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是什么意思
赤肉←→白肉-反义词词典
赤肉←→白肉chìròu-báiròu
【词性】:名
赤肉:瘦肉。
白肉:肥肉。
【例】 赤肉比白肉贵得多,但白肉的营养价值不低于赤肉。
灵←→肉-反义词词典
灵←→肉líng-ròu
【词性】:名
灵:精神;灵魂。
肉:肉体。
【例】 上大学了,在那滚动着瓦蓝色波涛的海滨,又受到这饥渴的折磨,为了买下鲁迅的书,竟卖掉了唯一的毛衣,于是在腊月里被冻得发抖。为了灵的满足,我竟无情地背叛了自己的肉。(刘再复:《书渴》)
灵魂←→肉体-反义词词典
灵魂←→肉体línghún-ròutǐ
【词性】:名
灵魂:心灵;思想。
肉体:人的身体。
【例】 他能用某种方法把爱情造成为一种高贵的艺术,赞赏它,知道它各种神圣的价值,把它保存在心灵里,这样便不仅是满足了一个人的肉体,而也满足了他的灵魂。(〔波〕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精神←→肉体-反义词词典
精神←→肉体jīngshen-ròutǐ
【词性】:名
精神:人的思维活动、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
肉体:人的身体。
【例】 及至细看,才看出她和十三妹面目虽然相仿,精神迥不相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它是我们的血,我们没有权利拒绝它的创造,我们的全部力量,我们的整个灵魂,我们的肉体与我们的精神都是属于它的。(〔法〕左拉:《劳动》)
粱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粱肉liáng ròu
【释义】:
指精美的膳食。粱,精美的饭食。孔颖达认为:“食以稻粱为贵,故以粱表精。”肉,泛指肉类。《汉书·食货志上》:“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唐·杜甫《醉时歌》:“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厌,通“餍”,吃饱。
骨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骨肉gǔ ròu
【释义】:
谓躯体。《礼记·檀弓》:“骨肉归复于土,命也。”汉·王充《论衡·无形》:“故人老寿迟死,骨肉不可变更,寿极则死矣。”
肉食-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肉食ròushí
①以肉类为食物——草食(~动物)②吃荤——素食(喜欢~或肉食,是个人的习惯问题。)
肉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肉体ròutǐ
人的身体——精神(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做对人民有益的事,那么,他的肉体虽然死去,而~却是永存的。)、灵魂(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虽然肉体消灭,但~不灭。)
肉中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肉中刺ròuzhōngcì
扎到人体中的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掌上珠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实用委婉语词典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意为面前的女子容貌姿态不俗,皮肤细洁体态饱满。语出唐杜甫《丽人行》。
情同骨肉-实用委婉语词典
情同骨肉
意为彼此的感情很重,如同一家人。“骨肉”,通常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情关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实用委婉语词典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意为宁可所居之处吃的时候碗里没有肉,但不可门前没有竹子。语出宋苏轼《於潜僧绿竹轩》。
肉类技术专家-实用委婉语词典
肉类技术专家
国外对企业屠宰工的尊称。也可用于称屠夫。
肉腐出虫-实用委婉语词典
肉腐出虫
婉指凡是祸患的到来必有其内部的原因。古人曰:“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生。”
自食其肉-实用委婉语词典
自食其肉
欧美婉指不再劳动,光吃自己的老本。
陷于酒池肉林-实用委婉语词典
陷于酒池肉林
欧美婉指贪吃无度。喻指。
肉-孙子兵法词典
肉ròu
【释义】:
禽兽肉。《行军篇》:“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肉食-孙子兵法词典
肉食
【释义】:
吃肉。《行军篇》:“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杜牧注:“肉食者,杀牛马饗士也。
粟马肉食-孙子兵法词典
粟马肉食
【释义】:
把马肉当粮食吃。《行军篇》:“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此文一本作“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十一家本非是。李筌注:“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也。”一说用粮食喂马,杀马吃肉。梅尧臣注:“给粮以秣乎马,杀畜以飨乎士。”
肌 肉-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肌 肉
[肌jī 肉ròu]
同 肌肉。
异 应用对象不同。
【肌】 人的肉。《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乃:就,于是。解:解剖)《汉书·文帝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
【肉】 禽兽的肉。特指供食用的肉。《汉书·樊哙传》:“拔剑切肉食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辨 在先秦,“肌”、“肉”有严格的区别。“肉”一般不指人的肌肉,除非是:①“骨肉”并举。《战国策·赵策》:“骨肉之亲也。” ②指称死人。《墨子·节葬》:“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汉代以后,“肉”也用来指人的肌肉,但“肌”却不能指称禽兽的肉。
搏斗 格斗 肉搏-近义词应用词典
搏斗 格斗 肉搏
搏斗 bódòu 格斗 gédòu 肉搏 ròubó
【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如:
1.这已经不单是有趣的故事,而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搏斗了。
【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如:
2.台上鼓声响得像爆豆,敌对双方正进行着生死格斗!
【肉搏】徒手或用短兵器搏斗。如:
3.于是,在庄头、堤埂、在外壕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辨析:“搏斗”着重于“搏”,徒手激烈对打,现也指用刀枪等对打,如大炮机枪齐鸣,一场激烈的搏斗开始了。它也比喻各种形式的激烈斗争。“格斗”对象多是敌人、猛兽等。“肉搏”含有奋不顾身,拼死决斗的意味。“肉搏”语义重,“格斗”次,“搏斗”较轻。
骨肉-古文观止词典
骨肉gǔ ròu
【词性】:名词
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8)。《触詟说赵太后》: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国君的子女〔同国君〕是至亲。《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意见〕不合,那么至亲也会变成仇敌。《李陵答苏武书》:慰诲勤勤,有逾骨肉。——慰问和教诲诚恳亲切,超过了自己的骨肉亲人。
粱肉-古文观止词典
粱肉liáng ròu
【词性】:名词
精美的膳食。粱,上等米(1)。《晁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穿的一定是华丽的衣裳,吃的一定是精美的膳食。
肉-古文观止词典
肉ròu
【词性】:名词
指供食用的禽兽肉(7)。《郑伯克段于鄢》:食舍肉。——吃的时侯,把肉放在一边不吃。《臧僖伯谏观鱼》:鸟兽之肉,不登于俎。——鸟兽的肉不能上宗庙的祭器。《管晏列传》:食不重肉。——〔晏婴〕不吃两种有肉的菜。
肉-古文观止词典
肉ròu
【词性】:动词
一、使……长肉(1)。《诸稽郢行于吴》: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君王对越国,就如同让死人活过来,使白骨长肉一样。
二、吃(1)。《伯夷列传》:肝人之肉。——吃人的心肝。
肉食者-古文观止词典
肉食者ròu shí zhě
【词性】:名词
吃肉的。指做高官的人(2)。《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做大官的人去谋划这件事。《曹刿论战》:肉食者鄙。——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
肉袒-古文观止词典
肉袒ròu tǎn
去衣露体。古时在谢罪时表示惶恐(1)。《留侯论》:郑伯肉袒牵羊以迎。——郑襄公赤身露体牵着羊前去迎接。
把肉麻当有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把肉麻当有趣
【释义】:
肉麻:由轻佻或虚伪的言语举止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把无聊的事当作有趣的事欣赏。形容人的低级趣味或毫无羞耻。《冷眼观》二九:你若放明白点儿给他便罢,如其不然,无论在什么体面的地方,他就能不顾死活,硬坍人家台,说人家欠嫖钱,就把肉麻当有趣的话都一齐来了。
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
【释义】:
比喻只有用自己的血汗挣的钱才真正靠得住。《儒林外史》二五: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
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
【释义】:
皮肤白,头发黑。形容人长得漂亮。《三遂平妖传》一:这女子脚到头五尺三寸身才,生得如花似玉,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释义】:
褶:指包子顶部的面褶。比喻钱财或优点不显露在外表。《济公全传》六六:掌柜的,你别瞧我们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顾主,财神爷来了。又九九:你别瞧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好主顾,不赊不欠,给现钱,是你们的财神爷。
别人家的肉,那里煨得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别人家的肉,那里煨得热
【释义】:
比喻不是亲生的骨肉,终究亲热不起来。《二刻拍案惊奇》三二:(胡鸿)便问家人道:“可惜大爷青年短寿,今不曾生得有公子,还与他立个继嗣么?”家人道:“立是少不得立他一个,总是别人家的肉,那里煨得热?所以老爷还不曾提起。”
⊙别人的肉,偎不热
《初刻拍案惊奇》三八:你伯娘虽然不明理,却也心慈的。只是妇人一时偏见,不看得破,不晓得别人的肉,偎不热。
⊙别人的肉,须贴不在自己身上
《型世言》十六:你若说为生儿子,别人的肉,须贴不在自己身上。你若生一个儿子出来,岂不反被他劈去一半家私!
别人肉补自己身上,不臭也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别人肉补自己身上,不臭也烂
【释义】:
比喻贪占别人的东西,终久要招惹灾祸与麻烦。《闽都别记》三七六:别人肉补自己身上,不臭也烂。此乃不义之财,及早送还。留在家中,不招灾惹祸,亦自生病痛。
不肉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肉疼
【释义】:
不心疼爱惜。《绘芳录》二四:况且他一味贪恋玩耍,外来的银两不肉疼。《活地狱》五三:中玙反正拿着不肉疼的钱,譬如没有的一样,胡钻乱塞。《冷眼观》二〇:好在是抱的儿子当兵不肉疼。
不做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做肉
【释义】:
犹言不长肉。引申为不实惠。《照世杯》二:你家奶奶原来是个清客,爱吃这样不做肉的东西。
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释义】:
形容绿林好汉纵情吃喝、大嚼豪饮、痛快淋漓的生活。《水浒全传》十五: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
⊙大碗酒,大块肉
《醒世恒言》三〇:不如从了我们,大碗酒,大块肉;整套穿衣,论秤分金。
吃冷猪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冷猪肉
【释义】:
意谓陪孔子受祭。旧时祭祀孔子,要献生的胙肉,故称冷猪肉。陪孔子受祭的还有经皇帝批准“从祀孔庙”的历代名儒。讽刺想死后“从祀孔庙”的道学先生。《老残游记》一三:其实我也不是想吃冷猪肉的人,作什么伪呢?又一三:得了,得了,别吃冷猪肉了,把钥匙给我罢!
吃肉得润口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肉得润口肉
【释义】:
润口:合口。意谓吃肉要吃合口味的肉。《济公全传》一二六:掌柜的,你瞧这肉,一煮一锅油全化了,吃一口就得呕心。常言说:“吃肉得润口肉。”你给换瘦的罢。
促织不吃癞虾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促织不吃癞虾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
【释义】:
歇后语。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同样地位、命运的人,不要互相欺侮残害。《金瓶梅词话》二四:贼淫妇,趁了你的心了!罢了,你天生的就是有时运的爹娘房里人,俺每是上灶的老婆来。巴巴使小厮坐名问上灶要茶,上灶的是你叫的?你我生米做成熟饭,你识我见的。促织不吃癞虾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
大酒大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酒大肉
【释义】:
形容丰盛的酒宴或饮食。《水浒全传》一〇一: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价同吃。
⊙大鱼大肉
《说唐全传》二四:劫了王杠银子,日日大鱼大肉,十分快活。《何典》三:这翻不用素鼓榔槌,都是大鱼大肉。
大虫不吃伏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虫不吃伏肉
【释义】:
大虫:老虎。伏:指被慑服的动物。比喻真正的好汉不欺负已降伏的人。《水浒全传》二: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虫不吃伏肉。
⊙虎不吃伏肉
《女仙外史》八八:和尚一想,虎不吃伏肉。就大声应道:“……尔今手无寸铁,杀汝不为好汉。”
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
【释义】:
形容绿林好汉分银及吃喝时那种大手大脚,奢费不惜的作风。《水浒全传》一二: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作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如何?
⊙大秤分金,小秤分银
《吴三桂演义》五:我们在山,大秤分金,小秤分银,本十分快活。但闻足下之言,亦觉有理,就请到山上且行歇马,共行商酌。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说呼全传》一六:幸亏今日俺的命不该绝,如今倒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他个爽快哩!
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
【释义】:
等到识秤后再去做卖肉的生意,肉已无了。比喻等弄明白道理之后,已后悔莫及。《金兰筏》六:田公子回家,颇有自悔之意。只是俗语说得好:到得识秤又无肉卖了。田公子到得悔恨,又无银钱。
饿老鹰想吃天鹅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饿老鹰想吃天鹅肉
【释义】:
比喻痴心妄想。《娱目醒心编》七:饿老鹰想吃天鹅肉,未知有福分消受没有。参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凡夫肉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凡夫肉眼
【释义】:
指平凡无识的人。《七剑十三侠》二七:只是隐居玩世,不肯使人知道,那凡夫肉眼,怎么识得?
风吹肉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风吹肉痛
【释义】:
风吹一下都怕痛了肉。形容极端怜惜宠爱。《野叟曝言》七一:幸得生了下来,三年之内,推干受湿,乳哺抱持,风吹肉痛,魂梦惊心。又一四一:文畀系凤姐钟爱,读书之外,不许旁骛,朝晚在面前,还觉风吹肉痛。
佛在心头坐,酒肉腑肠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佛在心头坐,酒肉腑肠过
【释义】:
意指修行在于善心,只要心里有佛,违反了吃酒吃肉的戒律也无大碍。《醒世恒言》二六:就如鱼这一种,若不是被人取吃,普天下都是鱼,连河路也不通了。凡人修善,全在一点心上,不在一张口上。故谚语有云:佛在心头坐,酒肉腑肠过。又云:“若依佛法,冷水莫呷。”难道吃了这个鱼,便坏了我们为同僚的心?
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
【释义】:
途人:路人。骨肉:亲人。人一富贵连素不相识的路人也都成了亲人,人一贫穷连血肉相关的亲人也成了路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东周列国志》九〇:父母见其狼狈,辱骂之。妻方织布,见秦来,不肯下机相见。秦饿甚,向嫂求一饭,嫂辞以无柴,不肯为炊。有诗为证: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迹途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割别人的肉贴在脸上,如何长的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割别人的肉贴在脸上,如何长的起
【释义】:
长的起:长得上。比喻诈骗谋夺别人的财物,不可能安然无事地享用。《续金瓶梅》二:市井小人骗诈得几百钱,打夺得些须物,忽然疾病取药费了?忽然口舌官司费了,他不知暗地填还。原是割别人的肉贴在脸上,如何长的起?
各肉儿各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各肉儿各疼
【释义】:
谁养的孩子谁心疼。意谓母子之间自有特别亲密的感情。《金瓶梅词话》九一:况男子汉已死,奴身边又无所出,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归他娘去了。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
⊙各养的各痛
《儒林外史》五: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骨血,再娶个大娘来,各养的各痛。自古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料想不能长大。
含着骨头露着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含着骨头露着肉
【释义】:
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把自己心里话明白说出来。《红楼梦》八八: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儿女英雄传》二三:列公请想,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这番扯着耳朵腮颊动的节目,大约除了安老爷合燕北闲人两个心里明镜儿似的,此外就得让说书的还知道个影子了。
⊙噙着骨秃露着肉
《金瓶梅词话》三四:贤侄,你不是这等说了。噙着骨秃露着肉,也不是事。对着你家大官府在这里,越发打开后门说了罢。
好肉上生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肉上生疮
【释义】:
比喻坏事出人意料地发生。也比喻无中生有,节外生枝。《野叟曝言》三五:素臣同长卿进去,一面用饭,一面问苗人作乱之事。长卿太息道:“此俗语所云,‘好肉上生疮’者是也。”《中国现在记》六:抚台等毕珠看完了,说道:“这从那里说起!这岂不是好肉上生疮么?怎么回他?”毕珠也慌了。
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释义】:
喻好女子嫁了个丑陋的男人。含有惋惜不平、讥讽意。《水浒全传》二四:却说那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好一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水浒全传》二四:西门庆跌脚笑道:“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榖树皮的武大郎?”王婆道:“正是他。”西门庆听了,叫起苦来说道:“好一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好一块羊肉,怎生落在狗口里
《金瓶梅词话》二:西门庆听了,叫起苦来,说道:“好一块羊肉,怎生落在狗口里!”
⊙好一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口里
《初刻拍案惊奇》一〇:却把一个如花似玉的爱女,嫁与那酸黄齑、烂豆腐的秀才,没有一人不笑他呆痴,道是:好一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口里了!
⊙好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嘴里
《飞跎全传》三:好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嘴里。我是不吃羊肉惹身膻。
⊙好块羊肉,落在狗口里
《风流悟》六:他就一路胡思乱想道:“这雌儿竟得齐齐整整,好块羊肉,落在狗口里。”
⊙好块肥羊肉,掉到狗口里
《九尾龟》九〇:我们老爷真是瞎了眼睛,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姐,去配给这样一个姑爷……只可惜我们小姐,这样的才貌,却嫁着了这样的人,真是好块肥羊肉,掉到狗口里去了!
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
【释义】:
黑头虫儿:比喻黑心坏人。意谓对于黑心的人不可救助,以免受害。《金瓶梅词话》九九:你如何对淫妇说,倒要害我?我寻得你来不是了,反恩将仇报。常言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休走,吃我一刀子,明年今日是你死忌!
虎口里那有回来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虎口里那有回来肉
【释义】:
比喻人或钱财落在强盗手里,难以得还。《警世通言》二一:赵文道:“虎口里那有回来肉?妹子被响马劫去,岂有送转之理。必是容貌相像的,不是妹子。”
黄犬食肉,白犬当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黄犬食肉,白犬当罪
【释义】:
黄狗把肉偷吃掉了却拿白狗抵罪。比喻代人受过。《闽都别记》二五三:以妖怪既除,天师遂回江西。无人不说灭了害造桥之妖怪。谁知乃黄犬食肉,白犬当罪。
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
【释义】:
活到一百岁,等着让人杀了吃肉哩。意谓活多久也是一死,不如拚死。《醒世姻缘传》五二:狄婆子拉着他的手说道:“你去!由他!破着我的老命合他对了!活到一百,待杀肉吃哩!”
⊙活八十,待杀肉吃哩
《醒世姻缘传》八五:素姐道:“这气不杀人!人好容易到京,出来看看儿,只是把拦着,不放出来,我不吊杀罢!活八十,待杀肉吃哩么!”
将皮裹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皮裹肉
【释义】:
比喻仅够对付,勉勉强强。《红楼梦》一〇八:你姨妈这里才将皮裹肉的打发出去了。你说说,真真是六亲同运。
酒肉弟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肉弟兄
【释义】:
指只在吃喝玩乐上来往交际的朋友。比喻只讲吃喝,不讲情义的朋友。《喻世明言》八: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永庆升平后传》六三:酒肉弟兄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
⊙酒肉兄弟
《快心编》五: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一个无。《醋葫芦》八: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半个无。《何典》二: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酒肉朋友
《妆钿铲》四:酒肉朋友,日会三千,急难之中,百无一二。《风月梦》二二:酒肉朋友朝朝有,急难之中无一人。
⊙酒食朋友
《飞跎全传》一:酒食朋友朝朝有,患难之中无一人。
酒养精神肉养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养精神肉养膘
【释义】:
意谓饮酒能滋养人的精神,食肉能使人长膘。《飞跎全传》二:驴驮钥匙马驮锁;酒养精神肉养膘。
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释义】:
指平时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很多,陷入困境时却无一人相助。指酒肉朋友只是口腹之交,成不了患难之交。《喻世明言》八:这篇词名为《结交行》,是叹末世人心险薄,结交最难。平时酒杯往来,如兄如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真个是: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一个无
《快心编》五:沈氏道:“哎!自古说: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一个无。自家族中也没有人来,唯恐带累了他,还要说恁朋友?”
⊙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半个无
《醋葫芦》八:成茂叹口气道:“咳!罢了,罢了!世言: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中半个无。果实语也!”
⊙酒肉弟兄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
《永庆升平后传》六三:我有钱的时候,朋友们全围随我;及至我没钱,找他们去,全都不见。就应了俗语了:酒肉弟兄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
酒是烧骨硝焰,色是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气是无烟火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是烧骨硝焰,色是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气是无烟火药
【释义】:
比喻好酒,好色,贪财,逞气对人健康都有极大损害,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地。《警世通言》一一:独有一处连带真带草,其字甚大。李生起而观之,乃是一首词,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酒是烧骨硝焰,色是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气是无烟火药。四件将来合就,相当不欠分毫。劝君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
口里肥腻,皮里消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口里肥腻,皮里消肉
【释义】:
口里吃着肥肉,皮下减少着肌肉。比喻口里吃得舒服,经济却日渐枯竭。《飞龙全传》一三:不意郑恩自得小二提醒,把雨伞发卖。吃了这甜头,没有使用,便把雨伞货卖,不消半月,又把那半年儿的雨伞做了乌有先生。正是口里肥腻,皮里消肉。
苦肉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苦肉计
【释义】:
指用使自己皮肉受到损伤的办法骗取信任的计谋。《三国演义》四七: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醒世姻缘传》一七:昨日天大的一件事,亏了神明相救,也不枉了小人这苦肉计,保全老爷回家够了。《隋唐演义》二:此行入朝,大王须做一苦肉计,动皇后之怜,激皇后之怒,以坚其心。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释义】:
比喻痴心妄想。多用来揶揄丑男子想占有美女子,或地位低的男子想娶地位高的女子,而目的不能达到。《镜花缘》九: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楼中月》四九:我猜俚来,一定看见仔倪大先生,心里勿转好念头,想吊膀子呢,倒是格种神气,真真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哉!
☉癞虾蟆怎想天鹅肉
《水浒全传》一〇一:王庆那敢则声,抱头鼠窜,奔出庙门来,噀一口唾,叫声道:“我直恁这般呆!癞虾蟆怎想天鹅肉!”
☉癞虾蟆想天鹅肉吃
《蕉叶帕》五:胡连道:“他是癞虾蟆想天鹅肉吃,论姻亲非富即贵。”
☉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儒林外史》三: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癞虾蟆想天鹅
《天凑巧》一:便都是些痴蠢的财主,都是些铜臭的上舍,也是癞虾蟆想天鹅。若肯将就些,也轮不到你了。
☉癞虾蟆想吃天鹅
《清夜钟》六:(张千户)道:“我定要娶他!”鸨儿道:“癞虾蟆想吃天鹅!”
☉癞虾蟆伏阴沟里,妄想天鹅落下来
《合锦回文传》四:栾云听说大喜,随即吩咐媒婆速往说亲。正是:癞虾蟆伏阴沟里,妄想天鹅落下来。
☉癞虾蟆要上樱桃树
《林兰香》二五:这是他癞虾蟆要上樱桃树,反把别人葬送,真是屈死旁人笑死贼,不过遇着性紧的主人。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文明小史》二九:你也真正自不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这是有钱的阔老官做的事,怎么你也想学耍起这个来呢?
☉癞蛤蟆想天鹅肉吃
《红楼梦》一一: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癞蛤蟆吃天鹅蛋
《带印奇冤郭公传》二五:忽闻女子说:“此屋后有个小小温泉,你先到那儿洗洗澡,消消你的那酒气,我们便依从你。否则有死而已,你休想癞蛤蟆吃天鹅蛋!”
☉癞蛤蟆躲在阴沟洞里,指望天鹅肉吃
《韩湘子全传》二五:说崔公子要娶芦英小姐续弦,直叫做癞蛤蟆躲在阴沟洞里,指望天鹅肉吃。
☉癞虾蟆在阴沟里想着天鹅肉吃
《醒世恒言》三:又想一回道:“呸!我终日挑这油担子,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等非分之事!正是癞虾蟆在阴沟里想着天鹅肉吃,如何到口!”
☉黄鼠狼躲在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
《西湖二集》四:说话的,你道从古至今,有得几个厨子做官;若是厨子要做官,却不似黄鼠狼躲在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不要说日里不稳,就是夜里做梦也不稳哩。
☉虾蟆在阴沟洞里想天鹅吃
《风流悟》一:及至妻子得知了,又被他嚷骂三四日,骂道:“没廉耻的亡八,虾蟆在阴沟洞里想天鹅吃。”
☉刺猬想吃天鹅肉
《醒世姻缘传》四四:宾人休得枉垂涎。刺猬想吃天鹅肉。《清风闸》三:撒帐撒帐北,名花自是开金谷。宾人休得枉垂涎,刺猬想吃天鹅肉。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怎能到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怎能到口
【释义】:
歇后语。比喻痴心妄想,根本办不到。《三遂平妖传》五:谁知那乜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虾蟆想着天鹅肉吃,怎能到口?
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
【释义】:
比喻人太不知道好歹。《红楼梦补》二八:那时候他在里间屋子里,听见就哭起来。我叫他出来,当着太太面前问他,又不哼一声儿。妹妹,你说,这不是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呢。
癞虾蟆也有吃天鹅肉的日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虾蟆也有吃天鹅肉的日子
【释义】:
讥笑丑汉娶了美妻。《醒世恒言》九:至期笙箫鼓乐,娶过门来。街坊上听说陈家癞子做亲,把做新闻传说道:“癞虾蟆也有吃天鹅肉的日子。”
癞子吃猪肉--还图个甚么人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子吃猪肉--还图个甚么人身
【释义】:
歇后语。佛教认为人吃什么来生就罚变什么。比喻自己造孽,违背清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九:因这些已甚之行,虚憍之气,却教世上人当不起,他便痛心切齿,以图报复,你既骂得他倒边,他也处得你彻底,正叫做癞子吃猪肉--还图个甚么人身。
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
【释义】:
歇后语。恁:这么,这样。老妇人缺牙,又在晚上,腊肉干硬,只好用手撕成丝吞下。丝:谐“事”。意谓是这么一回事。《金瓶梅词话》二七:玉楼道:“五姐,你今日怎的只吃生冷?”金莲笑道:“我老人家肚内没闲事,怕甚么冷糕么!”羞的李瓶儿在旁脸上红一块,白一块。西门庆瞅了他一眼,说道:“你这小淫妇儿,单管只胡说白道的。”金莲道:“哥儿,你多说了话。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你管他怎的?”
六十六,阎王请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六十六,阎王请吃肉
【释义】:
民俗禁忌之一。指六十六岁时是人的生死关口。请吃肉:诙谐说法,指死亡。《扫迷帚》一七:又有所谓“六十六,阎王请吃肉”者,倘犯此忌,如有小疾,则必举家皇皇,视为危险。
鹭鸶不吃鹭鸶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鹭鸶不吃鹭鸶肉
【释义】:
比喻同类不互相伤害。《西游记》二四: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
毛竹笋煨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毛竹笋煨肉
【释义】:
衙门里用毛竹板打犯人的屁股,因戏谑犯法受刑为“毛竹笋煨肉”。《冷眼观》一九:你是甚么人?敢伸头领项的来阻挡运路?莫不要活得不耐烦,想去尝那毛竹笋煨肉的滋味么!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释义】:
反诘语。比喻即使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也总该看见过,听见过。《红楼梦》一六: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已经长的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没有吃过猪肉,也听见过猪喊过
《冷眼观》二三:秃子道:“小的就没有吃过猪肉,也听见过猪喊过的呀。杀头固然是没有命吃饭,打屁股也是九宗七祖都不得超生的事,怎么还不算得急难呢?算得过,算得过。”
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
【释义】:
比喻为不相干的外人或谋好事或贴钱物。《红楼梦》一六: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
皮肉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皮肉行
【释义】:
指妓院。《精神降鬼传》七:想来那青楼中的人,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有几个天生下流种子,我虽不懂皮肉行里的分两,他尝揣摩他们那个情形,他该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吗!
皮松肉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皮松肉紧
【释义】:
比喻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二五: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打了会子闷葫芦儿。
皮里走了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皮里走了肉
【释义】:
比喻暗里耗去实力,剩下了空架子。《二刻拍案惊奇》二二:公子只见逐日费得几张纸,一毫不在心上,岂知皮里走了肉,田产俱已荡尽,公子还不知觉。
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
【释义】:
惹厌:惹人讨厌。肉麻:由轻佻的举动或虚伪的言辞所引起的厌恶而又不舒服的感觉。惹人家讨厌,还自以为是人家的知己,让人肉麻还自以为有趣。形容人不知羞耻,惹人讨厌。《楼中月》三一:漫说发贤是个昏迷的痴呆子,本属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怎识得宝玉的风色呢?
☉肉麻当有趣
《冷眼观》二九:你若放明白点儿给他便罢,如其不然,无论在甚么体面地方,他就能不顾死活,硬坍人家的台,说人家欠嫖钱,就把那种肉麻当有趣的话都一齐出来了。
☉肉麻当有趣,惹厌当知己
《楼中月》一三:拿几句滑头闲话骗骗俚,其实暗底下骂骂俚,俚你一点听勿出,认道奴搭俚要好,倒对奴贼忒嘻嘻,招赔勿是,格末叫肉麻当有趣,惹厌当知己。
人心都是肉长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都是肉长的
【释义】:
比喻人的心肠都是软的,都有感情或有同情心。《精神降鬼传》七:精神教训已毕,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丑恶二鬼看完,就抱头痛哭,悔恨前非,情愿投降归正。
☉人心是肉做的
《武则天四大奇案》四二:常言道:“不怕千金体,三个小殷勤。”人心是肉做的,他看你这温柔苦求,自然生那怜爱的心了。
人脸上没有肉,也有四两豆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脸上没有肉,也有四两豆腐
【释义】:
肉:旧时富者食物。豆腐:穷者食物。意谓无论穷富,不管是谁,总要讲究点脸面,不能不顾廉耻。《醒世姻缘传》八七:戴奶奶骂道:“你就快别要污邪,离门离户的快走!怎么来!人脸上没有肉,也有四两豆腐!难道叫人这们砢碜拉拉的争,我又好留你的?”
肉里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里钱
【释义】:
比喻靠劳动辛苦挣来的钱。也指血本、老本。《二刻拍案惊奇》八:却多是自家肉里钱,旁边的人不曾帮了他一文。《何典》一:便向身边挖出肉里钱出来,送与和尚,作香仪。
肉眼无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眼无珠
【释义】:
形容人见识浅陋,眼力很差,缺少分析判断力。《鼓掌绝尘》二九:今贤侄功名已遂,志愿已酬,诚所谓肉眼无珠,好人未易识耳。《走马春秋》六:千岁,小老儿肉眼无珠,不知千岁驾临,多有冒犯。
肉贱鼻子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贱鼻子闻
【释义】:
价钱便宜的肉要用鼻子嗅一嗅,看是否已经变质。《济公全传》一五:有一位买了四块肉,心中甚喜。心想:“这肉足够一斤一块。”走两步,他闻一闻。俗话说的不错:肉贱鼻子闻。
肉面对肉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面对肉面
【释义】:
意即面对面。《何典》四:不要说别样,就是这副标致面孔,与他肉面对肉面的睡在一处,也觉风光摇曳,比众不同。
肉烂在汤锅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烂在汤锅里
【释义】:
肉煮得过烂,油熬在了汤里,比喻利益没有受损失。也比喻没有便宜外人。《冷眼观》五:再说句笑话,左右是肉烂在汤锅里,天掉下来有文大爷去挡。又二五:怎么算都不要紧,好在是肉烂在汤锅里,多也是他的,少也是他的。
☉肉烂汤锅
《冷眼观》一六:与其同归于尽,不若肉烂汤锅,赫然变计,先复民权。
肉眼不识泰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眼不识泰山
【释义】:
指眼力太差,认不出杰出的人物,多作谦词。《春柳莺》八:田又言道:“他肉眼不识泰山,以先生为假名士,心下不忿。故与毕守谦同谋。”《隋史遗文》五九:王世充连叩上几个头道:“肉眼不识泰山,自惹罪戾。望大王宽恩大度,曲赦小臣。”
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
【释义】:
歇后语。馒首:馒头。比喻东西放出去后就无法收回来。也指人一走就再回不来。《飞跎全传》二七:跎子暗暗取出云旦,一连托散了他几个,那狗只认做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风月梦》一九:你不知在婊子那里一连住了几夜,也不知欠下多少银子,家里来扯谎,想将银子赚哄出去,好做大老官。就算是姓陆的借钱是实,这般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的银子,我也不借。
☉肉馒头打狗——难回转
《十把穿金扇》一:如若是今日去到陶相府,小奸贼七天里掉了魂!这才是肉馒头打狗——难回转,怕只怕去时有路转无门。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释义】:
吃起来又没有肉,扔掉它又还有点滋味。比喻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三国演义》七二: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曰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取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分事略》下:杨修言:“昨日早饭能见丞相尝鸡肋,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乃丞相班军。”
⊙食则无肉,弃则有味
《龙会兰池全录》:世隆叹曰:“古人谓鸡肋,食则无肉,弃则有味,正予今日事矣。”
⊙弃之不甘,食之无味
《荡寇志》九五:只是我与陈希真相持,胜败未分,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势难兼顾,如何方好?
要吃肉,肥中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吃肉,肥中瘦
【释义】:
意谓肥中有瘦的肉最好吃。《济公全传》一二:这肉真肥真香真烂,五花三层。要吃肉,肥中瘦。
是个老虎,到处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个老虎,到处吃肉
【释义】:
比喻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照样出众。《连城璧》申:俗语道得好:是个老虎,到处吃肉。吕哉在扬州地方考了案首,回到福建,也不曾考个第二。由县而府,由府而道,处处都是他领批。
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
【释义】:
比喻美人虽美,但娇贵无比,难以接近。《红楼梦》六五:前日我曾回过大哥的,他只是舍不得。我说“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咱们未必降的住。正经拣个人聘了罢。”
手掌也是肉,手背也是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手掌也是肉,手背也是肉
【释义】:
比喻两方都是自己的亲骨肉,自应一视同仁。《醋葫芦》一一:如今诸凡事业,少不得俱是儿子所有,那做女儿的,岂不落空?论来手掌也是肉,手背也是肉,该把家事对股平分。
⊙手掌也是肉,手心也是肉
《三刻拍案惊奇》二:王道道:“我手掌也是肉,手心也是肉,唯主持,但凭列位。”
受恩深处亲骨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受恩深处亲骨肉
【释义】:
受人深恩就会感到施恩的人如同自己的亲人。《醋葫芦》一〇:自古说得:受恩深处亲骨肉。但能以恩义结人,何虑无子?
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
【释义】:
再厉害的人也不会打满面笑容态度和气的人,就像连饥饿的老虎也不吃降伏了的动物一样。比喻人不欺负态度和蔼或已伏低的人。《禅真后史》四:自古道“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令妹死在耿宅,产后血崩,系是天命,与这濮太公何干?他老老大大提茶与你们吃,何等好意!兄恃强将碗击碎,是何道理?
贪强买猪婆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贪强买猪婆肉
【释义】:
强:吴方言。价格低,便宜。猪婆肉:老母猪肉。比喻贪便宜买了劣等货。《负曝闲谈》一〇:可不是呢!南边人的俗语,叫作“贪强买猪婆肉”。不要说别人,咱们账房王老顺的儿子,专好贪小便宜儿,上回上黑市去买东西,有天买了一只烧鸭子,刚想用刀片,谁知道是拿颜色纸糊的,气的他往河里一扔。
剜肉粘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剜肉粘肤
【释义】:
剜:挖。剜下别人的肉,粘在自己皮肤上,自然不服帖。比喻非骨肉之亲,感情终难贴切,可合可离。《警世通言》二: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常言又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剜去眼前疮,安上心头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剜去眼前疮,安上心头肉
【释义】:
眼前疮:意同眼中钉。心头肉:比喻心爱的人。比喻把怨恨的人从眼前除掉,才能把心爱的人安排进来。《金瓶梅词话》九四:这春梅才待使张胜请他到后堂相见,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口中不言,心内暗道:“剜去眼前疮,安上心头肉。眼前疮不去,心头肉如何安得上?”
剜却心头肉,医了眼前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剜却心头肉,医了眼前疮
【释义】:
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办法救急。常指为了解决眼前问题而牺牲自己的根本利益。□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冷眼观》一九:所以现在各处的米贩子,都成船累载的将我们内地里食米,皆向外洋装运。照这样剜却心头肉,医了眼前疮的闹法闹起来,还怕我们江苏人的身家性命不在那几个囤积居奇的米伧手里送掉了么?
⊙挖肉补疮
《醉醒石》一三:以此盖彼,以后盖前,拖欠日深,缺额越多,到底必有一结。挖肉补疮,其孔日大。雪中埋尸,见日终化。
⊙剜肉补疮
《二刻拍案惊奇》一五:提控道:“江老儿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他女儿平日与你相爱,通家姊妹,留下你处住几日,这却无妨。”
⊙剜肉医疮
《续金瓶梅》一〇:况即剥皮见骨,剜肉医疮,终不能以一杯而救舆薪,取精卫而填东海也。
我赶鹿,你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我赶鹿,你吃肉
【释义】:
比喻自己辛苦得来的果实被别人享用。《一片情》五:丑奴儿道:“哥哥好受用。”喜哥道:“还要胡说,是我赶鹿,你吃肉了。”
现钱买的手指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现钱买的手指肉
【释义】:
现钱可以买到手指指着的那一块肉。比喻有现钱就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物品。《施公案》一二八:大哥不用生气,买卖人有三分纳性,算我乍进芦苇,不知深浅,俗语说:现钱买的手指肉。
想吃天鹅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想吃天鹅肉
【释义】:
比喻痴心妄想。《何典》一:只见经案旁边,蹲着一只愤气癞团,抬头望着天上一群天鹅,正在那里想吃天鹅肉。
⊙想这天鹅肉吃
《三刻拍案惊奇》九:你在家也懒干这营生,怎想这天鹅肉吃,害了这命!
⊙想天鹅肉吃
《醒世奇言》三:这孙寅虽是个有名的秀才,争奈家道单薄,亦且未见得举人进士是他必竟做一番的,却要想刘家女儿为妻,可不是想天鹅肉吃?《野叟曝言》二五:强四海饿得慌,想天鹅肉吃哩!
⊙想天鹅肉
《后红楼梦》一〇:好个林妹妹,什么姜景星就想天鹅肉呢。
⊙想天鹅屁吃
《儒林外史》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孝顺的便是骨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孝顺的便是骨肉
【释义】:
指收养的孩子只要孝顺,也就像亲骨肉一样。《醋葫芦》一一:只因你我年老,回头并无亲人,刚只一子一女。虽非自生,常言道:孝顺的便是骨肉。
心肝儿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肝儿肉
【释义】:
比喻最心疼的人。《红楼梦》三: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心肝肐蒂
《金瓶梅词话》三五:如今这家中,他心肝肐蒂儿事偏欢喜的这两个人,一个在里,一个在外。
⊙心头的肉
《初刻拍案惊奇》二:滴珠父母误听媒人之言,道他是好人家,把一块心头的肉嫁了过来。
悬羊头,卖狗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悬羊头,卖狗肉
【释义】:
门外悬挂的是羊头,肉案上卖的是狗肉。比喻用假招牌假货色骗人,名实不符。《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七:好便好,只叫个悬羊头,卖狗肉,到底不高。
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释义】:
比喻最憎恨、最厌恶的人,必欲除去而后快。《醒世恒言》二七:娶了晚妻,或奉承他妆奁富厚,或恋颜色美丽。或中年娶了少妇,因这几般上,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儿女也渐渐做了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眼中之钉,舌中之刺
《警世通言》五:世间只有僧人讨便宜,他单会布施俗家的东西,再没有反布施与俗家之理。所以金冷水见了僧人,就是眼中之钉,舌中之刺。
⊙眼中钉,肉中刺
《官场现形记》二二:我吞了生烟,等我自己死,岂不很好!何必一定要救我回来,做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眼中之刺,肉中之钉
《醒世恒言》二五:止有白长吉,一味趋炎附势,说妹子是穷骨头,要跟恁样饿莩,坏他体面。见了遐叔,就如眼中之刺,肉中之钉。
⊙眼里钉,肉里疮
《何典》五:过了几时,已是意懒心灰了,怎当得儿子又时常在耳边撺掇,就变了心肠,渐渐把活死人当作眼里钉,肉里疮一般惹厌起来。
⊙眼中之钉
《东周列国志》六八:楚灵王有一僻性,偏好细腰,不问男女,凡腰围粗大者,便如眼中之钉。
⊙眼中针刺
《后红楼梦》六:宝玉触起袭人嫁了他,虽则存心忠厚,不怪蒋玉函,却因袭人害了黛玉、晴雯,见了蒋玉函也就是眼中针刺。
⊙眼前钉刺
《廿载繁华梦》四:第一是望他堕了胎气,第二只望他产个女儿,才不至添上眼前钉刺。又一〇:那马氏心里巴不得把六房姬妾尽行驱去,拔了眼前钉刺,倒觉干净。
⊙眼中一钉
《西湖佳话》一四:况彼视汝去,不啻拔眼中一钉耳,何伤乎?
⊙眼中钉
《轰天雷》一二:刚毅红了脸,从此怀恨在心,视龚师傅如眼中钉一般。
⊙眼里的刺
《红楼梦》一〇一: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
⊙肉中之刺,眼中之钉
《武则天四大奇案》五三:你平日与老狄同声附和,见我等众人如肉中之刺,眼中之钉,今日叫你知我利害!
⊙肉中刺,眼中钉
《红楼梦》八〇: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喉中刺,眼中钉
《新中国未来记》三:法国人岂不是提起君主两个字便像喉中刺,眼中钉一般,说要誓把满天下民贼的血染了这个地球吗?
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
【释义】:
比喻好处未曾捞到,却招来了麻烦。《喻世明言》一:平民大怒,把他骂了一顿,连打几个耳光子,连主人家也数落了几句。吕公一场没趣,敢怒而不敢言。正是:羊肉馒头没的吃,空教惹得一身骚。
⊙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
《醒世恒言》二七:那禁子情亏理虚,满口应承,陪告不是:“下次再不敢去惹他。”正是: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儒林外史》五二: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还有几厘的利钱。他惹是要二分开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倒不如不干这把刀儿了。
⊙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骚
《禅真逸史》二二:旁人闻此,编成四句歌儿唱道: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骚,变鬼因贪色,风流没下梢。
⊙羊肉不吃得,惹了一身膻
《醉醒石》一〇:浦肫夫这一举,早教陈公子,产又不得,反吃了一场亏,坏了一只船。羊肉不吃得,惹了一身膻。
⊙羊肉吃不得,惹着一身骚
《娱目醒心编》九:又恐怕德秀到家,说出情由,面上不好看相,弄得羊肉吃不得,惹着一身骚。
⊙羊肉不得吃,空惹一身膻
《天凑巧·余尔陈》:但羊肉不得吃,空惹一身膻,世人的嘴还要议论我。早知是如此,依了萧集生,义始义终。
⊙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
《九尾龟》九四:总是你和我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倒上了他的恶当!
⊙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臊
《醒世恒言》二三:岂知下官并没这样事情。谚云:羊肉不吃得,空惹一身臊也。
⊙羊肉未到口,先惹一身骚
《鼓掌绝尘》六:姐姐,这正是羊肉未到口,先惹一身骚。惹得老爷问起,如今还把些甚么话儿答应他好?
⊙羊肉又没食,染了一身膻
《闽都别记》一八七:四妃悄悄回至内宫,榴妃曰:“羊肉又没食,染了一身膻。”
⊙羊肉不得吃,惹下一身膻
《一片情》七:这后生好不顾人生死,不要说起我邻舍,且婆婆管得如此紧急,料难成事,如今在此东张西望,惹人说短论长,正是羊肉不得吃,惹下一身膻。
⊙羊肉没有吃,倒惹得一身膻
《品花宝鉴》二三:那妇人站起道:“乖儿子,不要装模作样的,羊肉没有吃,倒惹得老娘一身膻了。”
⊙未食羊肉,惹得满身膻
《闽都别记》七二:使众人常常作局,令曲蹄婆上门去证,诬赖无做二使之和尚来抢打,未食羊肉,惹得满身膻。
⊙未得羊肉吃,惹得一身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五:博如道:“写,写,写!大爷要怎样写,就怎样写。”正是:未得羊肉吃,惹得一身臊。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
《官场现形记》一七:至于今天说官司,明天包漕米,什么零零碎碎,三块、五块、十块、八块,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那是要坏名气的,这种竹杠我劝你还是不敲的好。
⊙不吃羊肉惹身骚
《飞跎全传》三:好块羊肉,可惜落在狗嘴里。我是不吃羊肉惹身骚。
⊙馒头不吃惹身膻
馒头:此指里面包着羊肉的包子。《二刻拍案惊奇》一四:“少年卤莽浪贪淫,等闲踹入风流阵。馒头不吃惹身膻,世俗传名扎火囤。”
一车骨头半车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车骨头半车肉
【释义】:
原谓一车骨头可以剔下半车肉。比喻骨头带肉,即浑身所有。《初刻拍案惊奇》三八:妈妈道:“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车骨头半车肉,都属了刘家,怎么叫我做‘李妈妈’?”
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
【释义】:
歇后语。皮子:指耍赖。一斤肉包一个饺子,饺子皮一定很大。“好大皮子”意谓好大的赖皮。《三侠五义》三三:金生道:“说的是,说的是!吾就先走了。”便对颜生执手告别,踏啦,踏啦,出店去了。雨墨暗道:“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我打算今个扰他呢,谁知反被他扰去!”
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口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口里
【释义】:
比喻好东西落在了不相称的人手里。多用来惋惜美女落在了丑男或拙夫手里。《金瓶梅词话》一: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睃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唱叫:“这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口里!”
⊙一块好羊肉,落在了狗口里
《天凑巧·曲云仙》:那像云仙,却生得不长不短,不瘦不肥,眉目见极疏朗,心性又极灵变,在方兴身边,是一块好羊肉,落在了狗口里,可惜得紧。
⊙一块天鹅肉,送在狗口中去了
《娱目醒心编》六:新人交拜天地,又朝上拜谢太爷,然后寿姑坐了轿子,周二官肩上披红,轿前先走。送出县门,太爷退堂。一路喧声不绝,齐道:“一块天鹅肉,送在周二官狗口中去了!”
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
【释义】:
躲在阴沟洞里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痴心妄想。多用来讥讽丑陋、庸劣的男子妄想占有美妇。《初刻拍案惊奇》六:赵尼姑道:“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他是个秀才娘子,等闲也不出来,你又非亲不族,一面不相干,打从那里交关起?只好看看罢了。”又一〇:尽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婚,便笑他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
⊙阴沟洞里天鹅肉
《初刻拍案惊奇》一八:贪淫若是望丹成,阴沟洞里天鹅肉。
⊙阴沟里的癞虾蟆,想吃云端里飞过的天鹅肉
《楼中月》三一:道诚得悉根由,暗暗好笑,我们仅做一个小伙计,要想嫖那个最著名的胡宝玉,真阴沟里的癞虾蟆,想吃云端里飞过的天鹅肉了。
⊙阴沟洞里想天鹅肉吃
《二刻拍案惊奇》二:小道人只身在此,所慕娘子才色兼全,他阴沟洞里想天鹅肉吃哩!
有情皮肉,无情杖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情皮肉,无情杖子
【释义】:
意谓皮肉是有知觉的,刑杖是无情的。比喻人虽然怕痛怕挨打,国法却不讲情面。《水浒全传》六二:丈夫,虚事难入公门,实事难以抵对。你若做出事来,送了我的性命。不奈有情皮肉,无情杖子,你便招了,也只吃得有数的官司。
砧上之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砧上之肉
【释义】:
放在砧板上的肉。比喻处于极端危险中的人。也比喻任人宰割的对象。《赛红丝》六:从来图大事,不惜小费。他父亲既被你下毒手,弄做砧上之肉,他儿子来借柴、借米,就该多寡借些,遮遮亲情的面皮。
做皮肉生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做皮肉生涯
【释义】:
指从事卖淫活动。《冷眼观》九:还有一班似妓非妓,可贱可良的荡妇,暗中做着皮肉生涯,面上偏要装着少奶奶官太太的排场。
吃肥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肥肉chī féi ròu
比喻得到优厚的好处。《人民日报》2001423:“一个完整的建安工程项目被分割肢解成十几块,而且被肢解的都是利润高的部分,真是‘中标企业啃骨头,内定企业吃肥肉’。”
吃冷猪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冷猪肉chī lěng zhū ròu
封建社会称,道德高的人死后可入孔庙,与孔夫子分享供奉的胙肉。冷猪肉胙肉。比喻做道貌岸然者。《老残游记》:“其实我也不是道学先生想吃冷猪肉的人,作甚么伪呢!”
大鱼大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大鱼大肉dà yú dà ròu
形容菜肴丰盛。如每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
割心头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割心头肉gē xīn tóu ròu
比喻跟心爱的儿女离别。李岸《拾起一片绿叶》“那个生母够痛苦了舍不得割心头肉,又不得不割心头肉。”
骨肉亲-汉语惯用语辞典
骨肉亲gǔ ròu qīn
指血统关系亲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唐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三门峡日报》2002919“虽是母子骨肉亲,窝藏嫌犯也犯罪。”
滚刀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滚刀肉gǔn dāo ròu
比喻死皮赖脸,纠缠不清的人。浩然《金光大道》“我二伯是一块剁不断,煮不烂,不能嚼又不能咽的连筋带骨滚刀肉。”
含着骨头露着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含着骨头露着肉hán zhe gǔ tou lù zhe ròu
比喻闪烁其词,不明不白。《红楼梦》“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花板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花板肉huā bǎn ròu
指半精半肥的搭花肉。俗称五花肉。《儿女英雄传》“玉凤姑娘看了看……绝不是庄子上叫的那些楞鸡、匾丸子、红眼儿鱼、花板肉的十五大碗,却是不零不搭的十三盘。”
几上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几上肉jī shàng ròu
比喻任人宰割。《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月犯心中央大星”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
酒肉朋友-汉语惯用语辞典
酒肉朋友jiǔ ròu péng you
指只在一起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事或无真情实意的朋友。《文汇报》2001.12.23“酒肉朋友容易交也容易散,文人之间交朋友则需要以心换心。”
苦肉计-汉语惯用语辞典
苦肉计kǔ ròu jì
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三国演义》,“周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罗广斌等《红岩》“干脆连郑克昌也同时‘逮捕’,叫他到牢里继续麻痹甫志高和陈松林,再演一场‘苦肉计’。”
皮肉钱-汉语惯用语辞典
皮肉钱pí ròu qián
指妇女出卖身体换来的钱财。刘绍棠《渔火》“米沙是个酒鬼,每天挥霍老婆的皮肉钱。”
皮肉生意-汉语惯用语辞典
皮肉生意pí ròu shēng yi
指卖淫。赵大年《公主的女儿》“皮肉生意,无冬无夏,黑夜白天,皆可营业。”
亲骨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亲骨肉qīn gǔ ròu
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统最接近的人。《水浒传》“和尚又道‘你家这个叔叔,好生利害。’妇人应道‘这个睬他则甚,又不是亲骨肉。’”曹禺《王昭君》“你身边就一个亲骨肉都没有了。没有我,你就是一个孤孤单单的老头子。”
肉搏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搏战ròu bó zhàn
敌对双方迫近的短兵相接或徒手格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按战斗常识,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肉电报-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电报ròu diàn bào
比喻传送消息的人。李辈《黄河东流去》“你打牌还带着‘肉电报’!”
肉电线杆-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电线杆ròu diàn xiàn gān
比喻执行守卫警戒任务的人。阮章竞《清晨的凯歌》“傍晚就换‘肉电线杆’,站岗放哨。”
肉吊窗-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吊窗róu diào chuāng
指人的眼皮。元关汉卿《救风尘》“我今家去把媳妇休了呵,奶奶,你把肉吊窗儿放下来,可不嫁我,做的个尖担两头脱。”
肉告示-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告示ròu gào shì
方言。谓到处宣扬。沙汀《替身》“你赶紧去热点饭吃吃了好去借枪,找人,今天晚上就动手……不过,我给你说,没要当肉告示哇?”
肉鼓吹-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鼓吹ròu gǔ chuī
指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汉乔才。”
肉骨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骨头ròu gǔ tou
比喻诱惑人的东西。张恩忠《龙岗战火》“为了引得大狗咬小狗,他扔出了一根肉骨头。”
肉广告-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广告ròu guǎng gào
比喻喜欢传播消息的嘴巴。李準《黄河东流去》“她知道老头这张嘴是个‘肉广告’。”
肉里刺-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里刺ròu lǐ cì
比喻貌似温柔,内心刻毒。《金瓶梅词话》“我还把他当好人看成,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干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
肉里钱-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里钱ròu jǐ qián
方言。喻指心血钱,老本。亦泛指己身的钱。《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做了许多年数,克剥的私房,必然也有好些,怕道没得结果,你却挖出肉里钱来,与他备后事。”
肉脾气-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脾气ròu pí qi
指有韧性的性格。刘震云《单位》“好在老何是肉脾气,大家让着他他就来劲说人家,人家戗他两句他也不恼,反过来还担心别人心里窝气不窝气,所以两人还合得来。”
肉屏风-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屏风ròu píng fēng
唐玄宗时,外戚杨国忠当政,穷奢极欲,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后亦称“肉屏风”。清王昙《苏台留别》“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肉腰刀-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腰刀ròu yāo dāo
比喻用软刀子陷害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贤嫉能,不协群议,每奏御之际,多所陷人,众谓林甫为肉腰刀。”
肉中刺-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中刺ròu zhōng cì
比喻极端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常跟“眼中钉”连用。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曹禺等《胆剑篇》:“拆去城门,叫夫差不生疑虑,不把越国看成眼中钉,肉中刺。”
肉桩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桩子ròu zhuāng zi
比喻被杀了头的人。邵子南《地雷阵》.“立着的几个,没了脑袋,成了肉桩子,倒下了。”
咸肉庄-汉语惯用语辞典
咸肉庄xián ròu zhuāng
指一种变相的妓院。张爱玲《五四遗事》“交际明星戴眼镜,新嫁娘戴蓝眼镜,连咸肉庄上的妓女都戴眼镜,冒充女学生。”
心头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心头肉xīn tóu ròu
比喻心爱的人或物。郭沫若《蔡文姬》“把你们丢下,让娘一个人回去,这不是割下了娘的心头肉吗?”
一块肥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块肥肉yī kuài féi ròu
比喻极大的好处。郑振铎《桂公塘》“他们牙根儿便没有讲和的诚意。已经快到口的一块肥肉,他们舍得轻易放弃了么?”
一块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块肉yī kuài ròu
指父母生下的孩子。宋祥兴二年,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背幼帝赵昺跳海死。帝母杨太后闻之,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投海死。见《宋史·瀛国公纪》。
在老虎嘴里掏肉吃-汉语惯用语辞典
在老虎嘴里掏肉吃zài lǎo hǔ zuǐ lǐ tāo ròu chī
比喻冒犯恶人。老舍《偷生》“就凭咱们,敢在老虎嘴里掏肉吃?”
俎上肉-汉语惯用语辞典
俎上肉zǔ shàng ròu
砧板上的肉,指任人宰割,无可逃避。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后因以“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晋书·孔坦传》:“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杨沫《青春之歌》“这叫我更加知道中国是块俎上肉,强盗们到处横行。”
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佛源语词词典
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
趁,追赶。原意为动手劳作的人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没有劳动的人却得到了好处。佛家禅宗暗喻刻意追求则难以领悟禅理,无心于此反倒可以契合禅法。《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七:“的的当阳句,明明箭后路。着靴人吃肉,赤脚人趁兔。”《五灯会元·卷十一·风穴延沼禅师》:“僧问:‘大众云集,请师说法。’师曰:‘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
臭肉来蝇-佛源语词词典
臭肉来蝇
肉臭了散发气味才招来苍蝇的吮吸。比喻遭致外来的侵拢,都是因为自身有问题有毛病。此语体现了禅宗主张加强自身修炼以摆脱外在束缚的思想。《五灯会元·卷十一·三圣慧然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臭肉来蝇。’”《虚堂和尚语录》卷二:“僧问:‘望见资福刹竿便回,脚跟下好与三十棒。此意如何?’师云:‘臭肉来蝇。’”
凡夫肉眼-佛源语词词典
凡夫肉眼
一般人眼光短浅。《敦煌变文集·
山远公话》:“凡夫肉眼,岂辨圣贤,负罪弥天,且放免尤。”近代汉语承用,作“凡胎肉眼”。明·汪道昆《洛水悲》:“你们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现代汉语承近代汉语用法。例:似乎我就是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仙人,凡胎肉眼是看不见的。
亲骨肉-佛源语词词典
亲骨肉
指同胞兄弟、姐妹或亲生子女等血统关系最近的人。《郭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姊妹三人总一般,端正丑陋结因缘,并是大王亲骨肉,愿王一纳赐恩怜。”近、现代汉语承用。《红楼梦》第七五回:“探春冷笑道:‘咱们到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肉身-佛源语词词典
肉身
人的身体,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躯。在佛家高僧去世后,有的将身体火化,有的则涂以金、漆,令其趺坐(盘腿坐)于塔中或龛中供奉,也称为“肉身”。佛教中,一般人的身体称为“肉身”,对佛来说则称为“生身”,成佛之后的身体称为“真身”。真身相对于不同功能来说,又分为法身、报身、应身。佛的法身可以有各种变化,则称为化身。《楞严经》卷八:“是清静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
肉身菩萨-佛源语词词典
肉身菩萨
佛家对得道高僧的尊称,意谓在人间即修成菩萨,成为佛教界的“良师益友”“导师”等。《五灯会元·卷一·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印宗不觉起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祖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于是印宗执弟子之礼,请受禅要。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乃指座下卢居士曰:‘此即是也。’”
肉眼-佛源语词词典
肉眼
肉身之眼,即一般人的眼睛。佛教经典讲,佛有五眼,肉眼为五眼之一。《金刚经》《智度论》三十三载,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祖堂集·保福和尚》卷十一:“古人道:金屑银屑虽贵,肉眼里著不得,岂况法眼乎?”又《维摩经·不二法门品》:“实者尚不能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现代汉语承佛语用法。①指人体的眼睛。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不但用肉眼观察人,更多地用玲珑的心眼。”②比喻平庸的眼光。如“肉眼凡夫”“肉眼凡胎”。
肉眼凡夫-佛源语词词典
肉眼凡夫
又作“凡夫肉眼”“肉眼凡胎”。指目光短浅平庸的人。唐·王维《能禅师碑》:“肉眼凡夫,愿开慧眼。”《法苑珠林》卷二四引《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近、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回:“此时众人聚观者极多,一个个肉眼凡夫,谁人肯信。”又,《西游记》第六十三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现代汉语多作“肉眼凡胎”。京剧《空城计》第十三场:“你是肉眼凡胎,哪儿瞧得见。”
肉重千斤,智无铢两-佛源语词词典
肉重千斤,智无铢两
铢、两,指很轻的重量。贬人用语:一身胖肉,却一点头脑、一点思想也没有。《五灯会元·卷五·三平义忠禅师》:“讲僧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龟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什么处?’曰:‘龟毛兔角岂是有也?’师曰:‘肉重千斤,智无铢两。’”
贴肉汗衫脱不去-佛源语词词典
贴肉汗衫脱不去
紧贴皮肤的衫衣是不能脱掉的,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分离不开。《五灯会元·卷十七·泐潭应乾禅师》:“古人凭么道,殊不知是个坑阱,贴肉汗衫脱不去,过不得,直须如师子儿壁立千仞,方能剿绝去。”
剜肉作疮-佛源语词词典
剜肉作疮
本来无疮,特剜去好肉做成疮。比喻为追求某种效果或达到某种目的,不顾效果和目的的好坏,而采取错误的手段和方法去加以实施。《五灯会元·卷十一·临济义玄禅师》:“(师)到凤林,林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师曰:‘何得剜肉补疮。’林曰:‘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师曰:‘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禅师批评凤林,本意要参禅,却不直接说出,而说有事要问,禅师说他是“剜肉作疮”。此语与“剜肉补疮”形近义别。“剜肉补疮”是治一处,损一处;“剜肉作疮”是本无病,特意造成病。
悬羊头,卖狗肉-佛源语词词典
悬羊头,卖狗肉
挂着羊头的招牌,卖的却是狗肉,比喻表里不一,名不符实;也表示说假话的欺诈行为。《五灯会地·卷十六·元丰清满禅师》:“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现代汉语继承为熟语,改“悬”字为“挂”字,即“挂羊头卖狗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我们的组织决不能被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反动分子、投机分子所欺骗。”
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肉ròu
①动物的肌肉。《齐桓晋文之事》:“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投馁虎,何功之有战?”泛指人体的肌肉。《国语·晋语四》:“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其知餍乎!”②某些蔬菜水果去皮核后可食用的部分。白居易《荔枝图序》:“瓤~莹白如冰雪。”③指人的歌喉。张岱《西湖七月半》:“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相发。”(竹:指管乐器。)
【肉食】①肉类食品。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朱门~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②指高位厚禄。《曹刿论战》:“~者鄙,未能远谋。”
【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表示恭敬或惶恐。《礼记·郊特牲》:“君再拜稽首,~亲割,敬之至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五花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花肉wǔ huā ròu
【释义】:
肥瘦分层相间的猪肉,在前腿和腹部之间。
东坡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坡肉dōng pō ròu
【释义】:
宋苏轼贬黄州时,曾戏作《猪肉颂》诗,称道黄州猪肉价极廉,放入锅中加少许水煮,火候足时即味美异常。后肴馔中有所谓“东坡肉”,本此。其烹调方法,后世说法不一。
剜肉补疮-现代汉语大词典
剜肉补疮wān ròu bǔ chuāng
【释义】:
语本唐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以“剜肉补疮”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不暇顾及后果。茅盾《林家铺子》:“为难的是人欠我欠之间尚差六百光景,那只有用剜肉补疮的方法拼命放盘卖贱货,且捞几个钱来渡过了眼前再说。”
割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割肉gē ròu
【释义】:
方言。①到市上买肉。如:今天打牙祭,我就去割肉。②股市俗语。指以高价买进某股票,后因该股票下跌,被迫以低价卖出。
割肉补疮-现代汉语大词典
割肉补疮gē ròu bǔ chuāng
【释义】: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谷斯范《新桃花扇》:“老师相不必忧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rén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
【释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什么时候为止?”
人心都是肉长的-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心都是肉长的rén xīn dōu shì ròu zhǎng de
【释义】:
指人总是有感情的。刘流《烈火金刚》:“常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哪能都是人面兽心呢?”也作“人都是皮肉长的”。冯德英《山菊花》:“人都是皮肉长的,你一回回的好处…对俺家有恩情。”
人都是皮肉长的-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都是皮肉长的rén dōu shì pí ròu zhǎng de
【释义】:
见“人心都是肉长的”。
作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作肉zuò ròu
【释义】:
方言。长肉。指切实可靠地得到好处。茅盾《秋收》:“他深切地相信:没有菩萨保佑,任凭你怎么刁钻古怪,弄来的钱财到底是不‘作肉’的。”
俎上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俎上肉zǔ shàng ròu
【释义】:
砧板上的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杨沫《青春之歌》:“这叫我更加知道中国是块俎上肉,强盗们到处横行。”
凡胎肉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凡胎肉眼fán tāi ròu yǎn
【释义】: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似乎我就是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仙人,凡胎肉眼是看不见的。”
谢肉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谢肉节xiè ròu jié
【释义】:
即狂欢节。
叉烧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叉烧肉chā shāo ròu
【释义】:
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是真饿,闻着茶棚内的叉烧肉味,肚里不住的咕啰咕啰直奏乐。”
午餐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午餐肉wǔ cān ròu
【释义】:
以猪肉为原料制成的肉糜罐头食品。
扣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扣肉kòu ròu
【释义】:
以五花肉为原料,切成大块,煮熟后过油,再切为长方片,加入调料和配料上笼蒸酥而成的菜肴。食时倒扣于碗中,使皮朝上,故名。
挂羊头卖狗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挂羊头卖狗肉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释义】:
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符实或做坏事。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我们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反对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名无实或徒有形式而缺乏精神的‘民主’政治。”
挖肉补疮-现代汉语大词典
挖肉补疮wā ròu bǔ chuāng
【释义】:
比喻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郭沫若《万引》:“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摆肉头阵-现代汉语大词典
摆肉头阵bǎi ròu tou zhèn
【释义】:
方言。比喻沉默,装傻。孙犁《风云初记》:“妇女们叫俗儿和田大瞎子的老婆坦白,田大瞎子的老婆摆肉头阵,站在台上,两手交叉捂着肚子,低着头高低不说话。”
苦肉计-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肉计kǔ ròu jì
【释义】: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罗广斌等《红岩》:“干脆连郑克昌也同时‘逮捕’,叫他到牢里继续麻痹甫志高和陈松林,再演一场‘苦肉计’。”
莲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莲肉lián ròu
【释义】:
即莲子。又称莲心。
大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肉dà ròu
【释义】:
指猪肉。张天翼《儿女们》:“要不然你剁我的肉去卖;总得比大肉贵两子儿一斤哩。”
古老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古老肉gǔ lǎo ròu
【释义】:
也作咕噜肉。粤菜菜肴。以出骨猪瘦肉为主料,切块上浆炸成,并勾糖醋芡。
吃肉不吐骨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吃肉不吐骨头chī ròu bù tǔ gǔ tou
【释义】:
见“吃人不吐骨头”。
含着骨头露着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含着骨头露着肉hán zhe gǔ tou lòu zhe ròu
【释义】:
比喻闪烁其词,不明不白。如:他尽说这些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叫我摸不着头脑。
咕噜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咕噜肉aū lū ròu
【释义】:
即古老肉。
四两红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两红肉sì liǎng hóng ròu
【释义】:
指心,良心。.马烽《张初元的故事》:“咱人穷了骨头没穷,凭着四两红肉,咱虚说什么?”
行尸走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尸走肉xíng shī zǒu ròu
【释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都像你这样,那中国四万万人,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也比喻精神贫乏,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狗肉上不得台盘-现代汉语大词典
狗肉上不得台盘gǒu ròu shàng bu de tái pán
【释义】:
见“狗肉不上桌”。
狗肉不上桌-现代汉语大词典
狗肉不上桌gǒu ròu bù shàng zhuō
【释义】:
喻不争气。李准《李双双小传》:“放着排场不排场,放着光荣不光荣!我就见不得‘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狗肉不上桌’这号人!”也作“狗肉上不得台盘”。周立波《山乡巨变》:“落后分子都是狗肉上不得台盘,稀泥巴糊不上壁。”
猪肉绦虫-现代汉语大词典
猪肉绦虫zhū ròu tāo cháng
【释义】:
即猪带绦虫。
多肉植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肉植物duō ròu zhí wù
【释义】:
也称多浆植物。茎或叶富含浆液的植物。通常生活在热带干旱的沙漠地区,表皮有厚角质,有的有蜡质、绒毛或刺。可分叶多浆植物和茎多浆植物。前者如唐蓝玉、卷绢等,后者如仙人掌、七宝树等。
食肉动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肉动物shí ròu dòng wù
【释义】:
专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如狮、虎、鹰、雕等。有些也吃同类动物,如蛇类。不少昆虫也是食肉的,如瓢虫以蚜虫为食。
食肉齿-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肉齿shí ròu chǐ
【释义】:
即裂齿。
食肉植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肉植物shí ròu zhí wù
【释义】:
即食虫植物。
食肉寝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肉寝皮shí ròu qǐn pí
【释义】: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遂以“食肉寝皮”喻敌人为禽兽,恨不得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当垫褥,表示极端仇恨。鲁迅《狂人日记》:“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
涮羊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涮羊肉shuàn yáng ròu
【释义】:
将切得很薄的羊肉片放入沸水中稍烫一下,蘸佐料吃,这种吃羊肉的方法叫“涮羊肉”。北京的吃法最有名。因一般常用燃炭的紫铜暖锅,故又叫“涮锅子”。老舍《四世同堂》:“是的,他觉到自己的充实与伟大,只要努力活动一下,吃涮羊肉是毫无问题的。”
滚刀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滚刀肉gǔn dāo ròu
【释义】:
方言。刀切上去打滑的肉。喻指死皮赖脸,纠缠不清的人。浩然《金光大道》:“我二伯是一块剁不断,煮不烂,不能嚼又不能咽的连筋带骨滚刀肉。”
心头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头肉xīn tóu ròu
【释义】:
心上肉。喻指心爱的人或物。郭沫若《蔡文姬》:“儿呵,你想,把你们丢下,让娘一个人回去,这不是割下了娘的心头肉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