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白毫)是什么意思
白毫-佛源语词词典
白毫
毫,眉间细毛。佛教传说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如来的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如来灭度后,将白毫相分做百千亿份,其中一份用来供养舍利及诸弟子,称为白毫之赐。《大般若经》卷三十一:“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锦,鲜白光净逾珂雪等。”《法华义疏》卷二:“白毫者,表理显明称白,教无纤隐为毫。”
白毫相-汉语大词典
白毫相
【1】{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经下·了戒品九》:“{如來}滅後﹐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舍利及諸弟子……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百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法华经句解·序品》:“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亦省作“[白毫]”。{南朝}{梁简文帝}《迦叶佛像铭》:“慧雨自垂﹐仁風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白毫大光﹐應念來感。”{宋}{苏轼}《书黁公诗後》诗:“靈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明}{梅鼎祚}《玉合记·邂逅》:“倘然現白毫﹐仗諸品圓明照。”
白毫-汉语大词典
白毫
【1】白毛。{晋}{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牺》:“長頭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鬚垂委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左耳有一白毫﹐長二尺餘。”{唐}{皮日休}《公斋四咏·小桂》:“葉彩碧髓出﹐花狀白毫蕤。”【2】见“白毫相”。【3】泛指白色的光芒。{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4】指毛笔。{宋}{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诗:“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白毫子-汉语大词典
白毫子
【1】传说中的{汉}隐士。{唐}{李白}《白毫子歌》:“{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裏。夜卧松下雲﹐朝飡石中髓。”{王琦}注:“{白毫子}蓋當時逸人。”
白毫光-汉语大词典
白毫光
【1】佛光。{唐}{沈佺期}《红楼院应制》诗:“{紅樓}疑見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金紫曜明衣内寳﹐眉間時放白毫光。”《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聖賢此時來救濟﹐{世尊}又施白毫光。皆是{目連}行孝順﹐慈親便得上大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