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訣)是什么意思
丹訣-汉语大词典
丹訣
【1】炼丹术。{唐}{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終身持玉舄﹐丹訣未應傳。”{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與之木鑽﹐使穿一盤石……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訣。”《歧路灯》第七五回:“山主有所不知﹐大凡天地間﹐只有兩等異授﹐一曰劍術﹐一曰丹訣。”
丹砂訣-汉语大词典
丹砂訣
【1】即丹诀。{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明}{蓝仁}《秋日书怀》诗:“仙經未試丹砂訣﹐世網空添白髮根。”
十六字訣-汉语大词典
十六字訣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仙訣-汉语大词典
仙訣
【1】修道成仙的秘诀。《四游记·仙姑得梦成仙》:“一日﹐於溪上遇{鐵拐}﹑{采和}﹐授以仙訣。”{唐}{许浑}《学仙》诗之二:“心期仙訣意無窮﹐彩畫雲車起壽宫。”{前蜀}{贯休}《了仙谣》:“海中紫霧蓬萊島﹐{安期}{子喬}去何早……亦留仙訣在人間﹐齧鏃終言藥非道。”{清}{薛福成}《庸盦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服而習之﹐遂能導引辟穀﹐一年以後﹐已得仙訣矣。”
八訣-汉语大词典
八訣
【1】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字学》:“{唐}{歐陽詢}八訣謂‘﹑’如高峯之墜石﹐‘乚’如長空之新月﹐‘-’若千里之陣雲﹐‘亅’如萬歲之枯藤﹐‘■’如嶺松倒折落桂石崖﹐‘‘’如萬鈞之弩發﹐‘丿’如利劍截斷之角﹐‘乀’如一波常三過筆。”
真訣-汉语大词典
真訣
【1】妙法;秘诀。{唐}{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宋}{何薳}《春渚纪闻·序丹灶》:“如{東坡}先生﹑{楊元素}内相﹐皆密受真訣﹐知而不爲者。”{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夫人﹐{天台}{司馬真人}﹐同{華山}{元丹丘}道者﹐在{金陵}相候﹐下官歸見夫人﹐便欲一往叩求真訣。”{清}{吴伟业}《送杜公公武归浦口》诗:“牀頭真訣幸猶在﹐肘後《陰符》復何有。”【2】指道士作法念咒时所捏的诀。《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吴君}乃上了一座九星的法壇……念了几句‘乾羅恒那九龍破穢真君’的神咒﹐捏了一个三台的真訣﹐步了一个八卦的神罡。”
玅訣-汉语大词典
玅訣
【1】奥妙的诀窍。{清}{方文}《梦与施愚山论诗醒而有作》诗:“其中玅訣無多語﹐只有銷魂與斷腸。”{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貧道〕講習太清玅訣。”
參訣-汉语大词典
參訣
【1】商讨决策。诀,通“决”。{唐}{李亢}《独异志》卷上:“{陶弘景}隱居{茆山}﹐{梁武帝}每有大事﹐飛詔與之參訣。時人謂隱居爲山中宰相。”
口訣-汉语大词典
口訣
【1】佛家﹑道家以口头传授的道法或秘术的要语。{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豈況金簡玉札﹐神仙之經﹐至要之言﹐又多不書﹐登壇歃血﹐乃傳口訣。”{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早年好金丹﹐方士傳口訣。”《西游记》第二回:“{悟空}心靈福至﹐切切記了口訣﹐對祖師拜謝深恩。”《西游记》第二回:“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説些甚麽妙法。”【2】泛指根据学艺﹑方技等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宋}{陈师道}《<茶经>序》:“《經》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訣。’則書之所載﹐猶其粗也。”{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聰明﹐怎生得口訣手未到﹐心先應。”《老残游记》第一回:“所以這{老殘}就拜他爲師﹐學了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摇個串鈴﹐替人治病餬口去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小二黑}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告訣-汉语大词典
告訣
【1】告别。{唐}{薛用弱}《集异记·李佐文》:“今夕將適他門﹐故來夫女之瘞告訣耳。”
呪訣-汉语大词典
呪訣
【1】旧时僧﹑道﹑方士等行法所念的咒文口诀。《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裴道}戴上法冠……念動呪訣﹐把硃砂書起符來。”
定身訣-汉语大词典
定身訣
【1】神话故事中,施定身法时所念的诀语。《西游补》第六回:“〔妾〕當時便高呌侍女﹐不知這猢猻念了什麽定身訣﹐一個侍女也呌不來。”
密訣-汉语大词典
密訣
【1】秘密传授的口诀。《云笈七籤》卷一〇四:“家兄得道﹐非他人也﹐忽不往從親禀問密訣而留此﹐按云云方書以規度世乎?”
寶訣-汉语大词典
寶訣
【1】道教修炼的秘诀。{唐}{广宣}《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初傳寶訣長生術﹐已證金剛不壞身。”{唐}{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吾希風{廣成}﹐蕩漾浮世﹐素受寶訣﹐爲三十六帝之外臣。”
引訣-汉语大词典
引訣
【1】见“引決”。
妙訣-汉语大词典
妙訣
【1】灵妙的诀窍。{宋}{苏轼}《答王敏仲》之二:“近頗覺養生事﹐絶不用求新奇﹐惟老生常談便是妙訣。”{宋}{叶適}《赠孙十五道人》诗:“欲度世人無妙訣﹐睡長留日住簷牙。”{清}{李渔}《玉搔头·拈要》:“特傳妙訣護金湯﹐多設風流保障。”
玉訣-汉语大词典
玉訣
【1】道家对咒语﹑秘诀等的美称。《太平广记》卷四引{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張楷}〕有玉訣金匱之學﹐坐在立亡之道。”{唐}{李白}《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延我數子﹐高談混元﹐金書玉訣﹐盡在此矣。”《云笈七籤》卷六十:“左手持玉訣﹐右手執靈符﹐遊於紫雲氣間。”
永訣-汉语大词典
永訣
【1】指远行前不易再见面的别离。{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明}{沈鲸}《双珠记·遗珠入宫》:“容我母女二人作别﹐少叙永訣之情。”{南朝} {梁}{江淹}《别赋》:“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詎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乎?”【2】永别。指死别。{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晋}{潘岳}《杨仲武诔》:“臨穴永訣﹐撫櫬盡哀。”{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解維後﹐{芸}始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宋}{叶適}《祭赵知宗文》:“熒然一巵﹐於此永訣。”
江湖訣-汉语大词典
江湖訣
【1】江湖上的骗术。昆曲《十五贯》第七场:“先生!你碼頭跑跑﹐我賭場混混﹐自家人﹐這一套江湖訣可用不着。”{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在{沪}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沪}一诊﹐当绍介也。且可确保其不敲竹杠﹐亦不以江湖诀欺人。”
淹訣-汉语大词典
淹訣
【1】永别,死去。{明}{顾起纶}《国雅品·闺品》:“其自哀古體﹐酷效{蔡文姬}﹐尤得情性之正。屬壙辭於淹訣之頃﹐舂容永懷﹐非聞道超悟者疇能之?”
湯頭歌訣-汉语大词典
湯頭歌訣
【1】将中药常用配方编成的歌诀﹐便于习医者记诵和应用。通行的有{清}{汪昂}所编的《汤头歌诀》一书。{胡適}《问题与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手訣-汉语大词典
手訣
【1】手法诀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院門裏{盧楞伽}﹐嘗學{吴}勢﹐{吴}亦授以手訣﹐乃畫總持三門寺﹐方半﹐{吴}大賞之。”{清}{赵翼}《生帖拜喜为师遂授法而去戏调子才》诗:“但問何以報?手訣謝披豁。”
指訣-汉语大词典
指訣
【1】要诀。{宋}{朱熹}《答何叔京书》之二:“{李先生}教人﹐大抵令於静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分明﹐即處事應物自然中節。此乃{龜山}門下相傳指訣。”
捏訣-汉语大词典
捏訣
亦作“[揑訣]”【1】谓施法术时或默念,或轻念,同时做出一种手势。{元}{柯丹邱}《荆钗记·荐亡》:“揑訣驚三界﹐扣齒動萬神。”{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所以后台上一定要扮一个{王灵官}﹐一手捏诀﹐一手执鞭。”《水浒传》第九五回:“{喬道清}叩齒作法﹐揑訣念咒。”
捻訣-汉语大词典
捻訣
【1】谓施法术时做出的一种手势。《平妖传》第十七回:“{張鸞}捻訣念咒﹐作用已畢。”《西游记》第七六回:“〔{行者}〕即捻訣念起真言﹐摇身一變﹐即變做個蟭蟟蟲。”《西游记》第二七回:“〔{三藏}〕果然信那呆子的攛唆﹐手中捻訣﹐口裏念咒。”
氣訣-汉语大词典
氣訣
【1】指方士用于祝祷的口诀。{明}{陶宗仪}《辍耕录·祷雨》:“往往見{蒙古}人之禱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劍﹑符圖﹑氣訣之類﹐一無所用﹐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數枚而已。”
歌訣-汉语大词典
歌訣
【1】歌谣。{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还有一种坏经验的结果的歌诀﹐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林纾}《<闽中新乐府>序》:“聞{歐}西之興﹐亦多以歌訣感人者。”【2】口诀。为便于记诵而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比较整齐的文句。{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自《水經注》外﹐惟方伎醫卜歌訣﹐尚有見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這箇酒令﹐我們不會行;打些甚麽書句﹐我們肚子裏那裏還掏得出來﹐只怕算盤歌訣還有兩句。”
方訣-汉语大词典
方訣
【1】指方术的某种秘诀。{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各出所得方訣參較之。”
心訣-汉语大词典
心訣
【1】要诀,要旨。{明}{李贽}《四书评·论语·为政》:“{孔子}年譜﹐後人心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楞伽}不得心訣﹐用思太苦﹐其能久乎?”
神訣-汉语大词典
神訣
【1】犹秘诀。神妙的方术。{唐}{李颀}《送王道士还山》诗:“自言神訣不可求﹐我師聞之{玄圃}遊。”
祕訣-汉语大词典
祕訣
【1】隐秘而不公开的方术;奇妙的诀窍。{唐}{杨炯}《後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軸之文章﹐三冬遽足;窮金壇之祕訣﹐百戰不孤。”{宋}{欧阳修}《送刘虚白》诗:“祕訣誰傳妙若神﹐能將題品徧朝紳。”《南史·陶弘景传》:“{弘景}既得神符祕訣﹐以爲神丹可成。”{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遇異人授以祕訣。”
眼訣-汉语大词典
眼訣
【1】凭眼力来判断事物的口诀。{宋}{洪迈}《夷坚丁志·宜黄人相船》:“{宜黄}人多能相船﹐但父子相傳眼訣﹐而無所謂占書之類。”
生訣-汉语大词典
生訣
【1】诀别。《後汉书·马援传》:“出征{交趾}﹐土多瘴氣﹐{援}與妻子生訣﹐無悔吝之心。”《後汉书·班超传》:“{超}有書與妾生訣﹐恐不復相見。”
竅訣-汉语大词典
竅訣
【1】犹诀窍。{丁玲}《三日杂记》:“老村长讲的对﹐要纺得好的说说她的窍诀嘛。”{邹韬奋}《能与为》:“能力之養成﹐常有待於實際應付問題與處理事務時之虚懷默察﹐及領悟竅訣。”
臨訣-汉语大词典
臨訣
【1】谓瞻仰遗容﹐最后告别。《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終……乃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2】犹临终﹐临死。《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崇韜}臨訣﹐白曰:即臣等平{蜀}﹐陛下擇帥以守{西川}﹐無如{孟知祥}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無何﹐{許}病卒。臨訣﹐囑{孫}曰:{無病}最愛兒﹐即令子之可也。”
要訣-汉语大词典
要訣
【1】秘诀;诀窍。《水浒传》第九三回:“他説這十箇字乃是破{田虎}的要訣﹐教我牢牢記着。”{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四》:“第二种却也是却病延年的要诀﹐连古之儒者也并不讳言的。”{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此一段要訣﹐且静心細意﹐字字研究。”
箭訣-汉语大词典
箭訣
【1】谓射箭的姿式。{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王灵仙}向屋子的四角扬起了打鬼沙﹐高举左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掐成箭诀﹐口里念起护身咒。”
籤訣-汉语大词典
籤訣
【1】犹签诗。{明}{沈自徵}《霸亭秋》:“[净扮道士上]如今是小道改塑一箇泥神﹐被我造些籤訣﹐哄人來祈求﹐那些見鬼的一箇箇道有甚應驗。”{清}{褚人穫}《坚瓠秘集·签诀》:“今人輒呼醜詩爲籤訣。不知古人多有以詩占者。”
送訣-汉语大词典
送訣
【1】指与死者诀别。{唐}{韩愈}《祭石君文》:“奠以送訣﹐悲何可窮。”
通訣-汉语大词典
通訣
【1】通常的口诀。{元}{王祯}《农书》有《农桑通诀》篇。{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語﹐乃千古作文之通訣﹐無一語一字可廢聲音者也。”
道訣-汉语大词典
道訣
【1】道教之秘诀。{唐}{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之三:“金爐承道訣﹐玉牒啓玄機。”{隋}{卢思道}《升天行》:“尋師得道訣﹐輕舉厭人群。”
訣絶-汉语大词典
訣絶
【1】诀别﹔长别。《玉台新咏·皑如山上雪》:“聞君有兩意﹐故來相訣絶。”{明}{何景明}《赠望之》诗之一:“德人重行義﹐志士輕訣絶。”{清}{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臨岐訣絶﹐草間病婦。”【2】决裂。訣﹐通“決”。{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不知今夜﹐夢魂可化蝴蝶。’怨慕之詞﹐低回往復﹐結二句從無可奈何中﹐作此癡想﹐不作訣絶語﹐自是温厚。”
訣奥-汉语大词典
訣奥
【1】诀窍﹔奥秘。{秦似}《比大和比小》:“上面要小﹐就来个比小﹐诀奥也是:愈小愈妙。”
訣脈-汉语大词典
訣脈
【1】割断血管。訣﹐通“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扡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
訣門-汉语大词典
訣門
【1】窍门。{叶圣陶}《倪焕之》九:“后来﹐所有学生都懂得了诀门了。遇到被召去谈话时……立刻对他认错或者下泪。这多么轻而易举啊﹐但效果非常之大。”
訣别-汉语大词典
訣别
【1】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後汉书·独行传·范冉》:“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候﹐以展訣别。”{唐}{王涣}《惆怅》诗之四:“{隋}師戰艦欲亡{陳}﹐國破應難保此身﹐訣别{徐郎}淚如雨﹐鑑鸞分後屬何人。”{鲁迅}《野草·风筝》:“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訣籙-汉语大词典
訣籙
【1】指道教的修炼秘诀和符箓之书。{唐}{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張因}〕居{東明觀}三十餘年﹐受畢法道行竣異﹐得衆真秘書訣籙。”
訣厲-汉语大词典
訣厲
【1】谓声音清泠而高扬。《文选·潘岳<笙赋>》:“哇咬嘲
﹐一何察惠;訣厲悄切﹐又何磬折。”{李善}注:“訣厲﹐謂決斷清洌也。”{张铣}注:“訣厲悄切﹐聲高貌。”
訣去-汉语大词典
訣去
【1】离别。《後汉书·徐穉传》:“及於塗﹐{容}爲設飯﹐共言稼穡之事﹐臨訣去﹐謂{容}曰:‘爲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爲栖栖不遑寧處?’”《西京杂记》卷二:“{高祖}爲{泗水}亭長﹐送徒{驪山}﹐將與故人訣去﹐徒卒贈{高祖}酒二壺﹐鹿肚﹑牛肝各一。”
訣-汉语大词典
訣
“[诀]”的繁体字。《廣韻》古穴切,入屑,見。【1】将远离或久别而告别。多指生死告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爲卿相﹐不復入{衛}。’”{南朝 宋}{鲍照}《代东门行》:“涕零心斷絶﹐將去復還訣。”{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棄官歸卧一歲所﹐忽起召家人與訣。”{清}{俞樾}《小浮梅闲话》:“賊具聘帛﹐盛輿從﹐來迎﹐{趙}與家人訣曰﹕‘吾不復歸此矣。’”【2】诀窍;秘诀。《列子·说符》:“{衛}人有善數者﹐臨死以訣喻其子。”{唐}{柳宗元}《与李睦州论服气书》:“是書是訣﹐{遵}與{計}皆不能知。”{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千聖本無心外訣﹐六經須拂鏡中塵。”《花月痕》第四五回:“一日來個道人﹐授以操縱吐納﹐摩呪頓挫之訣。”【3】就事物主要内容编成的顺口押韵的﹑容易记忆的词句。如﹕汤头歌诀。【4】通“[決]”。自杀。《隋书·薛道衡传》:“及奏﹐帝令自盡。{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訣。”【5】通“[決]”。割断;断绝。{唐}{皮日休}《九讽系述·遇谤》:“既惄惄以憎懼兮﹐又謾謾而不訣。”【6】通“[決]”。决定;决断。《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引{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圓觀}欲遊{長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三峽}。争此兩途﹐半年未訣。”
訣法-汉语大词典
訣法
【1】秘诀﹐方术要法。《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丁野鶴}傳了{徐弘道}的訣法﹐積年修行﹐人也不知他的本事。”
訣行-汉语大词典
訣行
【1】离别﹐相诀而行。{唐}{罗隐}《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二:“先生訣行日﹐曾奉數行書;意密尋難會﹐情深恨有餘。”
訣語-汉语大词典
訣語
【1】诀别之语。{清}{李厚庵}《赠陈梦雷》诗:“臨别作訣語﹐爲我羽聲謳。”【2】歌诀。{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复张汝舟先生信》:“古人诀语﹐有比有兴﹐每不易解﹐﹐‘苋陆夬夬﹐中行无咎’即其一例。”
訣斷-汉语大词典
訣斷
【1】决断﹔裁决。訣﹐通“決”。{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於是附順者皆拔擢之﹐忤恨者誅滅之﹐以{王邑}爲腹心﹐{甄邯}﹐{甄豐}主訣斷。”
訣音-汉语大词典
訣音
【1】指遗言,遗嘱。{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聞{静聞}訣音﹐必窆骨{雞足山}。”
訣竅-汉语大词典
訣竅
【1】关键性的好方法。{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裏一覺﹐都自消融。”{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獨有必不可少之一事﹐較陰陽平仄爲稍難﹐又不得因其難而忽視者﹐則爲‘出口’﹑‘收音’二訣竅。”{{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八:“{李先生}把作写景文和状物文的诀窍教了你们了。”【2】关键﹔要害。{明}{冯惟敏}《端正好·徐我亭归田》词:“踩着他轉關兒登時成敗﹐犯着他訣竅兒當日興衰。”
辭訣-汉语大词典
辭訣
【1】诀别。《旧五代史·晋书·郑云叟传》:“{雲叟}乃薄游諸郡﹐獲數百緡以贍其家﹐辭訣而去。”{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至時﹐{安公}騎之﹐從東南去。城邑數萬人﹐豫祖安送之﹐皆辭訣。”{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亡者多有见神》:“飲食飽滿﹐辭訣而去﹐家人大哀剥斷絶。”《後汉书·方术传上·折象》:“自知亡日﹐召賓客九族飲食辭訣﹐忽然而終。”
長訣-汉语大词典
長訣
【1】见“長決”。
離訣-汉语大词典
離訣
【1】犹诀别。《後汉书·郭太传》:“
一會親屬﹐以展離訣之情。”
隱訣-汉语大词典
隱訣
【1】指道家的秘诀。亦指道书。{唐}{欧阳炯}《大游仙诗》:“囊中隱訣多仙術﹐肘後方書濟俗人。”{明}{王世贞}《孙兆孺华阳巾歌》:“手抄隱訣名登真﹐松風不厭旦夕聞。”
錦囊訣-汉语大词典
錦囊訣
【1】指神仙单方。{唐}{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我有錦囊訣﹐可以持君身。”{王琦}注引《汉武帝内传》:“帝見{王母}巾器中有一卷書﹐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書是仙靈方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