詫(詫)是什么意思
奇詫-汉语大词典
奇詫
【1】惊奇﹐诧异。{王统照}《刀柄》:“这在他人是不会留意的﹐可是他一看到这里﹐脸上现出奇诧与骇怖的神色!”{阿英}《盐乡杂信》十:“靠近文化中枢的地方﹐也竟然保持着这种不卫生的习惯﹐真是令人奇诧不置。”
嘆詫-汉语大词典
嘆詫
【1】惊叹。{清}{王韬}《淞隐漫录·王莲舫》:“〔{荷嬌}〕探懷出一鏡畀女﹐晶瑩透澈﹐光鑒毫髮﹐面紋歷歷可數。曰:‘以此相天下士﹐當無遁形矣。姊其寶之。’女歸﹐爲父母備述顛末﹐深爲嘆詫。”【2】嗟叹诧异。{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低頭增嘆詫﹐到口復嗢咽。沮洳漬琴書﹐莓苔染巾襪。”{清}{王韬}《淞隐漫录·蓟素秋》:“女知專爲己來﹐觳觫萬狀﹐一時無可避匿﹐猬伏牀下﹐竟爲盜所搜得﹐負女於背﹐其去若飛……羣以盜之此來真咄咄怪事﹐方共嘆詫﹐而女之祖母已自{金閶}來﹐得耗﹐痛哭萬端。”
希詫-汉语大词典
希詫
【1】希奇;奇怪。{元}{郑庭玉} 《後庭花》第三折:“我見他扭身子十分希詫。”{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我爲甚鬧喧嘩﹐累的你猛驚呀﹐只爲這適間夢裏多希詫。”{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官實希詫﹐陣前對手聞吾怕。”
衒詫-汉语大词典
衒詫
【1】谓自夸。{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杜子美}一檢校工部爾﹐而詩中數及之﹐衒詑不已。”{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鄭谷}自好稱老郎……《省中作》則云:‘未如{何遜}無佳句﹐若比{馮唐}是壯年。’是亦未免於衒詫者。”
怪詫-汉语大词典
怪詫
【1】惊异。《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官吏貪婪無厭﹐政以賄成﹐相率視爲習見﹐不稍怪詫。”
惡詫-汉语大词典
惡詫
亦作“[惡姹]”【1】凶猛,威严。{元}{李唐宾}《风入松》套曲:“恰撇下心兒忘﹐纔説着意兒謊。俺捱過惡詫風聲﹐搜索遍風流伎倆。”{元}{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金甲白袍燦﹐銀裝寳劍横﹐顯惡姹的儀容。”
悲詫-汉语大词典
悲詫
【1】见“悲吒”。
稀詫-汉语大词典
稀詫
【1】犹稀奇。令人惊异。{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將百姓敢蹅踏﹐赤緊的他官職大的忒稀詫!”{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你道我{堯}眉{舜}目堪圖畫﹐{湯}肩{禹}背實稀詫。”
矜詫-汉语大词典
矜詫
【1】夸耀。{宋}{陆游}《条对状》:“造作威福﹐矜詫事權。”
醜詫-汉语大词典
醜詫
【1】丑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暢道我殘病身軀﹐醜詫面皮﹐穿着這繿縷衣服﹐呸!可怎生聞不的這腥膻氣!”
誇詫-汉语大词典
誇詫
亦作“[誇咤]”【1】犹夸耀。{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麞麂履舄﹐文組綵緤﹐驕奢僭主﹐轉相誇詫﹐{箕子}所唏﹐今在僕妾。”《後汉书·王符传》引作“誇咤”。{李贤}注:“咤與詫通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俄覩幕帟茵毯﹐華焕無比﹐此外松竹花卉皆稱是﹐{鈞}之醵率畢至。由是公卿間靡不誇詫。”《宋史·张去华传》:“{浙}人每迓朝使﹐必列步騎以自誇詫﹐{誼}與{承翰}竊笑之。”
詫-汉语大词典
詫
“[诧]”的繁体字。《廣韻》丑亞切,去禡,徹。【1】告知。《庄子·达生》:“有{孫休}者﹐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成玄英}疏﹕“詫﹐告也。”{唐}{韩愈}《落齿》诗:“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清}{周亮工}《书影》卷四:“且詫余曰﹕‘君常誚余仕女太肥﹐試閲此卷﹐予十指間娉婷多矣。’”【2】夸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田罷﹐{子虛}過詫{烏有先生}﹐而{無是公}在焉。”{裴駰}集解引{郭璞}曰﹕“詫﹐誇也。”《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李嗣源}性謹重廉儉﹐諸將相會﹐各自詫勇略﹐{嗣源}獨默然。”{清}{李渔}《巧团圆·争购》:“後來也莫争﹐先來也休詫﹐折中算將來﹐合是區區承受也﹐這是公平妙法。”【3】惊讶;诧异。《新唐书·戴至德传》:“閲十數年﹐父子繼爲宰相﹐世詫其榮。”{宋}{邵雍}《诧嗟吟》:“昨日炙手﹐今日張羅﹐人間常事﹐何詫何嗟?”{清}{孙枝蔚}《海陵喜遇邓孝威有赠》诗:“白髮休相詫﹐飄蓬未敢嗔。”【4】诳骗;欺诈。《晋书·司马休之传》:“甘言詫方伯﹐
之以輕兵。”《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朝義}攻{陝}﹐敗于{姜子坂}﹐退壁{永寧}。{思明}大怒﹐召{朝義}并{駱悦}﹑{蔡文景}﹑{許季常}﹐將誅而釋之﹐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欲追{朝清}自副。”
詫絶-汉语大词典
詫絶
【1】惊奇之极。{清}{阮大鋮}《燕子笺·误认》:“這相逢詫絶﹐元來錯者﹐愧牆花難並天香色。”
詫异-汉语大词典
詫异
【1】见“詫異”。
詫嘆-汉语大词典
詫嘆
【1】称奇赞叹。{明}{唐顺之}《盛孺人墓志铭》:“中饋有間﹐則取小學日記故事稗官小説家誦説之﹐每至古人壯節偉行﹐則擊手詫嘆﹐以爲烈士當如是。”
詫怪-汉语大词典
詫怪
【1】惊诧奇怪。《宦海》第三回:“且説{金方伯}見了他那位少爺蠍蠍螫螫的情形﹐心上甚是詫怪。”{叶圣陶}《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钱先生}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詫愕-汉语大词典
詫愕
【1】惊愕﹔惊奇。{茅盾}《色盲》:“{林白霜}诧愕地看着他的朋友的猫儿脸﹐想不出适当的酬答的话语。”{叶圣陶}《席间》:“‘喔﹐’大家微有诧愕的感觉﹐但也混和着莫可名状的羡与妒。”
詫異-汉语大词典
詫異
亦作“[詫异]”【1】奇怪﹐令人惊异。《朱子语类》卷一一四:“某嘗謂雖使聖人復生﹐亦只將‘六經’﹑《語》﹑《孟》之所載者﹐循而行之﹐必不更有所作爲。{伏羲}再出﹐依前只畫八卦;{文王}再出﹐依前只衍六十四卦;{禹}再出﹐依前只是《洪範》九疇。此外更有甚詫異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於拜氈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夢初覺﹐口中道:‘詫異!詫異!’”《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却又想道:‘莫不我睡了去﹐在夢兒裏見他?’把眼■■﹐把脚踏踏﹐分明是醒的﹐怎麽有此詫異的事!”{何士光}《乡场上》:“他这是怎么啦?人们很诧异﹐都静下来﹐望着他。”
詫事-汉语大词典
詫事
【1】令人惊诧的事﹐怪事。{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天那﹐怎麽有這一場詫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想我自從一十六歲才有知識便遭了{紀獻唐}那賊爲他那賊子{紀多文}求婚的一樁詫事。”
謾詫-汉语大词典
謾詫
【1】休要惊诧。{元}{丁鹤年}《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诗:“謾詫{丹霞}燒木佛﹐誰憐青露泣銅仙。”
震詫-汉语大词典
震詫
【1】惊异。{章炳麟}《赠大将军邹君墓表》:“兩造争{漢}虜曲直於{上海}知縣前﹐聞者震詫。”
駭詫-汉语大词典
駭詫
【1】惊异。{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一旦编入剧曲﹐摹拟容声﹐骇诧愤激﹐亦无足怪。”{明}{唐顺之}《西峪草堂记》:“想見乎揮戈濺血﹐虓虎喑嗚之雄﹐此皆險怪瓌偉﹐世所駭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媪方驚其謬妄﹐而女已杳矣。駭詫不已。”
驚詫-汉语大词典
驚詫
亦作“[驚]”亦作“[驚咤]”【1】惊讶诧异。{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宋}{叶適}《与吕丈书》:“大抵以乍出坑谷﹐忽見天地日月﹐不覺欣躍驚詫﹐過於高快。”{清}{汪懋麟}《在昔一首赠前廷尉李映碧先生》诗:“在昔{莊烈}朝﹐國事足驚咤。”{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东邻墓》:“生雖驚詫﹐然見其縞衣翠袖﹐嬌小温柔﹐不覺其愛之深﹐而畏之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遽投之(百寶箱){江}中。{李甲}與{孫富}及兩船之人﹐無不驚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焦大郎}〕大驚咤道:‘奇怪﹐奇怪﹐有這等事!’”{徐迟}《牡丹》五:“到处人们惊地自顶至踵地注视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