縳(縳)是什么意思
縳-汉语大词典
縳
《集韻》古倦切,去綫,見。【1】白色细绢。《仪礼·聘礼》“迎大夫賄,用束紡”{汉}{郑玄}注:“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2】用同“[卷]”。{明}{杨慎}《丹铝总录·史籍·一卷为■一条为则》:“佛典又云:‘多羅樹葉書,凡有二百四十縳。’縳,古絹字,亦借爲卷也。”
縳-汉语大词典
縳
《集韻》柱戀切,去綫,澄。【1】羽数名。《周礼·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摶,十摶爲縳。”{郑玄}注:“縳,羽數,束名也。”按,《尔雅·释器》:“十羽謂之縳。”【2】卷;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縳一如瑱。”{杜预}注:“瑱,充耳。縳,卷也。急卷使如充耳,易懷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剥訖,即編爲巴籬,隨宜夾縳,務使舒緩。”{石声汉}注:“縳,解作束起來。”{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五:“一長柄者三尺許,恐是打扇,用白藤縳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温公}阻之不可,竟縳橐鞬馳去,直入賊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