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俘馘

俘馘(俘馘)是什么意思

  • 俘馘-古文观止词典

    俘馘fú guó

    【词性】:名词

    本为生俘敌人,及割掉所杀敌人的左耳。这里泛指俘虏(1)。《楚归晋知罃》: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因此做了俘虏。

  • 俘馘-汉语大词典

    俘馘

    亦作“[俘聝]”【1】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鄭文}夫人{芈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示之俘馘。”{杜预}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疏:“俘者﹐生執囚之;馘者﹐殺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計功也。”【2】指被俘虏者。《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咸安樓}受{定州}俘馘﹐百官就列﹐宣露布於樓前。”《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爲俘馘。”{杨伯峻}注:“{知罃}實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連類而及之詞。”《说文·耳部》引作“以爲俘聝”。{宋}{王安石}《冯鲁公神道碑》:“{太宗}征{河東}﹐公奮身冒兵﹐數取俘馘以獻于行在。”【3】俘获斩杀。《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是夜﹐大破之﹐俘馘首領及甲兵以萬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