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阳

阳(陽)是什么意思

  • 背阴←→向阳-反义词词典

    背阴←→向阳bèiyīn-xiàngyáng

    【词性】:形

    背阴: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向阳:对着太阳。

    【例】 这间房子冬天向阳,夏天背阴,好极了。

  • 残阳←→残月 旭日-反义词词典

    残阳←→残月 旭日cányáng-cányuè xùrì

    【词性】:名

    残阳:夕阳。

    残月:快落的月亮。

    旭日:初升的太阳。

    【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娄山关》) 残月发出暗淡的光,快要掉下山那边去了。 旭日的金光,射散了笼罩在江面的轻烟样的晓雾。(茅盾:《旅行的第一天》)

  • 阴←→阳-反义词词典

    阴←→阳yīn-yáng

    【词性】:名

    阴: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一。2.太阴;月亮。3.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阳: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一。2.太阳;日光。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例】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阴兔两重。(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清·姚鼐:《登泰山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愚公移山》) 我送舅氏,日至渭阳。(《诗经·渭阳》)

  • 阴←→阳-反义词词典

    阴←→阳yīn-yáng

    【词性】:形

    阴:1.隐藏的;不外露的。2.迷信上指属于鬼神的;阴间的。3.带负电的。

    阳:1.外露的。2.迷信上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3.带正电的。

    【例】 “嗬,好大的帽子!”下午常委会上,林江那不阴不阳的神态,马上跳入了梅雪玉的脑海。(肖育轩:《心声》) 商宝权放下了酒瓶,取了一支烟卷吸着,笑道:“我不是说律师。有这么一个县份,来了一位考察大官,他所要考查的机关,设在城隍庙里。据当地人说,这是阴阳二衙合一的表现。(张恨水:《魍魉世界》) 为了区别起见,习惯上我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或阳电荷,用符号“+”表示;而把用兽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或阴电荷,用符号“-”表示。(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基础知识》)

  • 阴电←→阳电-反义词词典

    阴电←→阳电yīndiàn-yángdiàn

    【词性】:名

    阴电: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时表现出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叫阴电。

    阳电:物体失去电子时表现出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叫阳电。

    【例】 爱和恨,不可分割,象阴电、阳电一样相反相成——在你生命的线路上,闪出永不息灭的火花,发出亿万千卡热能!(贺敬之:《雷锋之歌》)

  • 阴沟←→阳沟-反义词词典

    阴沟←→阳沟yīngōu-yánggōu

    【词性】:名

    阴沟:地下的排水沟。

    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

    【例】 污水槽又不直接通到阴沟。污水常常满溢而倒流回来,流到地板上。(巴金:《我的眼泪》) 博士笑道:“这我就有点不敢当。”陆先生笑道:“那么,你就应该列入第四等,是一位人才了。人才更是丢有阳沟里的。”(张恨水:《魍魉世界》)

  • 阴极←→阳极-反义词词典

    阴极←→阳极yínjí-yángjí

    【词性】:名

    阴极:1.蓄电池、电池等直流电源放出电子带负电的电极。2.电子器件中放射电子的一极。

    阳极:1.蓄电池,电池等直流电源吸收电子带正电的电极。2.电子器件中吸收电子的一极。

    【例】 给收音机安装电池时要注意,电池的阴极要对准收音机的阴极,电池的阳极要对准收音机的阳极,如果接错了,收音机就会被烧毁。

  • 阴平←→阳平-反义词词典

    阴平←→阳平yīnpīng-yangpíng

    【词性】:名

    阴平:普通话字调的第一声。

    阳平:普通话字调的第二声。

    【例】 中古的平声调,现代汉语分化成两个调,即阴平和阳平。(邵荣芬:《汉语语音史讲话》)

  • 去声←→阴平 阳平 上声-反义词词典

    去声←→阴平 阳平 上声qùshēng-yīngpíng yángpíng shǎngshēng

    【词性】:名

    去声:普通话字调的第四声,读降调,符号是“、”。

    阴平:普通话字调的第一声,读高平调,符号是“-”。

    阳平:普通话字调的第二声,读高升调,符号是“ˊ”。 上声: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读先降后升调,符号是“”。

    【例】 这四种调值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就是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类。传统的音韵学把这四种调类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也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 山阳←→山阴-反义词词典

    山阳←→山阴shānyáng-shānyīn

    【词性】:名

    山阳:山的南侧。

    山阴:山的北侧。

    【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晋·王羲之:《兰亭序》) 存异山阳之居,没非要离之侧。(南朝·梁:《答陆机知己赋》)

  • 太阳←→月亮 月球-反义词词典

    太阳←→月亮 月球tàiyáng-yuèliàng yuèqiú

    【词性】:名

    太阳:银河系的恒星之一,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34万倍,表面温度是0.6万度,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地球围绕着它旋转并从它得到光和热。

    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本身不发光,直径为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月亮。

    【例】 天上虽然没有太阳,然而几块淡青的空处,和西洋女子的碧眼一般,在白云浮荡的中间,常在向我们地上的人们密送秋波。(郁达夫:《苏州烟雨记》) 这时在天空里被灰色的云块所掩蔽住了的月亮,渐渐地突出云块的包围,露出自己皎洁的玉面来。(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 月球……那一面我们永远不得见。(鲁迅:《华盖集·补白》)

  • 太阴←→太阳-反义词词典

    太阴←→太阳tàiyīn-tàiyáng

    【词性】:名

    太阴:月亮。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经常不断地进行原子核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太阳离地球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

    【例】 西山真氏曰:“月,太阴也,本有质而无光。”(《性理会通》) 早上的太阳仍象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艾芜:《石青嫂子》)

  • 太阳历←→太阴历-反义词词典

    太阳历←→太阴历tàiyánglì-tàiyīnlì

    【词性】:名

    太阳历:阳历。

    太阴历:阴历。

    【例】 今天是太阳历八月六日,而太阴历是七月初一日。

  • 夕阳←→朝阳 朝日 旭日-反义词词典

    夕阳←→朝阳 朝日 旭日xīyáng-zhāoyáng zhāorì xùrì

    【词性】:名

    夕阳:傍晚的太阳。

    朝阳:初升的太阳。

    朝日:早晨的太阳。

    旭日:初出的太阳。

    【例】 夕阳斜照进来,满屋都是阳光,一阵阵清凉的海风,吹着后园的菩提树叶,肖骚作响。(郭沫若:《幼年时代》) 峰尖浸着粉红的朝阳。山半腰,抹着一两条淡淡的白雾。(艾芜:《山峡中》) 东风奏着柔媚的调子,黄浊的江水在山峡的紧束中渐渐地奔流而下,闪着朝日的金光,时时现出一个个的小漩涡。(茅盾:《旅行的第一天》) 旭日的金光,射散了笼罩在江面的轻烟样的晓雾。(同上)

  • 阳历←→阴历-反义词词典

    阳历←→阴历yánglì-yīnlì

    【词性】:名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制定的一种历法。

    阴历:根据月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而制定的一种历法。

    【例】 中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合历。阳历以太阳为准,阴历以太阴(月亮)为准。(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 阳文←→阴文-反义词词典

    阳文←→阴文yángwén-yīnwěn

    【词性】:名

    阳文: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阴文: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

    【例】 上古玺书封以紫泥,余皆折简封蜡,用白文印印于蜡上,其文突起曰阳;后代制有印色印之,其文虚白曰阴。(明·文彭:《印章集说辨阴阳文》)

  • 阳性←→阴性 中性-反义词词典

    阳性←→阴性 中性yángxìng-yīnxìng zhōngxìng

    【词性】:名

    阳性: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中的一种。如俄语Hаpog是阳性。

    阴性: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中的一种。如俄语роguна是阴性。

    中性: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中的一种。如俄语nepо是中性。

    【例】 英语不象其他欧洲语言,它的名词在语法上是没有“性”的区分的。只有一部分名词随着词义的不同可以分阴阳性,表示男人或雄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阳性,表示女人或雌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阴性。(张道真编著:《实用英语语法》) 性是俄语名词最典型的语法特征之一。除了只用于复数形式的名词以及所谓共性名词外,任何一个俄语名词都属于一定的性的范畴:或者是阳性,如gоu〔房子〕,cmygéHm〔大学生〕;或者是阴性,如кнúкzа〔书〕,сmуgéнmкa〔女大学生〕;或者是中性,如окно〔窗〕,собр Hue〔会议〕。”(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现代俄语语法新编》)

  • 阴性←→阳性-反义词词典

    阴性←→阳性yīnxìng-yángxìng

    【词性】:名

    阴性:诊断疾病时对进行某种化验或试验所得结果的表示方法。表明体内没有某种病原体或对某种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阳性:诊断疾病时对进行某种化验或试验所得结果的表示方法。表明体内存在某种病原体或对某种药物有过敏反应。

    【例】 经过化验,从呈现阳性或阴性中,医生可以做出体内有无某种病原体的诊断。

  • 阴叶←→阳叶-反义词词典

    阴叶←→阳叶yīnyè-yángyè

    【词性】:名

    阴叶:背阳的叶子。

    阳叶:当阳的叶子。

    【例】 树上长满了阴叶和阳叶,你能把它们辨别清楚吗?

  • 雨伞←←阳伞 旱伞-反义词词典

    雨伞←←阳伞 旱伞yǔsǎn-yángsǎn hànsǎn

    【词性】:名

    雨伞:防雨的伞。

    阳伞:遮太阳的伞。

    旱伞:阳伞。

    【例】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送雨衣》) 琴打着一把阳伞遮住初夏的日光。(巴金:《秋》) 大暑热天出门要带一把旱伞,免得中暑。

  • 墨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墨阳mò yáng

    【释义】:

    古宝剑名。墨阳本为地名,其地产剑,故名。《淮南子·修务训》:“服剑者期于铦利,而不期于墨阳、莫邪。”高诱注:“墨阳、莫邪,美剑名。”汉·王逸《九思·伤时》:“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

  • 青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青阳qīng yáng

    【释义】:

    指春季。《尔雅·释天》:“春为青阳。”郭璞注:“气清而温阳。”《汉书·礼乐志·郊祀歌》:“青阳开动,根荄以遂。”根荄,指草根,荄(gāi),草根。唐·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 新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新阳xīn yáng

    【释义】:

    春季的别称。古人以一年的上半年(春夏)为阳,下半年(秋冬)为阴。因春为四季之首,故称“新阳”。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 阳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春yáng chūn

    【释义】:

    指春季,以其气候温暖宜人,故称。《管子·地数》:“阳春农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墙,毋得善冢墓。”《楚辞·九辨》:“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又指“盛世”,见该条。

  • 阳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季yáng jì

    【释义】:

    指春季。古人认为春天阳气上升,故以春为阳。《南齐书·乐志》:“阳季勾萌达,炎徂溽暑融。”炎徂(cú),谓炎热的天气,即夏季已过去。

  • 少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少阳shào yáng

    【释义】:

    指东方。本为《易》四象之一,月令在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东方少阳,日月所出。”王闿运《衡阳常侍家庙碑》:“前设大殿,户向少阳。”又指东宫。亦为中医学经脉名。

  • 阳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春yáng chūn

    【释义】:

    喻清明盛世。唐·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 端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阳duān yáng

    【释义】:

    即端午节。元·欧阳玄《渔家傲》词:“五月都城犹衣裌,端阳蒲酒新开腊。”

  • 亢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亢阳kàng yáng

    【释义】:

    指旱灾。阳光极盛,久旱不雨。三国·魏·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宋·司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云族,主施雨的龙,借指雨。

  • 阳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鸟yáng niǎo

    【释义】:

    鹤的别称。南朝·宋·浮丘公《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

  • 阳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九yáng jiǔ

    【释义】:

    指灾荒年景和厄运。术数家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即开始的一百零六岁中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阳,亢阳,即天旱。三国·魏·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值阳九天妾之世,遭灾光厄会之运。”宋·文天祥《正气歌》:“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 夕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夕阳xī yáng

    【释义】:

    比喻晚年。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已之老也。”唐·杜甫《上白帝城》诗:“老先闻悲角,人扶执夕阳。”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霞贪名利,夕阳尤子孙。”

  • 洛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洛阳luò yáng

    【释义】:

    古都名,今设市,属河南省。以其在洛水之阳(北)而得名。战国秦襄王以洛阳为县,属三川郡。西汉为河南郡治。东汉建为都城。三国魏及西晋与后唐皆建都于比。隋唐及五代的梁晋汉周和北宋,亦以此为陪都。明清时设县,属河南府治。

  • 雒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雒阳luò yáng

    【释义】:

    即洛阳。《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县二十二:雒阳。”注:“鱼豢云:汉火德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渔氏说,则光武以后改为雒字也。”

  • 寿阳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寿阳花shòu yáng huā

    【释义】:

    梅花的别称。《宋书》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睡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后被称为寿阳妆,称梅花为寿阳花。亦省称“寿阳”。宋·吴文英《天香·腊花》词:“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

  • 阳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晁yáng zhāo

    【释义】:

    清朗的早晨。晁,通“朝”(zhāo)。汉·扬雄《羽猎赋》:“于是天子乃出,阳晁始出乎玄宫。”注:“阳朝,阳明之朝,晁,古字同也。”

  • 九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阳jiǔ yáng

    【释义】:

    日出处。本为天地的边沿。《楚辞·远游》:“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王逸注:“九阳,谓天地之涯。”实为想象中的天地极边的一个地名,故又指日出处。《楚辞·九思》:“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又指“太阳”,见该条。

  • 浮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浮阳fú yáng

    【释义】:

    日光别称。以其随太阳运用而在空中浮动,故名。晋·张协《杂诗》:“浮阳映翠林,回猋扇绿竹。”回猋,旋风,猋(biāo),通“飙”。

  • 骄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骄阳jiāo yáng

    【释义】:

    阳光。唐·韩愈《和候协律泳笋》诗:“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又指烈日。

  • 日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日阳rí yáng

    【释义】:

    亦作“日旸”,阳光。唐·白居易《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诗:“低屏软褥卧藤床,舁向前轩就日阳。”舁(yú),抬。又《饱食闲坐》诗:“箕踞拥裘坐,半身在曰阳。”

  • 阳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彩yáng cǎi

    【释义】:

    阳光。南朝·宋·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繁林收阳彩,密苑解华业。”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三二:“阳彩皆阴翳,亲友尽睽违。”睽(kuí)违,别离。

  • 阳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明yáng míng

    【释义】:

    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像。君德衰微,阴道盛强,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晋·束晳《补亡诗·华黍》:“玉烛阳明,显猷翼翼。”又为经脉名。

  • 太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阳tài yáng

    【释义】:

    日的通称。银河系的恒星之一,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九大行星围绕它旋转。根据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光照亮度、季节变化,太阳颇多异名。《汉书·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颜师古注:“太阳,日也。”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又指阳光或旺盛的阳气。朝阳、夕阳,另立条目。

  • 九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阳jiǔ yáng

    【释义】:

    太阳。九,为阳数。《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李贤注:“九阳,谓日也。”明·刘基《淮南王》诗:“虹蜺缤纷夹采斿,上窥九阳下六幽。”又指日出处和天地的边沿。

  • 闿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闿阳kǎi yáng

    【释义】:

    太阳。闿,开。《旧唐书·音乐志》卷三引则天大圣皇后《大享昊天乐章》之三:“闿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 天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阳tiān yáng

    【释义】:

    太阳的别称。《法苑珠林》卷七:“日为天阳,火为地阳;地阳上升,天阳下降。”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

  • 乌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乌阳wū yáng

    【释义】:

    太阳。古代神话言日中有三足乌,故称。《旧唐书·李密传·赞》:“乌阳既升,爝火不息。”

  • 阳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精yáng jīng

    【释义】:

    太阳的异名。《后汉书·丁鸣传》:“日者阳精,守实不亏。”汉·蔡琰《悲愤诗》:“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

  • 阳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灵yáng líng

    【释义】:

    太阳。谓为阳之神。《三国志·蜀·郤正传·释讥》:“且阳灵幽于唐叶,阴精应于商时,阳盯请而洪灾息,桑林祷甘泽滋。”阴精,月亮。晋·左思《魏都赋》:“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濛雾于其里。”亦指天神。

  • 阳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曜yáng yào

    【释义】:

    太阳的别称。曜,阳光,借指太阳。唐·刘禹锡《谢门下武相公启》:“回阳曜于肃杀之辰,沃天波于蹭蹬之际。”

  • 阳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宗yáng zhōng

    【释义】:

    太阳。谓为众阳之宗。《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礼记·月令》:“腊先祖五祀”疏引汉·蔡邕:“日为阳宗,月为阴宗。”

  • 幽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幽阳yōu yáng

    【释义】:

    初升太阳之称。以其光照微弱,故云。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一:“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乾凝。”圆光,亦指太阳;阴魄,指月亮。

  • 朱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朱阳zhū yáng

    【释义】:

    太阳。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左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这里的“朱阳”、“玄阴”(月),指旗上绣的或画的日月。唐·王勃《盖州夫子庙碑》“是以朱阳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万物睹。”九有,指九州。清·黄鷟来《雨中感怀》诗:“朱阳蔼江郭,首夏渐和柔。”又指“夏季”,见该条。

  • 重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重阳chóng yáng

    【释义】:

    指天。《楚辞·远游》:“举重阳为帝宫兮,造旬始而清都。”清都,谓天帝所居之宫殿。洪兴祖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 阳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天yáng tiān

    【释义】:

    东南方的天空。《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南曰阳天。”高诱注:“东南,木之季也,将即太阳,纯乾用事,故曰阳天。”

  • 丹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阳dān yáng

    【释义】:

    铜的别称。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竟问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境,背铭云:‘汉有善铜出丹阳,取为境,清如水,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东坡,亦不知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按:实乃以地名铜。丹阳,乃出产铜的地名。

  • 岳阳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岳阳金yuè yáng jīn

    【释义】:

    犹“南金”,指铜。岳阳为楚地。楚金号南金。元·高明《琵琶记·牛相派人接伯喈家眷》:“果然胜似岳阳金。”《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但愿应时还得见,须知胜似岳阳金。”

  • 夕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夕阳xī yáng

    【释义】:

    本指傍晚的太阳,亦喻晚年。晋·刘琨《重赠卢湛》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唐·杜甫《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抉报夕阳。”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又指山的西面。

  • 朱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朱阳zhū yáng

    【释义】:

    本指炽烈的太阳,借指夏季。《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朱阳否于素秋,玄阴抑于孟夏。”玄阴’指冬天极盛的阴气,借指冬天。唐·卢照邻《双槿赋》:“青陆至而莺啼,朱阳升而花笑。”青陆,即青道,本指月亮运行的轨道之一,借指月亮。卢诗中的“朱阳”,实指“太阳”,并非“夏季”。朱阳,亦为“太阳”的异名,见该条。

  • 阳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鱼yáng yú

    【释义】:

    鱼。汉·枚乘《七发》:“阳鱼腾跃,奋翼振鳞。”注:“曾子曰: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鱼鸟皆卵生。”

  • 初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初阳chū yáng

    【释义】:

    朝阳;晨辉。唐·温庭筠《正见寺晓别生公》诗:“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宋·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幽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幽阳yōu yáng

    【释义】:

    初升的太阳。因阳光微弱,故云。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一:“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生。圆光正东满,阴魂已朝凝。”又指月亮。

  • 朝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朝阳zhāo yáng

    【释义】:

    早晨的太阳。晋·潘岳《籍田赋》:“若湛露之晞朝阳,众星之拱北辰也。”湛露,清露;晞,晒干;拱,围绕;北辰,北极星。

  • 孟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孟阳mèng yáng

    【释义】:

    正月别称。《初学记》卷三,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

  • 三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三阳sān yáng

    【释义】:

    正月的异名。按《易》正月为泰,卦象为上坤下乾,即上三阴,下三阳,名“三阳交泰”或“三阳开泰。”故称正月为三阳。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孔颖达疏:“正月,三阳既上,成为乾卦。”乾卦为三阳爻,故以三阳称正月。南朝·宋·孔皋《会稽记》:“三阳之辰,华卉代发。”宋·王安石《谢林肇长官启》:“三阳肇岁,万物同春。”又指中医经络学的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亦指晋张孟阳(张载)、景阳(张协)、季阳(张亢)三兄弟。也指春天。

  • 仲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仲阳zhòng yáng

    【释义】:

    即仲春,为二月的别称。南朝·梁元帝《纂要》:“二月仲春,亦为仲阳。”

  • 正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正阳zhēng yáng

    【释义】:

    农历四月。谓其时太阳开始正轨直射,白昼渐长。晋·傅玄《述夏赋》:“四月惟夏,运臻正阳。”

  • 精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精阳jīng yáng

    【释义】:

    农历六月的别称。以其时日盛阳刚,故云。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六月》:“梁元帝《纂要》:‘六月为精阳。’”

  • 阳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阳月yáng yuè

    【释义】:

    十月的异称。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十月建亥,亥为阳之始;又因十月气候多暖,称为阳春:故十月名为阳月。《诗·小雅·采薇》“岁亦阳止。”郑玄笺:“十月为阳,时坤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此月为阳。”《后汉书·广成颂》:“至于阳月,阴慝害作。”

  • 阳-古汉语虚词词典

    阳yáng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假装去做某事。义即“假装地”、“佯装”。①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史记·韩世家》)②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汉书·韦贤传》)——薨:死。雅意:本意。便利:大小便。③宣王乃复阳为昏谬,曰:“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错乱其辞,状如荒语。(《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引《魏末传》)——努力:珍重,保重。荒语:荒诞话。④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世说新语·假谲》)——句义:〔魏武帝〕后来假装睡着了,他所宠幸的一个人,悄悄给他盖上被子,〔魏武帝〕顺手便杀死了这个人。⑤一日,呈牍尹前,尹偶坠笔,目公拾之,公阳为不解,而止白所议公事。(《南村辍耕录·萧先生》)——呈:呈交。牍:文书,文件。尹:府尹。目:用作动词,用眼示意。止:只。白:陈述,禀告。⑥中一妇有姿色,黄欲劫取,妇阳谓贼曰:“吾夫少选至,愿一见,嫁君未晚。”(《续夷坚志·单州民妻》)——少选:很快。

  • 残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残阳cányáng

    夕阳——朝阳

  • 朝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朝阳zhāoyáng

    初升的太阳——夕阳、残阳、落日(~的光辉照射着田野)

  • 太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太阳tàiyáng

    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俗称日头,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阴、月亮。

  • 夕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夕阳xīyáng

    傍晚的太阳——朝阳(~东升,夕阳西下。)、晨光(这间屋子可以照到~)、旭日(~东升,夕阳西下,都是很美的景色)。

  • 夕阳西下-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夕阳西下xīyángxīxià

    傍晚的太阳下山了——旭日东升

  • 向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向阳xiàngyáng

    对着太阳,一般指朝南——背阴(这间屋子是~的)

  • 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阳yáng

    ①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阴(~阳二气)②凸出的——阴(~文)③外露的、表面的——阴(阳奉~违)④迷信指属于人和人世的——阴(~间)⑤太阳——阴(背~)

  • 阳春白雪-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深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现在是“阳春白雪”和“~”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 阳关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阳关道yángguāndào

    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后来泛指通行便利的大路,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

  • 阳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阳历yānglì

    历法的一类,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而制定的,也叫太阳历——阴历、农历、旧历、夏历(春节是指~正月初一,不是指阳历说的。)

  • 朝阳 朝日 旭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朝阳 朝日 旭日

    朝阳zhāoyáng 朝日zhāorì 旭日xùrì

    名词。指刚升起的太阳。

    “朝阳”较为常用,多用于白话语句,可出现在“的”“着”之后。例如:“初升的朝阳把金色的光辉,洒满了整个雪原”(郑加真:《江畔朝阳》);“翠绿的针叶映着朝阳”(《上海文艺》,1978,1);“坑道口上那株繁花满枝的杜鹃,迎着朝阳亭亭玉立”(和谷岩:《枫》)。

    “朝日”书面语色彩比“朝阳”浓,是文言词,用于书面语特征较明显的语境。例如:“却见东边海际,朝日已升起半轮”;“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刘白羽:《日出》)。

    “旭日”突出初升的太阳所带的光芒(因为“旭”原表示“初出的阳光”);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朝日”更浓些,更须用于书面语,常须有其他文言词的配合。例如:“旭日冉冉升起在群山之巅”;“喷薄的旭日,清亮的山泉,闹春的百花”(《散文》,1982,1)。

  • 阳旭山立-实用委婉语词典

    阳旭山立

    喻指待人像春阳一样温暖,立身像山岳一样挺拔。形容品行光明正大。

  • 山阳笛声-实用委婉语词典

    山阳笛声

    婉指对老朋友的殷殷思念。《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经过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出嘹亮的笛声,情不自禁追忆亡友嵇康、吕安,写下《思旧赋》。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实用委婉语词典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意为靠近水的楼台总是能先看到月亮,朝着太阳的花木容易显翠如春。语出宋苏麟《上范希文》。

  • 衡阳断雁-实用委婉语词典

    衡阳断雁

    婉指失去了音信。湖南衡阳有回雁峰,传说大雁至此不过。元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湘浦鱼沈,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竖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竖阳

    男子性欲膨胀的委婉语。

  • 各走各的阳关道-实用委婉语词典

    各走各的阳关道

    婉指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别人和自己同走一条路。中国俗语。

  •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意为时间过去了不会再回来,花儿开过了在同一年不会再开放。语出晋陆机《短歌行》。

  •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实用委婉语词典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意为过于高深的东西难以得到众人的接受。《阳春》系古代楚国歌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也称“高曲”。

  • 青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青阳

    喻指春天。天体有太阳,人体有阳气,每逢春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天地间生气萌动,万物推陈出新,故有此说。

  • 夕阳红-实用委婉语词典

    夕阳红

    意为人进入老年,犹如太阳下山。

  • 人体的太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体的太阳

    意为没有太阳,世界万物就不复存在;而人体没有心脏,也会死亡。

  • 阳明毛-实用委婉语词典

    阳明毛

    人的胡须的美称。古人云:“阳明属肾水,水流下,故下生。”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实用委婉语词典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意为等到了重阳节,我再来与您一起观赏菊花。语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流水夕阳-实用委婉语词典

    流水夕阳

    用于表达对男丧的哀情。喻指。

  • 高阳-孙子兵法词典

    高阳

    【释义】:

    高而向阳之地。《地形篇》:“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又《地形篇》:“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杜佑注:“居高阳之地,以待敌人;敌人从其下阴而来,击之则胜。”

  • 贵阳-孙子兵法词典

    贵阳

    【释义】:

    重视向阳地形。《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王晳注:“久处阴湿之地,则生忧疾,且弊军器也。”

  • 阳-孙子兵法词典

    阳yáng

    【释义】:

    〔陽〕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地形篇》:“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②明亮;晴朗。《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杜牧注:“阴阳者,五行、刑德、向背之类是也。”王晳注:“夫阴阳者,非孤虚向背之谓也,盖兵自有阴阳也。”

  • 阴阳-孙子兵法词典

    阴阳

    【释义】:

    昼夜、阴晴等天气变化。《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曹操注:“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

  •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反义词应用词典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xiàlǐbārén

    阳春白雪 yángchūnbáixuě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例句〕

    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阳春白雪】比喻艺术性很高、难度较大的文艺作品。

    〔例句〕

    况且“传统风格”完全可以写出堪称“阳春白雪”的作品。

  • 向阳 背阴-反义词应用词典

    向阳 背阴

    向阳 xiàngyáng 背阴 bèiyīn

    【向阳】动词,对着阳光。

    〔例句〕

    1.山坡上,向阳的一面已经长出嫩嫩的小草。

    2.赤道以北,人们盖房总爱选择座北朝南的方向,为的是向阳。而到了赤道以南,一切就反过来了。

    【背阴】动词。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例句〕

    人们都躲在能背阴的大树、墙根儿下,逃避那炙人的阳光。

    〔应用例句〕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边等向阳的地方称为“阳”;把山的北面,水的南边等背阴的地方称为“阴”。

  • 衡阳-古文观止词典

    衡阳héng yáng

    【词性】:名词

    县名。在今湖南省南部(1)。《滕王阁序》:声断衡阳之浦。——声音停止在衡阳的水边。

  • 昌阳-古文观止词典

    昌阳chāng yáng

    【词性】:名词

    药材名,即昌蒲。据说久服昌蒲可以延年益寿(1)。《进学解》: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却指责医师用昌蒲作长寿药。

  • 范阳-古文观止词典

    范阳fàn yáng

    【词性】:名词

    古地名。在今河北涿县一带。此指祖无择的郡望,并非籍贯(1)。《袁州州学记》: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范阳的祖无择任职袁州。

  • 郭汾阳-古文观止词典

    郭汾阳guō fán yáng

    【词性】:名词

    即郭子仪。唐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曾任太尉、中书令,封汾阳郡王(1)。《辨奸论》: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郭汾阳见到卢杞说:“这个人若是得志,我的子孙就没有能剩下的了。”

  • 河阳-古文观止词典

    河阳hé yáng

    【词性】:名词

    唐时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5)。《送石处士序》: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就任节度使以后的第三个月,向属员中的贤者访求贤士。《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大夫乌公一到河阳,东都处士的住屋中就没有人了。《祭十二郎文》:从嫂归葬河阳。——跟着嫂嫂把哥哥的棺木送到河阳安葬。

  • 华阳-古文观止词典

    华阳huà yáng

    【词性】:名词

    指华阳君。名芈戎。战国时秦宣太后的同母弟。封在华阳(1)。《李斯谏逐客书》:逐华阳。——驱逐了华阳君。

  • 华阳巾-古文观止词典

    华阳巾huà yáng jīn

    【词性】:名词

    道士戴的一种帽子(1)。《黄冈竹楼记》:戴华阳巾。——头戴华阳巾。

  • 淮阳-古文观止词典

    淮阳huái yáng

    【词性】:名词

    国名。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淮阳)(1)。《贾谊治安策一》:幽王王淮阳。——幽王在淮阳称王。

  • 黎阳-古文观止词典

    黎阳lí yá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东(1)。《诸葛亮后出师表》: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在祁连山遇到危险,在黎阳受到威胁。

  • 洛阳-古文观止词典

    洛阳luò yá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河南省西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等均建都于此(10)。《苏秦以连横说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处天下之中。——洛阳处在全国的中心。《贾谊论》:贾生,洛阳之少年。——贾生,是洛阳的年轻人。

  • 眉阳-古文观止词典

    眉阳méi yáng

    【词性】:名词

    即眉州。苏洵是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县)人(1)。《张益州画像记》:眉阳苏洵言于众曰。——眉阳苏洵向大家说道。

  • 南阳-古文观止词典

    南阳nán yáng

    【词性】:名词

    一、郡名。秦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5)。《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将军从前在南阳提出这个远大的计划。《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

    二、地名。战国时齐地。在今河南省焦作、博爱一带(1)。《司马错论伐蜀》:魏绝南阳。——魏国断绝南阳〔的通路〕。

  • 欧阳公-古文观止词典

    欧阳公ōu yáng gōng

    【词性】:名词

    对欧阳修的尊称。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6)。《上梅直讲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听说现在天下有个欧阳公。《上枢密韩太尉书》:见翰林欧阳公。——谒见了翰林学士欧阳公。《徐文长传》: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正如欧阳公所说“妖媚的女子老了,仍然留有美好的姿态”。

  • 欧阳修-古文观止词典

    欧阳修ōu yáng xīu

    【词性】:名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2)。《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具官欧阳修,恭恭敬敬地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敭到太清。

  • 欧阳子-古文观止词典

    欧阳子ōu yáng zǐ

    【词性】:名词

    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1)。《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欧阳子正夜里读书。

  • 首阳山-古文观止词典

    首阳山shǒu yáng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山西省永济县南(3)。《伯夷列传》:隐于首阳山。——隐居在首阳山里。《伯夷列传》:遂饿死于首阳山。——终于饿死在首阳山。《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在首阳山。——所以伯夷认为周朝可耻,饿死在首阳山下。

  • 渭阳-古文观止词典

    渭阳wèi yáng

    渭水之北(1)。《范雎说秦王》: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在渭水北岸的水边钓鱼。

  • 巫阳-古文观止词典

    巫阳wū yáng

    【词性】:名词

    古巫师名(1)。《潮州韩文公庙碑》:讴吟下招遣巫阳。——于是派遣巫阳唱着歌到下界去招公回来。

  • 夕阳-古文观止词典

    夕阳xī yáng

    【词性】:名词

    傍晚的太阳(2)。《黄冈竹楼记》:送夕阳,迎素月。——送走傍晚的太阳,迎来皎洁的月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傍晚的太阳挂在山上。

  • 夏阳-古文观止词典

    夏阳xià yáng

    【词性】:名词

    古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北(5)。《虞师晋师灭夏阳》: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不是国家而说灭亡,是因为重视夏阳。《虞师晋师灭夏阳》: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夏阳是虞国和虢国的边界要塞。《虞师晋师灭夏阳》:灭夏阳而虞、虢举矣。——消灭了夏阳,那虞国、虢国就都可以被攻下了。

  • 咸阳-古文观止词典

    咸阳xián yáng

    【词性】:名词

    秦朝的都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2)。《贾谊过秦论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集中到咸阳。《阿房宫赋》:直走咸阳。——径直奔向咸阳。

  • 与于襄阳书-古文观止词典

    与于襄阳书

    【说明】:

    作此文时,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于頔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襄阳,故称于襄阳。作者上书于頔,目的仍在子求于烦援引。但在写法上,他先论证“先达之士”与“后进之士”休戚相关,应该相互依赖。然后分析二者不能“相须”的原因。最合透露自己怀才不遇,毛遂自荐的用意。过样一来,就显得不亢不卑,委婉得体。但韩愈如此汲汲于仕进的行为,为后世耿介之士所不取。

    【原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说明】:

    本文与上文是姊妹篇。温处士即温造,本来是隐居居士,也被乌重胤召入幕府,韩愈就写了此文赠他。但在写法上和前文有所不同。本文重在赞扬乌重胤知人善任,并用温造、石洪之事加以证明。用反衬的手法渲染温造的才德杰出,以比喻的手法颂扬乌重胤的识人重才,都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原文】: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铁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 阳-古文观止词典

    阳yáng

    【词性】:名词

    一、与“阴”相对。面向日光。山之南河之北为阳(6)。《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太行山的南面有一个盘谷。《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灌水的北边有条小河,向东流入潇水。《喜雨亭记》: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天下了麦子。

    二、指邹阳。西汉文学家。齐(今山东)人。初从吴王刘濞,后去为梁孝王客,被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王上客(4)。《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阳为人有智略。——邹阳为人有智谋才略。《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胜等疾阳。——羊胜等人妒忌邹阳。《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阳乃从狱中上书曰。——邹阳于是就在狱中上书说。

  • 阳-古文观止词典

    阳yáng

    【词性】:动词

    用同“佯”。假装(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箕子阳狂。——因此箕子假装疯狂。

  • 阳城-古文观止词典

    阳城yáng chéng

    【词性】:名词

    阳城(736-805),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东南)人,字亢宗,家贫好学,进士及第后隐居中条山,后由李泌推荐,被德宗召拜为谏议大夫,任官期间每日饮酒,不理政务。为此韩愈写了《争臣论》(1)。《争臣论》: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有人向我询问谏议大夫阳城,可以认为他是有道德的人吗?

  • 阳春-古文观止词典

    阳春yáng chūn

    【词性】:名词

    一、楚国高雅的歌曲名(1)。《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能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二、温暖的春天(1)。《春夜宴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何况温暖的春天用美好的景色召唤我们。

  • 阳阿-古文观止词典

    阳阿yáng ē

    【词性】:名词

    较为高深的歌曲名(1)。《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能跟着和唱的有几百人。

  • 阳群-古文观止词典

    阳群yáng qún

    【词性】:名词

    人名,三国蜀将,曾任巴西太守(1)。《诸葛亮后出师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自从我出兵到汉中,中间只有一年罢了,然而就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以及曲长,屯将七十多人,他们都是所向无敌的骁勇驰突的将士。

  • 阳山-古文观止词典

    阳山yáng shān

    【词性】:名词

    山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北,靠近太湖(1)。《吴山图记》: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其中最高的山有:穹窿山、阳山、邓尉山、西脊山、铜井山。

  • 阳子-古文观止词典

    阳子yáng zǐ

    【词性】:名词

    指阳城(736-805),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东南)人,字亢宗,家贫好学,进士及第后隐居中条山,后由李泌推荐,被德宗召拜为谏议大夫,任官期间每日饮酒,不理政务,为此韩愈写了《争臣论》。“子”表示对男子的美称或敬称(16)。《争臣论》:阳子不色喜。——阳子脸上没有高兴的表情。《争臣论》: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如果阳城的用心是这样,真可以说是糊涂了。《争臣论》: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阳城可以称得上是有道德的人了。

  • 阳德-古文观止词典

    阳德yáng dé

    阳气。这里指帝王的威德(1)。《严先生祠堂记》:阳德方亨。——帝王的威德正旺盛。

  • 叶阳子-古文观止词典

    叶阳子yè yáng zǐ

    【词性】:名词

    人名。齐国的处士(1)。《赵威后问齐使》:叶阳子无恙乎?——叶阳子安然无事吧?

  • 宜阳-古文观止词典

    宜阳yí yá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1)。《司马错论伐蜀》:秦攻新城、宜阳。——秦国攻打新城、宜阳。

  • 阴阳-古文观止词典

    阴阳yīn yáng

    【词性】:名词

    古代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7)。《外戚世家序》: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的纲领。《太史公自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周易》显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长于表示变化。《尊经阁记》: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则谓之《易》。——拿这种观点讲那阴阳盛衰变化的,就叫做《周易》。

  • 岳阳楼-古文观止词典

    岳阳楼yuè yáng lóu

    【词性】:名词

    楼观名。在今湖南岳阳市,面对洞庭湖。相传唐开元年间建造(1)。《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 邹阳-古文观止词典

    邹阳zōu yáng

    【词性】:名词

    西汉文学家。齐(今山东东部)人。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邹阳从梁孝王游。——邹阳在梁孝王那里做官。

  • 虞师晋师灭夏阳-古文观止词典

    虞师晋师灭夏阳

    【朝代】:僖公二年

    【原文出处】:穀梁传

    【说明】:

    本文在《穀梁传》中是写得较生动的一篇。它通过解释《春秋》经文中的“虞师晋师灭夏阳”,指出了虞国尽管没有出兵攻打虢国,但它接受晋国的名马美玉,应允晋国借道伐虢,等于是助晋攻虢,所以虞国应是灭虢的祸首。文中所记晋国君臣分析虞国君臣情况的一段话,特别生动具体,幽默风趣,可与《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对读。

    【原文】: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儒,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古文观止词典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邹阳(约前206-前129年),汉初齐人。曾为吴王门客。吴王谋反,邹阳上书劝告,吴王不听。邹阳遂投梁孝王门下。后因羊胜进谗下狱,邹阳上书申诉辩白,孝王悟,尊为上客。

    本文即邹阳入狱后写给梁孝王的信。信中列举了大量历史故事来表白自己是忠而见疑,贤而受谤,反复申述人主应去骄傲之心,不可偏信谗言。据事引典,铺陈排比,设喻巧妙,辨析有力。这种妙用辞令的特点,颇有战国辩士的遗风。

    【原文】:

    邹阳从梁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只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 书洛阳名园记后-古文观止词典

    书洛阳名园记后

    【作者简介】:

    李格非,字文叔,宋朝济南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官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校书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东京刑狱等。

    【说明】:

    作者曾作《洛阳名园记》一书,记载洛阳名园共19处。本文即该书的跋。在文中,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指出了洛阳名园的兴废,关系到洛阳的盛衰;洛阳的盛衰,关系到天下的治乱。告诫当时的上层士大夫们,应该关心国事,不要贪图一己之乐,重蹈“唐之末路”。写此文时,正是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之际,所以文章是有感而发,有意而作。不幸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并未接受作者的劝告,二十多年后,洛阳果然陷于金人之手。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 岳阳楼记-古文观止词典

    岳阳楼记

    【说明】:

    本文通过描述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以后开阔高尚的胸襟和情操。文章立意新颖,含蓄委婉。以骈语描绘,用散文记叙,亦骈亦散,韵味无穷。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寄欧阳舍人书-古文观止词典

    寄欧阳舍人书

    【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济州、福州知州,史馆修撰等,官至中书舍人。任地方官时,关心民生疾苦,注意救灾治疫,政绩颇著。为文反对形式主义,讲求行文的法度和布局,雍容平易,委曲周详,温醇典重,古雅沉静,很受欧阳修称赏,风格也与欧阳修相近。但曾文卫道气息较浓,缺乏新鲜豁达之感。

    【说明】: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者请欧阳修为其先祖父作墓碑铭,这是欧阳修作完墓碑铭后,作者所写的感谢信。文中推重欧阳修,正是归美自己的祖父。试想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竟可为曾巩祖父写墓碑铭,作者祖父如何,自是不言而喻。文章不株守本题,不平衍直露地堆砌溢美之词,而是扣住立言的“公与是”,漫放巧纵,曲尽褒扬之意,纡徐百折,雍容平缓。

    【原文】: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覆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 顶阳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顶阳骨

    【释义】:

    头盖骨。《水浒全传》三一: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喻世明言》三〇:却似: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灵来。《初刻拍案惊奇》一六: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

    ⊙顶门骨

    《儒林外史》二〇: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水浇下来。

    ⊙顶梁骨

    《红楼梦》六八:鲍二家的听了这句,顶梁骨走了真魂,忙飞进报与尤二姐。

  • 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

    【释义】:

    海上不可能扬起灰尘,西天也不会出太阳。比喻发生了违背常理的事。也比喻决不可能。常做誓词。《野叟曝言》五六:这丑汉专说大话,你这妻子,多分是说大话骗来的!你骗得任信,却骗不得咱!你这鬼脸儿要做官,除非东海起了灰尘,西天出了太阳!

  •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释义】:

    顶阳骨:头盖骨。形容人突然受惊而发呆的样子。《水浒全传》三一: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警世通言》三〇:不看犹可,看时,众人都吃了一大惊: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店主人认得砍倒的尸首,却是店里奔走的小厮阿寿。《醒世恒言》二二:众人见了这口宝剑,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清一不敢隐匿,引长老到房中,一见,乞了一惊,却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三遂平妖传》一三:正说之间,只听得庄外有人高声叫道:“你们在这里好做作!官司见今出榜捕捉妖人,你们却在此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待要举事谋反!”吓得王则大惊,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

    《初刻拍案惊奇》一六:拆开看罢,方知是王氏于二十六日身故,灿若惊得呆了。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半晌做声不得,蓦然倒地。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榻水雪花

    《三春梦》五:刘镇听说,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榻水雪花。

    ⊙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灵来

    《喻世明言》三〇:清一不敢隐匿,引长老到房中一见,吃了一惊。却似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灵来。

    ⊙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东坡佛印二世相会》:清一不敢隐瞒,引长老到房中,一见红莲吃了一惊,正是: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分开八片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金瓶梅词话》八:那西门庆不听,万事皆休,听了此言,正是:分开八片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分开八片顶门骨,倾下一桶冰雪来

    《醋葫芦》一〇:海沸山摇的嚷得好不热闹。成珪一声惊醒。正是:分开八片顶门骨,倾下一桶冰雪来。

    ⊙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水浇下来

    《儒林外史》二〇: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水浇下来。”

    ⊙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醒世姻缘传》七:晁知州见了这牌,就如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吓得软瘫成一堆,半日说不出话来。

    ⊙劈开两片顶梁骨,倾下一盆雪水来

    《兰花梦奇传》五九:夫人听了这句话,好似劈开两片顶梁骨,倾下一盆雪水来,心里一阵抖,口中哭出“苦命的儿来”。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释义】:

    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指和掌权者关系亲近的人先占便宜。□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精神降鬼传》一:青楼上也有一副对联,写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近水楼台

    《冷眼观》二〇:后来听说我父亲同何小宋尚书那边有渊源……章世叔便提起一件事来对我道:“小雅世兄,……现在恭喜你比我先得近水楼台了,可羡!可羡!”

  •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释义】:

    平阳:平地。龙一到浅水中,连虾也敢戏弄它,老虎离开森林来到平地,狗也敢欺侮它。比喻英雄或贵人一旦失势落魄,就会受小人的气。《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九:天师心里想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个樵夫明明的把个语话来相左。”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西游记》二八:三藏见了,虽则是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终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被那些小妖,平抬将去。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入平林被犬欺

    《禅真逸史》三九:大军将到雁门,虏王突厥撤围而走,诱隋炀帝军马入关,亲督铁骑四十万攻打雁门劫驾,金鼓之声振动天地。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入平林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深坑被犬欺

    《醒世姻缘传》八八:龙图阁大学士吕蒙正是我的大爷,侄儿是举人,我家里也有二三千金的产业。只是这一时,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深坑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凤落荒林被鸟欺

    《快士传》一:董闻只为这饮食上,也不知受了多少奚落,有诗为证:龙游浅水遭虾戏,凤落荒林被鸟欺。

    ☉龙游浅水遭虾笑,虎落平阳被犬欺

    《飞龙全传》八:匡胤虽然勇猛,棍棒精通,怎奈起初追赶,已是步行疲乏,今又遇了生力人马,战够多时,极力维持,终难取胜。……正是:龙游浅水遭虾笑,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三国演义》七六:(吕)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龙离大水遭虾戏,虎落深潭被犬欺

    《今古奇闻》七:公子拼命夺路而走,哪知坐的马,中箭倒地,被苗兵拥上擒住,囚入后营。正是:龙离大水遭虾戏,虎落深潭被犬欺。

    ☉龙离沧海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施公案》一四四:好一起剁鲊的囚徒!本院今日倒被这起狗奴威吓起来了。正是:龙离沧海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困,虎落平阳被犬欺

    《大明奇侠传》二四:那些喽兵见雁公子跌下陷坑,大家欢喜,一齐前来,用挠钩套索将他搭起来,一众喽兵捆进去了。正是:龙游浅水遭虾困,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六:齐之君臣皆恨心切齿,连忙着人将文仲拘系下狱,也没得把文仲伸诉,好似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荒崖被犬欺

    《说唐后传》一六:抬头看见墙门门首有许多庄客,尽是刁恶的,一见薛礼,假意喝道:“饭是吃过了,点心还早。不便当别处去求讨罢!”正是: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荒崖被犬欺。

    ☉虎落平阳被犬欺

    《万花楼》七:虽然不是怕他,恐他多差奴才来,就虎落平阳被犬欺了。

    ☉虎落平洋被犬欺

    《天豹图》九:施小姐道:“尔也休得胡说,我今日到此,已将性命放在度外了。正所谓虎落平洋被犬欺。”

  •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释义】: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阳关道: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泛指交通大道。独木桥:喻小路,小道。意谓彼此决裂,分道扬镳。也指各不相干。《楼中月》九:黛玉道:“你也勿要来问奴,奴也勿来问你,你走你格(的)阳关路,奴(我)走奴格独木桥,你是有人陪伴,勿比奴冷清清,单怨自家格苦命。”

    ☉他走他的山东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黑籍冤魂》一八:我与他不过姘头,一月前已拆开了,他走他的山东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管他到哪里去?

  • 山高遮不住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山高遮不住太阳

    【释义】:

    山再高也遮挡不住太阳。比喻年纪大但辈分或地位低,仍得尊重年纪小但辈分高或地位高的人。也比喻人再厉害也盖不过比他更强的人。《红楼梦》(程)二四: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巧的,听宝玉说“像他的儿子”,便笑道:“俗话说的好,‘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高高不过太阳

    《红楼梦》二四: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

  • 太阳在屋子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太阳在屋子里

    【释义】:

    比喻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会说谎。《红楼梦》二八: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

  • 瞎子看太阳——从未得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瞎子看太阳——从未得见

    【释义】:

    歇后语。指从来就没有见过。《白鱼亭》六:二娘笑道:“由他的便,我如今好像个瞎子看太阳。”夫人道:“此话怎样说呢?”答道:“从未得见。”

  • 心高遮了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高遮了太阳

    【释义】:

    讥讽人自视太高。《金瓶梅词话》八五:他大娘这般没人心仁义,自恃他身边养了个尿胞种,就放人到泥里。李瓶儿孩子周半还死了哩,花巴痘疹未出,赤道天怎么算计,就心高遮了太阳!

  • 阳沟里会翻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阳沟里会翻船

    【释义】:

    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看似安全的地方也会出问题。诫人不可麻痹大意。也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龙图耳录》八八:不好!不好!俗语说的好,“惯骑马的惯跌跤,水里淹死是会水的。”焉知蒋四叔他老艺高人胆大,想不到阳沟里会翻船呢。

    ⊙阳沟里翻了舡

    《金瓶梅词话》五二:伯爵道:“阳沟里翻了舡,后十年也不知道。”

    ⊙阳沟里也会翻船

    《儿女英雄传》三四: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盘上的白子儿不差什么没了,说道:“不想阳沟里也会翻船!”

    ⊙阳沟里失风

    《何典》三:摇小船阳沟里失风,出老材死路上远转。

    ⊙羊沟里翻船

    《龙图耳录》一〇八:真真是羊沟里翻船。想蒋平何等人物,何等精明,一生所作何事,不想他在妈妈店,竟会上了大当。

  • 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

    【释义】:

    比喻一个人顾不了两方面的事,左右为难。《绘芳录》五一:好了,姐姐来了,不知贾老爷什么原故,生气要走,我再三的留不下。朱老爷旁边又明一句暗一句的撩拨,叫我一只手遮不住两边太阳。难得你来了,他们走与不走不干我事。

  • 阴阳无耳,不提不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阴阳无耳,不提不起

    【释义】:

    意谓鬼神祸福这些事不提起它就不会出现,越提它越会疑神疑鬼。《十二楼·拂云楼》:古语二句,说得不错:“阴阳无耳,不提不起。”鬼神祸福之事,从来是提起不得的。一经提起,不必在暗处寻鬼神,明中现祸福,就在本人心上生出鬼神祸福来。一举一动,一步一趋,无非是可疑可怪之事。

  • 阴不尽不生,阳不尽不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阴不尽不生,阳不尽不死

    【释义】:

    阴:阴寿。阳:阳寿。迷信说法。意谓阴寿不尽就不会托生,阳寿不尽就不会死亡。《七真祖师列仙传》下:这几个人烧些米汤,与老道灌下。常言说:阴不尽不生,阳不尽不死。那邱祖到后来三千功满,八百行完,做天仙状元,焉能饿死?吃了米汤回阳转世。

  •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释义】:

    意谓阴阳天地和谐而后甘雨降落,夫妇和睦相处而后家庭兴旺。《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六四:大儒道:“夫妻五伦之一,相敬相爱,才是古语说的好: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打老婆,却真是个大迷,若不改悔,害事、害事。”

  •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释义】:

    阴德:指人暗中做的好事,旧时以为在人世间所做而在阴间可以记功之事。意谓积下阴德的人,一定会在阳间得到报答。《隋唐演义》六八:凡人好行善事,而人不之知,则为阴德;或一时一念感发,或真心诚意之流行,无待勉强,不事矫饰,盖有不期然而然者,语云: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 八阳经-汉语惯用语辞典

    八阳经bā yáng jīng

    全称《八阳神咒经》。常用作讽刺说话絮叨、啰唆的隐语。元无名氏《满庭芳》“《五代史》般咶咶吵吵,《八阳经》般絮絮叨叨。”

  • 还阳-汉语惯用语辞典

    还阳huán yáng

    迷信指死而复活。比喻摆脱困境,彻底好转起来。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下穷人算是还阳了,比先强一百套了,咱们都得挺起胸膛来。”

  • 见阳光-汉语惯用语辞典

    见阳光jiàn yáng guāng

    比喻公开露面、表现。老舍《骆驼祥子》“这样的钱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钱,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

  • 阳关大道-汉语惯用语辞典

    阳关大道yáng guān dà dào

    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语出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后泛指康庄大道。元关汉卿《哭存孝》“存孝也,则你这一灵儿休忘了阳关大道。”秦牧《毒物和药》“对某些人是险阻道路的事情,对某些人却可以是阳关大道。”也省作“阳关道”。郭小川《秧歌》“你们呵,曾经踏破冰雪开辟阳关道。”

  • 阳关道-汉语惯用语辞典

    阳关道yáng guān dào

    见“阳关大道”。

  • 阴阳火-汉语惯用语辞典

    阴阳火yīn yáng huǒ

    比喻暗中挑拨的言行。沙汀《还乡记》“你们只晓得一路的鬼抱怨,今天的阵势,你们看出来没有啊?人家背后使了阴阳火了!”

  • 阴阳脸-汉语惯用语辞典

    阴阳脸yīn yáng liǎn

    比喻一身而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人。鲁迅《文坛的掌故》“于是不但笑啼俱伪,并且左右不同,连叶灵凤所抄袭来的‘阴阳脸’,也还不足以淋漓尽致地为他们自己写照,我以为这是很可惜,也觉得颇寂寞的。”

  • 阴阳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阴阳头yīn yáng tóu

    指一边剃去头发,另一边留着头发的脑袋。刘绍棠《蒲柳人家》:“牵牛儿双手捂住他的阴阳头,噘着大嘴,瞪了何满子一眼,说‘瞧你们来的这个时候儿!’”

  • 遮阳伞-汉语惯用语辞典

    遮阳伞zhē yáng sǎn

    比喻能保护别人的势力。鲁彦周《廖仲恺》·“他现在身兼多职,苏俄顾问和许多跨党的分子,却把他当作一把遮阳伞。”

  • 装阴阳脸-汉语惯用语辞典

    装阴阳脸zhuāng yīn yáng liǎn

    比喻耍两面派。刘绍棠《夏天》“别他妈的跟我装阴阳脸,你说吧!”

  • 理随事变,阴极阳生-佛源语词词典

    理随事变,阴极阳生

    道理随着事实不同而产生变化,负面的东西发展到极点可能发展为正面的东西。说明事物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正反面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虚堂和尚语录》卷九:“冬至小参。阴极阳生,理随事变,是你衲僧家家具子。”现代汉语作为格言承用。

  • 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佛源语词词典

    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

    不要将三寸蜡烛放出的光,比拟作太阳的光辉。告诫人们不要将个人的力量去和佛法相比;不要把小事物无限夸大。《五灯会元·卷十六·法昌倚遇禅师》:“师曰:‘还曾梦见古人吗?’英曰:‘和尚作么生?’师展两手。英曰:‘虾跳不出斗。’师曰:‘休将三寸烛,拟比太阳辉。’”

  • 阴极阳生-佛源语词词典

    阴极阳生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二者互相依托,互相补充,互相作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阴和阳二气。阴气发展到极点则阳气生,阳气发展至极点则阴气生。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原始的物质观。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了这种思想。《虚堂和尚语录》卷九:“冬至小参:‘阴极阳生,理随事变。是你衲僧家家具子,若能一念知归,不被寒暑之所迁,自然灵脉贯通,暖气相接,直饶葭管飞灰,绣纹添线也。”

  • 阴阳造化-佛源语词词典

    阴阳造化

    指天地、宇宙、大自然。《虚堂和尚语录》卷十:“于腊月八夜,忽睹明星不离草座,入不思议之境,说一大藏葛藤,笼络天地日月,包括阴阳造化,致于有情无情,总出他影子不得。”

  • 阳-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阳陽yáng

    ①山的南面,河流的北面。《诗经·大雅·皇矣》:“居岐之~,在渭之将。”(将:旁。)姚鼐《登泰山记》:“泰山之~,汶水西流。”《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又《小雅·六月》:“侵镐及方,至于泾~。”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此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②向阳的地方。《周礼·考工记·轮人》:“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毂:车轮中心的圆木。矩:刻画以留标记。稹:通“缜”,细密。理:纹理。)《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不令转易。”③阳光,太阳。《诗经·小雅·湛露》:“湛湛斯露,匪~不晞。”(匪:非。唏xī:晒干。)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为公子裳。”(朱:红色。孔:很。)曹植《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⑤温暖。《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有鸣仓庚。”(载:开始。仓庚:黄莺。)⑥农历十月。《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止。”(止:语气词。)⑦表面上。《韩非子·十过》:“夫知伯之为人,~亲而阴疏。”《汉书·高帝纪》:“~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⑧假装。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箕子~狂,接舆避世。”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皆~应曰:‘诺。’”⑨复活。《庄子·齐物论》:“近死之心莫使复~也。”⑩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周易·系辞上》:“一阴一~之谓道。”《庄子·则阳》:“阴~者,气之大者也。”

    【阳春】①温暖的春天。《乐府诗集·长歌行》:“~布德泽,万物生光辉。”②比喻清明盛世。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梁甫吟:乐府曲调名。)③古乐曲名。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其为《~》《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关】古关名,位于玉门关以南。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阳光】日光,太阳。《列子·汤问》:“~炽烈,坚冰立散。”刘禹锡《观市》:“交易而退,~西徂。”(徂cú:去。)

    【阳谷】山南面的水道,也指其流水。姚鼐《登泰山记》:“~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阳和】①阳气,春天的温暖祥和之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方起。”方干《除夜》:“煦育诚非远,~又欲升。”②温暖的春天。《世说新语·方正》:“虽~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不阴不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阴不阳bù yīn bù yáng

    【释义】:

    比喻态度暧昧不明。京剧《沙家浜》:“他神情不阴又不阳。”又如:别跟他说,看他那不阴不阳的劲儿。

  • 半阴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阴阳bàn yīn yáng

    【释义】:

    两性人。鲁迅《碰壁”之余》:“所可惜的是自从西滢先生看出底细之后,除了哑巴或半阴阳,就都坠入弗罗特先生所掘的陷坑里去了。”

  • 南阳牛-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阳牛nán yáng niú

    【释义】:

    中国优良的黄牛地方品种。原产河南南阳地区。被毛多黄色,也有红、白等色。体格高大,四肢筋腱明显,蹄大而坚实。行走快速,挽力大,适应性强,产肉性能良好。

  • 内阳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阳台nèi yáng tái

    【释义】:

    栏杆和外墙齐平的阳台。常见于高层建筑。

  • 借尸还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借尸还阳jiè shī huán yáng

    【释义】:

    犹借尸还魂。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要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 乌云遮不住太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云遮不住太阳wū yún zhē bu zhù tài yáng

    【释义】:

    比喻黑暗势力阻挡不了光明的前景。浩然《艳阳天》:“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 凤阳花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凤阳花鼓fèng yáng huā gǔ

    【释义】:

    创始于安徽凤阳的民间文艺。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柳亚子《“三八”节晚会有感》:“凤阳花鼓反朱皇,拥护毛公便改良。”

  • 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yáng陽

    【释义】: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②日光照得见的一面,向阳部分。如:阳坡。③凸出的。如:阳文。④外露的;表面的。如:阳沟;阳奉阴违。⑤太阳;阳光。郭小川《秋日谈心》:“暖暖的秋阳,又照我们高谈阔论尝新酒。”⑥正。与“负”相对。今指带阳电的。如阳极,阳电。⑦刚强。如:阳刚。⑧响亮。周立波《山乡巨变》:“有一天,听见村里有面小铜锣,阴一声,阳一声,当当地敲过来了。”⑨温和;温暖。如:阳和。⑩指人世。如:阳世;阳宅。⑾男性。如:现时的中国体坛,真是阴盛阳衰。⑿男性生殖器。如:阳痿。⒀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如天、火、暑是阳,地、水、寒是阴。⒁姓。

  • 阳历-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历yáng lì

    【释义】:

    全称太阳历。依据太阳视运动周期制定的一种历法。历法年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相等。月长及年月数由人为规定,与月相变化无关。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即为阳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可恨阳历三月了,还如是之冷!”

  • 阳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气yáng qì

    【释义】:

    ①暖气。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②指活人的生气。如:人多阳气盛。③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李广田《花潮》:“(青年们)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④中医学名词。指充盈于周身,温养脏器,固卫体表,维持生理功能之气。

  • 阳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文yáng wén

    【释义】:

    器物或印章上凸起的花纹或文字。跟“阴文”相对。因钤盖后印文为红色,故也叫“朱文”。

  • 阳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世yáng shì

    【释义】:

    人世。柳青《创业史》:“蛤蟆滩一个最老的劳动人现在最后离别了阳世。”

  • 阳平-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平yáng píng

    【释义】:

    普通话字调的第二声,主要由古汉语平声字中浊音声母字分化而成。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上与阳平均为昂上调,而阳平高于上声。”

  • 阳电-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电yáng diàn

    【释义】:

    物理学名词。物体失去电子时所表现出的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叫“阳电”。通常以正号(+)表示。

  • 阳电荷-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电荷yáng didn hè

    【释义】:

    即正电荷。

  • 阳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台yáng tái

    【释义】:

    楼房中室外围有栏杆的小平台。直接与室外空间连通,供休息和眺望用,也可进餐或种植花卉。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 阳邪-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邪yáng xié

    【释义】:

    中医指病邪属于阳性者,如风邪、暑邪、火邪等。

  • 阳尘吊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尘吊子yáng chén diào zi

    【释义】:

    方言。屋顶、墙壁上挂下来的灰尘。有的地方叫檐尘。沙汀《淘金记》:“木制的望顶很低,已经被各种烟霭薰得污黑;但却没有阳尘吊子,相当整洁。”

  • 阳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光yáng guāng

    【释义】:

    日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轮红日吊在西边高大建筑物的上空,橘红的阳光洒满一地。”

  • 阳光电池-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光电池yáng guāng diàn chí

    【释义】:

    即太阳能电池。

  • 阳刚-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刚yáng gāng

    【释义】:

    形容男子气质刚强。也泛指强劲有力。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所谓猖狂云云,就是韩愈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 阳伞-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伞yáng sǎn

    【释义】:

    遮阳的伞。《新民晚报》1990.8.13:“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人们置身于各色阳伞之下,顿时感到清凉不少。”

  • 阳关-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关yáng guān

    【释义】:

    ①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郭小川《西出阳关》:“阳关好像有意不开门。”②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也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郁达夫《奉赠》:“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 阳关三叠-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关三叠yáng guān sān dié

    【释义】: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后入乐府,作为送别曲,反复诵唱,遂称《阳关三叠》。

  • 阳关大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关大道yáng guān dà dào

    【释义】:

    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语出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后泛指康庄大道。也比喻光明的道路。秦牧《毒物和药》:“对某些人是险阻道路的事情,对某些人却可以是阳关大道。”也省作“阳关道”。郭小川《秧歌》:“你们呵,曾经踏破冰雪开辟阳关道。”

  • 阳关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阳关道yáng guān dào

    【释义】:

    见“阳关大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