鮒(鮒)是什么意思
井鮒-汉语大词典
井鮒
【1】生活在井中的鲋鱼。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夫鯤之爲魚也﹐潛碧波﹐泳滄流﹐沉腮於{渤海}之中﹐掉尾乎風濤之下﹐而濠魚井鮒自以爲可得而齊焉。”{唐}{欧阳詹}《刖卞和述》:“昔{宋玉}以蕃禽井鮒不測靈鳳長鯨﹐信哉。”【2】喻身处困境。{唐}{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井鮒思返泉﹐籠鶯悔出谷。”
射鮒-汉语大词典
射鮒
【1】射取小鱼。《易·井》:“井谷射鮒,甕敝漏。”{高亨}注:“井谷猶井口也。山口出水謂之谷﹐故井口謂之井谷。鮒﹐小魚名。甕﹐汲水瓶。敝﹐破也。爻辭言:從井口以弓矢射井中之小鮒魚﹐不能中魚﹐反而穿其甕﹐甕以破漏矣。此比喻人行事所用之手段不適合客觀條件﹐以致失敗。”后用为典实。{宋}{苏轼}《十二琴铭·九州璜》:“釣漁得九州之璜﹐避{紂}得九州之王;湮沉乎射鮒之谷﹐委虵乎鳳凰之堂。”{晋}{左思}《吴都赋》:“雖復臨河而釣鯉﹐無異射鮒於井谷。”
涸鮒-汉语大词典
涸鮒
【1】见“涸轍之鮒”。
涸轍之鮒-汉语大词典
涸轍之鮒
【1】《庄子·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 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 鮒魚來!子何爲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與,我无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后因以“涸轍之鮒”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宋}{苏轼}《
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鼈﹐同爲涸轍之鮒。”{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一:“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唐}{李白}《拟古》诗之五:“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鮒。”{鲁迅}《坟·娜拉走後怎样》:“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亦省作“[涸鮒]”﹑“[涸轍鮒]”。{明}{张景}《飞丸记·卺合飞丸》:“仰望斗山高﹐一戰前茅功就早。荷恩濡涸鮒﹐再生踴躍。”{陈三立}《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诗:“至今涸鮒容泥滓﹐祗有輕鷗自往還。”
涸鮒得水-汉语大词典
涸鮒得水
【1】见“涸鱼得水”。
涸轍鮒-汉语大词典
涸轍鮒
【1】见“涸轍之鮒”。
莊鮒-汉语大词典
莊鮒
【1】《庄子·外物》:“{莊周}家貧, 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 將貸子三百金, 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 有中道而呼者, {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 鮒魚來, 子何爲者邪? 對曰: 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捸C我且南遊{吴}{越}之王,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 鮒魚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與, 我无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 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鲋, 鲫鱼。后以“莊鮒”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清}{褚人穫}《韩忠献喜雨诗》:“已發{宋}苗安在揠﹐再生{莊}鮒不虞枯。”
轍鮒-汉语大词典
轍鮒
【1】《庄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爲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諾。我且南遊{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无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后因以“轍鮒”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南朝} {陈}{徐陵}《与王僧辩书》:“壤蟲之比黄鵠﹐轍鮒之仰{河}宗。”{唐}{孟郊}《新卜青罗幽居奉献陆大夫》诗:“籠禽得高巢﹐轍鮒還層瀾。”
谷鮒-汉语大词典
谷鮒
【1】《易·井》:“井谷射鮒。”{孔颖达}疏:“《子夏傳》云:‘井中蝦
呼爲鮒魚也。’”后即以“谷鮒”指井中虾蟆。{元}{郝经}《幽愬赋》:“混魚與谷鮒兮﹐麥麯藭兮焉所得。”
鮒-汉语大词典
鮒
“[鲋]”的繁体字。《廣韻》符遇切,去遇,奉。【1】鲫鱼。《仪礼·士昏礼》:“腊必有鮮﹐魚用鮒﹐必殽全。”{汉}{焦赣}《易林·损之乾》:“鯉鮪鮒鰕﹐積福多魚。”{北周}{庾信}《谢赵王赉干鱼启》:“况復{洞庭}鮮鮒﹐{温湖}美鯽﹐波瀾成雨﹐鱗甲防寒。”{明}{杨慎}《异鱼图赞·鲋》:“{洞庭}之鮒﹐出於{江}{渂}﹐弘腴青顱﹐朱尾碧鱗。”{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鲫》:“鯽﹐即鮒也。”【2】虾蟆。《易·井》:“井谷射鮒。”{孔颖达}疏:“{子夏}傳曰:井下蝦
呼爲鮒魚也。”{晋}{左思}《吴都赋》:“雖復臨{河}而釣鯉﹐無異射鮒於井谷。”【3】通“[附]”。《墨子·大取》:“智與意異﹐重同﹐具同﹐連同﹐同類之同﹐同名之同﹐丘同﹐鮒同。”{孙诒让}间诂:“鮒﹑附通……《周禮·大司徒》{鄭}注云:‘附﹐麗也。’”
鮒子-汉语大词典
鮒子
【1】即妾鱼。《尔雅·释鱼》“鱖鮬﹐鱖鯞”{晋}{郭璞}注:“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爲魚婢﹐{江}東呼爲妾魚。”
鮒禺-汉语大词典
鮒禺
【1】见“鲋隅”。
鮒隅-汉语大词典
鮒隅
亦作“[鮒鰅]”亦作“[鮒禺]”【1】山名。即{鲋鱼山}。《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陋{蒼梧}之不從兮﹐遵{鮒隅}以同壤。”一本作“鮒禺”。{李善}注引《山海经》:“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鮒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刘良}注:“{舜}葬{蒼梧}﹐二妃不從﹐故陋之;{帝顓頊}與九嬪葬于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鮒禺之山}﹐故遵之。”{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六·澶州》:“{鮒鰅山}在縣({頓丘縣})西北三十里﹐今名{廣陽山}。”{三国} {魏}{阮籍}《东平赋》:“懼從風而永去兮﹐託{顓頊}於{鮒隅}。”
鮒魚-汉语大词典
鮒魚
【1】山名。在今{河南省}{清丰县}{顿丘}故城西北。一名{高阳山},又名{青冢山}。传说{帝颛顼}{高阳氏}葬于此山之阳。《山海经·海内东经》:“{漢水}出{鮒魚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四蛇衛之。”按﹐《北堂书钞》卷九二引《山海经》“漢水”作“濮水”。【2】即鲫鱼。《庄子·外物》:“{周}({莊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清}{李元}《蠕範·物制》:“谿邊■魚﹑三足鼈已蠱;櫟鳥﹑鮒魚已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鲫鱼》:“鮒魚。”
鮒蟄之穴-汉语大词典
鮒蟄之穴
【1】《易·井》:“井谷射鮒。”{孔颖达}疏:“{子夏}傳曰:井下蝦
呼爲鮒魚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唐}{黄滔}《景阳井赋》:“蓋悲鮒蟄之穴﹐不是龍潛之地。”
鮒鰅-汉语大词典
鮒鰅
【1】见“鮒隅”。
鯢鮒-汉语大词典
鯢鮒
【1】泛指小鱼。{王闿运}《与卢生书》:“養鯢鮒於修陵﹐求瓜桃於雪谷﹐勞而寡績﹐困將何言。”《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鯢﹑鮒﹐皆小魚也。”{成玄英}疏:“鯢鮒﹐小魚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