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貳)是什么意思
储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储贰chǔ èr
【释义】:
犹“储副”,亦作“储二”,即太子。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昔子晋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灵王不责之以不孝。”《新唐书·裴度传》:“临终自为铭志,帝怪无遗奏,敕家人索之,得半稿,以储贰为请,无私言。”唐·元稹《四皓庙》诗:“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系宇内之心者,贰载于兹矣。”
二 贰 两 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二 贰 两 再
[二èr 贰èr 两liǎng 再zài]
同 表示相同的数目。
异 【二】 表示一般的数目。
【贰】 不专一,不一致,如“贰属”、“贰事”、“贰心”等。《左传·僖公三十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于楚:既从属于周天子,又从属于楚)《左传·隐公元年》:“即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 常用来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如“两手”、“两翼”、“两端”、“两袖”等。《诗·齐风·南山》:“葛履五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以上的“履”、“足”、“涘(岸)”都是成对的,都用“两”来表示。
【再】 第二次,两次。表示动作的量。从“一次”到“十次”,古人一般都用数目字,唯独“两次”不用“二”,用“再”。《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第二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两次)
辨 “二”、“贰”同音。“贰”用作“二”的大写,是后代的假借用法。
“两”与“二”不同,“两”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二”不能。“两”可用作副词,表示双方施行(或遭受)同一行为;“二”不能。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又如成语“势不两立”,不能写成“势不二立”,“两全其美”不能写成“二全其美”。
“两”与“再”不同。“两”指双方,指动作的面;“再”指两次,指动作的量。
“贰”与“两”、“再”的区别都很大。
不贰-古文观止词典
不贰bù èr
没有二心,不背离(2)。《季札观周乐》:思而不贰。——忧愁却没有二心。《驹支不屈于晋》:至于今不贰。——直到今天没有二心。
贰-古文观止词典
贰èr
【词性】:动词
一、两属,臣属于二主(4)。《郑伯克段于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两属于自己。《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一个国家不能忍受两属的情况。《周郑交质》:王贰于虢。——周平王想把一部分权力两属于虢国。
二、有二心,背叛(11)。《阴饴甥对秦伯》:贰而执之。——对秦国有二心的就逮捕他。《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它对晋无礼,而且对楚有二心。《郑子家告赵宣子》:而不敢贰焉。——而不敢背叛晋国。
贰师-古文观止词典
贰师èr shī
【词性】:名词
汉代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令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良马,所以“贰师”亦作为“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代称。此即指“二师将军李广利”(1)。《报任安书》:以为仆沮贰师。——认为我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贰-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贰èr
①副的,与“正”相对。《周礼·天官·大宰》:“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②辅佐。《后汉书·仲长统传》:“秦兼天下,则置丞相,而~之以御史大夫。”③重复。《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过。”④不专一,有二心。《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其行。”(爽:差错。)⑤两属,属二主。《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于己。”⑥不相同。《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贾:同“价”。)⑦数词“二”的大写。白居易《论行营状》:“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拾漆捌万贯。”
【贰心】不一心,异心。《左传·成公八年》:“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
不贰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贰过bù èr guò
【释义】:
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如:君子不迁怒,不贰过。
离贰-现代汉语大词典
离贰lí èr
【释义】:
有异心。也指各怀异心而离去。邹韬奋《抗敌救亡与军阀末路》:“要不是民众反对,部下决不会纷纷离贰。”
誓死不贰-现代汉语大词典
誓死不贰shì sǐ bù èr
【释义】: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鲁迅《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贰。”
携贰-现代汉语大词典
携贰xié èr
【释义】:
离心,有二心。鲁迅《〈二心集〉序言》:“在坏了下去的旧社会里,倘有人怀一点不同的意见,有一点携贰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
贰-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èr贰
【释义】:
①数词“二”的大写。②再,重复。如:贰过。③不专一;怀有二心。如:携贰;忠贞不贰。④背叛。如:贰臣。
贰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心èr xīn
【释义】:
异心;不忠实。章炳麟《訄书》:“钱谦益与冯铨,其贰心一也;一思明,一忘明,则恶名归于思明者。”
贰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节èr jié
【释义】:
犹失节;变节。蔡锷《护国军政府布告》:“士不贰节,女不贰行。”
贰过-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过èr guò
【释义】:
重犯同一过失。如:不迁怒,不贰过。
贰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臣èr chén
【释义】:
在前一朝代做官,投降后一朝代之后又做官的人。蔡锷《讨袁通电》:“岂其心悦诚服,甘作贰臣,狂走中风,殉兹戎首。”后泛指叛逆者。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
贰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行èr xíng
【释义】:
指品行不专一,失节。蔡锷《护国军政府布告》:“故士不贰节,女不贰行。”
贰话-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话èr huà
【释义】:
异词,不同意的话。鲁迅《一思而行》:“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
贰-汉语大词典
贰
“[貳]”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