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豺)是什么意思
学惭窥豺,业愧囊萤-实用委婉语词典
学惭窥豺,业愧囊萤
意为自己的学识实在浅陋,事业上也是懒散得很哪。“窥豺”,含有管中窥豹的意思;“囊萤”,含有疏疏散散的意思。
豺-古文观止词典
豺chái
【词性】:名词
兽名。哺乳动物,形状像狼而小,耳朵比狼的短而圆。贪食,残暴,常成群围攻牛羊等家畜,也叫豺狗(6)。《获麟解》: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不像马、牛、狗、猪、豺、狼、麋鹿一样。《获麟解》:犬、豕、豺、狼、麋鹿。——狗、猪、豺、狼、麋鹿。《获麟解》: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我们认得它们是狗、猪、豺、狼、麋鹿。
豺狼-古文观止词典
豺狼chái láng
【词性】:名词
豺和狼本是两种凶恶的野兽,常用来比喻残忍的坏人及其凶残性格(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豺狼成性。——豺狼般的本性。
刚离虎口,又遇豺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刚离虎口,又遇豺狼
【释义】:
比喻才脱离危险,又遇到坏人。《春秋配》一二:奴家刚离虎口,又遇豺狼,此时要再寻无常,他岂肯容?
豺虎窟-汉语惯用语辞典
豺虎窟chái hǔ kū
比喻恶人聚集的处所。宋刘子翚《悼李奉》“伤心豺虎窟,冒险尔何轻。”
豺狼虎豹-佛源语词词典
豺狼虎豹
泛指凶猛的野兽,多用于描写山林荒野环境险恶,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喻指凶猛、险恶、可怕。《五灯会元·卷十五·龙境伦禅师》:“广州龙境伦禅师,开堂升座,提起拂子曰:“还会么?若会,头上更增头;若不会,断头取活。’僧问:‘如何是龙境家风?’师曰:‘豺狼虎豹。’”现代汉语作为四字格短语承用,多做“狼虫虎豹”,语义不变。例:那时去深山老林里挖人参,几百里没有人烟,到处是狼虫虎豹,又艰苦又危险。
豺-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豺chái
野兽名。《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狼之声。”
【豺狼】两种凶恶的野兽。比喻贪婪残暴的坏人。《三国志·魏书·杜袭传》:“方今~当道,而狐狸是先。”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川谷血横流,~沸相噬。”
投畀豺虎-现代汉语大词典
投畀豺虎tóu bì chái hǔ
【释义】:
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鲁迅《有趣的消息》:“况且,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豺-现代汉语大词典
豺chái
【释义】:
又称豺狗。哺乳动物。体形比狼小,较狐大。体毛棕红色,故又称红狼。行踪诡秘,动作快捷,常成群围捕小鹿、山羊等,有时甚至袭击水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毛皮可制褥垫等。
豺虎-现代汉语大词典
豺虎chái hǔ
【释义】:
豺与虎。泛指猛兽。也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邓中夏《过洞庭》:“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豺狗-现代汉语大词典
豺狗chái gǒu
【释义】:
即豺。
豺狼-现代汉语大词典
豺狼chái láng
【释义】:
豺与狼。皆凶兽。常比喻凶残的恶人。《天安门诗抄》:“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豺狼当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豺狼当道chái láng dāng dào
【释义】: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鲁迅《经验》:“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
投畀豺虎-汉语大词典
投畀豺虎
【1】谓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况且﹐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清}{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爲臣子者﹐不知感戴﹐乃反造作逆謀﹐圖危社稷﹐則投畀豺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詩》刺讒人﹐‘投畀豺虎’。”
騰豺-汉语大词典
騰豺
【1】兽名。一名腾豻。{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九:“騰豺者﹐生{高要}四七十五里{騰豻嶺}﹐狀類沐猴﹐頭正方﹐髮長丈許﹐覆其面﹐欲有所視﹐輒摇頭以兩手披之。上樹甚捷﹐故以名。”
虺豺-汉语大词典
虺豺
【1】泛指毒蛇猛兽。{宋}{王安石}《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指撝{光顔}戰{洄曲}﹐闞如怒虎搏虺豺。”
蜂目豺聲-汉语大词典
蜂目豺聲
亦作“[蠭目豺聲]”【1】眼如胡蜂﹐声似豺狼。形容凶恶的面貌和声音。《左传·文公元年》:“蠭目而豺聲﹐忍人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且陛下昔嘗令太子見臣于{蓬萊池}﹐觀其容表非有蠭目豺聲{商臣}之相也﹐正恐失于柔仁耳。”
豺-汉语大词典
豺
《廣韻》士皆切,平皆,崇。【1】兽名。犬科,形似狼而小,性凶猛,常成群围攻牛﹑羊等家畜。俗名豺狗。《逸周书·时训》:“霜降之日,豺乃祭獸。”{朱右曾}校释:“豺似狗,高前廣後,黄色,羣行,其牙如錐,殺獸而陳之若祭。”{汉}{王褒}《四子讲德论》:“牧獸者不育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豺》:“豺,處處山中有之,狼屬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黄褐色而鬇鬡,其牙似錐而噬物, 羣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豺》:“豺,亦作犲,與狼同類異種,狀如犬而身瘦,毛黄褐色,口吻深裂,尾長下垂,其身有臭氣,哭聲能聞於遠,性之殘暴與狼同。”
豺祭-汉语大词典
豺祭
【1】豺在深秋时杀兽以备冬粮,陈于四周,有似人之陈物而祭,故称。{唐}{魏徵}《五郊乐章·肃和》:“豺祭隼擊﹐潦收川鏡。”《吕氏春秋·季秋》:“菊有黄華﹐豺則祭獸戮禽。”{高诱}注:“〔豺〕於是月殺獸﹐四圍陳之﹐世所謂祭獸。”{闽}{徐夤}《霜》诗:“應節誰窮造化端﹐菊黄豺祭問應難。”
豺兕-汉语大词典
豺兕
【1】比喻凶猛的敌人。{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兽之穷》:“驅豺兕﹐授我疆。”【2】豺与兕。皆凶兽。{战国} {楚}{宋玉}《高唐赋》:“虎豹豺兕﹐失氣恐喙。”
豺羹-汉语大词典
豺羹
【1】用豺肉煮成的羹汤。《楚辞·大招》:“内鶬鴿鵠﹐味豺羹只。”{王逸}注:“言宰夫巧於調和﹐先定甘酸﹐乃内鶬鴿黄鵠﹐重以豺肉﹐故羹味尤美也。”{明}{黄道周}《壬午七夕题于三宿岩》诗:“漿酒一簸揚﹐龍脯味豺羹。”
豺狼當道-汉语大词典
豺狼當道
亦作“[豺狼當路]”亦作“[豺狼横道]”【1】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汉}{荀悦}《汉纪·平帝纪》:“豺狼當道﹐安問狐狸!”《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彊攻弱﹐進不爲勇﹐退不爲仁。”{南朝} {陈}{沈炯}《为王僧辩等劝进梁元帝第三表》:“豺狼當路﹐非止一人;鯨鯢不梟﹐倏焉五載。”{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復問狐狸。”{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妨他豺狼當道﹐冠帶幾獮猴。”
豺目-汉语大词典
豺目
【1】像豺一样竖立的眼睛。形容恶人的相貌。《後汉书·梁冀传》:“〔{梁冀}〕爲人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李贤}注:“豺目﹐目竪也。”
豺狼-汉语大词典
豺狼
【1】比喻凶残的恶人。{唐}{李白}《古风》之十九:“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明}{何景明}《述怀》诗:“豺狼滿地無行路﹐戎馬他鄉有戰塵。”《东观汉记·阳球传》:“願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悉伏其辜。”《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2】豺与狼。皆凶兽。《楚辞·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
豺武-汉语大词典
豺武
【1】指凶猛如豺的武夫。{唐}{张九龄}《论东北军未能轻动状》:“陛下以恩澤懷柔﹐歲月已久﹐使彼豺武﹐頓改頑暴﹐以事觀察﹐信然不虚。”
豺獺-汉语大词典
豺獺
【1】豺祭和獭祭。初春,河水解冻,獭开始大肆捕杀鱼类;深秋,鸟兽长成,豺大量杀兽以备冬。古人因以附会其为捕猎前的祭祀,并且以此作为人类鱼猎季节的开始。{南朝} {宋}{宗炳}《明佛论》:“因豺獺以爲節﹐疾非時之傷孕;解置而不網﹐明含氣之命重矣。”《礼记·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戮禽。”{宋}{刘弇}《元符南郊大礼赋》:“登魚奠獸﹐肇豺獺之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郑玄}注:“皆記時候也……此時魚肥美﹐獺將食之﹐先以祭也。”《汉书·货殖传序》:“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獺未祭﹐置網不布於壄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唐中宗}《拜南效制》:“豺獺有祭﹐下不隔於微品。犧牲畢陳﹐上以先於嚴配。”
豺狼當路-汉语大词典
豺狼當路
【1】见“豺狼當道”。
豺虺-汉语大词典
豺虺
【1】豺与毒蛇。比喻凶残的恶人。《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晋}{张载}《平吴颂》:“蠢爾鯨{吴}﹐憑山阻水﹐肆虐播毒﹐而作豺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新唐书》:“以當日之梟獍縱横﹐豺虺充斥﹐而尚有如{趙犨}兄弟父子之治{陳州}﹐{張言}之治{河南}﹐及{王師範}之忠孝有禮﹐皆季代之祥麟瑞鳳也。”
豺羽-汉语大词典
豺羽
【1】中药蒺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豺節-汉语大词典
豺節
【1】五加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五加》。
豺遘-汉语大词典
豺遘
【1】谓凶狠暴虐的人造成祸乱。语本{汉}{王粲}《七哀诗》:“{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豺遘哀登{楚}﹐麟傷泣象{尼}。”
豺狼横道-汉语大词典
豺狼横道
【1】见“豺狼當道”。
豺漆-汉语大词典
豺漆
【1】五加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五加》。
豺豕-汉语大词典
豺豕
【1】豺和野猪。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當道。”{张铣}注:“豺豕﹐喻亂賊也。”{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況臣頃因扈衛﹐時屬艱憂﹐豺豕欺天﹐霧霾蔽日。”{宋}{黄庭坚}《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馀户山农不至因题其壁》诗:“遂令五百里﹐化爲豺豕墟。”
豺狗-汉语大词典
豺狗
【1】豺的俗名。《尔雅翼·释兽二》:“豺似狗﹐牙如錐﹐足前矮後高而長尾﹐其色黄﹐瘦健﹐今人稱豺狗。”
豺虎窟-汉语大词典
豺虎窟
【1】比喻恶人聚集的处所。{清}{方拱乾}《译使至高丽》诗:“豺虎窟多中土客﹐鳳凰城是舊朝臣。”{金松岑}《读秘密使者》诗之三:“東行豺虎窟中來﹐姊妹花枝邂逅開。”{宋}{刘子翚}《悼李奉》诗:“傷心豺虎窟﹐冒險爾何輕。”
豺舅-汉语大词典
豺舅
【1】俗称狗为豺舅。《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豺見狗輒跪如拜狀﹐狗爲豺舅也。”《尔雅翼·释兽二》“豺”:“世傳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輒跪如拜狀。”
豺牙-汉语大词典
豺牙
【1】豺狼的牙齿。多以形容恶人的凶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豺牙密厲﹐虺毒潛吹。”{倪璠}注:“謂{侯景}潛圖反叛也。”{清}{袁枚}《恩赐世袭云骑尉罗汉门县丞陈君墓志铭》:“豺牙宓厲﹐雪刃如林;虺毒潛吹﹐黑雲壓地。”{唐}{崔致远}《都统王令公》诗之三:“便謀訓鍊﹐欲赴戰征﹐願折豺牙﹐仰瞻馬首。”
豺心-汉语大词典
豺心
【1】比喻残暴狠毒的心肠。{唐}{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邪見豎子﹐無角畜生﹐夙結豺心﹐久懷蠆毒。”
豺貪-汉语大词典
豺貪
【1】像豺一样贪婪。{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以之治人﹐則虐暴而豺貪。”
豺鼠子-汉语大词典
豺鼠子
【1】詈语。犹言黄鼠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女〕乃指{才}({梁有才})駡曰:‘豺鼠子!曩日負肩擔﹐面沾塵如鬼。’”
豺聲-汉语大词典
豺聲
【1】比喻凶恶残忍者的声音。《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爲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2】指凶残的人。{唐}{崔致远}《出师後告辞状》:“頃煩豹略﹐佇滅豺聲。”
豺貙-汉语大词典
豺貙
【1】豺和貙,皆猛兽。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清}{郑鉽}《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自從{崇禎}末﹐豺貙肆狂噬。遂今{周}餘民﹐斬刈猶草薙。”
豺虎-汉语大词典
豺虎
【1】豺与虎。泛指猛兽。{晋}{张载}《七哀诗》:“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明}{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清}{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2】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唐}{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横。”{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當時{燕}{薊}淪于{契丹}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邓中夏}《过洞庭》诗:“問今爲何世?豺虎滿道路。”{汉}{王粲}《七哀诗》:“{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清}{徐昂发}《铁岭关》诗:“緬昔豺虎鬭﹐百戰争要害。”
隆豺-汉语大词典
隆豺
【1】驯服野兽。{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臨淵釣魚﹐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鬭雞。”{马非百}简注:“隆﹐當爲‘降’﹐馴服。”
骨瘦如豺-汉语大词典
骨瘦如豺
【1】见“骨瘦如柴”。
鳶肩豺目-汉语大词典
鳶肩豺目
【1】肩耸像鸱,目凶如豺。形容奸恶的相貌。《後汉书·梁冀传》:“{冀}字{伯卓}。爲人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李贤}注:“鳶﹐鴟也﹐鴟肩上竦也。豺目﹐目竪也。”
鼠豺-汉语大词典
鼠豺
【1】鼬鼠的别称。{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毛虫六·啮鸡》:“鼪鼠一名鼬﹐一名黄鼠狼﹐又名鼠豺。如鼠而大﹐純黄色。善捕鼠﹐亦能盗囓鷄鴨﹐人頗患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