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赤)是什么意思
赤木←→黑木-反义词词典
赤木←→黑木chìmù-hēimù
【词性】:名
赤木:削去皮的木头。
黑木:没有削去皮的木头。
【例】 你是买赤木还是黑木?
赤肉←→白肉-反义词词典
赤肉←→白肉chìròu-báiròu
【词性】:名
赤肉:瘦肉。
白肉:肥肉。
【例】 赤肉比白肉贵得多,但白肉的营养价值不低于赤肉。
赤卫军←→白卫军-反义词词典
赤卫军←→白卫军chìwèijūn-báiwèijūn
【词性】:名
赤卫军: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由工人组织的武装队伍后来成为红军的核心。
白卫军:1918年到1920年间,残余的沙俄反动军人与其他反动分子组成的反革命武装。
【例】 赤卫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消灭了盘踞在村子里的白卫军。
赤字←→黑字-反义词词典
赤字←→黑字chìzì-hēizì
【词性】:名
赤字:支出比收入多。
黑字:收入比支出多。
【例】 财政要增收节支,要努力保持黑字,而不要出现赤字。
赤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霄chì xiāo
【释义】:
古剑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汉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及贵,常服之。”
赤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籍chì jí
【释义】:
同“尺籍”,兵籍。《宋史·韩世忠传》:“年十八,以勇敢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赤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颊chì jiá
【释义】:
鹤的别名。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鹤鸣于九皋》:“鹤形状大如鹅,长脚青黑,高三尺余,赤顶赤目,喙长四寸余,多纯白,亦有苍色。苍色者,今人谓之赤颊。”
赤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帻chì zé
【释义】:
借指雄鸡。因鸡冠似大红头巾而得名。帻,古代的一种头巾。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
赤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兔chì tù
【释义】:
骏马名,以其兔耳身赤,故称。《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
赤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方chì fāng
【释义】:
指南方。古以五行、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色赤,故曰赤方。《宋书·符瑞志上》:“有景云之瑞,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景云,祥云。
赤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后chì hòu
【释义】:
南方别称。南方色赤;后,后土。《管子·幼官》:“饮于赤后之井。”房玄龄注:“南方井也。”
赤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位chì wèi
【释义】:
南方的异称。犹“赤方”。唐·陶拱《天晴景星见赋》:“起青方者,萦瑞彩以葱珑;发赤位者,统祥光而翕绝。”
赤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盖chì gài
【释义】:
太阳的喻称。以其如红色伞盖,故称。《文苑英华·日赋》:“及将暮也,……赤盖下空,埃尘濛笼,浑浑黄黄,渐无精光。”
赤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乌chì wū
【释义】:
太阳的别称。相传日中有三足鸟,故称。《尚书大传·大誓》:“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乌,三足。”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白兔,月亮异名。
赤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鸦chì yā
【释义】:
太阳的别称。《全唐诗·住京寄同志》:“白兔落西天,赤鸦飞海底。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白兔,月亮。
赤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霄chì xiāo
【释义】:
天空。以其有红色云彩,故称。《淮南子·人间训》:“背负青天,膺摩赤霄。”膺(yīng),胸。《楚辞·九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又为古剑名。
赤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金chì jīn
【释义】:
铜。《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颜师古注:“孟康曰: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山海经·南山经》:“(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也指纯金。
赤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县chì xiàn
【释义】:
指中国。南朝·梁·江淹《游黄蘖山》诗:“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赤县扬雷声,彊项闻至尊。”彊,同“强”。
丹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赤dān chì
【释义】:
赤诚的心。《陈书·侯安都传》:“款襟期于话言,推丹赤于造次。”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幸明灵之一灵,鉴此丹赤。”清·李渔《奈何天·助边》:“愿为奴隶输丹赤,奉劝朝堂食肉人。”
赤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赤诚chìchéng
〈形〉非常真诚。形容人的心态、表情、态度等。常作定语、状语。
我被他那赤诚的心感动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的忠心博得了人们的敬爱|赤诚的表情|赤诚坦率的态度|爷爷向来赤诚待人|大家都喜欢她的赤诚真挚|他用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热爱来歌唱
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赤chì
比朱红稍浅的颜色——黑(近朱者赤,近墨者~。)
赤胆忠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赤胆忠心chìdǎnzhōngxīn
万分忠诚——心怀叵测(到底谁是赤胆忠心,谁是~,只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便一清二楚。)
赤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赤贫chìpín
穷得什么也没有——巨富(在资本主义世界,赤贫和~形成鲜明的对照。)
赤手空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赤手空拳chìshǒukōngquán
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全副武装、荷枪实弹(只要我们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即使是赤手空拳,也能战胜~的敌人。)
赤子-古语词今用词典
赤子chìzǐ
婴儿。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少弟。周公奉成王命,讨伐管叔及蔡叔后,收殷商余民封给他。周公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深知民情的份量,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原则,因以教康叔千万不可乱惩罚人,更不能随意将人判处死刑。一个人犯了大罪,只要他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惯犯,也不是坚持作恶而不改正,可不判死刑。倘若是只犯过小过失,但他屡教不改,那就必须严惩。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拥护你,才会心悦诚服地顺从你的统治,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令,抛弃罪恶。“若保赤子,惟民其乂。”(保护臣民,要像保护婴儿那样,国家能够治理,臣民就会安居乐业。)(《尚书·康诰》)后引申为:百姓。
今沿用引申义,并有发展。
①百姓。柯灵《债》:“我们无数的赤子,借着高利贷,带着传统的重荷,刚刚成人,社会就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青年来收取不放本钱的重债了。”《随笔》:“磨盘碎了我赤子的性格。”《人物》:“关注中国命运的赤子。”
②喻真诚、纯洁,常与“之心”、“之情”连用。《党员文摘》:“(施)光南在祖国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写下了一干多首洋溢着赤子之情的歌曲。”《随笔》:“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依然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常怀国事之忧。”《半月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献身精神,身为一名青年工人的牟其中在思索着、在探索着。”
赤心 丹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赤心 丹心
赤心chìxīn 丹心dānxīn
名词。指真诚的心。
“赤心”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和一般文牍等文体;有时可以受个别形容词的修饰。例如:“他们只有一颗为党、为人们的赤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他们为真理而战斗到底的耿耿赤心”(《上海文艺》,1978,12)。
“丹心”一般只用于文艺作品,特别是较适用于诗歌和艺术散文,具有文艺的风格色彩;意思比“赤心”稍稍重些;一般不能带形容词的修饰语。例如:“人生一世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民赞美你,对朝阳吐尽丹心”(《人民日报》,1980.2.5);“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一片丹心”(同上报,1980.3.10).
面红耳赤-实用委婉语词典
面红耳赤
婉指因愤怒、窘迫,致使脸部的神色发生变化。
赤地千里-实用委婉语词典
赤地千里
婉指旱灾或虫灾会给大片的土地带来寸草不生的后果。
赤舌烧城-实用委婉语词典
赤舌烧城
婉指口舌谗言也会遭致重大的危害。也作“齿牙为祸”。喻指。
金无足赤-实用委婉语词典
金无足赤
婉指任何事物都有缺点,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意为大自然的天地自是永远存在,而时间则不会留驻。“白兔赤乌”,即日月,泛指时间。语出唐白居易《劝酒》。
急赤白脸-实用委婉语词典
急赤白脸
婉指由于着急改变了脸色。意为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红 赤 朱 绛 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红 赤 朱 绛 丹
[红hóng 赤chì 朱zhū 绛jiàng 丹dān]
同 都和红颜色有关。
异 【红】 先秦时期指浅红或粉红,属于间色,古人认为是不庄重的,所以《论语·乡党》中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常家居所穿的便服)那么朝服、礼服更不能用浅红色和紫色了。
【赤】 一般的红,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红。王充《论衡·讲瑞》:“故夫凤凰之至也,犹赤乌之集也。”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朱】 大红,比“赤”深一些,属正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绛】 深红,程度最深。《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滕。”(行縢:绑腿衣)
【丹】 本指丹砂,为朱砂色,比“赤”浅而比“红”深。如《国语·吴语》:“皆赤裳、赤
、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川原:山川、平原)
辨 按照颜色由深及浅的次序排列,这五种颜色是:绛、朱、赤、丹、红。到后来,“红”和“赤”也没有分别了。
赤诚 虚伪-反义词应用词典
赤诚 虚伪
赤诚 chìchéng 虚伪 xūwě1
【赤诚】形容词。极真诚。
〔例句〕
1.读着这封感人的信,我仿佛感到一颗赤诚的心在跳动。
2.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虚伪】形容词。不真实、不实在,做假。
〔例句〕
1.这个人的虚伪早为大家所知晓。
2.你这么做,也太虚伪了!
赤手空拳 荷枪实弹-反义词应用词典
赤手空拳 荷枪实弹
赤手空拳 chìshǒukōngquán
荷枪实弹 hèqiāngshídàn
【赤手空拳】指两手空空,也比喻一无所有或无所凭借。
〔例句〕
1.因为创作必有所凭依,断非赤手空拳所能办。
2.北洋政府用暴力对付赤手空拳的示威学生。
【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了枪膛。形容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战斗的情状。
〔例句〕
1.一到村头,就看见围子墙上岗哨严密,青年民兵们荷枪实弹地来往巡逻着。
2.执政府门前戒备森严,士兵们个个荷枪实弹。
〔应用例句〕
赤手空拳的请愿学生面对荷枪实弹的凶残士兵,竟表现得如此之从容。
狼心狗肺 赤子之心-反义词应用词典
狼心狗肺 赤子之心
狼心狗肺 lángxīngǒufèi
赤子之心 chìzǐzhīxīn
【狼心狗肺】比喻心肠像狼和狗那样的贪婪、狠毒、凶恶。
〔例句〕
1.我的女人她以为我是在骂人了,她也助骂了一声:“上海市上的西洋人怕都是些狼心狗肺罢!”
2.哪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忘恩负义!
3.不知国民党生的是啥样的狼心狗肺!
【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例句〕
1.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我想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
2.在沉重的呼吸和喘息声中,传出董老冥冥中的絮语:“……红安……家……家乡好……”
多么深沉的爱,多么纯洁的赤子之心!
朝秦暮楚 忠心赤胆-反义词应用词典
朝秦暮楚 忠心赤胆
朝秦暮楚 zhāoqínmùchǔ
忠心赤胆 zhōngxīnchìdǎn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例句〕
1.尔我家三世奴,岂朝秦暮楚者耶?幼主妄行当劝戒,不从则当告主人。
2.杨虎朝秦暮楚,是个反复小人。
【忠心赤胆】形容忠诚不二。也作“赤胆忠心”“赤胆忠肝”。
〔例句〕
1.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
2.那一番赤胆忠心为国为民一派的正气,姓白的,你见了也就威风顿减。
3.这个丹心碧血扶周王,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赤壁-古文观止词典
赤壁chì bì
【词性】:名词
地名,有文赤壁、武赤壁之说。今湖北武昌县赤矶山,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这里打败了曹操的军队,被称为武赤壁。今湖北黄冈县城西北江滨有赤鼻矶,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故名“赤壁”。宋时苏轼游过这里,并作有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念奴娇》一词,被称为文赤壁(4)。《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我和朋友们划着小船到赤壁的下面去游玩。《后赤壁赋》:复游于赤壁之下。——再一次划着小船到赤壁下面去游览。《后赤壁赋》:赤壁之游乐乎?——赤壁之游快乐吗?
赤符-古文观止词典
赤符chì fú
【词性】:名词
《赤伏符》的简称。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儒生强华献《赤伏符》,上有谶文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为刘秀称帝制造舆论(1)。《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等到汉光武帝接受《赤符》,乘着六龙,获得了做皇帝的时机。
赤箭-古文观止词典
赤箭chì jiàn
【词性】:名词
中药名。即“天麻”(1)。《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地榆、朱砂、天麻、青芝。
赤子-古文观止词典
赤子chì zǐ
【词性】:名词
一、初生婴儿(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爱民如赤子。——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婴儿那样。《深虑论》: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好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舍不得放下。
二、特指幼君(1)。《贾谊治安策一》: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即使让幼主即帝位,天下也会平安。
推赤心-古文观止词典
推赤心tuī chì xīn
以诚相待(1)。《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知道您对诸贤人都是以诚相待的。
前赤壁赋-古文观止词典
前赤壁赋
【说明】:
本文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因诗文得罪,被贬官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文章通过月夜泛舟赤壁和主客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矛盾痛苦而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理。文章由景而情,由情而理。写景则赋中有画,诗意十足;抒情则胜意迭出,摇荡人心;说理则侃侃而谈,意趣横生。骈散间用,音节和谐,读来如春水轻帆,行云流水,是东坡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架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古文观止词典
后赤壁赋
【说明】:
本赋与前赋作于同一年,惟前赋时在七月,此赋时在十月。前赋重在谈玄说理,此赋重在叙事写景。文中通过描绘赤壁冬夜凄凉萧索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当时心境更为凄清寂寥;文末梦境的描写,流露出作者超尘出世的消极思想,具有浓厚的虚无色彩。但艺术上成就很高,与前赋各有千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白眉赤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白眉赤眼
【释义】:
平白无故,没来由。《金瓶梅词话》二五:为人就没个亲戚六眷?此是我姨娘家借来的钗梳!是谁与我的?白眉赤眼,见鬼到死囚根子!《儿女英雄传》二七:张太太道:“不当家花拉的,也有个白眉赤眼儿的就这么开斋的?”
⊙白眉赤脸
《红楼梦》六九:白眉赤脸,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
赤巴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巴巴
【释义】:
赤裸裸。引申为十足、完全。《金瓶梅词话》五三:硶说嘴的,在真人前赤巴巴吊谎,难道我便信了你。又五三:这赤巴巴没廉耻的,
喽喽的臭涎唾,也不知倒了几斛出来了!
赤白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白白
【释义】:
一无所有。《金瓶梅词话》五七:呀,这寺院儿坍塌的这模样了。你看这些蠢头村脑的家伙,止会吃酒噇饭,把这古佛道场弄得赤白白地,岂不可惜。
赤碐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碐碐
【释义】:
孤零零。《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九:只见西洋上一座铜桥,赤碐碐的架在海洋之上。
赤洒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洒洒
【释义】:
形容无牵无挂。《荡寇志》一四〇:刘慧娘,你自赤洒洒地去了,这幻壳还留着他做甚?
赤条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条条
【释义】:
①一无所有。《五代史平话·汉》上:刘知远输了三十贯钱,身畔赤条条的。《红楼梦》二二: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②一丝不挂。《水浒全传》五:(鲁智深)把销金帐子下了,脱得赤条条地,跳上床去坐了。
赤脚讼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脚讼师
【释义】:
指老百姓中给人打官司者出主意、写状纸为业者。《何典》九:到得城里,寻个赤脚讼师,写好白头呈子,正值城隍打道回衙,就上前拦马头告状。
赤白地皮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白地皮光
【释义】:
形容一无所剩。《何典》五:谁知已经弄得赤白地皮光,家里风扫地,月点灯的。
赤骨肋受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骨肋受棒
【释义】:
赤骨肋,赤膊。歇后语:记记着实。意谓实实在在。《何典》六:活死人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赤脚绊驴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脚绊驴蹄
【释义】:
绊:谐伴。比喻穷富不相当,配不上。隐含嘲讽之意。《金瓶梅词话》二三:我就说他不来,李大姐只顾强去请他。可是他对着人说的:“你每有钱的,都吃十轮酒,没的拿俺每去赤脚绊驴蹄。”似他这等说,俺每罢了,把大姐姐都当驴蹄子看承。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释义】:
禳解口舌灾祸的话。迷信人口念此语,以为可以避免因口舌而生的灾祸。《水浒全传》七: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释义】:
赤条条:一无所有。意谓出家人一无所有,四大皆空,没有尘世的烦恼。也比喻一个人无亲无故生活,独来独往没什么顾虑。《红楼梦》二二: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又二二: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
【释义】:
形容家资豪富。《水浒全传》二四:这个大官人,是本县一个财主……家里钱过北斗,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
地无朱砂,赤土为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地无朱砂,赤土为佳
【释义】:
朱砂:红色或棕红色矿物,作颜料用。没有朱砂作颜料,红土就是好的了。比喻没有上等的,次等的也会受到重视。《无声戏》九:灶户里边,只有他这个财主,古语道得好:地无朱砂,赤土为佳。海边上有这个富户,那一个不奉承他?夫妻两口享不尽素封之乐。
红线缠腰,赤绳系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红线缠腰,赤绳系足
【释义】:
比喻婚姻天合。□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谓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他暗将红绳绑在双方的腰、脚之上,也就成了夫妻。《警世通言》二: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
⊙红丝暗系
《儿女英雄传》一〇:(安公子)还不曾红丝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释义】:
朱:朱砂,红色颜料。挨着朱砂的会被染红,挨着墨汁的会被染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使人变坏。指外界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宋·王楙《野客丛书》二九:近朱赤、近墨黑。《西游记》二二: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断知水性。《醒世恒言》一一: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西湖二集》一六:那汉曹大家,他原是班固之妹,所以能代兄续成《汉书》;蔡文姬是蔡中郎的女儿,所以能赋《胡笳十八拍》;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女儿,所以能咏柳絮之句;苏小妹是三苏一家,所以聪明有才。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红楼梦补》三四:他们这一班姑嫂,我不敢说一定是大贤大德的,到底规矩体统都不错。俗语说的近朱者赤。叫来瞧瞧他们的样儿,或者能把脾气改过些也料不定的。
面红面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面红面赤
【释义】:
形容争吵或斗嘴激烈的样子。《水浒全传》八: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金瓶梅词话》八九:想当初咱二人不分个彼此,做姊妹一场并无面红面赤。
神光红,鬼光青,宝光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神光红,鬼光青,宝光赤
【释义】:
赤:浅红。俗传神所显出的光是红色的,鬼所现出的光是青色的,宝所现出的光是赤色的。《闽都别记》一〇:启文曰:“何以知是宝光?”安人曰:“神光红,鬼光青,宝光赤,此是赤光,必宝也。再来以宝物镇之,自有分晓。”
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
【释义】:
红叶:唐代传说卢渥拣红叶题诗后结良缘的故事。月老赤绳:唐人小说中有月下老人用红绳系住男女双方,双方就会结为夫妻。□事见唐·孟棨《本事诗》及唐人小说《定婚店》。指男女婚配须有凭据媒证。《西游记》五四:但只是匹配之事,无媒不可。自古道: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
有兵刃的气壮,赤着手的胆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兵刃的气壮,赤着手的胆虚
【释义】:
手中有兵器的胆气就壮,空着手的就心虚。《龙图耳录》八:究竟有兵刃的气壮,赤着手的胆虚。张龙就支持了几个照面,堪堪的有些不敌。
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
【释义】:
赤:红色。朱:朱砂,红色颜料。接近朱砂易变红,接近黑墨易变黑。指人受环境或周围人的影响,就会改变习性。□语出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西游记》一:欲赤须近朱,欲黑须近墨。若要步伍老大圣的芳规,必须亲炙老大圣的风范。老大圣既成仙成佛,自在天地间,敢求老祖指示一个居止,待愚好去寻访。
赤骨肋-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骨肋chì gǔ lèi
见“赤骨立”。
赤骨力-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骨力chì gǔ lì
见“赤骨立”。
赤骨立-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骨立chì gǔ lì
赤膊,光着身子。《朱子语类》“子路譬如脱得上面两件鏖糟底衣服了,颜子又脱得那近里面底衣服了,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也作“赤骨力”、“赤骨肋”、“赤骨律”。宋普济《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长沙景岑禅师》“夏天赤骨力,冬寒须得被。”《大慧语录》“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卓锥之地,赤骨律个浑身,与人争甚闲气。”《何典》“活死人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赤骨律-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骨律chì gǔ lù
见“赤骨立”。
赤练蛇-汉语惯用语辞典
赤练蛇chì liàn shé
比喻恶毒的人。胡祖德《沪谚外编·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心肠恶毒者曰赤练蛇。”
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佛源语词词典
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
趁,追赶。原意为动手劳作的人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没有劳动的人却得到了好处。佛家禅宗暗喻刻意追求则难以领悟禅理,无心于此反倒可以契合禅法。《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七:“的的当阳句,明明箭后路。着靴人吃肉,赤脚人趁兔。”《五灯会元·卷十一·风穴延沼禅师》:“僧问:‘大众云集,请师说法。’师曰:‘赤脚人趁兔,着靴人吃肉。’”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佛源语词词典
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
意谓本来已达到较高的程度,没想到还有更高程度的事物存在。《五灯会元·卷十六·开圣栖禅师》:“问:‘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学人上来,乞师一接。’师曰:‘不接。’曰:‘为什么不接?’师曰:‘为你东西不辨,南北不分。’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师曰:‘苏
苏
。’”
面赤不如语直-佛源语词词典
面赤不如语直
面赤,指性格内向腼腆,跟人说话处事容易脸红害羞。性格内向不爱讲话不如说话直爽直来直去。强调有话直接说到明面比憋在心里不说好。《五灯会元·卷十五·雪窦重显禅师》:“问‘古人道,皎皎地绝一丝头,只如山河大地,又且如何?’师曰:‘面赤不如语直。’曰:‘学人未晓。’师曰:‘遍问诸方。’”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佛源语词词典
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
赤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河名,产宝珠。《山海经·海外南经》上说:“三株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产宝玉,传说中楚人卞和得璞于此。此语意为,要想得到宝珠就得到赤水去寻;要想得到宝玉就得到荆山去找。比喻求佛法就得到真佛处去求。《祖堂集·卷九·黄山和尚》:“师初开堂示众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廌,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所以道,从门入者非宝;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佛源语词词典
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
夏天光着身子睡觉,冬天就要盖被子。比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环境和背景,来决定事情的做法。《祖堂集·卷十七·岑和尚》:“僧云:‘教学人向什么处领会?’师云:‘夏天赤骨身,冬天须得被。’”
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赤chì
①红色。《促织》:“短小,黑~色,顿非前物。”姚鼐《登泰山记》:“日上正~如月,下有红光动摇承之。”②空无所有。《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地三年。”
【赤烧】夕阳。司空曙《送严使君游山》:“~兼山远,青芜与浪连。”
【赤心】真诚的心,忠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丘迟《与陈伯之书》:“推~于天下。”
【赤子】初生的婴儿。《孟子·滕文公上》:“~匍匐将入井,非~之罪也。”韩愈《行难》:“吾不忍~之不得乳于其母也。”代指百姓。方勺《青溪寇轨》:“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膏血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rén wú wán rén jīn wú zú chì
【释义】:
指人不可能完美无缺。陆地《瀑布》:“我也作退一步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人何苦求全责备?”
光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光赤guāng chì
【释义】:
裸露。沈从文《边城》:“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
光赤净杆-现代汉语大词典
光赤净杆guāng chì jìng gǎn
【释义】:
光杆。没有家属的人。克非《春潮急》:“光赤净杆一个孤寡人,日月艰难,我们农业社有责任照管他。”
扑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扑赤pū chì
【释义】:
象声词。多形容笑声。沙汀《困兽记》:“她终于又气又笑的扑赤一声笑了。”
天赤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天赤道tiān chì dào
【释义】:
延伸地球赤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是天文学中赤道坐标系的基圈。
水赤链-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赤链shuǐ chì liàn
【释义】:
又称游蛇。一种无毒蛇。体长可达85厘米。背面灰褐色,体侧橙黄色,有黑色环纹;腹面粉红色,杂有灰白色斑纹。栖息于山野、水田和池沼中,食泥鳅、黄鳝、蛙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忠心赤胆-现代汉语大词典
忠心赤胆zhōng xīn chì dǎn
【释义】:
形容十分忠诚。郭小川《秋歌》:“我们的人哪,却有吓不破的忠心赤胆。”
急赤白脸-现代汉语大词典
急赤白脸jí chi bái liǎn
【释义】:
形容心里焦急,脸色难看。张天民《创业》:“‘你!”章易之急赤白脸地,一想又没法,孩子气地说:‘唉,这酒不给你在虎滩喝了!’”也作“急叉白脸”、“急扯白脸”。老舍《骆驼祥子》:“大家都受了一天的热,红着眼珠,没有好脾气;肚子又饿,更个个急叉白脸。”又《赵子曰》:“‘我非见你们太太不可!’赵子曰急扯白脸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代汉语大词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jìn zhū zhě chì jìn mò zhě hēi
【释义】:
接近朱砂容易变红,接近墨容易变黑。强调客观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长年在海边生活,不会不知水性。
飞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飞赤fēi chì
【释义】:
指朝霞。瞿秋白《赤都心史》:“可以回念,年年的夏日清早之飞赤,也可以预想,明年后年,暑日初晨之远东——那不都有‘晓霞’么?”
财政赤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财政赤字cái zhèng chì zì
【释义】:
即预算赤字。
脸红耳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脸红耳赤liǎn hóng ěr chì
【释义】: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也作“脸红耳热”。辛雷《一个爱说梦话的人》:“我想起来了,这些天来,他和研究组长,为这个问题,争论得脸红耳热。”
火赤链-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赤链huǒ chì liàn
【释义】:
即赤链蛇。
神州赤县-现代汉语大词典
神州赤县shén zhōu chì xiàn
【释义】:
同“赤县神州”。李大钊《青春》:“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于此极也!”
金无足赤,人无十全-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无足赤,人无十全jīn wú zú chì rén wú shí quán
【释义】:
指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足赤,足金。刘彦林《春风得意》:“你虽通古晓今,知多识广,可惜金无足赤,人无十全。”也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贤亮《男人的风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套话用在选择丈夫上也是适合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jīn wú zú chì rén wú wán rén
【释义】:
见“金无足赤,人无十全”。
预算赤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算赤字yù suàn chì zì
【释义】:
又叫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因会计习惯用红字表示而得名。
血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血赤xuè chì
【释义】:
犹赤诚。徐志摩《致刘勉己函》:“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精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精赤jīng chì
【释义】:
完全裸露。闻一多《红烛》:“烛光抹在我的直陡的额上,好像紫铜色的晚霞,映在精赤的悬崖上一样。”
精赤条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精赤条条jīng chì tiáo tiáo
【释义】:
完全裸露、一丝不挂的样子。李劼人《大波》:“无例外地都凭着一条细竹纤,许多精赤条条的人在仅能容足的小径上,挽着竹纤的另一头,非常吃力地把它拉着走。”
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chì
【释义】:
①浅朱色。也泛指红色。毛泽东《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②空;尽。高晓声《觅》:“因为这儿的地,决不会赤,就是在冬天,田埂上也还有青草。”又如:赤手;赤贫。③外表无所遮饰,裸露。杨朔《木棉花》:“苦力们赤着脊梁,光着脚板,在推,在拉,在掮。”④纯真;忠诚。如:赤胆忠心。⑤指血。如:赤痢;赤白痢。⑥象征革命或革命胜利。郭沫若《满江红》:“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旧时也指共产党。鲁迅《致李霁野》:“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
赤十字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十字会chì shí zì huì
【释义】:
“红十字会”的旧称。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瑞士博爱家安里、鸠南二氏,发起赤十字会,救治军人病伤,万国利赖至今。”
赤小豆-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小豆chì xiǎo dòu
【释义】:
又称红小豆。通称赤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互生,花黄色。种子一般呈暗红色,可供食用及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种子。
赤卫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卫队chì wèi duì
【释义】:
即赤卫军。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
赤卫军-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卫军chì wèi jūn
【释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少先队来赤卫军,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赤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子chì zǐ
【释义】:
①指初生的婴儿。②比喻怀有纯真感情的人。如:海外赤子。
赤子之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释义】:
喻纯洁善良的心地。《人民日报》1989.4.22:“一颗多么伟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动了!一个多么仁义正直的人民的儿子离去了!”
赤区-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区chì qū
【释义】: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国歌谣资料》:“我们赤区人,个个要觉醒,参加红军杀敌人。”
赤日-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日chì rì
【释义】:
红日,烈日。如: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手chì shǒu
【释义】:
空手,徒手。陈毅《水晶坡又阻雪》:“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
赤手空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手空拳chì shǒu kōng quán
【释义】:
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茅盾《子夜》:“在先他听得长工阿二说七里桥的乡下人传锣开会,还以为不过是赤手空拳的乡下人而已,此时才明白当真还有枪炮俱全的共军。”
赤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化chì huà
【释义】:
共产党以红旗为标志,解放前称无产阶级革命或受共产党的影响为“赤化”。双林《帝国主义的佣仆与中国平民》:“什么是赤化?赤化便是革命——中国的民族革命,便是争中国的解放独立,使外国资本家不能奴隶中国人。这在外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眼里看来,便算是罪大恶极,便算是赤化。”
赤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心chì xīn
【释义】:
赤诚的心。巴金《秋》:“大家最敬重、最宝贵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能够以赤心相见。”
赤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目chì mù
【释义】:
指红眼病。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穆湘玥《藕初五十自述》:“余适患赤目,医治数月未愈。”
赤白痢-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白痢chì bái lì
【释义】:
病名。中医指大便中带脓血的痢疾,因赤白相杂,故名。
赤包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包儿chì bāor
【释义】:
多年生蔓草王瓜的果实,大如鸭卵,熟时红色。老舍《四世同堂》:“赤包儿是一种小瓜,红了以后,北平的儿童拿着它玩。”参见“王瓜①”。
赤老-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老chì lǎo
【释义】:
也作“赤佬”。方言。詈词。意为“鬼”、“无赖”等。有时也用于戏谑。叶紫《校长先生》:“早晨头死脱,夜里厢变赤老!”陆文夫《小巷深处》:“于是回敬对方一连串下流的咒骂:‘寿头、猪猡、赤佬。’”
赤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地chì dì
【释义】:
指寸草不生的地面。如:赤地一片,颗粒无收。
赤地千里-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
形容灾荒严重或战乱频仍,大片土地寸草不生或荒无人烟。如:日寇入侵,又遭大旱,赤地千里。
赤芍-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芍chì sháo
【释义】:
根皮为淡褐色的芍药。中医入药,有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赤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光chì guāng
【释义】:
裸露。沈从文《泥涂》:“她这时似乎才觉得自己是赤光两只脚。”
赤光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光光ch guāng guāng
【释义】:
①空无所有。如:像他这样一个赤光光的穷汉,反倒干净。②指身上一丝不挂。赵树理《三里湾》:“大胜这孩子是个小活动分子,一止了哭就赤光光的满炕跑。”
赤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色chì sè
【释义】:
红色。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刘波泳《秦川儿女》:“把所有赤色分子和可疑分子,给它一网打尽。”
赤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字chì zì
【释义】:
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数字。因簿记上用红笔书写,故称。
赤羽-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羽chì yǔ
【释义】:
赤色羽毛。也指羽毛赤色的禽鸟。郭沫若《海上看日出》:“旷野飞传赤羽声。”
赤红-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红chì hóng
【释义】:
①红色。如:王瓜在七八月成熟,赤红色。②通红。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穆兰黝黑清瘦的脸上涨得赤红。”
赤豆-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豆chì dòu
【释义】:
即赤小豆。
赤县-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县chì xiàn
【释义】:
“赤县神州”的省称。指中国。毛泽东《浣溪沙》:“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赤县神州-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县神州chì xiàn shén zhōu
【释义】:
战国齐人驺衍(一作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以借指中原或中国。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
赤足-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足chì zú
【释义】:
光脚,不着鞋袜。艾芜《山官》:“那个汉子跟一般克钦男子,并没什么差别,短衣长裤,打着赤足。”
赤体上阵-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体上阵chì tǐ shàng zhèn
【释义】:
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阵交战。喻指不顾一切、猛打猛冲的作风。鲁迅《空谈》:“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
赤身-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身chì shēn
【释义】:
①光着身体。许地山《商人妇》:“他们觉得赤身底羞耻,就向乐园里底树借叶子围身。”②形容身无钱财;一无所有。古立高《隆冬》:“他虽然已赤身净光,一无所有了,但捉弄穷人、坑害百姓的鬼魔道还是不少。”
赤身露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身露体chì shēn lù tí
【释义】:
光着身体。逯斐《夜航》:“他们来了,吃了点酒,赤身露体下湖,一下子把船捞上来。”
赤条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条条chì tiáo tiáo
【释义】:
①光着身体,一丝不挂。高世华《沉自己的船》:“水手们一个个赤条条的在水里游泳。”②比喻空无所有。如:这一家被这场火烧得赤条条的。
赤条精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条精光chì tiáo jīng guāng
【释义】:
光身。比喻空无所有。刘绍棠《地火》:“这两个押车的团丁,连赌了两天两夜没阖眼,输了个赤条精光。”
赤忱-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忱chì chén
【释义】:
极真诚。《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我有一颗赤忱的心,愿意把有限的余年奉献给祖国的艺坛。”也指极真诚的心意。《天安门诗抄》:“万民涌向天安门,为悼巨人献赤忱。”
赤穷-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穷chì qióng
【释义】:
犹赤贫。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十亩地原是许有武的,去年已经分给二十家赤穷户。”
赤松-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松chì sōng
【释义】:
常绿乔木,高达三四十米。树皮较薄,红褐色。针叶柔软,两针一束。球果卵圆形,种子有翅。根深,抗风力强,寿命可达200年。木材坚韧,可供建筑、制枕木、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针叶可提取化工、医药原料。
赤佬-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佬chì lǎo
【释义】:
见“赤老”。
赤金-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金chì jīn
【释义】:
①古指铜。章鸿钊《石雅》:“然不曰金、银、铜而必曰黄金、白金、赤金者,盖古人制名,必自金始,由金而分也。”②今指黄金,通常称纯金。
赤贫-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贫chì pín
【释义】:
指贫穷得一无所有。周立波《暴风骤雨》:“他们化费好多的心机,按照赤贫人家的需要,把东西和牲口都分出去了。”
赤狐-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狐chì hú
【释义】:
即狐。
赤诚-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诚chì chéng
【释义】:
忠诚;极其真诚的心意。邹韬奋《经历》:“我们自问很坦白、很恳挚,除了救国的赤诚外,毫无其他作用。”
赤练蛇-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练蛇chì liàn shé
【释义】:
①蛇的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好捕食蛙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②比喻恶毒的人。石言等《还我头来》:“这是黄风鸣…现今庄上的伪保长,出名的‘洞里赤练蛇’。”
赤带-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带chì dài
【释义】:
①红色的带子。如:赤带缚身。②中医指带血的白带。
赤砂糖-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砂糖chì shā táng
【释义】:
用甘蔗为原料制成的砂状颗粒糖。是制白砂糖或炼糖时最后一级结晶产品,色棕红或黄,纯度较低,入口浓甜带焦苦味。供食用或作调料。
赤俄-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俄chì é
【释义】:
旧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瞿秋白《赤都心史》:“赤俄革命后的社会生活,更进一层,混以前相异的社会为一。”
赤胆忠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胆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释义】:
形容极其忠诚。周立波《暴风骤雨》:“他为穷人赤胆忠心,尽往前钻。”
赤都-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都chì dū
【释义】:
对十月革命后俄国首都的称呼。赵朴初《赠胡愈之翁为寿》:“游记动一时,赤都播印象。”自注:“指早年所著《莫斯科印象记》。”
赤热-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热chì rè
【释义】:
炽热,赤诚火热。蒋和森《敢有歌吟动地哀》:“不仅这些赤热的诗句令人感动,连那些诗尾的署名也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动人力量。”
赤夏-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夏chì xià
【释义】:
炎夏,盛夏。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吉人喜烘火,当炎炎赤夏之时,沙砾反射热颇强,挥扇纳凉之不暇,然卧土坑者,仍升火不辍。”
赤党-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党chì dǎng
【释义】:
旧时对中国共产党的称呼。刘波泳《秦川儿女》:“家兄李孝纯,身为一区行政官长,竟在赤党脚前俯首变节,党国声誉尽毁其手。”
赤铁矿-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铁矿chì tiě kuàng
【释义】:
一种铁矿。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土红色,带磁性。除用来炼铁外,还可做颜料和研磨材料。
赤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眼chì yǎn
【释义】:
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俗称红眼。
赤眼蜂-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眼蜂chì yǎn fēng
【释义】:
小型蜂。体极小,0.3毫米~1毫米,黄褐或黑褐色。成虫的复眼和单眼都呈红色,故名。世界各地广泛利用的寄生蜂,我国用来防治二化螟、蔗螟和松毛虫等害虫。在室内可用麦蛾或蓖麻蚕卵培养繁殖。
赤眼鳟-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眼鳟chì yǎn zūn
【释义】:
鱼名。体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长约30厘米。背部深灰色,腹部浅黄色,眼上缘红色。我国南北各地淡水中都产,栖息于水的中下层。杂食性。为常见食用鱼类。适应性强,与其他养殖鱼类混养,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称红眼鱼。
赤铜-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铜chì tóng
【释义】:
即红铜。
赤脚-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脚chì jiǎo
【释义】:
光着脚,不穿鞋袜。如:赤脚下地。也指光着的脚。欧阳山《三家巷》:“天气还很冷,可是她没穿鞋子,一双赤脚冻得红通通的。”
赤脚医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脚医生chì jiǎo yī shēng
【释义】:
指农村里亦农亦医的医务工作人员。此称盛行于文化大革命中。王安忆《蜀道难》:“我第一次看见人的骨头,我恶心,却想看,赤脚医生不让看,包上了纱布。”
赤麻-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麻chì má
【释义】:
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往往数茎丛生,叶有柄,对生,茎及叶柄带赤色。生于山野间。茎皮纤维可制绳。
赤麻鸭-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麻鸭chì má yā
【释义】:
野鸭。外形似雁,腿强健有力,适于行走。雄鸭头顶棕白色;颈淡棕黄色,繁殖期有一黑环;上体棕黄色;翼羽上有辉绿色斑块;下体近栗色。雌鸭羽色较淡。主食植物,兼吃昆虫、螺虾。在我国北方繁殖,到华中、华南、西南地区越冬。彩色羽毛可供装饰或制工艺品。
赤鹿-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鹿chì lù
【释义】:
即马鹿。参见“马鹿①”。
赤情-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情chì qíng
【释义】:
真诚的心意。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莲莲,难得的是小农那一片痴心赤情吗!”
赤黑-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黑chì hēi
【释义】:
暗红色,紫酱色。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沙马社长)头缠大黑巾,赤黑的脸膛,浓眉大眼。”
赤链蛇-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链蛇chì liàn shé
【释义】:
即火赤链。
赤痢-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痢chì lì
【释义】:
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赤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道chì dào
【释义】:
①古代主浑天说者认为,天体是个浑圆形的球体,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现代天文学称为天球赤道。②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赤道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是零。
赤道气候-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道气候chì dàoqì hòu
【释义】:
赤道附近地区(一般指南北纬10°之间地带)的气候。其特征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25℃~28℃;降水较多,各季分配较均匀;气象要素年变化不显著,日变化显著。
赤裸-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裸chì luǒ
【释义】:
①裸露,赤裸裸。郭沫若《北上纪行》:“我今真解放,赤裸入人寰。”②比喻毫无遮饰掩盖。如:赤裸的田野。
赤裸裸-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裸裸chì luǒ luǒ
【释义】:
①光着身子,不穿衣服。朱自清《匆匆》:“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②比喻无所遮饰和掩盖。杨朔《风暴》:“庄稼倒了,草木凋零了,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赤膊-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膊chì bó
【释义】:
①裸露上身。鲁迅《不负责任的坦克车》:“如果你上了他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②裸露的上身。欧阳山《三家巷》:“却巧这时候周炳刚冲过凉,打着赤膊,穿着牛头裤,从家里走出来。”
赤膊工资-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膊工资chì bó gōng zī
【释义】:
方言。基本工资,即没有奖金等额外收入的纯工资。《解放日报》1987.10.8:“上述企业中大约有数万名职工领取折扣工资,或领取没有奖金的‘赤膊工资’在家待业。”
赤膊上阵-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膊上阵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
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猛战斗。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朱老巩是赤膊上阵,拿起铡刀拼命。”也比喻坏人撕去伪装,公然做坏事。克非《春潮急》:“现刻他们在一系列失败后,狗急跳墙,赤膊上阵,公开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赤膊船-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膊船chì bó chuán
【释义】:
指没有船篷、船棚等遮蔽设备的简易船只。茅盾《春蚕》:“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
赤旗-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旗chì qí
【释义】:
①红色的旗帜。也比喻鲜明的旗号。严复《救亡决论》:“(超俗之士)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旗。”②象征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赤褐-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褐chì hè
【释义】:
像紫铜一样的颜色。李劼人《死水微澜》:“但他那赤褐老皱的健康脸上,何尝有点怯寒的意思呢?”
赤霉素-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霉素chì méi sù
【释义】:
从赤霉菌代谢产物中经化学提纯后获得的植物激素。能刺激植物生长。又称“九二〇”。
赤霉病-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霉病chì méi bìng
【释义】:
小麦、大麦和燕麦的一种病害。病株穗上覆盖一层粉红色的霉菌,致使子粒干瘪,人畜食用病粒后会中毒。
赤箭-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箭chì jiàn
【释义】:
即合离草。其根为天麻。
赤潮-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潮chì cháo
【释义】:
①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瞿秋白《“什么!”》:“一九一七年之秋,俄罗斯红光烛天,赤潮澎湃。”②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晚春至早秋季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黏性,并有腥臭,故渔民俗称臭水。六十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大量排放,造成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致使出现赤潮。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严重危害渔业生产。也称红潮。
赤磷-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磷chì lín
【释义】:
即红磷,暗红色粉末,用来制造安全火柴。
赤壤-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壤chì rǎng
【释义】:
红土。陈毅《由北京到广州》:“韶山冲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
赤露-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露chì lù
【释义】:
裸露而无遮蔽。秦瘦鸥《秋海棠》:“照他的意思,实在不愿赤露着这张丑脸走出李家庄去。”
酱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酱赤jiàng chì
【释义】:
赭红色。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好像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进出来似的。”
足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足赤zú chì
【释义】:
指黄金成色十足。任光椿《戊戌喋血记》:“为了这项工程,户部衙门已经拨去了三千两足赤黄金,作贴金之用,但效果仍不理想。”柯灵《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金求足赤,人求完人,只是使自己堕入目空一切的虚无世界。”
面红耳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鲁迅《新的世故》:“有些人看见这字面,就面红耳赤,觉得扫了豪兴了,我却并不以为有这样坏。”借指争吵。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我们都始终客客气气,没有面红耳赤过。”
面红颈赤-现代汉语大词典
面红颈赤miàn hóng jǐng chì
【释义】:
同“面红耳赤”。《“五四”爱国运动资料》:“老脸皮厚的章宗祥,当时竟也面红颈赤,惭不能答。”
一寸赤心-汉语大词典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1】{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赤心惟報國。”
不約兒赤-汉语大词典
不約兒赤
【1】象声词。{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兩個跳上馬﹐牙不約兒赤便走。”
丸赤白-汉语大词典
丸赤白
【1】{汉}代{长安}少年谋杀官吏时,以三色弹丸抓阄,得红丸者杀武吏,得黑丸者杀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杀时主丧事。事见《汉书·酷吏传·尹赏》。后为暗杀官吏的典实。{清}{王芑孙}《秋怀》诗:“惡少數羣丸赤白﹐好官平日轂丹朱。”
丹赤-汉语大词典
丹赤
【1】赤诚的心。{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幸明靈之一臨﹐鑒此丹赤。”{清}{李渔}《奈何天·助边》:“願爲奴隸輸丹赤﹐奉勸朝堂食肉人。”《陈书·侯安都传》:“款襟期於話言﹐推丹赤於造次。”{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臣以庸鄙﹐承乏諫憲;屢貢狂斐﹐以罄丹赤。”
保赤-汉语大词典
保赤
【1】养育﹑保护幼儿。语本《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传:“愛養人如安孩兒赤子,不失其欲。”{清}{陈元龙}《粤西旧无育婴堂创建告成有作》诗:“聖治重仁育﹐保民如保赤。”
保兒赤-汉语大词典
保兒赤
【1】蒙古语。厨子。{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父親鎮守{鴈門關}﹐每日家馬和人常教演。終朝殺馬做筵席﹐將愁懷來遣﹐遣。虎兒赤吹彈﹐保兒赤割肉﹐畢徹赤把體面。”
倦尾赤色-汉语大词典
倦尾赤色
【1】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魴魚赬尾。”{朱熹}集传:“赬,赤也。魚勞則尾赤。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宋}{曾巩}《送吴秀才》诗:“憐君滿腹富文彩﹐倦尾赤色無波瀾。”
六赤-汉语大词典
六赤
【1】骰子。{唐}{李洞}《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後因打叶子以诗上》:“微黄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明}{袁宗道}《唐医序》:“吾族諸伯叔兄弟多富人﹐好酣飲狂歌﹐呼五白﹐擲六赤。”{明}{方以智}《通雅·器用》:“或曰投瓊﹐或曰出玖﹐或曰操橩﹐或曰六赤﹐或曰六么﹐皆骰子也。”
光赤-汉语大词典
光赤
【1】裸露。{巴金}《家》十八:“〔几个轿夫〕把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沈从文}《边城》五:“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
光赤净桿-汉语大词典
光赤净桿
【1】光杆。没有家属的人。{克非}《春潮急》三十:“光赤净杆一个孤寡人﹐日月艰难﹐我们农业社有责任照管他。”
云都赤-汉语大词典
云都赤
【1】{蒙古}语音译。意为带刀的人,{元}代用以名皇帝的侍卫官。《元代白话碑集录·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云都赤{别不花}﹑殿中{喃忽里}等有來。”{明}{陶宗仪}《辍耕录·云都赤》:“國朝有四怯薛太官……中有云都赤﹐乃侍衛之至親近者。”
大赤-汉语大词典
大赤
【1】赤色旗。《周礼·春官·巾车》:“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郑玄}注:“大赤﹐九旗之通帛。”《礼记·明堂位》:“{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孔颖达}疏:“{殷}之大白﹐謂白色旗;{周}之大赤者﹐赤色旗。”
兀赤-汉语大词典
兀赤
【1】见“兀剌赤”。
兀剌赤-汉语大词典
兀剌赤
亦作“[兀赤]”【1】蒙古语的音译。马夫;管理驿马的人。{元}{火源洁}《华夷译语》卷上:“馬夫﹐曰兀剌赤。”{元}{施惠}《幽闺记·奉使临番》:“兀剌赤﹐兀剌赤﹐門外等多時。”{明}{朱有燉}《桃源景》第四折:“[浄白]:‘俺是{蒙豁阿}堵兀赤。’[末白]:‘他説他是{達達}人放馬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出京宣旨》:“兀剌赤﹐俺路上要吃得些介分例﹐俺那裏吃得勾﹐須索多討些個。”
口沸目赤-汉语大词典
口沸目赤
【1】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只赤-汉语大词典
只赤
【1】见“只尺”。
單赤-汉语大词典
單赤
【1】孤苦无依的平民。《明史·循吏传·徐九思》:“〔{九思}〕爲治﹐於單赤務加恩﹐而御豪猾特嚴。”赤﹐赤子﹐指老百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