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端午

端午(端午)是什么意思

  • 端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午duān wǔ

    【释义】:

    亦作“端五”,指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是日民间包食角黍,竞渡龙舟。相传是为了凭吊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初学记·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鹜(wù),鸭;角黍,即粽子。

  • 端午-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午duān wǔ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以纪念相传于此日自沉泪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 端午-汉语大词典

    端午

    【1】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宋}{洪迈}《容斋随笔·八月端午》:“{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爲千秋節。{張説}《上大衍曆序》云:‘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宋璟}《請以八月五日爲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2】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採艾以爲人﹐懸門户上﹐以禳毒氣。”{清}{赵翼}《陔馀丛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後漢書·郎顗傳》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論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後世專用五日﹐亦誤。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鄭}注:‘午故書爲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世以五月五日爲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棟葉五色絲﹐皆{汨羅}遺風也。”《初学记》卷四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 端午索-汉语大词典

    端午索

    【1】古代儿童于端午节所系的项索。{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五月五日之午前……項各綵繫﹐垂金錫若錢者﹑若鎖者﹐曰端午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