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謨

謨(謨)是什么意思

  • 三謨-汉语大词典

    三謨

    【1】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明史·宋濂传》:“《尚書》二《典》﹑三《謨》﹐帝王大經大法畢具。”

  • 才謨-汉语大词典

    才謨

    【1】才谋。《後汉书·李固传》:“光禄大夫{周舉}﹐才謨高正﹐宜在常伯﹐訪以言議 。”

  • 世謨-汉语大词典

    世謨

    【1】治世的谋略。{唐}{元结}《乱风诗·至荒》:“國有世謨﹐仁信勤歟?”

  • 禹謨-汉语大词典

    禹謨

    【1】{大禹}治国的方略。{宋}{范仲淹}《依韵酬李光化叙怀》:“公餘更勵經邦業﹐思爲清朝贊{禹}謨。”{宋}{陈师道}《登鹊山》诗:“朴俗猶{虞}力﹐安流尚{禹}謨。”

  • 令謨-汉语大词典

    令謨

    【1】犹嘉谋,善策。《北史·樊子盖传》:“十年﹐駕還{東都}﹐帝謂{子蓋}曰:‘{玄感}之反﹐神明故以彰公赤心耳。析珪進爵﹐宜有令謨。’是日進爵爲{濟公}。”《後汉书·桥玄传》:“故太尉{橋公}﹐懿德高軌﹐汎愛博容。國念明訓﹐士思令謨。幽靈潛翳﹐﹐哉緬矣!”【2】指有功于国的谋臣。《隋书·高祖纪上》:“昔{營丘}{曲阜}﹐地多諸國﹐{重耳}{小白}﹐錫用殊禮。{萧何}優贊拜之儀﹐{番君}越公侯之爵。{姬}{劉}以降﹐代有令謨﹐宜崇典禮﹐憲章自昔。”

  • 典謨訓誥-汉语大词典

    典謨訓誥

    【1】《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2】泛指经典之文。{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堯}﹑{舜}﹑{湯}之道在典謨訓誥之間。”{宋}{苏轼}《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祖宗之文章﹐與典謨訓誥﹐並寶於世。”{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屈原}:我的年青时代是受过‘典谟训诰’﹑‘雅颂’之音熏陶的﹐因此我的文章一时也不容易摆脱那种格调。”

  • 典謨-汉语大词典

    典謨

    【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頌之聲﹐不温純深潤﹐則不足以揚鴻烈而章緝熙。”{唐}{刘知幾}《史通·序列》:“竊以《書》列典謨﹐《詩》含比興﹐若不先叙其意﹐難以曲得其情。”【2】指经典;法言。{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倫﹐傳道統﹐有{堯}之君大哉;理綱常﹐訓典謨﹐是{孔}之賢聖哉。”{郁达夫}《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亂世何人識典謨﹐遺民終老作奚奴。”【3】指《尚书》。{元}{耶律楚材}《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經﹐首書其事﹐{堯}{舜}爲五帝之盛主﹐先務厥猷。”{清}{汤斌}《赠李映碧先生》诗:“{魯國}遺經火﹐口傳賴{伏生}。九十{秦}博士﹐典謨賴以明。”

  • 玄謨-汉语大词典

    玄謨

    【1】深远的谋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曹植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 奇謨-汉语大词典

    奇謨

    【1】奇谋。《後汉书·荀彧传》:“況君奇謨拔出﹐興亡所係﹐可專有之邪?”《南史·宋纪上》:“爰初發跡﹐則奇謨冠古。”{清}{李渔}《蜃中楼·幻因》:“露衷曲﹐良緣終阻;遇神仙﹐别授奇謨。”{明}{沈璟}《义侠记·萌奸》:“謝你不推别故﹐一時間便有六出奇謨﹐{九里山}十面大埋伏。”

  • 君謨舊譜-汉语大词典

    君謨舊譜

    【1】指{宋}{蔡襄}所著的《荔枝谱》。{蔡襄}字{君谟}。{宋}{刘克庄}《水龙吟·丁卯生日》词:“也莫貪他﹐{君謨}舊譜﹐{子雲}奇字。”

  • 咨謨-汉语大词典

    咨謨

    【1】咨谋。{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上》:“〔陛下〕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

  • 嘉謨-汉语大词典

    嘉謨

    【1】犹嘉谋。{汉}{扬雄}《法言·孝至》:“或問忠言嘉謨﹐曰:‘言合{稷}{契}謂之忠﹐謨合{皋陶}謂之嘉。’”{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能事聞重譯﹐嘉謨及遠黎。”《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觀察嘉謨。”

  • 國謨-汉语大词典

    國謨

    【1】国家大计。{南朝} {梁}{沈约}《<梁武帝集>序》:“雖密奏忠規﹐遺槀必削﹐而國謨藩政﹐存者猶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武昌起义後清方动态》:“自受任以來﹐籌畫國謨﹐匡襄大局﹐厥功尤偉。”

  • 帝謨-汉语大词典

    帝謨

    【1】帝王的谋略。{唐}{薛能}《升平词》之七:“品物盡昭蘇﹐神功復帝謨。”

  • 師謨-汉语大词典

    師謨

    【1】取法;师法。{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胡亥}少習剋薄之教﹐長遵凶父之業﹐不能改制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申}{商}﹐諮謀{趙高}﹐自幽深宫﹐委政讒賊。”

  • 德謨克拉西-汉语大词典

    德謨克拉西

    【1】英语 democracy 的音译。民主。{邹韬奋}《信箱·变了什么花样》:“真正德谟克拉西之观念﹐三百年来﹐一切社会奋斗﹐奉为准则。”{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当时德谟克拉西先生和赛因思先生的联盟﹐继续开展了革命的斗争。”{聂绀弩}《谈<野叟曝言>》:“{林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为《说大足》﹐是主张个性﹐主张自由﹐拥护德谟克拉西﹐反对思想上的定于一尊的专制主义的。”

  • 廟謨-汉语大词典

    廟謨

    【1】犹庙谋。{清}{洪昇}《长生殿·弹词》:“當日只爲誤任邊將﹐委政權奸﹐以至廟謨顛倒﹐四海動摇。”《後汉书·光武帝纪赞》:“明明廟謨﹐赳赳雄斷。”按﹐謨﹐《文选》作“謀”。{宋}{岳飞}《措置襄汉兵状》:“恭奉聖旨﹐恢復{襄}{漢}﹐仰遵廟謨﹐今已克平五郡。”

  • 宏謨-汉语大词典

    宏謨

    【1】宏谋。{明}{徐一夔}《<郁离子>序》:“皇上龍興﹐卒以宏謨偉畧﹐翼輔興運。”{清}{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爲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謨。”{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子布}擅名﹐遭世方擾。撫翼桑梓﹐息肩{江}表。王略威夷﹐{吴}{魏}同寳。遂獻宏謨﹐匡此霸道。”{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父奮宏謨﹐風虎雲龍;母矢貞心﹐露菊霜桐。”

  • 定謨-汉语大词典

    定謨

    【1】决定策略和计划。语本《诗·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猶辰告。”{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捨西{楚}以擇木﹐迨南{漢}以定謨。”

  • 宸謨-汉语大词典

    宸謨

    【1】帝王的谋略。{唐}{邵说}《代侯中庄谢封表》:“宸謨獨斷﹐睿略潛行﹐曾未三年﹐克平二豎。”

  • 密謨-汉语大词典

    密謨

    【1】秘密谋划。{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忠規密謨﹐潛慮帷幕﹐造膝詭辭﹐莫見其際。”

  • 格謨-汉语大词典

    格謨

    【1】犹格言。{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暐》:“節儉約費﹐先王格謨;去華敦樸﹐哲后恒憲。”

  • 樞謨-汉语大词典

    樞謨

    【1】机要的谋划。{明}{邵璨}《香囊记·点将》:“督府樞謨能贊畫﹐大將軍容盛聲烜赫﹐文武威千里動蠻貊。”

  • 機謨-汉语大词典

    機謨

    【1】智谋,谋略。{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诗:“能將盛事添元化﹐一夕機謨萬古存。”{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别却荒山往帝都﹐萬言書上顯機謨。”{明}{朱有燉}《义勇辞金》第一折:“{漢}國三分{魏}﹑{蜀}﹑{吴}﹐英雄鼎峙運機謨。”

  • 洪謨-汉语大词典

    洪謨

    【1】宏伟的计划。《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斯蓋上哲之洪謨﹐範世之明訓。”{明}{方孝孺}《吊茂陵文》:“何盛業之易隳兮﹐洪謨鬱而難宣。”

  • 淵謨-汉语大词典

    淵謨

    亦作“[淵謩]”【1】谋略深远;深远的谋略。{南朝} {梁}{王僧孺}《答释法云启》:“使夫持論者不終泥於遥轍﹐專謬者無永沈於惑海﹐預奉淵謩﹐孰不懽肅?”《後汉书·邓寇传赞》:“{元侯}淵謨﹐乃作司徒。”{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拔淵謨於潛機﹐騁神鋒於雲斾。”《南齐书·高帝纪上》:“國步斯梗﹐則稜威外發;王猷不造﹐則淵謨内昭。”

  • 朝謨-汉语大词典

    朝謨

    【1】朝廷的谋划。{南朝} {梁}{沈约}《为柳世隆让封公表》:“實賴朝謨謹肅﹐宰略遐震﹐奔鯨外剿﹐臣何力焉?”

  • 文謨-汉语大词典

    文謨

    【1】文章谋略。{明}{方孝孺}《倭研铭》:“産乎夷﹐成乎琢。宣文謨﹐佐帷幄。”

  • 忠謨-汉语大词典

    忠謨

    【1】犹忠谋。《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堪笑淺夫多自用﹐誰能舍己聽忠謨。”《晋书·王导传论》:“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潛運忠謨﹐竟翦吞沙之寇。”{清}{蒋琏}《<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間﹐扶危定傾……其忠謨智計﹐往往見之章奏。”

  • 思謨-汉语大词典

    思謨

    【1】犹谋议。{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接识》:“謀識之人﹐以思謨爲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識道德之良。”

  • 慈謨-汉语大词典

    慈謨

    【1】称慈亲或尊上的谋划。{陈亮}《廷对》引{宋孝宗}问:“朕以涼菲﹐承{壽皇}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憲者﹐甚切至也。”

  • 神謨遠算-汉语大词典

    神謨遠算

    【1】见“神謨廟筭”。

  • 神謨廟筭-汉语大词典

    神謨廟筭

    【1】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第四问》:“而聖人獨稟全智﹐功高萬古﹐神謨廟筭﹐有非他人所能贊其萬一者。”亦作“[神謨遠算]”。{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聞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鐘鼎﹐摩訶其靈廟﹐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謨遠算﹐深計長慮﹐以爲子孫萬世之業。”

  • 神謨-汉语大词典

    神謨

    【1】犹神谋。{章炳麟}《魏武帝颂》:“夫其經緯萬端﹐神謨天挺。”《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朝廷神謨﹐欲必致{休}於步度之中。”{南朝} {齐}{谢朓}《祭大雷何周二神文》:“{周生}電斷﹐神謨英冠。”

  • 睿謨-汉语大词典

    睿謨

    【1】皇帝圣明的谋略。{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故不觀於{安南}﹑{緬甸}之撤兵﹐不足與言安邊之睿謨。”{明}{方孝孺}《依韵略陈情》:“聖學自得師﹐曠代莫與鄰。睿謨粲可述﹐善政難具陳。”{唐}{柳宗元}《为王京兆贺雨表》之二:“又慮宿麥無備﹐播種失時﹐出於宸衷﹐特令賑貸。睿謨潛運﹐甘雨遂周。”{宋}{陆游}《严州到任谢表》:“兹蓋伏遇皇帝陛下﹐睿謨冠古﹐英斷如神。”

  • 皇謨-汉语大词典

    皇謨

    【1】皇帝的谋划。{宋}{王禹偁}《还杨遂蜀中集》诗:“經史子集燦今古﹐粉繪帝道張皇謨。”

  • 聖謨-汉语大词典

    聖謨

    【1】语出《书·伊训》:“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唐}{李白}《明堂赋》:“雖暫勞而永固兮﹐始聖謨于我皇。”{明}{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關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經緯兩儀﹐彌綸三極;其次恢展聖謨﹐潤色洪業。”{宋}{沈括}《<梦溪笔谈>自序》:“聖謨國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紀。”{元}{郑光祖}《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體聖謨﹐深通兵法運神術。”【2】犹圣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3】犹圣旨。{清}{曾国藩}《覆僧格林沁书》:“{蔣凝學}等不甚知{李中丞}前後張弛之道﹐悉秉聖謨﹐猶或拘泥春間辦法﹐不免陽撫陰防之意。”

  • 籌謨-汉语大词典

    籌謨

    【1】谋略;筹划。《三国志·吴志·张紘传》:“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繫命也。”

  • 良謨-汉语大词典

    良謨

    【1】良谋。{晋}{卢谌}《赠刘琨》诗:“弼諧靡成﹐良謨莫陳。”謨﹐《文选》作“謀”。{清}{冯桂芬}《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達人有良謨。”

  • 英謨-汉语大词典

    英謨

    【1】英明的谋略。《金史·太祖纪赞》:“{太祖}英謨叡略﹐豁達大度。”《宋书·武帝纪中》:“攄略運奇﹐英謨不世。”【2】指善长谋略的人。{明}{高启}《顾荣庙》诗:“時屯乏良佐﹐英謨益堪想。”

  • 賢謨-汉语大词典

    賢謨

    【1】才略;智略。{宋}{洪适}《王刚中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制》:“今在禁林﹐悉展賢謨﹐用裨國論。”

  • 規謨-汉语大词典

    規謨

    亦作“[規謩]”【1】规划谋议。《晋书·石勒载记下》:“〔{張賓}〕乃提劍軍門﹐大呼請見。{勒}亦未之奇也。後漸進規謨﹐乃異之﹐引爲謀主。機不虚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賓}之勳也。”【2】法则。《南齐书·陈显达传》:“規謨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文选·陆倕<石阙铭>》:“歷代規謩﹐前王典故﹐莫不芟夷翦截﹐允執厥中。”{李周翰}注:“規﹐法;謩﹐則也。”

  • 邪謨-汉语大词典

    邪謨

    【1】邪恶的计谋。{宋}{苏舜钦}《纳谏书》:“然後朝無遺政﹐物無遁情﹐雖有佞人邪謨﹐莫得而進也。”

  • 那謨-汉语大词典

    那謨

    【1】见“那5摩”。

  • 遠謨-汉语大词典

    遠謨

    【1】深远的谋略。{明}{冯梦龙}《万事足·筵中治妒》:“你婦人家見疎﹐没些兒遠謨。”《後汉书·黄琼传》:“願先生弘此遠謨﹐令衆人歎服﹐一雪此言耳。”{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居高有遠謨﹐處卑鮮奇烈。”

  • 邊謨-汉语大词典

    邊謨

    【1】犹边策。{清}{蒋业晋}《北庭都护行》:“一規定遠籌邊謨﹐期年化洽軍民蘇。”

  • 計謨-汉语大词典

    計謨

    【1】谋略﹔策略。{宋}{彭乘}《续墨客挥犀·杀徐氏族》:“有老樂工目雙瞽﹐作一詩書紙鳶上﹐放入{齊丘}第中。詩曰:‘化家爲國實良圖﹐總是先生畫計謨;一個小兒抛不得﹐上皇當日合何如?’”

  • 訏謨-汉语大词典

    訏謨

    【1】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毛}传:“訏﹐大;謨﹐謀。”{郑玄}笺:“大謀定命﹐謂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國都鄙也。”{唐}{薛逢}《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贊訏謨。”{章炳麟}《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由基}之善息?”

  • 訓謨-汉语大词典

    訓謨

    【1】《尚书》六体中训与谟的并称。后亦用以泛指训教谋画之词。{宋}{范仲淹}《任官惟贤材赋》:“大哉考古典之訓謨﹐觀前王之取捨。”{宋}{欧阳修}《论编学士院制诏札子》:“政令改更﹐學士所作文書﹐皆繫朝廷大事。示於後世﹐則爲王者之訓謨;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實。”

  • 誨謨-汉语大词典

    誨謨

    【1】教给计谋。《宋书·谢灵运传》:“别命羣帥﹐誨謨惠策﹐法奇於《三略》﹐義祕於《六韜》。”

  • 謀謨帷幄-汉语大词典

    謀謨帷幄

    【1】犹言运筹帷幄。《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东观汉记·邓禹传》:“制曰:‘前將軍{鄧禹}﹐深執忠孝﹐與朕謀謨帷幄。’”{宋}{陈亮}《王珪確论如何》:“{唐太宗}之興也﹐{房玄齡}相得於艱難之中﹐謀謨帷幄以定大業。”

  • 謀謨-汉语大词典

    謀謨

    【1】谋划﹔制定谋略。{严复}《原强》:“法弊之極﹐人各顧私﹐是以謀謨廟堂﹐佐上出令者﹐往往翹巧僞汙濁之行以爲四方則效。”《管子·四称》:“昔者有道之臣……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動作則事﹐居國則富。”《东观汉记·明帝纪》:“數問以政議﹐應對敏達﹐謀謨甚深。”{唐}{司空图}《复安南碑》:“且四夷猾夏﹐千古勞師﹐折衝實在於謀謨﹐委寄惟艱於授受。”

  • 諮謨-汉语大词典

    諮謨

    【1】犹谘谋。《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諮謨太后﹐平章宰輔。”《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淮南子·修务训》:“《詩》云:‘我馬唯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諮謨。’”按﹐《诗·小雅·皇皇者华》作“咨謀”。

  • 講謨-汉语大词典

    講謨

    【1】谓谋议政事。{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講謨于朝﹐講士于野﹐鍖刑斧誅﹐選付能者。”

  • 謨-汉语大词典

    “[谟]”的繁体字。《廣韻》莫胡切,平模,明。【1】计谋;谋略。《书·君牙》:“嗚呼﹐丕顯哉﹐{文王}謨。”《陈书·高祖纪上》:“公英謩雄筭﹐電掃風行﹐馳御樓船﹐直跨滄海。”{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之二:“除鐵道問題係一種開國遠謨未敢置論外﹐其最可注意之處﹐則{孫君}之推讓第一次正式總統及力任調和黨派二事。”【2】谋划;谋虑。《庄子·庚桑楚》:“知者﹐接也﹔知者﹐謨也。”《後汉书·左雄传》:“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戹以爲警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撥天關動静全殊﹐應天心逆順難謨。”【3】记述君臣谋议国事的一种文体。{汉}{孔安国}《<尚书>序》:“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墳﹑索所紀﹐莫得而云﹐典﹑謩以降﹐遺風可述。”{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道其常而作彝憲者謂之典﹐陳其謀而成嘉猷者謂之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4】无,没有。{宋}{马令}《南唐书·党与传·查文徽》:“{越}人謨信﹐未可速進。”原注﹕“謨信﹐無信也﹐{閩}人語音。”

  • 謨烈-汉语大词典

    謨烈

    【1】谋略与功业。{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自昔帝王立極垂統﹐爲後世計﹐如{禹}有典則﹐{湯}有風衍﹐{文}{武}有謨烈﹐其子孫能敬承之。”《清史稿·世祖纪》:“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

  • 謨言-汉语大词典

    謨言

    【1】可奉为圭臬的谋略之言。{唐}{柳宗元}《吊屈原文》:“謂謨言之怪誕兮﹐反寘瑱而遠違。”{唐}{柳宗元}《闵生赋》:“{仲尼}之不惑兮﹐有垂訓之謨言。”

  • 謨勳-汉语大词典

    謨勳

    亦作“[謩勳]”【1】谋略和训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書》曰:‘聖有謩勳﹐明徵定保。’”{杨伯峻}注:“逸《書》文﹐僞古文篡入《胤征》。謩同謨﹐謀略。勳借爲訓﹐僞《胤征》即改作訓。”

  • 謨蓋-汉语大词典

    謨蓋

    【1】谋害。蓋﹐通“害”。{洪颐煊}《读书丛录》卷七:“謨蓋猶言謀害也。”《孟子·万章上》:“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

  • 謨略-汉语大词典

    謨略

    【1】谋略。{明}{黄暐}《蓬窗类记》:“公之機警謨略神速如此﹐殆非學而能也。”

  • 謨典-汉语大词典

    謨典

    【1】谟与典﹐均为《尚书》文体﹐因用以代称《尚书》。{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勅天之歌﹐載於謨典。”

  • 謨明-汉语大词典

    謨明

    亦作“[謩明]”【1】谓谋略美善。《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孔}传:“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蔡沈}集传:“{臯陶}言爲君而信蹈其德﹐則臣之所謀者無不明。”{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之一:“君以宫唱﹐寬大而謨明;臣以商應﹐聞義則可行。”{唐}{刘禹锡}《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故自{興元}至{大和}五十年間﹐以勳庸佩相印者三﹐以謩明歷真相者九。”

  • 謨訓-汉语大词典

    謨訓

    亦作“[謩訓]”【1】谋略和训诲。{唐}{权德舆}《唐故尚书兵部郎中杨君文集序》:“協書命於謩訓﹐薦聲詩於郊廟。”{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古之謨訓﹐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也;憔悴事君﹐忠也。”《书·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孔}传:“聖人所謀之教訓﹐爲世明證﹐所以定國安家。”【2】谟和训。《尚书》文体名。{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後序》:“著述者流﹐蓋出於《書》之謨訓﹐《易》之象繫。”

  • 謨士-汉语大词典

    謨士

    【1】谓用计谋招徕士人。一说谋事﹐谋虑事情。《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郭象}注:“縱心直前﹐而羣士自合﹐非謀謨以致之者也。”{陈鼓应}今注:“謨士﹐‘謀事’的同音借字。”【2】谋士。{晋}{陆机}《辨亡论》下:“卑宫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虚己﹐以納謨士之算。”

  • 謨範-汉语大词典

    謨範

    亦作“[謩範]”【1】谋略的法式﹑典范。{唐}{柳宗元}《箕子碑》:“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謩範﹐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明}{李东阳}《明故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少保童公神道碑铭》:“因請召儒臣﹐稽祖宗謨範及古帝王修身立政之道﹐著爲大明一經﹐以次施用。”

  • 謨謀-汉语大词典

    謨謀

    【1】谋划。{叶圣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欣然有作》诗:“開國以來謨謀多﹐躬踐借鑒如疏河。”{宋}{苏舜钦}《答杜公书》:“雖天下共知丈人于朝庭謨謀論議﹐日有所補﹐然未厭天下之所以望丈人之意。”《南史·范云传》:“侍中{張稷}使{雲}銜命至{石頭}﹐{梁武}恩待知舊﹐遂參讚謨謀﹐毗佐大業。”

  • 謨觴-汉语大词典

    謨觴

    【1】石室名。{唐}{冯贽}《记事珠》:“{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謨觴}﹐内有仙書無數﹐{方回}讀書於内。”

  • 謨誥-汉语大词典

    謨誥

    【1】谟与诰。《尚书》文体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論駁書詔﹐潤色王言﹐皆以古義謨誥爲準的﹐侍中{宋璟}﹐中書侍郎{蘇頲}並重之。”

  • 謨臣-汉语大词典

    謨臣

    【1】谋臣。{晋}{陆机}《辨亡论》上:“謨臣盈室﹐武將連衡。”

  • 謨畫-汉语大词典

    謨畫

    【1】谋划。{宋}{岳珂}《天定录·追封鄂王告中书舍人李大异行》:“屢執訊而獲醜﹐亦舍爵而策勳﹐外憺威靈﹐内殫謨畫。”{唐}{柳宗元}《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内贊謨畫﹐不廢其位﹐凡執事十四旬有六日。”

  • 謨斷-汉语大词典

    謨斷

    【1】谋略和决断。{明}{杨士奇}《平湖诗》:“謨斷自天﹐孔神且訏。”

  • 謨策-汉语大词典

    謨策

    【1】计谋策略。{明}{何景明}《盘江行》:“英雄謨策自有術﹐竄婦奸男何足論。”

  • 謨猷-汉语大词典

    謨猷

    【1】谋略。{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四表》:“臣實以量狹而位已過﹐器重而力不任﹐謨猷若斯﹐陛下所盡悉。”《周书·寇洛李弼于谨传论》:“帷幄盡其謨猷﹐方面宣其庸績﹐擬巨川之舟艥﹐爲大厦之棟梁。”{清}{王韬}《变法自强下》:“説者又謂中朝制度迥越尋常﹐前代謨猷姑勿具論。”

  • 謨慮-汉语大词典

    謨慮

    【1】谋划思虑。《淮南子·泰族训》:“{句踐}棲於{會稽}﹐脩政不殆﹐謨慮不休﹐知禍之爲福也。”

  • 雄謨-汉语大词典

    雄謨

    【1】犹宏图。{唐}{苏颋}《睿宗受禅制》:“皇太子{隆基}……自家刑國﹐英徽日甚﹐移孝爲忠﹐雄謨電發。”《周书·文帝纪上》:“竊觀{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謨冠時﹐遠邇歸心﹐士卒用命。”

  • 雅謨-汉语大词典

    雅謨

    【1】雅正的谋议。{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治體高秉﹐雅謨遠播。”{詹鍈}义证:“‘雅謨’﹐雅正的謀議。”【2】指《诗》《书》。泛指古代文献。{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王廷相家藏集》:割正於{六朝}﹐執符於雅謨﹐參變於諸子。”

  • 陳謨-汉语大词典

    陳謨

    【1】陈献谋画。{明}{李东阳}《纳谏》诗:“{虞}廷屢有陳謨拜﹐{漢}室頻聞下詔求。”

  • 高謨-汉语大词典

    高謨

    【1】深谋;良谋。{南朝} {梁}{沈约}《刘领军封侯诏》:“宗社克固﹐寔倚高謨。”《晋书·王导传》:“朕思憑高謨﹐弘濟遠猷﹐維稽古建爾于上公﹐永爲{晉}輔。”

  • 鴻謨-汉语大词典

    鴻謨

    【1】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迺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周振甫}注:“鴻謨:大的謀劃﹐指大文章。”{清}{蒲松龄}《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鴻謨因鳳詔以增輝﹐聖經得王言而益著。”【2】远大的谋略。{闻一多}《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明}{张居正}《答王鉴川书》:“誠高見淵識﹐石畫鴻謨﹐非公愛我之深﹐曷得聞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