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贼

贼(賊)是什么意思

  • 暗淡←→光亮 贼亮-反义词词典

    暗淡←→光亮 贼亮àndàn-guāngliàng zéiliàng

    【词性】:形

    暗淡:昏暗。

    光亮:明亮。

    贼亮:非常亮。

    【例】 他出了石家老圩,背着暗淡的月光,来到了任大庄。(陈登科:《风雷》) 全部用铜铸造的宝云阁(铜亭子),是用四十一万四千斤铜铸成的,完全模仿木头结构。铸成以后,为了表面光亮,单是锉下来的铜屑就有五千斤。(颐和园文物组:《颐和园》) 月光一会儿贼亮,一会儿异常暗淡。(海默:《我的引路人》)

  • 仇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贼chóu zéi

    【释义】: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清·孙枝蔚《愧为举业师》诗:“奈何忘孝慈,稽首向仇贼。”

  • 盗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盗贼dào zéi

    【释义】:

    劫夺偷窃的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赋公行,而天厉不戒。”又《文公十八年》:“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荀子·正论》:“盗不窃,贼不刺。”杨倞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为之盗,劫杀为之贼。”但今以劫杀为盗,私窃为贼。

  • 劫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劫贼jié zéi

    【释义】:

    强盗,土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陈留志》称: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丘》:“东魏孙敬德……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拷楚。”清·姚燮《双鸩篇》诗:“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

  • 剧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剧贼jù zéi

    【释义】:

    大盗,强悍的贼寇。《旧唐书·李晟传》:“晟内无货财,外无转输,以孤军而抗剧贼,而锐气不衰。”

  • 寇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寇贼kòu zéi

    【释义】:

    盗匪;敌寇。《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后汉书·刘盆子传》:“时青徐大饥,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

  • 贼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贼星zé xīng

    【释义】:

    流星。《淮南子·原道训》:“虹蜺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 牟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牟贼móu zéi

    【释义】:

    指坏人。同“蝥贼”。《史记·景帝纪·述赞》:“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剠,立翦牟贼。”

  • 做贼心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做贼心虚zuòzéixīnxū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很虚,总怕别人觉察出来——若无其事(他杀完人,装做~的样子;但由于做贼心虚,回到家闩上门,才让他老婆点上灯。)

  • 残害 戕害 戕贼-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残害 戕害 戕贼

    残害cánhài462戕害qiānghài 戕贼qiāngzéi

    动词。表示使人或身体组织受到损伤。

    “残害”强调残酷地或残忍地使人受伤害;不用于己身,只用于别人。例如:“我亲眼看到过凶狠的工头用皮鞭残害搬运工人”;“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戕害”强调使受伤害;可用于己身,也可用于别人,意思比“残害”轻;是书面语用词,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万恶的‘四人帮’是戕害青少年的刽子手”(《新港》,1979,6);“请多保重,勿彻夜工作不眠,戕害身体”;“我想不到这……活生生的一个人,就会如此突然从地面上消失,并且是给敌人残酷戕害了的”(《刘白羽散文选》);“那些年头,恶语、狠言戕害人命,粗话、脏话泛滥成灾”(《中国语文通讯》,1982,3)。

    “戕贼”突出使受伤害的不应该、不正当的性质;一般用于己身,意思比“戕害”轻;也是书面语用词,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戕贼身体,最无意义”;“他们忌刻你,你便因此而愤恨以戕贼自己的身心,岂不是正中了他们的诡计”(《沫若文集》,第五卷)。

  • 小偷 贼 偷儿-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小偷 贼 偷儿

    小偷xiáotōu 贼zéi 偷儿tōu’ér

    名词。指偷东西的人。

    “小偷”强调所指的人作了偷窃行为;含有“这种人偷易带的、非大量的东西”以及“卑鄙小人”的意味。例如:“那小偷也作死呀,偷去的一个箱子刚刚全是太太的春衣”(茅盾:《委屈》);“一个小偷,多少总要有一点跳女墙钻狗洞底本领”(许地山:《上景山》)。

    “贼”含有“所指的人以偷窃为谋生的手段,偷得多、偷得狠”的意味;意思比“小偷”重;可以比喻地用于作恶的坏人或无耻的文人,同“斯文”组合。例如:“乞活……专事掠夺,被称为‘乞活贼’”(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做贼,做贼,不错,我所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叫你去偷窃呀”(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最可杀的是那班……斯文贼”(许地山:《上景山》)。

    “偷儿”和“小偷”一样也强调所指的人作了偷窃行为;含有所指的对象年纪较轻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现代较少用。例如:“据说,这一带近来有偷儿,家家的门户天黑时都关上了”;“村人对于阿Q的‘敬而远之’者,本因为怕结怨,谁料他不过是一个不敢再偷的偷儿呢”(鲁迅:《阿Q正传》)。

  • 盗 贼 窃 偷-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盗 贼 窃 偷

    [盗dào 贼zéi 窃qiè 偷tōu]

    同 与“偷”、“盗”有关。

    异 【盗】 ①偷窃,偷东西。《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史记·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②偷东西的人、小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论语·颜渊》:“季康子患盗”。《荀子·修身》:“窃货曰盗”。 ③强盗。《庄子·胠箧》:“圣人生而大盗起”。《史记·黥布列传》:“亡之江中为群盗”。

    【贼】 ①伤害,杀害。《论语·先进》:“贼夫人之子”。(害了人家的孩子)《左传·宣公二年》:“使组麑贼之”。 ②强盗。《荀子·儒效》:“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为盗,勇则为贼。”(知:同“智”)柳宗元《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得:抓住) ③事物的败坏者,祸害。《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 ④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亡:逃亡。竟:同“境”,边界。反:同“返”,回来。讨:讨伐)

    【窃】 偷窃。《荀子·正论》:“窃其猪彘”。《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钩:腰带钩)《列子·说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铁:通“斧”)

    【偷】 先秦时期表示苟且、随便、不严肃。《孙膑兵法·将失》:“令数变,众偷,可败也。”汉代以后,“偷”才有偷窃的意义。《淮南子·道应训》:“楚有善为偷者”。《后汉书·虞诩传》:“攻其劫者为上,偷盗者次之。”

    辨 用作动词时,“盗”指偷窃,“贼”指毁害。用作名词时,先秦时期“盗”、“贼”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的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先秦叫“盗”;现代汉语的所谓“强盗(抢劫东西的人)”,先秦也可以叫“盗”,但一般叫“贼”,“盗”的“强盗”义是比较后起的。

    “盗”、“窃”作动词,都表示“偷窃”,但“盗”又作名词,常指偷东西的人,“窃”不能用作名词。

    “偷”在先秦没有“偷窃”的意思,常作“苟且”、“轻视”、“不厚道”等讲。如成语“苟且偷生”,不能理解为“偷偷地活着”,而是“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地活着”。汉代以后,“偷”才有“偷窃”的意义,与“盗”、“窃”成为同义词。

  • 盗贼-古文观止词典

    盗贼dào zéi

    【词性】:名词

    偷窃劫夺的人(10)。《子产坏晋馆垣》:盗贼公行。——盗贼公然横行。《酷吏列传序》: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法令越严明,盗贼就越多。《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肯死在盗贼手里。

  • 蟊贼-古文观止词典

    蟊贼máo zéi

    【词性】:名词

    原谓吃禾苗的害虫。后常用以比喻对人民或国家有危害的人或事物(1)。《吕相绝秦》: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率领我国的蟊贼〔公子雍〕来动摇我们的边疆。

  • 戕贼-古文观止词典

    戕贼qiāng zéi

    【词性】:动词

    伤害,残害(1)。《秋声赋》:念谁为之戕贼。——想一想是什么残害了自己的身心。

  • 阴贼险狠-古文观止词典

    阴贼险狠yīn zéi xiǎn hěn

    阴险狠毒(1)。《辨奸论》:然阴贼险狠,与人异趣。——然而心地阴险狠毒,和一般人的情趣大不相同。

  • 贼-古文观止词典

    贼zéi

    【词性】:名词

    指作乱叛国为害人民或外来侵犯的人,亦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军的诬称(13)。《太史公自序》:后有贼而不知。——后面有奸贼却不知道。《诸葛亮后出师表》:今贼适疲于西。——现在反贼正在西方疲于奔命。《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还没有看到贼军士兵就纷纷逃散。

  • 贼-古文观止词典

    贼zéi

    【词性】:动词

    一、陷害,毁坏(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残贼而亡极。——残酷陷害没完没了。《尊经阁记》:是谓贼经。——这就叫毁坏经。

    二、窥测(3)。《纵囚论》:是上贼下之情也。——这是上面窥测下面的心情。《纵囚论》:是下贼上之心也。——这是下面窥测上面的心思。《纵囚论》: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我只看到上面和下面互相窥测来凑成这种美名。

  • 贼臣-古文观止词典

    贼臣zéi chén

    【词性】:名词

    奸臣,叛臣(2)。《李陵答苏武书》: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可是叛臣教了他,于是就重新向我进攻。《青霞先生文集序》:其足以寒贼臣之胆。——它足以让奸臣胆寒。

  • 贼害-古文观止词典

    贼害zéi hài

    【词性】:动词

    残害(1)。《朋党论》:则反相贼害。——却反而互相残害。

  • 贼虐-古文观止词典

    贼虐zéi nüè

    【词性】:动词

    杀害(2)。《驳复仇议》:若曰无为贼虐。——比如说不要做杀害人的事。

  • 刚脱贼船,又到贼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刚脱贼船,又到贼店

    【释义】:

    比喻刚脱离一处险境,又陷入另一处险境。《龙图耳录》一一九: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棰,挨一榔头”呢。

  • 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

    【释义】:

    歇后语。攮:戳;又谐“馕”,言塞填食物。意谓东西被贼偷吃了。《儒林外史》六: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

  • 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

    【释义】:

    歇后语。兵马司:古代主管京城治安的机构。兵马司的墙倒塌,关在那里的盗贼乘机逃跑了。喻指人狡猾地溜走了。《金瓶梅词话》七六:那郑爱月儿就知今日有王三官儿,不叫李桂姐来唱,笑道:“爹,你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

  • 带着铃铛去做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带着铃铛去做贼

    【释义】:

    喻事情未做,已先暴露了机密。□语本唐·刘知幾《史通·书志》:掩耳盗钟,自云无觉。《新中国未来记》五:如今要办的实事,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岂不是俗语说的“带着铃铛去做贼”吗?不过是叫那政府加二的猜忌提防。

  • 盗贼能说六国番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盗贼能说六国番语

    【释义】:

    番:番国。指各地。意指盗贼到处流窜作案,会讲各地方言。《歧路灯》七四:天爷呀!咱若是陕西人,他就是关中话;咱若是山东人,他就是泰安州话,这叫做“咬碟子”。俗话说:盗贼能说六国番语。怎的便与他答识上了。

  • 赌与贼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赌与贼邻

    【释义】:

    邻:近。赌博与做贼相离不远。指赌徒输极,自然沦为盗贼。《快心编》九:原没有什么家业,看看赌完了,便做出一件奢遮的本事来。自古道:“赌与贼邻”。输极的时节,连衣服鞋袜都输去。……一日,想出一件奢遮本事来。你道是何算计?却是做贼。

    ⊙赌近贼

    《快心编》九:谚云赌近贼,苟黑汉之谓也。赌必破家,饥寒交困,势必作贼:小窃不已,去而为盗,于是死不旋踵矣。

    ⊙赌与盗为邻

    《歧路灯》六〇:从来赌与盗为邻,奸盗相随更有因;只恐夜深人睡去,入门俱是探花人。

  • 乖不过唱的,贼不过银匠,能不过架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乖不过唱的,贼不过银匠,能不过架儿

    【释义】:

    乖:灵巧。贼:狡猾。能:精明。架儿:旧时在茶坊、酒肆、妓院等处借兜卖食物为名向阔客打秋风的人。意即卖唱的最乖巧,银匠最狡猾,架儿最精明。《金瓶梅词话》六九:常言说得好:乖不过唱的,贼不过银匠,能不过架儿。聂钺一口就说道:“你每多不知道,只我猜得着。此已是西门府和三官儿上气,嗔请他表子,故拿俺们煞气。正是:龙斗虎伤,苦了小张。”

  • 官清贼案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清贼案少

    【释义】:

    地方官清廉不贪,偷窃案件自然就会减少。指官员的作风可以影响地方治安。《带印奇冤郭公传》五:正是:自古官清贼案少,从来子孝母心宽。

  • 官人与贼不争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官人与贼不争多

    【释义】:

    不争多:差不多。指当官的贪污受贿,敲诈百姓,和盗贼行为差不了多少。《二刻拍案惊奇》二〇:只可笑贾廉访堂堂官长,却做那贼的一般的事。曾记得无名子有诗云: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 家贼狗不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贼狗不吠

    【释义】:

    家贼:指家庭内部的偷盗者。家贼偷了东西,自家的狗因是家里人而不咬。意即家贼难防。《野叟曝言》二八:就是你一个人在地里,想要做那爬墙头,撬门槛,掘壁洞的罢了,倒说是怕有小人藏着;怪道许多狗子都不叫唤,可知家贼狗不吠哩!

  • 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释义】:

    奸臣贼子:指不守臣道,祸乱国家的大官。意谓对于祸乱国家的大臣,无论谁都有权诛杀他。《龙图耳录》八二:不用问我能够狠毒不能,侄儿总想救忠臣义士要紧。可是我师父说的,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害了他叔侄,不亚如害了反叛一样。《三侠五义》七九:若要一网打尽,说不得却要作一件欺心的事,生生的讹在他叔侄身上,使他赃证俱明,有口难分。所谓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 近赌近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近赌近贼

    【释义】:

    近:挨着。挨近赌场就等于挨近了贼。意即好赌之人往往会堕落为盗贼。《三刻拍案惊奇》一九:从来人极计生,又道“近赌近贼”。走到他门前,见是铁将军把门,对门没个人影,他便将锁扭。

    ⊙近奸近杀,近赌近贼

    《西湖二集》一三:从来道:近奸近杀,近赌近贼。此是一定之理。王立只因好那“贝”边之“者”,便就思量做那“贝”边之“戎”。

  • 军助军,贼助贼,虼蚤助木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军助军,贼助贼,虼蚤助木虱

    【释义】:

    虼,原文作“乞”。虱:原文误作“風”。木虱:树木害虫。意谓同类相惜相助。《列国前编十二朝》一:女皇初意决要他循绕北行,见说个三寸金莲,跋涉艰难,未免有些爱惜其类之意。正是叫做军助军,贼助贼,虼蚤助木虱。

    ☉军助兵,盗助贼,虼蚤助木虱

    《开辟演义》一三:女皇初意决要他巡绕北行,见说个“三寸金莲,跋涉艰难”,未免有些爱惜其类之意。正是俗云:军助兵,盗助贼,虼蚤助木虱。

  • 六贼戏弥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六贼戏弥陀

    【释义】:

    六贼: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摩诃萨菩萨谓此为六贼。佛教传说,六贼幻化成形,去引诱佛陀,扰乱他的修行。比喻众人戏弄、诱引一人。《喻世明言》二七:七八个老妪、丫鬟,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将莫司户)拥到新人面前。

  •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释义】:

    乱臣贼子:古时认为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诛:杀。对于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奸臣,无论什么人,都有权杀死他。□《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醉醒石》二: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问甚官之尊卑!《济公全传》一八七:无故妖言惑众,蛊惑愚民,在这里占山落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永庆升平后传》三〇:你乃是国家叛逆之徒。俗言说得不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乱臣贼子,人得而诛之

    《东周列国志》六:右宰丑曰:“乱臣贼子,人得而诛之!丑虽不才,窃有公愤。逆吁之戮,丑当莅之。”

  • 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

    【释义】:

    马快:捕盗差役。指捕盗差役和盗贼通同作弊,二者一家,难分彼此。《黑籍冤魂》一一:从今以后,这做贼就是他二人的行业。年朝月节,常常要送些礼物与这马快。若是偷到什么东西,先要孝敬马快,方得安逸。马快与贼,本来通连,马快就是贼,贼就是马快,一而二,二而一,没有什么的分别。

  • 拿贼不如放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贼不如放贼

    【释义】:

    意谓与其捉贼送官,不如放贼了事,以免多事。《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六六:宝光道:“俗语说的好,拿贼不如放贼,依小僧,饶了他罢,叫他改过前非。”

  •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释义】:

    捉贼要抓获赃物,才能握有凭据;捉奸必须抓住双方,才能证明犯奸。比喻要给人定罪,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来。《醒世姻缘传》六二:张茂实的母亲说道:“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拿贼见赃,捉奸见双

    《禅真后史》一〇:张氏嚷道:“好矫强聪明的话儿!我也不与你斗嘴。俗言道:拿贼见赃,捉奸见双。你只还我那一家是失主?谁见我爹爹做贼?”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唐钟馗·平鬼传》一一:俗语说得好,拿贼要赃,捉奸要双,若果小人和他老婆通奸,今日他的老婆为何不来?

    ☉拿贼拿赃,捉奸捉双

    《绿牡丹全传》一四:拿贼拿赃,捉奸捉双。你一人回去,谅他不能杀你,必要问个端的,然后动手。

    ☉拿贼拿赃,获奸要双

    《燕子笺》一四:捕役道:“(这)位相公说得有理,常言道:拿贼拿赃,获奸要双。”

    ☉拿贼拿赃

    《西游记》三八: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拿奸要双

    《初刻拍案惊奇》三五:拿奸要双,你曾拿得他着么?

    ☉拿奸拿双

    《老残游记》一九:官司是好打的吗?我告了他,他问凭据呢?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水浒全传》二六:知县道:“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向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喻世明言》三五:大尹叫将皇甫殿直来,当厅问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证见,如何断得他罪?”

    ☉捉奸捉双,捉贼捉赃

    《隋唐演义》六四:当初汉萧河治律云:捉奸捉双,捉贼捉赃,这种事体,必要亲身看见,无所推敲,方可定案。若听别人刁唆,总难拟断。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九尾龟》一二三: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你们究竟有什么实在的证据没有?你们众人嘴里头话儿是不能算凭据的。

    ☉捉奸要双,拿贼要赃

    《三侠五义》一〇二:俗言:捉奸要双,拿贼要赃。必是孤家声势大了,朝廷有些知觉。孤家只要把盟书放好,严加防范,不落他人之手,无有对证,如何诬赖孤家呢!

    ☉捉奸捉双,拿贼拿赃

    《活地狱》四一:现在鲁老大就是再添上几十个人来保他,无奈赃是在他家里搜出来的。从来说的:“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既不做窝家,那里来的赃?

    ☉捉贼必赃,捉奸必双

    《新民公案》四:养正曰:“捉贼必赃,捉奸必双,小的本分为人,又未开店,安得谋财害命?”

    ☉捉贼拿赃,捉奸拿双

    《施公案》三八七:自古道:捉贼拿赃,捉奸拿双,只要有了真赃实据,还怕他赖不成?

    ☉捉贼要赃,拿奸要双

    《玉燕姻缘全传》二五:自古捉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奸夫放走了,若是杀了邓氏,到官反取罪名。

    ☉捉贼拿赃,捉奸在床

    《绣球缘》四:众人道:“此事报官亦大费手。自古道:捉贼拿赃,捉奸在床。如此无凭无据,报官不准。纵然禀告,亦是枉然。”

    ☉捉奸见双

    《三刻拍案惊奇》二七:捉奸见双,有何凭证?

    ☉捉奸拿双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二九:列位差矣,我们泊船在此,就是上岸也没有个擅自入人家行奸宿的道理。假如有此等情,列位须是捉奸拿双。

    ☉捉奸捉双

    《初刻拍案惊奇》一七:况且捉奸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道短。

    ☉捉贼捉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那买办问那广东人道:“捉贼捉赃呀,你捉着赃没有呢?”

    ☉捉贼见赃

    《包公案》八:包公道:“捉贼见赃,方好断理;今既无赃,如何可断?”

  • 能膺贼头窝主,不做人命干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能膺贼头窝主,不做人命干连

    【释义】:

    膺:承受。宁可承受“贼头窝主”的罪名,也不愿受到人命官司的牵连。意指人命官司是最严重最可怕的官司,弄不好要抵命。《歧路灯》五三:彼时老伯母与贤弟吓的恁个样儿,不过四五百两银子,直把一个塌天人命事,弄的毫不沾身。俗话说,“能膺贼头窝主,不做人命干连。”若不是使银子,这事还不知弄的啥样哩!

  • 年年防火,夜夜防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年年防火,夜夜防贼

    【释义】:

    诫人必须经常防火防盗。《施公案》一三二:那用恩公挂心?古云“年年防火,夜夜防贼。”就只小的与小西二人,自己防备。我在户上,他在地下,每夜如此。大约贼人有天大胆子,白日也不敢来;即便夤夜行刺,不过一二人,何足惧哉!

  • 年年防俭,夜夜防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年年防俭,夜夜防贼

    【释义】:

    俭:贫乏,不丰足。这里指歉收。谓每年都要预防饥荒,每夜都要防盗贼。指预防饥荒和盗贼要经常不懈。《醒世姻缘传》九〇:常言道:“年年防俭,夜夜防贼。”这两句话虽是寻常俗语,却是居家要紧的至言。

  • 牛不打不撒屎,贼不拷不出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牛不打不撒屎,贼不拷不出供

    【释义】:

    牛挨鞭打时往往拉屎出来。比喻审贼要口供,要动刑拷打才能奏效。《续济公全传》二一五:贾知县道:“人死在你庙里,你喊冤枉,难道是本县谋害的不成?咳,我明白了,俗语有句话:牛不打不撒屎,贼不拷不出供,却怪本县太嫌仁慈一点了。也罢,你们代我把大刑抬上来。”

  • 千金之子,不斗于盗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金之子,不斗于盗贼

    【释义】:

    富贵人家的子弟,不和盗贼搏斗。指富贵子弟应珍惜自己的身体,不为轻贱者而伤身。《宣和遗事》前集:古语有云:“万夫之帅,深坐于油幢;千金之子,不斗于盗贼。”何则?所守者严,不为轻者、贱者而轻其身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飞花艳想》一六:小姐心虽贞烈,也不要把性命忒看轻了。谚云:“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为其身可爱也。小姐千金之躯,为何遂不惜死。

  • 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

    【释义】:

    歇后语。意思是强盗抢来的大批财物,被小偷一小点一小点地偷去。指不正当手段弄来的大宗钱财,总会被人用同样的手段弄去。《照世杯》四:从没天理得来,便有那班没天理的人,手段又比他强,算计又比他毒,做成圈套,得了他的去,这叫做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

  • 屈死旁人笑死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屈死旁人笑死贼

    【释义】:

    旁人被冤屈是贼,真正的贼在一旁觉得好笑。比喻冤枉了好人,会便宜了做坏事的人。《林兰香》二五:我看那轻轻行事,也不是庆八十的人,过后自有个分明。这是他癞虾蟆要上樱桃树,反把别人葬送,真是屈死旁人笑死贼。

  • 人利害叫作狠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利害叫作狠贼

    【释义】:

    利害:厉害。指人厉害起来会像是心狠手辣的贼盗一样。《施公案》一〇七:常言说:“人利害叫作狠贼!”这个强盗一边说着,赶上去按着贤臣的大腿,用力往下一拉,咕冬的一声,捺倒在地。

  • 人一般敬重,贼一般提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一般敬重,贼一般提防

    【释义】:

    指对手脚不干净的人表面上敬重,暗地里提防。《鼓掌绝尘》二五:而今各处人家,晓得他手脚不好,走进门人一般敬重,贼一般提防,那个还肯作成他。

  • 杀人场上偷刀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人场上偷刀贼

    【释义】:

    刑场上敢于偷刀的贼。指不怕冒大风险的人。□清·王有光《吴下谚联》二:杀人场上偷刀贼。……惊法场之异变,改主上之回颜。《何典》一〇:那把两面三刀又被杀人场上偷刀贼偷了去。

  • 上贼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上贼船

    【释义】:

    指误入险地。也比喻加入贼人的团伙。《三侠五义》一一九:甘婆道:“怎么大爷不认得?他就是怀宝呀。认了一个干兄弟,名叫殷显,更是个混帐行子,合他女人不干不净的,三人搭帮过日子,专干这些营生。大爷怎么上了他的贼船呢?”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释义】:

    用箭射人要首先射他骑的马,擒贼要首先擒住贼群的头领。比喻打击敌人首先要打击关键或他们的首领。也比喻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语出杜甫《前出塞》诗之六。《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〇:自古道:挽弓当挽硬,用箭要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和你一直杀进去,擒了他那个甚么元帅,却不了结他那一股帐。《说岳全传》一四:喽罗吆喝一声:“大王来了!”王贵看见,便道:“妙吓!大哥常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锋剑春秋》五:猛抬头,看见高山上有一盏灯,遂指与班豹同看。班豹道:“是了,这是秦兵的眼目,自古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何不射了他这盏灯,就可以出山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王

    《八窍珠》四六:官营兵将见主将被擒,不敢再战,大败而逃。众英雄并不追赶,收兵回营。正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王。

    ⊙射人先射马

    《警世通言》四〇:孽龙有此等助威添势。莫若先除了他的党类,使他势孤力弱,一举可擒,此所谓射人先射马之谓也。

    ⊙擒贼擒王

    《女仙外史》九三:我亲自提兵,劫他中营,擒贼擒王,尔可不劳而定也。

    ⊙擒贼须擒王

    《大马扁》一三:种种阻挠,那些顽固党只恃一个太后作护符,若无太后,哪一人敢道一个不字。俗语说,擒贼须擒王,总须除了太后才使得。

    ⊙擒贼要擒王

    《续济公传》一六二:俗云擒贼要擒王,你今日害了这厮,将后济颠僧有了准备,那不为小失大吗?

    ⊙擒贼先捉首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三三:三人见要掼死王老虎,唬得战战兢兢,一齐跪下,道:“我等投降,求壮士饶命。”正是:擒贼先捉首,群凶自伏降。

    ⊙擒贼当擒首

    《台湾外志》一〇:化凤合城内诸军,见山上黄盖,指曰擒贼当擒首,随挥军杀来。

    ⊙擒贼必擒王

    《说呼全传》三五:自古说,擒贼必擒王,那些小校擒来,置死他也没有。

    ⊙擒贼必先擒王

    《红楼梦》五五: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

    ⊙擒贼定须擒贼首

    《三国演义》五:拍马上关,来擒董卓。正是: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 失贼追赃,余财未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失贼追赃,余财未尽

    【释义】:

    失贼:失窃。追赃:指追回赃物,打官司。劝告失窃者不要丢了东西,又去花钱打并没有把握的官司。《绘芳录》四一:依我的愚见,莫若暂回南京,就是你们走了,府大老爷也不能置之不问的。丢的东西已经丢了,纵然追到水落石出,亦没有什么意思。俗话说得好,失贼追赃,余财未尽。丢的物件不算,再加些客中用费上去,怪不犯着。

  • 要探贼事,先入贼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探贼事,先入贼伙

    【释义】:

    比喻要了解坏人的情况,就要先打入他们中间。《济公全传》一八二:陈亮说:“要探贼事,先入贼伙。我们到八里铺左右去瞧探去。”

  • 谁道贼心毒,更毒妇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谁道贼心毒,更毒妇人心

    【释义】:

    贼心毒:世俗有贼心狠毒的说法。意谓淫妇之心比世称狠毒的贼心更毒。《警悟钟》五:地方说捉奸杀死自去出首埋葬不题,正是:谁道贼心毒,更毒妇人心。

  • 水贼不伤船家,旱贼不伤驮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贼不伤船家,旱贼不伤驮夫

    【释义】:

    指盗贼在船上陆地行窃多和船家驮夫串通勾结或达成某种默契。《小五义》一〇七:论说水贼不伤船家,旱贼不伤驮夫,这才是规矩。他一伤船家,船家要一通信,他就没有买卖了。

  • 说鬼便招鬼,说贼便招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鬼便招鬼,说贼便招贼

    【释义】:

    意谓事情很邪乎,说什么便招来什么。多指越怕什么,偏偏出现什么。《水浒全传》一六: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正是说鬼便招鬼,说贼便招贼。

  • 掏摸土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掏摸土贼

    【释义】:

    指小偷小摸的地方小贼。《金瓶梅词话》三八:衙门里差了两个缉捕,把二捣鬼拿到提刑院,只当作掏摸土贼,不由分说,一夹二十,打的顺腿流血。

  • 偷食瞒不得牙齿,做贼瞒不过乡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偷食瞒不得牙齿,做贼瞒不过乡里

    【释义】:

    比喻人做坏事瞒不过经常在一起了解其底细的人。《闽都别记》三七六:县官曰:“时语云:偷食瞒不得牙齿,做贼瞒不过乡里。不动刑,怎肯实话!”将父子同上夹棍,始招认以油作牛打发佣工出门情事。

  • 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

    【释义】:

    田产连在一起,大得连乌鸦都飞不过;金银多得连贼也扛不动。形容田产广延,家资巨富。《初刻拍案惊奇》二二:父亲死过,是他当家了,真个是家资巨万,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乃楚城富民之首。

    ⊙鸦飞不过的田宅

    《初刻拍案惊奇》三五:又娶了一房浑家,却是寸男尺女皆无,空有那鸦飞不过的田宅,也没一个承领。

  • 养兵如养贼,苦贼更苦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养兵如养贼,苦贼更苦兵

    【释义】:

    在暴君统治下或混乱时代,国家养活军队就像养活了盗贼一样,此辈到处烧杀抢掠,人民苦于盗贼,更苦于兵患。《清夜钟》一:就说“剿”,也只贼东我西。贼作梳子,民财掠去一半,兵作篦箕,民间反倒一空。养兵如养贼,苦贼更苦兵。

  • 一贼灭,一贼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贼灭,一贼兴

    【释义】:

    一方贼寇消灭了,另一方贼寇又起来了。意谓贼寇此起彼伏,天下难得长久太平。《杨家府演义》八:怀玉读罢,又曰:“一贼灭,一贼兴。谁能辅佐人国而使万世永安乎?”

  • 一日为贼,终身是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日为贼,终身是寇

    【释义】:

    做一天叛贼,一辈子都要背着盗寇的名声。指反叛是极大的罪恶,终不可赦。《济公全传》一九三:你等都是大宋国的子民,不思务本分,听信妖道妖言惑众,聚党成群,叛反国家。……你岂不知一日为贼,终身是寇?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妻,被在官应役拿住,刨坟三代,祸灭九族,死后落个骂名千载。

  • 一时不做贼,便要做乡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时不做贼,便要做乡正

    【释义】:

    乡正:乡长。刚刚不做贼,便要当捉贼的乡正。讥讽人平日一身毛病,一时间却假装正经人。《廿载繁华梦》一六:瑞香道:“一时不做贼,便要做乡正,鬼鬼祟祟来吓人。”

  • 冤杀旁人笑杀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冤杀旁人笑杀贼

    【释义】:

    使无辜的人受冤屈而死,却让真正的窃贼笑死了。比喻是非颠倒,好人受冤枉,坏人却在一旁看笑话。《金瓶梅词话》七九:那潘金莲得不的一声就来了,说道:“姐姐刚才就埋怨起俺每来,正是冤杀旁人笑杀贼。俺每人人有面,树树有皮,姐姐那等说来,莫不俺每成日把这件事放在头里?”

  • 贼起飞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起飞智

    【释义】:

    谓盗贼往往会急中生智。《三侠五义》七四:谁知那毛贼正然跑时,只见迎面来了一条大汉拦住,问道:“你是作什么的?快讲!”真是贼起飞智,他就连忙跪倒,道:“爷爷救命呵!后面有个打闷棍的,抢了小人的包袱去了。”

  • 贼去关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去关门

    【释义】:

    贼偷了东西走了,主人才想起关好门窗。比喻出了事后才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水浒全传》五:周通道:“罢,罢!贼去了关门,那里去赶?”《隋唐演义》一八:却说城门口众豪杰去后,才得关门,正所谓贼去关门。那街坊就是尸山血海一般,黎民百姓房屋烧毁不知其数。《红楼梦》一一二:天已二更。不言这里贼去关门,众人更加小心,谁敢睡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外面看着是德政,其实骨子里他在那里行他那贼去关门的私政呢。

  • 贼人胆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人胆虚

    【释义】:

    做小偷的心中胆怯。形容人做了坏事或见不得人的事心中不安,惟恐败露。《金瓶梅词话》三五:“贼人胆儿虚,自知理亏,拿了他箱内一套织金衣服来。”《醒世姻缘传》六四:这要不是他干的营生,他为甚么唬的那尿……这分明是贼人胆虚,这闷气,我受不的!《红楼梦》七一:这本是鸳鸯的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生恐叫喊起使众人知觉更不好。《官场现形记》四〇:回家之后,虽说有马老爷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制,毕竟是贼人胆虚,见了太太总有点扭扭捏捏说不出话来。

    ⊙贼人心虚

    《醒世恒言》一六:俗语道:“贼人心虚。”寿儿被太守句句道着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

    ⊙贼心胆虚

    《歧路灯》三七:这夏鼎贼心胆虚,猛可的吓了一跳,不觉的立住了脚。

    ⊙贼人胆下虚

    《官场现形记》三〇:冒得官毕竟贼人胆下虚,一听话内有因,便涨红了脸,一句对答不上。

    ⊙做贼的胆下虚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六:这正叫是“做贼的胆下虚”,他只听见佛爷叫声“金毛道长”,他就一朵祥云一齐儿竟转北天门上去了。

    ⊙做贼心虚

    《宦海》七:那少年男子做贼心虚,提着一个包裹,先自逃走。

  • 贼无空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无空过

    【释义】:

    贼出去作案,不管什么东西总要偷点,不会空手而归。《活地狱》二三:自古道:贼无空过。不拘什么,总要拿他点。

  • 贼心不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心不满

    【释义】:

    贼没有满足的时候。意谓贼会不断作案,贪欲无限。《闽都别记》二一九:老身问:“既拐去,怎肯再来?”姏说:“贼心不满,一定还会来。”第三天,果然二个又来。

  • 贼有贼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有贼智

    【释义】:

    指贼人有随机应变的智慧。《二刻拍案惊奇》二五:县官审问时,正是贼有贼智,那贼人不慌不忙的道:“老爷详察,小人不是个贼,不要屈了小人。”《济公全传》二八:原来方才那个是个白日贼,早看见高国泰换银子。真是贼有贼智,故意撞高国泰,把银子搭了去了。

    ⊙贼人有贼智

    《冷眼观》一五:后来大约是偷的东西多了,恐防被人一经知觉,怕走不掉,真是贼人有贼智,他就忽然在人丛里喊了一声“火着呀”,登时把全舱的搭客吓得搅做一堆。

  • 贼没种,只怕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没种,只怕哄

    【释义】:

    指人没有天生就当贼的,都是被人哄骗,跟人学坏。《西湖二集》一:贼没种,只怕哄,我两个儿子好端端的,被破落户钱镠引坏了他,好赌好盗,异日须要连累。

  • 贼难冤,屎难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难冤,屎难吃

    【释义】:

    意谓想冤枉人做贼是难以做到的。《何典》八:“你怎一面弗相识,就冤我做贼?可知道贼难冤,屎难吃么?”

  • 贼皮搭行货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皮搭行货子

    【释义】:

    骂人话。意谓没有骨气的家伙。《金瓶梅词话》七五:(吴月娘)因说西门庆:“你这贼皮搭行货子,怪不的人说你。一视同仁都是你的老婆,休要显出来便好,就吃他在前边把拦住了!”

  • 贼要考,债要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要考,债要讨

    【释义】:

    考:拷。意指盗贼要拷打后才能问出口供,债务要索讨后才能追回。《飞跎全传》八:再者贼要考,债要讨,有借有还,下借不难。

  • 贼吃狗咬暗闷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吃狗咬暗闷苦

    【释义】:

    贼行窃时被狗咬了,只能暗自把苦处闷在肚子里。比喻人遇苦不敢声张。《何典》六:若非我将护身符赶散,你只好贼吃狗咬暗闷苦,向谁话帐?《醒世流》一〇:俗语有两句说得好:好汉受打弗喊痛,贼吃狗咬暗闷苦。不说程公子书房熬痛,且说石秀甫暗自踌躇。

  •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释义】:

    意谓贼虽是小人,但他们的机智往往胜过君子。指贼常用奸智瞒过人们的耳目。《杜骗新书》二:语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诚哉是言也。其始入铺,撒灰腌人耳目,致人无暇顾其财。

  • 贼咬一口,烂见骨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咬一口,烂见骨头

    【释义】:

    比喻被坏人诬陷,往往难以自辩,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活地狱》二六:从来说,贼咬一口,烂见骨头,……恐怕他真的到堂混说,那不是越发难为情了么?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济公全传》一〇四:其实这件事要真把恽芳提出来,恽芳跟玉山县的有仇,他必说认识。贼咬一口,入骨三分。雷鸣、陈亮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又一六八:了不得了,真有凭据。俗言说的不错,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 贼作梳子,兵作篦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作梳子,兵作篦箕

    【释义】:

    篦箕:密齿的梳子。强盗来了,把民财像梳子一样刮去不少,但官兵来了,却像篦子一样搜刮净尽。指官兵往往借征剿盗贼而骚扰地方,抢掠百姓,人民受官兵之害,比受盗贼之害更甚。《清夜钟》一:其余督兵将官,当讲“抚”,自然按兵坐食,就说“剿”,也只贼东我西。贼作梳子,民财掠去一半,兵作篦箕,民间反倒一空。养兵如养贼,苦贼更苦兵。

  • 朝朝防火,夜夜防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朝防火,夜夜防贼

    【释义】:

    每天都要防火,每夜都要防贼。指防火防贼要经常不懈,时时小心。《玉燕姻缘全传》二二:适才开门,恐怕有人抢将进来。只教做:朝朝防火,夜夜防贼。他虽然如此小心,那里晓得有个奸夫躲在家内?

  • 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

    【释义】:

    做贼的成年累月随时行窃,防贼的天长日久总有松懈。指提防的一方很难做到永无疏失。《中国现在记》七:桑良蜻心中甚为不悦,屡屡伺察赵布义的空隙,赵布义是个老手,那里有事在他眼里?但是俗语说的好,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天长日久,总有疏懈的时候。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八洞天》八: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凭你浑家拘管得紧,衍祚却等强氏夜间睡着了,私去与宜男勾搭。

  • 捉贼不如放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捉贼不如放贼

    【释义】:

    捉贼送官不如放贼逃走。劝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少结冤仇。《快心编》九:内中有见识的道:“捉贼不如放贼,怎么道破了他姓名?叫他做人不得,后来结成切骨之恨了。既然赶去,只索罢休。”

  • 捉贼的,就做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捉贼的,就做贼

    【释义】:

    指捉贼的执法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贼。《喻世明言》三六:常闻捉贼的,就做贼,不想王遵、马翰真个做下这般勾当。

  •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

    【释义】:

    意谓做贼为盗,终究长久不了。《施公案》六七:作贼为寇,究竟不久,那个江湖害人者,寿过八旬。

  • 白日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白日贼bái rì zéi

    指以小商贩身份为掩护的骗子。元周密《武林旧事·游手》.“又有买卖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变换如神,谓之白日贼。”

  • 吃剑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剑贼chī jiàn zéi

    见“吃剑才”。

  • 吃敲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敲贼chī qiāo zéi

    见“吃敲才”。

  • 打家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家贼dǎ jiā zéi

    指打家劫舍的盗贼。元孙仲章《勘头巾》“这是打家贼责下口词。”

  • 地面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地面贼dì miàn zéi

    比喻当地恶霸。曲波《桥隆》:“要打外来盗,得先除地面贼!”

  • 丢人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丢人贼diū rén zéi

    比喻不知羞耻的人。李準《冰化雪消》“……说我是‘丢人贼’,不叫我往你们社里跑。”

  • 发贼横-汉语惯用语辞典

    发贼横fā zéi hèng

    指粗暴不讲理。柳溪《战争启示录》:“觉着一定很有来历,便一口答应租赁。免得被那些给日本当翻译发贼横或私开‘白面房’卖毒品的‘高丽棒子’强行租去稳妥上算得多。”

  • 老家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家贼lǎo jiā zéi

    比喻成熟懂事的人。从维熙《远去的白帆》.“我不是一只小麻雀,已经成了一只‘老家贼’了。”

  • 漏面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漏面贼lòu miàn zéi

    比喻坏蛋、恶棍。元关汉卿《窦娥冤》.“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 上贼船-汉语惯用语辞典

    上贼船shàng zéi chuán

    ①比喻走入歧途,加入坏人团伙。《华南新闻》2001.5.16“在经过一番忐忑不安和深思熟虑后,险些‘上贼船’的大学生决定向俄联邦安全局投案自首。”②谓受骗上当。朱璇《散散漫漫走姑苏》“上得车来,他口气立转强硬,什么你看这路这么远,怎可一元了事,什么他们都是骗人,根本没有一元能到得了的云云,我等六目对视,上贼船了。”③谓陷入某种境地,无法解脱。林云《研究生生活》“嗨,早知道这样,我当初也该报考科研型。现在是上了贼船了。”

  • 贼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贼胆子zéi dǎn zi

    指敢于干坏事的人。冯骥才《三寸金莲》“香莲知道不在梦里,却不知哪个贼胆子敢大白天闯进屋里拿这怪诞手法玩弄她脚,又羞又怕又好奇又快活。”

  • 贼骨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贼骨头zéi gǔ tou

    ①指窃贼。陈凯《窃案追魂》:“看来这个贼骨头是蛮有心机的。”②指奸猾、卑贱的人。电视连续剧《水浒》“黄文炳扬起头来本官没有看错你,天生一副贼骨头!”

  • 贼秃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贼秃子zéi tū zi

    用来骂和尚或光头男人。曾广灿《老舍代表作〈正红旗下〉》”无可如何地点起兰花烟,她不住地骂贼秃子。”

  • 作贼心虚-佛源语词词典

    作贼心虚

    比喻人做坏事时怕人知道因此心慌不安。《五灯会元·卷十五·雪窦重显禅师》:“上堂:‘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么?’者曰:‘有。’师曰:‘作贼人心虚。’”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周立波《诸葛亮会》:“那个家伙作贼心虚,丢了抬煤的筐子。”

  • 家贼难防-佛源语词词典

    家贼难防

    家里的人如果作贼,下手的机会多,防不胜防。《五灯会元·卷十四·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例:俗话说家贼难防,自己的孩子往出偷东西卖,你说怎么办?

  • 认贼为子-佛源语词词典

    认贼为子

    比喻错认妄想为真实,真伪不辨。《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又《虚堂和尚语录》卷八:“上堂。僧问:‘玄沙因甚不出岭?’师云:‘认贼为子。’”

  • 王小波草鞋——(贼脚已露)-佛源语词词典

    王小波草鞋——(贼脚已露)

    王小波,北宋时农民起义领袖,很有名气。旧社会时对起义者一律称之为“贼”,对王小波当然也不例外。草鞋只有脚底板整体用草编成,上面只有草绳捆绑,脚面脚趾都露在外面,因此形成歇后语。道忠《禅林方语》:“王小波草鞋你是贼脚;又,贼脚已露。”《虚堂和尚语录》卷一:“云门因僧问初秋夏末前程,忽有人问:‘未审对他道什么?’门云:‘大众后退。’僧云:‘过在什么处?’门云:‘还我九十日饭钱来。’师云:‘这僧是王小波草鞋。’”

  • 贼不打贫家儿-佛源语词词典

    贼不打贫家儿

    盗贼不打穷人家的人。比喻即使是坏人也不做于他无利的事情。《祖堂集·卷八·华岩和尚》:“僧问:‘和尚如何云:无魔来挠?’我云:‘和尚为什么无魔来挠?’云:‘贼不打贫家儿。’”

  • 贼不入慎家之门-佛源语词词典

    贼不入慎家之门

    盗贼不进防范严谨的人家去偷盗。比喻做事谨慎,可以预防灾祸的发生。《虚堂和尚语录》卷三:“师云:‘雪窦虽不善其兵机,要且暗合孙吴。今日柏,岩开堂祝圣,因甚无人雨花供养?’击拂子。‘贼不入慎家之门。’”

  • 贼过后张弓-佛源语词词典

    贼过后张弓

    盗贼已经走后才想用弓箭去射。比喻事故发生后才想办法应付,措施已晚。《五灯会元·卷十六·广福惟尚禅师》:“(惟尚)述偈呈印,曰:‘须是南泉第一机,不知不觉蓦头锥。规面若无青白眼,还如感守空池。’举未绝,印竖拳曰:‘正当恁么时作么生?’师掀倒禅床,印遂喝。师曰:‘贼过后张弓。’便出。”

  • 贼来须打,客来须看-佛源语词词典

    贼来须打,客来须看

    看,看顾、接待。比喻对不同的人,应该不同的对待。《五灯会元·卷九·芭蕉慧清禅师》:“问:‘不问二头三首,请师直指本来面目。’师默然正坐。问:‘贼来须打,客来须看,勿遇客贼俱来时如何?’师曰:‘屋里有一緉破草鞋。’曰:‘只如破草鞋,还堪受用也无?’师曰:‘汝若将去,前凶后不言。’”

  • 贼去后关门-佛源语词词典

    贼去后关门

    比喻出现了事故才想起防范。《五灯会元·卷八·倾心法瑫禅师》:“问:‘佛法去处,乞师全示。’师曰:‘汝但全致一问来。’曰:‘为什么却拈此问去?’师曰:‘汝适来问什么?’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 贼是家亲-佛源语词词典

    贼是家亲

    比喻有些事情是你想像不到的。《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僧云:‘只如学人,今夏依附和尚,有何方便?’师云:‘粗粥淡饭,随分过时。’僧云:‘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师云:‘贼是家亲。’”

  •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佛源语词词典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盗贼虽然品德低劣,但他的智谋却超过品德高尚的人。《五灯会元·卷十八·子陵自瑜禅师》:“问:‘泗州大圣为什么杨州出现?’师曰:‘业在其中。’曰:‘意旨如何?’师曰:“降尊就卑。’曰:‘谢和尚答话。’师曰:‘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 贼须贼捉-佛源语词词典

    贼须贼捉

    比喻做任何事须要懂得该事规律的人去做才能成功。《虚堂和尚语录》卷八:“僧云:‘学人据欵结案,和尚何得五逆闻雷?’师云:‘贼须贼捉。’”

  • 贼-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贼zéi

    (旧读zé)①杀,杀害。《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之。”(宣子:赵盾,谥宣子。骤:屡次。鉏麑:晋国力士。)《吕氏春秋·序意》:“子将~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为人臣之道。”②毁坏,残害。《孟子·离娄上》:“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其民者也。”③杀人的人。《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使~弑公于氏。”(弑:下杀上。穷wěi氏:鲁国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④毁坏者。《论语·乡愿》:“乡愿,德之~也。”(乡愿:指没有是非标准的好好先生。)《荀子·修身》:“谄谀我者,吾~也。”⑤犯上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亡:逃亡。竟:同“境”,边境。反:同“返”。)柳宗元《童区寄传》:“二豪~劫持。”⑥对敌人的蔑称。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兴复之效。”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手死。”⑦凶狠,狠毒。《荀子·修身》:“险~而不弟焉。”(弟tì:同“悌”,顺从兄长。)《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解:郭解。)⑧一种吃禾节的害虫。《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螟:吃禾心的害虫。螣tè:吃禾叶的害虫。蟊:吃禾根的害虫。)

    【贼害】残害。《墨子·天志下》:“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也。”

    【贼戾】残忍凶暴。《史记·五宗世家》:“端为人~。”(端:人名。)高启《书搏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憾,固~之士哉!”

    【贼杀】杀害。《周礼·夏官·大司马》:“~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

  • 上贼船-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贼船shàng zéi chuán

    【释义】:

    喻指加入反动组织或犯罪团伙。王厚选《古城青史》:“高云飞看到这阵势,心里一阵发紧,这才如梦初醒,知道上了贼船。”

  •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shàng zéi chuán yì xià zéi chuán nán

    【释义】:

    指与坏人混在一起,难以摆脱。朱剑《青石堡》:“不干!能行吗?上贼船易,下贼船难啊!”

  • 不怕贼偷,就怕贼想-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怕贼偷,就怕贼想bù pà zéi tōu jiù pà zéi xiǎng

    【释义】:

    指贼一直想着要来偷,就很难提防。许俊选《金牛传奇》:“不怕贼偷,就怕贼想。这么贵重的东西,咱不能不多个心眼儿啊!”

  • 乱臣贼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乱臣贼子luàn chén zéi zǐ

    【释义】:

    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后指破坏统治秩序扰乱社会的人。巴金《秋》:“听说广东有什么新派人物提倡‘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这种乱臣贼子真是人人得而诛之。”

  • 卖国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国贼mài guó zéi

    【释义】:

    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卖身投靠外国侵略者和敌对国家的人。杨沫《青春之歌》:“陈教授讲到这里,多少只激忿的眼睛看着他,仿佛他就是那主张投降的卖国贼似的。”

  • 内邪不生,外贼不入-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邪不生,外贼不入nèi xié bù shēng wài zéi bù rù

    【释义】:

    指内部没有不良分子,坏人是不能从中作乱的。吴有恒《山乡风云录》:“内邪不生,外贼不入,这外贼都是内邪引入来的。”

  • 人有人道,贼有贼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有人道,贼有贼道rén yǒu rén dào zéi yǒu zéi dào

    【释义】:

    指好人与坏人各走各的路。罗丹《风雨的黎明》:“人有人道,贼有贼道…咱们跟他们,是钢水钢渣,两经,混不在一起。”

  • 作贼心虚-现代汉语大词典

    作贼心虚zuò zéi xīn xū

    【释义】:

    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周立波《诸葛亮会》:“那个家伙作贼心虚,丢了抬煤的筐子。”

  • 做贼心虚-现代汉语大词典

    做贼心虚zuò zéi xīn xū

    【释义】:

    比喻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不安。曹禺《北京人》:“咦,奇怪,你看这做贼心虚的劲儿。我说你们怎么啦!”

  • 乌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贼wū zéi

    【释义】:

    又称墨鱼。软体动物。身体袋形,头部发达,有一对大眼。贝壳已退化成内壳,能贮存空气,使身体沉浮和平衡。有十条腕,上有很多吸盘。体内有墨囊,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肉味鲜美。是中国四大海产之一。

  • 认贼为父-现代汉语大词典

    认贼为父rèn zéi wéi fù

    【释义】:

    见“认贼作父”。

  • 认贼作父-现代汉语大词典

    认贼作父rèn zéi zuò fù

    【释义】:

    比喻把敌人当父亲,甘心投靠。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认贼作父,为虎作伥。”也作“认贼为父”。苏曼殊《遯迹记》:“斯时认贼为父,自残梵裔者,亦复不少。”

  • 谗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谗贼chán zéi

    【释义】:

    谗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其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正道直行,而罹谗贼。”

  • 阴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阴贼yīn zéi

    【释义】:

    阴狠残忍。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那儿有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 工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贼gōng zéi

    【释义】:

    工人队伍中被资产阶级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茅盾《子夜》:“我只问你,裕华丝厂里各派走狗工贼在工人中间的活动,难道不要想个对付的办法么?”

  • 抱着贼秃叫菩萨-现代汉语大词典

    抱着贼秃叫菩萨bào zhe zéi tū jiào pú sà

    【释义】:

    比喻把恶人当作善人。鲁迅《致曹靖华》:“‘第三种人’,这里早没有人相信他们了,…还引为知己,真是抱着贼秃叫菩萨。”

  •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现代汉语大词典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zhuō zéi yào zāng zhuō jiān yào shuāng

    【释义】:

    指告发人要有罪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

  • 擒贼擒王-现代汉语大词典

    擒贼擒王qín zéi qín wáng

    【释义】:

    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叶圣陶《倪焕之》:“只要他肯答应,我相信其余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这是‘擒贼擒王’的办法。”

  • 草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草贼cǎo zéi

    【释义】:

    旧时对起义农民的蔑称。

  • 对着和尚骂贼秃-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着和尚骂贼秃duì zhe hé shang mà zéi tū

    【释义】:

    同“指着和尚骂秃子”。鲁迅《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 大王乌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王乌贼dà wáng wū zéi

    【释义】:

    是现存最大的头足类软体动物,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已知最大的可重达1吨。身体圆筒形,末端尖细。腕很长。内壳披针形,角质透明。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

  • 大眼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眼贼dà yǎn zéi

    【释义】:

    即黄鼠。哺乳动物。身体细长,毛灰黄色,鼻尖淡红色,上下唇和眼圈白色,眼大而突出。穴居在疏松的土壤中,吃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会传染鼠疫。

  • 国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贼guó zéi

    【释义】:

    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山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贼shān zéi

    【释义】:

    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如:山贼海盗。

  • 独夫民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独夫民贼dú fū mín zéi

    【释义】:

    指祸国殃民、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范文澜等《中国通史》:“(隋炀帝)成为一个十足完全的民贼,不折不扣的独夫,独夫民贼决不能逃避人民的惩罚。”

  • 猾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猾贼huá zéi

    【释义】:

    奸狡。也指奸狡之人。瞿秋白《赤都心史》:“现在呢,小官僚已半文不值了,剥削方法换了,不做野蛮的强盗(督军),就得做文明的猾贼(洋行买办)。”

  • 闹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闹贼nào zéi

    【释义】:

    发生盗窃事件。如:听说你家昨天晚上闹贼了,丢了多少东西?

  • 惯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惯贼guàn zéi

    【释义】:

    即惯窃。

  • 家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家贼jiā zéi

    【释义】:

    指偷盗自家财物的人。也指家庭内部的败类内奸。如:家贼难防。

  • 家贼难防-现代汉语大词典

    家贼难防jiā zéi nán fáng

    【释义】:

    偷盗自家财物的人或暗藏在内部做破坏活动的人最难防备。刘江《太行风云》:“可不能收拾到咱家来,今儿拉你一把柴,明儿偷你一块炭,家贼难防。”姜树茂《渔港之春》:“俗话说:家贼难防。对那些吃里扒外的要时刻留心。”

  • 寇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贼kòu zéi

    【释义】:

    ①盗匪。如:乡人守望相助,以备寇贼。②敌寇。许地山《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 逆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逆贼nì zéi

    【释义】:

    对叛逆者的憎称。柳青《铜墙铁壁》:“他们甚至于冲散了刘戡的警卫连,差一点没活捉了那个逆贼。”

  • 奸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奸贼jiān zéi

    【释义】:

    ①奸险的人。如:此等奸贼,皆应投畀豺虎。②指奸臣。如:奸贼弄权,欺蒙朝廷。

  • 飞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飞贼fēi zéi

    【释义】:

    ①指手脚灵活能很快地登墙上房的贼。如:这个飞贼来无踪,去无影,屡屡作案。②指由空中进犯的敌人。如: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打下敌高空侦察机一架,两名飞贼跳伞逃命,被当地民兵活捉。

  • 马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贼mǎ zéi

    【释义】:

    ①偷马贼。艾芜《山中送客记》:“他是这一条山路上的马贼,专以偷马营生的。”②指骑马抢劫的盗匪。鲁迅《幸福的家庭》:“湖南也打仗;大连仍然房租贵;察哈尔、吉林、黑龙江罢,——听说有马贼,也不行!”

  • 老家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家贼lǎo jiā zéi

    【释义】:

    方言。麻雀。廉春明《约会》:“黄雀儿有什么看头哇?跟老家贼儿差不多。”

  • 木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贼mù zéi

    【释义】:

    蕨类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米。地上茎绿色,有节,表面粗糙。分布于中国北方各地。可用来打磨木器、铜器等。中医以茎入药,能散风、清热、明目。

  • 枪乌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枪乌贼qiāng wū zéi

    【释义】:

    又称鱿鱼。软体动物。头部较乌贼小,体稍长,后半部两边各有一条肉鳍,两鳍在末端相连,平展时呈菱形,整个身体外形似标枪的枪头,故名。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以鱼、虾等为食。肉鲜嫩味美,供鲜食或干制。眼球和内脏是工业原料。

  •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zéi

    【释义】: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 戕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戕贼qiāng zéi

    【释义】:

    摧残,伤害。鲁迅《未有天才之前》:“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

  • 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zéi賊

    【释义】:

    ①害;伤害。鲁迅《摩罗诗力说》:“非彼不生,即生而贼于众,居其一或兼其二,则中国遂以萧条。”②杀戮;杀害。章炳麟《〈秋瑾集〉序》:“徐锡麟既诛恩铭,党祸浸寻及绍兴,遂牵连以告有司而贼之。”③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如:卖国贼;独夫民贼。④偷窃财物的人。鲁迅《在酒楼上》:“比不上一个偷鸡贼,那是什么东西呢?”⑤狡猾;狡黠。老舍《柳家大院》:“老王还有个女儿,大概也有十四五岁了,又贼又坏。”⑥邪僻不正。如:贼心;贼腔。⑦詈词。胡祖德《沪谚外编》:“大兴跪在公堂上,知县骂他忘八贼监生,责他为何要赖婚。”⑧暴虐,狠毒。如:阴贼。⑨方言。很,十分。表示程度相当高。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他用手一摸,身下贼软,连忙一个翻身,低头望去,证实自己猜得一点不错,是睡在一张棕绷大床上。”

  • 贼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人zéi rén

    【释义】:

    ①指作乱、肇祸、侵略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做坏事的人。②偷东西的人。

  • 贼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子zéi zǐ

    【释义】:

    ①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陈毅《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②詈词。坏蛋。许地山《凶手》:“大哥急什么,你越急,那贼子越迫得凶。”③窃贼。贾平凹《妊娠》:“二贼子蹑脚靠近农家鸡圈。”

  • 贼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风zéi fēng

    【释义】:

    从穴隙檐下钻进的风;有害的风。《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夏天图凉快,跑到碾盘上去睡觉,受了贼风,这条右腿硬是伸不直,连活也干不成了。”

  • 贼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心zéi xīn

    【释义】:

    邪心;干坏事的念头。如:那伙人见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便起了贼心。

  • 贼去关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去关门zéi qù guān mén

    【释义】:

    比喻出了事故才去防范。如:凡事要防患于未然,预作绸缪,等到亡羊补牢,贼去关门,损失就不可挽回了。

  • 贼古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古子zéi gǔ zi

    【释义】:

    见“贼牯子”。

  • 贼头狗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头狗脑zéi tóu gǒu nǎo

    【释义】:

    同“贼头鼠脑”。欧阳予倩《木兰从军》:“刘仁兄,我看那押解的官儿贼头狗脑,不是个好人,我们要提防一二。”

  • 贼头鬼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头鬼脑zéi tóu guǐ nǎo

    【释义】:

    同“贼头鼠脑”。张爱玲《小艾》:“景藩便皱着眉喝道:‘在那儿贼头鬼脑的干什么?滚出去!’”

  • 贼头贼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头贼脑zéi tóu zéi nǎo

    【释义】:

    同“贼头鼠脑”。胡奇《琴声响叮咚》:“他同几十年前一样,瘦得像一只贼头贼脑的猴儿。”

  • 贼头鼠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头鼠脑zéi tóu shǔ nǎo

    【释义】: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如:你贼头鼠脑的,老跟着我干啥!

  • 贼死-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死zéi sǐ

    【释义】:

    方言。表示程度极深,让人难以忍受。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解放初,是蹬三轮车的仰头望着公共汽车司机,羡慕个贼死,如今是公共汽车司机低头望着出租汽车的司机,嫉妒得牙痒。”

  • 贼忒忒-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忒忒zéi tè tè

    【释义】:

    形容眼神不正派。茅盾《小巫》:“队长是两个,贼忒忒的两对眼睛也是一有机会就往菱姐身上溜。”

  • 贼忒嘻嘻-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忒嘻嘻zéi tè xī xī

    【释义】:

    方言。形容鬼祟不安或嬉皮笑脸。茅盾《小巫》:“过了一会儿,小杏儿贼忒嘻嘻地说道:‘老爷死了!喏——就横在这里的,血,一大滩!’”又《赵先生想不通》:“老二只是贼忒嘻嘻轻笑着。”

  • 贼秃-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秃zéi tū

    【释义】:

    也作“贼秃子”。詈词。对和尚的蔑称。也用来骂光头男人。曾广灿《老舍代表作〈正红旗下〉》:“无可如何地点起兰花烟,她不住地骂贼秃子。”

  • 贼秃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秃子zéi tū zi

    【释义】:

    见“贼秃”。

  • 贼秃秃-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秃秃zéi tū tū

    【释义】:

    犹贼忒忒。王西彦《寻常事》:“那人把一双贼秃秃的眼睛往这乡下姑娘身上一扫。”

  • 贼佬-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佬zéi lǎo

    【释义】:

    詈词。周立波《纪念》:“不过,只要大家一条心,我们是不怕的。我们,吃官司的,有八千多人。外国贼佬,不到四十个。”

  • 贼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性zéi xìng

    【释义】:

    ①贼人的禀性,邪恶之性。如:贼性不改。②方言。狡诈;狡猾。秦恩和《相门户》:“啊,这个小秋半大子,咋这么贼性呢!”

  • 贼星-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星zéi xīng

    【释义】:

    流星或彗星的俗称。

  • 贼骨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骨头zéi gǔ tou

    【释义】:

    方言。指小偷。丁玲《一天》:“这小子一定是贼骨头,你看他那双亮的眼睛!”

  • 贼牯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牯子zéi gǔ zi

    【释义】:

    也作“贼古子”。方言。小偷,扒手。周立波《山乡巨变》:“‘糟糕,贼古子跑了。’陈大春叫唤。”《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你不想想自己的根底,你是个远近闻名的贼牯子,你还偷过范书记一件毛线衣哩。”

  • 贼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鬼zéi guǐ

    【释义】:

    形容行为狡猾诡诈。梁斌《播火记》:“咳,好贼鬼的刺客!你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走的。”

  • 贼胚-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胚zéi pēi

    【释义】:

    詈词。做贼的胚子。张天翼《春风》:“于是校长骂长寿是贼胚——把原汤偷着喝光了。”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对付这些小强盗,小贼胚,再不打不骂,他们可就会造反啦!”

  • 贼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胆子zéi dǎn zi

    【释义】:

    指敢于干坏事的人。冯骥才《三寸金莲》:“香莲知道不在梦里,却不知哪个贼胆子敢大白天闯进屋里拿这怪诞手法玩弄她脚,又羞又怕又好奇又快活。”

  • 贼亮-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亮zéi liàng

    【释义】:

    光亮之极。曹禺《日出》:“头发也贼亮贼亮的梳成了好几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大门的院子里老是停满簇崭新的小轿车,一律是黑色的,贼亮。”

  • 贼眉贼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眉贼眼zéi méi zéi yǎn

    【释义】:

    犹贼眉鼠眼。参见“贼腔”。

  • 贼眉鼠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

    【释义】: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

  • 贼娃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娃子zéi wá zi

    【释义】:

    方言。贼,偷东西的人。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家院子里他去试过了一次,却因自己太卤莽,差一点儿被人家当贼娃子捉了起来。”

  • 贼赃-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赃zéi zāng

    【释义】:

    指盗贼劫掠偷窃得来的财物。许地山《凶手》:“难道你要说孙大哥收贼赃不成?”

  • 贼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眼zéi yǎn

    【释义】:

    鬼祟不正派的眼睛、眼神。也指坏人的眼睛。杨朔《雪花飘在满洲》:“日本人抬起两只菱角形的贼眼,从上到下打量着他。”

  • 贼船-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船zéi chuán

    【释义】:

    盗匪用于干坏事的船。比喻反动分子结成的帮派组织。如:因为野心膨胀,他终于背叛了革命,上了林彪一伙的贼船。

  • 贼寇-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寇zéi kòu

    【释义】:

    强盗。也指入侵的敌人。如:把贼寇驱逐出境。

  • 贼喊捉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喊捉贼zéi hǎn zhuō zéi

    【释义】:

    坏人做了坏事,反说他人是坏人。常常比喻为了逃脱罪责,故意转移目标。陈登科《赤龙与丹凤》:“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克非《春潮急》:“李春山如此不知羞惭,居然倒打钉耙,贼喊捉贼。”

  • 贼腔-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腔zéi qiāng

    【释义】:

    不正派的语调、表情。茅盾《多角关系》:“你们那吊眼皮的陈妈,还有癞痢小王,都是贼眉贼眼的一股贼腔。”

  • 贼滑-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滑zéi huá

    【释义】:

    指变化很大,难以捉摸。老舍《离婚》:“多给他们穿上点,刚入冬,天气贼滑的呢,忽冷忽热,多穿点保险!”

  • 贼鼠鼠-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鼠鼠zéi shǔ shǔ

    【释义】:

    形容阴险狡猾的眼神。郭澄清《大刀记》:“杨翠花和敌人在经过短暂的对峙之后,一个瞪着贼鼠鼠的眼睛的家伙,带着威逼的口气开了腔:‘那个八路藏在什么地方?’”

  • 贼溜溜-现代汉语大词典

    贼溜溜zéi liū liū

    【释义】:

    形容狡猾的、不时转动着的眼睛。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两只贼溜溜的眼珠子跟着大水、高屯儿转。”

  • 毛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贼máo zéi

    【释义】:

    对盗贼的蔑称。茅盾《委屈》:“张太太又开始咒骂,但口气已不是恨不得一口吞下那毛贼似的威武了。”

  • 民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民贼mín zéi

    【释义】:

    残害人民的人。徐迟《地质之光》:“李四光懂得了血海深仇,从此和那个独夫民贼势不两立了。”

  • 民贼独夫-现代汉语大词典

    民贼独夫mín zéi dú fū

    【释义】:

    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范文澜等《中国通史》:“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 盗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贼dào zéi

    【释义】:

    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

  • 窃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窃贼qiè zéi

    【释义】:

    偷东西的人,小偷。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又如那些因为愤怒而咒诅人生的,对于现实没有办法改善的时候,便把流氓、强盗、无赖、窃贼,以及其他不顾一切、任意妄为的人‘罗蔓蒂克化’。”

  • 蝥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蝥贼máo zéi

    【释义】:

    同“蟊贼”。梁启超《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群与国之蝥贼。

  • 蟊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蟊贼máo zéi

    【释义】:

    原指吃禾苗的两种害虫。后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柯灵《香雪海》:“‘四人帮’是党的蟊贼,国家的祸水,人民的死敌,中华民族的败家子!”

  • 鼠贼-现代汉语大词典

    鼠贼shǔ zéi

    【释义】:

    对盗贼的蔑称。欧阳予倩《渔夫恨》:“太师尽管放心,府上家丁也还不少,都也有些武艺;晚生也带来几名壮士,鼠贼不足忧也。”

  • 贼-汉语大词典

    “[賊]”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