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裘

裘(裘)是什么意思

  • 弓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弓裘gōng qiú

    【释义】:

    指世传的家业。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使君叔》诗:“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谓其文章有家传渊源。

  • 箕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箕裘jī qíu

    【释义】:

    喻世传家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谓子承父业并有发展。谓环境对人的影响很深,耳染目睹,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能受到教育。如:克绍箕裘。《晋书·陈寿传赞》:“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 集腋成裘-实用委婉语词典

    集腋成裘

    婉指经久努力,不断积累,终获得事情的成功。原意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极少,但是把许多狐狸腋下的皮毛收集起来,就可以缝成一件可观的皮袍。《慎子·知忠》:“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 裘-古文观止词典

    裘qiú

    【词性】:名词

    皮衣。有时用作动词,“穿皮衣”(5)。《单子知陈必亡》: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草木凋落了,就要做好谷物的收藏;下霜了,就要准备好过冬的皮衣。《苏秦以连横说秦》: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身上的黑貂皮衣穿破了,身边百斤黄金用完了,平日生活所需的物资和费用没有了,只好离开秦国回家去。《贾谊治安策一》: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立一个遗腹子,让臣下朝拜先王遗留下来的皮衣,天下也不会乱。《原道》: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天穿葛布衣服,冬天穿皮衣,口渴就喝水,肚子饿就吃饭,这些事情虽然不同,这些事情被称为明智的缘故却是一样的。

  • 旃裘-古文观止词典

    旃裘zhān qiú

    皮衣。匈奴人多穿用兽毛皮革等制成的衣服。亦借指匈奴(2)。《货殖列传序》: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碣石以北多产马、牛、羊、皮衣、筋角。《报任安书》:旃裘之君长咸震怖。——匈奴的君长都十分震惊。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力

    【释义】:

    裘:毛皮衣服。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皮毛能够制成的。比喻事业的成功,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要靠众人之力。□《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力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六:千金之裘,非一狐之力,万全之策,非一善之长。今日临大敌,遇大变,怎么不要一个大主张!

  • 裘-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裘qiú

    皮衣。《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苏轼《教战守策》:“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雨则御盖。”

    【裘马】“轻裘肥马”的略语。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裘马”形容生活豪华。《促织》:“一出门,~过世家焉。”

  • 克绍箕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克绍箕裘kè shào jī qiú

    【释义】:

    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因以“克绍箕裘”指能继承祖业。李劼人《死水微澜》:“他父亲虽是病得发昏,也知道这儿子是个克绍箕裘的佳儿,不由不放心大胆,一言不发,含笑而逝。”

  • 孔雀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孔雀裘kǒng què qiú

    【释义】:

    将孔雀毛编缝于织物上而得的织物名。

  • 轻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裘qīng qiú

    【释义】:

    轻暖的皮衣。如:轻裘肥马。

  • 肥马轻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肥马轻裘féi mǎ qīng qiú

    【释义】:

    语出《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意为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马轻裘”形容生活豪华。苏曼殊《碎簪记》:“当余新归海上,偕灵运卜居涌泉路,肥马轻裘与共。”

  • 箕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箕裘jī qiú

    【释义】: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指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欧阳予倩《晴雯补裘》:“贾母: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 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裘qiú

    【释义】:

    ①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如:裘马;狐裘。②姓。

  • 裘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裘马qiú mǎ

    【释义】:

    指穿轻裘骑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康有为《大同书》:“其视彼都人士,裘马丽都,林斋幽靘,珊珊玉珮,冉冉衣香。”

  • 裘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裘皮qiú pí

    【释义】:

    羊、兔、狐、貂等动物的皮经过带毛鞣制而成的革。轻软保暖,用以制御寒服装。如:裘皮大衣。

  • 皮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皮裘pí qiú

    【释义】:

    毛皮的衣服。叶圣陶《校长》:“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

  • 重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重裘zhòng qiú

    【释义】:

    厚毛皮衣。又指质量极差、分量很重的皮衣(与轻裘相对)。瞿秋白《饿乡纪程》:“身上穿的都是破敝不堪的重裘,满身油腻。”

  • 集腋为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集腋为裘jí yè wéi qiú

    【释义】:

    见“集腋成裘”。

  • 集腋成裘-现代汉语大词典

    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也作“集腋为裘”。《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

  • 五雲裘-汉语大词典

    五雲裘

    【1】色彩绚丽的皮袄。{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粉圖珍裘五雲色﹐曄如晴天散綵虹。”{王琦}注引{杨齐贤}曰:“五雲裘者﹐五色絢爛如雲﹐故以五雲名之。”

  • 表裘-汉语大词典

    表裘

    【1】谓穿裘衣而不加外罩。《礼记·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陈澔}集说:“裘上必有裼衣。表裘﹐是無裼衣而裘在外也。”

  • 千金裘-汉语大词典

    千金裘

    【1】珍贵的皮衣。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唐}{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换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千金之裘, 非一狐之腋-汉语大词典

    千金之裘, 非一狐之腋

    【1】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吾觀近日之新劇﹐非新劇也﹐皆老僧碎補之衲衣﹐醫士合成之湯藥﹐取衆劇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語云:‘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以此贊時人新劇﹐可謂定評。”

  • 卉裘-汉语大词典

    卉裘

    【1】粗陋的皮衣。多指敝裘。{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中》:“{龍門子}服一卉裘﹐十五年不更﹐綻裂則紉綴之。”

  • 僧裘-汉语大词典

    僧裘

    【1】僧衣。{宋}{王安石}《无动》诗:“終不與法縛﹐亦不着僧裘。”

  • 克嗣良裘-汉语大词典

    克嗣良裘

    同“[克紹箕裘]”【1】{唐}{何延之}《兰亭始末记》:“{右軍}亦自愛重此書﹐留付子孫。傳至七代孫{智永}……與兄{孝賓}俱捨家入道﹐俗號{永禪師}。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業。”

  • 克紹箕裘-汉语大词典

    克紹箕裘

    【1】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后因以“克紹箕裘”谓能继承祖业。{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二:“他父亲虽是病得发昏﹐也知道这儿子是个克绍箕裘的佳儿﹐不由不放心大胆﹐一言不发﹐含笑而逝。”

  • 功裘-汉语大词典

    功裘

    【1】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周礼·天官·司裘》:“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郑玄}注:“功裘﹐人功微麤﹐謂狐青麛裘屬。{鄭司農}云:‘功裘﹐卿大夫所服。’”

  • 反裘負芻-汉语大词典

    反裘負芻

    【1】反穿皮衣,背着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於塗側者﹐以爲君子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爲者也?’對曰:‘我{越石父}者也。’……遂解左驂以贈之﹐因載而與之俱歸。”【2】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反裘指毛朝里。亦以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爲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也。’”亦作“[反裘負薪]”。{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無異於愚人﹐反裘而負薪﹐愛其毛。不知其皮盡也。”{谢觉哉}《反裘负薪》:“你不知道皮弄坏了﹐毛就无处附着吗?”

  • 反裘傷皮-汉语大词典

    反裘傷皮

    【1】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晋书·张轨传》:“今{詳}欲因人之饑﹐以要三倍﹐反裘傷皮﹐未足喻之。”

  • 反裘負薪-汉语大词典

    反裘負薪

    【1】见“反裘負芻”。

  • 大裘-汉语大词典

    大裘

    【1】古时天子祭天的礼服。《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爲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孔子家语·郊问》:“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袞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周礼·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2】大皮衣。{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清}{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尋援溺人。”

  • 吉光片裘-汉语大词典

    吉光片裘

    同“[吉光片羽]”【1】{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一:“余有{宋仲温}書{子昂}《蘭亭跋》﹐諸體皆備﹐而僅九段﹐然亦吉光片裘也。”

  • 吉光裘-汉语大词典

    吉光裘

    【1】用吉光毛皮制成的衣服。亦泛指极其珍贵的裘服。《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時﹐西域獻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時服此裘以聽朝。”{程善之}《古意》诗:“羽林孤兒騎上頭﹐驌驦寳馬吉光裘。”

  • 吉貝裘-汉语大词典

    吉貝裘

    【1】棉衣。{宋}{陆游}《天气作雪戏作》诗:“細納兜羅襪﹐奇温吉貝裘。”

  • 同裘-汉语大词典

    同裘

    【1】《论语·公冶长》记{子路}言志,有“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之言,《北齐书·唐邕传》记{显宗}对太后称赞{唐邕}之才,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曰:“朕意在車馬衣裘與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宋}{苏辙}《谢对衣金带表》之二:“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天覆庶物﹐子養羣臣﹐機杼告功﹐遠取同裘之義;範鎔成質﹐式示斷金之誠。”

  • 布裘-汉语大词典

    布裘

    【1】布制的绵衣。{唐}{白居易}有《新制布裘》诗。{宋}{刘克庄}《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四归》词:“歲暮天寒﹐一劍飄然﹐幅巾布裘。”{前蜀}{韦庄}《宜君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诗:“本期同此卧林丘﹐榾柮爐前擁布裘。”

  • 征裘-汉语大词典

    征裘

    【1】远行人所穿的皮衣。{元}{范梈}《赠李山人》诗:“昔向{貴溪}尋講鼓﹐又從{薊郡}攬征裘。”

  • 復陶裘-汉语大词典

    復陶裘

    【1】即复陶。《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向有{秦國}所獻復陶裘﹑翠羽被﹐可取來服之。”

  • 冬箑夏裘-汉语大词典

    冬箑夏裘

    【1】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爲塵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 冬裘-汉语大词典

    冬裘

    【1】冬季穿的毛皮衣服。{唐}{韩愈}《复志赋》:“居悒悒之無解兮﹐獨長思而永歎。豈朝食之不飽兮﹐寧冬裘之不完。”《国语·周语中》:“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宫室。’”《轰天雷》第八回:“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

  • 弓裘-汉语大词典

    弓裘

    【1】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相門連户牖﹐卿族嗣弓裘。”{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继》:“詩情爽激﹐多金玉音﹐蓋其累代詞伯﹐積弓裘﹐其於爲文﹐不雕自飾﹐丰姿清逈﹐有道者風。”{明}{郑若庸}《玉玦记·团圆》:“奕葉生輝﹐念弓裘在吾當力繼。”

  • 孔雀裘-汉语大词典

    孔雀裘

    【1】用孔雀毛织成的衣裘。《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善製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爲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矣。”《红楼梦》第五二回回目:“俏{平兒}情掩蝦鬚鐲﹐勇{晴雯}病補孔雀裘。”

  • 季子裘-汉语大词典

    季子裘

    【1】{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蘇秦}〕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盡,資用乏絶,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唐}{殷尧藩}《九日》诗:“壯懷空擲{班超}筆﹐久客誰憐{季子}裘。”{宋}{陆游}《舟中夜赋》诗:“千里風塵{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明}{唐顺之}《十五夜旅怀》诗:“鏡有{潘郎}鬢﹐囊無{季子}裘。”

  • 委裘-汉语大词典

    委裘

    【1】《吕氏春秋·察贤》:“天下之賢主,豈必苦形愁慮哉?執其要而已矣……故曰{堯}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陈奇猷}校释:“謂{堯}之時,天下無事,{堯}之儀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閒自得。古者長衣,有事則振衣而起,無事則委曲衣裘而坐也。”后以“委裘”指君主任贤举能。《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關下﹐委裘{河}上。”{李善}注引{晏子}曰:“治天下若委裘﹐用賢﹐委裘之實。{桓公}聽{管仲}﹐而{趙襄子}信{王登}﹐此之謂委裘。”《隋书·元孝矩传》:“恭膺寶命﹐實賴元功﹐方欲委裘﹐寄以分{陝}﹐何容便請高蹈﹐獨爲君子者乎!”【2】旧谓帝位虚设,唯置故君遗衣于座而受朝。{章炳麟}《訄书·杂志》:“{元帝}{貴由}没而委裘三年﹐未有壓紐之主。”自注:“{定宗}崩後﹐議所立未決﹐當是時﹐已三歲無君。”{南朝} {梁}{张缵}《南征赋》:“挾{仲謀}之雄氣﹐朝委裘而作輔。”《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臣{光}曰〕{程元振}﹑{魚朝恩}相繼用事﹐竊弄刑賞﹐壅蔽聰明﹐視天子如委裘﹐陵宰相如奴虜。”《汉书·贾谊传》:“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王先谦}补注:“‘遺腹’與‘赤子’對文﹐植遺腹﹐故但朝先帝裘衣。”【3】指幼君在位。因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裘于地,故称。《晋书·穆帝哀帝废帝纪论》:“{孝宗}因繦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無事﹐十有餘年……贊曰:委裘稱化﹐大孝爲宗。遵彼聖善﹐成兹允恭。”《晋书·后妃传论》:“而{明穆}﹑{康獻}﹐仍世臨朝﹐時屬委裘﹐躬行負扆。”

  • 珍裘-汉语大词典

    珍裘

    【1】珍贵的皮衣。{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崇臺非一幹﹐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唐}{刘知幾}《史通·采撰》:“蓋珍裘以衆腋成温﹐廣厦以羣材合構。”《南史·崔祖思传》:“瓊簪玉笏﹐碎以爲塵;珍裘繡服﹐焚之如草。”

  • 狐裘-汉语大词典

    狐裘

    【1】用狐皮制的外衣。《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朱熹}集传:“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黄狗之皮。”{清}{孙枝蔚}《雪中对稚儿匡有咏》:“竭來秫酒須賒易﹐典去狐裘欲贖難。”

  • 狐白裘-汉语大词典

    狐白裘

    【1】用狐腋的白毛皮做成的衣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裴駰}集解引{韦昭}曰:“以狐之白毛皮爲裘﹐謂集狐腋之毛﹐言美而難得者。”{唐}{杜甫}《锦树行》:“王陵豪貴反顛倒﹐鄉里小兒狐白裘。”{仇兆鳌}注:“言服飾之奢僭。”亦省作“[狐白]”。《礼记·玉藻》:“士不衣狐白。”{三国} {魏}{曹植}《赠丁仪》诗:“在貴多忘賤﹐爲恩誰能博。狐白足禦冬﹐焉念無衣客。”{宋}{陆游}《暖阁》诗:“裘軟勝狐白﹐爐温等鴿青。”{明}{何景明}《咏裘》:“豹袪未稱美﹐狐白安足云。”【2】借指富贵者。{唐}{袁朗}《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廟﹐牛衣出草萊。”

  • 狐裘蒙茸-汉语大词典

    狐裘蒙茸

    【1】见“狐裘蒙戎”。

  • 狐裘羔袖-汉语大词典

    狐裘羔袖

    【1】以狐皮为衣身而以羔皮为衣袖。狐贵羔贱,犹大醇小疵。《左传·襄公十四年》:“余不説初矣﹐余狐裘而羔袖。”{杜预}注:“言一身爲善﹐唯少有惡。”{宋}{苏轼}《贺赵大资少保致仕启》:“究觀自古之忠賢﹐少有完傳。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 狐裘蒙戎-汉语大词典

    狐裘蒙戎

    【1】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朱熹}集传:“大夫狐蒼裘。蒙戎﹐亂貌﹐言弊也……或曰﹐狐裘蒙戎﹐指{衛}大夫﹐而譏其憒亂之意。”亦作“[狐裘尨茸]”﹑“[狐裘蒙茸]”。《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史记·晋世家》作“狐裘蒙茸”。{唐}{高適}《营州歌》:“{营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明}{陈子龙}《立春前三日寄舒章京师》诗:“{李郎}彤管雙碧玉﹐狐裘蒙茸裼慘緑。”

  • 狐裘尨茸-汉语大词典

    狐裘尨茸

    【1】见“狐裘蒙戎”。

  • 狗裘-汉语大词典

    狗裘

    【1】用狗的毛皮制成的裘。{汉}{刘向}《说苑·善说》:“衣狗裘者當犬吠﹐衣羊裘者當羊鳴。”

  • 救寒莫如重裘-汉语大词典

    救寒莫如重裘

    【1】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四年》:“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斯言信矣!”{汉}{徐幹}《中论·虚道》:“語稱:‘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療暑莫如親冰。’信矣哉!”

  • 敝裘-汉语大词典

    敝裘

    【1】破旧的皮衣。{唐}{岑参}《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鏡﹐青春换敝裘。”{清}{黄鷟来}《雨中感怀》诗:“起行視天宇﹐太息攬敝裘。”{明}{刘基}《呼灯》诗:“西風一夜吹庭樹﹐驚起呼燈問敝裘。”

  • 晏裘-汉语大词典

    晏裘

    【1】见“晏子裘”。

  • 晏子裘-汉语大词典

    晏子裘

    【1】{春秋}{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唐}{高適}《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亦省作“[晏裘]”。{明}{邵璨}《香囊记·辞婚》:“鄉書有雁﹐{晏}裘凋弊成長歎。”{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 浮光裘-汉语大词典

    浮光裘

    【1】一种珍异的裘衣。{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浮光裘即海水染其色也﹐以五彩蹙成龍鳳各一千三百﹐絡以九色真珠。上衣之以獵{北苑}﹐爲朝日所照﹐而光彩動摇﹐觀者皆眩其目﹐上亦不爲之貴。一日﹐馳馬從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無沾潤﹐上方嘆爲異物也。”

  • 溜裘-汉语大词典

    溜裘

    【1】急忙,忙乱。{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脚跟不定﹐眉黛蒙愁﹐身倚徧謀事溜裘﹐一片心搜徧四大神洲。”

  • 披裘-汉语大词典

    披裘

    【1】{汉}{严光}少时与{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及{刘秀}称帝,隐居不出。{刘秀}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刘秀}估计他就是{严光},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後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宋}{欧阳修}《蔡州再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組官庭﹐還車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之樂。”{清}{赵翼}《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氣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胡怀琛}《海上雪》诗:“披裘獨往爲何事﹐贏得詩添{長吉}囊。”【2】见“披裘負薪”。

  • 披裘帶索-汉语大词典

    披裘帶索

    【1】形容衣着粗陋。{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孟嘗君}﹐欲趨不能進。”

  • 披裘負薪-汉语大词典

    披裘負薪

    【1】{汉}{王充}《论衡·书虚》:“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为高士孤高清廉,隐逸~之典。{唐}{王绩}《游北山赋》:“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亦省作“[披裘]”。{北周}{庾信}《小园赋》:“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卢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 振裘持領-汉语大词典

    振裘持領

    【1】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聞《春秋》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南齐书·倖臣传论》:“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逾漏﹐宫省咳唾﹐義必先知。”

  • 毛裘-汉语大词典

    毛裘

    【1】兽皮制作的衣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綌﹐是人不死﹐必爲對隙。”

  • 毳裘-汉语大词典

    毳裘

    【1】毛皮衣服。{元}{萨都剌}《闽中苦雨》诗:“病客如僧懶﹐多寒擁毳裘。”

  • 氈裘-汉语大词典

    氈裘

    亦作“[氊裘]”【1】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宋}{苏轼}《襄阳乐》诗:“自從氈裘南渡{沔}﹐{襄陽}無事多春遊。”{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氈裘之君長咸震怖。”{南朝} {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將軍獨靦顔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後汉书·郑众传》:“臣誠不忍持大{漢}節對氈裘獨拜。”【2】泛指异族。{清}{霅中人}《<中西纪事>後序》:“祆廟建于京畿﹐氈裘游于内地。”【3】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追擊至{易水}﹐獲氈裘﹑毳幕﹑羊馬不可勝紀。”{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氊裘爲裳兮骨肉震驚。”{明}{方孝孺}《蜀道易》诗:“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髻之貊。”

  • 爲裘-汉语大词典

    爲裘

    【1】见“爲裘爲箕”。

  • 爲裘爲箕-汉语大词典

    爲裘爲箕

    【1】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爲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爲弓之家﹐使幹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后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明}{李东阳}《董公墓志铭》:“亦有良嗣﹐爲裘爲箕﹐公無憾哉!”亦省作“[爲裘]”。{唐}{顾非熊}《陈情上郑主司》诗:“願察爲裘意﹐彷徉和角篇。”

  • 肥馬輕裘-汉语大词典

    肥馬輕裘

    【1】语本《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谓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馬輕裘”形容生活豪华。{明}{王錂}《寻亲记·告借》:“肥馬輕裘得自然﹐一生不惜買花錢。”{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我這粗衣淡飯貧休笑﹐你那裏肥馬輕裘富莫誇。”{苏曼殊}《碎簪记》:“當余新歸{海上}﹐偕{靈運}卜居{湧泉路}﹐肥馬輕裘與共。”《红楼梦》第七九回:“古人異姓陌路﹐尚然‘肥馬輕裘﹐敝之無憾’﹐何况咱們?”{唐}{白居易}《闲適》诗:“肥馬輕裘還且有﹐粗歌薄酒亦相隨。”

  • 文裘-汉语大词典

    文裘

    【1】华美贵重的皮衣。《晋书·束晳传》:“耻布衣以肆志﹐寧文裘而拖繡。”{明}{何景明}《七述》:“爾其白縠﹐服文裘﹐陋黑貂而不御﹐輕狐白之莫儔。”《文选·曹植<七启>》:“冠皮弁﹐被文裘。”{李善}注:“文裘﹐文狐之裘也。”{李周翰}注:“文裘﹐鹿裘也。”

  • 旃裘-汉语大词典

    旃裘

    【1】席毡衣裘﹐比喻富贵。{清}{方文}《金陵访王元倬先生并题其南陔诗》:“人争慕旃裘﹐君獨守蓬蓽。”【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严复}《原强》:“{魏}{晉}不綱﹐有五胡之亂{華}﹐{大河}以北﹐淪于旃裘膻酪者蓋數百年。”{明}{张居正}《葬地论》:“旃裘之國﹐親死則棄之野﹐經月不視﹐俟虎狼野獸食盡﹐以爲送終。”{汉}{桓宽}《盐铁论·诛秦》:“大圍{匈奴}﹐單于失魂……控弦之民﹐旃裘之長﹐莫不沮膽﹐挫折遠遁﹐遂乃振旅。”【3】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明}{汪廷讷}《种玉记·妃怨》:“看着那旃裘毳帳﹐中心黯然。這是我紅顔薄命伊誰怨。”《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清}{黄遵宪}《题运甓斋话别图》诗:“{吉莫}製革履﹐{蒙戎}縫旃裘。”

  • 烏裘-汉语大词典

    烏裘

    【1】《战国策·秦策一》:“〔{蘇秦}〕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盡。”后遂以“烏裘”为落魄失意之典。{南朝 梁}{荀济}《赠阴梁州》诗:“五噫如適{越}﹐十上似遊{秦}……烏裘日日故﹐白髮朝朝新。”{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玄》草終疲{漢}﹐烏裘幾滯{秦}。”{唐}{陈子昂}《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白璧疑寃{楚}﹐烏裘似入{秦}。”

  • 烏納裘-汉语大词典

    烏納裘

    【1】古时道士的一种袍服。{唐}{皮日休}《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二:“不知何事迎新歲﹐烏納裘中一覺眠。”原注:“烏納裘出《王筠集》。”

  • 焚裘-汉语大词典

    焚裘

    【1】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晋书·武帝纪》:“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唐}{沈佺期}《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河宗}來獻寳﹐天子命焚裘。”【2】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 愛手反裘-汉语大词典

    愛手反裘

    【1】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爲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耶?’”《魏书·高祖纪上》:“去秋淫雨﹐洪水爲災﹐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於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

  • 秦裘-汉语大词典

    秦裘

    【1】指破旧的皮衣。{唐}{骆宾王}《宿山庄》诗:“拾青非{漢}策﹐化緇類{秦}裘。”{陈熙晋}笺注:“{唐}都{秦中}﹐故曰{秦}裘。兼用{蘇秦}裘敝去{秦}事。”

  • 白罽裘-汉语大词典

    白罽裘

    【1】以白色毛织物为面料的皮衣。{唐}{杜牧}《偶见黄州作》诗:“朔風高緊掠河樓﹐白鼻騧郎白罽裘。”{唐}{陆龟蒙}《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知君不戀南枝久﹐抛却經冬白罽裘。”

  • 白裘-汉语大词典

    白裘

    【1】白狐皮袍。《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五》:“{景公}賜{晏子}孤之白裘﹐玄豹之茈。”{宋}{梅尧臣}《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诗:“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黄塵車款款。”

  • 百結裘-汉语大词典

    百結裘

    【1】有很多补缀的皮衣。{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炯然徑寸珠﹐藏此百結裘。”

  • 皂裘-汉语大词典

    皂裘

    【1】黑色的皮衣。{唐}{张籍}《送元宗简》诗:“貂帽垂肩窄皂裘﹐雪深騎馬向{西州}。”

  • 皮裘-汉语大词典

    皮裘

    【1】毛皮的衣服。{叶圣陶}《校长》:“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诗·豳风·七月》“爲公子裘”{唐}{孔颖达}疏:“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爲皮裘以助之。”

  • 罽裘-汉语大词典

    罽裘

    【1】古代一种外来的毛织品制成的衣裘。又称罽宾裘。{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贈以{蜀}馬箠﹐副之{胡}罽裘。”{宋}{王安石}《送郑叔熊归闽》诗:“黄塵雕罽裘﹐逆旅同逼仄。”{李壁}注:“{罽賓}裘﹑{日本}裘﹐皆以外國得名。”{晋}{傅玄}《傅子·阙题》:“{謝旗}{房陵}都尉﹐戰有功﹐{太祖}賜{旗}罽裘﹑豹裀。”

  • 箕引裘隨-汉语大词典

    箕引裘隨

    【1】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後》:“升其堂﹐則箕引而裘隨;周其廡﹐則壎唱而箎和;臨其階﹐則珠聯而玉綴:{提鎮公}之後嗣何多賢哉!”

  • 箕裘-汉语大词典

    箕裘

    【1】《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孔颖达}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爲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爲弓之家﹐使幹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豈必克傳門業﹐方擅箕裘者哉!”{宋}{楼钥}《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爲儒﹐青箱箕裘。”{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贾母}: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明}{杨柔胜}《玉环记·童儿暗毒》:“願爹爹百歲壽高﹐養童兒箕裘承紹。”

  • 衣裘-汉语大词典

    衣裘

    【1】夏衣冬裘。《周礼·天官·宫伯》:“以時頒其衣裘。”{郑玄}注:“衣裘﹐若今賦冬夏衣。”{贾公彦}疏:“夏時班衣﹐冬時班裘。”《吕氏春秋·重己》:“其爲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杂记》卷二:“{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爲懽。既而{文君}抱頸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书·隐逸传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清}{姚鼐}《<南园诗存>序》:“君家貧﹐衣裘薄。”

  • 袒裘-汉语大词典

    袒裘

    【1】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的不敬之举。《左传·哀公十七年》:“大子請使{良夫}。{良夫}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杜预}注:“食而熱﹐故偏袒﹐亦不敬。”{孔颖达}疏:“在君之所﹐於法唯有露裼衣耳﹐無露裘之時。今{良夫}爲食熱之故﹐偏袒其裘﹐則并裘亦袒﹐是不敬也……三罪:紫衣﹑袒裘﹑帶劍。”

  • 裘-汉语大词典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1】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貍, 爲公子裘。”《初学记》卷二六引{汉}{班固}《白虎通》:“古者緇衣羔裘﹑黄衣狐裘, 禽獸衆多, 獨以狐羔, 取其輕暖。”{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隆冬無裘, 挺身而過。”【2】穿上毛皮衣。《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 天子始裘。”{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仲都}冬倮而體温, 夏裘而身涼。”《明史·史可法传》:“{可法}爲督師, 行不張蓋, 食不重味, 夏不箑, 冬不裘, 寢不解衣。”【3】通“[求]”。《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 熊羆是裘。”{郑玄}笺:“裘當作求, 聲相近故也。”{马瑞辰}通释:“裘, 古本作求, 後人始加衣作裘, 以别於求之求。此詩裘亦當從箋作求。古未聞以熊羆爲衣裘者。”【4】姓。{周}初有大夫{裘牧}。见《鹖冠子·备知》。

  • 裘茸-汉语大词典

    裘茸

    【1】裘皮上的柔软细毛。常用以形容蓬松散乱。{宋}{苏轼}《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诗之一:“冰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 裘鍾-汉语大词典

    裘鍾

    【1】相传为{晋}{王献之}的笔筒名。{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筆架﹐名‘扈班’;{獻之}有班竹筆筒﹐名‘裘鍾’﹐皆世無其匹。”

  • 裘敝金盡-汉语大词典

    裘敝金盡

    【1】见“裘弊金盡”。

  • 裘葛-汉语大词典

    裘葛

    【1】裘, 冬衣; 葛, 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則冬不裘﹐夏不葛”{汉}{何休}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唐}{韩愈}《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進者﹐其小得﹐蓋欲以具裘葛﹑養窮孤;其大得﹐蓋欲以同吾之所樂於人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清}{盛锦}《别家人》诗:“點檢篋中裘葛具﹐預知别後寄衣難。”【2】借指寒暑时序变迁。{元}{柳贯}《睡馀偶题》诗之三:“簡書方厲禁﹐裘葛屢催年。”{清}{顾炎武}《与魏某书》:“自來{關}西﹐再更裘葛。”

  • 裘馬清狂-汉语大词典

    裘馬清狂

    【1】谓生活富裕, 放逸不羁。语出{唐}{杜甫}《壮游》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詩人之窮﹐莫窮於{少陵}。當其遊{吴}{越}﹐遊{齊}{趙}﹐少年快意﹐裘馬清狂﹐固尚未困阨。”{清}{钮琇}《觚賸·圆圆》:“{延陵將軍}美丰姿……弱冠中翹關高選﹐裘馬清狂﹐頗以風流自賞。”

  • 裘馬-汉语大词典

    裘馬

    【1】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朱熹}集注:“言其富也。”{南朝} {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儐從皆珠玳﹐裘馬悉輕肥。”{宋}{陆游}《风入松》词:“十年裘馬{錦江}濱﹐酒隱紅塵。萬金選勝鶯花海﹐倚疏狂驅使青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視彼都人士﹐裘馬麗都﹐林齋幽靘﹐珊珊玉珮﹐冉冉衣香。”

  • 裘褐-汉语大词典

    裘褐

    【1】粗陋衣服。《庄子·天下》:“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爲衣﹐以跂蹻爲服。”{成玄英}疏:“裘褐﹐粗衣也。”《後汉书·逸民传·梁鸿》:“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宋}{黄庭坚}《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負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2】泛指御寒衣服。《晋书·郄超传》:“且北土早寒﹐三軍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宋}{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氣﹐已覺團扇厄。”【3】借指高人隐士。{金}{元好问}《弘州赠曹子玉》诗:“丘園舊憶詢幽仄﹐裘褐今聞識姓名。”

  • 裘冕-汉语大词典

    裘冕

    【1】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 黑羔裘。《周礼·夏官·节服氏》:“郊祀裘冕﹐二人執戈。”{郑玄}注:“裘﹐大裘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裘冕類禋郊﹐卜揆崇離殿。”{李善}注:“《周禮》曰: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唐}{贺知章}《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夫大裘而冕﹐謂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謂之衮冕。”

  • 裘馬聲色-汉语大词典

    裘馬聲色

    【1】衣轻裘, 乘肥马, 醉心歌舞, 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 生活糜烂。{明}{归有光}《宋史论赞·诸王总论》:“{宋}諸王咸以文雅自飭﹐工筆札﹐喜《詩》《書》﹐不專溺於裘馬聲色之間﹐蓋其風流自上被之也。”

  • 裘領-汉语大词典

    裘領

    【1】皮裘的衣领。比喻事物要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頓者﹐引也。言挈裘領者﹐詘五指而引之﹐則全裘之毛皆順也。”

  • 裘帽-汉语大词典

    裘帽

    【1】裘和帽。指御寒服装。《宋史·王全斌传》:“京城大雪﹐{太祖}設氈帷於{講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視事﹐忽謂左右曰:‘我被服若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衝犯霜雪﹐何以堪處。’即解裘帽﹐遣中黄門馳賜{全斌}。”

  • 裘帶-汉语大词典

    裘帶

    【1】轻裘博带。古代达官贵人的服饰。《元史·宦者传·李邦宁》:“帝嘗奉皇太后燕{大安閣}﹐閣中有故篋﹐問{邦寧}曰:‘此何篋也?’對曰:‘此{世祖}貯裘帶者。’”{清}{霅中人}《<中西纪事>後序》:“《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爲梗。’君子觀於當日之裘帶雍容﹐牛酒餽勞﹐{金墉}之恥未雪﹐{澶淵}之盟將寒﹐雖欲諱之﹐惡得而諱之。”

  • 裘皮-汉语大词典

    裘皮

    【1】羊﹑兔﹑狐﹑貂等动物的皮经过带毛鞣制而成的革。轻软保暖, 用以制御寒服装。如:裘皮大衣。

  • 裘鞸-汉语大词典

    裘鞸

    【1】相传{孔子}初相{鲁}, {鲁}人谤诵之曰:“麛裘而韠, 投之無戾; 韠而麛裘, 投之無郵。”及三年政成, 化行, 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 實獲我所; 章甫衮衣, 惠我無私。”事见《回氏春秋·乐成》﹑《孔丛子·陈士义》。麛裘, 古时常服。韠即蔽膝, 古时朝祭之服。二者不共用。后以“裘鞸”比喻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晉}輿之稱原田﹐{魯}民之刺裘鞸﹐直言不詠﹐短辭以諷。”鞸﹐同“韠”。

  • 裘罽-汉语大词典

    裘罽

    【1】皮衣和毛织物。指华美的御寒服装。《淮南子·人间训》:“冬日被裘罽﹐夏日服絺紵﹐出則乘牢車﹐駕良馬。”

  • 裘絺-汉语大词典

    裘絺

    【1】裘葛。泛指四时衣服。絺, 细葛布。《宋书·孝武帝纪》:“四時供限﹐可詳減太半。庶裘絺順典﹐有偃民華;纂組傷工﹐無競市。”

  • 裘紱-汉语大词典

    裘紱

    【1】衣裘和印绶。《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塵謗於後王。”{张铣}注:“謂遺令云‘吾衣裘别爲一藏’﹐後爲四子所分﹐終亦何有也。”

  • 裘弊金盡-汉语大词典

    裘弊金盡

    【1】皮衣穿破,钱财用完。谓穷困落拓。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蘇秦}〕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盡。”亦作“[裘敝金盡]”。{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忽裘敝而金盡﹐遂寡歡而愁殷。”

  • 裘莽-汉语大词典

    裘莽

    【1】像裘毛一样的草丛。{唐}{罗隐}《谗书·书马嵬驿》:“{天寶}中﹐逆胡用事﹐鑾輿西幸﹐{貴妃}死於{馬嵬驛}……今復百餘年後﹐右軾邊隴﹐裘莽平遠﹐發人宿憤。”

  • 裼裘-汉语大词典

    裼裘

    【1】古行礼时, 袒外衣而露裼衣, 且不尽覆其裘, 谓之裼裘。非盛礼时, 以此为敬。《礼记·檀弓上》:“{曾子}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大夫也﹐爲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孔颖达}疏:“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則此裼裘而弔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裘”{汉}{郑玄}注:“始死﹐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時也。小斂則改而加武與帶絰矣。”【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清}{昭槤}《啸亭杂录·张凤阳》:“{納蘭太傅}﹑{高江村}等款待賓客﹐{鳳陽}裼裘露頂﹐忝踞上位﹐其結交也如此。”

  • 褻裘-汉语大词典

    褻裘

    亦作“[裘]”【1】家居常穿的皮衣。《论语·乡党》:“裘長﹐短右袂。”{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私家裘長主温;短右袂便作事。”

  • 裘-汉语大词典

    【1】古代盛礼时, 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谓之袭裘。《礼记·檀弓上》:“{曾子}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爲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斂﹐袒括髮。{子游}趨而出﹐裘帶絰而入。{曾子}曰:‘我過矣﹐我過矣﹐夫夫是也!’”{孔颖达}疏:“凡弔喪之禮﹐主人未變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謂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則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變之後﹐雖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帶﹐則此裘帶絰而入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裘﹐加武﹐帶絰。”{陈澔}集说:“弔者小斂後來﹐則掩裘上之裼衣。”

  • 羊裘-汉语大词典

    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2】{汉}{严光}少有高名, 与{刘秀}同游学, 后{刘秀}即帝位, {光}变名隐身, 披羊裘钓泽中。见《後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宋}{陆游}《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貴﹐我從牛儈得賢豪。”{元}{萨都剌}《钓雪图》诗:“人間富貴草頭露﹐{桐江}何處覓羊裘。”

  • 羔裘-汉语大词典

    羔裘

    【1】用紫羔制的皮衣。古时为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刘宝楠}正义:“{鄭}注云:‘緇衣羔裘﹐ 諸侯視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於君之服。’……經傳凡言羔裘﹐皆謂黑裘﹐若今稱紫羔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孫叔敖}〕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饑色﹐則良大夫也。”

  • 良裘-汉语大词典

    良裘

    【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良裘﹐王所服也。”{孙诒让}正义:“王所服凡冕服弁服之裘﹐皆是以尊者所親御﹐當擇毛物純縟﹐人功密致者獻之﹐故稱良裘。”【2】《礼记·学记》:“良冶之子, 必學爲裘。”{孔颖达}疏:“言積世善冶之家, 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 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 皆令全好, 故此子弟仍能學爲袍裘, 補續獸皮, 片片相合, 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辈高超的技艺。{唐}{何延之}《兰亭始末记》:“{右軍}亦自愛此書﹐留付子孫﹐傳之七代孫{智永}……捨家入道﹐俗號{永禪師}。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藝﹐常居{永欣寺}閣上臨書。”

  • 英裘-汉语大词典

    英裘

    【1】用白色丝带装饰衣缝的皮衣。《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毛}传:“古者素絲以英裘﹐不失其制。”{孔颖达}疏:“古者素絲所以得英裘者﹐織素絲爲組紃﹐以英飾裘之縫中。”【2】指精美的皮衣。{汉}{桓宽}《盐铁论·取下》:“衣輕暖﹑被英裘﹑處温室﹑載安車者﹐不知乘邊城﹑飄{胡}{代}﹐鄉清風者之危寒也。”

  • 菟裘-汉语大词典

    菟裘

    【1】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以求大宰。公曰:‘爲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后因以称告老退隐的居处。{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九:“諒無{郗嘉賓}﹐爲我謀菟裘。”{元}{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棄物﹐菟裘歸計封留。”{宋}{陆游}《暮秋遣兴》诗:“買屋數間聊作戲﹐豈知真用作菟裘。”

  • 翠裘-汉语大词典

    翠裘

    【1】见“翠雲裘”。

  • 翠雲裘-汉语大词典

    翠雲裘

    【1】以翠羽制作﹑上有云彩纹饰之裘。《古文苑·宋玉<讽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章樵}注:“輯翠羽爲裘。”{元}{王恽}《浣溪沙》词:“嘉謨曾補翠雲裘﹐歸來尤荷寵光優。”亦省作“[翠裘]”。{宋}{李弥逊}《水调歌头》词:“曉殿催班同到﹐高拱翠雲裘。”{明}{夏完淳}《大哀赋》:“聖人勵玉衣而靡替﹐垂翠裘而獨悶。”{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絳幘鷄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 絁裘-汉语大词典

    絁裘

    【1】粗绸皮衣。{宋}{陆游}《半俸自戊辰二月置不复言作绝句》:“債券新同廢紙收﹐迎賓僅有一絁裘。”{宋}{陆游}《晩步湖堤》诗:“絁裘桐帽野人裝﹐又上湖堤步夕陽。”

  • 絺裘-汉语大词典

    絺裘

    【1】指夏衣与冬衣。《南齐书·高逸传·顾欢》:“夫天門開闔﹐自古有之﹐四氣相新﹐絺裘代進。”

  • 緩帶輕裘-汉语大词典

    緩帶輕裘

    【1】宽松的衣带, 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资治通鉴·後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緩帶輕裘而進﹐令{張彦}之卒擐甲執兵﹐翼馬而從。”

  • 軒裘-汉语大词典

    軒裘

    【1】轩车和衣裘。借指官位爵禄。{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册命重光﹐軒裘代。”一本作“軒裳”。{唐}{张说}《韦谯公挽歌》之二:“歌舞侯家豔﹐軒裘戚里光。”

  • 軟裘快馬-汉语大词典

    軟裘快馬

    【1】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 喻生活豪奢。{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縣官曹擁才傑﹐軟裘快馬當冰雪。”{明}{黄淳耀}《野人》诗之二:“歸逢吏胥狹路邊﹐軟裘快馬行索錢。”

  • 輕裘-汉语大词典

    輕裘

    【1】轻暖的皮衣。{明}{王世贞}《忆昔》诗:“輕裘{鄠杜}{張公子}﹐挾瑟{邯鄲}{吕氏}倡。”《论语·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玄輅既駕﹐輕裘斯御。”

  • 輕裘肥馬-汉语大词典

    輕裘肥馬

    【1】《论语·雍也》:“{赤}之適{齊}也, 乘肥馬, 衣輕裘。”后以“輕裘肥馬”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花月痕》第八回:“〔{癡珠}〕内顧無憂﹐儻來常有﹐以此輕裘肥馬﹐暮{楚}朝{秦}﹐名宿傾心﹐美人解佩。”{宋}{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词:“且對浮雲山上﹐莫忽忽﹐去流山下。蒼顔照影﹐故應流落﹐輕裘肥馬。”{元}{柯丹丘}《荆钗记·受钗》:“輕裘肥馬錦雕鞍﹐重裀列鼎珍羞饌。”

  • 輕裘緩帶-汉语大词典

    輕裘緩帶

    【1】轻暖的衣裘, 宽缓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雪岩外传》第六回:“見他用兩個小廝扶着﹐輕裘緩帶的款步到來﹐果然是好個從容模樣。”《晋书·羊祜传》:“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而頗以畋漁廢政。”{金}{刘渭}《京兆府学教养碑》:“輕裘緩帶﹐歌雅投壺﹐碩德元勳﹐超今邁古。”

  • 輕裘緩轡-汉语大词典

    輕裘緩轡

    【1】犹言轻裘缓带。{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诗:“將軍高名邁千古﹐五千健兒猛如虎。輕裘緩轡踏地來﹐不减{襄陽}{晉}{羊祜}。”

  • 貝裘-汉语大词典

    貝裘

    【1】木棉制的衣服。贝,吉贝,木棉。{明}{苏伯衡}《送王希旸编修使交趾》诗:“樂作聆銅鼓﹐衣更閲貝裘。”

  • 重裘-汉语大词典

    重裘

    【1】指质量极差﹑分量很重的皮衣(与轻裘相对)。{瞿秋白}《饿乡纪程》十:“身上穿的都是破敝不堪的重裘﹐满身油腻。”【2】厚毛皮衣。{汉}{贾谊}《新书·谕诚》:“重裘而立﹐猶憯然有寒氣﹐將奈我元元之百姓何?”{唐}{王谏}《为郭子仪谢锦战袍表》:“重裘莫比﹐被練非堅。”{明}{夏完淳}《春雪怀不识》诗:“重裘不知温﹐無乃衣裳單?”

  • 豹裘-汉语大词典

    豹裘

    【1】用豹的毛皮制成的衣服。《汉书·赵充国传》:“數使使{尉黎}﹑{危須}各國﹐設以子女豹裘﹐欲沮解之。”{唐}{李嘉祐}《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诗:“{棠梨宫}裏瞻龍衮﹐{細柳營}前著豹裘。”《淮南子·说林训》:“豹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

  • 貂裘换酒-汉语大词典

    貂裘换酒

    【1】《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以所著鷫霜裘向市人贳酒。又《晋书·阮孚传》谓{阮孚}尝以金貂换酒。后世即以“貂裘换酒”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豪纵。{宋}{张辑}《贺新郎·乙未冬别冯可久》词:“且趁霜天鱸魚好﹐把貂裘换酒{長安}市。”{清}{秋瑾}《对酒》诗:“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 貂裘-汉语大词典

    貂裘

    【1】貂皮制成的衣裘。{清}{纳兰性德}《于中好》词:“蕭蕭一夕霜風緊﹐却擁貂裘怨早寒。”《淮南子·说山训》:“貂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貴也。”{唐}{薛逢}《侠少年》诗:“緑眼胡鷹踏錦韝﹐五花騘馬白貂裘。”

  • 貉裘-汉语大词典

    貉裘

    【1】貉皮制成的衣服。{清}{徐乾学}《怀友人远戍》诗:“邊城日日聽鳴笳﹐極目{辰韓}道路賒。三貉裘猶未煖﹐一生雪窖便爲家。”

  • 貍裘-汉语大词典

    貍裘

    【1】用狸皮裁制的衣服。《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爲公子裘”{郑玄}笺“于貉﹐往搏貉以自爲裘也;狐狸以共尊者”{唐}{孔颖达}疏:“{定}九年《左傳》稱{齊}大夫{東郭書}‘衣貍製’﹐{服虔}云:‘貍製﹐貍裘也。’《禮》言狐裘多矣﹐知狐貍以供尊者。”

  • 雲裘-汉语大词典

    雲裘

    【1】云朵。{宋}{朱熹}《再赋解嘲》:“褰裳絶冥外﹐天風舞雲裘。”【2】轻柔的皮衣。{南朝} {梁}{庾肩吾}《长安有狭斜行》:“大婦襞雲裘﹐中婦卷羅幬。”【3】古时天子祭天地时须穿裘服﹐故用以借指天子。《宋史·乐志十五》:“牙盤赭案肅神休﹐何日覿雲裘。”

  • 集腋爲裘-汉语大词典

    集腋爲裘

    【1】见“集腋成裘”。

  • 集腋成裘-汉语大词典

    集腋成裘

    【1】比喻积少成多。腋﹐指狐狸腋下的毛皮。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钱熙祚}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各會友好義急公﹐自能惟力是視﹐集腋成裘﹐以助一臂。”亦作“[集腋爲裘]”。《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爲裘﹐妄續《幽冥之録》。”《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他這會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機會捐過知縣班。果然一齊應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裏填了部照出來。”

  • 雉頭裘-汉语大词典

    雉頭裘

    【1】以雉头羽毛织成之裘。借指奇装异服。《周书·艺术传·黎景熙》:“革浮華之俗﹐抑流競之風﹐察{鴻都}之小藝﹐焚雉頭之異服。”{明}{李东阳}《会试策问》之三:“中世以後﹐君臣之論議政事﹐古風尚存。乃有却千里馬﹐焚雉頭裘。”{清}{赵翼}《邸抄》诗:“黄髮召歸龍尾道﹐翠雲焚却雉頭裘。”亦省作“[雉頭]”﹑“[雉裘]”。《宋书·顺帝纪》:“雉裘焚制﹐事隆{晉}道。”《晋书·武帝纪》:“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

  • 雉裘-汉语大词典

    雉裘

    【1】见“雉頭裘”。

  • 金盡裘敝-汉语大词典

    金盡裘敝

    【1】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蘇秦}〕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納。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鎰盡。資用乏絶﹐去{秦}而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甚或金盡裘敝﹐恥還鄉里﹐萍飄蓬轉﹐不通音問者﹐亦往往有之。”{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下:“狹邪之遊﹐以歡嬉始者﹐必以怨恨終﹐金盡裘敝﹐遂爲此輩所白眼耳。”

  • 錦裘-汉语大词典

    錦裘

    【1】用锦缝制的皮衣。《宋史·王陶传》:“{愚}亟出解所衣錦裘﹐質錢買酒肉﹑薪炭。”{唐}{高適}《部落曲》:“老將垂金甲﹐閼支著錦裘。”《新唐书·李晟传》:“{晟}每與賊戰﹐必錦裘繡帽自表﹐指顧陣前。”

  • 風裘-汉语大词典

    風裘

    【1】挡风的皮衣。{金}{周昂}《寒林七贤》诗:“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風裘意自奇。”

  • 馬裘-汉语大词典

    馬裘

    【1】用马皮制的外衣。《後汉书·南匈奴传》:“單于數連兵亂﹐國内虚耗﹐貢物裁以通禮﹐何必獻馬裘?”

  • 駝裘-汉语大词典

    駝裘

    【1】用驼绒制成的衣裳。{宋}{王安石}《送丁廓秀才》诗之三:“風駃柳條乾﹐駝裘未勝寒。”{宋}{范成大}《元日山寺》诗:“貪眠豹褥窗間日﹐怕擁駝裘陌上風。”

  • 鳧靨裘-汉语大词典

    鳧靨裘

    【1】用野鸭头上的毛织成的毛织品。《红楼梦》第四九回:“只見{寶琴}披着鳧靨裘﹐站在那裏笑。”

  • 鶴裘-汉语大词典

    鶴裘

    【1】鹤羽做的袍服。多为道士服饰。{唐}{李端}《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诗:“鶴裘筇竹杖﹐語笑過林中。”{唐}{温庭筠}《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麈尾近良玉﹐鶴裘吹素絲。”{闽}{徐夤}《口不言钱赋》:“麈尾高談﹐肯説五銖之號;鶴裘换酒﹐同思四壁之貧。”

  • 鷞裘-汉语大词典

    鷞裘

    【1】鷫鷞之羽所制的裘衣。{宋}{李觏}《秋怀》诗:“自笑酒腸空半在﹐前村無處典鷞裘。”

  • 鷫鹴裘-汉语大词典

    鷫鹴裘

    【1】曲调名。【2】相传为{汉}{司马相如}所著的裘衣。有鷫鸘鸟的皮制成。一说,用鷫鸘飞鼠之皮制成。《西京杂记》卷二:“{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爲懽。”{唐}{李白}《白头吟》之二:“鷫鸘裘在錦屏上﹐自君一挂無由披。”{明}{顾大典}《青衫记·赎衫避兵》:“這青衫不比鷫鸘﹐寒淋漓猶殢香痕滿。”{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蠨蛸門户﹐煙霞故丘﹐荒蕪園徑﹐庭幃白頭﹐鷫鸘裘冷﹐難過秋時候。”亦省作“[鷫鸘]”。{清}{孙枝蔚}《赠小姬沈静君》诗:“不須却爲貧家慮﹐{司馬}猶餘敝鷫鸘。”{唐}{李白}《怨歌行》:“鷫鸘换美酒﹐舞衣罷雕龍。”

  • 鸘裘-汉语大词典

    鸘裘

    【1】即鷫鸘裘。{清}{方文}《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雖乏沽酒錢﹐鸘裘猶未敝。”{明}{徐渭}《次张长治韵》:“自古陰晴誰料得﹐莫辭連夜典鸘裘。”{唐}{胡宿}《雪》诗:“日高獨擁鸘裘卧﹐誰{長安}取酒金。”

  • 鹿裘-汉语大词典

    鹿裘

    【1】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明}{唐寅}《焦山》诗:“鹿裘高士帝王師﹐井竈猶存舊隱基。”{唐}{黄滔}《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長﹑袪。”{孔颖达}疏:“鹿裘者﹐亦小祥後也﹐爲冬時吉凶衣﹐裏皆有裘。吉時則貴賤有異﹐喪時則同用大鹿皮爲之﹐鹿色近白﹐與喪相宜也。”《列子·天瑞》:“{孔子}遊於{太山}﹐見{榮啓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 鹿麑裘-汉语大词典

    鹿麑裘

    【1】泛指鹿皮大衣。{南唐}{陈陶}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引作“鹿霓衣”。

  • 鹿裘不完-汉语大词典

    鹿裘不完

    【1】穿的是粗陋的皮裘,而且不完整。形容生活俭朴。《後汉书·虞延传》:“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以約失之者鮮矣。”{李贤}注引《晏子》:“{晏子}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奚衣之惡也?’”

  • 麛裘-汉语大词典

    麛裘

    【1】即麑裘。{唐}{温庭筠}《敬答李先生》诗:“一瓢無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釣船。”《礼记·玉藻》:“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明}{徐渭}《闸记》:“始麛裘﹐繼袞衣。”

  • 麑裘-汉语大词典

    麑裘

    【1】用幼鹿皮制成的白衣服。《论语·乡党》:“素衣﹐麑裘。”《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 黻裘-汉语大词典

    黻裘

    【1】古代礼服。{明}{夏完淳}《有人此有土》:“先王御黻裘而覽勝﹐必開習習之温風。”

  • 黼裘-汉语大词典

    黼裘

    【1】用羔和狐白杂为黼文的皮衣。《礼记·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郑玄}注:“黼裘﹐以羔與狐白雜爲黼文也。省﹐當爲獮。獮﹐秋田也。國君有黼裘誓獮田之禮。”{孔颖达}疏:“黼裘﹐以黑羊皮雜狐白爲黼文以作裘也。”{孙希旦}集解:“誓衆尚嚴斷﹐故服黼裘。”

  • 黑裘-汉语大词典

    黑裘

    【1】紫貂皮制成的裘。{唐}{温庭筠}《过西堡塞北》诗:“白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唐}{杜甫}《村雨》诗:“攬帶看朱紱﹐開箱覩黑裘。”

  • 鼠裘-汉语大词典

    鼠裘

    【1】鼠皮制的衣服。{唐}{温庭筠}《遐水谣》:“犀帶鼠裘無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唐}{马戴}《射雕骑》诗:“蕃面將軍著鼠裘﹐酣歌衝雪在邊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