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僮)是什么意思
僮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使tóng shǐ
【释义】:
奴婢。僮,即奴婢。颜师古认为:“僮者,婢女之总称也。”《汉书·王莽传上》:“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御僮使,治居地生产,皆有条序。”
家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家僮jiā tóng
【释义】:
亦作“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史记·吕不韦列传》:“不韦家僮万人。”唐·方干《山中言事》诗:“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
僮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客tóng kè
【释义】:
奴仆。《汉书·司马相如传》:“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颜师古注:“僮,谓奴。”《三国志·蜀志·糜竺传》:“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赀,同“资”。
僮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隶tóng lì
【释义】:
奴仆。《魏书·高谦之传》:“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约束戒僮隶,傧豆洽弟昆。”傧豆,陈列笾豆。傧,陈列,豆,笾(biàn)豆,一种竹制食具,供祭祀用。
僮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牧tóng mù
【释义】:
犹僮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僮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仆tóng pú
【释义】:
仆役。《史记·货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于庭宇,蓬莠塞于阶霤。”唐·王维《宿郑州》诗:“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清·昭槤《啸享杂录·岳青天》:“公以清介自矢,夫人亲掌签押,署中僮仆不过数人。”
僮史-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史tóng shǐ
【释义】:
仆隶、奴仆。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六人者,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笔吏疲于写录,僮史奔走往来。”史,一本作“隶”。
僮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竖tóng shù
【释义】:
童仆。《晋书·郑默传》:“默宽冲博爱,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事上以礼,遇下以和,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南史·虞寄传》:“寄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清·孙枝蔚《牛饥纪事二十二韵》:“簪饵蓄僮竖,米薪遭侮谩。”
僮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役tóng yì
【释义】:
仆役。《宋书·孝义传·许绍先》:“绍先父母皆老病,家无僮役,竭力致养,甘旨必从,宗党嘉其孝行。”
僮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女tóng nǚ
【释义】:
童女,少女。僮,同“童”。《史记·乐书》:“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
僮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儿tóng ér
【释义】:
男孩。僮,同“童”。《汉书·礼乐志》:“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作‘起风’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二人,习而歌之。”《后汉书·皇甫嵩传》:“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
僮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男tóng nán
【释义】:
亦作“童男”,少年,童子。僮,同“童”。《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词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量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僮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僮子tóng zǐ
【释义】:
亦作“童子”。指男孩,僮,同“童”。《国语·鲁语下》:“其母叹曰:‘鲁其忘乎?使僮子备官而之闻耶?’”唐·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僮仆-古文观止词典
僮仆tóng pú 奴
【词性】:名词
仆(1)。《归去来辞》:僮仆欢迎。——奴仆们出来欢迎。
僮子-古文观止词典
僮子tóng zǐ
【词性】:名词
未成年的男子(1)。《敬姜论劳逸》: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让你这样的孩子做官,你还没听过做官的道理吗?
僮-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僮tóng
①未成年的人。《史记·乐书》:“使~男~女七十人俱歌。”②僮仆,奴仆。柳宗元《童区寄传》:“我区氏儿也,不当为~。”
【僮客】奴仆。《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八百人。”
【僮僮】盛美的样子。《诗经·召南·采蘩》:“彼之~,夙夜在公。”
【僮子】同“童子”。未成年人。《史记·循吏列传》:“斑白不提挈,~不犁畔。”
僮1-现代汉语大词典
僮1tóng
【释义】:
指未成年的奴仆。
僮2-现代汉语大词典
僮2zhuàng
【释义】:
见“僮族”。
僮族-现代汉语大词典
僮族zhuàng zú
【释义】: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1965年改为“壮族”。
僮锦-现代汉语大词典
僮锦zhuàng jǐn
【释义】:
壮族妇女编织的锦。多以白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田僮-现代汉语大词典
田僮tián tóng
【释义】:
耕田的奴隶。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田僮,是耕田的奴隶。汉武帝曾没收商人的大量田地与田僮,足见一般地主(包括商人)都愿意使用奴隶。”
三尺僮-汉语大词典
三尺僮
【1】童仆。{唐}{费冠卿}《闲居即事》诗:“生計唯將三尺僮﹐學他賢者隱牆東。”
五尺之僮-汉语大词典
五尺之僮
【1】见“五尺之童”。
匹夫僮婦-汉语大词典
匹夫僮婦
同“[匹夫匹婦]”【1】《後汉书·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腦塗地﹐死亡之數﹐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婦﹐咸懷怨怒。”{李贤}注:“僮猶賤也。”
仙僮-汉语大词典
仙僮
亦作“[仙童]”【1】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僕的美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三人來到莊前叩門﹐童子開門出問。{玄德}曰:‘有勞仙童傳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2】仙人前执役的童子。{三国} {魏}{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云笈七籤》卷八八:“仙童握節﹐侍女焚香。”{唐}{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時騎猛虎﹐虚室使仙童。”
侍僮-汉语大词典
侍僮
【1】随身使唤的少年男仆。{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富貴嫁娶﹐車軿各十﹐騎奴侍僮﹐夾轂節引。”
侲僮-汉语大词典
侲僮
亦作“[侲童]”【1】特指作逐鬼之用的童子。{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巫芭選隊﹐干干侲童。儺禳疫癘﹐祈畀蝗螽。”【2】指童子。{清}{曹寅}《南辕杂诗·留别亲友》:“五侯恩例盡珠鞶﹐舊日侲童半服官。”{清}{陈维崧}《贺新郎·初夏城南观剧并看小儿作偃师幻人诸杂戏》词:“曲終雜爨喧豗奏﹐有侲童﹑交竿緣橦﹐巧將身漏。”{汉}{张衡}《西京赋》:“爾乃建戲車﹐樹脩旃﹐侲僮程材﹐上下翩翻。”
僕僮-汉语大词典
僕僮
【1】仆童。{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僕僮嫌欲去﹐僚友棄如遺。”{宋}{黄庭坚}《冲雨向万载道中得逍遥观遂托宿戏题》诗:“僕僮侍偪仄﹐{涇}{渭}清濁混。”
停僮-汉语大词典
停僮
【1】枝叶分披覆盖貌。《文选·潘岳<射雉赋>》:“爾乃搫場拄翳﹐停僮葱翠。”{徐爰}注:“停僮﹐翳貌也。”
僰僮-汉语大词典
僰僮
【1】僰族的奴隶。《史记·西南夷列传》:“{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筰}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唐}{张说}《大唐陇右将校颂德碑》:“賈死畜貯絹八萬往{嚴道}﹐市{僰}僮千口﹐以出滯足人﹐其政七也。”
僮-汉语大词典
僮
《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同“[童]”。指未成年者。《左传·哀公十一年》:“公爲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陆德明}释文:“僮,本亦作童。”《文选·张衡<西京赋>》:“侲僮程材,上下翩翩。”{薛综}注:“侲之言善,善童,幼子也。”{唐}{费冠卿}《闲居即事》诗:“生計唯將三尺僮,學他賢者隱牆東。”【2】无知。参见“[僮昏]”。【3】奴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汉书·卫青传》:“{季}與主家僮{衛媪}通,生{青}。”{颜师古}注:“僮者,婢女之總稱也。”{唐}{韩愈}《祭窦司业文》:“乃令{洛陽},歲且四終,惟刑之慎,掌正隸僮。”【4】为童仆的通称。如书僮﹑琴僮。【5】低贱。参见“[僮婦]”﹑“[僮夫]”。【6】见“僮僮”。
僮-汉语大词典
僮
【1】见“僮2族”。
僮御-汉语大词典
僮御
【1】仆婢。《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時年十歲﹐幹理家事﹐勑制僮御﹐内外諮禀﹐事同成人。”{李贤}注引《广雅》:“僮﹑御﹐皆使者。”
僮夫-汉语大词典
僮夫
【1】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後汉书·儒林传·杨伦》:“夫聖王所以聽僮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嵩岱}﹐霧集{淮}海﹐雖未有益﹐不爲損也。”
僮僮-汉语大词典
僮僮
【1】童童。盛貌。《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马瑞辰}通释:“《廣雅·释训》:‘童童﹐盛也。’《大雅》:‘祁祁如雲。’祁祁﹐盛貌。僮僮祁祁﹐皆狀首飾之盛﹐傳説非也。”{王闿运}《莫姬哀词》:“生榮死貴﹐秩秩僮僮。”
僮錦-汉语大词典
僮錦
【1】壮族妇女编织的锦。多以白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僮使-汉语大词典
僮使
【1】奴婢。{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御僮使﹐治居第生産﹐皆有條序。”《汉书·王莽传上》:“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爲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
僮豎-汉语大词典
僮豎
【1】童仆。《南史·虞寄传》:“{寄}少篤行﹐造次必於仁厚﹐雖僮豎未嘗加以聲色。”《荀子·大略》“衣則豎褐不完”{唐}{杨倞}注:“豎褐﹐僮豎之褐﹐亦短褐也。”《晋书·郑默传》:“{默}寬沖博愛﹐謙虚温謹﹐不以才地矜物﹐事上以禮﹐遇下以和﹐雖僮豎厮養﹐不加聲色。”{清}{孙枝蔚}《牛饥纪事二十二韵》:“簪餌蓄僮豎﹐米薪遭侮謾。”
僮役-汉语大词典
僮役
【1】仆役。《宋书·孝义传·许昭先》:“{昭先}父母皆老病﹐家無僮役﹐竭力致養﹐甘旨必從﹐宗黨嘉其孝行。”
僮史-汉语大词典
僮史
【1】仆隶。{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六人者﹐懽然相得﹐群居終日﹐長篇險韻﹐衆製交作。筆吏疲於寫録﹐僮史奔走往來。”史﹐一本作“隸”。
僮部-汉语大词典
僮部
【1】以家奴组成之部曲。《宋书·彭城王义康传》:“{義康}素無術學﹐闇于大體﹐自謂兄弟至親﹐不復存君臣形迹﹐率心逕行﹐曾無猜防。私置僮部六千餘人﹐不以言臺。”
僮子-汉语大词典
僮子
【1】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史记·循吏列传》:“〔{子産}〕爲相一年﹐竪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犂畔。”{汉}{焦赣}《易林·困之蹇》:“僮子射御﹐不知所定。”《国语·鲁语下》:“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
僮謡-汉语大词典
僮謡
【1】即童谣。{汉}{王充}《论衡·偶会》:“僮謡之語當驗﹐鬥雞之變適生;鸜鵒之占當應﹐{魯昭}之惡適成。非僮謡致鬥競﹐鸜鵒招君惡也﹐期數自至﹐人行偶合也。”
僮矇-汉语大词典
僮矇
亦作“[僮蒙]”【1】昏昧不明事理。《楚辞·东方朔<七谏·沈江>》“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汉}{王逸}注:“矇﹐僮矇也。言我將方舟隨江而浮﹐冀幸{懷王}開其矇惑之心而還己也。”矇﹐一本作“蒙”。《国语·鲁语下》“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三国}{吴}{韦昭}注:“僮﹐僮蒙不達也。”
僮昏-汉语大词典
僮昏
【1】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国语·晋语四》:“聾聵不可使聽﹐僮昏不可使謀。”{韦昭}注:“僮﹐無知;昏﹐闇亂也。”僮﹐一本作“童”。
僮奴-汉语大词典
僮奴
【1】奴仆。{清}{曹寅}《题丁云鹏玉川煎茶图》诗:“興致黄農上﹐僮奴若箇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五节:“尤其是掌权的外戚……拥有成百上千的僮奴﹐生活奢侈到了极点。”《汉书·王莽传上》:“僮奴衣布﹐馬不秣穀﹐食飲之用﹐不過凡庶。”
僮男-汉语大词典
僮男
【1】童男,少年。《史记·乐书》:“{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
僮婦-汉语大词典
僮婦
【1】泛称平民妇女。《後汉书·冯衍传》:“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婦﹐咸懷怨怒。”{李贤}注:“僮猶賤也。”
僮隸-汉语大词典
僮隸
【1】奴仆。{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爵勳逮僮隸﹐簪笏自懷綳。”《魏书·高谦之传》:“居家僮隸﹐對其兒﹐不撻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約束戒僮隸﹐儐豆洽弟昆。”
僮娃-汉语大词典
僮娃
【1】指童婢。{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僮娃果啓扉出﹐不言亦不笑﹐行至我前﹐第以雙手出一紙函見授。”
僮訟-汉语大词典
僮訟
【1】指民事诉讼。{南朝} {梁}{江淹}《後让太傅杨州牧表》:“及荷總任﹐二燿忽周。未能塞謗生民﹐獲免僮訟﹐何盛勳之足題﹐詎深烈之可銘乎?”
僮客-汉语大词典
僮客
【1】奴仆。《汉书·司马相如传》:“{臨邛}多富人﹐{卓王孫}僮客八百人。”{颜师古}注:“僮﹐謂奴。”《三国志·蜀志·糜竺传》:“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産巨億。”
僮兒-汉语大词典
僮兒
【1】男孩。《後汉书·皇甫嵩传》:“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汉书·礼乐志》:“初﹐{高祖}既定天下﹐過{沛}﹐與故人父老相樂﹐醉酒歡食﹐作‘風起’之詩﹐令{沛}中僮兒百二十人﹐習而歌之。”
僮指-汉语大词典
僮指
【1】《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無空手游日,皆有作務,作務須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馬牛蹄角也。”后即以“僮指”称僮仆,奴婢。{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投胎爲巨富之子也﹐生而錦衣玉食﹐金銀山積﹐僮指盈千。”{唐}{柳宗元}《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柳謀}〕有宅一區﹐環之以桑﹐有僮指三百﹐有田五百畝﹐樹之穀﹐藝之麻。”
僮族-汉语大词典
僮族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省。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
僮牧-汉语大词典
僮牧
【1】犹僮仆。{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
僮女-汉语大词典
僮女
【1】童女,少女。{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史记·乐书》:“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
僮幹-汉语大词典
僮幹
【1】原指奴仆和卑官。{南北朝}时多泛指服杂役的低级胥吏。《宋书·张畅传》:“若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幹來。”
僮僕-汉语大词典
僮僕
【1】仆役。《史记·货殖列传》:“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卓王孫}貲財巨萬﹐僮僕數百﹐門闌奢侈。”{唐}{王维}《宿郑州》诗:“他鄉絶儔侣﹐孤客親僮僕。”{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貧無僮僕﹐籬落頓決﹐荆棘叢於庭宇﹐蓬莠塞乎階霤。”{清}{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公以清介自矢﹐夫人親掌簽押﹐署中僮僕不過數人。”
僮蒙-汉语大词典
僮蒙
【1】见“僮矇”。
僮然-汉语大词典
僮然
【1】物始生貌。{汉}{扬雄}《太玄·童》:“陽氣始窺﹐物僮然咸未有知。”{范望}注:“謂之童者﹐立春之節﹐萬物孚甲始出﹐枝葉未舒﹐故謂之童童之初。”
僮約-汉语大词典
僮約
【1】{汉}{王褒}作《僮约》,记奴婢契约。后因以“僮约”泛称主奴契约或对奴仆的种种约束规定。{清}{赵翼}《僮约》诗:“僮約雖頒十數條﹐守門奴已出遊遨。”
幹僮-汉语大词典
幹僮
【1】{南北朝}时为官吏服役的僮仆。《通志·职官七》:“{齊氏}衆官有僮幹之役而不詳其制。”《宋书·沈演之传》:“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不得雜役﹐{太祖}世﹐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
奚僮-汉语大词典
奚僮
【1】见“奚童”。
小僮-汉语大词典
小僮
【1】见“小童”。
山僮-汉语大词典
山僮
【1】山居人家的僮仆。{清}{恽格}《正月廿九夜作》诗:“板橋枯柳草堂開﹐谿畔山僮報客來。”{宋}{杨万里}《偶生得牛尾狸》诗:“山僮相傳皂衣郎﹐字曰季貍氏奇章。”
行僮-汉语大词典
行僮
【1】即行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竹林}叫行僮挑了法事經箱﹐隨着就去。”
家僮-汉语大词典
家僮
亦作“[家童]”【1】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唐}{方干}《山中言事》诗:“山鳥踏枝紅果落﹐家童引釣白魚驚。”《史记·吕不韦列传》:“{不韋}家僮萬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尊爲公侯﹐食邑萬户﹐然身衣弋締﹐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赵广戴禄》:“{戴禄}者﹐{臨邑}{邢子愿}先生家僮﹐亦精六書之學﹐與{子愿}書﹐往往亂真。”
官僮-汉语大词典
官僮
【1】官府的侍役。《世说新语·方正》“{高貴鄉公}薨﹐内外諠譁”{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帝遂拔劍升輦﹐率殿中宿衛﹑倉頭﹑官僮﹐擊戰鼓出{雲龍門}。”{明}{马汝骥}《过玄明宫故址有伤往事六十韵》:“夏門題賊牓﹐陰闥繫官僮。”
孱僮-汉语大词典
孱僮
【1】幼弱的僮仆。《新唐书·张荐传》:“受命之後﹐不宿於家﹐親黨不遑告别﹐介副不及陳請﹐孱僮單騎﹐即日載馳。”
學僮-汉语大词典
學僮
【1】同“[学童]”。{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艺批》:“他日學僮成立﹐皆持{梁啓超}之説以教人﹐豈非誤盡天下蒼生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吏。’”{清}{龚自珍}《拟上今方言表》:“夫乃外史達之﹐太史登之﹐學僮諷之﹐皆後興者也。”【2】书僮。{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院子﹐你與我唤那兩個學僮過來。”
妖僮-汉语大词典
妖僮
【1】见“妖童”。
嬖僮-汉语大词典
嬖僮
亦作“[嬖童]”【1】受宠爱的小童。《左传·哀公十一年》:“{公爲}與其嬖僮{江錡}乘﹐皆死﹐皆殯。”{陆德明}释文:“僮﹐本亦作童。”《礼记·檀弓下》亦载此事﹐作“鄰重”。{郑玄}注:“重﹐皆當爲童。童﹐未冠者之稱。”{朱起凤}曰:“嬖童即比童﹐亦即鄰童﹐若作便嬖解﹐非特重誣古人﹐且亦大背經訓矣。”见《辞通·一东·童》。{清}{戴名世}《孑遗录》:“{羅九武}從數騎獨後﹐夜宿道中﹐密爲書付其嬖僮前行﹐教其兵作亂﹐俟{九武}至{桐}乃止。”【2】指娈童。{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男子生子》:“{福建}總兵官{楊富}有嬖童﹐生二子。”
狡僮-汉语大词典
狡僮
【1】见“狡童”。
書僮-汉语大词典
書僮
【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晉}{宋}蘭臺寺正書令史﹐雖行文書﹐皆有品秩﹐朱衣執板﹐給書僮。”【2】亦作“[書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四老爺}認得他是{徐九公子}家的書僮﹐接過書子﹐拆開來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
挽僮-汉语大词典
挽僮
【1】即挽郎。《艺文类聚》卷十六引{晋}{左芬}《万年公主诔》:“挽僮齊唱﹐悲音激摧。”
歌僮-汉语大词典
歌僮
【1】见“歌童”。
祁僮-汉语大词典
祁僮
【1】形容妇女竦敬奉事,舒迟有仪。语出《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閨闈禀哲﹐笄翟祁僮。”{王闿运}《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何有何無﹐二紀祁僮。”
盲僮跛竪-汉语大词典
盲僮跛竪
【1】瞎眼跛足的童仆。{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竪﹐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於藩籬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田僮-汉语大词典
田僮
【1】田地和僮仆。《史记·平準书》:“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没入田僮。”{司马贞}索隐:“若賈人更占田﹐則没其田及僮僕﹐皆入之於官也。”【2】耕田的奴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田僮﹐是耕田的奴隶。{汉武帝}曾没收商人的大量田地与田僮﹐足见一般地主(包括商人)都愿意使用奴隶。”
私僮-汉语大词典
私僮
【1】犹家臣。《旧唐书·高祖纪》:“兆謀布德﹐顧己莫能﹐私僮命駕﹐須歸藩國。”
蠻僮-汉语大词典
蠻僮
【1】见“蠻童”。
籠僮-汉语大词典
籠僮
亦作“[籠銅]”【1】鼓声。{唐}{柳宗元}《寄韦珩》诗:“飢行夜坐設方略﹐籠銅枹鼓手所操。”{唐}{沈佺期}《则天门赦改年》诗:“籠僮上西鼓﹐振迅{廣陽}雞。”
結僮-汉语大词典
結僮
亦作“[結童]”【1】始结发的孩童。《後汉书·献帝纪》:“結童入學﹐白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絶榮望﹐朕甚愍焉。”{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其爲結僮之時﹐一痴一醒﹐時人盡以爲狂。”
縣僮-汉语大词典
縣僮
【1】县署之杂役。《梁书·沈瑀传》:“{瑀}召其老者爲{石頭倉}監﹐少者補縣僮。”{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周官庶子义》:“{漢}人所謂童騎﹐《梁書·沈瑀傳》所謂縣僮﹐{五代}﹑{遼}﹑{金}﹑{元}人所謂孩兒班﹑寢殿小底﹑著户郎君及諸王以下祗候小底﹐{明}所謂門子﹐今所謂小茶房。”
道僮-汉语大词典
道僮
【1】见“道童”。
課僮-汉语大词典
課僮
【1】督促僮仆。{清}{焦循}《忆书》三:“籬外池中洋蓮花﹐其瓣萬千相抱﹐力不能自舒﹐每晨起課僮代舒之。”【2】占卜者的僮仆。{清}{李渔}《凰求凤·假病》:“一路行來﹐此間已是﹐課僮敲門。”
隸僮-汉语大词典
隸僮
【1】奴仆。{唐}{韩愈}《祭窦司业文》:“乃令{洛陽}﹐歲且四終。惟刑之慎﹐掌正隸僮。”
館僮-汉语大词典
館僮
【1】书僮。{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封}有子{印兒}﹐亦年十八﹐爲{彪}{虎}館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鍾愛。”
馬僮-汉语大词典
馬僮
【1】牵马的僮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時﹐皆以八人肩輿﹐舁藤像而行。有捨身爲馬僮者﹐有捨身爲打扇者。”
騶僮-汉语大词典
騶僮
【1】驺仆。《新五代史·闽世家·王继鹏》:“{高祖}遣散騎常侍{盧損}册{昶}{閩王}﹐拜其子{繼恭}{臨海郡王}。{損}至{閩}﹐{昶}稱疾不見﹐令{繼恭}主之。又遣中書舍人{劉乙}勞{損}于館﹐{乙}衣冠偉然﹐騶僮甚盛。”
鱗僮-汉语大词典
鱗僮
【1】古代神话传说中行水神骑乘的龙。{宋}{范成大}《神弦》诗:“素空逗露晩花泣﹐神官行水鱗僮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