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是什么意思
妗子←→舅子-反义词词典
妗子←→舅子jinzi-jìuzi
【词性】:名
妗子:妻兄、妻弟的妻子。
舅子:妻子的弟兄。
【例】 春节时,他大妗子大舅子和小妗子小舅子都来到他家玩耍。
舅←→姑-反义词词典
舅←→姑jiù-gū
【词性】:名
舅:妻子的弟兄。
姑:丈夫的姐妹。
【例】 〔杨行密〕妻,延寿姐也。行密泣曰:“吾丧明,诸子幼,得舅代我,无忧矣。”(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朱延寿传》) 何况我们女子,婆媳、妯娌、姑嫂团在一处,第一件要紧的是和气,其次就要大家取乐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舅父←→舅母 妗子 妗娘-反义词词典
舅父←→舅母 妗子 妗娘jiùfù-jiùmu jìnzi jìnniáng
【词性】:名
舅父:母亲的弟兄。
舅母:舅父的妻子。
妗子:舅母。
妗娘:舅母的俗称。
【例】 我俯下了头去一看,见左面坐着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男子,我认得那是我的舅父,坐在右面的正是舅母。(林淑华:《生死恋》) 端阳来在舅舅家,头三天象客人一样待他。三天好来三天坏,妗子的白眼窝不住盯她。(李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傅成随带他进后堂里,和他的妗娘及中表兄弟姐妹一一相见已毕,然后安置他到书房里面。(黄小配:《廿载繁华梦》)
舅舅←→舅母-反义词词典
舅舅←→舅母jiùjiu-jiùmu
【词性】:名
舅舅:舅父。
舅母:舅舅的妻子。
【例】 (黛玉)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甥←→舅-反义词词典
甥←→舅shēng-jiù
【词性】:名
甥:外甥。
舅:舅父。
【例】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诗经·大雅·韩奕》)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诗经·秦风·渭阳》)
外舅←→外姑-反义词词典
外舅←→外姑wàijiù-wàigū
【词性】:名
外舅:岳父。
外姑:岳母。
【例】 三公子大笑道:“我亦不解你令外舅就俗到这个地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妻之母曰外姑。(《尔雅·释亲》)
舅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舅姑jiù gū
【释义】:
亦作“姑舅”、公婆。《仪礼·丧服》:“妾之事夫君,与妇之事舅姑等。”唐·柳宗元《亡姨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常以不幸,不及姑舅之养,用为大恨。”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虎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虎舅hǔ jiù
【释义】:
猫的别称。猫形似虎,俗话说它不曾教虎上树,故云。宋·陆游《嘲畜猫》:“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外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外舅wài jiù
【释义】:
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唐·张说《祈国公碑》:“夫人臣位极,遇莫大焉;王曰外舅,厚莫重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柳公权亲笔起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
家舅-敬谦语小词典
家舅jiājiù
谦称。用来对人称自己的舅父。巴金《秋》二三:“家舅看过历书,说是下月初四日子正好。”
令舅-敬谦语小词典
令舅lìngjiù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舅舅。《儒林外史》三回:“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
舍舅-敬谦语小词典
舍舅shèjiù
谦称。用来对人称自己的舅舅。《儒林外史》三回:“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尊舅-敬谦语小词典
尊舅zūnjiù
敬称。古代用来面称妻子的兄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丧葬事毕,差人押到县中回复,县主唤进私衙赐坐,说道:‘尊舅这场官司,若非尊舅再三哀恳,下官几乎得罪了。’”
伯舅-古文观止词典
伯舅bó jiù
【词性】:名词
周王朝称异姓诸侯为伯舅(2)。《齐桓下拜受胙》:使孔赐伯舅胙。——派宰孔赐给伯舅祭肉。《齐桓下拜受胙》:以伯舅耋老。——因为伯舅年纪老了。
舅-古文观止词典
舅jiù
【词性】:名词
母亲的兄或弟(3)。《子革对灵王》:齐,王舅也。——齐君是天子的舅父。《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到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又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愿。《柳子厚墓志铭》:葬王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安葬柳子厚在万年县墓地的人,是他的舅弟卢遵。
舅犯-古文观止词典
舅犯jiù fàn
【词性】:名词
人名,即狐偃,春秋时晋国的卿,字子犯。一作咎犯。因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故称舅犯。曾随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即位(2)。《公子重耳对秦客》:以告舅犯,舅犯曰。——重耳把他说的话告诉舅犯,舅犯说。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释义】:
姥姥:外婆。外婆、舅舅是最亲近的人,他们都不疼爱,还有谁能疼爱。指再无人疼爱。也指没有关系亲近的人,就没人关心。《狐狸缘全传》四:小延寿,生来是下流,……而且是模样丑,长了个连本儿不够。……真个是生成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若说起腌脏之人,属他打头。
没舅不生,没舅不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舅不生,没舅不长
【释义】:
没有舅舅的关照,外甥就难以成长。指外甥家的事往往要由舅舅作主,拿定主意。《金瓶梅词话》七九:好大舅,虽故有嫂子,外边事怎么处理的?还是老舅主张。自古没舅不生,没舅不长。一个亲娘舅,比不的别人。你老人家就是个都根主儿,再有谁大如你老人家的!
外甥似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外甥似舅
【释义】:
指外甥长相或气质往往与舅舅相似。《野叟曝言》七二:女儿既受父母之气,女儿所生子女,又得女儿所受父母之气,这气不是接续得下去的么?俗说外甥似舅,就是这一气的缘故。
⊙外甥不脱舅家相
《瞎骗奇闻》六:常言说得好,外甥不脱舅家相,吃了他外甥的奶,自然也有点像他了。
外甥弗出舅家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外甥弗出舅家门
【释义】:
指外甥经常出入舅家。也指无爹娘的孩子只有舅舅来收养。《何典》五:况且古老上人说的:外甥弗出舅家门。想必无爷娘收管的外甥,原该住在娘舅家里,不出门的。
未看老婆,先看阿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未看老婆,先看阿舅
【释义】:
指议婚时,先看看未婚妻的兄弟,就可以推测出未婚妻的品貌。《二刻拍案惊奇》一七:撰之道:“模样如何?”俊卿道:“与小弟有些厮像。”撰之道:“这等,必是极美的了。俗语道:未看老婆,先看阿舅。小弟尚未有室,吾兄与小弟做个撮合山何如?”
小舅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小舅子
【释义】:
本指妻弟,北方人叫人“小舅子”则是骂人话。《带印奇冤郭公传》一:盖北三府的土人发誓,不是“小舅子”就是“老丈人”,相沿成习,牢不可破,至“歪种”二字,犹忌讳特甚。
至亲莫如郎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至亲莫如郎舅
【释义】:
指外甥和舅父之间最亲。《官场现形记》四八:常言道:至亲莫如郎舅。他是提镇,卑职是千、把,说起来只有他提拔卑职的了。谁知倒是一点好处沾不到的。
⊙至亲莫若郎舅
《何典》三:那形容鬼虽说至亲莫若郎舅,到底远了一步,来三去四的不甚便当。
老娘舅-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娘舅lǎo niáng jiù
指有权处理纠纷的人。方钟泽《质量问题赔偿呼唤“统一价”》“对质量问题的赔偿,能否制订出合理的行业‘统一价’,使之处理纠纷时有个依据。不知哪位‘老娘舅’愿意承担这件事?”
小舅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小舅子xiǎo jiù zi
詈词。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严正地)‘你不反悔!’汉子——‘小舅子才反悔!’”
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舅jiù
①舅舅,母亲的兄或弟。李密《陈情表》:“行年四岁,~夺母志。”(舅夺母志:舅父强迫母亲改嫁。)王安石《伤仲永》:“还自扬州,复到~家。”②丈夫的父亲。《礼记·檀弓下》:“昔者吾~死于虎,吾夫又死焉。”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姑:丈夫的母亲。)③妻子的父亲。《礼记·坊礼》:“昏礼,婿亲迎,见于~姑。”《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献帝~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
【舅氏】舅舅。《诗经·秦风·渭阳》:“我送~,曰至渭阳。”
阿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舅ā jiù
【释义】:
①舅父。②妻子的弟兄。
郎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郎舅láng jiù
【释义】:
男子与其妻兄弟的并称。如:他们是郎舅至亲,你去凑什么热闹。
堂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堂舅táng jiù
【释义】:
母亲的叔伯兄弟。
大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舅dà jiù
【释义】:
①母兄,舅父之长者。②妻兄。
大舅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舅子dà jiù zi
【释义】:
妻兄。
小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舅xiǎo jiù
【释义】:
①称排行最小的舅父。②妻弟。
小舅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舅子xiǎo jiù zi
【释义】:
①妻弟。赵树理《杨老太爷》:“杨大用相信他小舅子比他的见识高,就去找他小舅子问主意。”②詈词。张天翼《最后列车》:“怕?操你哥哥,老子不是什么小舅子,怕鸟。小舅子才怕哩!”
外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舅wài jiù
【释义】:
岳父。
家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家舅jiā jiù
【释义】:
对人称自己的舅父。巴金《秋》:“家舅看过历书,说是下月初四日子正好。”
姑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姑舅gū jiù
【释义】:
姑表。
妻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妻舅qī jiù
【释义】:
妻子的弟兄。
娘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娘舅niáng jiù
【释义】:
母亲的兄弟。洪深《青龙潭》:“我在九岁上死了爹娘,家里再没有人可以靠傍,到庄家村来,跟着我娘舅费友山。”
背娘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背娘舅bēi niáng jiù
【释义】:
方言。比喻负担沉重。《采风》1982年第12期:“上海有句俗话叫做‘背娘舅’,意为身负重物。”
母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母舅mǔ jiù
【释义】:
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鲁迅《理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jiù
【释义】:
①舅父。如:大舅;五舅。②称妻子的兄弟。如:舅兄。③丈夫的父亲。如:舅姑。
舅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子jiù zi
【释义】:
①称妻子的弟兄。②詈词。鲁迅《起死》:“巡士——(且跑且喊)带住他,不要放…带住他,这舅子!”
舅太太-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太太jiù tài tài
【释义】:
尊称子女的舅母或妻子的嫂嫂。
舅父-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父jiù fù
【释义】:
母亲的弟兄。俗称母舅。
舅公-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公jiù gōng
【释义】:
①称父亲或母亲的舅父。鲁迅《采薇》:“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②指丈夫的舅舅。③尊称妻子的兄弟。
舅兄-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兄jiù xiōng
【释义】:
舅父的比自己年长的儿子。口语也叫妻子的兄弟为舅兄。
舅母-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母jiù mu
【释义】:
舅父的妻子。也称舅妈。
舅老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老爷jiù lǎo ye
【释义】:
①对舅父的尊称。②称妻子的弟兄。邹韬奋《关于干部与待遇》:“有些机关的负责人喜欢援用亲戚。往往舅老爷、表老爷一类的人物充斥其间,结果总是害多于利。”③称母亲的舅舅。也叫舅姥爷。
舅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爷jiù yé
【释义】:
①祖母的弟兄。②尊称称妻子的兄弟。
舅妈-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妈jiù mā
【释义】:
舅母。
舅弟-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弟jiù dì
【释义】:
舅父的比自己年幼的儿子。口语也叫妻子的弟弟为舅弟。
舅姑-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姑jiù gū
【释义】:
旧称丈夫的父母。俗称公婆。
舅祖-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祖jiù zǔ
【释义】:
称父亲的舅父。
舅姥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姥爷jiù lǎo ye
【释义】:
即舅老爷。参见“舅老爷③”。
舅嫂-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嫂jiù
【释义】:
的o妻子兄长的妻子。
舅舅-现代汉语大词典
舅舅iiù jiu
【释义】:
舅父。
表舅-汉语大词典
表舅
【1】母亲的表兄弟。{端木蕻良}《乡愁》一:“他想起去年﹐那是叫去年吧?和大表舅在雪地里用粪筛子扣苏雀。”
仲舅-汉语大词典
仲舅
【1】母亲的弟弟。{唐}{裴延翰}《<樊川集>序》:“竊觀仲舅之文﹐高騁夐厲﹐旁紹曲摭。”
伯舅-汉语大词典
伯舅
【1】母亲的哥哥。{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憶昔{鳳翔城}﹐齠年是事榮。理家煩伯舅﹐相宅盡吾兄。”{唐}{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君於{貽孫}言舊故之分﹐於外氏爲一家﹐故其屬文之内名爲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徵於集。”【2】{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汉}{贾谊}《陈政事疏》:“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杨伯峻}注:“天子謂同姓諸侯曰伯父或叔父﹐謂異姓諸侯爲伯舅……《覲禮》所謂‘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同姓小邦則曰叔父’﹐未必然也。”
元舅-汉语大词典
元舅
【1】长舅。《诗·大雅·崧高》:“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汉}{班固}《封燕然山铭》:“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新唐书·郭子仪传》:“{憲宗}寢疾﹐宦竪或妄議廢立者。{穆宗}問計於{釗}。答曰:‘殿下爲太子﹐當旦夕視膳﹐何外慮乎?’時稱得元舅體。”
先舅-汉语大词典
先舅
【1】称丈夫的亡父。《尔雅·释亲》:“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没﹐則曰先舅﹑先姑。”
叔舅-汉语大词典
叔舅
【1】{周}天子称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参见“[叔父]”。
堂舅-汉语大词典
堂舅
【1】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唐}{赵璘}《因话录》卷三:“{廣平}{程子齊}{昔範}……與堂舅{李信州}{虞}﹐相知最深﹐交契至厚。”
大舅子-汉语大词典
大舅子
【1】妻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位總巡因爲出了這件事……特地請出他的大舅子來商量。”《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現任{杭州}織造的{富周三爺}﹐是門生的大舅子。”
大舅-汉语大词典
大舅
【1】古称祖母之兄弟为大舅。《後汉书·张禹传》:“祖父{況}族姊爲皇祖考夫人……{光武}爲大司馬﹐過{邯鄲}。{況}爲郡吏﹐謁見{光武}﹐{光武}大喜曰:‘乃今得我大舅乎?’”【2】母兄﹐舅父之长者。《晋书·成帝纪》:“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3】妻兄。《水浒传》第三五回:“因爲{花榮}是{秦明}大舅﹐衆人推讓{花榮}在{林冲}肩下坐了第五位。”
大舅爺-汉语大词典
大舅爺
【1】对人妻兄的尊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大舅爺本來挈眷同行的﹐{伯芬}是郎舅至親﹐與别的官員不同﹐上房咧﹑簽押房咧﹐他都可以任意穿插。”
小舅-汉语大词典
小舅
【1】母弟。《晋书·成帝纪》:“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耶!’”【2】妻弟。《水浒传》第二回:“{小王都太尉}慶誕生辰﹐吩咐府中安排筵宴﹐專請小舅{端王}。”
小舅子-汉语大词典
小舅子
【1】詈词。{张天翼}《最後列车》:“怕?操你哥哥﹐老子不是什么小舅子﹐怕鸟。小舅子才怕哩!”{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严正地)‘你不反悔!’汉子--‘小舅子才反悔!’”【2】妻弟。{赵树理}《杨老太爷》:“{杨大用}相信他小舅子比他的见识高﹐就去找他小舅子问主意。”{明}{无名氏}《勘金环》楔子:“這箇是我的小舅子﹐唤做{孫榮}﹐是我渾家的親兄弟。”《红楼梦》第十回:“〔{金榮}〕越想越氣説:‘{秦鍾}不過是{賈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賈}家的子孫﹐附學讀書﹐也不過和我一樣。’”
哲舅-汉语大词典
哲舅
【1】对舅父的尊称。{唐}{萧颖士}《登临河城赋》:“惟佩觹之弱歲﹐荷哲舅之矜憐。”
國舅-汉语大词典
國舅
【1】指皇帝的母舅或妻舅。《旧五代史·萧翰传》:“{蕭翰}者﹐{契丹}諸部之酋長也。父曰{阿鉢}……其妹爲{阿保機}妻﹐則{德光}之母也。{翰}有妹﹐亦嫁於{德光}﹐故國人謂{翰}爲國舅。”《红楼梦》第十六回:“〔{鳳姐}〕見{賈璉}遠路歸來……便笑道:‘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又{辽}代设大国舅司﹐以国舅加于官名之上。《辽史·萧文传》:“遷同知{奉國軍}節度使﹐歷國舅都監。”{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韋澳}爲京兆尹﹐豪右歛手﹐國舅{鄭光}莊不納租﹐{澳}擊其主者。”{光}﹐{宣宗}母{郑太后}之弟。
從考舅-汉语大词典
從考舅
【1】母亲的堂兄弟。{唐}{尚衡}《文道元龟序》:“{平陽}太守{稷山公}﹐則{衡}之從考舅。”
從舅-汉语大词典
從舅
【1】母亲的叔伯兄弟。《尔雅·释亲》:“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鍾會}是{荀濟北}從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後娶》:“{思魯}從舅{殷外臣}﹐博達之士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從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極康寧。”
外舅-汉语大词典
外舅
【1】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爲外舅。”{唐}{张说}《祈国公碑》:“夫人臣位極﹐遇莫大焉;王曰外舅﹐厚莫重焉。”《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三公子大笑道:‘我亦不解你令外舅就俗到這箇地位。’”{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柳公權}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
家舅-汉语大词典
家舅
【1】对人称自己的舅父。《晋书·习凿齿传》:“〔{習鑿齒}〕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巴金}《秋》二三:“家舅看过历书﹐说是下月初四日子正好。”{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李弘範}聞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驅使草木。’”
妻舅-汉语大词典
妻舅
【1】妻子的弟兄。{宋}{范仲淹}《与朱氏书》:“所議南郊異姓之恩﹐已發却多日﹐爲妻舅{聶升}十口﹐日有溝壑之憂﹐且逐急處行也。”{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三折:“有我妻{趙氏}﹐乃是殿前都指揮使{趙弘殷}之女﹐有我兩箇妻舅﹐大舅{趙匡胤}﹐二舅{趙匡義}。”《水浒传》第十七回:“却才灶邊婦人﹐便是小人的渾家;這個拿欓叉的﹐便是小人的妻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四回:“倒是一個妻舅﹐名叫{承輝}的﹐{龍光}與他十分相得。”
姑舅-汉语大词典
姑舅
【1】丈夫的父母,公婆。{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縱認不得是{蔡伯喈}當初爹娘﹐須認得是{趙五娘}近日來的姑舅。”{唐}{杜甫}《牵牛织女》诗:“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尔雅·释亲》:“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没﹐則曰先舅﹑先姑。”【2】姑表。{宋}{苏轼}《求婚启》:“{太真}姑舅之婚﹐復見今日。”《水浒传》第四九回:“{解珍}道:‘{孫提轄}是我姑舅哥哥。’”《红楼梦》第二十回:“咱們是姑舅姐妹﹐{寶姐姐}是兩姨姐妹﹐論親戚也比你遠。”
娘舅-汉语大词典
娘舅
【1】母亲的兄弟。《水浒传》第十四回:“你只認我做娘舅之親……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洪深}《青龙潭》第一幕:“我在九岁上死了爹娘﹐家里再没有人可以靠傍﹐到{庄家村}来﹐跟着我娘舅{费友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小時候和他娘住在娘舅家裏﹐大約是没了老子的了。”
嫡舅-汉语大词典
嫡舅
【1】嫡母的兄弟。《後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貴人兄{寳}﹐
封{牟平侯}。帝以{寳}嫡舅﹐寵遇甚渥﹐位至大將軍。”
曹國舅-汉语大词典
曹國舅
【1】八仙之一。传说{宋仁宗}{曹太后}之弟,名{友},入山修道,被{汉锺离}﹑{吕洞宾}度去成仙。按,《宋史》{曹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卒,无入道事。参阅{元}{苗善时}《纯阳帝君神仙妙通记》﹑{明}{吴元泰}《东游记》﹑{清}{赵翼}《陔馀丛考·八仙》。
父舅-汉语大词典
父舅
【1】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诸侯称舅。《书·文侯之命》“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唐}{孔颖达}疏:“天子之於諸侯﹐當稱父舅而已。”
烏舅-汉语大词典
烏舅
【1】即乌臼。{宋}{陶穀}《清异录·乌舅金奴》:“{江南}烈祖素儉。寢殿燭不用脂蠟﹐灌以烏臼子油﹐但呼烏舅。”{宋}{陆游}《新黏竹隔作暖阁》诗:“鵓姑聲急雨方作﹐烏舅葉丹天已寒。”{钱仲联}校注:“烏舅﹐即烏臼。”
母舅-汉语大词典
母舅
【1】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長齋。”{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祖舅-汉语大词典
祖舅
【1】父亲的舅父。{清}{梁章鉅}《称谓录·父之舅》:“《南史·沈文阿傳》亦稱祖舅﹐皆謂父之舅氏也。”《晋书·应詹传》:“鎮南大將軍{劉弘}﹐{詹}之祖舅也。”
甥舅-汉语大词典
甥舅
【1】谓有通婚关系。{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巴}﹑{僰}﹑{賨}﹑{蜑}弔詭之族﹐或分於{楚}{越}﹐亦與諸{華}甥舅﹐宜稍優游之﹐爲定等差﹐勿使自外。”【2】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汉书·刘向传》:“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依東宫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爲威重。”《诗·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甥舅。”{朱熹}集传:“甥舅謂母姑姊妹妻族也。”《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學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記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禮。’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費丈人粧奩耳。’”{唐}{杜甫}《对雨》诗:“{西戎}甥舅禮﹐未敢背恩私。”{仇兆鳌}注引{赵汸}曰:“{中宗}{景龍}二年﹐以{金城公主}妻{贊普}﹐故望其篤甥舅之禮。”【3】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敗王略﹐王命伐之。”{杨伯峻}注:“兄弟指同姓諸侯﹐甥舅指異姓諸侯﹐以異姓諸侯間多有婚姻關係﹐故稱甥舅。”
皇舅-汉语大词典
皇舅
【1】古代妇女对丈夫已故的父亲的尊称。《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則婦入三月乃奠菜……祝告稱婦之姓曰:‘某氏來婦﹐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虎舅-汉语大词典
虎舅
【1】猫的别名。{清}{孙枝蔚}《闲趣》诗:“浮萍葉大魚秧活﹐鸚鵡聲高虎舅來。”{宋}{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爲虎舅﹐教虎百爲﹐惟不教上樹。”
蛇舅母-汉语大词典
蛇舅母
【1】蜥蜴类动物。又名草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石龙子》〔集解〕引{陶弘景}曰:“其類有四種﹐形大純黄者﹐爲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用。”
舅-汉语大词典
舅
《廣韻》其九切,上有,羣。【1】舅父。即母之兄或弟。《仪礼·丧服》:“舅,傳曰:何以緦?從服也。”{郑玄}注:“〔舅〕母之昆弟。”{晋}{李密}《陈情事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少依舅氏,讀書習騎射。”【2】称夫之父。《穀梁传·桓公三年》:“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郑玄}注:“夫之父曰舅。”【3】称妻之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裴松之}注:“{董承}……於{獻帝}爲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4】称妻之兄或弟。《战国策·楚策四》:“{李園}不治國,王之舅也。”{李园}妹为{楚考烈王后}。《新唐书·朱延寿传》:“〔{楊行密}〕妻,{延壽}姊也。{行密}泣曰:‘吾喪明,諸子幼,得舅代我,無憂矣。’”【5】古时天子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参见“[伯舅]”﹑“[叔舅]”。【6】古时诸侯称异姓大夫为舅。《国语·晋语三》:“舅所病也?”{韦昭}注:“諸侯謂異姓大夫曰舅。”
舅老爺-汉语大词典
舅老爺
【1】称他人妻子的兄弟。《红楼梦》第五二回:“明兒是舅老爺的生日﹐太太説了叫你去呢。”{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一》:“有些机关的负责人喜欢援用亲戚。往往舅老爷﹑表老爷一类的人物充斥其间﹐结果总是害多于利。”
舅爺-汉语大词典
舅爺
【1】祖母之兄弟。【2】称他人妻子的兄弟。《儒林外史》第五回:“忙着小廝去請兩位舅爺來商議。他兩個阿舅……聽見妹丈請﹐一齊走來。”
舅子-汉语大词典
舅子
【1】称妻子的兄弟。《水浒传》第五二回:“知府{高廉}聽得打死了他的舅子{殷天錫}﹐正在廳上咬牙切齒忿恨。”{殷天锡}﹐{高廉}妻子的兄弟。【2】舅氏之子。即表兄弟。《晋书·羊祜传》:“{祜}﹐{蔡邕}外孫﹐{景獻皇后}同産弟……{祜}當討{吴}賊有功﹐將進爵土﹐
以賜舅子{蔡
}。”【3】詈词。{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巡士--(且跑且喊)带住他﹐不要放……带住他﹐这舅子!”
舅嫂-汉语大词典
舅嫂
【1】妻之兄弟之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葉伯芬}〕又先把自己太太送到行轅裏去﹐兄妹相見﹐自有一番友于之誼。{伯芬}又設法先把一位舅嫂巴結上了。”
舅太太-汉语大词典
舅太太
【1】尊称。子女的舅母;妻嫂。《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公子才送了出去﹐又見門上的人跑進來回道:‘舅太太來了。’原來舅太太就是{佟孺人}娘家的嫂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舅太太是個婦道人家﹐懂得甚麽﹐便口口聲聲總説姑老爺是個獨一無二的好人。”
舅弟-汉语大词典
舅弟
【1】口语亦称妻子之弟为舅弟。参见“[舅兄]”。【2】舅父之子年幼于己者。{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
舅父-汉语大词典
舅父
【1】母之兄弟。俗称母舅。《史记·孝文本纪》:“封{淮南王}舅父{趙兼}爲{周陽侯}。”{司马贞}索隐:“舅父﹐即舅。”
舅公-汉语大词典
舅公
【1】称父或母之舅。{宋}{文天祥}《与方伯公书》:“兒子{道生}﹐不幸夭折﹐今立{陞}姪爲子﹐凡百惟舅公教之誨之。”{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
舅氏-汉语大词典
舅氏
【1】即舅父。《国语·晋语四》:“所不與舅氏同心也﹐有如{河}水。”《诗·秦风·渭阳序》:“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孔颖达}疏:“謂舅爲氏者﹐以舅之與甥氏姓必異﹐故書傳通謂爲舅氏。”
舅姑-汉语大词典
舅姑
【1】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礼记·坊记》:“昏禮﹐壻親迎﹐見於舅姑。”{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妻之父爲外舅﹐妻之母爲外姑。”【2】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国语·鲁语下》:“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
舅兄-汉语大词典
舅兄
【1】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清}{赵翼}有《壽劉可行舅兄八十》诗。口 语亦称妻子之兄为舅兄。参见“[舅弟]”。
舅祖-汉语大词典
舅祖
【1】称父之舅。{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俗称》:“稱父之舅爲舅祖。”
舅母-汉语大词典
舅母
【1】舅父之妻。也称舅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公子本來生怕舅母攔他……兩眼含淚的説道:‘好舅母﹐别攔我了!’”
繼舅-汉语大词典
繼舅
【1】继母的兄弟。{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柳元公}〕出自{清河}{崔氏}﹐繼外族{薛氏}……又與繼舅{苹}同時爲觀察使。”
郎舅-汉语大词典
郎舅
【1】男子与其妻兄弟的合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展孝廉}〕使子{大成}與婿同學﹐供給豐備。年餘﹐{大成}厭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大舅爺本來挈眷同行的﹐{伯芬}是郎舅至親﹐與别的官員不同﹐上房咧﹐簽押房咧﹐他都可以任意穿插。”{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正末云]:姐夫﹐喜波﹐喜波﹐你郎舅每厮守着﹐好擡舉照覷咱。”
豺舅-汉语大词典
豺舅
【1】俗称狗为豺舅。《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豺見狗輒跪如拜狀﹐狗爲豺舅也。”《尔雅翼·释兽二》“豺”:“世傳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輒跪如拜狀。”
諸舅-汉语大词典
諸舅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2】母亲的弟兄们。{晋}{潘岳}《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諸舅。”《南史·袁湛传》:“初﹐{陳郡}{謝重}﹐{王胡之}外孫也﹐於諸舅敬禮多闕。”
謝舅-汉语大词典
謝舅
【1】指{晋}{羊昙}之舅{谢安}。舅甥情谊深厚。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謝舅”作为吟咏舅甥情谊的典故。{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之子夫君{鄭}與{裴}﹐{何}甥{謝}舅當世才。”
阿舅-汉语大词典
阿舅
【1】舅父。《隋书·五行志上》:“{周}初有童謡曰:‘白楊樹頭金雞鳴﹐祗有阿舅無外甥。’{静帝}﹐{隋氏}之甥﹐既遜位而崩﹐諸舅强盛。”《水浒传》第十四回:“少刻﹐我送{雷都頭}那人出來時﹐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明}{夏完淳}《讨降贼大逆檄》:“初飛樹鶴之毛﹐笑漫天于阿舅。”【2】妻的弟兄。《水浒传》第五十回:“你今却又做人情。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親﹐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儒林外史》第五回:“你兩個阿舅姓{王}……聽見妹夫請﹐一齊走來。”《水浒传》第四九回:“{顧大嫂}説:‘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
鴉舅-汉语大词典
鴉舅
【1】鸟名。似鸦而小,黑色,嘴边有毛甚劲﹐能逐鸦,鸦见避之。{宋}{陆游}《鸟啼》诗:“五月鳴鴉舅﹐苗稚憂草茂。”{宋}{梅尧臣}《宿州河亭书事》诗:“林中鴉舅獰﹐席上蠅虎攫。”{清}{陈维崧}《浣溪纱·偶憩清和庵即事》词:“紫入鸚哥名是菊﹐紅歸鴉舅色如花﹐僧雛竹下自煎茶。”【2】即乌桕。子可榨油,为制烛原料。{周作人}《两株树》:“第二种树乃是乌桕……此树又名鸦舅﹐或者与乌不无关系。”{唐}{陆龟蒙}《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诗:“行歇每依鴉舅影﹐挑頻時見鼠姑心。”
魚舅-汉语大词典
魚舅
【1】鯦鱼的别名。{明}{杨慎}《异鱼图赞·鱼舅》:“{嘉州}魚舅﹐載新厥名﹐鱗鱗迎媵﹐夫豈其甥﹐其文實鯦﹐江圖可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