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緬)是什么意思
冥緬-汉语大词典
冥緬
【1】幽远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負郭接山﹐榛棘蒲薄﹐騰林拂雲﹐幽烟冥緬﹐非生人所安。”【2】谓玄妙难明。{晋}{葛洪}《抱朴子·任命》:“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昧﹐禍福交錯乎?”
崇緬-汉语大词典
崇緬
【1】长远。{唐}{韩休}《梁宣帝明帝二陵碑》:“功昭革{夏}之業﹐德盛明{周}之禮﹐故能慶緒崇緬﹐哲源浩濬。”
湮緬-汉语大词典
湮緬
【1】湮没殆尽。《宋书·礼志三》:“至於室宇堂个﹐户牖達向﹐世代湮緬﹐難得該詳。”
悠緬-汉语大词典
悠緬
亦作“[悠█]”【1】久远;遥远。{唐}{高適}《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我行將悠■﹐及此還羈滯。”{宋}{苏轼}《班荆馆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屬晚歲之嚴凝﹐念征途之悠緬。”《晋书·文苑传·庾阐》:“嗚呼!大庭既邈﹐玄風悠緬﹐皇道不以智隆﹐上德不以仁顯。”
緬-汉语大词典
緬
“[缅]”的繁体字。《廣韻》彌兗切,上獮,明。【1】遥远。{南朝 宋}{谢灵运}《富春渚》诗:“{定山}緬雲霧,{赤亭}無淹薄。”《穀梁传·庄公三年》:“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范甯}注:“緬,藐遠也。”{元}{何中}《发新涂金水亭》诗:“前渡煙水深,離亭路今緬。”【2】思念。{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反爲後輩褻,予實苦懷緬。”{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受氏自{有殷},樹功緬前{秦}。”【3】尽貌。《文选·潘岳<西征赋>》:“窺{秦}墟於{渭城},冀闕緬其堙盡。”{李善}注:“緬,盡貌。”【4】挽,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更不答言。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佛青粗布衫子的衿子往一旁一緬。”【5】{缅甸}的省称。《元史·怯烈传》:“俄被召上京,問以征{緬}事宜,奏對稱旨。”
緬求-汉语大词典
緬求
【1】远求。{晋}{陶潜}《与子俨等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梁书·元帝纪》:“緬求前古﹐其可得歟?”
緬匿法-汉语大词典
緬匿法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隐身术。《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雄據{巴}{漢}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教民緬匿法。”{清}{袁枚}《随园随笔·裴松之<三国志>补》:“《張魯傳》註引《典略》{駱曜}教民緬匿法﹐緬匿法不可解﹐或是《抱朴子》介象蔽形之術耶?”
緬邈-汉语大词典
緬邈
【1】久远; 遥远。{明}{汤显祖}《邯郸记·织恨》:“望斷銀河心緬邈﹐恨蓬首居然織作。”{清}{顾炎武}《与王虹友书》:“惟是筋力衰隤﹐山川緬邈。”{唐}{张说}《游洞庭湖湘》诗:“緬邈{洞庭}岫﹐葱蒙水霧色。”《文选·潘岳<寡妇赋>》:“遥逝兮逾遠﹐緬邈兮長乖。”{吕延济}注:“緬邈﹐長遠貌。”
緬懷-汉语大词典
緬懷
【1】遥想; 追念。{晋}{陶潜}《扇上画赞》:“緬懷千載﹐託契孤遊。”{明}{林鸿}《感秋》诗:“緬懷古哲人﹐信與大運并。”{阿英}《回忆杜国庠同志的文学活动》:“追念亡友﹐缅怀先烈﹐将怎样的加倍努力﹐才能无负于党的期望﹐并无愧于心祝死者的安眠啊!”{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緬懷英概﹐申畀愍章。”
緬維-汉语大词典
緬維
【1】见“緬惟”。
緬思-汉语大词典
緬思
【1】遥想。{唐}{杜甫}《画鹘行》:“緬思雲沙際﹐自有烟霧質。”{明}{杜岕}《咏史》:“緬思{戰國}時﹐{淳于}秉正道。”{宋}{王安石}《梁王吹台》诗:“緬思當盛時﹐警蹕在虚空。”{清}{黄鷟来}《咏怀》之十五:“緬思{禹穴}藏﹐玉簡多贏餘。”
緬然-汉语大词典
緬然
【1】思念貌。{清}{张丹}《晏城》诗:“{平仲}之采地﹐緬然起思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咸與{靖}書﹐申陳舊好﹐情義款至”{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王朗}與{文休}書曰:‘……臨書愴悢﹐有懷緬然。’”《国语·楚语上》:“彼懼而奔{鄭}﹐緬然引領南望。”{晋}{陶潜}《游斜川》诗:“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2】遥远貌。{唐}{元稹}《和乐天赠樊著作》:“緬然千載後﹐後聖曰{孔宣}。”{宋}{王安石}《答姚闢书》:“守經而不苟世﹐其于道也幾﹐其去蹈利者﹐則緬然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廬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緬然﹐與霄漢連接。”《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一》:“肆目眇不及﹐緬然若雙潛。”{吕向}注:“緬﹐遠也。”
緬靦-汉语大词典
緬靦
【1】腼腆, 羞愧。{宋}{洪迈}《容斋四笔·迷痴厥拨》:“中心有愧見諸顔面者﹐謂之‘緬靦’。”
緬訴-汉语大词典
緬訴
【1】备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村中有巫走無常者﹐{訥}途遇之﹐緬訴曩苦。因詢弟所﹐巫言不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席}寃憤正無所出﹐且意必是巨官﹐或當能作威福﹐因緬訴毒痛。”
緬想-汉语大词典
緬想
【1】遥想。{清}{顾炎武}《与戴耘野书》:“一别廿載﹐每南望鄉關﹐屈指{松陵}諸君子﹐何嘗不緬想{林宗}﹐長懷{仲蔚}﹐音儀雖濶﹐志嚮靡移。”{後蜀}{毛熙震}《何满子》词:“緬想舊歡多少事﹐轉添春思難平。”{韩北屏}《非洲夜话·橘林茶香》:“〔我〕站在{鸣沙山}下﹐辨认这条东西交通的旧道﹐缅想当年景象。”《宋书·隐逸传·孔淳之》:“遇沙門釋{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載。{法崇}嘆曰:‘緬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傾蓋于兹﹐不覺老之將至也。’”
緬憶-汉语大词典
緬憶
【1】回忆; 想念。{清}{顾炎武}《关中杂诗》之五:“緬憶{梁鴻}隱﹐孤高閲歲華。”{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緬憶君容﹐宛然在目。”{明}{李东阳}《同年祭吴汝贤文》:“緬憶疇曩﹐載翺載翔。”
緬惟-汉语大词典
緬惟
亦作“[緬維]”【1】遥想。{宋}{秦观}《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緬惟情所親﹐佳辰誰與共。”{清}{魏源}《题嘉禾冯广文登府陔园图》诗:“緬維{漢}{周}磐﹐興起孔邇詩。”{明}{汪弘滏}《寄谢同门曹翼宸》诗:“緬惟束髮初﹐南北鮮停騎。”
緬遠-汉语大词典
緬遠
【1】辽远; 遥远。{南朝} {梁}{沈约}《善馆碑》:“九僊緬遠﹐等級參差。”《宋书·谢灵运传》:“泛濫川上﹐緬遠水區。”【2】久远。{晋}{陆机}《列仙赋》:“性冲虚以易足﹐年緬遠其難老。”
緬慕-汉语大词典
緬慕
【1】思念向往。《宋书·后妃传·文帝沈婕妤》:“昔{豳}都追遠﹐正邑纏哀﹐緬慕德義﹐敬奉園陵。”{唐}{杨巨源}《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诗:“悵懷{石門}詠﹐緬慕{碧雞}遊。”
緬隔-汉语大词典
緬隔
【1】远隔。《宋书·王弘传》:“既許土庶緬隔﹐則聞察自難﹐不宜以難知之事﹐定以必知之法。”
緬緬-汉语大词典
緬緬
【1】杂乱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豈非分叙參錯﹐各失其要之所由哉!”
緬絶-汉语大词典
緬絶
【1】远隔。《宋书·谢灵运传》:“雖未階於至道﹐且緬絶於世纓。”《宋书·王弘传》:“諸議云士庶緬絶﹐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
緬述-汉语大词典
緬述
【1】尽情叙说, 备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庚娘}緬述其故。{金}乃登舟拜母﹐母款之若婿。”{清}{王韬}《淞滨琐话·白琼仙》:“生聞此消息﹐倍形惆悵﹐歸家爲妻緬述顛末。”
緬渺-汉语大词典
緬渺
【1】遥远貌。{明}{夏完淳}《湘巫赋》:“酢瓊漿以緬渺兮﹐乘雲旗以來止。”
緬邁-汉语大词典
緬邁
【1】远行。{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抗手緬邁﹐傷如之何!”{王琦}注:“緬邁﹐遠行也。”
緬鑒-汉语大词典
緬鑒
【1】远察。《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元年》:“伏願緬鑒無辜﹐稍寬非罪﹐俯矜微款﹐以順人情。”{胡三省}注:“緬﹐遠也。”
纏緬-汉语大词典
纏緬
【1】缠绵, 缠扰不休。{明}{姜埰}《发使东归》诗:“西山盗賊真纏緬﹐防穴無有三尺犬。”
迴緬-汉语大词典
迴緬
亦作“[廻緬]”【1】曲折遥远。{明}{王慎中}《登金山口绝顶》诗:“瞻峰皆峛崺﹐陟澗數廻緬。” {明}{陈子龙}《灵隐寺》诗:“度嶺既迴緬﹐陟椒復崟巇。”
遐緬-汉语大词典
遐緬
【1】邈远;悠远。{晋}{陶潜}《感士不遇赋》:“蒼昊遐緬﹐人事無已。”
遥緬-汉语大词典
遥緬
【1】犹遥远。《魏书·乐志》:“{周}存六代之樂﹐《雲門》﹑《咸池》﹑《韶》﹑《夏》﹑《濩》﹑《武》用於郊廟﹐各有所施﹐但世運遥緬﹐隨時亡缺。”
遼緬-汉语大词典
遼緬
【1】犹遥远。{晋}{葛洪}《抱朴子·讥惑》:“時人雖不肖者﹐莫不企及自勉﹐而今人乃自取如此﹐何其相去之遼緬乎?”{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於是{懷冰先生}蕭然遐眺﹐遊氣天衢﹐情神遼緬﹐旁若無物。”
遺緬-汉语大词典
遺緬
【1】谓忘却其远。{唐}{韦应物}《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诗:“性愜形豈勞﹐境殊路遺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