂﹐華裔無主﹐羣后僉以九州之望無所依歸﹐神祇嶽瀆罔所憑係。”《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三年》:“陛下欲經營{關中}﹐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憑係。”
憑信-汉语大词典
憑信
【1】相信;信赖。{宋}{赵叔向}《肯綮录·锺馗小妹》:“{明皇}病中之夢﹐何可憑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他虽然听说{李自成}很礼遇{牛金星}﹐但没有想到对他如此看重和凭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戲文本子﹐多是胡諏﹐豈可憑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吾嘗笑{許}純儒﹐不達文章之體﹐如此之流﹐不足憑信。”【2】指凭证。{清}{昭槤}《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巴忠}……遂自遣番人與{廓爾喀}講和﹐願歲納元寳一千錠以贖其地。{廓爾喀}欲立券約以爲憑信。”
憑几據杖-汉语大词典
憑几據杖
【1】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语本《战国策·燕策一》:“馮几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唐}{白居易}《策林·尊贤》:“憑几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憑居-汉语大词典
憑居
【1】据以为居处。犹言盘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晉}世喪亂﹐
活憑居﹐削墮故基﹐遂成二層﹐上基猶方四五十步﹐高一丈餘﹐世謂之{
活臺}。”
憑狐-汉语大词典
憑狐
【1】凭城之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宋}{陈鹄}《耆旧续闻·施逵》:“{紹興}庚辰﹐逆{亮}謀犯{淮}﹐先遣{逵}爲賀正使﹐憑狐据慢。”
憑龜-汉语大词典
憑龜
【1】谓以龟卜为据。{前蜀}{李珣}《定风波》词:“聽鵲憑龜無定處﹐不知﹐淚痕流在畫羅衣。”
憑期-汉语大词典
憑期
【1】证书规定的有效期限。《快心编初集》第一回:“{羽化}選任{紹興}知府﹐正要收拾赴任﹐不料{王夫人}染了不測之症﹐一病而故。{羽化}因憑期緊迫﹐不敢久停﹐只得選地把夫人安葬。”
憑券-汉语大词典
憑券
【1】犹凭证。{清}{李渔}《蜃中楼·姻阻》:“江山萬里棄如捐﹐也须點墨爲憑券。”
憑眺-汉语大词典
憑眺
【1】据高远望。{清}{唐孙华}《题宋大中丞漫堂先生<西陂鱼麦图>》诗:“默然若有思﹐流目恣憑眺。”{唐}{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诗:“憑眺兹爲美﹐離居方獨愁。”{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楼房中有竹制桌椅诸事;临池诸面﹐有栏可凭眺。”
憑匿-汉语大词典
憑匿
【1】藉以藏匿。{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知府盖君墓志铭》:“治{商州}東百里曰{龍駒寨}……路四通﹐綰商賈輸寫之會。又多林莽山徑﹐易憑匿。”
憑臨-汉语大词典
憑臨
【1】据高俯瞰。{清}{曹寅}《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诗:“東巖磵壑憑臨高﹐風雨横絶懸驚濤。”{清}{申涵光}《邯郸行》:“城邊過客飛黄土﹐城上憑臨日正午。”
憑妖-汉语大词典
憑妖
【1】依托妖言。《新唐书·吕才传》:“後代葬説出于巫史﹐一物有失﹐便謂災及死生﹐多爲妨禁﹐以售其術﹐附妄憑妖﹐至其書乃有百二十家。”{宋}{王令}《八桧图》诗:“憑妖附誕相樹立﹐卒自死活終完全。”
憑虚-汉语大词典
憑虚
【1】指{凭虚公子}。{晋}{潘岳}《西征赋》:“指西賓所以言於東主﹐{安處}所以聽於{憑虚}也。”【2】虚构。{刘师培}《文说·记事篇》:“後世文人﹐飾詞矯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證今﹐事每憑虚﹐詞多烏有。”{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下》:“{宋玉}《高唐賦》云夢神女於{陽臺}。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兹叙事﹐足驗憑虚。”{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一》:“{温}以爲憑虚﹐殊不介意。”【3】凌空。{明}{陈汝元}《金莲记·赋鹤》:“呀!這道士憑虚而去﹐莫非就是飛鳴過舟之鶴乎?”{南朝} {梁}{袁昂}《古今书评》:“{張伯英}書如{漢武帝}愛道﹐憑虚欲仙。”{宋}{张孝祥}《菩萨蛮·登浮玉亭》词:“微風吹笑語﹐白日魚龍舞。此意忽翩翩﹐憑虚吾欲仙。”{清}{李渔}《蜃中楼·幻因》:“有龍宫二女﹐蜃閣憑虚。”【4】无所依靠。{宋}{叶適}《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響導﹐挾異國濟師……憑虚蹈空﹐過爲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矣。此所謂決天下於一擲者也。”
憑倚-汉语大词典
憑倚
【1】依仗;倚托。《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太宰{江夏王}{義恭}新除中書監﹑太尉﹐地居宗重﹐受遺阿衡﹐實深憑倚。”{晋}{葛洪}《抱朴子·汉过》:“憑倚權豪﹐推貨履徑者﹐謂之知變之奇。”【2】倚靠。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其外有望台一段﹐有栏杆可凭倚。”
憑引-汉语大词典
憑引
【1】身份证。《英烈传》第七七回:“今日進庫﹐忽見一张憑引﹐失在地下。”{清}{翟灏}《通俗编·仕进》:“《揮麈録》:‘本朝及{五代}以來﹐吏部給初出官付﹐不惟著歲數﹐兼説形貌﹐以防僞冒。{元豐}時﹐改官制﹐除之。’按此即今憑引之制。”
憑白-汉语大词典
憑白
【1】凭空;无缘无故。{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你凭白地吃了他的亏﹐我却是鬼迷了心被他支使着乱蹦一场。”
憑負-汉语大词典
憑負
【1】依恃。{唐}{柳宗元}《剑门铭》序:“攻陷他郡﹐北包{劍門}﹐憑負丘陵﹐以張驁猛。”
憑風-汉语大词典
憑風
【1】因袭其风尚。{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自{宋玉}﹑{景差}﹐夸飾始盛;{相如}憑風﹐詭濫愈甚。”
憑侮-汉语大词典
憑侮
【1】侵侮。指侵略势力。{宋}{叶適}《始论一》:“然而憑侮不除﹐芽蘖終在﹐小人因其閒隙﹐倡復{燕}之謀﹐前釁始鋤﹐後禍隨出﹐民心未變﹐而國家之守離矣。”
憑籍-汉语大词典
憑籍
【1】见“憑藉”。
憑科-汉语大词典
憑科
【1】旧称某些发给凭证的机构。《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昨日給了憑科裏四兩銀子﹐央他憑上多限了兩個月。”
憑記-汉语大词典
憑記
【1】文凭,证书。{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擇其學成者﹐授以憑記﹐可以爲各州縣小學堂教習。”
憑高-汉语大词典
憑高
【1】登临高处。{明}{刘基}《念奴娇·红树》词:“憑高凝睇﹐{赤城}相去不遠。”{唐}{李白}《天台晓望》诗:“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渤}。”{前蜀}{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憑空揑造-汉语大词典
憑空揑造
【1】无事实依据地虚构。{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武官
替﹐例有貲爲憑﹐其記載生時鄰佑及收生婦人甚詳﹐蓋防異姓假冒﹐及
養之溷也。近世作僞者﹐多憑空揑造。”{吴家麟}《故事里的逻辑》第一章第一节:“他们的所谓事实﹐又都是凭空揑造或经过歪曲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若紀目前之事﹐無所考究﹐則非特事迹可以幻生﹐並其人之姓名﹐亦可以憑空揑造。”亦作“[憑空捏造]”。
憑几之詔-汉语大词典
憑几之詔
【1】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宗伯执持》:“方奉憑几之詔﹐遽卒﹐士論惜之。”{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孝宗}憑几之詔﹐僅命三輔臣受遺﹐而不及{劉}{戴}二公﹐則内外親疏之别也。”
憑中-汉语大词典
憑中
【1】犹凭心。{明}{刘基}《述志赋》:“氣勃欝以憑中兮﹐心惻傷以憯懔。”
憑城-汉语大词典
憑城
【1】据城以守。{明}{沈德符}《野獲编·督抚·李尚书中丞父子》:“乃子中丞{見羅}{材}﹐時上公車在圍城中。單騎出勵將卒士民固守﹐發漕司金﹐明賞格﹐又勸富家助械助餉﹐晝夜憑城。”【2】指狐狸依托城窟。比喻仗势作恶。{明}{吴骐}《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營窟謀初遂﹐憑城氣轉揚。”{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杂记》:“物之妖以夜﹐而人之妖則晝。脅肩諂笑﹐假虎憑城﹐翠眉紅裙﹐朱衣白面﹐斯人無非妖也。”
憑應-汉语大词典
憑應
【1】依据瑞应。《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有憑應而尚缺﹐焉壞徹而能全。”{李善}注:“言古帝王之興﹐有憑依瑞應而尚毁缺﹐焉有行壞徹之道而全立者乎?”
憑闌-汉语大词典
憑闌
【1】见“憑欄”。
憑恃-汉语大词典
憑恃
【1】依恃;依仗。{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袁紹}逆常﹐謀危社稷﹐憑恃其衆﹐稱兵内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憑恃國威﹐遊方問道﹐覉旅異域﹐載罹寒暑。”{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太祖右文》:“此等既是武人﹐又皆有所憑恃﹐得以肆爲非法﹐民間苦之。”{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革命的力量﹐就是凭恃着新陈代谢﹐不断发展。”
憑憑-汉语大词典
憑憑
【1】象声词。{宋}{陆游}《冬夜戏书》诗之三:“一鉤澹澹西南月﹐萬鼓憑憑東北風。”{唐}{李白}《远别离》诗:“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清}{杜岕}《烈哉汪氏妇》诗:“雷憑憑﹐電磤磤﹐烈哉魂顯{汪氏}婦。”
憑由-汉语大词典
憑由
【1】官府发给的凭证。《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應有客户元佃繫省莊田﹑桑土﹑舍宇﹐便賜逐户﹐充爲永業﹐仍仰縣司給予憑由。”{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其京師寺觀多招四方之人﹐宜給本買憑由﹐乃許收録。”{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印信憑由却是謊﹐快活了些社長知房。”
憑軾旁觀-汉语大词典
憑軾旁觀
【1】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爲{俄}不足與戰﹐諸國皆憑軾旁觀。”
憑陵-汉语大词典
憑陵
亦作“[憑凌]”【1】逾越;登临其上。{元}{汤式}《夜行船·赠凤台春王姬》曲:“憑凌{燕子樓}﹐彈壓雞兒巷﹐囑付您知音的莫忘。”{唐}{李白}《大鹏赋》:“燀赫乎宇宙﹐憑陵乎{崑崙}。”【2】引申为凌驾,超越。{清}{陈维崧}《念奴娇·尤展堂招饮草堂》词:“蹴踏{齊}{梁}﹐憑陵{晉}{魏}﹐白眼看{唐}{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吾弟{世懋}﹐自家難服除後﹐一操觚﹐遂爾靈異﹐神造之句﹐憑陵作者。”{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苗帅园》:“園既古﹐景物皆蒼老﹐復得完﹐力藻飾出之﹐於是有欲憑陵諸園之意矣。”【3】引申指高昂。{元}{张可久}《折桂令·王一山席上题壁》曲之一:“掃詩愁滿壁龍蛇。壯氣憑陵﹐醉眼横斜。”{清}{吴伟业}《雁门尚书行》:“雄心慷慨宵飛檄﹐殺氣憑陵老據鞍。”【4】高峻。{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吴}兵教士﹐艫舳習流;島嶼憑陵﹐波瀾衝激。”{清}{陈璋}《沧州兄席上咏冰》:“裁作花紋看頃刻﹐削成山勢笑憑陵。”【5】侵犯;欺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衆﹐以憑陵我敝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王}族多無賴﹐共憑陵其孤寡。”{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叛帥竟背君忘親﹐早已望風獻款﹐遂乃憑凌東{浙}﹐震撼西{江}。”{郭沫若}《羽书集·文化人当前的急务》:“正因为我们的学术和技能落后﹐因而一切的产业和设备都落后﹐故尔招致了暴敌的凭凌。”《魏书·叔孙建传》:“會彼邊鎮棄守而去﹐故{晉}前軍得以西進﹐非敢憑陵{魏}境。”【6】横行,猖獗。《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嗣王荒怠於天位﹐彊臣憑陵於{荆}{楚}。”{张铣}注:“憑陵﹐勇暴貌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若使平時部屬偏裨﹐一旦加乎其上﹐緩急聽其憑陵﹐竊恐有虧國體。”{唐}{杜甫}《病橘》诗:“寇盗尚憑陵﹐當君減膳時。”【7】凭借,依仗。{黄远庸}《外交界之局势》:“英文《京報》昨日亦著論論{德}使抗議之不當﹐大致謂{德國}往者已憑陵强權﹐借二教師之被殺﹐占借{中國}土地。”
憑藉-汉语大词典
憑藉
亦作“[憑借]”亦作“[憑籍]”【1】依靠,依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湿水》:“憑藉涓流﹐方成川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將來望升官起來﹐勢位大了﹐便有所憑借﹐可以設施了。”{南朝} {梁}{沈约}《恩倖传论》:“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憑籍世資﹐用相陵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享國之久莫過{三代}﹐初未聞憑藉於無情之金石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時有友朋﹐則以利害患難而易心﹐不可憑藉。”{艾芜}《南行记·山峡中》:“{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
憑霄雀-汉语大词典
憑霄雀
【1】神话中鸟名。{晋}{王嘉}《拾遗记·虞舜》:“{舜}葬{蒼}{梧}之野﹐有鳥如雀﹐自{丹州}來﹐吐五色之氣﹐氤氲如雲﹐名曰憑霄雀﹐能羣飛銜土成丘墳。”
憑險-汉语大词典
憑險
【1】倚仗险要,据险。《梁书·武帝纪上》:“憑險作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新唐书·卢怀慎传》:“邊徼之地﹐夷夏雜處﹐憑險恃遠﹐易擾難安。”
憑吊-汉语大词典
憑吊
【1】见“憑弔”。
憑虚公子-汉语大词典
憑虚公子
【1】古代寓言的假托人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有{憑虚公子}者﹐心奓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言於{安處先生}。”{李善}注:“憑﹐依託也;虚﹐無也﹐言無有此公子也。”
憑河-汉语大词典
憑河
【1】徒涉过河。{晋}{葛洪}《抱朴子·重言》:“翫憑河者﹐數溺於水;好劇談者﹐多漏於口。”【2】背靠河岸。《清史稿·太祖纪》:“至{渾河}﹐遥見敵軍八百憑河而陣。”
憑式-汉语大词典
憑式
【1】见“憑軾”。
憑仗-汉语大词典
憑仗
【1】依赖,依靠。{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三章:“这县城四面是水﹐铁杆汉奸{王凤岗}﹐就凭仗着这个地势跟咱作对。”{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祖{慶}﹐少習邊將﹐憑仗智勇。”{唐}{元稹}《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憑仗鯉魚將遠信﹐雁回時節到{揚州}。”{元}{张埜}《水龙吟》词:“憑仗何人收取﹐付天孫雲綃機杼。”
憑結-汉语大词典
憑結
【1】依附结纳。《宋书·刘敬宣传》:“{高祖}既累破妖賊﹐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憑結﹐情好甚隆。”《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頗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歸之﹐與尚書僕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深相憑結。”《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乃説{術}﹐
助{景}等平定{江}東”{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2】依傍构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穀水}逕{洛陽}小城北﹐因阿舊城﹐憑結{金墉}﹐故{向}城也。{永嘉}之亂﹐結以爲壘﹐號{洛陽壘}。”
憑空-汉语大词典
憑空
【1】凌空。{唐}{孙揆}《灵应传》:“俄有一婦人年可十七八許﹐衣裙素澹﹐容質窈窕﹐憑空而下﹐立庭廡之間。”{清}{杜濬}《长干阿育王塔》诗:“憑空收海岳﹐拔地半入天。”{刘大白}《丁宁·在湖滨公园看人放轻气泡儿》:“一转瞬凭空压下﹐就难免堕落泥涂﹐万劫不复。”【2】无根无据。《花月痕》第一回:“先生﹐你道小子此一派鬼話﹐是憑空杜撰的嗎?”{孙犁}《秀露集·由于纪昀的通信》:“事隔久远﹐我的历史知识很差﹐不能凭空臆测。”{清}{江藩}《经解入门·有训诂之学》:“國朝經學家如{顧氏}﹑{閻氏}而下﹐亦皆精通乎此﹐故能上接{漢}代﹐且有發{漢}儒所未發者。不然﹐憑空臆造﹐蔑古又熟甚哉?”【3】谓无倚托物。《梁书·沈约传》:“{約}懼﹐不覺{高祖}起﹐猶坐如初。及還﹐未至牀﹐而憑空頓於户下﹐因病。”【4】无缘无故。《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此時三個人心裏才憑空添出許多事由兒來了。”{张天翼}《春风》一:“什么﹐什么!……你们凭空欺侮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那天憑空受了{伯述}的一席話﹐他便引爲生平莫大之辱。”
憑肩語-汉语大词典
憑肩語
【1】谓亲昵密语。{宋}{范成大}《题赵昌四季花图海棠梨花》诗:“{阿環}不可招﹐空寄憑肩語。”
憑肩-汉语大词典
憑肩
【1】以手靠在别人肩上。《金史·完颜忠传》:“{太祖}與{迪古乃}憑肩而語曰:‘我此來豈徒然也﹐有謀於汝﹐汝爲我決之。’”{宋}{辛弃疾}《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憑肩﹐花邊繫馬﹐此興今休矣。”{唐}{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诗:“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憑軾-汉语大词典
憑軾
亦作“[憑式]”【1】倚在车前横木上。谓驾车;出征。《隋书·伊娄谦传》:“僕憑式之始﹐未聞興師。”{宋}{秦观}《辩士》:“當是時也﹐雖有智勇無所用之﹐獨可馳一介之使﹐憑軾撙銜﹐喻以禍福而得志。”{唐}{魏徵}《述怀》诗:“請纓繫{南粤}﹐憑軾下東藩。”{明}{张萱}《复刘冲倩书》:“若然則今日烏合﹐明日獸散;今日倒戈﹐明日憑軾;今日爲君子﹐明日爲小人;今日爲小人﹐明日爲君子之輩可以無罪。”{晋}{左思}《魏都赋》:“憑軾捶馬﹐袖幕紛半。”{晋}{潘岳}《西征赋》:“{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2】借指做官。{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鳴玉豈樸儒﹐憑軾皆俊民。”
憑凌-汉语大词典
憑凌
【1】见“憑陵”。
憑借-汉语大词典
憑借
【1】见“憑藉”。
憑準-汉语大词典
憑準
亦作“[憑准]”【1】准信,确信。{宋}{高观国}《烛影摇红》词:“試將心事卜歸期﹐終是無憑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此老奴顛顛倒倒﹐是箇愚懵之人﹐其夢何足憑準!”【2】作为根据的事物。《旧唐书·王方庆传》:“{晉}尚書僕射{山濤}啓事﹐稱皇太子而不言名。{濤}中朝名士﹐必詳典故﹐其不稱名﹐應有憑准。”【3】依据;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若于後當復興功者﹐宜就西磧﹐故書之于石以遺後賢矣。雖石磧淪敗﹐故跡可憑準之于文。”
憑臆-汉语大词典
憑臆
【1】谓凭主观推测立说。{清}{方苞}《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後》:“世俗之貿儒尚或以經説惟{漢}儒爲有據﹐而詆{程}{朱}爲憑臆﹐非所謂失其本心者與?”{清}{包世臣}《读亭林遗书》:“{亭林}之學﹐成於責實;予之學﹐出於導虚。使得周旋几席﹐以上下其論議﹐則予可免憑臆之譏﹐而{亭林}亦少術疎之誚矣。”
憑覽-汉语大词典
憑覽
【1】登高远望。{鲁迅}《集外集拾遗·启事》附录{赵荫棠}《那几个女学生真该死》:“在闷的时候﹐就该在校内{大仙楼}上凭览一会。”
憑脈-汉语大词典
憑脈
【1】搭脉,切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請來憑脈﹐他道{小梅}行必定是個廝兒胎。”
憑依-汉语大词典
憑依
【1】附着。{汉}{王充}《论衡·死伪》:“疋夫疋婦彊死﹐其魂魄猶能憑依人以爲淫厲。”【2】依托;依靠。{唐}{韩愈}《杂说》之一:“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唐武宗}时{回鹘}破亡﹐摩尼教失去凭依。”《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兵食可去﹐信不可去。陛下已赦而復徙之﹐是自違本心﹐使臣民何所憑依?”
憑重-汉语大词典
憑重
【1】倚重。{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
憑靠-汉语大词典
憑靠
【1】依靠,倚仗。
憑驗-汉语大词典
憑驗
【1】犹凭证。《元代白话碑集录·凤翔长春观公据碑》:“據全真道人{張志洞}等連狀告稱:前去{磻溪谷}復建掌教{丘真人}古跡{長春觀}院宇﹐田地在手﹐别無憑驗﹐恐有磨障﹐
給公據事。”
憑噫-汉语大词典
憑噫
【1】愤懑抑郁。《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心憑噫而不舒兮﹐邪氣壯而攻中。”{李善}注:“憑噫﹐氣滿貌。”{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我庾維億”:“哀而氣滿亦謂之‘愊臆’……憑噫即愊臆之轉。”
憑證-汉语大词典
憑證
【1】证据。{宋}{王谠}《唐语林·文学》:“且{李氏}未詳處﹐將欲下筆﹐宜明有憑證﹐細而觀之﹐無非率爾。”{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分明那白紙上教我畫着黑字兒﹐是怎生倒留做他家憑證。”{{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他带来了一件棉布袈裟来﹐说是历代传法的凭证。”
憑愚-汉语大词典
憑愚
【1】守愚。{唐}{韩愈}《记梦》诗:“乃知仙人未賢聖﹐護短憑愚邀我敬。”
憑弔-汉语大词典
憑弔
亦作“[憑吊]”【1】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清}{李渔}《玉搔头·讯玉》:“手澤猶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對遺簪憑弔。”{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黄兴}墓﹑{蔡锷}墓﹐也凭吊过{屈子}庙﹑{贾太傅}祠。”{清}{徐夜}《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西臺}猶慟哭﹐思當{南宋}合酸辛。我來憑弔荒山曲﹐朱鳥魂歸若有神。”
憑照-汉语大词典
憑照
【1】由官方发给的证件﹑执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兄弟捐官的憑照﹐放在家裏﹐左右是没用的﹐白糟蹋了。”{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七章:“其男女婚姻﹐皆告媒氏﹐自具願書﹐領取憑照。”
憑几-汉语大词典
憑几
【1】凭靠几案。{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閤下憑几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清}{龚自珍}《明良论二》:“憑几其杖﹐顧盼指使﹐則徒隸之人至。”【2】《书·顾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后以“憑几”指帝后临终付托。《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孝定李太后》:“先生親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納誨﹐終先帝憑几之誼。”{宋}{苏轼}《答许状元启》:“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憑几﹐尚不忘於選賢。”{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穆宗}憑几﹐僅{高}{張}二公受遺。”
憑附-汉语大词典
憑附
【1】托附。{明}{李东阳}《与汪抑之书》:“幾欲致書奉弔﹐沉憂積冗﹐勢不相及﹐加以故舊分散﹐雖有良便﹐無由憑附﹐至今耿耿。”【2】依附;依靠。{晋}{潘岳}《寡妇赋》:“雖冥冥而罔覿兮﹐猶依依以憑附。”【3】附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抵幻術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
憑空捏造-汉语大词典
憑空捏造
【1】见“憑空揑造”。
憑説-汉语大词典
憑説
【1】辩白的证据。《宣和遗事》前集:“女子領了聖旨﹐口占一詞道:……誤到{玉皇}金殿砌﹐賜酒金杯滿設。量窄從來﹐紅凝粉面﹐尊見無憑説。假王金盞﹐免公婆責罰臣妾。”
憑攬-汉语大词典
憑攬
【1】凭栏揽胜。{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啓大}〕訪得其遺詩數篇﹐其一云:‘……檝摇{秦}代月﹐枝帶{晉}時春;莫謂供憑攬﹐因之可結鄰。’”
憑霄-汉语大词典
憑霄
【1】倚天。{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崇巒切漢﹐若登藏寳之山;絶壑憑霄﹐似瞰封泥之谷。”
憑欄-汉语大词典
憑欄
亦作“[憑闌]”【1】身倚栏杆。{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後园》诗之二:“忽憶登高去年客﹐{慈恩}湖閣共憑闌。”{南唐}{李煜}《浪淘沙令》词:“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憑欄四顧﹐水天一色。”{陈毅}《莫干山纪游词》:“憑欄默想透山海﹐静寂時有草蟲鳴﹐心境平更平。”{唐}{崔塗}《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遊人過盡衡門掩﹐獨自憑欄到日斜。”
憑億-汉语大词典
憑億
【1】犹满怀。億,通“臆”。《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禮畢祥除﹐餘悲憑億。”
憑翊-汉语大词典
憑翊
【1】支持辅佐。{清}{刘大櫆}《方庭粹六十寿序》:“嗟乎!天於殘忍谿刻之人﹐或憑翊而佑助之。”
憑按-汉语大词典
憑按
【1】据以查验。{明}{袁宏道}《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數年以來﹐文網繁密﹐當事者有所平反﹐輒加訶責﹐爰書之牘﹐不足憑按。”
憑熊-汉语大词典
憑熊
【1】借指地方长官。古时地方长官乘坐横轼作熊形的车,故称。{宋}{王禹偁}《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臣等乃位極廟堂﹐地分藩翰﹐下至憑熊之秩﹐盡爲尸禄之人。”
憑斷-汉语大词典
憑斷
【1】据以判断。{清}{陈确}《死节论》:“叩馬之諫﹐《採薇之歌》﹐或傳好事﹐或採軼文﹐何可憑斷?”{明}{冯梦龙}《挂枝儿·自怨》:“燈花鵲噪難憑斷﹐除非夢兒裏枕上得片時歡。”
憑城借一-汉语大词典
憑城借一
【1】背城借一。谓与敌决一死战。《宋书·袁淑传》:“負塞殘孽﹐阻山燼黨﹐收險竊命﹐憑城借一﹐則當因威席卷﹐乘機芟剿。”
憑社-汉语大词典
憑社
【1】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庙,人无奈其何。后用以比喻仗势作恶。{清}{吴伟业}《松鼠》诗:“黠彼憑社徒﹐技窮恥晝匿。”{明}{高启}《寄王七孝廉
猫》诗:“鼠類固甚繁﹐家有偏狡獪……舞庭欲呈妖﹐憑社期免敗。”
憑賴-汉语大词典
憑賴
【1】倚仗,依靠。《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若實孑然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吴}{越}憑賴﹐望風請盟。”
憑衿-汉语大词典
憑衿
【1】寄托胸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洋水》:“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筍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亦暢﹐是焉棲寄﹐寔可憑衿。”
憑託-汉语大词典
憑託
【1】依托;依仗。{宋}{叶適}《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其人往往有奮張鬚髯﹐憑託氣勢﹐生事立威以自賢者。”《水浒传》第十一回:“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託{柴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伙。”{清}{唐孙华}《石鼓歌》:“聖王精靈實憑託﹐雷電六甲不敢收。”{晋}{庾亮}《让中书令表》:“至於外戚﹐憑託天地﹐勢連四時﹐根援扶疎﹐重矣大矣。”
憑准-汉语大词典
憑准
【1】见“憑準”。
憑身-汉语大词典
憑身
【1】谓凭依其身。《国语·周语上》:“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實有爽德﹐協於{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韦昭}注:“言{房后}之行有似{丹朱}﹐{丹朱}憑依其身而匹偶焉。”
田憑-汉语大词典
田憑
【1】土地所有权的凭证。{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壬戌》:“僞監軍提各鄉卒長給田憑﹐每畝錢三百六十。”
畫憑-汉语大词典
畫憑
【1】在用做凭证的官方文书上签字。《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選﹐則掌科同至御前請旨。外官領文憑﹐皆先赴科畫字……兵科﹐凡武臣貼黄誥敕﹐本科一人監視。其引選畫憑之制﹐如吏科。”《明史·方从哲传》:“六部堂上官僅四五人……文武大選﹑急選官及四方教職﹐積數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畫憑﹐久滯都下﹐時攀執政輿哀訴。”{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命下半月後﹐赴吏科畫憑……清晨赴科伺候﹐于憑册書一押﹐是謂畫憑。”
空口無憑-汉语大词典
空口無憑
【1】谓单是嘴说而设有真凭实据。《官场现形记》第二七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着老師來説。”
聽憑-汉语大词典
聽憑
【1】任凭。{杨朔}《“阅微草堂”的真面目》:“他们租地主的地﹐全家就像卖了身子﹐听凭地主摆弄。”《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原來{倭}寇飄洋﹐也有個天數﹐聽憑風勢。”《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施主請自看﹐聽憑揀那一處。”{沙汀}《困兽记》二六:“难道你就听凭他摆布吗?”《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今後聽憑{玉堂春}嫁人﹐並與本户無干﹐立此爲照。”
茵憑-汉语大词典
茵憑
【1】见“茵馮”。
蕩憑-汉语大词典
蕩憑
【1】{太平天囯}颁发的荡地土地证。
繳憑-汉语大词典
繳憑
【1】交纳凭限。{清}朝官员被分派到某地之前, 由吏部发给写明上任期限的文书, 叫“憑限”。到任时即须交纳凭限, 称“繳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當下{苟才}照例穿了花衣禀到﹐一面繳憑投信﹐一面遞履歷。”
質憑-汉语大词典
質憑
【1】证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祖》:“官笞{李}﹐{李}以實告。而事無驗見﹐莫可質憑。”
部憑-汉语大词典
部憑
【1】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缴凭》:“上任之日﹐即將部憑照例申繳該衙門﹐轉申布政司。”
路憑-汉语大词典
路憑
【1】通行的凭证。{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二·旅鬼索路凭归费》:“我久客思歸﹐而苦無路憑﹐恒爲關津吏所留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恐聖兵到此﹐以執旗之人疑爲奸細﹐不肯輕信﹐必先發給路憑一張﹐蓋用佐將印信。”
遵憑-汉语大词典
遵憑
【1】遵照;依凭。{唐}{元稹}《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然冀永有遵憑﹐伏望聖慈允臣所奏。”{唐}{刘知幾}《史通·申左》:“且當{秦}{漢}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經》﹑雜史﹑百家諸子﹐其言河漢﹐無所遵憑。”
護憑-汉语大词典
護憑
【1】{太平天囯}文书名﹐犹护照。《太平天囯文书汇编·殿前又副掌率邓光明发给石门沈庆馀劝谕》:“爲發給護憑﹐以杜後患﹐以安民業事。”
難憑-汉语大词典
難憑
【1】不可凭信。{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難憑魚雁。我每日價枕冷衾寒﹐則俺這宿世姻緣休等閑。”{宋}{周密}《玉漏迟·题吴梦窗<箱花腴词集>》词:“兩窗短夢難憑﹐是幾調宫商﹐幾番吟嘯!”
領憑-汉语大词典
領憑
【1】领取凭证。旧时地方官赴任前,须先在京都吏部领取文牒,谓之“領憑”。{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又半月﹐赴吏部領憑;憑雖部給﹐而僉限則在科。”《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晩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領憑﹐當面叩見大老爺﹐帶有府報在此。”《天雨花》第八回:“天子見他非百里之才﹐特放{山東}{東昌府}太守﹐接了家眷﹐領憑赴任。”
韓憑城-汉语大词典
韓憑城
【1】古代传说中{韩凭}夫妻为坚贞爱情殉情之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謡至今猶存。”按﹐《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此文作“韓馮城”。
韓憑-汉语大词典
韓憑
亦作“[韓朋]”亦作“[韓馮]”【1】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茪j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韓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三国}{魏文帝}《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晋}{干宝}《搜神记》作“韓馮”。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明}{陈所闻}《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鴛鴦分散{韓朋}﹐驚蝴蝶不逐{莊生}。”{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2】借指鸳鸯。{唐}{李贺}《恼公》诗:“《黄庭》留{衛瓘}﹐緑樹養{韓馮}。”{北周}{庾信}《鸳鸯赋》:“共飛詹瓦﹐全開{魏}宫;俱棲梓樹﹐堪是{韓馮}。”{唐}{王初}《即夕》诗:“風幌涼生白袷衣﹐星榆纔亂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
鼠憑社貴-汉语大词典
鼠憑社貴
【1】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亦見夫爲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託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文选·沈约<恩倖传论>》:“〔人主〕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内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吕向}注:“言天子但見近臣之職位卑薄﹐不知權在於彼矣。如鼠之賤矣﹐爲穴於社﹐則人不敢掘之﹐是憑社以貴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