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假使

假使(假使)是什么意思

  • 假使-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使jiǎ shǐ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之首,表示假设。义即“如果”。“假之”、“假设”“假令”、“假如”义同。①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句义:如果我仿效箕子的行为,可以对自己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补益的话,是我极大的光荣。②假使禹为君,舜为臣,亦如此而已矣。(《韩诗外传·卷三》)③假使当时无操,献帝复能正其国乎?假使操不挟献帝以令,天下英雄能与操争乎?(《樊川文集·题荀文若传后》)——操:曹操。④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荀子·正名》)——句义:如果有人想往南,〔再远也〕不嫌远;不愿往北,〔再近也〕不觉得近。⑤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匡天下乎?(《新书·宗首》)⑥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句义:我自己估量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如果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去当别人的老师。⑦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昌黎先生集·论佛骨表》)——句义:假如他(释迦牟尼)至今还活着,奉了他们国家之命前来京师朝拜的话,陛下您容接他,也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在礼宾院设宴一次,赏赐他一套衣服,然后派人护送他出境,不会让他惑乱百姓的。

  • 假使-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

    “假使”,连词,意义和用法同“假如”、“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假使”用于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引出假设的情况;后边分句用陈述句式推出跟上述假设相一致的结果。例如:

    ①对的,假使苇弟能够再聪明一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实的去表现他的真挚!(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②中国真正的平民的民主主义,假使不推倒世界列强的压迫,永无实现之日。(瞿秋白《最低问题》)

    ③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笼络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有时,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作出评判,常用指示代词“那”等复指上文的假设。例如:

    ④假使他所讽刺的是不识字者,被杀戮者,被囚禁者,被压迫者罢,那很好,正可给读他文章的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嘻嘻一笑,更觉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鲁迅《从讽刺到幽默》)

    “假使”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跟后面分句的“便、还、就、那、那么、也、则”等词合用,构成“假使……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假使——假如——假若(见“假如”条)

  • 假使……便……-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便……

    “假使”,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假使……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表示结果或结论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鲁迅《阿Q正传》)

    ②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假使今天晚上你能得到那手诏,她便允许你。(郭沫若《屈原》)

  • 假使……还……-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还……

    “假使”,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假使……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还”表示要是上文的假设实现了,其结果是某种情况的继续存在或有所增补。例如:

    ①想想看,假使神经变成一团糟,人还怎么能受得了?(靳以《大城颂》)

    ②假使你不写那篇文章,我还有好几年的寿命呢。(钱钟书《灵感》)

  • 假使……就……-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就……

    “假使”,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假使……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鲁迅《灯下漫笔》)

    ②“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我们校长下了决心就行了,”觉民说,“我们校长说过,假使没有女学生报名投考,他就叫他的太太第一个报名。”(巴金《家》)

    ③假使命运象爸爸说的是一块石头,我想我们就得掀翻这块石头!(田汉《梅雨》)

  • 假使……那……-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

    “假使”、“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相当于“那么”,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使不是被同桌坐的年纪较大的同学悄悄推醒,那必得要等老师御驾亲征,拿界方来敲醒。(李劼人《死水微澜》)

    ②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 假使……那么……-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么……

    “假使”、“那么”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么……”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么”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使世界上真有天才,那么,漫骂的批评,于他是有损的,能骂退他的作品,使他不成其为作家。(鲁迅《推己及人》)

    ②然而秦始皇一烧书,至今还俨然做着名人,至于引为希特拉烧书事件的先例。假使希特拉太太善于开电灯,烤面包罢,那么,要在历史上寻一点先例,恐怕可就难了。(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③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鲁迅《喝茶》)

  • 假使……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末……

    “假使”、“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末”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末猪和苏拉格底也相去无几了。(钱钟书《论快乐》)

    ②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有时,后边分句“那末”跟副词“就”连用,起强调结果或结论的必定性的作用。例如:

    ③比如说,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这一部书,我们假使能够读得烂熟,那末,我们就决不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发生认识上的错误。(马南邨《“半部论语”》)

    有时,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假使”引出假设,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假使……的话”的格式,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假使一定要说有些改变的话,那末第一个就要数到吴三了。(秦瘦鸥《秋海棠》)

  • 假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也……

    “假使”,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假使……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也”,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跟上文所述的情况类同的结果。例如:

    ①三闾大夫,象我这样骗人的生活,假使你能够办得到,恐怕也是好的吧。(郭沫若《屈原》)

    ②写完之后,觉得和魏晋人有点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渊明在面前出现,我们也一定谈不来的。(鲁迅《病后杂谈》)

    ③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鲁迅《狂人日记》)

  • 假使……则……-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则……

    “假使”、“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则”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用于书面。例如:

    ①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鲁迅《零食》)

    ②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鲁迅《“死地”》)

    ③假使那时(元年)的新党不“文明”,则许多东西早已灭亡,那里会来发挥他们的老手段?(鲁迅《两地书(三五)》)

  • 假使-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使jiǎshí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今语同,也可译为“假如”等。

    《商君书·徕民》:假使王之群臣有能用之,费此之半,弱晋强秦,若三战之胜者,王必加大赏焉。(《商君书》册二卷四页四上)

    ——假使国君的群臣中有人能用这些人力、物力,消耗其中的一半,就能削弱晋国,壮大秦国,象那三次战役的胜利一样,国君一定会对他们大加赏赐。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史记》册七页二四〇七)

    ——假如我能有同箕子一样的行为,可以对认为贤明的国君有所补益,这就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有什么耻辱?

  • 假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使jiǎ shǐ

    【释义】:

    如果。刘半农《敲冰》:“假使一世没有太阳呢?”王力《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假使我们希望由一位作家创造出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又能成为群众公认的格律,这恐怕只是一种空想。”

  • 假使-汉语大词典

    假使

    【1】即使,纵使。《朱子语类》卷一二二:“假使{漢高祖}能行{夏}時﹐乘{商}輅﹐亦只是{漢高祖}﹐終不可謂之{禹}﹑{湯}。”{王力}《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假使我们希望由一位作家创造出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又能成为群众公认的格律﹐这恐怕只是一种空想。”《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朓}歎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唐}{白居易}《凶宅》诗:“四者如寇盜﹐日夜來相攻﹐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2】如果。{刘半农}《敲冰》诗:“假使一世没有太阳呢?”《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使參軍{成公英}督千餘騎挑戰……斬首獲生以萬數”{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會{遂}({韓遂})死﹐{英}降{太祖}……{英}乃下馬而跪曰:‘不欺明公﹐假使{英}本主人在﹐實不來此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僞有誰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假使臣得同行於{箕子}﹐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假使撤三藩﹐平{準}部﹐稍一濡滯稽遲﹐事機已失﹐悔之何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