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螈

螈(螈)是什么意思

  • 蝾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蝾螈rōng yuán

    【释义】:

    蜥蜴。《尔雅·释鱼》:“蝾螈,蜥蜴。”《方言》八:“守宫……在其泽中谓之易蜥,南楚谓蛇医,或谓之蝾螈。”

  • 东方蝾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方蝾螈dōng fāng róng yuán

    【释义】:

    即蝾螈。

  • 虎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虎螈hǔ yuán

    【释义】:

    两栖动物。长约13厘米~23厘米。背面黑褐色,有黄色斑纹和条纹,腹面灰色。头宽,眼小,舌大。生活于湿地。分布于墨西哥等地。幼体栖息于水中,有外鳃;成体无鳃。又称钝口螈。

  • 蛇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蛇螈shé yuán

    【释义】:

    即鱼螈。

  • 蝾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蝾螈róng yuán

    【释义】:

    又称东方蝾螈。两栖动物。体长61毫米~155毫米。状如蜥蜴。背面和体侧黑色;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黑斑。头扁平。尾长而侧扁。四肢等长,无蹼。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见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福建等地。栖息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和稻田等处。可作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

  • 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螈yuán

    【释义】:

    见“蝾螈”。

  • 鱼螈-现代汉语大词典

    鱼螈yú yuán

    【释义】:

    又称蛇螈。两栖动物。体形似蛇,长30厘米~60厘米。背面暗褐色或蓝黑色,体侧各有一条浅黄色纵纹。皮肤光滑,富有黏液,皮下有细鳞。体表有数百个环形皱褶。产卵于水边穴中,雌螈蜷曲身体,把卵围住,直至孵化。幼体孵出后进入水中,经发育变态后登陆。栖息于湿地或溪边石块下,捕食昆虫、蚯蚓等。印度、东南亚等地和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都有分布。

  • 玄螈-汉语大词典

    玄螈

    【1】蝘蜓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蝘蜓……大者長三尺﹐其色玄紺者善螫人﹐一名玄螈﹐一曰緑螈也。”

  • 蛟螈-汉语大词典

    蛟螈

    【1】蛟龙与蝾螈。泛指水族。《汉武帝内传》:“〔{西王母}曰〕:‘此子({東方朔})昔爲太上仙官﹐太上令到{方丈山}﹐但務遊戲﹐擅弄雷電﹐激波揚風﹐致令蛟螈陸行﹐山崩海竭﹐太上摘斥﹐使在人間。’”

  • 螈-汉语大词典

    《集韻》愚袁切,平元,疑。【1】见“螈蠶”。【2】见“蠑螈”。

  • 螈蠶-汉语大词典

    螈蠶

    【1】即原蚕。第二次孵化的蚕。《淮南子·泰族训》:“螈蠶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爲其殘桑也。”

  • 蠑螈-汉语大词典

    蠑螈

    亦作“[蠑蚖]”【1】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蝘蜓﹐一曰守宫﹐一曰龍子﹐善於樹上捕蟬食之。其五色長大者﹐名爲蜥蜴﹐其短而大者名爲蠑螈﹐一曰蛇醫。”{明}{屠隆}《昙花记·群魔历试》:“烏啼日落空山暝﹐走蠑蚖狐兔交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