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筆(載筆)是什么意思
螭頭載筆-汉语大词典
螭頭載筆
【1】《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因以“螭頭載筆”表示史官侍值。{明}{张居正}《议处史职疏》:“議史臣侍直。謹按禮儀定式﹐凡遇常朝﹐記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後﹐近上﹐便於觀聽﹐即古螭頭載筆之意。”
載筆-汉语大词典
載筆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載筆﹐士載言。”{郑玄}注:“筆﹐謂書具之屬。”{孔颖达}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南朝} {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趨事辭宫闕﹐載筆陪旌棨。”{清}{张廷璐}《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從知蒐獵關戎政﹐載筆還須付{馬}{枚}。”【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宋}{苏轼}《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已奏殺青之書。”{章炳麟}《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遷}{固}者矣。”
載筆-汉语大词典
載筆
【1】{南}{北朝}时, 韵文称文, 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者足補史册之遺﹐下者轉昧是非之實。”{明}{徐贲}《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梁书·任昉传》:“{昉}雅善屬文﹐尤長載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