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面(革面)是什么意思
革面洗心-实用委婉语词典
革面洗心
婉指自知迷谬,闭门思过,洗涤邪恶之心,彻底悔改。也作“洗心革面”。
洗心革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洗心革面xǐ xīn gé miàn
【释义】:
《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又《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后以“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周立波《暴风骤雨》:“他又叫人把绑张富英三人的绳子都松了,叫他们回去,洗心革面。”
革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革面gé miàn
【释义】:
改变脸色或态度。比喻彻底悔改。柳亚子《题夏内史集》:“鸱枭革面化鸾皇,禹甸尧封旧土疆。”又如:洗心革面。
革面洗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革面洗心gé miàn xǐ xīn
【释义】:
同“洗心革面”。克非《春潮急》:“只要肯改变立场,真诚地革面洗心…前途仍然是有的。”
洗心革面-汉语大词典
洗心革面
【1】《易·繫辞上》:“ 聖人以此洗心。”又《革》:“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后以“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養元元爲意。”{清}{钱谦益}《王淑士墓志铭》:“〔{楚}士〕習其反覆教誨﹐出於至誠﹐莫不洗心回面﹐誓不忍負。”{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五:“他又叫人把绑{张富英}三人的绳子都松了﹐叫他们回去﹐洗心革面﹐坦白完了﹐好好务庄稼。”亦作“[洗心回面]”。{清}{林则徐}《会札刘蒋二函传谕义律饬令空趸等船开行》:“本大臣﹑本部堂原欲使之洗心革面﹐何必令其膽落魂驚。”
革面洗心-汉语大词典
革面洗心
【1】《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又《繫辞上》:“聖人以此洗心。”后以“革面洗心”比喻彻底悔改。{宋}{苏轼}《
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兇狡反覆﹐必無革面洗心之理。”{清}{林则徐}《会饬查验新到外船货物勾量水痕札》:“各國夷人共聞共見﹐自必革面洗心﹐恪遵功令。”{克非}《春潮急》三十:“只要肯改变立场﹐真诚地革面洗心……前途仍然是有的。”亦作“[革面悛心]”﹑“[革面革心]”。{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義感脅從之伍﹐以含弘安反側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畏尾﹐蔚蔚九變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無私。”{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復勤墾化導﹐設書院六﹐義學百﹐{楚}{苗}駸駸向學﹐
求考試﹐遂已革面革心。”
革面悛心-汉语大词典
革面悛心
【1】见“革面洗心”。
革面斂手-汉语大词典
革面斂手
【1】谓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洪州刺史洪吉八州都防御观察处置使平原郡开国公张公遗爱碑颂》:“於是豪民猾吏﹐革面斂手﹐家有忠信﹐人懷恥格。”
革面革心-汉语大词典
革面革心
【1】见“革面洗心”。
革面-汉语大词典
革面
【1】谓改变脸色或态度。《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王弼}注:“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孔颖达}疏:“小人革面者﹐小人處之但能變其顔面容色順上而已。”{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覩幾蟬蜕﹐悟主革面。”{宋}{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往來革面﹐進退異辭。”{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令羣臣咸誓言上表﹐革面相從﹐于是國是定而議論一矣。”【2】比喻彻底悔改。{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旧唐书·武宗纪》:“{劉公直}﹑{安全慶}等各憑地險﹐屢抗王師﹐每肆悖言﹐罔懷革面。”{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山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將何物歸報天子?”{柳亚子}《题夏内史集》诗:“鴟梟革面化鸞皇﹐{禹}甸{堯}封舊土疆。”【3】用皮革做的面子。《魏书·乌洛侯传》:“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