磲(磲)是什么意思
砗磲-现代汉语大词典
砗磲chē qú
【释义】:
软体动物。贝壳大而美丽,略显三角形,大砗磲壳长可达1米,外套膜呈蓝、粉红、翠绿、棕红等色。仅生活在西沙群岛以南海域。肉可供食用。壳大的可作小儿浴盆、花盆或猪食盆,小的可烧制石灰或供玩赏。
磲-现代汉语大词典
磲qú
【释义】:
见“砗磲”。
硨磲-汉语大词典
硨磲
【1】次于玉的美石。《广雅·释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2】软体动物,栖息热带海洋中。肉可食用。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长可达一米,可制器皿及装饰品。{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砗磲》:“{南海}有蚌屬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許﹐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爲貴。”【3】指其介壳。古称七宝之一。{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魏武帝}以瑪瑙石爲馬勒﹐硨磲爲酒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這洋槍隊過完之後﹐還有一個押隊官﹐戴着硨磲頂子﹐騎着馬。”{清}{朱彝尊}《赠许容》诗:“吾生好奇頗嗜此﹐硨磲犀象羅笥中。”{明}{屠隆}《昙花记·西游净土》:“嵌珊瑚硨磲瑪瑙﹐光射月輪孤。”【4】特指酒杯。{明}{屠隆}《綵毫记·展武相逢》:“斬頭顱報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家。”
磲-汉语大词典
磲
《廣韻》强魚切,平魚,羣。【1】见“硨磲”。
磲椀-汉语大词典
磲椀
【1】见“磲盌”。
磲盌-汉语大词典
磲盌
亦作“[磲椀]”【1】以砗磲制成的碗。{明}{徐柯}《白紵词》之三:“玉壺磲椀赤璚巵﹐紅妝翠褏素手持。”{南朝} {梁}{萧统}《古乐府·将进酒》:“{宜城}溢磲盌﹐{中山}浮羽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