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黌

黌(黌)是什么意思

  • 庠黌-汉语大词典

    庠黌

    【1】古代地方所设学校。{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歸私暫休暇﹐驅明出庠黌。”

  • 膠黌-汉语大词典

    膠黌

    【1】学校的旧称。{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梯航通海國﹐俎豆序膠黌。”

  • 鄉黌-汉语大词典

    鄉黌

    【1】乡学;乡塾。{宋}{蔡襄}《士伸知己赋》:“遠陶聖世﹐少齒鄉黌。”

  • 黌-汉语大词典

    “[黉]”的繁体字。《廣韻》户盲切,平庚,匣。【1】古代的学校。《周书·薛端传》:“初爲太學生﹐時黌中多是貴遊﹐好學者少﹐唯{裕}躭翫不倦。”{宋}{蔡襄}《士伸知己赋》:“今兹有人﹐遠陶聖世﹐少齒鄉黌。”{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ABCD﹐盛读于黉中﹐之乎者也﹐渐消于笔下。”

  • 黌序-汉语大词典

    黌序

    【1】古代的学校。{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之十六:“聖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北齐书·文宣帝纪》:“詔郡國修立黌序﹐廣延髦儁﹐敦述儒風。”《清史稿·礼志三》:“厥後以{熱河}爲時巡所﹐黌序肇興﹐定{大成殿}龕案如太學式﹐祭器﹑樂器亦如之。”

  • 黌學-汉语大词典

    黌學

    【1】古代的学校。《後汉书·循吏传·仇览》:“農事既畢﹐乃令子弟羣居﹐還就黌學。”

  • 黌校-汉语大词典

    黌校

    【1】学校。{清}{褚人穫}《坚瓠十集·真若虚传》:“少年業舉子﹐博識洽聞﹐遊黌校﹐好俠﹐多盍簪﹐頗有{季良}之風。”{明}{归有光}《南云翁生圹志》:“{南雲翁}者﹐少爲諸生﹐有聲于黌校之間。”《晋书·戴邈传》:“古之建國﹐有明堂辟雍之制﹐鄉有庠序黌校之儀﹐皆所以抽導幽滯﹐啟廣才思。”

  • 黌門客-汉语大词典

    黌門客

    【1】秀才;读书人。{明}{汤显祖}《牡丹亭·榜下》:“黄門舊是黌門客﹐藍袍新作紫袍仙。”{徐朔方}校注:“黌門客﹐指生員。”

  • 黌宫-汉语大词典

    黌宫

    【1】学宫。{明}{谢谠}《四喜记·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黌宫道味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我輩身列黌宫﹐乃在此攜酒榼﹐看遊女﹐其鄙而不顧﹐宜矣。”{元}{洪希文}《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國興賢﹐黌宫課試﹐書生事業從今始。”

  • 黌堂-汉语大词典

    黌堂

    【1】学堂;学校。{宋}{余靖}《兴国军重修文宣王庙记》:“筵開黌堂﹐以登師儒。局列校室﹐以來雋秀。”{清}{朱彝尊}《六聘山中吊晋处士霍厚》诗:“弟子半千人﹐大小開黌堂。”{宋}{吕本中}《紫微诗话》:“〔{汪信民}〕又嘗和余《春日》絶句云:‘晏坐黌堂一事無﹐居官蕭散似{相如}。’”

  • 黌塾-汉语大词典

    黌塾

    【1】学校。{沈惟贤} 《<万国演义>序》:“即黌塾之師﹐用以發明事理﹐啟牖來學﹐亦於是乎汲汲焉。”引申为在校读书﹑学习。{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彼夫綴學之子﹐黌塾之暇﹐其手《紅樓》而口《水滸》﹐終不可禁。”

  • 黌宇-汉语大词典

    黌宇

    【1】古时学校的校舍。《後汉书·儒林传序》:“{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魏书·儒林传序》:“雖黌宇未立﹐而經術彌顯。”

  • 黌門-汉语大词典

    黌門

    【1】学宫之门。借指学宫,学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我不是举人﹐也不是黉门秀才﹐虽是{李}氏一族﹐却是三代清贫。”《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里中那些富家兒郎﹐一來爲他是黌門的貴公子﹐二來道他經解之才﹐早晩飛黄騰達﹐無不争先奉承。”《镜花缘》第二七回:“况令郎身入黌門﹐目前雖以舌耕爲業﹐若{九公}刻了此方﹐焉知令郎不聯捷直上?”

  • 黌室-汉语大词典

    黌室

    【1】学校。{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

  • 黌舍-汉语大词典

    黌舍

    【1】校舍。亦借指学校。{宋}{范成大}《送子文杂言》诗:“城東黌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今之釋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於黌舍;唪誦呪唄﹐囂於弦歌。”{郭沫若}《东风集·<咏福建·咏厦门高集海堤>》:“{金門}晴靄外﹐黌舍碧波中。”《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藝重當時﹐所居一旦成市﹐黌舍暫啓﹐著録或至萬人。”

  • 黌門監生-汉语大词典

    黌門監生

    【1】{明}{清}时国子监的生员。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红楼梦》第十三回:“{賈蓉}不過是黌門監生﹐靈幡上寫時不好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