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馬

馬(馬)是什么意思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汉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1】谓话已出口,无法收回。语本《论语·颜渊》:“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聲而非﹐駟馬勿追;一言而急﹐駟馬不及。”{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说唐》第四五回:“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有本事﹐等那{秦叔寶}來﹐一并拿你三人。”{巴金}《秋》四:“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亦作“[一言已出﹐駟馬難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汉语大词典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1】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一馬平川-汉语大词典

    一馬平川

    【1】可以纵马疾驰的平原。亦泛称广阔的平地。{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敌人围得甚紧﹐村外又是一马平川﹐敌人展开重火力﹐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回来了。”{梁斌}《播火记》四四:“这边是平原﹐一马平川﹐任你奔驰;那面是山岳﹐有崇山峻岭﹐任你腾空飞跃。”

  • 下馬-汉语大词典

    下馬

    【1】指官吏到任。{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外郎着他畫字﹐將枷來﹐下在死囚牢里﹐等府尹相公下馬﹐判個斬字﹐便是了手。”{明}{冯梦龙}《智囊补·杂智·下马常例》:“{宋}時有世賞官{王氏}﹐任{浙西}一監﹐初莅任日﹐吏民獻錢物幾數百千﹐仍白曰下馬常例。”《水浒传》第六二回:“你的那瞞心昧己勾當﹐怕我不知……日後提刑官下馬﹐我吃不的這等官司!”【2】比喻某项工作或工程停止进行。《人民日报》1981.3.3:“一大批建设项目将要下马。”【3】从马上下来。{宋}{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下馬荒堤上﹐四顧但湖泓。”《史记·留侯世家》:“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唐}{贾岛}《张郎中过原东居》诗:“高人餐藥後﹐下馬此林間。”

  • 一馬不鞁兩鞍-汉语大词典

    一馬不鞁兩鞍

    同“[一馬不被兩鞍]”

  • 一馬當先-汉语大词典

    一馬當先

    【1】策马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领先,带头。《水浒传》第九六回:“〔{喬道清}〕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四十年前﹐我国青年一马当先﹐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

  • 一馬不被兩鞍-汉语大词典

    一馬不被兩鞍

    【1】喻一女不嫁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是夕﹐{衣氏}具鷄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鄰里及同居{王媪}﹐曰:‘吾聞一馬不被兩鞍﹐吾夫既死﹐與之同棺共穴可也。’”{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我一馬不鞁兩鞍﹐雙輪不碾四轍﹐守着{福童}孩兒﹐直到老死也不嫁人。”【2】《元史·列女传·衣氏》:“是夕﹐{衣氏}具鷄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鄰里及同居{王媪}﹐曰:‘吾聞一馬不被兩鞍﹐吾夫既死﹐與之同棺共穴可也。’”{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我一馬不鞁兩鞍﹐雙輪不碾四轍﹐守着{福童}孩兒﹐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 一馬難將兩鞍鞴-汉语大词典

    一馬難將兩鞍鞴

    同“[一馬不被兩鞍]”【1】{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馬難將兩鞍鞴。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實做不得。”

  • 一馬一鞍-汉语大词典

    一馬一鞍

    【1】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婦人女子的志向﹐也有個不同:有的講究個女貌郞才﹐不辭非鴉非鳳的﹐就有講究穿衣吃飯﹐只圖一馬一鞍的。”

  • 一馬不跨雙鞍-汉语大词典

    一馬不跨雙鞍

    同“[一馬不被兩鞍]”【1】{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道不得一馬不跨雙鞍﹐可怎生父在時﹐曾許了我﹐父喪之後﹐母到悔親﹐這箇道理那裏有?”

  • 一朝馬死黄金盡-汉语大词典

    一朝馬死黄金盡

    【1】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假使一朝馬死黄金盡﹐可不的依舊{蘇秦}﹐做陌路看承被人哂。”{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我前背殺你﹐大古里{孟姜女}不殺了要怎末哥﹐{孟姜女}不殺了要怎末哥﹐一朝馬死黄金盡。”

  • 一指馬-汉语大词典

    一指馬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雂l》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馬”喻宇宙万物之理。{宋}{黄庭坚}《次韵秋郊晩望》:“道同一指馬﹐以解廢耳目。”

  • 二馬虎-汉语大词典

    二馬虎

    【1】方言。马虎的人。{王汶石}《大木匠》:“丈夫﹐女儿﹐全都是些二马虎﹐不把这么重要的一天﹐当做一回事。”

  • 二童一馬-汉语大词典

    二童一馬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宋}{刘克庄}《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煩借問﹐二童一馬﹐幾時入尉瞻儀?”

  • 二馬車水煙袋-汉语大词典

    二馬車水煙袋

    【1】指烟管与贮烟筒分开的水烟袋。加底座把烟管与贮烟筒联为一体。《老残游记》第三回:“只見那公館門口站了一個瘦長臉的人……手裏捧了一支洋白銅二馬車水煙袋。”

  • 二馬一虎-汉语大词典

    二馬一虎

    【1】方言。犹言马马虎虎。{王安友}《李二嫂改嫁》:“二回头出嫁﹐二马一虎的就行了。”

  • 二馬-汉语大词典

    二馬

    【1】指{汉}{司马迁}﹑{司马相如}。《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孝武}之後﹐雅尚斯文﹐揚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馬}﹑{王}﹑{楊}爲之傑。”【2】指解放前盘踞西北的国民党军队将领{马步芳}﹑{马鸿逵}。{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横扫了侵占{陇东}和三边的二{马}匪军。”

  • 三花馬-汉语大词典

    三花馬

    【1】{唐}代边地所进良马,由尚乘局在马身印以三花飞凤之字。又崇尚与马剪鬃为饰,剪马鬃为三辫者,称三花马;五辫者称五花马。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晏元獻}家張一畫《虢國出行圖》﹐其上亦有三花馬。蓋三花馬剪鬃爲三辮耳。”

  • 三馬-汉语大词典

    三馬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北史·儒林传上·马子结》:“{子結}及兄{子廉}﹑{子尚}三人﹐皆涉文學。{陽休之}牧{西兗}﹐{子廉}﹑{子尚}﹑{子結}與諸朝士﹐各有贈詩。{陽}總爲一篇酬答詩云:‘三{馬}皆白眉’者也。”【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請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請主人亦如之。”【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 三馬同槽-汉语大词典

    三馬同槽

    【1】《晋书·宣帝纪》:“〔{曹操}〕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三马,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槽,指{曹}氏。后因以“三馬同槽”为外姓谋位之典故。{顾馀}《咏古四律》:“三馬同槽終誤國﹐二龍見井尚吟詩。”

  • 三簷四馬-汉语大词典

    三簷四馬

    【1】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職官僚﹐三簷四馬乘着。”

  • 上馬-汉语大词典

    上馬

    【1】上等马,良马。《北史·成淹传》:“賜{淹}龍厩上馬一疋﹐并鞍勒宛具﹐朝服一。”

  • 上馬一提金, 下馬一提銀-汉语大词典

    上馬一提金, 下馬一提銀

    【1】形容待遇优厚。{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着你入朝爲相﹐出朝爲將。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再賜你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昔{曹操}得此人({關羽})時﹐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

  • 上馬盃-汉语大词典

    上馬盃

    【1】饯行酒。{宋真宗}于{澶渊}与{寇准}谋退{契丹}之计,问何人可守{天雄军},{寇准}荐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谕以意,并斟大杯酒为之送行,名曰“上馬杯”。见{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 上馬-汉语大词典

    上馬

    【1】骑马。{唐}{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诗:“出門愁落道﹐上馬恐平韉。”《魏书·傅永传》:“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脩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頗}〕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2】起程,出发。{明}{刘基}《晨诣祥符寺》诗:“上馬雞始鳴﹐入寺鐘未歇。”【3】比喻着手进行某项较大的工作或工程。《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这个仓促上马的大水库﹐几年来把河东人拖垮了。”

  • 下馬坊-汉语大词典

    下馬坊

    【1】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東西兩旁﹐立下馬坊﹐禁乘車馬行走﹐過必下。”

  • 下馬飯-汉语大词典

    下馬飯

    【1】犹言接风酒。《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諸葛先生}且做個東﹐請{蕭先生}吃個下馬飯﹐把這話細細商議。”{清}{李渔}《比目鱼·狐威》:“從來官府下鄉﹐定有一桌下馬飯。”

  • 下馬席-汉语大词典

    下馬席

    【1】新娘进门那天的酒宴。{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保媒的叫她这一骂﹐夹着尾巴就跑了﹐下马席也没吃成。”

  • 下馬牌-汉语大词典

    下馬牌

    亦称“[下馬碑]”【1】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云云,俗称“下馬牌”。{清}{袁枚}《随园随笔·孔庙》:“{金章宗}{明昌}二年詔﹐孔廟前置下馬牌。”{清}{俞樾}有《茶香室四钞·孔庙下马碑》。

  • 下馬碑-汉语大词典

    下馬碑

    【1】见“下2 馬牌”。

  • 下馬看花-汉语大词典

    下馬看花

    亦作“[下馬觀花]”【1】比喻停留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郭沫若}《文化上的友谊竞赛》:“{毛主席}要我们‘下马观花’﹐我看我们便应該有组织﹑有计划地实际下马。”

  • 下馬觀花-汉语大词典

    下馬觀花

    【1】见“下2馬看花”。

  • 下馬馮婦-汉语大词典

    下馬馮婦

    【1】《孟子·尽心上》:“{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爲善士;則之野,有衆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衆皆悦之,其爲士者笑之。”后称重操旧业的人为“下馬馮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雖不寬餘﹐也還可以勉强温飽﹐都因我無端的宫興發作﹐幾乎弄得家破人亡;還仗天祖之靈﹐纔幸而作了個‘失馬塞公’﹐如今要再去學那‘下馬馮婦’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 下馬威-汉语大词典

    下馬威

    【1】刚到便耍弄威风。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亦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威力。《汉书·叙传上》:“{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先是一頓下馬威﹐打軟了﹐然後解到府里來。”{袁敏}《天上飘来一朵云》:“我没想到这个容貌平静得如一潭秋水的姑娘一开始就给我这么厉害的下马威!”{清}{李渔}《蜃中楼·抗姻》:“叫丫鬟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

  • 五花馬-汉语大词典

    五花馬

    【1】{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馬”,亦称“五花”。{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仇兆鳌}注引{郭若虚}曰:“五花者﹐剪鬃爲瓣﹐或三花﹐或五花。”{唐}无名氏《白雪歌》:“五花馬踏白雲衢﹐七香車碾瑶墀月。”一说﹐“五花馬﹐謂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见{唐}{李白}《将进酒》诗{王琦}注。

  • 五馬渡江-汉语大词典

    五馬渡江

    【1】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際﹐童謡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爲龍。’……是歲﹐王室淪覆﹐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馬渡江開國處﹐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五馬浮江]”。{唐}{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馬浮江﹐僑人占乎{南海}。”

  • 五馬浮江-汉语大词典

    五馬浮江

    【1】见“五馬渡江”。

  • 五馬分屍-汉语大词典

    五馬分屍

    【1】古代一种酷刑,即车裂。亦谓处以极刑。{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 五花殺馬-汉语大词典

    五花殺馬

    【1】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清}{赵执信}《浪淘沙》词:“令我忽憶半臂忍寒{宋使君}﹐又憶五花殺馬{王學士};不辭白髮映紅粧﹐請君試看風流子。”

  • 五馬-汉语大词典

    五馬

    【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唐}{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诗:“雲衢降五馬﹐林木引雙旌。”{宋}{梅尧臣}《送胥太傅湖州倅》诗:“不羨乘五馬﹐却逢{羅敷}羞。”【2】太守的代称。{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明}{许目昌}《水浒记·遣讯》:“五馬喜通麻﹐相府威權大。”{清}{赵翼}《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相期遷五馬﹐重布{晉陵}春。”

  • 五馬貴-汉语大词典

    五馬貴

    【1】犹言官爵显贵。五马,太守的代称。{唐}{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诗:“人生五馬貴﹐莫受二毛侵。”{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張達明}〕奉祠居{臨川}﹐郡守月旦謁之。{達明}見其騶導﹐歎曰:‘人生五馬貴!’”{明}{何景明}《寄边太常》诗:“乾坤五馬貴﹐江海一麾遥。”

  • 五馬渡-汉语大词典

    五馬渡

    【1】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相传为{西晋}末{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南渡{长江}登岸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幕府山}蠟檄星馳﹐{五馬渡}樓船飛滚。”

  • 五城兵馬-汉语大词典

    五城兵馬

    【1】“五城兵馬司”的省称。{明}代在{北京}城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有指挥﹑副指挥﹑吏目等官。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恰好五城兵馬經過﹐結扭到官﹐審出騙局實情。”

  • 五明馬-汉语大词典

    五明馬

    【1】一种良马。因马的四蹄白如霜雪,肩上有一片白毛,故名。{元}{汤垕}《画鉴·唐画》:“又見一卷﹐朱衣白帽人騎五明馬﹐四蹄破碎﹐如行水中﹐乃{李伯時}舊藏。”{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茶褐羅傘下五明馬上﹐端然坐着個相公。”

  • 兩馬-汉语大词典

    兩馬

    【1】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給之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孟子·尽心下》:“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赵岐}注:“兩馬者﹐《春秋外傳》曰:‘國馬足以行關﹐公馬足以稱賦。’”{朱熹}集注:“此章文義本不可曉﹐舊説相承如此。”

  • 兩司馬-汉语大词典

    兩司馬

    【1】{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兩司馬”。{罗惇曧}《文学源流·总论》:“{西京}巨子﹐溯兩{司馬}。{子長}原出《左》﹑《國》﹐俊宕其神;{長卿}系出《詩》﹑《騷》﹐麗密其體。”又今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2】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兩司馬管五個伍長﹐共管二十五人。”《周礼·夏官·司马上》:“二十五人爲兩﹐兩司馬皆中士。”

  • 中馬-汉语大词典

    中馬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左传·定公九年》“吾從子如驂之靳”{晋}{杜预}注:“靳﹐車中馬也。”{唐}{孔颖达}疏:“靳是中馬之駕具﹐故以靳表中馬。《詩》云:‘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是名服馬爲中馬也。”【2】中等的马。《史记·大宛列传》:“{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飼馬牛﹐給養雜畜。良馬一丁﹐中馬二丁﹐駑馬三丁﹐乳駒﹑乳犢十給一丁。”

  • 乘船走馬三分命-汉语大词典

    乘船走馬三分命

    【1】比喻乘船骑马常有危险。{清}{赵翼}《陔馀丛考·成语》:“乘船走馬三分命。”又作“乘船走馬﹐去死一分”。{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古人云:‘乘船走馬﹐去死一分。’是知跨御常宜介意也。”

  • 乘馬-汉语大词典

    乘馬

    【1】驾马,用马驾车。《管子·乘马》:“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易·繫辞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2】犹运筹。谓经济谋划。《管子·乘马》题解{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云:“馬者﹐算數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也。《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謂。凡治國之法制﹐皆出於數﹐有所建置﹐必立馬乘之﹐乃知其輕重長短多寡之數﹐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車﹐而詳發均地分民﹐是標名《乘馬》本旨。”【3】复姓。{汉}有{乘马絺}。

  • 乘馬-汉语大词典

    乘馬

    【1】四匹马拉的车。《诗·郑风·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馬。”【2】指四匹马。《诗·大雅·崧高》:“路車乘馬﹐我圖爾居。”{毛}传:“乘馬﹐四馬也。”

  • 丹書白馬-汉语大词典

    丹書白馬

    【1】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唐}{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開國承家﹐丹書白馬。”《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颜师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爲盟也。”

  • 九馬-汉语大词典

    九馬

    【1】{汉文帝}有九匹良马,后以九马泛指御马。{唐}{杜甫}《哀王孙》诗:“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 乾馬-汉语大词典

    乾馬

    【1】语本《易·说卦》:“乾爲馬,坤爲牛。”道教因以“乾馬”指纯阳之气。《封神演义》第四六回:“得到清平有甚憂﹐丹爐乾馬配坤牛。從來看破紛紛亂﹐一點靈臺得自由。”{唐}{吕岩}《七言》诗之十一:“乾馬屢來遊九地﹐坤牛時駕出三天。”

  • 千軍萬馬-汉语大词典

    千軍萬馬

    【1】形容兵马众多声势浩大。《花月痕》第四七回:“忽覺得火燄飈起﹐呼聲振天﹐就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而來。”{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你則待千軍萬馬惡相持﹐全不想生靈百萬遭殘暴。”{茅盾}《手的故事》十四:“满县城的老百姓都为这新来的﹐‘暗号’而惴惴不安﹐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千军万马杀来呵!”

  • 千兵萬馬-汉语大词典

    千兵萬馬

    【1】犹千军万马。《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中謡曰:‘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當如千兵萬馬而無人聲。”《朱子语类》卷一〇一:“{吕與叔}文集煞有好處﹐他文字極是實﹐説得好處﹐如千兵萬馬﹐飽滿伉壯。”

  • 千金馬-汉语大词典

    千金馬

    【1】指骏马。{北周}{庾信}《望野诗》:“試策千金馬﹐來登{五丈原}。”{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诗:“赭汗千金馬﹐繡軸五香車。”

  • 千里馬-汉语大词典

    千里馬

    【1】草鞋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一·草鞋》:“〔釋名〕草屨﹐屩﹐不借﹐千里馬。”【2】指远行之马。《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六日》:“發{閩}中家書一封﹐編己字三號﹐由{福州}客商千里馬帶去。”【3】日行千里的骏马。{唐}{韩愈}《杂说》:“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史记·匈奴列传》:“千里馬﹐{匈奴}寶馬也。”《战国策·燕策一》:“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4】比喻难得的人才。{黄虹坚}《勇退》:“主任也半开玩笑地回答:‘哎呀﹐咱俩感觉一样﹐诸位{伯乐}帮帮忙找匹千里马替我拉拉车吧!’”{{陈登科}等}《徐悲鸿》第二章二八:“{徐悲鸿}摆着手:‘不要恭维!我虽非{伯乐}﹐可{白石}先生真是千里马﹐决不能骈死于槽枥之中!’”

  • 原馬-汉语大词典

    原馬

    【1】骏马。原,騵。{汉}{桓宽}《盐铁论·取下》:“原馬被山﹐牛羊滿谷者﹐不知無孤豚瘠犢者之窶也。”

  • 厲兵秣馬-汉语大词典

    厲兵秣馬

    【1】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宋}{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厲兵秣馬﹐以伺中國之變。”《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明史·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某({李咸池})等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内之歸心﹐歃血同盟﹐誓清妖孽;厲兵秣馬﹐力掃腥膻。”{鲁迅}《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 厲兵粟馬-汉语大词典

    厲兵粟馬

    【1】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新唐书·刘仁轨传》:“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 匹馬一麾-汉语大词典

    匹馬一麾

    【1】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辽史·仪卫志四》:“{遼太祖}匹馬一麾﹐斥地萬里﹐經營四方﹐未嘗寧居。”

  • 匹馬單鎗-汉语大词典

    匹馬單鎗

    【1】见“匹馬單槍”。

  • 匹馬當先-汉语大词典

    匹馬當先

    【1】一马当先。谓冲锋在前。{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軍喪﹐匹馬當先戰百合。”

  • 匹馬隻輪-汉语大词典

    匹馬隻輪

    【1】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形容极少的兵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隻輪無反者。”{何休}注:“匹馬﹐一馬也;隻﹐踦也。皆喻盡。”{唐}{高迈}《济河焚舟记》:“昔{孟明}之載戰載北也﹐空山肉填﹐平地血流﹐匹馬隻輪﹐蕩然不收。”《东周列国志》第四五回:“{晉}兵四下圍裹將來﹐如饅頭一般﹐把{秦}家兵將﹐做個餤子﹐一個個束手受擒。殺得血污溪流﹐屍横山徑﹐匹馬隻輪﹐一些不曾走漏。”

  • 匹馬丘牛-汉语大词典

    匹馬丘牛

    【1】{春秋}時{鲁国}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孔颖达}疏:“《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

  • 匹馬單槍-汉语大词典

    匹馬單槍

    亦作“[匹馬單鎗]”【1】一匹马,一杆枪。比喻独自行动,没有别人帮助。《朱子语类》卷一二〇:“須是勇猛向前﹐匹馬單鎗做將去看如何﹐只管怕箇甚麽?”《景德传灯录·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聂绀弩}《论乌鸦》上:“人当年轻力壮﹐匹马单枪时﹐厕身今日社会﹐只要不聋不哑﹐谁无大志?”

  • 匹馬北方-汉语大词典

    匹馬北方

    【1】指{唐肃宗}于{安史}之乱中在北方即位,独立维持局面事。{唐}{元结}《大唐中兴颂》:“天將昌{唐}﹐繄曉我皇﹐匹馬北方。獨立一呼﹐千麾萬旟﹐我卒前驅。”{宋}{杨万里}《浯溪赋》:“惟彼{中唐}﹐國已膏肓;匹馬北方﹐僅獲不亡。”

  • 匹馬-汉语大词典

    匹馬

    【1】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後汉书·南匈奴传论》:“龍駕帝服﹐鳴鍾傳鼓於{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單于﹐{朔}﹑{易}無復匹馬之蹤﹐六十餘年矣。”《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馬卓上﹐九馬隨之。”{宋}{陆游}《诉衷情》词:“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花月痕》第四七回:“{李稷如}匹馬捉狗頭﹐{顔卓然}單刀盟倭目。”

  • 人荒馬亂-汉语大词典

    人荒馬亂

    【1】形容局势动荡不安。{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人馬-汉语大词典

    人馬

    【1】传说中的水中怪物。{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異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一本作“馬人”。【2】泛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人众。{郁达夫}《西游日录》:“到了此地﹐我们的一批人马﹐已成了扇子画上的人物了。”【3】人与马。多指军队。{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三国} {魏}{曹操}《苦寒行》:“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西游记》第六二回:“二位長老既不用人馬﹐可用兵器?”《吴子·治兵》:“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絶人馬之力。”【4】指某个组织的成员。{张重光}《坐写字间的人》一:“粉碎‘四人帮’后﹐宣传处的人马几乎全换了。”

  • 人困馬乏-汉语大词典

    人困馬乏

    【1】人马疲倦困乏。《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水浒传》第七七回:“馬步三軍没了氣力﹐人困馬乏。”【2】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 人喊馬嘶-汉语大词典

    人喊馬嘶

    【1】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至來日三更後﹐只聽下流頭人喊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公路上﹑山谷里到处是进军的洪流﹐人喊马嘶﹐一片欢腾。”

  • 人强馬壯-汉语大词典

    人强馬壯

    【1】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馬壯﹐端的是鬼使神差。”《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鎧甲凝霜﹐人强馬壯﹐威風凛然。”{明}{无名氏}《寿亭侯怒斩关平》第二折:“他手下兵多將廣﹐人强馬壯。”《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双身杀敌》:“他挑選了一百多名精兵--其中有二十名女兵﹐扯起大旗﹐真是人强馬壯﹐鬭志昂揚。”

  • 人仰馬翻-汉语大词典

    人仰馬翻

    【1】比喻乱得不可收拾。《花城》1981年第5期:“他想拖下去﹐激化矛盾﹐闹大乱子﹐最好闹得天翻地覆﹐人仰马翻。”【2】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时伤亡惨重的情景。《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打礼社》:“新桥上的守兵老早串通好了﹐一见{忠王}兵到﹐就掉过大炮来朝礼社轰﹐把庄上白头打得鬼哭神嚎﹐人仰马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六章:“这么晴朗的天气﹐天空湛蓝湛蓝的﹐真不象双方就要杀得人仰马翻!”

  • 入馬-汉语大词典

    入馬

    【1】喻拉上关系,办成事情。《廿载繁华梦》第四回:“{聯元}便心生一計﹐料非茶前酒後花費多少﹐斷成不得事;倘遷延時日﹐若被他人入馬﹐豈不是失了這個機會?”【2】俗称宿妓或勾搭女人上手谓“入马”。《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此婦美貌﹐又且囊中有物。借此機會﹐倘得捱身入馬﹐他的家事在我掌握之中﹐豈不美哉!”《水浒传》第二六回:“那婦人驚得魂魄都没了﹐只得從實招説﹐將那時放簾子因打着{西門慶}起﹐因做衣裳入馬通姦﹐一一地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訪得有名妓﹐就引着{鐵生}去入馬﹐置酒留連﹐日夜不歸。”{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料得這入馬東西應不免﹐我著他揀口兒食﹐换套兒穿。”

  • 介馬-汉语大词典

    介馬

    【1】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萬有一不幸復蹉跌﹐北軍益得席其戰勝之威﹐長驅而東﹐介馬{吴}{越}﹐禍誠不可言。”【2】给战马披甲。{明}{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馬棄東遊﹐軹道亭連故國秋。”《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杜预}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諸族置烽火﹐有急則舉燧﹐介馬以待。”【3】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沈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馬渡龍堆﹐塗縈馬屢廻。”{宋}{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聞介馬數萬騎馳過。”{清}{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馬東馳{京峴山}﹐朱旗北斗{閃江關}。”

  • 以鹿爲馬-汉语大词典

    以鹿爲馬

    【1】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爲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爲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羣臣。’臣半言鹿﹐半言馬。”

  • 以渴服馬-汉语大词典

    以渴服馬

    【1】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爲{齊王}駙駕﹐以渴服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駕於圃中。’{造父}驅車入圃﹐馬見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馬久矣﹐今馬見池﹐駻而走﹐雖{造父}不能治。今{簡公}之以法禁其衆久矣﹐而{田成恒}利之﹐是{田成恒}傾圃池而示渴民也。”

  • 以毛相馬-汉语大词典

    以毛相馬

    【1】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 仗馬寒蟬-汉语大词典

    仗馬寒蟬

    【1】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比喻噤口不言者。《冷眼观》第三十回:“可惜政府裏有眼無珠﹐聽其置散投閑﹐不加録用;一般仗馬寒蟬﹐反倒各居顯要﹐尸位素餐。”

  • 仗馬-汉语大词典

    仗馬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鉞立于{紫宸門}下﹐行幸則爲禁圍門﹐行于仗馬之前。”{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璡}再上書言政事,斥爲{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争路絶。”{清}{王九龄}《窃禄》诗:“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

  • 代馬望北-汉语大词典

    代馬望北

    【1】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士重遷﹐戀慕墳墓﹐賢不肖之所同也。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代馬望北﹐狐死首丘﹐邊民謹頓﹐尤惡内留。”{汪继培}笺:“《後漢書·班超傳》云:‘狐死首丘﹐代馬依風。’《文選·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引《韓詩外傳》云:‘《詩》曰:代馬依北風﹐飛鳥棲故巢。’皆不忘本之謂也。”

  • 代馬-汉语大词典

    代馬

    【1】北地所产良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風﹐用懷{魏}都;願騁代馬﹐倐忽北徂。”{刘良}注:“代馬﹐故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馳胡馬疾行而北往也。”{清}{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馬﹐挾趙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許{阮公}眠。”

  • 代馬依風-汉语大词典

    代馬依風

    【1】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後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絶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間﹐況於遠處絶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李贤}注:“《韓詩外傳》曰‘代馬依北風﹐飛鳥揚故巢’也。”

  • 休牛散馬-汉语大词典

    休牛散馬

    【1】见“休牛歸馬”。

  • 休牛歸馬-汉语大词典

    休牛歸馬

    亦作“[休牛散馬]”【1】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宋}{卢多逊}《新修周武王庙碑》:“豈直休牛歸馬﹐但美於偃兵﹐保大定功﹐空歌於成德者哉!”《隋书·薛道衡传》:“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爲家﹐萬里爲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 休馬-汉语大词典

    休馬

    【1】放马。谓不打仗。《史记·留侯世家》:“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爲。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

  • 但馬-汉语大词典

    但馬

    【1】古代仪仗队中不鞴鞍鞯以示备用的马。《宋书·江夏文献王刘义恭传》:“平乘但馬不得過二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齊}迎南使﹐……使主﹑副各乘車﹐但馬在車後﹐鐵甲者百餘人﹐儀仗百餘人。”{宋}{程大昌}《演繁露·诞马》:“但者﹐徒也。徒馬者﹐有馬無鞍﹐如人袒裼之袒也。……然則謂之但馬﹐蓋散馬備用而不施鞍轡者也。”

  • 佚馬-汉语大词典

    佚馬

    【1】逸马,逃逸的马。《孔子家语·颜回》:“{舜}不窮其民力﹐{造父}不窮其馬力﹐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韩诗外传》卷二:“{造父}無佚馬。”

  • 作馬-汉语大词典

    作馬

    【1】木工使用的一种简便支架。{清}{翟灏}《通俗编·居处》:“木工以三木相攢﹐而歧其首﹐横木於上﹐以施斧斤﹐謂之作馬。此象形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八:“木工以三木相攢而歧其端﹐爲作馬。”

  • 伯樂相馬-汉语大词典

    伯樂相馬

    【1】{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並荐举人才。《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伽馬射綫-汉语大词典

    伽馬射綫

    【1】亦称丙种射线。镭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放出的射线。通常写作γ射线。伽马,希腊字母第三个字母γ的译音。

  • 使馬-汉语大词典

    使馬

    【1】见“使馬鄂倫春”。

  • 使馬鄂倫春-汉语大词典

    使馬鄂倫春

    【1】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马为远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馬鄂倫春”。《清文献通考·舆地三·盛京》:“至於{鄂倫春}一名{奇勒爾}﹐其所居益爲遼遠。{使馬鄂倫春}在諸部之外。”亦省称“[使馬]”。《清文献通考·舆地三·盛京》:“{使鹿鄂倫春}﹐又在{使馬}之外﹐距{齊齊哈爾}城復有千餘里。”

  • 例馬-汉语大词典

    例馬

    【1】循例应配给的马匹。《清会典·兵部·车驾清吏司》:“緑營之在官者﹐有例馬。”注:“提督以下﹐外委以上例給之馬。”

  • 便馬-汉语大词典

    便馬

    【1】谓娴于骑术。《山海经·西山经》:“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晋}{郭璞}注:“帶之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袁晔}《献帝春秋》曰:“{張遼}問{吴}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

  • 信馬-汉语大词典

    信馬

    【1】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信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則{哈密}境矣。”{宋}{张先}《木兰花》词:“簾重不知金屋晩﹐信馬歸來腸欲斷。”{唐}{岑参}《西掖省即事》诗:“平明端笏陪鵷列﹐薄暮垂鞭信馬歸。”

  • 信馬由繮-汉语大词典

    信馬由繮

    【1】不勒缰绳,任马行走。{孙犁}《白洋淀纪事·小胜儿》:“一路上﹐大麻子刚开的紫色绒球一样的花﹐打着{小金子}的马肚皮……他走的不慌不忙﹐信马由缰。”【2】比喻人没有目标地随便走。{老舍}《四世同堂》五二:“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走了一二里地﹐他的气几乎完全消了。”

  • 俊馬-汉语大词典

    俊馬

    【1】好马,快马。{汉}{刘向}《新序·杂事五》:“驊騮騄驥﹐天下之俊馬也﹐使之與貍鼬試於釜竈之間﹐其疾未必能過貍鼬也。”

  • 俵馬-汉语大词典

    俵馬

    【1】{明}代{江}北地区的一种杂役。指官府将官马分派给民户饲养,过一定时期后再由民户将马解送指定地点,由官府验收。{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江}北俵馬之役最稱苦累﹐而寄養之户尤多敗困。”{明}{归有光}《马政库藏》:“{冀}北之馬稱天下﹐今民歲俵馬﹐往往市之他郡﹐所謂外者﹐果安在哉!”

  • 倚馬-汉语大词典

    倚馬

    【1】靠在马身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唤{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絶可觀。”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馬”形容才思敏捷。{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對客揮毫不構思﹐自矜倚馬男兒。”{明}{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獸雖嘉兆﹐倚馬雕龍却禍芽。”{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元非倚馬才。”

  • 倚馬可待-汉语大词典

    倚馬可待

    【1】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臧克家}《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時﹐一團興致﹐覺得這事倚馬可待。”

  • 倒馬-汉语大词典

    倒馬

    【1】垮台;失败。《荡寇志》第七二回:“因我又看得{高俅}那厮的氣燄也不久了﹐不過四五年之間﹐必然倒馬。”

  • 候馬-汉语大词典

    候馬

    【1】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二:“沙磴離旌斷﹐晴川候馬歸。”

  • 倅馬-汉语大词典

    倅馬

    【1】副马,备用之马。《汉书·赵充国传》:“至四月草生﹐發郡騎及屬國胡騎伉健各千﹐倅馬什二﹐就草﹐爲田者遊兵。”{颜师古}注:“倅﹐副也。”【2】驸马都尉的别称。{宋}{曾巩}《团练使驸马都尉制》:“團兵重任﹐倅馬美名﹐兼而授之。”

  • 健馬-汉语大词典

    健馬

    【1】善走的馬;壮健的马。{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壯士健馬皆匿不見。”{唐}{杜牧}《罪言》:“〔{山東}〕産健馬﹐下者日馳二百里﹐所以兵常當天下。”

  • 假馬-汉语大词典

    假馬

    【1】木制用以计数的马形筹码。《周礼·夏官·大司马》“獻禽以祭社”{汉}{郑玄}注:“争禽而不審者﹐罰以假馬。”{贾公彦}疏:“罰以假馬者﹐謂獲禽所算之籌。”【2】方言。假装。扬州评话《天齐庙包公断太后》:“{包兴}趴到外面站起来:‘大人有何吩咐?’假马从外面进来﹐好象走外头才来的:‘大人。’‘尔可知道﹐{范仲华}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原注:“假马﹐假装。”

  • 備馬-汉语大词典

    備馬

    【1】谓备好鞍辔,以供乘骑。《宋史·吴昌裔传》:“至於治兵足食之法﹐修車備馬之事﹐乃缺略不講。”{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南渡録》:{康王}南奔﹐倦息{崔}府君廟﹐夢神曰:‘追騎已至﹐宜速去﹐已備馬矣。’”

  • 傳馬-汉语大词典

    傳馬

    【1】驿站所用的马。{宋}{王安石}《送程公闢之豫章》诗:“怪君三年滯{瞿塘}﹐又驅傳馬登{太行}。”《汉书·昭帝纪》:“頗省乘輿馬及苑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驛馬也。”{唐}{梁载言}《咏傅岩监祠》诗:“很傍索傳馬﹐偬動出{安徽}。”

  • 僕馬-汉语大词典

    僕馬

    【1】仆从与乘马。{清}{唐甄}《潜书·无助》:“夫僕馬者﹐致遠之資也。苟不憚勞﹐不耻後﹐雖無僕馬之助﹐終亦必至焉。爲學無朋﹐亦若是矣。”《後汉书·宋意传》:“婚姻之盛﹐過於本朝;僕馬之衆﹐充塞城郭。驕奢僭擬﹐寵禄隆過。”{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贾人妻》:“文書有誤﹐爲主司駁放﹐資財蕩盡﹐僕馬喪失﹐窮悴頗甚。”

  • 儀馬-汉语大词典

    儀馬

    【1】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宋}{高承}《事物纪原·舆驾羽卫》:“今導駕有御馬分左右。按自{漢}有之﹐《西京雜記》:‘{漢朝}輿駕祀{甘泉}{汾陰}﹐罼罕左右及節十六﹐後乃有御馬三。’則儀馬之設﹐自{漢}始也。”【2】庙中的偶马。{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诗:“靈衣沾媿汗﹐儀馬困陰兵。”

  • 八司馬-汉语大词典

    八司馬

    【1】{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中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準}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宋}{王安石}《读柳宗元传》:“余觀八司馬﹐皆天下之奇材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三:“揮手{唐朝}八司馬﹐頭銜老署退鋒郎。”

  • 八馬-汉语大词典

    八馬

    【1】即八骏。{唐}{李商隐}《九成宫》诗:“雲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馬蹄。”{宋}{苏轼}《戚氏》词:“鸞輅駐蹕﹐八馬戲芝田。”【2】{唐}時宫门所设仗马。《新唐书·百官志二》:“飛龍廏日以八馬列宫門之外﹐號南衙立仗馬﹐仗下﹐乃退。”【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叫來的相公搳拳打通關﹐五魁﹑八馬﹐已早鬧的烟霧塵天。”

  • 六尺馬-汉语大词典

    六尺馬

    【1】指普通的马。{唐}{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願騰六尺馬﹐背若孤征鴻。劃見公子面﹐超然歡笑同。”{仇兆鳌}注:“《周禮》:馬八尺以上爲龍﹐七尺以上爲騋﹐六尺爲馬。”

  • 六馬仰秣-汉语大词典

    六馬仰秣

    【1】形容乐声美妙﹐马亦停食倾听。《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汉}{王充}《论衡·率性》:“推此以論﹐百獸率舞﹐潭魚出聽﹐六馬仰秣﹐不復疑矣。”

  • 六馬-汉语大词典

    六馬

    【1】谓驾车之马众多。《书·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孔颖达}疏:“經傳之文﹐惟此言六馬。{漢}世此經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駕六。《毛詩》説天子至大夫皆駕四。{許慎}案《王度記》云﹐天子駕六。{鄭玄}以《周禮·校人》養馬‘乘馬一師四圉’﹐四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黄’;以爲天子駕四﹐{漢}世天子駕六﹐非常法也。然則此言馬多懼深﹐故舉六以言之。”《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太平御览》卷九〇六引《尸子》:“鹿走而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謂不反顧也。”《列子·汤问》:“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汉}{蔡邕}《独断》:“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南史·宋纪》上:“{晉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皇后行祀蚕礼时亦驾六马。《宋书·礼志一》:“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漢}{魏}故事﹐衣青衣﹐乘油蓋雲母安車﹐駕六馬。”【3】六种类型之马。《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郑玄}注:“玉路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宫中之役。”

  • 公馬-汉语大词典

    公馬

    【1】指君主的战马。《国语·楚语下》:“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韦昭}注:“公馬﹐公之戎馬也。”

  • 公司馬-汉语大词典

    公司馬

    【1】即伍长。《周礼·夏官·大司马》:“辨鼓﹑鐸﹑鐲﹑鐃之用……公司馬執鐲。”{郑玄}注:“{杜子春}云:‘公司馬﹐謂五人爲伍﹐伍之司馬也。’……伍長謂之公司馬者﹐雖卑﹐同其號。”

  • 公車司馬令-汉语大词典

    公車司馬令

    【1】{汉}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衛尉﹐{秦}官﹐掌宫門衛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爲衛尉。屬官有公車司馬﹑衛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注引《汉官仪》:“公車司馬掌殿司馬門﹑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總領之。”《後汉书·百官志二》:“公車司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徵詣公車者。”{刘昭}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八年﹐議郎{衛林}爲公車司馬令﹐位隨將﹑大夫。舊公車令與都官﹑長史位從將﹑大夫﹐自{林}始。”

  • 公車司馬門-汉语大词典

    公車司馬門

    【1】即司马门。皇宫的外门。司马门的警卫由公车掌管﹐故称。《三辅黄图·汉宫》:“{漢}{未央}﹑{長樂}﹑{甘泉宫}﹐四面皆有公車司馬門。凡言司馬者﹐宫垣之内﹐兵在司馬﹐主武事﹐故謂宫之外門爲司馬門。”《汉书·张释之传》“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宫衞令‘諸出入殿門﹑公車司馬門者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

  •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汉语大词典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1】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万人民除了保证前线军需弹药粮草的供应外﹐还不顾一切艰苦﹐热情地转运与看护伤员。”

  • 兵慌馬亂-汉语大词典

    兵慌馬亂

    【1】见“兵荒馬亂”。

  • 兵馬-汉语大词典

    兵馬

    【1】士兵和军马。亦泛指军队。《东观汉记·来歙传》:“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唐}{杜甫}《冬狩行》:“君不見{東川}節度兵馬雄﹐校獵亦似觀成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一:“故昨來{鄭戩}差{許遷}等部領兵馬修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今有{荆楚襄王}爲招討﹐合諸國兵馬約二十餘萬﹐猛將數十員﹐兵臨城下﹐將至濠前。”{綦水源}《三不吹》:“想当年﹐凭这支铜号﹐能吹动十万兵马。”【2】借指战争﹐战事。{唐}{杜甫}《出郭》诗:“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

  • 兵馬司-汉语大词典

    兵馬司

    【1】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沿设五城兵马司。{清}制同。{清}{李渔}《意中缘·卷帘》:“你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寫一箇貼子﹐送到兵馬司去﹐打斷你的狗筋。”{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京師有警巡院﹐聽訟﹐如{明}兵馬司。”

  • 兵强馬壯-汉语大词典

    兵强馬壯

    【1】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新五代史·杂传·安重荣》:“〔{安重榮}〕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邪?兵强馬壯者爲之爾!’”《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吾軍兵强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爲平壤﹐蕩{魏國}作坵荒!”【2】泛指强壮有力。{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到我{郭振山}名下﹐嘿﹐俺弟兄俩兵强马壮﹐可能把这块地播弄好哩。”

  • 兵荒馬亂-汉语大词典

    兵荒馬亂

    【1】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清}{孔尚任}《桃花扇·闲话》:“正是兵荒馬亂﹐江路難行﹐大家作伴才好。”{赵树理}《地板》:“几年来兵荒马乱﹐鬼子也要﹐{姬镇魁}也抢﹐你想能有几颗馀粮?”亦作“[兵慌馬亂]”。{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老舍}《四世同堂》三八:“他的铺伙既没有犯任何的规矩﹐又赶上这兵慌马乱理应共患难的时候﹐他凭什么无缘无故的辞退人家呢?”{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你不看眼下兵慌马乱正打仗﹐谁顾上办那号事?”

  • 兵藏武庫, 馬入華山-汉语大词典

    兵藏武庫, 馬入華山

    【1】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北周}{庾信}《贺平邺都表》:“當今{鹿臺}已散﹐離宫已遣﹐兵藏武庫﹐馬入{華山}。立明堂之制﹐奏《大武》之樂﹐盛矣哉!”{倪璠}集注:“《三輔黄圖》曰:‘武庫在{未央宫}﹐{蕭何}造以藏兵器。’《史記·周本紀》曰:‘散馬{華山}之陽。’”后世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语﹐本此。

  • 兵馬籍-汉语大词典

    兵馬籍

    【1】军中记载人马的簿籍。{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予在{鄜延}﹐見{安南}行營諸將閲兵馬籍﹐有稱‘過范河損失’﹐問其何謂‘范河’﹐乃{越}人謂淖沙爲‘范河’﹐北人謂之‘活沙’。”

  • 前馬-汉语大词典

    前馬

    【1】在马前护卫或引导。《周礼·夏官·齐右》:“凡有牲事則前馬。”{郑玄}注:“王見牲則拱而式﹐居馬前卻行備驚奔也。”《国语·越语上》:“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吴}﹐其身親爲{夫差}前馬。”{韦昭}注:“前馬﹐前驅﹐在馬前也。”{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川之战》:“衆驚曰:‘果我{岳公}也!’皆伏地請降﹐争爲前馬﹐導入帳中﹐手茶湯進。”

  • 兼馬-汉语大词典

    兼馬

    【1】两匹马﹐即每一骑兼有副马。《北史·魏纪二》:“〔{神}二年〕五月丁未﹐次於沙漠﹐舍輜重﹐輕騎兼馬﹐至{栗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载此事﹐{胡三省}注云:“兼馬者﹐每一騎兼有副馬也。”

  • 冀馬-汉语大词典

    冀馬

    【1】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後汉书·刘表传赞》:“魚儷{漢}舳﹐雲屯{冀}馬。”{李贤}注引《左传》曰:“{冀}之北土﹐馬之所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衝亂舞﹐{冀}馬雲屯。”

  • 北叟失馬-汉语大词典

    北叟失馬

    【1】犹塞翁失马。喻因祸得福。《旧唐书·萧瑀传》:“{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之日﹐進諫{隋}主﹐出爲{河池}郡守。應遭剖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

  • 北馬-汉语大词典

    北馬

    【1】北方的马。借指胡骑或{金}兵。{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建炎}當三祀﹐北馬將飲{江}。”

  • 光車駿馬-汉语大词典

    光車駿馬

    【1】装饰华丽的车马。{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車駿馬遊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

  • 先馬走-汉语大词典

    先馬走

    【1】指马前行走的健卒。《淮南子·道应训》:“{越王}{勾踐}……親執戈爲{吴}兵先馬走。”{高诱}注:“先馬走﹐先馬前而走也。”

  • 先馬-汉语大词典

    先馬

    【1】牵着马在前引路。亦为古代官名,即洗马。《荀子·正论》:“諸侯持輪﹑挾輿﹑先馬。”{杨倞}注:“先馬﹐導馬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舍人。”{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前驅也。《國語》曰{句踐}親爲{夫差}先馬。先或作洗也。”按今本《国语·越语上》作“其身親爲{夫差}前馬。”

  • 兒馬-汉语大词典

    兒馬

    【1】公马。《尔雅·释畜》“牡曰騭”{清}{郝懿行}义疏:“今{東齊}人以牡爲兒馬﹐牝爲騍馬。”{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一个戴尖顶草帽的牛倌﹐骑在一匹儿马的光背上﹐用鞭子喝牲口。”

  • 兒童竹馬-汉语大词典

    兒童竹馬

    【1】《後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后以“兒童竹馬”为称颂太守之词。{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千村轉歲華﹐愚父老香盆﹐兒童竹馬。”

  • 凡馬-汉语大词典

    凡馬

    【1】普通的马。{唐}{杜甫}《遣怀》诗:“乘黄已去矣﹐凡馬徒區區。”{明}{陈子龙}《献马行》:“世上紛紛盡凡馬﹐一入天成真龍。”{宋}{陆游}《上史运使启》:“超超空凡馬之群﹐實非能辦;默默反屠羊之肆﹐其又奚言!”{晋}{葛洪}《抱朴子·勖学》:“凡馬野鷹﹐本實一類。”

  • 亡馬-汉语大词典

    亡馬

    【1】《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后以“亡馬”比喻因祸得福,祸福相生。{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禍福如亡馬﹐機關喻狎鷗。”

  • 玄武司馬-汉语大词典

    玄武司馬

    【1】{汉}代主管宫城{玄武门}之官。《後汉书·曹褒传》:“詔召玄武司馬{班固}﹐問改定禮制之宜。”{李贤}注:“玄武司馬主{玄武門}。《續漢志》云‘宫掖門﹐每門司馬一人﹐秩比千石’也。”

  • 交馬-汉语大词典

    交馬

    【1】骑马并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韓遂}請與公相見……於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説京都舊故﹐拊手歡笑。”【2】指马上交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馮亭}肩擔月斧﹐出陣與{王翦}挑戰。怎見得交馬?”《水浒传》第五五回:“{花榮}大怒﹐也不答話﹐便與{彭玘}交馬。”

  • 率馬以驥-汉语大词典

    率馬以驥

    【1】以骏马领群马,比喻以贤者为众人之表率。{汉}{扬雄}《法言·修身》:“或問治己﹐曰:‘治己以{仲尼}。’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馬以驥﹐不亦可乎?’”{三国} {魏}{曹操}《下州郡》:“昔{仲尼}之于{顔子}﹐每言不能不歎﹐既情愛發中﹐又宜率馬以驥。”

  • 出馬-汉语大词典

    出馬

    【1】指将士上阵作战。{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明了了为什么打仗﹐怎样打法﹐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厲天祐}首先出馬﹐和{吕方}相持﹐約斗五六十合﹐被{吕方}一戟刺死{厲天祐}。”【2】方言。出诊。{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郎不如重理舊業﹐時向大郎二郎討論﹐不過數月﹐亦可出馬矣。何必日夜佔畢﹐徒自苦爲?’{筠}曰:‘彼豈有真才實學﹐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爲孤注耳。’”【3】指出面任事。{老舍}《四世同堂》五二:“对于买办东西﹐他永远亲自出马﹐不给科里任何人以赚俩回扣的机会。”{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四:“我们可以做好一切准备。那时二爷再出马﹐不知可行?”

  • 印馬-汉语大词典

    印馬

    【1】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每使來不過二百人﹐印馬不過千匹。”

  • 刀馬旦-汉语大词典

    刀馬旦

    【1】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战金山》的{梁红玉}﹑《扈家庄》的{扈三娘}等。

  • 刑馬-汉语大词典

    刑馬

    【1】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馬”。{南朝} {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黄﹐讚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設牽羊禮﹐難爲刑馬心。”《战国策·齐策三》:“且臣聞{齊}{衛}先君刑馬壓羊﹐盟曰:‘{齊}{衛}後世無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

  • 利馬-汉语大词典

    利馬

    【1】快马。{汉}{桓宽}《盐铁论·西域》:“雖輕車利馬不能得也﹐况負重羸兵以求之乎!”

  • 券馬-汉语大词典

    券馬

    【1】{宋}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宋}{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若國家廣捐金帛﹐則券馬利厚﹐來者必多。”《宋史·兵志十二》:“凡收市馬﹐{戎}人驅馬至邊﹐總數十﹑百爲一券﹐一馬預給錢千﹐官給芻粟﹐續食至京師﹐有司售之﹐分隸諸監﹐曰券馬。”

  • 刮馬兒-汉语大词典

    刮馬兒

    【1】跑马。用以喻迅疾。{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順手兒吹將去﹐一葉兒隨風度﹐刮馬兒也似回頭不知處。”{元}{范康}《竹叶舟》第四折:“我則夜睡到明﹐明睡到夜﹐睡直到覺。呀!蚤則似刮馬兒光陰過了。”

  • 刷馬-汉语大词典

    刷馬

    【1】刷拭马毛。{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卧﹐看{張}梳頭。公怒甚﹐未决﹐猶親刷馬。”【2】饮马。《文选·左思<魏都赋>》:“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振旅旅旅﹐反斾悠悠。”{李善}注:“刷﹐猶飲也。”

  • 剌馬-汉语大词典

    剌馬

    【1】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元}{杨瑀}《山居新话》:“上曰:‘曾聞用人心肝爲供﹐果有之乎?’{班}曰:‘聞有此説﹐未嘗目擊﹐問之剌馬可也。’”

  • 剗馬-汉语大词典

    剗馬

    【1】无鞍辔之马。《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便帶了一羣家丁聚在箭道大空地裏﹐拉了一匹剗馬﹐看個人拉着﹐都教那些小厮騙馬作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俺元帥今年時運顯﹐施逞會剗馬單鞭。”

  • 塞翁失馬-汉语大词典

    塞翁失馬

    【1】《淮南子·人间训》:“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居數月,其馬將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爲禍,禍之爲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后因以“塞翁失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爲福。”{曾慥}《类说》卷十七引{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曾布}爲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明}{吴承恩}《赠郡伯养吾范公如京改秩章词》:“{楚國}亡猿﹐在事機而叵測;塞翁失馬﹐占福澤之未來。”{清}{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塞翁失馬何足惜﹐先生奇遭在削籍。”

  • 塞翁得馬-汉语大词典

    塞翁得馬

    【1】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驢兒跨﹐又誰知塞翁得馬﹐塞翁得馬。”

  • 副馬-汉语大词典

    副馬

    【1】驾天子副车之马。{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奏撰敕》:“因副馬以紀官﹐著濯龍之通籍﹐其來尚矣﹐可得言焉。”《後汉书·明帝纪》“駙馬都尉”{唐}{李贤}注引《前书》曰:“掌天子之副馬。駙﹐副也。”【2】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魏书·张衮传》:“{太祖}令{袞}問諸部帥﹐若殺副馬﹐足三日食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载此事﹐{胡三省}注:“凡北人用騎兵﹐各乘一馬﹐又有一馬爲副馬。”

  • 劣馬-汉语大词典

    劣馬

    【1】瘦弱的马。{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諺曰:‘羸牛劣馬寒食下。’務在充飽調適而已。”{唐}{张蠙}《投所知》诗:“劣馬再尋{商嶺}路﹐扁舟重寄{越溪}濱。”【2】性情暴烈﹑不易驯服的马。《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腰細慣騎乘劣馬﹐紅錦征袍耀日新。”{何长工}《长辛店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情况》:“你们是劣马害群﹐我要开除你们!”{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他曾上甚惡戰場?他曾經甚大會{垓}?他則是劣馬乍調嫌路窄。”

  • 勵兵秣馬-汉语大词典

    勵兵秣馬

    【1】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水浒传》第九四回:“{山士奇}到{壺關}﹐知{蓋州}失守﹐料{宋}兵必來取關﹐日日勵兵秣馬﹐準備迎敵。”{明}{陈子龙}《通敌·权宜疏》:“鎮臣{劉雲佐}與臣言﹐願勵兵秣馬與敵馳角。”

  • 反馬-汉语大词典

    反馬

    【1】{春秋}﹑{战国}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左传·宣公五年》:“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女﹐自爲也。故書曰:逆{叔姬}﹐即自逆也。冬來﹐反馬也。”{孔颖达}疏:“禮送女適於夫氏﹐留其所送之馬﹐謙不敢自安於夫。若被出棄﹐則將乘之以歸﹐故留之也。至三月廟見﹐夫婦之情既固﹐則夫家遣使反其所留之馬﹐以示與之偕老﹐不復歸也。”

  • 建馬-汉语大词典

    建馬

    【1】传说中的异兽名。《淮南子·墬形训》:“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 幹馬-汉语大词典

    幹馬

    【1】{唐}代画家{韩幹}初师{陈閎},后师{曹霸},画马得骨肉停均法,时与{曹霸}﹑{韦偃}齐名,世因称其所画之马为“幹馬”。{唐}{杜甫}《丹青引》:“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乃知{戴嵩}筆﹐能出{韓幹}徒﹐{幹}馬精神在韁勒﹐{嵩}牛怒鬭無牽拘。”

  • 左馬-汉语大词典

    左馬

    【1】{左丘明}{司马迁}的并称。{清}{顾炎武}《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诗:“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吴}{潘}。”【2】左骖。《仪礼·聘礼》:“賓執左馬以出。”{贾公彦}疏:“使者受幣﹐降以左驂出。”

  • 巫馬-汉语大词典

    巫馬

    【1】复姓。{春秋}有{巫马期}。见《吕氏春秋·察贤》。【2】官名。掌管医疗马病事务。《周礼·夏官·巫马》:“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贾公彦}疏:“巫知馬祟﹐醫知馬疾。疾則以藥治之﹐祟則辨而祈之﹐二者相須﹐故巫助醫也。”{俞樾}《群经平议·周官》:“巫馬非巫也﹐巫猶醫也……巫馬即馬醫﹐因其所屬有醫四人﹐故於其長尊之曰巫耳。”

  • 土牛木馬-汉语大词典

    土牛木馬

    【1】土制的牛,木造的马。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实用。《关尹子·八筹》:“知物之僞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周书·苏绰传》:“若門資之中而得愚瞽﹐是則土牛木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

  • 士飽馬騰-汉语大词典

    士飽馬騰

    【1】{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於槽。”后以“士飽馬騰”谓军中粮草充足,士气旺盛。{清}{李渔}《奈何天·分扰》:“若還一到便攻﹐一攻就戰﹐他那裏士飽馬騰﹐喒這裏人疲馬倦﹐子怕没有甚麽好處哩。”{清}{冯桂芬}《与吉抚部书》:“且兩年中士飽馬騰﹐支應不匱﹐亦有微勞。”

  • 士馬-汉语大词典

    士馬

    【1】兵马。引申指军队。{清}{张际亮}《传闻》诗:“{翁山}士馬傷亡盡﹐{支海}夷獠笑舞來。”《汉书·西南夷传》:“陰敕旁郡守尉練士馬﹐大司農豫調穀積要害處。”《北齐书·高乾传》:“乃率{河}北流人反於{河}{濟}之間﹐受{葛榮}官爵﹐屢敗{齊州}士馬。”{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俺則見田野田疇﹐禾苗豐茂。登場後﹐鼓腹歌謳。現如今無士馬﹐絶征鬭。”《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時遇{靖康}丙午年間﹐士馬離亂。因此{計安}家夫妻女兒三口﹐收拾隨身細軟包裹﹐流落州府。”

  • 坐馬-汉语大词典

    坐馬

    【1】坐马衣。《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每人都是一頂狐皮卧兔﹐天藍布夾坐馬﹐油緑布夾挂肩﹐悶青皮裏鞋﹐鞓帶腰刀﹐左盛右插。”亦称“[坐馬子]”。《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晁思才}又問{晁鳳}借了銀頂大帽子插盛﹐合坐馬子穿上﹐繫着鞓帶﹐跨着鏈﹐騎着騾﹐一直去了。”【2】供骑坐的马匹。《水浒传》第五七回:“二停多好馬﹐牽上山去餵養﹐作坐馬。”《红楼梦》第四八回:“{薛蟠}自騎一匹家内養的鐵青大走騾﹐外備一匹坐馬。”【3】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坐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

  • 坐馬衣-汉语大词典

    坐馬衣

    【1】古代一种套在外面的无袖戎衣。因便于骑射,故名。{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繡裲襠坐馬衣﹐嵌珊瑚掉馬鞭﹐這行裝不是俺兵家辦。”

  • 坐馬勢-汉语大词典

    坐馬勢

    【1】两腿分开下蹲的姿势。{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我喜欢这里!’一边回答﹐也坐下了﹐腰板挺得笔直﹐完全是坐马势﹐两个拳头放在膝盖上。”

  • 坐馬子-汉语大词典

    坐馬子

    【1】见“坐馬”。

  • 坤馬-汉语大词典

    坤馬

    【1】语本《易·坤》:“坤,元亨,利牡馬之貞。”谓与乾卦的牡马相配,阴随阳动而化生万物,故以“坤馬”为坤卦之象。{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乾道應﹐坤馬來。”

  • 報馬-汉语大词典

    報馬

    【1】骑马报告消息的人。《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只見那埝上的報馬﹐來來往往﹐一會一匹﹐一會一匹。”《红楼梦》第十六回:“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説﹐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一杯水酒撣塵﹐不知可賜光謬領否?”《水浒传》第五五回:“却説{梁山泊}遠探報馬﹐徑到大寨﹐報知此事。”

  •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汉语大词典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1】见“塞2翁失馬,安知非福”。

  • 塞翁之馬-汉语大词典

    塞翁之馬

    【1】塞马。{郁达夫}《东梓关》:“世事看来﹐原是塞翁之马。”《廿载繁华梦》序一:“若論禍福﹐塞翁之馬難知;語到死生﹐{莊子}之龜未卜。”

  • 塞翁失馬, 安知非福-汉语大词典

    塞翁失馬, 安知非福

    【1】《镜花缘》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爲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巴金}《灭亡》第八章:“俗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许{袁先生}还有更大的福在日后呢。”亦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引《病玉缘》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後﹐纔覺得俺不是説笑話哩。”

  • 塞馬-汉语大词典

    塞馬

    【1】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唐}{杜牧}《赠李侍御》诗:“冥鴻不下非無意﹐塞馬歸來是偶然。”{明}{许自昌}《水浒记·效款》:“塞馬去無憑准﹐{楚}弓喪何須問。”{宋}{司马光}《自嘲》诗:“有心齊塞馬﹐無意羨川魚。”【2】塞上的马。{唐}{元稹}《塞马》诗:“塞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明}{马銮}《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烏息﹐頻年塞馬驕。”{北周}{庾信}《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驚夜﹐塞馬暗嘶羣。”

  • 塞上馬-汉语大词典

    塞上馬

    【1】塞马。{宋}{王安石}《戏赠叶致远直讲》诗:“忘情塞上馬﹐適志夢中蝶。”

  • 塞翁馬-汉语大词典

    塞翁馬

    【1】塞马。{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憂喜塞翁馬﹐得失{楚}人弓。”

  • 墜馬妝-汉语大词典

    墜馬妝

    【1】犹坠马髻。《老残游记》第十回:“只見前面的一個約有二十歲上下﹐著的是紫花襖子﹐紫地黄花﹐下著燕尾青的裙子﹐頭上倒梳雲髻﹐挽了個墜馬妝。”

  • 夫馬-汉语大词典

    夫馬

    【1】役夫与车马等。{清}代官员阵亡及在任在差病故者﹐均给夫马费﹐专供其雇夫役和车马之用。《清会典·兵部·邮政》:“奉差官夫馬舟車廩給及僕從口糧﹐均以品秩定差等。”{清}{李渔}《奈何天·焚券》:“且喜銀子俱已上鞘﹐夫馬俱已點齊。”

  • 墮馬粧-汉语大词典

    墮馬粧

    【1】犹堕马髻。{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夜燭飛鸞影﹐晨匳墮馬粧。”

  • 墮馬髻-汉语大词典

    墮馬髻

    亦称“[墯馬髻]”【1】古代妇女发髻名。《後汉书·梁冀传》:“{壽}({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爲妖態﹐作愁眉﹑嗁﹑墯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爲媚惑。”{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墯馬髻者﹐側在一邊。”{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後汉书·五行志一》:“墮馬髻者﹐作一邊……始自大將軍{梁冀}家所爲﹐京都歙然﹐諸{夏}皆放效。”

  • 墮馬-汉语大词典

    墮馬

    【1】从马上摔下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子虚子<湘事记>》:“{玉堂}耻之﹐麾隊衝鋒﹐當馳道中彈墮馬﹐{清}軍疑爲{黄興}﹐斷其首﹐復支解之。”【2】指堕马髻。{宁调元}《偶成》诗:“誰信循環百年事﹐幾人墮馬鬭新粧。”{唐}{李颀}《缓歌行》:“二八蛾眉梳墮馬﹐美酒清歌曲房下。”{南朝} {梁}{沈约}《江南曲》:“羅衣織成帶﹐墮馬碧玉簪。”{明}{王錂}《春芜记·感叹》:“曉傍妝樓梳墮馬﹐春眠畫閣聽啼鵑。”

  • 墜馬髻-汉语大词典

    墜馬髻

    【1】即堕马髻。{隋}{江总}《梅花落》诗:“天姬墜馬髻﹐未插江南璫。”

  • 壓馬-汉语大词典

    壓馬

    【1】谓让没役使的马负重跑动,以锻炼马的体力。{明}{叶盛}《水东日记·马良失宠》:“都指揮{馬良}爲上所愛。嘗得騎行禁中﹐中官以爲言﹐上曰:‘吾欲壓馬爾。’”

  • 射人先射馬-汉语大词典

    射人先射馬

    【1】喻作事要先抓住要害。{明}{梁辰鱼}《浣纱记·显圣》:“用箭須用長﹐挽弓須挽强;射人先射馬﹐擒賊定擒王。”{吴晗}《灯下集·古代的战争》:“战将本人并未打败﹐只因马力乏了﹐或者马受伤了﹐进退不得﹐被敌方杀伤﹐吃了败仗。‘射人先射马’就是这个道理。”{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弄白馬益錢-汉语大词典

    弄白馬益錢

    【1】古代舞蹈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有踏摇娘﹑羊頭渾脱﹑九頭狮子﹑弄白馬益錢……悉屬此部。”

  • 弄馬-汉语大词典

    弄馬

    【1】指表演骑术。《汉书·韩延寿传》:“〔{延壽}〕又使騎士戲車弄馬盗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戲車弄馬之技也。”【2】玩马。《左传·定公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棄國家。羣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

  • 弊車羸馬-汉语大词典

    弊車羸馬

    【1】破车瘦马。《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伯父{寵}爲{漢}太尉”{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寵}前後歷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恆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爲窶陋。”

  • 大馬爵-汉语大词典

    大馬爵

    【1】即鸵鸟。爵﹐通“雀”。{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二:“曰駝鳥者﹐即{安息}所産大馬爵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國}……有大馬爵。”{颜师古}注引《广志》:“大爵﹐頸及膺身﹐蹄似橐駝﹐色蒼﹐舉頭高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

  • 大宛馬-汉语大词典

    大宛馬

    【1】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良马。《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后以泛指骏马。{唐}{高適}《送浑将军出塞》诗:“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 大馬趴-汉语大词典

    大馬趴

    【1】谓人向前跌倒﹐四肢﹑身体着地。《当代》1984年第5期:“biāji biāji bi■﹐摔个大马趴!马趴没摔好﹐摔个仰巴脚!”

  • 大馬-汉语大词典

    大馬

    【1】官名。《庄子·知北游》:“大馬之捶鈎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陆德明}释文:“大馬﹐司馬也。”{成玄英}疏:“大馬﹐官號﹐{楚}之大司馬也。”

  • 大馬金刀-汉语大词典

    大馬金刀

    【1】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列公﹐若論{安公子}長了這麽大﹐大約除了受父母的教訓还没受過這等大馬金刀兒的排揎呢。”{清}{汉血愁予}《崖山哀·汉奸》:“你再别説甚麽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個字兒﹐已受了一頓大馬金刀兒的申斥﹐不是嘴裏會辯﹐恐怕腦袋兒都靠不住。”【2】形容豪爽﹐气派大。{姚雪垠}《长夜》三一:“我怕伙计跟佃户都叫我得罪完了﹐你还要埋怨我大处不看小处看﹐不如你七少爷大马金刀!”《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把眉一皺﹐説:‘你怎麽這麽俗啊?起來!’”

  • 大馬猴-汉语大词典

    大馬猴

    【1】俗称体形大的猴。《红楼梦》第二八回:“衆人道:‘怎麽愁?’{薛蟠}道:‘綉房鑽出個大馬猴。’”

  • 大馬哈魚-汉语大词典

    大馬哈魚

    亦作“[大麻哈魚]”【1】鱼纲﹐鲑科。体延长﹐稍侧扁﹐长约0.6米。银灰色﹐常具绯色宽斑。口大﹐牙尖锐。体被小圆鳞。背鳍和脂鳍各一个﹐尾鳍凹入。性凶猛﹐捕食小鱼。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产于{黑龙江}流域﹐为冷水性经济鱼类之一﹐可鲜食或盐渍﹑熏制;卵的营养价值高﹐为名贵的食品;精巢可制橲貐J白。

  • 大司馬-汉语大词典

    大司馬

    【1】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 天馬-汉语大词典

    天馬

    【1】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2】神马。{明}{刘基}《走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卧之前。”《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爲友。”【3】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汉}{高诱}注:“螳蜋﹐一曰天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許叔重}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4】骏马的美称。{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黄龍}飲﹐從西天馬來。”{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發書《易》﹐云‘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云。”【5】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 天馬行空-汉语大词典

    天馬行空

    【1】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逸﹐不受拘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清}{昭槤}《啸亭杂录·山舟书法》:“惟公兼數人之長﹐出入{蘇}{米}﹐筆力縱横﹐渾如天馬行空。”{明}{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衆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2】比喻言大而夸﹐脱离实际。{叶圣陶}《倪焕之》九:“真是个‘天马行空’的家伙﹐口口声声现状不对﹐口口声声理想教育。”【3】形容脱离羁绊﹐迅猛前进。{邹韬奋}《萍踪寄语》九十:“现在已自己能够制造所需要的机器﹐基础已立﹐向前发展就如天马行空﹐也用不着再依靠别国了。”

  • 天粟馬角-汉语大词典

    天粟馬角

    【1】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清}{顾炎武}《菰中随笔》:“{燕太子}{丹}﹐不過禮士慕俠﹐而一時{燕}{趙}慷慨之徒﹐不平其事﹐遂有天粟馬角之談。”《史记·刺客列传赞》:“世言{荆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