莩(莩)是什么意思
饿莩-古语词今用词典
饿莩èpiǎo
也作“饿殍”。
饿死的人。魏惠王(因迁都大梁,故又叫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心机了。河内若遇饥荒,我便将部分百姓迁往河东,又将河东的部分粮食调往河内,河东遭灾也照此办理。而邻国没有像我这样为百姓考虑的,可人家的百姓并未见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未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以战争为喻,说那些退后逃跑的人,以五十步笑百步之胆小,却不知五十步是逃跑,百步也是逃跑,其实质都一样。因劝告惠王重视百姓,施仁政。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累,天下就会归服。而目前的情况却不是如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而不加以制裁,路有饿死者,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赈救。)老百姓死了,不仅不承担责任,反归罪于年成不好。王若着手从根本上改革,国家也就会兴旺发达。(《孟子·梁惠王上》)
今沿用本义。
毛锜《骊山赋》:“他眼前看见的是满目疮痍,途有饿殍,可是耳朵里听到的却是华清宫里传来的霓裳羽衣舞曲。”《人民日报》:“旧中国那种大灾之后哀鸿遍野、饿殍载道的悲剧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环球》:“索马里……那里炮火隆隆,饿殍遍地,以至联合国授权多国部队在那里采取了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莩1-现代汉语大词典
莩1fú
【释义】:
植物茎秆里的白膜。如:葭莩。
莩2-现代汉语大词典
莩2pǎ
【释义】:
同“殍”。饿死的人。
葭莩-现代汉语大词典
葭莩jiā fú
【释义】:
芦苇里的薄膜。比喻亲戚关系疏远淡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
饥莩-现代汉语大词典
饥莩jī piǎo
【释义】:
饿死的人。郭沫若《司派狂》:“同是中华好儿女,谁宁饥莩倒路旁?”
饿莩-现代汉语大词典
饿莩è piǎo
【释义】:
见“饿殍”。
柔莩-汉语大词典
柔莩
【1】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莩,种子皮壳内的膜,萌生后蒙在芽上。{南朝} {宋}{鲍照}《园葵赋》:“柔莩爰秀﹐剛甲以解。”
流莩-汉语大词典
流莩
【1】流浪而饿死。《明史·成祖纪三》:“比聞所屬歲屢不登﹐致民流莩﹐有司坐視不恤﹐又不以聞。”【2】流浪而饿死的人。{明}{唐顺之}《救荒渰记》:“余親見乙巳之災﹐流莩滿野。”
莩-汉语大词典
莩
《廣韻》平表切,上小,並。【1】饿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有肥馬, 民有飢色, 野有餓莩, 此率獸而食人也。”
莩-汉语大词典
莩
《廣韻》芳無切,平虞,敷。【1】植物茎杆里的白膜。参见“[葭莩]”。【2】种子的外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
》:“
子, 三月葉青便出之, 燥曝, 挼去莩餘, 切却彊根。”
莩甲-汉语大词典
莩甲
【1】犹萌芽。《後汉书·章帝纪》:“方春生養﹐萬物莩甲。”
莩末-汉语大词典
莩末
【1】谦词。言居于亲戚之末。{南朝} {梁}{王僧孺}《为萧监利求入学启》:“敢因莩末﹐有志庠鈞;爲山資於一簣﹐學海漸其微流。”
葭莩-汉语大词典
葭莩
【1】用作亲戚的代称。《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若不棄微賤﹐永結葭莩﹐死且不恨。”《梁书·武帝纪上》:“{蕭領軍}葭莩之宗﹐志存柱石。”{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浪言輝棣萼﹐何所托葭莩。”【2】比喻瘠薄; 简薄。{唐}{杨炯}《李怀州墓志铭》:“地則葭莩﹐祥惟嶽瀆。”{宋}{杨万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诗:“病眼仇寃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3】芦苇里的薄膜。比喻亲戚关系疏远淡薄。《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爲﹐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颜师古}注:“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葭莩爲{漢帝}之親﹐枝葉爲{周公}之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
蘆莩-汉语大词典
蘆莩
【1】芦苇内壁的薄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唐}{孔颖达}疏:“{熊氏}云:‘按吹灰者﹐謂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時位上埋之﹐取蘆莩燒之作灰﹐而實之律管中﹐以羅縠覆之﹐氣至則吹灰動縠矣。’”
飢莩-汉语大词典
飢莩
【1】见“飢殍”。
餓莩-汉语大词典
餓莩
【1】见“餓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