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藝)是什么意思
一十八般武藝-汉语大词典
一十八般武藝
【1】泛指各种武术技艺。《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戰陣機謀﹐無所不通;一十八般武藝﹐無所不曉。”
一藝-汉语大词典
一藝
亦作“[一蓺]”【1】“六艺”之一。指经学的一种。《史记·儒林列传》:“能通一蓺以上﹐補文學掌故缺。”《汉书·艺文志》:“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敏速》:“{天寶}中﹐{漢州}{雒縣}尉{張涉}應一藝﹐自舉日試萬言﹐須中書考試。”{宋}{曾巩}《读书》诗:“古人至白首﹐搜窮敗肝腸﹐僅名通一藝﹐著書欲煌煌。”【2】谓一种才能或技艺。《後汉书·邓禹传》:“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诗话总龟·艺术》引{宋}{李颀}《古今诗话》:“{唐}世一藝﹐如{公孫大娘}舞劍﹐{曹剛}琵琶﹐{米嘉榮}歌﹐皆見於{唐}賢詩句﹐遂知名於後世。”《荡寇志》第一二三回:“虚度七十二春﹐自幼不成一藝。”{梁斌}《红旗谱》四:“〔{严志和}〕从此一艺顶三工﹐一家人才不吃糠咽菜了。”
才藝-汉语大词典
才藝
亦作“[才蓺]”【1】才能。{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张储》:“〔{儲}〕多才藝﹐醫卜﹑星相﹑堪輿﹑風角之術﹐無不通曉。”{唐}{韩愈}《石鼓歌》:“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後汉书·仲长统传》:“表德行以厲風俗﹐覈才蓺以叙官宜。”《列子·周穆王》:“萬物滋殖﹐才藝多方。”{郭沫若}《反正前后》六:“他要算是一位比较有才艺的时代儿﹐然而他的时代已经是过去了的时代。”
十八般武藝-汉语大词典
十八般武藝
【1】比喻多种技能。{老舍}《学习当先》:“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牟崇光}《啊﹐古老的儿歌》二:“鸡蛋变着花样做:煮的﹑煎的﹑冲的﹑荷包的……十八般武艺全拿出来了!”【2】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水浒传》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着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博藝-汉语大词典
博藝
【1】博通艺文。《後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約己博藝﹐無堅不鑽。”《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伎藝-汉语大词典
伎藝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啸》:“詩文伎藝寓目即工。”《国语·晋语九》:“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蔡邕}〕博學﹐有雋才﹐善屬文﹐解音聲﹐伎藝并術數之事﹐無不精綜。”《南史·刘敬宣传》:“{敬宣}寬厚﹐善待士﹐多伎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2】指有技艺的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張廷叟}﹐《孟子書》。主張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
作藝-汉语大词典
作藝
【1】旧时谓艺人演出。{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我在城里头作艺﹐不肯低三下四的伺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
供藝-汉语大词典
供藝
【1】指供给﹑供应。{清}{黄宗羲}《王讷如使君传》:“其地空帶{閩}{粤}﹐龍節虎旗﹐馳驛奔軺……其供藝視他縣無等﹐而又爲文武大官治所。”
修藝-汉语大词典
修藝
【1】研究学问。《晋书·束晳传》:“今先生耽道修藝﹐嶷然山峙﹐潛朗通微﹐洽覽深識。”
偏藝-汉语大词典
偏藝
【1】某一方面的技艺专长。{南朝} {梁}{庾肩吾}《书品》:“{陸機}以宏才掩迹﹐{朱誕}以偏藝流聲。”
六藝-汉语大词典
六藝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三国} {吴}{韦曜}《博奕论》:“伎非六藝﹐用非經國﹐立身者不階其術﹐徵選者不由其道。”【2】亦作“[六蓺]”。指儒家的“六經”﹐即《礼》﹑《乐》﹑《书》﹑《诗》﹑《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蓺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六蓺備研﹐八索必該﹐斯則富矣。”{明}{顾绛}《述古》诗:“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王闿运}《侯官陈君墓志铭》:“總角之年﹐研精六蓺。”
典藝-汉语大词典
典藝
【1】经典。{汉}{应劭}《风俗通·皇霸序》:“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可據……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略﹐言也實爲難哉!”{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漢高帝}雖細行多闕﹐不涉典藝﹐然其弘曠恢廓﹐善恕多容﹐不繫近累﹐蓋豁如也。”【2】指古昔相传的典籍和技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人性恇怯﹐好習典藝﹐多敬異道﹐少信正法。”
亡藝-汉语大词典
亡藝
【1】没有限度。《新唐书·张玄素传》:“今上以殿下父子親﹐故所資用不爲限節﹐然詔未六旬﹐而用逾七萬﹐驕奢亡藝﹐孰有過此?”
制舉藝-汉语大词典
制舉藝
【1】指八股文。{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張午橋}前輩云:‘{福}﹐{蘇州}人﹐曾官翰林。’{繆筱珊}先生云:‘{福}工制舉藝﹐曾見某選本所録甚多。’”
制藝-汉语大词典
制藝
【1】八股文。{清}{黄宗羲}《万祖绳七十寿序》:“從{錢忠介}學制藝﹐稱爲高第弟子。”{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下》:“{熙寧}中{王安石}創立經義﹐以爲取士之格﹐{明}復仿之﹐更變其式﹐不惟陳義﹐並尚代言﹐體用排偶﹐謂之八比﹐通稱制藝﹐亦名舉業。”
工藝品-汉语大词典
工藝品
【1】手工艺产品。
平民習藝所-汉语大词典
平民習藝所
【1】又称“貧民習藝所”。{清}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收容无业贫民和部分罪犯从事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劳动。辛亥革命后,平民习艺所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已不再存在。
工藝-汉语大词典
工藝
【1】手工工艺。亦指某种技能。《新唐书·阎立德传》:“父{毗}……本以工藝進﹐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有思。”{元}{王祯}《农书》卷二一:“{孫德施}賦云:‘惟工藝之多門﹐偉英麗乎創形。’”{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凡此數公﹐皆負當時才名﹐而兼擅工藝。”【2】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如:创造新工艺﹐制造新产品。
工藝美術-汉语大词典
工藝美術
【1】指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工藝流程-汉语大词典
工藝流程
【1】也称“加工流程”或“生産流程”。简称“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墾藝-汉语大词典
墾藝
【1】开垦种植。《新唐书·李元谅传》:“闢美田數十里﹐勸士墾藝﹐歲入粟菽數十萬斛﹐什具畢給。”
射藝-汉语大词典
射藝
【1】射箭的技艺。《新唐书·泉男生传》:“{男生}純厚有禮﹐奏對敏辯﹐善射藝。”
小藝-汉语大词典
小藝
【1】小技艺。{南朝} {梁}{沈约}《<武帝集>序》:“雕蟲小藝﹐無累大道。”《旧唐书·薛登传》:“{魏}之三祖﹐更好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宋}{吕大钧}《选小臣宿卫议》:“古之人君﹐不獨有師有友﹐又有受教於我者焉。故疾醫﹐小藝者也﹐{黄帝}師{奚伯}而教{雷公}。”《淮南子·泰族训》:“小藝破道﹐小見不達。”【2】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
小玩藝-汉语大词典
小玩藝
【1】见“小玩意”。
古藝-汉语大词典
古藝
【1】古代的学艺。《北史·江式传》:“{陳留}{邯鄲淳}亦與{揖}同時﹐博聞古藝﹐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有名於{揖}。”
呈藝-汉语大词典
呈藝
【1】献技。{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汝曹呈藝已徧﹐吾當呈藝。”{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二人馳馬繼出﹐呈藝於馬上。”
器藝-汉语大词典
器藝
【1】工艺,技能。{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長素}亦知其無可幸免﹐于是遷就其説以自文﹐謂‘以君權變法﹐則{歐}{美}之政術器藝﹐可數年而盡舉之。’”
四藝-汉语大词典
四藝
【1】旧指琴﹑棋﹑书﹑画四种技艺。{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以閨秀自命者﹐書畫琴棋四藝均不可少。”
園藝-汉语大词典
園藝
【1】种植和培育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树木等的技术。
行藝-汉语大词典
行藝
【1】德行技艺。《宋史·选举志三》:“臣親承聖詔﹐天下皆興貢士﹐即國南郊建外學以受之﹐俟其行藝中率﹐然後升諸太學。”{唐}{白居易}《刘泰伦可起复谒者监制》:“況{泰倫}有行藝可以飾身﹐才幹可以掌務﹐監臨内署﹐朝請中闈﹐謹密端和﹐甚宜厥職。”
術藝-汉语大词典
術藝
亦作“[術蓺]”【1】经艺。《文选·班固<答宾戏>》:“婆娑乎術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李善}注引{项岱}曰:“場﹐圃﹐講經藝之處也。”《後汉书·班彪传》:“{涼州}從事{王雍}﹐躬{卞嚴}之節﹐文之以術蓺﹐{涼州}冠蓋﹐未有宜先{雍}者也。”{明}{顾起纶}《国雅品》:“公鎖鑰邊鎮﹐勵王臣之大節﹐錯綜術藝﹐冠館閣之諸賢﹐于是乎曰文曰襄﹐斯稱矣夫。”【2】技术,技能。{章炳麟}《訄书·儒兵》:“末而末者﹐可以撢其本﹐故蹴鞠列於技巧﹐碁勢皇博﹐列于術蓺。”《列子·周穆王》:“{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藝﹐將能已乎?汝奚不訪焉?’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3】历数﹑方伎﹑卜筮之术。{唐}{冯贽}《云仙杂记·口中现五色五齿》:“{孔戣}好術藝﹐延接方士﹐多所傳授﹐能口中現五色牙齒﹐彩色光絢﹐一瞬即收。”《隋书·律历志中》:“旅騎尉{張胄玄}﹐理思沉敏﹐術藝宏深﹐懷道白首﹐來上曆法。”{明}{邵璨}《香囊记·问卜》:“吾術藝頗精﹐論吉凶多顯應。”{晋}{郭璞}《巫咸》:“群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搜﹐術藝是綜﹐採藥{靈山}﹐隨時登降。”
德藝-汉语大词典
德藝
【1】德行与才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然則奉宗廟社稷之小事﹐任力之小者也;贊於教化﹐可以使命於上者﹐德藝之大者也。”
多能多藝-汉语大词典
多能多藝
【1】见“多才多藝”。
多藝多才-汉语大词典
多藝多才
【1】见“多才多藝”。
多才多藝-汉语大词典
多才多藝
亦作“[多能多藝]”亦作“[多藝多才]”亦作“[多材多藝]”【1】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宋}{梅尧臣}《
巧赋》:“技之巧不過多能藝﹐使爾多能多藝﹐則藝成而跡卑。”{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六:“他多材多艺。据我所知﹐他会做诗﹐会填词……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縱﹐聰明稽古﹐道亞生知﹐學爲博物﹐允文允武﹐多藝多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暗想此公也可算得多才多藝了。”
多材多藝-汉语大词典
多材多藝
【1】见“多才多藝”。
層龍絶藝-汉语大词典
層龍絶藝
【1】指{宋}人诗法十三格。{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唐}人詩法六格﹐{宋}人廣爲十三﹐曰:‘一字血脈﹐二字貫串﹐三字棟梁﹐數字連序﹐中斷﹐鉤鎖連環﹐順流直下﹐單抛﹐雙抛﹐内剥﹐外剥﹐前
﹐後
﹐謂之層龍絶藝。’作者泥此﹐何以成一代詩豪邪?”
孟藝-汉语大词典
孟藝
【1】{明}{清}科举考试首场所作的第一篇制艺文。又称“首艺”。{清}{冯桂芬}《马中书传》:“以孟藝用訓詁﹐爲主司所賞﹐登甲辰榜。”
學藝-汉语大词典
學藝
【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十曰學藝。”{贾公彦}疏:“案《保氏》職云: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洪深}《劫後桃花》:“不﹐可是我愿意跟着你学艺呀!”【3】学问﹑技艺的统称。《新唐书·顺宗纪》:“爲人寬仁﹐喜學藝﹐善隸書。”{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小生目下﹐身居貧賤﹐粗無德行﹐情性荒疎學藝淺。”《晋书·文苑传论》:“{玄度}學藝優贍﹐筆削擅奇。”{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妙藝-汉语大词典
妙藝
【1】高超神奇的技艺。{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郭元方》:“善畫草蟲﹐備究蜚蠉﹐潛分造化﹐宜矜妙藝﹐藹播佳名。”《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治病須分内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
玩藝兒-汉语大词典
玩藝兒
【1】见“玩意兒”。
玩藝-汉语大词典
玩藝
【1】见“玩意”。
瑋藝-汉语大词典
瑋藝
【1】卓越的技艺。《隶释·汉张平子碑》:“高才瑋藝﹐與神合契。”
末藝-汉语大词典
末藝
【1】小技艺。{宋}{欧阳修}《六一诗话》:“當時山林田畝潛德隱行君子﹐不聞於世多矣﹐而賤工末藝﹐得所附託﹐乃垂於不朽﹐蓋其有幸不幸也。”{南朝} {梁}{王僧孺}《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蟲篆末藝﹐含吐緗縹之上﹐翩躚罇俎之側。”{唐}{黄滔}《致刑部郑郎中》:“昨者伏遇南宫拜命﹐北闕朝天﹐豈唯上賀于高翔﹐仍喜旁陳其末藝。”
材藝-汉语大词典
材藝
【1】指有才智艺能的人。《周书·苏绰传》:“是故將求材藝﹐必先擇志行。其志行善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者﹐則去之。”【2】才智艺能。《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楚元王}{交}爲{高祖}同父少弟﹐好書多材藝。”{清}{刘大櫆}《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士之負材藝遊京師者﹐公皆與之往返論議。”{宋}{陈师道}《寄曾公权》诗:“超世功名子有憑﹐過人材藝我何曾!”
果藝-汉语大词典
果藝
【1】果决而有才能。{宋}{叶適}《送刘茂实序》:“雖{孔子}之門人{冉求}﹑{仲由}之果藝﹐又未嘗不以宰邑爲難。”
梅家藝-汉语大词典
梅家藝
【1】指京剧{梅}派艺术。{许姬传}《为葆玖葆玥随团访日作》诗:“《楊妃醉酒》{梅}家藝﹐空巷重觀雛鳳清。”
植藝-汉语大词典
植藝
【1】种植。{唐}{颜真卿}《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公年官雖高﹐至於食果蔬菜﹐與子姪躬自植藝溉灌。”
樂藝-汉语大词典
樂藝
【1】歌舞技艺。《水浒传》第八一回:“{李師師}道:‘久聞的哥哥諸般樂藝﹐酒邊閑聽﹐願聞也好。’”{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今世樂藝﹐亦有兩般格調:若朝廟供應﹐則忌麄野嘲
;至於村歌社舞﹐則又喜焉。”《元典章·礼部二·贵贱服色等第》:“諸樂藝人等服用與庶人同﹐凡承應粧扮之物﹐不拘上例。”
樹藝-汉语大词典
樹藝
亦作“[
藝]”亦作“[樹蓺]”【1】种植,栽培。《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蓺。”{贾公彦}疏:“教民春稼秋穡﹐以樹其木﹐以蓺黍稷也。”{三国} {魏}{阮籍}《东平赋》:“其土田則原壤蕪荒﹐樹藝失時。”{章炳麟}《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牧不自驅策者不得有﹐山林場圃不自樹蓺者不得有。”《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明}{何景明}《田园杂诗》之一:“
藝良有期﹐農事固堪悦。”
獻藝-汉语大词典
獻藝
【1】呈献技艺;表演技艺。《左传·襄公十四年》:“百工獻藝。”{唐}{白行简}《舞中成八卦赋》:“容止合於《彖》《象》﹐幽賾殊乎卜筮﹐客有欣載之一時﹐歌聖功而獻藝。”{元}{贡奎}《赠张姓》诗:“{張}家女兒八歲餘﹐手把椽筆誇能書﹐翠眉玉貌畫不如﹐一朝獻藝{承明廬}。”【2】称科举应试。{唐}{柳宗元}《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獻藝春卿﹐當三黜之辱﹐可謂屈抑矣﹐而名益茂﹐藝之周也。”{唐}{李商隐}《代李元为京兆公祭萧侍郎文》:“及春闈獻藝﹐會府試才﹐騏驥出塵﹐蛟龍得水。”{元}{黄溍}《试院为主试官作》诗:“右轄升庸日﹐秋闈獻藝初。”
戰藝-汉语大词典
戰藝
【1】指参加科举考试。{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貞元}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于人。”{元}{杨载}《送朱仲山岁贡入京》诗:“戰藝鋒無敵﹐搜賢網正恢。”
武藝-汉语大词典
武藝
【1】指骑﹑射﹑击﹑刺等武术方面的技能。《三国志·蜀志·刘封传》:“〔{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陈书·高祖纪上》:“〔{陳高祖}〕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据他自己说﹐他从十几岁就练武艺﹐才练的这样强壮。”{清}{顾炎武}《少林寺》诗:“頗聞經律餘﹐多亦諳武藝。”{清}{翟灏}《通俗编·武功》:“武藝十八事:《讀書記數略》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檛﹑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你有甚高强武藝交我回兵?”
曲藝-汉语大词典
曲藝
【1】流行于人民群众中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各种说唱艺术,如弹词﹑大鼓﹑琴书﹑道情﹑评话﹑相声﹑快板等。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一般只有一至二三人,道具也很简单。{陈云}《关于评弹》:“评弹的语言比较其他曲艺来得精练﹑细腻﹐特别是具备了说表的特点。”
曲藝-汉语大词典
曲藝
【1】小技。古多指医卜以至书画之类的技能。{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本朝文人墨客以書畫供奉内廷﹐寖被知遇者﹐指不勝屈……可知生際聖明﹐雖曲藝微長﹐不憂淪棄。”《礼记·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孔颖达}疏:“曲藝謂小小技術﹐若醫卜之屬也。”{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曲藝争工巧﹐彫機變組紃。”
時藝-汉语大词典
時藝
【1】即时文﹑八股文。{明}{沈德符}《野獲编·徵梦·甲戌状元》:“〔{杏源}〕時藝奇麗﹐與{馮祭酒}{開之}﹑{袁職方}{了凡}﹐同社相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呈課業﹐類皆古文詞﹐並無時藝。”{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时艺》:“文至時藝亦不復能再變矣。”
書藝-汉语大词典
書藝
【1】即四书文。{明}{清}科举考试中以四书语为题之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書藝﹑經論各一﹐夫人而能之。”【2】书计;书数。《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年十四﹐爲置宫衛﹐使中書令{闞澤}教以書藝。”【3】指书法。{唐}{黄庭坚}《跋李康年篆》:“余嘗論二{王}以來﹐書藝超軼絶塵﹐惟{顔鲁公}﹑{楊少師}相望數百年﹐若親見{逸少}。”
涯藝-汉语大词典
涯藝
【1】限度,止境。《新唐书·元载传》:“而諸子牟賊﹐聚斂無涯藝﹐輕浮者奔走。”
游藝會-汉语大词典
游藝會
【1】以文艺表演﹑游戏等为内容的集会。{冰心}《寄小读者》十八:“{中国}学生开了两次的游艺会﹐都曾向船主商量要请这些穷苦的旅客上来和我们同乐﹐都被船主拒绝了。”{林海音}《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他们说﹐欢送毕业同学﹐全校要开个游艺会。”{巴金}《沉落》:“关于他的太太的消息更多﹐譬如她在一个慈善的游艺会里演奏钢琴。”
游藝場-汉语大词典
游藝場
【1】供公众游戏或观赏节目的场所。{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据说﹐教育当局因为公共娱乐场中常常发生有伤风化情事﹐所以令行各校﹐禁止女学生往游艺场和公园。”{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
游藝-汉语大词典
游藝
亦作“[游秇]”【1】游戏娱乐。{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十一日》:“将近九时﹐始为游艺。”{吴组缃}《山洪》三十:“最后是几个游艺节目﹐镇上土著游击队唱战歌﹐{戚先生}手下的几位工作同志唱救亡歌﹐又扮演《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等的新戏。”【2】艺术的才能与修养。{清}{唐孙华}《题<文姬入塞图>》诗:“{顧生}游藝何恢奇﹐前身{虎頭}老更癡。”{宋}{晏殊}《连理枝》词之一:“鳳竹鸞絲﹐清歌妙舞﹐盡呈游藝。”{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若二人者﹐游藝絶倫﹐友誼尤篤﹐真難兄難弟哉。”【3】谓游憩于六艺之中。后泛指学艺的修养。{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祐陵}天縱游藝﹐素精測驗﹐常置乙巳占在側﹐日占天象以自儆戒。”{南朝} {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游藝殫數﹐撫律窮機。”《论语·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何晏}集解:“藝﹐六藝也﹐不足據依故曰游。”{邢昺}疏:“六藝謂禮﹑樂﹑射﹑馭﹑書﹑數也。”{明}{唐寅}《金粉福地赋》:“游秇餘情﹐誦折枝之句;撫綏乘間﹐燕辭樹之花。”《晋书·孔安国传》:“領軍將軍{孔安國}貞慎清正﹐出内播譽﹐可以本官領{東海王}師﹐必能導達津梁﹐依仁游藝。”【4】泛指优游于技艺之中。{明}{何景明}《祭董先生文》:“先生學書以游藝﹐飲酒以率真﹐蔑俗以肆志。”《红楼梦》第四八回回目:“濫情人情誤思游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汝畫筆清絶……公餘游藝﹐兼可成全老畫師也。”
手工藝-汉语大词典
手工藝
【1】指具有高度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如挑花﹑刺绣﹑缂丝等。
手藝-汉语大词典
手藝
【1】手工技能。亦指其他技艺。{唐}{柳宗元}《梓人传》:“彼將捨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沟的两岸﹐密密层层的住满了卖力气的﹐耍手艺的﹐各色穷苦劳动人民。”{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我們靠手藝的買賣﹐怎害得許多羞。”
手藝人-汉语大词典
手藝人
【1】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手藝人之有稱者﹐棋則{劉仲甫}﹐號國手第一……琴則僧{梵如}者﹐{海大師}之上足也。”《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他是做花的手藝人﹐我是押録﹐不是門當户對。”
技藝-汉语大词典
技藝
亦作“[技蓺]”【1】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百工技藝﹐各祠一神爲祖。”{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朱勔}〕遂取{吴}中水窠以進﹐並以工巧之物輸上方﹐就{平江}爲應奉局﹐百工技藝皆役之。”【2】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後汉书·张衡传》:“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蓺以爲珩。”{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锦绣﹑抽纱﹑漆画﹑金银宝石镶嵌的那些花鸟﹑人物的精巧技艺﹐又使他们叹为观止。”{明}{唐顺之}《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彼其所謂有待者﹐不獨操柄也。雖文詞技藝若可以自振於世者﹐固亦不能無待也耶?”《战国策·赵策二》:“〔中國者〕異敏技藝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凡其才力技藝有過人者﹐皆收補禁軍﹐聚之京師﹐以備宿衛。”
投戈講藝-汉语大词典
投戈講藝
【1】见“投戈講蓺”。
播藝-汉语大词典
播藝
【1】播种耕作。{唐}{常衮}《扶风郡王马公神道碑铭》:“禾麻菽麥﹐業於播藝﹐用之有節。”{宋}{范仲淹}《上执政书》:“鰥寡不恤﹐游惰不禁﹐播藝不增﹐孝弟不勸。”
新文藝-汉语大词典
新文藝
【1】指文学革命以后的文艺作品﹐如新诗﹑小说﹑戏剧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如果已经有﹐{中国}的新文艺倒也许不至于现在似的沉滞了。”
民間藝術-汉语大词典
民間藝術
【1】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
文藝學-汉语大词典
文藝學
【1】研究文艺的各种现象﹐并阐明其发展规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学﹐包括文艺理论﹑文学史和文艺批评三个方面内容。
文房四藝-汉语大词典
文房四藝
【1】指琴﹑棋﹑书﹑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自古書﹑畫﹑琴﹑棋﹐謂之文房四藝。”
文藝家-汉语大词典
文藝家
【1】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专门家。{鲁迅}《花边文学·“彻底”的底子》:“他立定了这个结论之后﹐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谁来‘彻底’改革呢?那自然是文艺家。”
文藝-汉语大词典
文藝
亦作“[文蓺]”【1】官名。即{唐}代所置之文学。{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二:“{王欽若}{仲至}﹐{仁宗}時名儒﹐{原叔}之子﹐大臣薦文藝﹐召試學士院。”【2】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史体因革》:“傳之爲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曄}始傳文苑﹐{隋}曰文學﹐{唐}曰文藝。”《新唐书》﹑《金史》均有“文藝傳”﹐记文艺家事迹。【3】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藝﹐必竟脱俗。”《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隱於知理者﹐有隱於文藝者。”{明}{汪道昆}《洛水悲》:“論君家文藝呵﹐真箇是人文紀綱。”{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洪}祖父學無不涉﹐究測精微﹐文蓺之高﹐一時莫倫。”【4】指文学创作。{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納文蓺﹐務在節宣。”【5】文学与艺术。{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三:“我们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强调到错误的程度﹐但也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文藝批評-汉语大词典
文藝批評
【1】站在一定的立场﹐运用一定的观点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四:“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無藝-汉语大词典
無藝
【1】没有定法;没有常道。《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杜预}注:“藝﹐法制也。言布政無法制。”《国语·越语下》:“後無陰蔽﹐先無陽察﹐用人無藝。”{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無藝’者﹐人猶衆也。言用衆之道無常也。”【2】没有极限或限度。《国语·晋语八》:“{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韦昭}注:“藝﹐極也。”{宋}{苏辙}《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利權一分﹐用財無藝。”《明史·张四维传》:“文武諸臣﹐不達朝廷勵精本意……致徵斂無藝﹐政令乖舛。”{严复}《<法意>按语》一五九:“至于今世﹐貧富相差﹐其在墨守之國﹐猶之小耳。若夫{歐}{美}二洲﹐愈益無藝。”【3】没有文才。《北史·阳休之传》:“子{辟彊}﹐字{君大}﹐性疎脱﹐又無藝﹐{休之}亦引入{文林館}﹐爲時人所嗤鄙。”
怯八藝-汉语大词典
怯八藝
【1】旧时{北京}人对在京做工﹑卖艺或经商的外乡人的蔑称。《旧京风俗志》:“斯對於争逐什一之商賈與終日操作之勞工﹐皆不願爲之。不止不願爲也﹐抑且賤視之﹐尤於工藝界爲滋甚。故有怯八藝之嘲謔語。既存鄙夷之念﹐自無親近之舉。”亦作“[怯八義]”。{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九:“有时候巡警叫他‘怯八义’﹑‘傻铛铛’……{赵四}未免发怒﹐因为他对于这些名词﹐完全寻不出意义。”
憲藝-汉语大词典
憲藝
【1】法令准则。{汉}{王符}《潜夫论·班禄》:“乃惟度法象﹐明著禮秩﹐爲優憲藝﹐縣之無窮。”{汪继培}笺:“{文}六年《左傳》云:‘陳之藝極。’{杜}注:‘藝﹐準也。’”
畫藝-汉语大词典
畫藝
【1】绘画技艺。《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益州名画录》:“{畋}({李畋})序又稱﹐{益都}自{唐}二帝播越﹐諸侯作鎮﹐畫藝之傑者多從遊而來﹐故是編所集﹐皆取其事蹟之係乎{蜀}者﹐而不盡爲{蜀}産。”{元}{夏文彦}《图绘宝鉴续补·五代》:“{錢侒}……官至{秀州}刺史﹐精於畫藝。”{宋}{黄休复}《茅亭客话·滕处士》:“年八十五﹐書畫未嘗輟焉。廳壁懸一大粉板﹐題園中花草品格名目者百餘件﹐亦有遠方怪草奇花﹐蓋欲資其畫藝爾。”
種藝-汉语大词典
種藝
【1】犹种植。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宋单父种牡丹》:“{洛}人{宋單父}字{仲孺}﹐善吟詩﹐亦能種藝術。”{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淤澱不至處﹐悉是斥鹵﹐不可種藝。”{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殿外種藝五穀之屬﹐蓋欲子孫知稼穡之艱難!”
窗藝-汉语大词典
窗藝
【1】即窗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餘杭生}〕一日﹐以窗藝示{宋}﹐{宋}見諸友圈贊已濃﹐目一過﹐推置案頭﹐不作一語。”
耕藝-汉语大词典
耕藝
【1】泛指耕植。{唐}{元结}《述居》:“予當乘時和﹐望年豐﹐耕藝山田﹐兼備藥石。”《晋书·隐逸传·朱沖》:“好學而貧﹐常以耕藝爲事。”
耘藝-汉语大词典
耘藝
【1】犹耕耘。{南朝} {宋}{鲍照}《观圃人艺植》诗:“春畦及耘藝﹐秋場早芟築。”《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今或盛功于耘藝之辰﹐或煩役于收穫之月﹐頓斃屬途﹐怨聲塞路﹐誠非聖君仁后所忍爲也。”
耍手藝-汉语大词典
耍手藝
【1】做手艺活;靠手艺谋生。{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上铁路前﹐靠着耍手艺吃饭。”{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老王太太}的做靰鞡匠的老儿子﹐凭着耍手艺积攒了一点私蓄。”{马烽}《一架弹花机》一:“{张家庄}有个耍手艺的﹐名字叫{有有}﹐弹得一手好棉花。”
至藝-汉语大词典
至藝
【1】卓绝的技艺或学问。{前蜀}{韦庄}《刘得仁墓》诗:“至公遺至藝﹐終抱至寃沈;名有詩家業﹐身無戚里心。”{唐}{黄滔}《省试一一吹竽》诗:“次第教單進﹐宫商乃異宜。凡音皆竄跡﹐至藝始呈奇。”
篤藝-汉语大词典
篤藝
【1】谓笃志于艺文。《晋书·索靖传》:“於是多才之英﹐篤藝之彦﹐役心精微﹐耽此文憲。”
衆藝-汉语大词典
衆藝
【1】各种技艺﹐艺术。{唐}{韩愈}《通解》:“且古聖人言通者﹐蓋百行衆藝備於身而行之者也。”{唐}{司空曙}《送曹同椅》诗:“青春三十餘﹐衆藝盡無如。”【2】特指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文选·嵇康<琴赋>》:“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衆藝兮。”{吕向}注:“衆藝﹐謂衆樂也﹐言首出諸樂也。”
色藝-汉语大词典
色藝
【1】容貌和技艺。{元}{夏庭芝}《青楼集·曹娥秀》:“賦性聰慧﹐色藝俱絶。”《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出一個榜﹐把那色藝雙絶的取在前列﹐貼在通衢。”
裒藝-汉语大词典
裒藝
【1】犹裒割。搜刮。藝, 同“蓺”。《新唐书·杜兼传》:“尋擢{河南}尹……所至大殺戮﹐裒藝財貲﹐極耆欲。適幸其時﹐未嘗敗。”
羣藝-汉语大词典
羣藝
【1】犹六艺。{唐}{张说}《元府君墓志铭》:“學綜羣藝﹐詞壇精微。”
藝-汉语大词典
藝
“[艺]”的繁体字。《廣韻》魚祭切,去祭,疑。【1】种植。《书·禹贡》:“{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孔}传:“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種藝。”《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明}{宋濂}《清风亭记》:“乃於堂之西偏,藝竹數萬竿。”{许地山}《空山灵雨·乡曲底狂言》:“〔他〕还艺一所菜园。”【2】技艺;才能。《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论语·子罕》:“吾不試,故藝。”{邢昺}疏:“試,用也。言{孔子}自云:‘我不見用於時,故能多技藝。’”{宋}{陆游}《病中作》诗:“俗巫醫不藝,嗚呼安托命。”{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仁智等殿宫》:“其間供事者皆以萟進,或獻詩詞於大璫者亦得之。”{易宗夔}《新世说·巧艺》:“{萬}年少多材多藝,自詩文畫之外,琴棋劍器,百工技藝,細而女紅刺繡,觕而革工縫紉,無不通曉。”【3】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礼记·学记》:“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论语·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何晏}集解:“藝,六藝也。”{邢昺}疏:“六藝謂禮﹑樂﹑射﹑馭﹑書﹑數也。”《逸周书·籴匡》:“成年穀足,賓祭以盛,大馴鍾絶,服美義淫,皂畜約制,餘子務藝。”{朱右曾}校释:“藝謂六藝。”【4】指经籍。{汉}{王充}《论衡·艺增》:“言審莫過聖人,經藝萬世不易。”{明}{李东阳}《哭商懋衡侍讲》诗:“講經春殿爐煙煖,校藝秋闈燭影紅。”【5】艺术;文学。{三国 魏}{嵇康}《琴赋》:“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衆藝兮。”{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詩文者,藝也。”【6】区分。《孔子家语·正论》:“合諸侯而藝貢事,禮也。”{王肃}注:“藝,分别貢獻之事也。”【7】射击的目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弦矢分,藝殪仆。”{裴駰}集解引{徐广}曰:“射準的曰藝。”《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蓺”,{颜师古}注:“蓺爲射的。”【8】准则;限度。《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歛無度;宫室日更,淫樂不違。”{杜预}注:“藝,法制也。”{杨伯峻}注:“藝,準則。言所布政令毫無準則。”{宋}{沈俶}《谐史·戴献可仆》:“〔{戴伯簡}〕用度無藝。”{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取之無藝,用之愈奢。”
藝業-汉语大词典
藝業
【1】技艺; 学业。《宋书·颜延之传》:“輔以藝業﹐會以文辭。”{清}{秋瑾}《敬告姊妹们》:“如有志氣﹐何嘗不可求一個自立的基礎﹐自活的藝業呢?”{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外郡解發進士諸科人﹐本鄉舉里選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後取以藝業。”{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既然你和{薛驢哥}是相識朋友﹐他從小裏習學什麽藝業來?”
藝術性-汉语大词典
藝術性
【1】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 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好的程度。{郭沫若}《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要提高艺术性﹐就必须批判地接受{中国}的和外国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藝人-汉语大词典
藝人
亦作“[蓺人]”【1】耕种的人。{明}{吴承恩}《叶太母挽诗序》:“碩果登矣﹐然後藝人始息。”【2】手工艺工人。{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影片拍好之后﹐把这镜头千百次地慢放﹐好让艺人们(刺绣工人)细细地﹑反复地观察它(猫)的神态。”【3】有才艺的人。《书·立政》:“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孔}传:“大都邑之小長﹐以道藝爲表幹之臣。”{蔡沈}集传:“藝人者﹐卜祝巫匠執技以事上者。”{唐}{柳宗元}《送杨凝郎中还汴宋诗後序》:“聖人於是撫以表臣﹐贊以藝人。”{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創機巧以濟用﹐總音數而竝精者﹐蓺人也。”【4】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妇人裸扑》:“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在七七周年纪念以后﹐为了保卫大{武汉}﹐他竟把{武汉}三镇的主要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藝人或男或女﹐皆紅巾綵服。殿前自有石鐫柱窠﹐百戯入場﹐旋立其戯竿。”
藝事-汉语大词典
藝事
【1】文学艺术之事。{宋}{王明清}《春娘传》:“娼嫗教之樂色藝事﹐無不精絶。”{清}{赵翼}《读史》诗:“由來藝事妙﹐正以人品傳。”{清}{侯方域}《管夫人画竹记》:“然當時仕之以顯官﹐矜重其翰墨而率使之消遣於藝事﹐不憂不戚﹐夫婦偕老。”【2】技艺。《书·胤征》:“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孔}传:“百工各執其所治技藝以諫。”{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能》:“權奇之能﹐伎倆之材也﹐故在朝也則司空之任﹐爲國則藝事之政。”{明}{刘基}《郁离子·虞孚》:“藝事由己之學﹐雖失時在命﹐而不可盡謂非己也。”
藝士-汉语大词典
藝士
【1】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音律極精者﹐終爲藝士。”{宋}{叶適}《湖州胜赏楼记》:“然而詞人藝士﹐争共誇述﹐郡之勝賞﹐由是而始。”【2】有才能﹑技艺的人。{章炳麟}《訄书·订孔》:“{老}{莊}之爲一家﹐亦猶{輸}{墨}皆爲藝士﹐其攻守則正相反﹐二子亦不可並論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一:“《小品》中載:有薦藝士於顯貴者﹐其人固平易﹐顯貴雖禮之﹐然未嘗問其所長。”
藝祖-汉语大词典
藝祖
亦作“[萟祖]”【1】有文德之祖。《书·舜典》:“歸,格于藝祖,用特。”{孔}传:“巡守四岳,然後歸告至{文祖}之廟。藝,文也。”{孔颖达}疏:“才藝文德,其義相通,故蓺爲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唐}{张说}《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肅肅藝祖﹐滔滔濬源。”{宋}{沈遘}《五言陈桥驿》诗:“萟祖昔臣{周}﹐{周}德久已衰。”{清}{顾炎武}《日知录·艺祖》:“人知{宋}人稱太祖爲藝祖﹐不知前代亦皆稱其太祖爲藝祖……然則〔藝祖〕是歷代太祖之通稱也。”
藝林-汉语大词典
藝林
亦作“[蓺林]”【1】犹艺苑。{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容訪諸藏書家﹐倘得補刻﹐豈非藝林一大快事耶!”{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姜白石}《絳帖平》〕僅存六卷﹐河字以下全闕﹐蓺林咸謂憾事。”《北史·常爽传》:“頃因暇日﹐屬意藝林﹐略撰所聞﹐討論其本﹐名曰《六經略注》﹐以訓門徒焉。”{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二场:“让他梳拢了{香君}﹐这也是艺林雅事。”
藝植-汉语大词典
藝植
【1】耕种; 栽植。{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清}{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藝植﹐不耕耔﹐何以知其種之美耶。”《北史·铁勒传》:“近西邊者﹐頗爲藝植﹐多牛而少馬。”
藝高人膽大-汉语大词典
藝高人膽大
【1】谓人有真本事, 始能勇往无畏。{明}{戚继光}《练兵实纪·练营阵》:“便學一日有一日受用﹐學一件有一件助膽﹐所謂藝高人膽大也。”
藝術-汉语大词典
藝術
亦作“[蓺術]”【1】特指经术。{清}{方苞}《答申谦居书》:“藝術莫難於古文﹐自{周}以來﹐各自名家者﹐僅十數人﹐則其艱可知也。”【2】比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徐怀中}《西线轶事》八:“{严莉}把管理弟妹们的艺术运用到总机班长的职务上来了。”{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3】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後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黄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李贤}注:“蓺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清}{袁枚}《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庾肩吾}少事{陶先生}﹐頗多藝術﹐嘗盛夏會客向空大嘘﹐氣盡成雪。”《晋书·艺术传序》:“藝術之興﹐由來尚矣。先王以是决猶豫﹐定吉凶﹐審存亡﹐省禍福。”{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後漢}爲方術﹐{魏}爲方伎﹐{晉}藝術焉。”【4】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藝術之有流派﹐此風氣大略之云爾﹐其間實不必皆相師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5】谓形象独特优美, 内容丰富多采。{丁玲}《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浮生}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
藝圃-汉语大词典
藝圃
【1】指文学艺术界。{宋}{陆游}《答廖主簿发解启》:“文高藝圃﹐行著鄉評。”{清}{钮琇}《觚賸续编·桃花园》:“冀永垂藝圃﹐争看好句如花﹐且共識桃園﹐續賦佳篇似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古之奇》:“工古調﹐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2】种植花卉园圃。{清}{刘大櫆}《茧斋先生传》:“日率孫曾僮僕﹐相與藝圃灌園﹐植花竹以樂其志。”【3】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荟萃之处。{宋}{楼钥}《送刘仲起主簿》诗:“公餘黄卷頻卷舒﹐藝圃工夫日加葺。”{明}{张居正}《恭励圣学诗》:“書帷簡儒彦﹐藝圃覃文思。”
藝苑-汉语大词典
藝苑
【1】文学艺术荟萃的处所。亦泛指文学艺术界。{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賢士乃儒門俊秀﹐藝苑菁華。”《宋书·傅亮传》:“余以暮秋之月﹐述職内禁﹐夜清務隙﹐遊目藝苑。”{明}{唐顺之}《答皇甫百泉郎中书》:“僕之懶病而廢學也其亦久矣﹐藝苑之門﹐久已掃迹。”{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画家〕穿着灰旧的西服﹐举止很洒脱﹐一望而知是一位有修养的艺苑中人物。”{唐}{韩愈}《复志赋》:“朝騁騖乎書林兮﹐夕翺翔乎藝苑。”
藝術品-汉语大词典
藝術品
【1】艺术作品。一般指造型艺术的作品。{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一般的艺术品可视为含有两个成分:一是作品上的线﹑形﹑色﹑光﹑音﹑调的配合﹐寻常称为‘形式的成分’或‘直接的成分’;一是题材……寻常称为‘表现的成分’或‘联想的成分’。”
藝壇-汉语大词典
藝壇
【1】犹文艺界。{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武臣好文》:“本朝武弁能文者﹐如{郭定襄}﹑{湯允績}之屬﹐皆以詩名。然不過聊以自娱耳。非敢藝壇建旄鉞也。”{吴晓邦}《真诚的友谊﹐珍贵的演出》:“{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到{北京}﹐这是{中国}艺坛上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藝學-汉语大词典
藝學
【1】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下》:“一爲藝學科。凡天文﹑地理﹑測算﹑製造之類皆屬焉。”{清}{马建忠}《富民说》:“凡此皆我{中國}蠶書蠶説諸家所未之前聞﹐而彼皆創立藝學以教導民。”【2】指经学; 文章典籍之学。{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平涼}曾孫諱{倕}﹐贈尚書禮部郎中﹐以藝學與{蘇源明}相善。”{宋}{曾巩}《应举启》:“伏念{鞏}材質淺陋﹐藝學荒蕪。”{南朝}{梁简文帝}《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藝學未優﹐聲績不樹。”
藝文監-汉语大词典
藝文監
【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 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后改称崇文监。《元史·百官志四》:“藝文監﹐專以國語敷譯儒書﹐及儒書之合校讎者俾兼治之。”
藝文-汉语大词典
藝文
亦作“[蓺文]”【1】见“藝文志”。【2】辞章; 文艺。{鲁迅}《坟·科学史教篇》:“{希臘}﹑{羅馬}科學之盛﹐殊不遜於藝文。”{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楊娃}亦稱{楊妹子}﹐{宋寧宗}{恭聖皇后}妹﹐以藝文供奉内廷。”{唐}{白居易}《赋赋》:“四始盡在﹐六義無遺﹐是謂藝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心悦蓺文﹐學不爲禄。”【3】六艺群书之概称。《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時國子學未立﹐上留意藝文……凡四學並建。”{汉}{班固}《典引》:“苞舉藝文﹐屢訪羣儒。”{宋}{司马光}《仁宗赐张公卿书记》:“當是時﹐國家中外無事﹐天子方嚮藝文。”
藝極-汉语大词典
藝極
【1】准则。《左传·文公六年》:“陳之藝極﹐引之表儀。”{杜预}注:“藝﹐準也;極﹐中也。”{俞樾}曰:“極與藝同義﹐藝﹐準也﹐極﹐亦準也……極字即有準則之義﹐{杜}分藝極爲二義﹐失之。”见《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虜姓則得與至九命而不與握圖籍﹐以示藝極。”{宋}{叶適}《任子》:“而今也子孫仕宦﹐不知藝極﹐驕侈無忌﹐自稱世家。”
藝文志-汉语大词典
藝文志
【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 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 汇编成目录, 谓之“藝文志”。区分类例, 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著《艺文志》, 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後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 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 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 考订学棶蓮y, 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 亦多称“藝文志”。亦省称“[藝文]”。《宋书·律历志上》:“典墳殘缺﹐耆生碩老﹐常以亡逸爲慮。{劉歆}《七畧》﹐{固}之《藝文》﹐蓋爲此也。”
藝徒-汉语大词典
藝徒
【1】跟随师傅学艺的人。{叶圣陶}《小铜匠》:“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杨朔}《胡锡泰同志》:“当时厂里﹐办了个艺徒讲习所。”
藝術家-汉语大词典
藝術家
【1】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卓有成就的人。{巴金}《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家﹐一定要有勇气。”{郭沫若}《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在土地革命时期﹐有一些左翼文学家艺术家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
藝妓-汉语大词典
藝妓
【1】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如歌妓﹑舞妓。{向春}《煤城怒火》第三一章一:“打扮得花花绿绿的艺妓﹐给{小岛}斟酒﹐递笑。”{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因为那里溺死了我的一个--像你所说的‘最好的爱人’﹐一个古代{希腊}的艺妓那样的人物。”
藝術體操-汉语大词典
藝術體操
【1】体操的一类。由舞蹈﹑跳跃﹑平衡﹑波浪形动作及部分技巧运动动作组成。一般在音乐伴奏下进行, 富有艺术性。
藝道-汉语大词典
藝道
【1】技巧。{赵树理}《张来兴》:“做饭菜本来是些琐碎活儿﹐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道。”{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五:“那说书人艺道很高。”
藝齡-汉语大词典
藝齡
【1】艺人从事艺术活动的年数。如:她是位艺龄较长的评剧演员。
藝能-汉语大词典
藝能
【1】技艺才能。{宋}{叶適}《申省
致仕状》:“某伏自惟念﹐初無藝能﹐濫塵科目。”《史记·龟策列传》:“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人主不學無藝能﹐雖借言以愚其君無所用;人主好學多藝能﹐必有能自察天文﹐步曆造儀者矣。”
藝名-汉语大词典
藝名
亦作“[萟名]”【1】从事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名望。{清}{曹寅}《题徐文长墨芭蕉图》诗:“男兒萟名究何用﹐雲山一角空奇衺。”【2】艺人演出时所用的别名。
習藝-汉语大词典
習藝
【1】学习技术﹑手艺。
絶藝-汉语大词典
絶藝
【1】卓绝的技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二公雖絶藝入神﹐然意存冲挹﹐雅人深致﹐使見者意消。”{宋}{陆游}《题王仲信画水石横幅》诗:“豈是天公憎絶藝﹐一生憔悴向衡門。”{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徵伶皆絶藝﹐選妓悉名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既有此絶藝﹐便當挾此出游江湖間﹐料不須帶着盤費走。”
經藝-汉语大词典
經藝
亦作“[經蓺]”【1】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藝”。《汉书·郊祀志下》:“八人不案經藝﹐考古制﹐而以爲不宜﹐無法之議﹐難以定吉凶。”{汉}{王充}《论衡·艺增》:“經藝萬世不易﹐猶或出溢﹐增過其實。”【2】犹经学。《史记·儒林列传序》:“故{漢}興﹐然後諸儒始得脩其經蓺﹐講習大射鄉飲之禮。”{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讲读官坐立》:“賜坐蓋出優禮﹐祖宗或賜講臣坐者﹐以其敷暢經藝也。”{唐}{韩愈}《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委國子祭酒選擇有經藝堪訓導生徒者﹐以充學官。”{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本朝以經藝試士。”
綜合藝術-汉语大词典
綜合藝術
【1】指综合几种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艺术,如声乐﹑建筑﹑戏剧﹑电影等。通常专指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艺术,如戏剧﹑电影等。
較藝-汉语大词典
較藝
【1】谓竞争技艺。{明}{宋濂}《教授魏府君墓志铭》:“{洪武}三年秋八月﹐京畿多士﹐較藝於鄉闈﹐予時被旨與{魏君}潛與聞考試事。”{唐}{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獻奇較藝﹐鉤索勝負。”《宣和画谱·崔白》:“祖宗以來﹐圖畫院之較藝者﹐必以{黄筌}父子筆法爲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變。”
農藝-汉语大词典
農藝
【1】指农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艺。《文汇报》1990.12.20:“今年﹐{金坛县}在16.5万亩三麦丰产方上普遍推广免少耕﹑脚踩条播﹑稻田套条播新农艺﹐增产粮食330万公斤。”
貢藝-汉语大词典
貢藝
【1】贡赋的等级类别。{唐}{柳宗元}《天对》:“問:地方九州﹐何以墳之?對:從民之宜﹐乃九于野﹐墳厥貢藝﹐而有上中下。”
負藝-汉语大词典
負藝
【1】怀有的才艺。{唐}{黄滔}《误笔牛赋》:“則知負藝通神﹐呈功駭人﹐遽從無而入有﹐俄背僞以歸真。”
貪慾無藝-汉语大词典
貪慾無藝
【1】谓贪财的欲望没有限度。《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韦昭}注:“藝﹐極也。”亦作“[貪賄無藝]”。{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彼辈不注意敌人而以对内为能事﹐杀人如麻﹐贪贿无艺﹐实谣言之大本营﹐奸邪之制造所。”
貪賄無藝-汉语大词典
貪賄無藝
【1】见“貪慾無藝”。
賣藝-汉语大词典
賣藝
【1】以诗文书画等换钱。{清}{查慎行}《挽吕晩村徵君》诗:“屠龍餘技到雕蟲﹐賣藝文成事事工。”【2】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杂技﹑武术﹑曲艺等挣钱。{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难女》:“我等賣藝不賣身﹐客何犯我規耶?”{夏仁虎}《旧京琐记·坊曲》:“至於登臺賣藝﹐謂之下海。”{老舍}《鼓书艺人》一:“他是个走江湖卖艺的﹐大半生带着全家走南闯北。”
贄藝-汉语大词典
贄藝
【1】谓掌握技艺。{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今之贄藝者反是﹐若即醫而靳其病也﹐唯恐彼之善察﹐藥之我攻耳。”
迷踪藝-汉语大词典
迷踪藝
【1】见“迷踪拳”。
逞藝-汉语大词典
逞藝
【1】炫耀技艺。{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仁宗}掩卷謂左右曰:‘逞藝傷生﹐非朕所喜也。’”《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尹公佗}先遇{獻公}﹐本欲逞藝﹐因{庾公差}是他業師﹐不敢自專。”
造型藝術-汉语大词典
造型藝術
【1】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叫美术。
通文達藝-汉语大词典
通文達藝
【1】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西游补》第一回:“我們老和尚是個通文達藝之人﹐却又慈悲太過。”
通藝-汉语大词典
通藝
【1】犹精通。《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爲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雖{子貢}﹑{冉有}通藝於政事﹐不能絶也。”
逸藝-汉语大词典
逸藝
【1】高超的技艺。{後蜀}{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休公}{休公}逸藝無人加﹐聲譽喧喧遍海涯。”
遊藝-汉语大词典
遊藝
【1】犹游学。《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司馬相如}〕貫串百家﹐精通經史﹐雖然遊藝江湖﹐其實志在功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遊藝中原﹐脚跟無線如蓬轉。”【2】泛指修习学问或技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臺南有御射石碑……車駕沿■﹐每出是所遊藝焉。”{清}{钱谦益}《题宋徽宗<杏花村图>》诗:“至尊盤礴自遊藝﹐宛是前身畫師製。”{唐}{阎济美}《下第献座主张谓》诗:“轉令遊藝士﹐更惜至公年。”
道藝-汉语大词典
道藝
亦作“[道蓺]”【1】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後汉书·方术传序》:“{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蓺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深念學道藝養生者﹐隨師不得其人﹐竟無所成﹐而使後之有志者﹐見彼之不得長生﹐因云天下之果無仙法也。”【2】指学问和技能。{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戒爾學干禄﹐莫若勤道藝。”《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又問:‘道藝何爲?’{子期}道:‘也就是打柴爲生。’”《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德行﹐察其道藝。”{贾公彦}疏:“察其道藝者﹐謂萬民之中有六藝者并擬賓之。”
遺藝-汉语大词典
遺藝
【1】指古代典籍。《三国志·蜀志·郤正传》:“綜墳典之流芳﹐尋{孔氏}之遺藝。”
角藝-汉语大词典
角藝
【1】较量才能或武艺。{清}{冯桂芬}《振威将军墓志铭》:“猶横矛躍馬與少壯角藝﹐毅然以殺賊立功爲己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顾非熊》:“在舉場角藝三十年﹐屈聲被人耳。”《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百里奚}〕其子名{視}﹐字{孟明}﹐日與鄉人打獵角藝﹐不肯營生。”
詞藝-汉语大词典
詞藝
【1】文词的才艺。{唐}{韩愈}《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識淺薄﹐詞藝荒蕪﹐所撰碑文﹐不能備盡事跡。”{宋}{王明清}《揮麈後录》卷一:“{徽宗}居藩邸﹐已潛心詞藝。”{元}{袁桷}《赠番昜刘生振》诗:“林林白袍較詞藝﹐鸊鵜淬鋒儼初礪。”【2】指文章与书法。{唐}{柳宗元}《奏荐从事表》:“匪惟詞藝雙美﹐抑亦器能多適。”
試藝-汉语大词典
試藝
【1】考察﹑测试才能﹑学业。{北周}{昙积}《谏周太祖沙汰僧表》:“爰降明詔﹐責其試藝﹐頒下諸州﹐問其課業。”{唐}{司空曙}《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試藝臨諸友﹐能文即我師。”{明}{马愈}《马氏日抄·十八艺》:“{山西}{李通}行教京師﹐無人可與爲敵﹐遂應募爲第一。較其試藝﹐十八事皆能。”【2】指应试的文字。{元}{黄溍}《送富州陈教授诗序》:“善爲古詩文﹑試藝﹐鄉闈一不中﹐輒束書而歸﹐若將終身焉。”
説藝-汉语大词典
説藝
【1】谈经论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五:“荷衣説藝鬥心兵﹐前輩鬚眉照座清。”{刘逸生}注:“藝:經藝﹑文藝﹑制藝(八股文)都可稱藝。”
課藝-汉语大词典
課藝
【1】研读制艺(八股文)。{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夫人手繅車以教紡棉﹐二子雜諸生以課藝。”【2】谓种植。{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葖》:“《談苑》云{江}東居民歲課藝﹐初年種芋三十畝﹐計省米三十斛;次年種蘿菔三十畝﹐計益米三十斛;可見其能消食。”【3】课试之制艺。《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左翻右翻﹐把兩個題目找出﹐原來是格致書院課藝裏的現成文章。”《中国现在记》第一回:“名家的課藝﹐新出的闈墨﹐無論他如何深奥﹐一到我輩眼裏﹐都能解説得來。”
談藝-汉语大词典
談藝
【1】谈论诗文书画等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明}{徐祯卿}有《談藝錄》。
講藝-汉语大词典
講藝
【1】讲论六艺。《魏书·儒林传·常爽》:“是故{季路}勇士也﹐服道以成忠烈之概;{甯越}庸夫也﹐講藝以全高尚之節。”《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國尚師位﹐家崇儒門﹐稟道毓德﹐講藝立言。”{李善}注:“《西都賦》曰:‘講論乎六藝。’”《後汉书·樊準传》:“及{光武皇帝}受命中興﹐羣雄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啓處﹐然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
譚藝-汉语大词典
譚藝
【1】谈论文章。{清}{焦循}《快园雅集诗》:“譚藝各心得﹐問名皆昔聞。”{梁启超}《<曾刚父诗集>序》:“每瀹茗譚藝﹐達夜分爲常。”
識藝-汉语大词典
識藝
【1】识见与才艺。《梁书·谢举传》:“{高祖}訪{舉}於{覽}﹐{覽}對曰:‘識藝過臣甚遠﹐唯飲酒不及於臣。’”
雕蟲小藝-汉语大词典
雕蟲小藝
【1】犹言雕虫小技。{南朝} {梁}{沈约}《<梁武帝集>序》:“雕蟲小藝﹐無累大道。”《北史·张普惠传》:“雕蟲小藝﹐微或相許﹐至於此處﹐豈卿所及!”
雜手藝-汉语大词典
雜手藝
【1】即杂技。{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技》:“雜手藝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弄花鼓槌﹑踢墨筆﹑弄毬子﹑拶築毬﹑弄斗﹑打硬﹑教蟲蟻﹑及魚弄熊﹑燒煙火﹑放爆仗﹑火戲兒﹑聖花﹑撮藥﹑藏壓藥﹑法傀儡﹑壁上睡﹑小則劇術射穿﹑弩子打彈﹑攢壺瓶(即古之投壺)﹑手影戲﹑弄頭錢﹑變綫兒﹑寫沙書﹑改字。”{宋}{吴自牧}《梦粱录·百戏技艺》:“且雜手藝﹐即使藝也。”
雜藝-汉语大词典
雜藝
【1】各种技艺。{清}{包荣翰}《<白雨斋词话>跋》:“由是舉業外兼課詩詞雜藝﹐時得聞其緒論。”{宋}{苏轼}《吊李台卿》诗:“從横通雜藝﹐甚博且知要。”《南史·张欣泰传》:“{欣泰}負弩射雉﹐恣情閑放﹐聲伎雜藝﹐頗多開解。”
銀絲工藝-汉语大词典
銀絲工藝
【1】把白银抽成细丝﹐采用炭丝﹑穿丝﹑累丝﹑填丝等方法﹐做成式样繁多的实用品及装饰品。如花瓶﹑果盘﹑茶具﹑首饰等。主要产地是{四川}{成都}。
闈藝-汉语大词典
闈藝
【1】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闈藝又復過人﹐甯有不售之理耶?”《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九月十九日》:“接{劉冰如}八月十八日來書﹐寄闈藝來。”{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場後﹐諸生各以闈藝呈{吴}。”
驍藝-汉语大词典
驍藝
【1】犹马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玉羈金勒﹐寶
花韉﹐豔色耀日﹐香風
人﹐馳驟至樓前﹐團轉數遭﹐輕簾皷聲﹐馬上亦有呈驍藝者。”
高藝-汉语大词典
高藝
【1】高超的技艺。{元}{朱德润}《题张樗寮楷书<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诗:“{黄華老人}在{金國}﹐{宋}季獨數{張樗寮}。似聞高藝兩不下﹐各抱地勢夸雄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