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規

規(規)是什么意思

  • 一定之規-汉语大词典

    一定之規

    【1】一定的规律或规则。{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2】喻已经打定的主意。如:你有千言万语﹐我有一定之规。

  • 一般規律-汉语大词典

    一般規律

    【1】哲学用语。与“特殊规律”相对。又称“普遍规律”。即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一般规律,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 一規-汉语大词典

    一規

    【1】一个圆形或圆弧形。{宋}{许棐}《乐府》诗:“妾心如鏡面﹐一規秋水清。”{元}{倪瓒}《过许生茅屋看竹》诗:“鑿池數尺通野水﹐開牖一規留白雲。”《镜花缘》第八八回:“終畀汝以下弦一規﹐琱弓滿庫。”

  • 不規則-汉语大词典

    不規則

    【1】谓没有规律可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 兩脚規-汉语大词典

    兩脚規

    【1】绘图仪器之一。有两个可以开合的脚,上端固定在一个轴上,有分线规和圆规两种。

  • 中規-汉语大词典

    中規

    【1】引申为合乎准则﹑要求。{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2】同圆规相符。《荀子·劝学》:“鞣以爲輪﹐其曲中規。”

  • 半規-汉语大词典

    半規

    【1】半圆形。有时借指太阳或月亮。{南朝} {宋}{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遠峯隱半規。”{宋}{杨万里}《海门残照》诗:“萬里長江白﹐半規斜日黄。”{陈毅}《泗宿道中》诗:“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 九規-汉语大词典

    九規

    【1】古指月亮运行的九道圆弧形的轨迹。《宋书·律历志下》:“前世諸儒依圖緯云:‘月行有九道﹐故畫作九規﹐更相交錯﹐檢其行次。’”{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下》:“百步望雲立﹐九規看月張。”

  • 協規-汉语大词典

    協規

    【1】犹言协助﹑辅佐。《隋书·柳裘皇甫绩卢贲传论》:“{柳裘}﹑{皇甫績}﹑{廬賁}因人成事﹐協規不二。”《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協規{太祖}﹐身以遇害。”【2】共同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

  • 匡規-汉语大词典

    匡規

    【1】纠正规劝。《晋书·慕容盛载记》:“如其性本休明﹐義心易發﹐當務盡匡規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據其位哉!”

  • 區區規規-汉语大词典

    區區規規

    【1】形容堵塞﹑拥挤。{宋}{梅尧臣}《览秀亭记》:“山商征材﹐巨木腐積﹐區區規規﹐不爲宴處久矣。”

  • 以規爲瑱-汉语大词典

    以規爲瑱

    【1】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劝告。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国语·楚语上》:“〔{楚靈王}〕病之﹐曰:‘子復語﹐不穀雖不能用﹐吾憖寘之於耳。’對曰:‘賴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其又以規爲瑱也。’”

  • 例規-汉语大词典

    例規

    【1】法规条例。【2】惯例;常规。{沙汀}《淘金记》十八:“他把所有的例规公事委托给{白酱丹}﹐而{白三老爷}又转而推给他的下手。”

  • 條規-汉语大词典

    條規

    【1】条例,规则。{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至于一切條規﹐悉仿西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宋}儒責{蔡文姬}不應登《列女傳》﹐然則十七史列傳﹐盡皆{龍逢}﹑{比干}乎?學究條規﹐令人欲嘔。”

  • 偭規錯矩-汉语大词典

    偭規錯矩

    【1】谓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语本《楚辞·离骚》:“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王逸}注:“偭,背也。圓曰規,方曰矩。改,更也。錯,置也。言今世之工,才知强巧,皆去規矩,更造方圓,必失堅固,敗材木也。”{清}{薛福成}《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西洋習俗如此﹐教士偭規錯矩﹐亦猶{中國}僧道之不能盡守戒律。”

  • 偭規-汉语大词典

    偭規

    【1】违背正常的法则。{章炳麟}《文学说例》:“然則縱横近於雄辯﹐雖言或偭規﹐而口給可用。”

  • 價值規律-汉语大词典

    價值規律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公規密諫-汉语大词典

    公規密諫

    【1】谓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爲儲副﹐公規密諫﹐前後懇至。”

  • 前規-汉语大词典

    前規

    【1】前人的规范﹑规矩。《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宋}{梅尧臣}《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文端}未嘗奏明裁汰﹐未奉明文﹐從而沿之﹐以前規後隨﹐恐{文端}不受。”【2】指前代的规模。《宋书·良吏传序》:“及{世祖}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繡﹐追陋前規﹐更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

  • 元規塵-汉语大词典

    元規塵

    【1】{东晋}{庾亮},字{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規}塵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西來一摇扇﹐共拂{元規}塵。”

  • 玄規-汉语大词典

    玄規

    【1】佛门戒律。《法苑珠林》卷六一:“謹守明禁﹐雅説玄規。”

  • 出規-汉语大词典

    出規

    【1】超出法度和准则。{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其純粹者入矩﹐踳駮者出規。”

  • 刺規-汉语大词典

    刺規

    【1】指摘,规劝。{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刺規多諫諍﹐端拱自光輝。”

  • 到任規-汉语大词典

    到任規

    【1】指旧时官员到任,属下送的财礼。《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瞿}某人到任也有好多天了﹐怎麽‘到任規’還没送來?”《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閻二先生}〕等到接印之後﹐一連十幾日﹐下屬應送的到任規﹐一處没有。”

  • 劘規-汉语大词典

    劘規

    【1】切蹉规戒。{明}{徐阶}《送司封仲芳扬子赴留都》诗:“古道日淪替﹐群諛紛追隨。子獨諒迂僻﹐經訓相劘規。”

  • 友規-汉语大词典

    友規

    【1】为友的规范。{北周}{高允}《徵士颂》:“卓矣友規﹐秉兹淑量。存彼大方﹐擯此細讓。”

  • 場規-汉语大词典

    場規

    【1】科举试场的规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三入禮闈﹐皆以場規被放﹐於是灰心仕進。”【2】农场﹑林场等制订的规章。

  • 墨守成規-汉语大词典

    墨守成規

    亦作“[墨守成法]”【1】{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規”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清}{王韬}《甕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

  • 對立統一規律-汉语大词典

    對立統一規律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世界上一切现象和过程﹐内部均包含着两个相互排斥﹑相互关联的对立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 式規-汉语大词典

    式規

    【1】示范。{南朝} {梁}{沈约}《上<宋书>表》:“又可以式規萬葉﹐作鑒于後。”

  • 同文共規-汉语大词典

    同文共規

    【1】见“同文共軌”。

  • 同規-汉语大词典

    同規

    【1】谓取法相同。《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乎{殷}{盤};改奢即儉﹐則合美乎《斯干》。”{薛综}注:“規﹐法也。”【2】谓统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知聖主允明﹐顯授足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討﹐想力競者一心﹐順從者同規矣。”{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3】谓并驾,匹敌。規,通“軌”。{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諒以齊徽二南﹐同規往哲。”《北齐书·陈元康传》:“掃平逋寇﹐廓清{荆楚}﹐{申}{甫}之在隆{周}﹐{子房}之處盛{漢}﹐曠世同規﹐殊年共美。”

  • 周規折矩-汉语大词典

    周規折矩

    【1】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今天下内訌外侮﹐誠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非爲其能周規而折矩﹐前拱而後揖也。”{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

  • 圓規-汉语大词典

    圓規

    【1】两脚规。用以画圆或圆弧的绘图仪器。【2】圆圈。{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每極星入窺管﹐别畫爲一圖﹐圖爲一圓規﹐乃畫極星于規中。”{邹鲁}《四川光复》:“民家皆樹白旗﹐中署‘漢’字﹐周以圓規十八﹐蓋取十八行省之義。”

  • 常規-汉语大词典

    常規

    【1】日常奉行的规则。《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賈公}見姻事不就﹐老婆又和順了﹐家中供給又立了常規﹐捨不得擔閣生意﹐只得又出外爲商。”【2】通常的规则;一般的规则。{谢觉哉}《学人民的语言》:“应该打破文章的常规﹐求得思想准确﹐恰如其分地写出所写的对象。”{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二:“其所試賦﹐則準常規;詩則依{齊}{梁}體格。”

  • 行規-汉语大词典

    行規

    【1】旧时行会所制定的规章,由同行的人共同遵守。

  • 定規-汉语大词典

    定規

    【1】定准;定当。《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鄧九公}見這話説定規了﹐便道:‘咱們這回可没事了。’”《绿野仙踪》第五回:“{思敬}道:‘這有什麽定規﹐從今若省吃减用﹐再想法兒營運起來﹐可以過得日子。’”【2】决定;定局。《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爺主見自然不錯﹐就這樣定規了罷。”{茅盾}《子夜》三:“这件事算是定规了。”{沈从文}《阿金》:“这婚事{阿金}原是预备今晩上就定规的。”【3】一定。{沙汀}《淘金记》十二:“他认为事情是定规会失败的。”{巴金}《窗下》:“我爹要晓得你还常常来﹐他定规要想办法对付你。”【4】成规;确定的规章制度。《抗日歌谣·采莲船拜年》:“八拜农救会哪哟哟﹐減租減息有定规呃划哟。”{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对出版的压迫实在厉害﹐而且没有定规﹐一切悉听检查官的尊意﹐乱七八糟﹐简直无法忍受。”{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本朝開科取士﹐京畿與各布政司鄉試﹐在子午卯酉年秋八月;禮部會試﹐在辰丑未戌年春二月﹐蓋定規也。”

  • 循規蹈矩-汉语大词典

    循規蹈矩

    【1】遵守规矩。{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爾。”《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爺又是位循規蹈矩﹑聽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

  • 宏規-汉语大词典

    宏規

    【1】伟大的典范。{前蜀}{杜光庭}《谢恩奉宣每遇朝贺不随二教独引对表》:“今者降九天之明命﹐垂萬世之宏規。”《後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蘇章}﹑{种暠}﹑{欒巴}牧民之良幹﹐{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2】宏伟的规模。{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亦以時戡定。乃得就道家舊區﹐廓起宏規﹐崇祀至聖暨先賢先儒。”{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開元}中﹐改明堂爲聽政殿﹐頗毁徹﹐而宏規不改。”{赵朴初}《国庆颂》:“一聲獅吼驚天﹐‘{中國}人民站起!’{上甘嶺}外軍威﹐{三門峽}口宏規。”《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統皆圖畫﹐比及俺水泊三關也在範圍。這的是帝王宏規。”{汉}{班固}《西都赋》:“圖皇基於億載﹐度宏規而大起。”【3】远大的规划;深远的谋略。《资治通鉴·後周世宗显德六年》:“{世宗}以信令御羣臣﹐以正義責諸國……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序》:“聖上猶夙興昧旦﹐若有望而未至;宏規遠圖﹐如有追而莫及。”{宋}{岳飞}《谢讲和赦表》:“觀時製變﹐仰聖哲之宏規;善勝不争﹐實帝王之妙算。”

  • 官規-汉语大词典

    官規

    【1】指官员应遵守的法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三节引《鄂州约法》:“都督除典試院﹑官吏懲戒院﹑審計院﹑行政審判院之官職及考試懲戒事項外﹐得制定文武官職官規。”【2】官府制定的法规条例。{元}{刘詵}《和萧克有主簿沅州竹枝歌》之四:“官規難减賨布税﹐縣政莫急蠻人徭。”

  • 家規-汉语大词典

    家規

    亦作“[家]”【1】家庭中的规矩。{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諸男皆秀朗﹐幾能守家規。”{叶紫}《星》第一章:“她可以骄傲--尤其是对于那些浮荡的﹐不守家规的妇人骄傲。”

  • 弘規-汉语大词典

    弘規

    【1】宏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南齐书·皇后传赞》:“{文安}廢主﹐百憂已離﹐{中興}秉制﹐揖讓弘規。”{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廣陵王}某幼挺岐嶷﹐長標洵淑﹐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2】宏大的规模。{晋}{左思}《魏都赋》:“造{文昌}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規。”

  • 子規-汉语大词典

    子規

    【1】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鵑﹐一名子規。”{唐}{杜甫}《子规》诗:“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宋}{陈亮}《水龙吟》词:“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規啼夜月﹐園中粉蝶宿花叢。”{清}{陈维崧}《南乡子·清明後一日吴阊道中作》词:“門外桃花墻内女﹐春路﹐昨日子規啼血處。”{鲁迅}《无题》诗:“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

  • 孔規-汉语大词典

    孔規

    【1】应遵守的规则﹑程序。{周培艺}《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二章:“政黨活動以選舉爲孔規﹐自治社成立之翌年﹐{貴州}適辦諮議局選舉﹐維時一般人民積疑生懼﹐相戒裹足。”

  • 學規-汉语大词典

    學規

    【1】学校的规章。{宋}{徐度}《却扫编》卷上:“先生乃制爲學規﹐凡課試講肄﹐勸督懲賞﹐莫不有法。”《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爲學規俾守之。”

  • 珠規玉矩-汉语大词典

    珠規玉矩

    【1】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孫者﹐家城中﹐珠規玉矩﹐不苟言笑。”

  • 末規-汉语大词典

    末規

    【1】犹下策。《後汉书·马援传》:“{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將據{聊}而不下﹐豈其甘心末規哉?悼巧言之傷類也。”{李贤}注:“末規﹐猶下計也。”

  • 本規-汉语大词典

    本規

    【1】犹成议,成约。{三国} {魏}{曹植}《白鹤赋》:“傷本規之違忤﹐悵離羣而獨處。”《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凡遠人所恃﹐在於明信。願殿下克卒前分﹐開示坦然﹐使{權}誓命﹐得卒本規。”

  • 板規-汉语大词典

    板規

    【1】常规,定例。{鲁迅}《二心集·“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我的译《苦闷的象征》﹐也和现在一样﹐是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的。”

  • 柔規-汉语大词典

    柔規

    【1】犹阃范。旧时指女德。{唐}{沈佺期}《追册章怀太子张良娣文》:“柔規緝於上下﹐淑問揚於中國。”

  • 校規-汉语大词典

    校規

    【1】学校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 橛守成規-汉语大词典

    橛守成規

    【1】拘守于已有的规章制度。{清}{黄人}《<清文汇>序》:“然則操斯文進退去取之枋者﹐其猶横分區域﹐橛守成規。”

  • 犯規-汉语大词典

    犯規

    【1】违反规则。{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背書不過﹐寫字不堪﹐或損污書倣﹐犯規有罪者﹐詞林老師﹐批數目付提督責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積數月﹐敦習益苦。及試﹐{宋}曰:‘此戰不捷﹐始真是命矣!’俄以犯規被黜。”《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6.15:“〔她们〕利用对方主力队员犯规被罚下场的有利时机连连得分。”

  • 獄規-汉语大词典

    獄規

    【1】监狱中要囚犯遵守的规定。{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二章:“这是狱规!没有裤带﹐吊死鬼就不会来找你。”

  • 成規-汉语大词典

    成規

    【1】成为圆形。《周礼·夏官·司弓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合七而成規﹐大夫合五而成規﹐士合三而成規﹐句者謂之弊弓。”《庄子·田子方》:“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2】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亦指老规矩,老办法。《三国志·蜀志·蒋琬费祎等传论》:“{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周书·独孤信传》:“以今方古﹐抑有成規。”{徐特立}《我对于青年的希望》:“检查的标准不是成规﹐而是你们革命的大多数人的行动。”【3】既定的计划。《三国志·吴志·丁奉传》:“彼動其境内﹐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虚還哉?”

  • 戒規-汉语大词典

    戒規

    【1】宗教内部禁止某些行为的条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道安}对佛经的整理译注﹐戒规的厘定﹐起过很大作用。”

  • 正規-汉语大词典

    正規

    【1】符合正式规定的或符合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三:“警卫员轻巧地转过身子﹐很正规地敬了礼。”{茅盾}《过年》:“他那缺少表情的脸上这时忽然浮起了一个真正可说是正规的笑容来了。”

  • 正規戰-汉语大词典

    正規戰

    【1】正规军以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形式进行的作战。其特点是集中统一的作战指挥,严密的协同动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后方供应等。{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五:“游击战争将表现为主要形态﹐而辅之以正规战。”

  • 正規軍-汉语大词典

    正規軍

    【1】按照统一的编制组成,有统一的制度,经过统一的训练的军队。{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五:“不注意正规军的建设和正规战的研究和指导﹐就不能战胜{日本}。”

  • 教規-汉语大词典

    教規

    【1】宗教要求教徒遵守的规则。

  • 敝規-汉语大词典

    敝規

    【1】陋规,不良的惯例。{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礼部官房》:“{南京}禮部堂屬﹐俱輪教坊值茶﹐無論私寓游宴﹐日日皆然﹐隸人因而索詐﹐此亦敝規。”{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三法司重囚﹐俱奉旨命大璫一人捧敕涖事﹐一如熱審之例﹐真敝規也。”

  • 日規-汉语大词典

    日規

    【1】日晷。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亦以指太阳。{唐}{柳宗元}《问答·晋问》:“當空發耀﹐英精互繞﹐晃蕩洞射﹐天氣盡白﹐日規爲小﹐鑠雲破霄。”

  • 明規-汉语大词典

    明規

    【1】明确的法度或准则。《宋书·礼志四》:“且{漢}代鴻風﹐遂登配祔﹐{晉}氏明規﹐咸留薦祀。”【2】明显的规鉴。{汉}{阮瑀}《驾出北郭门》诗:“傳告後代人﹐以此爲明規。”

  • 會規-汉语大词典

    會規

    【1】某些组织或团体所定,为会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刘揆一}《黄兴传记》:“比如{湖南}會黨有{戴某}者﹐違犯會規﹐其頭目{馬福益}星夜開堂﹐判處死刑。”

  • 法規-汉语大词典

    法規

    【1】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他重新挺起了胸﹐点燃了深夜的灯﹐通宵达旦地啃起了《海上保险》﹑《国际海商法》﹑《海上救助》和各种国际航运法规﹐各国港口资料来了。”《人民日报》1982.3.15:“近几年来﹐我国除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以外﹐又有不少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法规陆续公布。”

  • 洪規-汉语大词典

    洪規

    【1】大法。{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三千弟子攀睿化而升堂﹐七十門人奉洪規而入室。”

  • 清規戒律-汉语大词典

    清規戒律

    【1】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艾芜}《游成都文殊院有感》:“我建议新入寺庙的僧徒﹐清规戒律尽量少些﹐或者加以改革﹐适应新的社会。”【2】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马南邨}《燕山夜话·大胆练习写字》:“至于懂得了笔法之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规戒律﹐以免束缚人的创造性。”{周立波}《一个伟大文献的诞生》:“他们还臆造了所谓‘三突出’﹑‘三陪衬’等等清规戒律﹐来代替{毛主席}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 清規-汉语大词典

    清規

    【1】谓供人遵循的规范。{宋}{王禹偁}《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少加粟帛之恩﹐俾諧喪葬之禮﹐上則成先皇之雅意﹐下則揚隱士之清規。”{唐}{杜甫}《偶题》诗:“後賢兼舊制﹐歷代各清規。”《梁书·谢朏传》:“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長;清規雅裁﹐兼擅其美。”【2】月。月满如规,光辉皎洁,故谓。{唐}{卢照邻}《琴曲歌辞·明月引》:“澄清規於萬里﹐照離思於千行。”{唐}{李商隐}《赋得月照冰池》:“高低連素色﹐上下接清規。”{五代}{齐己}《中秋月》诗:“空碧無雲露溼衣﹐羣星光外湧清規。”【3】今亦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含贬义)。如:数不清的清规和戒律。【4】指佛教或道教规定信徒应守的清规。始于{唐}代{百丈山}{怀海}创立的“禅门清规”。《水浒传》第四回:“長老道:‘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亂了清規!’”《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你兩個做得好事!擾亂清規﹐不守仙範﹐那裏是出家讀書人的道理!”《西湖民间故事·飞来峰》:“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元}{黄溍}《百丈山大智寿寺天下师表阁记》:“詔{開山}{大訢}領其徒而以禪師所制清規爲日用動作威儀之節。”

  • 潛規-汉语大词典

    潛規

    【1】暗中谋划。《南齐书·张敬儿传》:“{袁粲}﹑{劉秉}﹐受遇深重﹐家國既安﹐不思撫鎮﹐遂與足下表裏潛規﹐據城之夜﹐豈顧社稷。”

  • 潛神嘿規-汉语大词典

    潛神嘿規

    【1】专心谋划。《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願陛下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爲後圖。”

  • 折矩周規-汉语大词典

    折矩周規

    【1】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珮﹐折矩周規﹐絶無名流儇薄之習。”《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 擬規畫圓-汉语大词典

    擬規畫圓

    【1】谓依样模仿。《朱子全书》卷五:“所謂徒守紙上語﹐擬規畫圓﹐摸矩作方﹐此初學之通病。”

  • 新規-汉语大词典

    新規

    【1】新的规则;新的法度。{唐}{白居易}《达聪明致理化策》:“夫欲達聰明致理化﹐則在乎奉成式﹐不必乎創新規也。”

  • 月規-汉语大词典

    月規

    【1】月亮的别称。因月圆中规﹐故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翟天師}〕曾於江岸與弟子數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隨吾指觀。’弟子中兩人見月規半天﹐瓊樓金闕滿焉﹐數息間不復見。”【2】按成规每月付给的费用。{清}{魏源}《筹海篇四》:“巡船水師受月規﹐私放入口﹐於是藩籬潰決。”

  • 月規錢-汉语大词典

    月規錢

    【1】旧时每月按例付给学徒﹑奴婢等的零用钱。{邹韬奋}《经历》四六:“他原籍{常州}﹐生长在{镇江}﹐十三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京广洋货店里去学生意。一学就学了三年半﹐除最后一年每月有一块钱的收入外﹐其余的时候﹐每月只得到所谓月规钱两角!”

  • 朝規-汉语大词典

    朝規

    【1】朝廷的规划﹑政策。《後汉书·西羌传论》:“{漢}世方之{匈奴}﹐頗爲衰寡﹐而中興以後﹐邊難漸大。朝規失綏御之和﹐戎帥騫然諾之信。”{南朝} {梁}{沈约}《荐沈驎士义行表》:“若使聞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規於邊鄙﹐播聖澤於荒垂。”

  • 族規-汉语大词典

    族規

    【1】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法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五章:“{陈四敏}和{朱蕴冬}就在‘不相结亲’的族规下面﹐偷偷的爱着。”《人民日报》1964.2.19:“那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在封建地主的族规族法的干涉下﹐断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 忠規-汉语大词典

    忠規

    【1】尽心规划;忠心谋划。{晋}{潘岳}《西征赋》:“入{鄭}都而抵掌﹐義{桓友}之忠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又言{寇準}忠規亮節﹐宜還之内地。”{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若乃忠規密謨﹐潛慮帷幕﹐造膝詭辭﹐莫見其際。”【2】忠言规谏。{王闿运}《<巫山天岫峰>诗序》:“又考{宋玉}賦﹐知{高唐}齊地﹐神女忠規﹐乃作山祠銘﹐陳先{楚}開國主山氏{巫}之義﹐雲雨朝暮﹐謬解克正焉。”《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公譖申勗戒﹐聿薦忠規﹐敬尋來請﹐良符宿志。”

  • 恆規-汉语大词典

    恆規

    【1】常规。{明}{刘基}《官箴上》:“國有恆規﹐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剛不可畏﹐媚不可隨﹐無取我便﹐寘人于危。”{清}{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則距懸車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議余不應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義及仕止之恆規﹐而一按之也。”{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觀光﹐惟人所急﹐循名責實﹐有國恆規。”

  • 憲規-汉语大词典

    憲規

    【1】法规。{清}{李渔}《怜香伴·冤褫》:“我笑你空將髩髮皤﹐是非倒置月旦差訛﹐把憲規當作生涯做﹐捉生替死報{閻羅}。”

  • 懸規-汉语大词典

    懸規

    【1】公布规矩。{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闢禮門以懸規﹐標義路以植矩。”

  • 神規-汉语大词典

    神規

    【1】对帝王意图的敬称。《晋书·石勒载记上》:“{張賓}曰:‘{晉}故{東萊}太守{南陽}{趙彭}忠亮篤敏﹐有佐時良榦﹐將軍若任之﹐必能允副神規。’”

  • 祝規-汉语大词典

    祝規

    【1】祝词中劝勉的话。{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辭曰:‘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

  • 禪規-汉语大词典

    禪規

    【1】佛教的清规戒律。亦指寺院法规。《元亨释书·建仁寺荣西传》:“户部侍郎{清貫}創小院延之﹐秋八月八初行禪規。”{明}{沈德符}《野獲编·释道·僧家考课》:“故{元}奉佛尤甚﹐其奢僭至無等﹐本朝大爲之節制﹐然而禪規亦嚴。”

  • 相規-汉语大词典

    相規

    【1】互相规劝;互相劝勉。{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爲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始而相規﹐繼而相争﹐繼而相怨﹐終而相仇者﹐往往然矣。”《书·胤征》:“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

  • 畫規-汉语大词典

    畫規

    【1】谋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入帷幄之中﹐參廟堂之上﹐不能爲主畫規以謀社稷﹐君子所恥也。”

  • 疊矩重規-汉语大词典

    疊矩重規

    【1】形容上下相合。矩,曲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清}{盛时彦}《<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跋》:“先生嘗曰:‘《聊齋志異》盛行一時﹐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因先生之言﹐以讀先生之書﹐如疊矩重規﹐毫釐不失﹐灼然與才子之筆﹐分路而揚鑣。”

  • 監規-汉语大词典

    監規

    【1】监狱的规章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二七:“在服刑期间﹐他积极劳动﹐遵守监规﹐努力改造自己。”

  • 監規-汉语大词典

    監規

    【1】指国子监的规章制度。《明史·职官志二》:“祭酒﹑司業﹐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凡舉人﹑貢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國生﹑幼勳臣及勳戚大臣子弟之入監者﹐奉監規而訓課之﹐造以明體達用之學。”《清史稿·选举志一》:“{道光}末﹐詔整飭南學﹐住學者百餘人﹐監規頽廢已久﹐迄難振作。”{吴晗}《读史札记·明初的学校》:“和监规的尺度一样﹐{明}初的国子监教官﹐是被严刑约束着﹐连一丝一毫自由的气氛也不许可有的。”

  • 盡規-汉语大词典

    盡規

    【1】竭力谋划。{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商}盡規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国语·周语上》:“近臣盡規。”{韦昭}注:“盡規﹐盡其規計以告王也。”{宋}{王安石}《上时政书》:“此臣所以不敢避進越之罪﹐而忘盡規之義。”{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戮力盡規﹐克寧禍亂。”【2】指竭力谏诤。{汉}{蔡邕}《太尉乔公碑》:“公性質直﹐不憚強禦﹐在憲臺則有盡規之忠﹐領州郡則有虎胗之威。”

  • 鹽規-汉语大词典

    鹽規

    【1】旧时盐商按成例付给地方官府的津贴。《儒林外史》第九回:“知縣聽了{婁府}這番話﹐心下着慌﹐却又回不得鹽商﹐傳進書辦去細細商酌﹐只得把幾項鹽規銀子凑齊﹐補了這一項。”《清史稿·食货志四》:“課歸地丁﹐朕早慮及地方官曾受鹽規﹐必持異議。”

  • 秦規-汉语大词典

    秦規

    【1】谓{秦}代的建筑规模。{唐}{杨汝士}《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樓古{秦}規在﹐{江}分{蜀}望開。”

  • 白規-汉语大词典

    白規

    【1】旧时劣绅在完漕时向地方政府索取的类似回扣的陋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三节:“他(皇帝)也要玩些欺骗手段﹐表示为民‘兴利除弊’﹐例如他指出:‘向来完漕绅富谓之大户﹐庶民谓之小户。以大户之短交﹐取偿于小户﹐因而刁劣绅衿挟制官吏﹐索取白规。’”

  • 立規矩-汉语大词典

    立規矩

    【1】旧时习俗。长者起居﹐幼者在其旁侍立。《红楼梦》第二九回:“{賈母}道:‘到明兒我在正面樓上﹐你在傍邊樓上﹐你也不用到我這邊來立規矩﹐可好不好?’”

  • 皇規-汉语大词典

    皇規

    【1】皇帝统治天下的规划。{元}{耶律楚材}《怀古寄张敏之》诗:“{太宗}真令主﹐{貞觀}有皇規。”

  • 聖規-汉语大词典

    聖規

    【1】圣人的规范和法度。{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至於分粟累黍﹐量絲數籥﹐實以仰禀聖規﹐參詳神思。”《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靈贊聖規﹐{休}必自送。”

  • 職規-汉语大词典

    職規

    【1】关于职务的规章制度。{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上議院﹐全地各度各舉一人﹐議全地法律職規大政﹐並掌大裁判﹑政教﹑文藝﹑評論之事。”

  • 罰規-汉语大词典

    罰規

    【1】处罚的规章。{茅盾}《子夜》十七:“{曼丽}自己破坏了约法﹐我们公拟出一个罚规来!”{王鲁彦}《厦门印象》:“他使我否认了‘口含石头半点钟’的罚规的效力。”

  • 箴規-汉语大词典

    箴規

    【1】劝戒规谏。《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寶釵}初時不知何故﹐也用話箴規。”{晋}{陶潜}《咏三良》:“箴規嚮已從﹐計議初無虧。”{唐}{孟郊}《劝友》诗:“至白■不緇﹐至交淡不疑。人生静躁殊﹐莫厭相箴規。”{汉}{王符}《潜夫论·明闇》:“過在於不納卿士之箴規﹐不受民氓之謡言。”{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圖象古昔﹐以當箴規。”{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如果嘲笑{欧}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 自然規律-汉语大词典

    自然規律

    【1】存在于自然界本身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称自然法则。{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人不比我们弱。老年人有经验﹐当然强﹐但生理机能在逐渐退化﹐眼睛耳朵不那么灵了﹐手脚也不如青年敏捷﹐这是自然规律。”

  • 裁規-汉语大词典

    裁規

    【1】制定法度。{前蜀}{杜光庭}《胡贤常侍安宅醮词》:“由陰陽而定位﹐配刑德以裁規。”

  • 良規-汉语大词典

    良規

    【1】有益的规谏。《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繼嗣未立﹐以爲君憂﹐欽納至言﹐思聞良規。”{唐}{韩愈}《病鸱》诗:“勿諱泥坑辱﹐泥坑是良規。”{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悦耳之華譽﹐而惡利行之良規。”【2】好的规范﹑准则。《再生缘》第二十回:“願君王﹐禮賢下士守良規。”{郑观应}《盛世危言·农功》:“尤其妙者﹐農部有專官﹐農功有專學……何國有良規﹐則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後已。”

  • 芳規-汉语大词典

    芳規

    【1】前贤的遗规。《史记·乐毅列传》{唐}{司马贞}述赞:“{閒}{乘}繼將﹐芳規不渝。”

  • 英規-汉语大词典

    英規

    【1】优良的法则; 明智的策略。{南朝} {梁}{江淹}《为萧让九锡第二表》:“伏願陛下遠牽雄範﹐近覽英規﹐憑霞停詔﹐臨風輟恩。”《陈书·高祖纪上》:“英規潛運﹐大略川迴。”{唐}{宋之问}《送合宫苏明府颋》诗:“鉉府誕英規﹐公才天下知。”

  • 蕭規曹隨-汉语大词典

    蕭規曹隨

    【1】{汉}{扬雄}《解嘲》:“夫{蕭}規{曹}隨, {留侯}畫策, {陳平}出奇, 功若{泰山}, 響若阺隤, 唯其人之贍知哉, 亦會其時之可爲也。”按, {萧}指{萧何}, {曹}指{曹参}。{汉}初{萧何}为丞相, 制定律令制度, 后{曹参}继{萧何}为相, 完全根据{萧何}的成规办事。后以“蕭規曹隨”比喻鷊茷e人的成规办事。{孙中山}《自传》:“丙辰之役﹐以为但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则{民国}依然无恙﹐其他{袁世凯}所遗留之制度﹐不妨{萧}规而{曹}随﹐以{袁世凯}所为﹐除帝制外﹐无不宜于{民国}者。”

  • 素規-汉语大词典

    素規

    【1】白色的圆圈。{三国} {魏}{锺会}《孔雀赋》:“丹口金輔﹐玄目素規。”此指孔雀眼圈。{唐}{李绅}《满桂楼》诗:“惟待素規澄滿鏡﹐莫看纖魄挂如鉤。”此指圆月。

  • 綫性規劃-汉语大词典

    綫性規劃

    【1】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利用图表等演示作业的程序, 求得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最多的任务的科学方法。线性规划可以解决车辆合理调度﹑物资合理调拨﹑劳动力合理安排﹑土地种植面积合理分配等问题。

  • 繩規-汉语大词典

    繩規

    【1】犹法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斯亦能語之繩規﹐無形之監史矣。”

  • 轉規-汉语大词典

    轉規

    【1】转动圆形器物。喻一往无阻或毫无阻难。{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促殄遺孽﹐永垂鴻名;易如轉規﹐指顧可致。”《後汉书·马援传》:“謀如涌泉﹐埶如轉規。”{李贤}注:“規﹐員也。《孫子》曰:‘戰如轉員石於萬仞之山者﹐埶也。’”{明}{张居正}《恭述祖德诗》:“崇儉嘗卻貂﹐聽言猶轉規。”

  • 豐規-汉语大词典

    豐規

    【1】指宫阙的宏伟壮丽,足为仪则。{宋}{胡宿}《正阳门赋》:“樹華構兮無疆﹐建豐規兮可久。”【2】崇高的楷模。{宋}{刘敞}《与审官待制启》:“固將舉富民之典﹐收命世之功﹐永觀豐規﹐大濟黎政。”《晋书·习凿齿传》:“功格皇天﹐勳牟古烈﹐豐規顯祚﹐故以灼如。”{宋}{韩琦}《谢直集贤院启》:“考遐篆之相沿﹐憲豐規而迭紹﹐聲名浸盛﹐朝物增輝。”

  • 貞規-汉语大词典

    貞規

    亦作“[貞槼]”【1】忠贞不移的志节;贞正的道德规范。{晋}{陆云}《九愍·感逝》:“罄貞規以殉節﹐反蒙謫於朋羣。”{南朝} {梁}{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賢弟子少履貞規﹐長懷理要﹐清風素氣﹐得之天然。”{唐高宗}《停沙门拜君诏》:“豈可以絶塵峻範﹐而忘恃怙之敬;拔累貞規﹐迺遺温清之序。”{王闿运}《张安化妻钱氏墓志铭》:“{闓運}妻{蔡}﹐夙奉貞槼﹐緜惙之中﹐請文述美。”

  • 規-汉语大词典

    “[规]”的繁体字。《集韻》規恚切,去寘,見。【1】见“規2規”。

  • 規-汉语大词典

    “[规]”的繁体字。《廣韻》居隋切,平支,見。【1】圆规,画圆形的工具。《韩非子·饰邪》:“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吕氏春秋·分职》:“巧匠爲宫室,爲圓必以規,爲方必以矩,爲平直必以准繩。”{三国 魏}{曹丕}《车渠椀赋》:“方者如矩,圓者如規。”{季贺}《人类对形的认识的发展》:“在古代,人们不仅识别了各种不同的形,而且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制作图形的工具,用‘规’画圆,用‘矩’作方,用‘准’定平直,用‘绳’量长短,能动地改造自然。”【2】画圆。《国语·周语下》:“且吾聞之{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故名之曰‘黑臀’。”{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茄欲其子繁,待其花時,取葉布于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俗謂之‘嫁茄’。”【3】圆形。《楚辞·大招》:“曾頰倚耳,曲眉規只。”{王逸}注:“規,圜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書生{何諷}常買得黄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髮卷,規四寸,如環無端,{何}因絶之。”{元}{詹正}《霓裳中序第一·羽士丈室宣和古镜》词:“一規古蟾魄,瞥過{宣和}幾春色?”{郭沫若}《牧羊哀话》二:“万山入眠,群星闪目,远从{东海}天边,更飞上了半规明镜。”【4】借指日月之形。《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遠峰隱半規。”{刘良}注:“隱半規,謂日落峰外隱半見,規,圓日之形也。”【5】法度;准则。{汉}{扬雄}《羽猎赋》:“醇洪鬯之德,豐茂世之規。”{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諸男皆秀朗,幾能守家規。”《旧唐书·陆贽传》:“夫中夏有盛衰,夷狄有强弱,事機有利害,措置有安危,故無必定之規,亦無長勝之法。”{清}{金毓麟}《水师操演废弛请饬查究折》:“{福建}{厦門}等處,文員修理船隻,該弁索取陋規,有加無已。”【6】典范;风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賢君之踐位也……必將崇論閎議,創世垂統,爲萬世規。”{汉}{王粲}《咏史诗》:“生爲百夫雄,死爲壯士規。”{唐}{范摅}《云溪友议·狂巫讪》:“我{宣宗文武光孝皇帝}親綜萬機,恩覃九裔,可以{農}{軒}比德,{舜}{禹}同規。”【7】规劝;谏诤。《左传·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唐}{元稹}《崔郾授谏议大夫制》:“夫以朕之不敏不明,託于人上,月環其七,而善惡蔑聞。豈諫諍之臣未盡規於不德耶?”{宋}{苏洵}《谏论下》:“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賞爲千金,以刑爲猛虎,使其前有所趨,後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失,此{三代}所以興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孫文定公}{嘉淦}以‘自是’箴{高宗},{袁銑}以‘寡慾’規{宣廟},昌言主德,風棱卓然,蓋古之遺直矣。”【8】规划并占有。《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爲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韦昭}注:“規,規畫而有之也。”【9】谋求;谋划。《商君书·错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後汉书·荀彧传》:“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力。”{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訪問諸郡富民,皆知來年必是米貴,各欲廣行收糴,以規厚利。”{张篁溪}《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庚子義和團起,{成章}思乘機謀刺殺{西太后},因赴{奉天},並歷游{蒙古}東西盟,覘形勢以規光復。”【10】效法,摹拟。《文选·张衡<东京赋>》:“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趣。”{薛综}注:“規,摹也。”{唐}{韩愈}《进学解》:“上規{姚}{姒},渾渾無涯。”{清}{周亮工}《题黄济叔摹泰山碑》:“{黄濟叔}規{李斯}《泰山碑》,爲指頂小篆,纖微無不畢肖。”【11】古代田制之一。《礼记·王制》“百畝之分”{唐}{孔颖达}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12】文体名。{吴曾祺}《文体刍言·箴铭类》:“規,亦告勉之辭。謂之規者,約之使合於法度也。此體古無所師,{唐}人以意爲之({唐}{元結}有“五規”:《出規》﹑《處規》﹑《戲規》﹑《心規》﹑《時規》)。後人每有規條﹑規約之目,亦是此意。”【13】通“[窺]”﹑“[闚]”。窥察。{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不規(窺)于牖,以知天道。”《韩非子·制分》:“然則去微姦之道奈何?其務令之相規其情者也。”{陈奇猷}集释引{顾广圻}曰:“規,讀爲闚,與下文互見。”《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規禍于未萌。”

  • 規輪-汉语大词典

    規輪

    【1】圆规和车轮。比喻圆满无缺。{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日重光月重轮》:“舊説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規輪如月﹐光耀如星﹐霑潤如海。”

  • 規橅-汉语大词典

    規橅

    【1】见“規模”。

  • 規磨-汉语大词典

    規磨

    【1】犹差错。《荀子·正论》:“是規磨之説也﹐溝中之瘠也﹐則未足與及王者之制也。”{杨倞}注:“規磨之説﹐猶言差錯之説也。規者﹐正圓之器﹐磨久則偏盡而不圓﹐失於度程也。”

  • 規造-汉语大词典

    規造

    【1】筹划制作;规划建造。{明}{张凤翼}《红拂记·太原王气》:“我素有大志﹐見天下將亂﹐昔廣蓄貲財﹐規造繻券﹐或龍戰二三十載﹐意欲建少功業。”《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范蠡}乃觀天文﹐察地理﹐規造新城。”

  • 規戒-汉语大词典

    規戒

    【1】规劝告诫。{郭沫若}《蒐苗的检阅》:“说这种话的人大抵是不怀好意的﹐但在我们听来﹐也不失为是一种规戒。”{宋}{苏轼}《录用郑侠王斿状》:“{安國}挺然不屈﹐不獨納忠於先帝﹐亦嘗以苦言至計規戒其兄。”{晋}{葛洪}《抱朴子·君道》:“經典規戒﹐弗聞弗覽﹐玩弄褻宴﹐是耽是務。”

  • 規處-汉语大词典

    規處

    【1】规划安排。{宋}{叶適}《叶君墓志铭》:“然後規處其祭喪婚嫁﹐使有經用。”

  • 規扇-汉语大词典

    規扇

    【1】谋划扇动。扇,通“煽”。《魏书·刑罚志》:“{季賢}既受逆官﹐爲其傳檄﹐規扇{幽}{瀛}﹐遘兹禍亂﹐據律準犯﹐罪當拏戮。”

  • 規策-汉语大词典

    規策

    【1】谋略,计策。《魏书·术艺传·王显》:“又罷六輔之初﹐{顯}爲領軍{于烈}間通規策﹐頗有密功。”

  • 規諷-汉语大词典

    規諷

    【1】规劝讽谕。{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譏{桀}{紂}之猖披﹐傷{羿}{澆}之顛隕﹐規諷之旨也。”{清}{沈树本}《李白填词》诗:“被酒不忘規諷意﹐故將{燕}瘦比{環}肥。”{金}{王若虚}《文辨》:“{王元之}《待漏院記》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規諷之意耳。”

  • 規度-汉语大词典

    規度

    【1】规模形制。{唐}{白居易}《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師與{徐州}節度使{王侍中}有緣﹐遂合願叶力﹐再造寺宇……奏連置戒壇﹐因其施利﹐廓其規度。”{明}{袁宏道}《荆州修复北城碑记》:“近歲繕南城﹐乃得之。故識者謂此城規度﹐似有所受。”【2】规则法度。{明}{宋濂}《明郑节妇黄琇》:“今{鄭氏}之家﹐十葉聚食﹐其規度整肅﹐如嚴霜烈日﹐可畏而可仰。”《淮南子·时则训》:“天爲繩﹐地爲準﹐春爲規﹐夏爲衡﹐秋爲矩﹐冬爲權……規度不失﹐生氣乃理。”

  • 規方-汉语大词典

    規方

    【1】规划方略。《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臣既闇弱﹐加嬰疾疢﹐規方無成﹐夙夜憂慘。”

  • 規旋矩折-汉语大词典

    規旋矩折

    【1】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汉}{蔡邕}《隶势》:“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明}{刘基}《郁离子·公孙无人》:“{僰}人養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

  • 規約-汉语大词典

    規約

    【1】公约或规定的条款。{{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九:“开头有‘规约’在这里﹐我们看呀。”{郭沫若}《集外·<国防·污池·炼狱>》:“一切的用语﹐都是一种有社会性的规约。”

  • 規擬-汉语大词典

    規擬

    【1】谓某物与另物形状之相似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内又進兩天門﹐路漸東北轉﹐崖石詭變﹐多所仿類﹐導者行急﹐予强留諦視﹐顧此失彼﹐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種種規擬也。”【2】设想;拟定。{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诗经》的时代﹐果真如‘毛传’或‘朱注’所规拟的那样吗?他们究竟有什么确实的根据?”{郭沫若}《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他最初的建议便是那{咸丰}元年九月所奏的理财一折﹐在那儿他规拟了一条。”

  • 規圜-汉语大词典

    規圜

    亦作“[規圓]”【1】圆,浑圆。{陈毅}《初游青岛》诗:“羣山海中峙﹐遠島似規圓。”{宋}{文天祥}《和曹倅岩山赋别》:“曉巖雲壁立﹐晩棹浪規圓。”【2】用圆规校之使其圆。语本《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規之以眡其圜也。”《汉书·律历志上》:“夫推曆生律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

  • 規冀-汉语大词典

    規冀

    【1】犹言图谋。《陈书·周迪传》:“外誘逋亡﹐招集不逞;中調京輦﹐規冀非常。”

  • 規望-汉语大词典

    規望

    【1】犹期望。《北史·蠕蠕传》:“九月﹐{蠕蠕}後主{俟匿伐}來奔{懷朔鎮}﹐{阿那瓌}兄也﹐列稱規望軍﹐并請{阿那瓌}。”

  • 規矩繩墨-汉语大词典

    規矩繩墨

    【1】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绳墨,木匠画直线所用的工具。多比喻标准法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清}{薛福成}《叙曾文正公幕府官僚》:“其成之也﹐始之以規矩繩墨﹐繼之以斧斤錐鑿﹐終之以磋磨文飾。”{宋}{叶適}《黄观复墓志铭》:“余友禮部尚書名{度仲}子﹐檢身一以正﹐不中於規矩繩墨﹐不行也。”

  • 規益-汉语大词典

    規益

    【1】规劝补益。《三国志·蜀志·董允传》:“至於斟酌規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金史·宦者传·潘守恒》:“有{潘守恆}者﹐亦内侍也﹐素稱知書﹐南遷後規益甚多。”{唐}{司空图}《容城侯传》:“上臨軒﹐念其規益﹐復急召﹐俾其道所以然者。”

  • 規取-汉语大词典

    規取

    【1】设法夺取;谋求取得。{{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规取中原。”《明史·太祖纪一》:“乃命{徐達}﹑{常遇春}等先規取{淮東}。”《金史·高汝砺传》:“追胥走卒利其事急﹐規取貨賂﹐深爲民害。”

  • 規勉-汉语大词典

    規勉

    【1】犹劝勉。{叶紫}《星》第四章:“他们能互相亲爱﹑提携﹐互相规勉﹑嘉慰。”

  • 規簡-汉语大词典

    規簡

    【1】规矩法度。{明}{陈子龙}《直纠大贪疏》:“如臣向所習聞﹐有道臣{莊應會}者﹐斗筲之資﹐膏粱之性﹐宿稱侈汰﹐全無規簡。”

  • 規恢-汉语大词典

    規恢

    【1】规划恢张。{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今陛下申令大臣﹐先慮預算﹐思報積恥﹐規恢祖業﹐蓋欲改弱以就强矣。”{汉}{扬雄}《上书谏勿许单于朝》:“深惟社稷之計﹐規恢萬載之策。”【2】规制恢宏。{元}{刘壎}《隐居通议·地理》:“{阿房宫}一曰{阿城}﹐規恢三百餘里。”{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其文規恢閎闊﹐遂崒然直躋兩{漢}。”

  • 規謀-汉语大词典

    規謀

    【1】规划计谋。{唐}{司空图}《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竟寢疾﹐猶日請監軍使親授規謀﹐以虞侵軼﹐其儲蓄繕完之利﹐到今賴焉。”《後汉书·卢植传》:“及車騎將軍{皇甫嵩}討平黄巾﹐盛稱{植}行師方略﹐{嵩}皆資用規謀﹐濟成其功。”

  • 規表-汉语大词典

    規表

    【1】规范表率。《世说新语·赏誉》“{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刘孝标}注引《海内先贤传》:“{許劭}﹐字{子將}﹐{虔}弟也。山峙淵停﹐行應規表。”【2】谓画定并予以标明。《大戴礼记·千乘》:“準揆山林﹐規表衍沃﹐畜水行衰濯浸﹐以節四時之事。”{王聘珍}解诂:“規﹐畫也。表﹐明也。”

  • 規訓-汉语大词典

    規訓

    【1】规戒教训。《陈书·王瑒传》:“{瑒}兄弟三十餘人﹐居家篤睦﹐每歲時饋遺﹐遍及近親﹐敦誘諸弟﹐並禀其規訓。”

  • 規意-汉语大词典

    規意

    【1】犹经心。《世说新语·赏誉》“且是{楊侯淮}之子”{刘孝标}注引{晋}{荀绰}《冀州记》:“{淮}見王綱不振﹐遂縱酒﹐不以官事規意﹐消摇卒歲而已。”

  • 規佐-汉语大词典

    規佐

    【1】规谏辅佐。《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賴先帝休德﹐獲奉北藩……任重職大﹐夙夜兢兢﹐子大夫將何以規佐寡人。”

  • 規賢矩聖-汉语大词典

    規賢矩聖

    【1】谓效法圣贤。{宋}{叶適}《<覆瓿集>序》:“長鋪廣引﹐浩絶河漢﹐渠不起其辨!規賢矩聖﹐皎逾雪霜﹐渠不範其廉!”

  • 規圖-汉语大词典

    規圖

    【1】犹谋求。{宋}{陈亮}《酌古论·曹公》:“{孫權}嘗告{劉備}﹐以{巴}{漢}爲{曹公}耳目﹐規圖{益州}﹐得之則{荆州}危。”{汉}{徐幹}《中论·谴交》:“至乎懷丈夫之容﹐而婢妾之態﹐或奉貨而行賂﹐以自固結﹐求志屬託﹐規圖仕進。”《明史·沈鍊传》:“當主憂臣辱之時﹐不聞延訪賢豪﹐咨詢方略﹐惟與子{世蕃}規圖自便。”

  • 規措-汉语大词典

    規措

    【1】规划处理。《金史·彀英传》:“{大定}元年十一月﹐{彀英}以軍至{中都}……見{世宗}于{三河}。詔{彀英}以便宜規措{河南}﹑{陝西}﹑{山東}邊事。”{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初間布置張羅﹐次後往來規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平章政事{慶圖}規措有方﹐陸運川輸﹐千里相屬﹐朝廷賴之。”

  • 規爲-汉语大词典

    規爲

    【1】谓谋度所为之事。《礼记·儒行》:“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不臣不仕﹐其規爲有如此者。”{孔颖达}疏:“謂不與人爲臣﹐不求仕官﹐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宋}{司马光}《策问》之三:“法施於民則祀之﹐有功於民則祀之﹐聖人規爲必不妄也﹐子大夫其懋明之。”

  • 規院-汉语大词典

    規院

    【1】守戒静修之所。指禅院。{唐}{王湾}《奉和贺监林月清酌》:“浄林新霽入﹐規院小涼通。”

  • 規仿-汉语大词典

    規仿

    【1】见“規倣”。

  • 規闕-汉语大词典

    規闕

    【1】规谏过失。《书·胤征》“官師相規”{唐}{孔颖达}疏:“相﹐平等之辭……相規﹐謂更相規闕﹐平等有闕﹐已尚相規﹐見上之過﹐諫之必矣。”

  • 規卿希牧-汉语大词典

    規卿希牧

    【1】谓企求做大官。{清}{唐甄}《潜书·七十》:“二十以上﹐爲士者貢舉争先﹑規卿希牧而得貴。”

  • 規飭-汉语大词典

    規飭

    【1】以正言劝诫。{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

  • 規隨-汉语大词典

    規隨

    【1】{汉}{扬雄}《法言·渊骞》:“或問{蕭}{曹},曰:‘{蕭}也規,{曹}也隨。’”{李轨}注:“{蕭何}規創於前如一,{曹參}奉隨於後不失。”后以“規隨”谓按前人成规办事。{清}{钱谦益}《韩圹授光禄大夫制文》:“推同心而調鼎﹐允協規隨。”

  • 規矩鉤繩-汉语大词典

    規矩鉤繩

    同“[規矩繩墨]”【1】鉤,正圆的工具。《管子·形势》:“{奚仲}之爲車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鉤繩。”《淮南子·齐俗训》:“巧夫規矩鉤繩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 規模-汉语大词典

    規模

    亦作“[規橅]”亦作“[規摹]”【1】制度;程式。{汉}{张衡}《东京赋》:“是以西匠營宫﹐目翫{阿房}﹐規摹踰溢﹐不度不臧。”{唐}{韦瓘}《留题桂州碧浔亭》诗:“輪奂未成繩墨在﹐規模已壯閌閎高。”《魏书·地形志上》:“《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模也。”{明}{归有光}《题<洪武京城图志>後》:“信分裂偏安之跡﹐與混一全盛之規橅﹐逈别如此。”【2】摹仿;取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换骨法;規模其意形容之﹐謂之奪胎法。”{清}{方苞}《<储礼执文稿>序》:“今之人亦知理之有所宗矣﹐乃雜述先儒之陳言而無所闡也;亦知辭之尚於古矣﹐乃規摹古人之形貌而非其真也。”{唐}{司空图}《容城侯传》:“能强記天象地形草木蟲介萬殊之狀﹐皆視諸掌握﹐蓋其術亦規模《洪範》耳。”《旧唐书·荆王元景传》:“復古則義難頓從﹐尋今則事不盡理。遂規模{周}{漢}﹐斟酌{曹}{馬}﹐採按部之嘉名﹐參建侯之舊制﹐共治之職重矣﹐分土之實存焉。”【3】规划;筹谋;计划。《北史·羊深传》:“{蕭寶夤}反﹐攻圍{華州}﹐{正平}{薛鳳賢}等作逆。敕{深}兼給事黄門侍郎﹐與大行臺﹑僕射{長孫承業}共會{潼關}﹐規模進止。”{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孰規摹之?孰發揮之?”{郁达夫}《出奔》:“我打算将这儿的党务划出了一个规模之后﹐就和你离开此地﹐免得受人家的指摘。”《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及此閒暇之時﹐當作規模備禦。”{宋}{苏轼}《贺韩丞相启》:“必將訓兵擇帥而授之規摹﹐積穀堅城而磨以歲月。”【4】典范;榜样。《西游补》第九回:“{行者}道:‘誰叫你做現今{秦檜}的師長﹐後邊{秦檜}的規模!’”{宋}{陆游}《贺谢提举启》:“明詔始傳﹐吾黨相慶﹐以爲名流之施設﹐當有前輩之規摹。”{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天下新定﹐開太平之運﹐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萊﹐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鳴玉曳組﹐趨馳廊廟﹐固非創業規模﹑貽厥子孫之道。”{元}{耶律楚材}《赠蒲察元帅》诗之一:“元老規模妙天下﹐{錦城}風景壓{河中}。”【5】范围;场面;气势。{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海幢寺}規模極大﹐山門内植榕樹﹐大可十餘抱﹐蔭濃如蓋﹐秋冬不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如{東坡}﹑{太白}詩﹐雖規摹廣大﹐學者難依﹐然讀之使人敢道﹐澡雪滯思﹐無窮苦艱難之狀﹐亦一助也。”{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十九世纪遗留下来的火种﹐终于在二十世纪新的条件下﹐又大规模延烧起来了。”{章炳麟}《訄书·学隐》:“若{東原}者﹐觀其遺書﹐規摹閎遠﹐執志故可知。”【6】指人物的才具气概。《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唐}{袁郊}《甘泽谣》:“吾子無帝王規模﹐非將帥才畧﹐乃亂世之雄傑耳。”《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門一壯夫﹐窮通文武有規模。”

  • 規整-汉语大词典

    規整

    【1】有规则,整齐。{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二:“{殷}代必然有四方四正的方块田﹐才能产生得出那样四方四正﹐规整划分的象形文的田字。”{鄂华}《自由神的命运》:“以外形看来﹐好像是一座古塔﹐全部是用黑色的石头砌成﹐四边呈现不十分规整的正方形。”

  • 規元-汉语大词典

    規元

    【1】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1933年以前,{上海}通行的一种记帐货币。规元只作记帐之用,以{上海}银炉所铸二七宝银折算使用。《冷眼观》第九回:“{西林}亦以我母親亡故﹐是件大事﹐不便固留﹐送了我四十兩規元。”《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记帐单位是规元等﹐行使的却主要是银元﹑银角﹑铜元。”

  • 規範-汉语大词典

    規範

    【1】典范。{晋}{陆云}《答兄平原》诗:“今我頑鄙﹐規範靡遵。”《旧五代史·梁文惠王太后传》:“{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嘗小失色﹐朝夕視膳﹐爲士君子之規範。”《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規範也。”{唐}{元结}《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諸公嘗欲變時俗之淫靡﹐爲後生之規範。”【2】谓使合乎模式。{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陈书·鄱阳王伯山传》:“故能協宣五運﹐規範百王﹐式固靈根﹐克隆卜世。”【3】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参见“[規範化]”。【4】规模;规格。{宋}{洪迈}《夷坚支志癸·雪峰宗一》:“{雪峯}長老{宗一}﹐以{淳熙}九年來住持。駐錫兩歲﹐於寺建毗盧閣﹐安貯藏經﹐規範雄偉。”《宋书·礼志二》:“其牆宇規範﹐宜擬則太廟﹐唯十有二間﹐以應朞數。”《二刻拍案惊奇》卷五:“這是大人家規範如此。”{邹韬奋}《萍踪寄语》九九:“记者在上期通讯里谈过{苏联}最大规范的日报--《真理报》--的最新设备。”

  • 規鑒-汉语大词典

    規鑒

    【1】谓规箴之言可作鉴戒。《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群等传论》:“{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鑒清理﹐咸不忝厥職云。”《宋书·颜延之传》:“若立履之方﹐規鑒之明﹐已列通人之規﹐不復續論。”{元}{刘祁}《<归潜志>序》:“且其所聞所見可以勸戒規鑒者﹐不可使湮没無傳。”

  • 規行矩步-汉语大词典

    規行矩步

    【1】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清}{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就{有唐}而論:其始也﹐尚多習用古詩﹐不樂束縛於規行矩步中。”{林懈}《国民意见书·论国民当知旧学》:“你们那般规行矩步﹐言忠信行笃敬的理学家﹐生在现今世界有什么用帐!”《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閲﹐碌碌然以取世資。”【2】步行端正。喻举动合于礼仪法度。《隋书·卢思道传》:“紈綺之年﹐伏膺教義﹐規行矩步﹐從善而登。”亦作“[規行矩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昔在齠齔﹐便蒙誨誘;每從兩兄﹐曉夕温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宋}{司马光}《稷下赋》:“爾乃雜佩華纓﹐浄冠素履﹐端居危坐﹐規行矩止。”{晋}{潘尼}《释奠颂》:“二學儒官搢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 規謩-汉语大词典

    規謩

    【1】见“規謨”。

  • 規製-汉语大词典

    規製

    【1】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楊和王}居殿巖日﹐建第{清湖}{洪福橋}﹐規製甚廣。”{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號{孝親院}﹐石刻{魏公}所建。院規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2】指器具的式样。{宋}{何薳}《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樣﹐規製古朴﹐是百餘年物。”{金}{岳行甫}《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規製新翻出{杜郎}﹐最宜閨子夜燒香。”

  • 規復-汉语大词典

    規復

    【1】图谋恢复。《明史·丘民仰传》:“{登萊}巡撫{孫元化}議徹島上兵於{關}外﹐規復{廣寧}及{金}﹑{海}﹑{蓋}三衛。”《魏书·杨椿传》:“初﹐{武興王}{楊集始}爲{楊靈珍}所破﹐降於{蕭鸞}。至是﹐率賊萬餘自{漢中}而北﹐規復舊土。”{蔡锷}《滇省光复始末记》:“將駐城軍隊仍派回屯營﹐嚴行訓練﹐規復秩序。”

  • 規範化-汉语大词典

    規範化

    【1】使合于一定的标准。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出版说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及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規匿-汉语大词典

    規匿

    【1】逃避隐匿。{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中國}惟{漢}時去封建近﹐故頃畝户口之數猶能審悉﹐而過更踐更之制﹐民皆樂就而無規匿。”

  • 規圓-汉语大词典

    規圓

    【1】见“規圜”。

  • 規責-汉语大词典

    規責

    【1】规劝督策。《旧五代史·唐书·毛璋传》:“朝廷移授{昭義}節度使﹐{璋}謀欲不奉詔﹐判官{邊蔚}密言規責﹐乃僶俛承命。”

  • 規例-汉语大词典

    規例

    【1】常规惯例。《说岳全传》第十一回:“這是店主人的規例﹐凡是考時﹐恐他們來得早﹐等得飢餓﹐特送他們作點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洋船規例﹐船未開行是不開飯的。”

  • 規括-汉语大词典

    規括

    【1】指言语等合宜得当。{宋}{司马光}《故参知政事赠仆射李文恭公谥议》:“按謚法﹐忠信接禮曰文﹐不懈于位曰恭。夫事親盡誠﹐與人不欺﹐行有標的﹐言有規括﹐忠信接禮之謂矣。”【2】规划搜求。{宋}{苏舜钦}《涟水军新闸记》:“會轉運使﹑按部繼至﹐令倡其利﹐即時以聞﹐上指可之。於是規括旁郡羨材兵﹐興於{慶曆}三年二月丙午﹐踰月而成。”

  • 規砭-汉语大词典

    規砭

    【1】规劝针砭。{宋}{叶適}《李氏中洲记》:“世之豪傑特起之士﹐豈不正其性命之情哉……終也則勢力之高下爲進退﹐歲月之壯老爲盛衰﹐規砭未忘而身又蹈之﹐何歟?”

  • 規兆-汉语大词典

    規兆

    【1】规划的区域。兆,通“垗”。《隋书·礼仪志一》:“後檢校將作大匠事{宇文愷}﹐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樣……以獻。{高祖}異之﹐命有司於郭内{安業里}爲規兆。”

  • 規補-汉语大词典

    規補

    【1】规劝补益。{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昔{楚莊}﹑{齊威}﹐性好隱語﹐至{東方曼倩}﹐尤巧辭述。但謬辭詆戲﹐無益規補。”

  • 規脱-汉语大词典

    規脱

    【1】谋求脱免。{清}{夏燮}《中西纪事·五口衅端》:“{上海}之陷也﹐大令死焉﹐而{吴道}以避入洋館﹐捏禀公出﹐規脱處分。”《新唐书·李峤传》:“又比緣征戍﹐巧詐百情﹐破役隱身﹐規脱租賦。”{明}{张居正}《答应天张按院》:“該府素善隱匿盜情﹐陷人於死﹐而規脱己責﹐有人心者不爲也。”

  • 規矩準繩-汉语大词典

    規矩準繩

    同“[規矩繩墨]”【1】《孟子·离娄上》:“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爲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廖仲恺}《答胡適论井田书》:“先生能够早日把《国语的文法》做好寄来……使国语的文学有个规矩准绳。”{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故聖人之制經以遺後賢也﹐譬猶巧{倕}之爲規矩準繩以遺後工也。”{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且其爲文也﹐無規矩準繩﹐故學之易成。”

  • 規度-汉语大词典

    規度

    【1】规划测度。{汉}{扬雄}《太玄·积》:“積不用而至于大用﹐君子介心。測曰:積不用﹐不可規度也。”{明}{方孝孺}《殷浩》:“方未用時﹐計畫規度天下之得失利害﹐素已定於心。及居乎位﹐則舉而施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

  • 規謨-汉语大词典

    規謨

    亦作“[規謩]”【1】规划谋议。《晋书·石勒载记下》:“〔{張賓}〕乃提劍軍門﹐大呼請見。{勒}亦未之奇也。後漸進規謨﹐乃異之﹐引爲謀主。機不虚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賓}之勳也。”【2】法则。《南齐书·陈显达传》:“規謨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文选·陆倕<石阙铭>》:“歷代規謩﹐前王典故﹐莫不芟夷翦截﹐允執厥中。”{李周翰}注:“規﹐法;謩﹐則也。”

  • 規鏡-汉语大词典

    規鏡

    【1】规劝鉴戒。{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傅玄}篇章﹐義多規鏡;{長虞}筆奏﹐世執剛中;並楨幹之實才﹐非羣華之蕚也。”

  • 規旋-汉语大词典

    規旋

    【1】犹回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孫綽}規旋以矩步﹐故倫序而寡狀。”《晋书·卫恒传》:“或守正循檢﹐矩折規旋。”

  • 規費-汉语大词典

    規費

    【1】指按陈规所纳的费用贿赂。{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海关监督又必用内务府旗人﹐替他搜括金银玩好。监督于正税外﹐勒索贿赂﹐称为‘规费’。”{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学使旧宅》:“劊子手下腰斬之犯﹐向索規費﹐得費則可令其速死﹐不得則故令其遲死。”

  • 規彠-汉语大词典

    規彠

    【1】见“規矱”。

  • 規儆-汉语大词典

    規儆

    【1】见“規警”。

  • 規天矩地-汉语大词典

    規天矩地

    【1】泛指效法天地。{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規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師保﹑大臣之世言也。”【2】規,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營三宫﹐布教頒常。複廟重屋﹐八達九房。規天矩地﹐授時順鄉。”{薛综}注:“謂宫室之飾﹐圓者象天﹐方者則地也。”

  • 規報-汉语大词典

    規報

    【1】图谋报复。《北齐书·酷吏传·毕义云》:“尚書左丞{司馬子瑞}奏彈{義雲}……{子瑞}從兄{消難}爲{北豫州}刺史﹐{義雲}遣御史{張子階}詣州采風聞﹐先禁其典籤家客等﹐{消難}危懼﹐遂叛入{周}。時論歸罪{義雲}﹐云其規報{子瑞}﹐事亦上聞。”

  • 規矩鏡-汉语大词典

    規矩鏡

    【1】古代铜镜。镜纽较大,多作半球形,纽座外有方栏,实为古代六博局纹,今正。铜镜总体外形为圆形。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

  • 規創-汉语大词典

    規創

    【1】筹划创建。《新唐书·李昭德传》:“{武后}營{神都}﹐{昭德}規創{文昌臺}及{定鼎}﹑{上東}諸門﹐標置華壯。”

  • 規竊-汉语大词典

    規竊

    【1】伺机窃取。《魏书·封敕文传》:“{楊文德}受{劉義隆}職爵﹐領兵聚衆﹐在{仇池}境中﹐沮動民人﹐規竊城鎮。”

  • 規害-汉语大词典

    規害

    【1】图谋危害。《魏书·释老志》:“沙門飲從官酒﹐從官入其便室﹐見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聞。帝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吴}通謀﹐規害人耳!’”

  • 規陷-汉语大词典

    規陷

    【1】设计陷害。《魏书·郦範传》:“{孝文}詔{範}曰:‘而鎮將{伊利}妄生姦撓﹐表卿造船市玉﹐與外賊交通。規陷卿罪﹐窺覦州任。’”

  • 規過-汉语大词典

    規過

    【1】规正过失。{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前輩處朋友間﹐規過責善﹐如是其嚴也。”《左传·昭公四年》:“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過。”

  • 規諫-汉语大词典

    規諫

    【1】谓以正言劝诫谏诤。{洪深}《歌女红牡丹》:“{红牡丹}偶尔规谏﹐反遭毒手。”《红楼梦》第九九回:“惟是幕友們耳目最長﹐見得如此﹐得便用言規諫﹐無奈{賈政}不信。”《墨子·非命中》:“故上有以規諫其君長﹐下有以教順其百姓。”《新五代史·杂传·高行珪》:“{行珪}性貪鄙﹐所爲多不法﹐副使{范延策}爲人剛直﹐數規諫之。”

  • 規蒦-汉语大词典

    規蒦

    【1】商度;谋划。{章炳麟}《訄书·官统下》:“以是六術﹐規蒦其建置。若夫增損財益之凡目﹐則以時定也。”《说文·萑部》:“規蒦﹐商也。”{段玉裁}注:“規﹑蒦二字葢古語。釋之曰商也。蓋手持萑則恐其奪去﹐圖所以處之﹐是曰規蒦。”

  • 規臨-汉语大词典

    規臨

    【1】谓前来窥伺。{唐}{皮日休}《蓝田关铭》:“嶮不可侵﹐唯王之心﹐矧夫兹關﹐獨可規臨。”

  • 規容-汉语大词典

    規容

    【1】犹规范。{王闿运}《珍珠泉铭》序:“而學士循績﹐爛然至今。益滋當年﹐規容後來﹐所謂濁其跡清其心之效耶!”

  • 規肆-汉语大词典

    規肆

    【1】阴谋恣纵。《後汉书·冯绲传》:“必是凶人妄詐﹐規肆姦毒。”《宋书·檀道济传》:“而長惡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寢疾﹐規肆禍心。”

  • 規規-汉语大词典

    規規

    【1】圆貌。多形容日月。{唐}{柳喜}《日浴咸池赋》:“勢動雲端﹐運規規而未止。”{唐}{蒋防}《姮娥奔月赋》:“冥冥睟容﹐規規皓質。”【2】浅陋拘泥貌。{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三:“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清}{郑燮}《靳秋田索画》:“昔人學草書入神……或觀公主與擔夫争道﹐或觀{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夫豈取草書成格而規規效法者。”《庄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規規﹐經營之貌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善於觀物者﹐能就個人之事實﹐而發現人類全體之性質;今對人類之全體﹐而必規規焉求個人以實之﹐人之知力相越﹐豈不遠哉!”{宋}{刘伋}《不如意》诗:“高軒與華冕﹐儻來亦如寄。規規必欲求﹐愈勞終不遂。”

  • 規銀-汉语大词典

    規銀

    【1】即规元。{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本洋〕每元計重七錢二分﹐運入{中國}﹐極貴時可抵規銀八錢。”按﹐旧称{西班牙}输入{中国}的银币为本洋。

  • 規矱-汉语大词典

    規矱

    亦作“[規彠]”【1】规矩;法度。《新唐书·赵隐传》:“{光逢}尤規矱自持﹐以中書舍人爲翰林學士。”{明}{李东阳}《进士题名记》:“若國監之題﹐則以天下英才類聚業習之地﹐示之規彠﹐導之軌轍﹐俾有所接乎耳目﹐而感之乎心。”{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寢興避彈射﹐周折準規彠。”{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西廂》主韻度風神﹐{太白}之詩也;《琵琶》主名理倫教﹐{少陵}之作也。《西廂》本{金}{元}世習;而《琵琶》特創規矱﹐無古無今﹐似尤難。”

  • 規繩-汉语大词典

    規繩

    【1】规矩绳墨。比喻法度。{唐}{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初公密計地宜﹐且稽農隙﹐裁其經緯﹐授以規繩﹐吏既克勤﹐期不愆素。”《西游记》第三六回:“師父啊﹐你只知月色光華﹐心懷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孔子家语·五仪解》:“{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德不踰閑﹐行中規繩。’”

  • 規摹-汉语大词典

    規摹

    【1】见“規模”。

  • 規慮-汉语大词典

    規慮

    【1】规划;谋虑。《淮南子·人间训》:“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慮揣度﹐而後敢以定謀。”{宋}{叶適}《赵孺人墓志铭》:“其規慮深密﹐以力自致﹐必將成我爲士人家。”

  • 規誡-汉语大词典

    規誡

    【1】规正告诫。《旧唐书·元行沖传》:“{行沖}性不阿順﹐多進規誡。”《明史·黄得功传》:“{得功}粗猛不識文義……然忠義出天性﹐聞以國事相規誡者﹐輒屈己改不旋踵。”《後汉书·周举传》:“尚書{郭虔}﹑{應賀}等見之歎息﹐共上疏稱{舉}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爲規誡。”

  • 規正-汉语大词典

    規正

    【1】规劝匡正。{老舍}《赵子曰》第十九:“亲热的时候呢﹐也别忘了互相规正;冷淡的时候呢﹐也不必彼此怨谤。”《说郛》卷六四引{元}{冯梦周}《续积善录》:“今子弟之失其大者有三:自少即思衣服之鮮華﹐飲食之豐美﹐惟利己之嬌惰安逸﹐而不恤人之規正﹐一也。”《南史·孔奂传》:“{奂}在職清儉﹐多所規正﹐{宣帝}嘉之。”《左传·襄公十四年》“大夫規誨”{晋}{杜预}注:“規正諫誨其君。”【2】校正,改正。《新唐书·儒学传上·曹宪》:“{煬帝}令與諸儒譔《桂苑珠叢》﹐規正文字。”{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丝纶簿》:“然代言視草﹐尚須存藳﹐豈有聖斷處分﹐寄草創於近弼﹐而條擬本案不留一字﹐他日誰爲將順﹐誰爲規正﹐又從何辨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