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布(裏布)是什么意思
里布-汉语大词典
里布
【1】古代的一种地税钱。{清}{江永}《群经补义·孟子》“廛無夫里之布”:“皆民之常賦﹐{戰國}時一切取之﹐非傭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别出夫布;宅已種桑麻﹐有嬪婦布縷之征﹐而仍使之别出里布﹐是額外之征﹐借夫布﹑里布之名横取者﹐今皆除之﹐則居廛者皆受惠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鄭司農}云: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里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二尺﹐以爲幣﹐貿易物……或曰:布﹐泉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豐八年》:“初﹐{熙寧}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里布爲之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