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螳)是什么意思
螳臂当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螳臂当车tángbìdāngchē
螳螂抬起前脚想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语出《庄子·人间世》——泰山压卵(我军以~之势向前推进,敌人负隅顽抗,正如螳臂当车。)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实用委婉语词典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意为迷恋所欲求的东西胃口越来越大,却未知螳螂捕蝉黄雀躲在后面祸福难料。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泰山压卵 螳臂当车-反义词应用词典
泰山压卵 螳臂当车
泰山压卵 tàishānyāluǎn
螳臂当车 tángbìdāngchē
【泰山压卵】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悬殊,强大的一方必然摧毁弱小的一方。
〔例句〕
1.况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方,比较)
2.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泰山压卵耳。
【螳臂当车】贬义。螳臂,螳螂的前腿。螳螂举起前腿抵挡车子,比喻不自量力。
〔例句〕
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2.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应用例句〕
革命力量已形成泰山压卵之势,任何人妄想阻挡历史车轮前进,都只能是螳臂当车。
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
【释义】:
无常:迷信谓阴府中阎王差去人间勾魂的鬼。喻人一心想算计别人,却不防自己正被别人算计,死到临头还不知。□汉·刘向《说苑·正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儿女英雄传》五:那凶僧瞄准了地方儿,从胳膊肘儿上往前一冒劲,对着公子的心窝儿刺来,只听噗!“嗳呀!”咕咚!当啷啷!三个人里头先倒了一个。这正是: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释义】:
人心难以满足,就像蛇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世间的事情到头来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人心贪得无厌,祸事常会接连而来。□语本《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又,汉·刘向《说苑》: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金瓶梅词话》三〇:得失荣枯总是闲,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初刻拍案惊奇》三三:得失枯荣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一七:想个法撮掉了他才好,也免得后来淘气。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浑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通天乐》二: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玉燕姻缘全传》一五:临汝道:“你好不识时务!莫不然我将这床相让你罢!”这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世界犹如螂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
《警世通言》二五: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圣烈传》二:俗云:人心不足蛇吞象。魏忠贤富堪敌国,还想着御库内的宝贝。
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释义】:
螳臂:螳螂的前腿。比喻不自量力,强做力所不及的事。□语本《庄子·人间世》(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镜花缘》一八: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螳臂当车,万无一济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〇:螳臂当车,万无一济。这条大蟒身材长大,力量过人,假饶你千百个将军近他不得,何况独自一人,如何近得他也。
⊙螳臂当车,岂能完全
《荡寇志》一一二:正是泰山压顶,不须展转之劳;螳臂当车,岂有完全之理。
⊙螳螂之忿,安当车辙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五:儿闻世人有云:螳螂之忿,安当车辙。
⊙螳螂怒臂当车辙,而不知其不胜任也
《天妃娘妈传》七:尽吾国之广,不容其一足,合吾国之众,不大其一指。今欲与之敌,是所谓螳螂怒臂当车辙,而不知其不胜任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释义】:
螳螂只顾捉蝉,不防备黄雀在身后的危险。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自己正为人所算计。也比喻只贪图眼前小利而忘身后之大患。□事见《庄子·山木》。又,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四:姜代牙心里想道:“似俺有如此撮空之法,那怕他南朝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其奈我何!”那晓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猛空里一个黑面阎罗王举起一把狼牙棒,照着顶阳骨上静一声响,早已打得个脑盖天灵俱碎。《梼杌萃编》二三:天下事总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晓得他在天津偏偏撞着了那个柏义。
⊙螳螂捕蝉,黄雀随后
《东游记》七二:螳螂捕蝉,黄雀随后,弹雀虎伤,泉水没兽。
⊙黄雀捕螂螂捕蝉,还有弋人在后边
弋人:射者。《跻春台·双冤报》:魏有仁嫌妻贪淫,人即诬之以奸;白良玉爱民雪冤,天必予之以禄。正所谓黄雀捕螂螂捕蝉,还有弋人在后边,看来一报还一报,仇报仇来冤报冤,岂不深可畏哉!
螳-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螳táng
【螳螂】昆虫名,俗称“刀螂”。《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螳-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táng
【释义】:
虫名。螳螂。如:螳臂当车。
螳螂-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螂táng láng
【释义】:
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艾青《怜悯的歌》:“他的头发鬈曲,皮肤黧黑,身体瘦削像一只螳螂。”
螳螂虾-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螂虾táng láng xiā
【释义】:
虾蛄的俗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释义】:
语出《庄子·山木》。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螳臂当车-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臂当车táng bì dāng chē
【释义】: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介尔士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
螳臂挡车-现代汉语大词典
螳臂挡车táng bì dǎng chē
【释义】:
同“螳臂当车”。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四人帮)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以螳當車-汉语大词典
以螳當車
【1】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爲禦﹐譬猶以卵投石﹐以螳當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蠻睫螳輪-汉语大词典
蠻睫螳輪
【1】用《庄子·则阳》{蛮}居蜗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虫巢蚊睫﹑《庄子·人间世》螳臂当车等寓言故事。比喻幺麽小丑。{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國初奠定區宇﹐所剗除諸逆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蠻睫螳輪﹐竟非全無大志者。”
蜩螳-汉语大词典
蜩螳
【1】见“蜩螗”。
螳-汉语大词典
螳
《廣韻》徒郎切,平唐,定。【1】虫名。螳螂。{唐}{柳宗元}《平淮夷雅》之一:“裒兇鞠頑,鋒蝟斧螗。”【2】见“螳螂子”。
螳臂當車-汉语大词典
螳臂當車
【1】《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韩诗外传》卷八:“{齊莊公}出獵﹐有螳蜋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御曰:‘此螳蜋也。其爲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后以“螳臂當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明}{无名氏}《四贤记·解绶》:“勸恩臺妝聾做啞﹐休得要螳臂當車。”{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介尔士}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镜花缘》第十八回:“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却處處擺在臉上﹐可謂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螳螂捕蟬﹐黄雀在後-汉语大词典
螳螂捕蟬﹐黄雀在後
【1】语本《庄子·山木》:“{莊周}遊乎{雕陵}之樊﹐覩一異鵲……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覩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蜋在其後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黄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螳蜋之衛-汉语大词典
螳蜋之衛
【1】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李善}注:“《莊子》:‘{蘧伯玉}謂{顔闔}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螳蠰-汉语大词典
螳蠰
亦作“[蟷蠰]”【1】见“螳蜋”。
螳蜋-汉语大词典
螳蜋
亦作“[螗蜋]”亦作“[螳蠰]”【1】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北齐}{颜之推}《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難見﹐翡翠竿頭絶易驚。”{唐}{元稹}《有酒》诗之五:“螗蜋雖怒誰爾懼?鶡旦雖啼誰爾憐?”《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郑玄}注:“螳蜋﹐螵蛸母也。”{孔颖达}疏:“《釋蟲》云:‘不■﹐螳蠰﹐其子蜱蛸。’舍人云:‘不■﹐名蟷蠰﹐今之螳蜋也。’{孫炎}云:‘蟷蠰﹐螳蜋﹐一名不■。’{李巡}云:‘其子名蜱蛸﹐則螵蛸﹐故云螵蛸母。’”
螳臂-汉语大词典
螳臂
【1】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后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卢忠肃公毁玉双印》:“{子蓮}({周子蓮})詩云……五千疲卒戰{賈莊}﹐千騎萬騎螳臂當。”{明}{徐复祚}《投梭记·渡江》:“倘以禮數之虚文﹐賈不測之實禍﹐那時螳臂奚施﹐麝臍空噬﹐莫怪{錢鳳}此時不言也。”
螳臂擋車-汉语大词典
螳臂擋車
同“[螳臂當車]”【1】{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漢}義師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數省之兵﹐蓋有螳臂擋車之勢﹐危莫甚焉。”{白桦}《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四人帮〕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螳臂扼轍-汉语大词典
螳臂扼轍
亦作“[螗臂扼轍]”【1】犹螳臂当车。{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興﹐非英雄所覬﹐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螗臂扼轍耳。”
螳斧-汉语大词典
螳斧
亦作“[螗斧]”【1】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宋}{梅尧臣}《秋日咏蝉》:“虚腹曾何竟﹐常憂螗斧侵。”《花月痕》第四回:“四圍礮火﹐中天掣{列缺}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望諸}之魄。蝟蜂立折﹐螳斧徒勞。”{宋}{李觏}《蝉》诗:“螳斧不勞陰致害﹐貂冠猶可共傳名。”
螳螂黄雀-汉语大词典
螳螂黄雀
【1】“螳螂捕蟬﹐黄雀在後”的略语。《水浒传》第四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黄雀﹐勸君得意休誇。”
螳輪-汉语大词典
螳輪
【1】《韩诗外传》卷八:“{齊莊公}出獵﹐有螳蜋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御曰:‘此螳蜋也。其爲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后因以“螳輪”比喻自不量力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國初奠定區宇﹐所剗除諸逆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如{鄭成功}僭號{常平}﹐{孫可望}僭號{興朝}﹐{吴三桂}僭號{利用}﹐{耿精忠}僭號{裕民}﹐迤西土酋{王耀祖}僭號{大慶}。蠻睫螳輪﹐竟非全無大志者。”
螳螂拒轍-汉语大词典
螳螂拒轍
【1】犹螳臂当车。{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及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稱其智昏菽麥﹐識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臨戎賈勇猶螳螂之拒轍。此所謂厚顔也。”
螳蜋奮臂-汉语大词典
螳蜋奮臂
亦作“[螗蜋奮臂]”【1】犹螳臂当车。{唐}{黄滔}《谢试官启》:“將憐其蜯蛤剖胎﹐只自迴旋於皎月;螗蜋奮臂﹐無辭殞碎於高車。”{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卻乃提一旅之師﹐抗百萬之衆﹐何異螳蜋奮臂﹐羊豚鼓鬣。”
螳拒-汉语大词典
螳拒
【1】犹言螳臂当车。{王闿运}《上征赋》:“保窮城以螳拒兮﹐操卷甲以破{袁}。”
螳螂子-汉语大词典
螳螂子
【1】鲚鱼子的别名。{明}{陶宗仪}《辍耕录·食品有名》:“若鱭魚子名螳螂子﹐及{松江}之{上海}﹐{杭州}之{海寧}﹐人皆喜食蟚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極紅者似之故也﹐二物象形而云。”
螳怒-汉语大词典
螳怒
【1】《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后因以“螳怒”形容自不量力。《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里流血。”
螳臂當轍-汉语大词典
螳臂當轍
同“[螳壁當車]”亦作“[螗臂當轍]”【1】{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斗促织》:“螗臂當轍横﹐怒蛙致憑軾。”
螳螂-汉语大词典
螳螂
亦作“[螗螂]”【1】即螳蜋。{艾青}《怜悯的歌》:“他的头发鬈曲﹐皮肤黧黑﹐身体瘦削像一只螳螂。”{明}{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此猶可委曰{跖}犬不忘吠{堯}﹐螗螂盲蟲不知有車轍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