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黨

黨(黨)是什么意思

  • 黨-现代汉语大词典

    黨dǎng

    【释义】:

    姓。

    另见“党1”。

  • 一而不黨-汉语大词典

    一而不黨

    【1】谓混一而无偏颇。《庄子·马蹄》:“一而不黨﹐命曰天放。”{成玄英}疏:“黨﹐偏也。”

  • 一黨-汉语大词典

    一黨

    【1】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一党。《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毛}传“饗者鄉人以徇”{唐}{孔颖达}疏:“此實黨正飲酒正有一黨之人。《傳》言鄉人者﹐以黨正飲酒亦名鄉飲酒故也。”按:《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爲黨。”{郑玄}注:“族﹐百家;黨﹐五百家。”【2】一派;同伙。《朱子语类》卷五四:“他也看那兄弟不過本是怕{武庚}叛﹐故遣{管蔡}﹑{霍叔}去監他﹐爲其至親可恃﹐不知他反去與{武庚}同作一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但是此計是他説出來的﹐不免要拉他做了一黨﹐方才妥當。”【3】一个政党。{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什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呀﹐什么改组一党政府为多党政府呀﹐其目的原是为着孤立中共和其他民主力量。”{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国民党的某些人却只要敷衍表面﹐实际上仍想维持一党专政的局面。”

  • 二命黨-汉语大词典

    二命黨

    【1】清末对革命党的讥称。《冷眼观》第十五回:“依我看起來﹐拿不準是个二命黨罷。”

  • 三黨-汉语大词典

    三黨

    【1】指父族﹑母族﹑妻族。见《尔雅·释亲》。《晏子春秋·杂下十二》:“且以君之賜﹐父之黨無不乘車者﹐母之黨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黨無凍餒者。”《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老爺不信時﹐移文到{盩厔縣}中﹐將三黨親族姓名﹐一一對驗﹐小人之冤可白矣。”

  • 上黨之國-汉语大词典

    上黨之國

    【1】指中原诸国。《国语·越语上》:“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韦昭}注:“黨﹐所也﹐上所之國﹐謂中國。”

  • 不偏不黨-汉语大词典

    不偏不黨

    【1】形容公正,不偏袒。《墨子·兼爱下》:“《周詩》曰:王道蕩蕩﹐不偏不黨。”《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虚而實。”{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夫慚德之主﹐忍詬之臣﹐猶能賞善不須貸財﹐罸惡不任私情﹐必將修繩履墨﹐不偏不黨。”

  • 不黨-汉语大词典

    不黨

    【1】不阿附,不偏私。《论语·述而》:“吾聞君子不黨。”{朱熹}注:“相助匿非曰黨。”《淮南子·主术训》:“不偏一曲﹐不黨一事。”

  • 兩黨制-汉语大词典

    兩黨制

    【1】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交替组织政府的制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

  • 川黨-汉语大词典

    川黨

    【1】{宋}{哲宗}时旧党三派之一。以{苏轼}为领袖。亦称蜀党。{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哲宗}即位﹐{宣仁后}垂簾同聽政﹐羣賢畢集於朝……然雖賢者﹐不免以類相從﹐故當時有洛黨﹑川黨﹑朔黨之語。洛黨者﹐以{程正叔}侍講爲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爲羽翼。川黨者﹐以{蘇軾}爲領袖﹐{吕陶}等爲羽翼。朔黨者﹐以{劉摯}﹑{梁燾}﹑{王巖叟}﹑{劉安世}爲領袖﹐羽翼尤衆。諸黨相攻擊而已……至{紹聖}初﹐{章惇}爲相﹐同以爲{元祐}黨﹐盡竄嶺海之外﹐可哀也。”“川黨”之名﹐{苏轼}以为系{韩维}一党挟嫌所加﹐参阅{宋}{苏轼}《郡札子》。

  • 主黨-汉语大词典

    主黨

    【1】主人一方的亲族。《礼记·投壶》:“賓黨於右﹐主黨於左。”

  • 州黨-汉语大词典

    州黨

    【1】犹言乡里。《新唐书·刘仁轨传》:“{仁軌}率兵絶{瓠蘆河}﹐攻大鎮{七重城}﹐破之﹐進爵爲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國者三人﹐州黨榮之﹐號所居爲‘樂城鄉三柱里’。”

  • 亂黨-汉语大词典

    亂黨

    【1】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叶紫}《电网外》一:“你们是真的要寻死了啊!入伙﹐造反﹐做乱党哪!”{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说是奉了{赵制军}的命令﹐怕有乱党借端生事﹐特地派来保护的。”《清史稿·马建忠传》:“復擒亂黨﹐援{朝鲜國王}復其位。”

  • 協黨-汉语大词典

    協黨

    【1】结党。《宋书·武帝纪中》:“附麗協黨﹐扇蕩王畿。”【2】指勾结。《周书·文帝纪上》:“協黨國賊﹐共危本朝。”

  • 匪黨-汉语大词典

    匪黨

    【1】盗匪党徒。{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附》:“近聞{邳}{宿}匪黨﹐又蒸蒸蠕動。”

  • 入黨-汉语大词典

    入黨

    【1】犹入伙。{清}{王元榜}《庚癸纪略·辛酉》:“〔五月初二日〕來鎗船幾十號﹐在{東栅}大開博場﹐晝夜演劇。妓船數十號蟻聚。無賴之徒皆入黨擺莊。”【2】经过一定手续,得到某政党组织批准而成为该党之成员。亦特指加入{中国}共产党。{耿龙祥}《入党》:“今晩七时﹐在礼堂举行支部大会﹐讨论{韩梅}同志入党问题﹐欢迎党外同志自由参加。”《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五条:“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 以黨舉官-汉语大词典

    以黨舉官

    【1】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管子·明法》:“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矣。”{尹知章}注:“交合則自進用﹐何須求用?”《韩非子·有度》:“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於法。”旧注:“官由黨舉﹐所以務交﹐求其親援。”

  • 伴黨-汉语大词典

    伴黨

    【1】见“伴當”。

  • 伐異黨同-汉语大词典

    伐異黨同

    【1】谓联合观点或利益相同的人以攻击异己。{清}{彭绍升}《南畇先生遗书後序》:“道之歧出不統久矣。{宋}之世﹐{朱}與{陸}分涂;{明}之世﹐{王}與{羅}異轍﹐爲其徒者﹐各峻城塹﹐操戈戟﹐伐異黨同﹐至今而未已。”{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周}室文盛﹐儒家篤於本朝之治﹐而自樹一幟……伐異黨同﹐斯道中絶。”{王闿运}《上巡抚恽侍郎书》:“晩近人士伐異黨同。”

  • 保皇黨-汉语大词典

    保皇黨

    【1】即保皇派。{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当时﹐保皇党害怕革命﹐他们提出‘革命会招致列强瓜分{中国}’的论调。”{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但是﹐当时留{日}学生的思想十分分歧﹐参加那次会议的革命青年﹐有保皇党﹐也有{清}政府的暗探和忠实走狗﹐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 倫黨-汉语大词典

    倫黨

    【1】揀选同类的人。倫,通“掄”。{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後汉书》“游不倫黨”:“倫﹐擇也。游不倫黨﹐謂交不擇類也。”《後汉书·崔骃传》:“游不倫黨﹐苟以徇己﹐汗血競時﹐利合而友。”【2】同辈,流辈。{晋}{赵至}《与嵇茂齐书》:“翺翔倫黨之間﹐弄姿帷房之裏。”

  • 偏黨-汉语大词典

    偏黨

    【1】指偏私。{明}{陈子龙}《直陈祸乱之源疏》:“如此則偏黨一空﹐和平立見矣。”《荀子·王制》:“偏黨而無經﹐聽之辟也。”{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去偏黨以平王道﹐遣私情以標至公。”【2】犹偏向。《书·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 僚黨-汉语大词典

    僚黨

    【1】朋辈。《後汉书·儒林传下·魏应》:“{建武}初﹐詣博士受業﹐習《魯詩》。閉門誦習﹐不交僚黨﹐京師稱之。”

  • 僭黨-汉语大词典

    僭黨

    【1】僭越之党人。{唐}{钱珝}《册太原节度使守大师兼中书令晋王制》:“是以奮飛長檄﹐條列本枝﹐遏濟惡之亂流﹐披崇姦之僭黨。”

  • 僕黨-汉语大词典

    僕黨

    【1】谦词。同为仆隶的人。《文选·左思<魏都赋>》:“僕黨清狂﹐■迫{閩}{濮}。”{刘良}注:“僕黨﹐二客自稱也。”

  • 僞黨-汉语大词典

    僞黨

    【1】犹逆党。《陈书·高祖纪》:“命我還師﹐征其不恪﹐連營盡拔﹐僞黨斯擒。”【2】特指伪学之党。{宋}{樵川樵叟}《庆元党禁》:“首末僞黨共五十九人。”

  • 儔黨-汉语大词典

    儔黨

    【1】同辈;众人。{晋}{袁宏}《後汉纪·和帝纪论》:“年十五﹐與弟俱居太學﹐詣博士受業﹐閉門講誦﹐不隨儔黨﹐兄弟知名﹐爲學者所宗。”【2】指因乡里﹑亲族或其他关系结成的群体。《文选·左思<蜀都赋>》“養交都邑﹐結儔附黨”{唐}{吕向}注:“養其交道﹐結附儔黨。”

  • 儒黨-汉语大词典

    儒黨

    【1】指儒生之辈,读书人。{明}{沈鲸}《双珠记·军门优恤》:“幼忝爲儒黨﹐苦寒窗青藜汗簡﹐未嘗厮放。”{唐}{贾至}《旌儒庙碑》:“昔{秦}滅{羲}{軒}之制﹐廢{唐}{虞}之則﹐大搜學徒﹐竭索儒黨。”

  • 八黨-汉语大词典

    八黨

    【1】即八虎。《明史·刘健传》:“{劉瑾}者﹐東宫舊豎也﹐與{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丘聚}﹑{高鳳}﹑{羅祥}等八人俱用事﹐時謂之‘八黨’﹐日導帝遊戲﹐詔條率沮格不舉。”

  • 共産黨-汉语大词典

    共産黨

    【1】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目的是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一切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亡黨-汉语大词典

    亡黨

    【1】谓颠覆国家的乱党。《管子·法禁》:“君失其道﹐則大臣比權重以相舉於國﹐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故舉國之士以爲亡黨。”{尹知章}注:“爲叛亡之黨也。”

  • 交黨-汉语大词典

    交黨

    【1】同党;朋党。{宋}{陆游}《石君墓志铭》:“否則養交黨﹐事頰舌﹐飾詐售僞﹐以取名譽者也。”《史记·燕召公世家》:“已而{啓}與交黨攻{益}﹐奪之。”【2】指亲戚朋友。{汉}{王充}《论衡·非韩》:“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絶﹐耻辱至身。”

  • 凶黨-汉语大词典

    凶黨

    【1】亦作“[黨]”。叛党;逆党。{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投袂則妖徒霧廓﹐搴旗而凶黨冰摧。”《後汉书·皇甫规传》:“其常侍尤無狀者﹐亟便黜遣﹐披埽凶黨。”《陈书·世祖纪》:“其衣冠士族﹐預在凶黨﹐悉皆原宥。”{唐}{李峤}《封右武威卫将军沙叱忠义郕国公制》:“頻出奇謨﹐屢摧黨。”【2】乱民;地方无赖。{宋}{曾巩}《秋怀》诗之二:“閭里凶黨戢﹐堦除嚚訟清。”《南史·臧焘传》:“{厥}下車宣化﹐凶黨皆襁負而出﹐自是居人復業。”

  • 别黨-汉语大词典

    别黨

    【1】犹党羽。《後汉书·何进传》:“{張角}别黨{馬元義}謀起{洛陽}﹐進發其姦﹐以功封{慎侯}。”

  • 友黨-汉语大词典

    友黨

    【1】指与本党关系友好的其他政党。{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2】指志趣相同﹑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一伙人。《三国志·吴志·丁奉传》:“丞相兄弟友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下兵以誅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已而{啓}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而實令{啓}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堯}﹑{舜}明矣。”

  • 在朝黨-汉语大词典

    在朝黨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在野党的对称。

  • 在野黨-汉语大词典

    在野黨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与执政党相对。亦喻指不掌权的人。{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别忘了我们现在还是‘在野党’呀!”

  • 執政黨-汉语大词典

    執政黨

    【1】代表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

  • 夫黨-汉语大词典

    夫黨

    【1】夫之亲族。{唐}{柳宗元}《亡妻弘农杨氏志》:“敦睦夫黨﹐致肅雍之美。”《礼记·杂记下》:“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

  • 奄黨-汉语大词典

    奄黨

    【1】以宦官为主结成的帮派。奄﹐也写作“閹”。《明史》有《阉党传》。{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奄黨纖兒想納交﹐纏頭故遣狡童招。”

  • 同惡相黨-汉语大词典

    同惡相黨

    【1】共为恶者相结为党。《诗·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唐}{孔颖达}疏:“言其同惡相黨﹐共行虐政也。”

  • 同黨-汉语大词典

    同黨

    【1】同伙,同类。亦指同伙﹑同类之人。{汉}{王充}《论衡·实知》:“巫與聖異﹐則聖不能神矣。不能神則賢之黨也﹐同黨則所知者無以異也。”《宋书·武帝纪上》:“即以{循}爲{廣州}刺史﹐以其同黨{徐道覆}爲{始興}相。”{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一:“坐在我正前面的也是两人的同党﹐他回过头来打帮槌。”【2】同一党派。《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和那位{蘇姑娘}﹐原是自幼認識﹐这會兒又是同黨。”{许地山}《解放者》:“在一个不重要的篇幅上﹐登载着女教员{陈邦秀}被捕﹐同党底领袖在逃的新闻。”

  • 后黨-汉语大词典

    后黨

    【1】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晋}{庾亮}《让中书令表》:“是以前後二{漢}﹐咸以抑后黨安﹐進婚族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达磨}赞普无子﹐王后{綝氏}立内侄{离胡}为赞普。大相{结都那}反对立异姓子﹐被后党杀死。”

  • 合黨-汉语大词典

    合黨

    【1】结成朋党。《汉书·刘向传》:“合黨共謀﹐違善依惡。”

  • 吾黨-汉语大词典

    吾黨

    【1】我的同乡。《论语·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邢昺}疏:“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2】犹吾辈,吾俦。{唐}{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严复}《论世变之亟》:“究吾黨之所爲﹐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3】我们的政党。{孙中山}《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 呼群結黨-汉语大词典

    呼群結黨

    【1】谓招引同伙,聚集成帮。{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疲兵》:“夏初﹐{楚}兵晝奪十三行﹐背負肩擔而去﹐呼群結黨﹐散赴各鄉﹐累日不歸﹐不知所事。”

  • 周黨-汉语大词典

    周黨

    【1】至亲好友。{清}{金农}《白丈庆馀见招以豆糜为食走笔记之》诗:“平居造席只周黨﹐輒供斯食屏膏腥。”

  • 國民黨-汉语大词典

    國民黨

    【1】中国国民党的简称,是建立于{民国}初年的资产阶级政党。1912年8月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派而成。成员复杂。奉{孙中山}为理事长,党务由{宋教仁}主持。修改同盟会的革命政纲,提出“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任总理期间,主张实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建国大纲》。

  • 市黨-汉语大词典

    市黨

    【1】谓行贿结党。《宋史·司马旦传》:“{鄭}有婦{藺}訟奪人田者﹐家多金錢﹐市黨買吏﹐合爲奸謾﹐十年不决。”

  • 帝黨-汉语大词典

    帝黨

    【1】指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团。{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六节:“主战的还有受{李鸿章}系统排挤的{湘}系軍阀官僚和以{光绪}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官僚。”

  • 崑黨-汉语大词典

    崑黨

    【1】{明}末朝官党派之一。其首领{顾天峻}是{昆山县}人,故名。同时尚有{浙}党﹑{宣}党等。《明史·刘宗周传》:“時有{崑}黨﹐{宣}黨與{東林}爲難﹐{宗周}上言:‘……諸臣摘流品可也﹐争意見不可;攻{東林}可也﹐黨{崑}﹑{宣}不可。’”

  • 徒黨-汉语大词典

    徒黨

    【1】门徒;党羽。《北齐书·慕容绍宗传》:“{烏黑}收其散衆﹐復爲侵竊。{紹宗}密誘其徒黨﹐數月間﹐遂執{烏黑}殺之。”{明}{李贽}《与焦弱侯书》:“不知{孔子}何嘗爲求富貴而聚徒黨乎?”{宋}{秦观}《盗贼策》中:“或執左道﹐轉相誑惑以爲徒黨。”{田汉}《关汉卿》第十一场:“{孛罗}大人见{王著}他们居然敢纠结徒党﹐杀害国家大臣﹐觉得这种犯上作乱的风气万不可长。”{汉}{徐幹}《中论·审大臣》:“至於游説之士﹐謂其邪術﹐率其徒黨﹐而名震乎諸侯。”

  • 外黨-汉语大词典

    外黨

    【1】谓母族或妻族。《汉书·佞幸传·石显》:“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颜师古}注:“少骨肉之親﹐無婚姻之家也。”{唐}{柳宗元}《送崔群序》:“余於{崔君}有通家之舊﹐外黨之睦﹐然吾不以是合之。”

  • 多黨-汉语大词典

    多黨

    【1】并立的多种政党。如: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的制度叫做多党制。【2】谓多所比附,结党营私。《六韬·文韬》:“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爲賢﹐以世俗之所毁者爲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志道者少友﹐逐俗者多儔。是以舉世多黨而用私競﹐比質而行趨華。”

  • 夥黨-汉语大词典

    夥黨

    【1】聚伙为恶的党徒。犹团伙。{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邓子久中丞被害》:“{李寶}素恨{鄧爾恒}﹐聞其在内﹐遂與其夥黨一擁而入﹐遽將{鄧爾恒}殺害。”{清}{林则徐}《谕逐烟贩噫■》:“咨緝夥黨一案﹐經本部堂飭據拏獲代買烟土人犯{莫亞三}﹑{李亞彦}等審辦。”

  • 宗黨-汉语大词典

    宗黨

    【1】宗族,乡党。《三国演义》第六回 :“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户極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宋书·孝义传·许昭先》:“{昭先}父母皆老病﹐家無僮役﹐竭力致養﹐甘旨必從﹐宗黨嘉其孝行。”{宋}{陆游}《吕从事夫人方氏墓志铭》:“父{元矩}朝散郎知{建州}。{建州}之殁﹐夫人尚幼﹐事母已爲宗黨所稱﹐年二十有一來歸。”{南朝} {宋}{鲍照}《拟古》诗之二:“日晏罷朝歸﹐鞍馬塞衢路。宗黨生光華﹐賓僕遠傾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明}率宗黨五百人﹐合諸軍﹐凡四千人﹐復進討{健}。”

  • 宗社黨-汉语大词典

    宗社黨

    【1】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良弼}﹑{溥伟}﹑{铁良}等结成集团,反对{清}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清}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二一:“临时政府成立后﹐和议继续进行……但却遭到满洲贵族中的顽固分子宗社党人{良弼}等的坚决反抗。”

  • 密黨-汉语大词典

    密黨

    【1】关系密切的党羽﹑同伙。{宋}{岳飞}《奏招杨钦状》:“勘{楊欽}係賊之密黨﹐今已服從﹐正宜乘機掩覆巢穴。”

  • 寡黨-汉语大词典

    寡黨

    【1】缺少同道的人。{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才蔽於無人﹐行衰於寡黨﹐此古今之患﹐唯文學慮之。”

  • 屬黨-汉语大词典

    屬黨

    【1】亲属。《诗·豳风·鸱鸮序》“公乃爲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唐}{孔颖达}疏:“{周公}傷其屬黨無罪將死﹐恐其刑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貽王。”

  • 巷黨-汉语大词典

    巷黨

    【1】犹乡里。《礼记·曾子问》:“{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一说,{巷党}为{鲁}地名。参阅{康有为}《论语注》。

  • 引黨-汉语大词典

    引黨

    【1】援引私党。《国语·晋语八》:“引黨以封己﹐利己而忘君。”{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那朱紫半朝﹐只不過呼朋引黨。”

  • 子黨-汉语大词典

    子黨

    【1】儿女辈。{宋}{曾巩}《谢解启》:“豈意片文﹐首塵高選﹐以至天倫之薄陋﹐子黨之空疎﹐皆自單平﹐得蒙收齒﹐退惟會合﹐亦有端原。”

  • 孽黨-汉语大词典

    孽黨

    亦作“[孼黨]”【1】邪党;奸党。{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扶桑}落日之濱﹐妖朋蟻結;{孤竹}尋雲之際﹐孼黨蜂騰。”

  • 妻黨-汉语大词典

    妻黨

    【1】妻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時妻黨多任京秩﹐恐見誚訕﹐乃易舊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天寶}初﹐有{范氏}尼者﹐知人休咎。{顔魯公}妻黨之親也。”《晏子春秋·杂下十二》:“且以君之賜﹐父之黨無不乘車者﹐母之黨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黨無凍餒者。”《汉书·谷永传》:“後宫親屬﹐饒之以財﹐勿與政事﹐以遠{皇父}之類﹐損妻黨之權。”

  • 姻黨-汉语大词典

    姻黨

    亦作“[黨]”亦作“[姻]”【1】犹姻族。{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向使{西京}七族﹐{東京}六姓﹐皆非姻黨﹐各以平進﹐縱不悉全﹐決不盡敗。”{宋}{王明清}《挥麈後录》卷二:“{王}氏之父{蒙正}由{劉}氏黨﹐屢典名籍。”{唐}{陆龟蒙}《甫里先生传》:“内外姻黨﹐伏臘喪祭﹐未嘗及時往。”{明}{李东阳}《明故奉政大夫何公墓志铭》:“有懿範﹐爲姻所歸﹐年四十有二而卒。”{清}{姚鼐}《张仲絜时文序》:“是時{緩叔}舘余姻黨{張君}家﹐余嘗與同宿一榻。”

  • 姦黨-汉语大词典

    姦黨

    亦作“[奸黨]”【1】坏人集团;坏人的同伙。{宋}{秦观}《代贺坤成节表》:“忠謀入而姦黨破﹐弊事革而嘉應來。”《汉书·赵广汉传》:“其後彊宗大族家家結爲仇讎﹐姦黨散落﹐風俗大改。”{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衡阳}﹑{零陵}﹑{郴县}﹑{桂阳县}各团体公电:奸党怙恶﹐欲杀学生﹐解散大学。”{明}{王世贞}《凤洲杂编·御史言刘瑾奸党》:“{正德}庚午﹐{劉瑾}伏誅﹐給事御史言:奸黨二十八人﹐大學士{曹元}﹐吏部尚書{張綵}……”《说唐》第四三回:“{李密}大怒道:‘好奸黨﹐明明私情賣放﹐還敢在孤家面前搪塞!’”

  • 婦黨-汉语大词典

    婦黨

    【1】妻子的亲族。《後汉书·仲长统传》:“今夫國家﹐漏神明于媟近﹐輸權重於婦黨﹐算十世而爲之者八九焉。”

  • 植黨-汉语大词典

    植黨

    【1】结党;树立党羽。《新唐书·萧至忠传》:“時{楚客}懷姦植黨。”{明}{宋濂}《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朝夕憂撓﹐救過不暇﹐蓋爲監察御史{汪義端}攻其植黨沽名之故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而籍貫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賢否不能一律﹐則營私植黨﹐沽名罔利之弊生焉。”

  • 植黨自私-汉语大词典

    植黨自私

    【1】见“植黨營私”。

  • 枝黨-汉语大词典

    枝黨

    【1】依附的党羽。《三国志·蜀志·李严传》:“盗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郪}……{嚴}不更發兵﹐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枝黨星散﹐悉復民籍。”《魏书·尒朱荣传》:“先是﹐{葛榮}枝黨{韓婁}仍據{幽}{平}二州﹐{榮}遣都督{侯淵}討斬之。”《明史·四川土司传二·播州宣慰司》:“{玠}至{蜀}﹐察{永寧}{酉陽}皆{應龍}姻媾﹐而{黄平}﹑{白泥}久爲仇讐﹐宜剪其枝黨。”

  • 果黨-汉语大词典

    果黨

    【1】犹灵验。黨,通“讜”。《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大家聽了﹐不勝驚異﹐深服{謝瓊花}占卦果黨。”

  • 東林黨-汉语大词典

    東林黨

    【1】{明}{万历}间,吏部郎中{顾宪成}革职还乡,倡议重修{无锡}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人在书院讲学,对朝政多所评议,而名流响应,声名大著,因被目为“東林黨”。{天启}中,宦官{魏忠贤}专权。东林诸人坚决与之相抗,并遭到严酷迫害。直至{崇祯}即位,{魏忠贤}失势自尽,党禁始解。参阅m明史.顾宪成传》﹑《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

  • 東州逸黨-汉语大词典

    東州逸黨

    【1】{宋}时人对{范讽}及其追随者的称呼。《宋史·范讽传》:“{諷}類曠達﹐然捭闔圖進﹐不守名檢﹐所與游者輒慕其所爲﹐時號‘東州逸黨’。{山東}人{顔太初}作《逸黨詩》刺之。”

  • 梁黨-汉语大词典

    梁黨

    【1】鬼神名。《古文苑·黄香<九宫赋>》:“槁{律屈}而卻{梁黨}﹐仆{巷溏}而觸{螟蜓}。”{章樵}注:“皆鬼神名。”

  • 棒喝黨-汉语大词典

    棒喝黨

    【1】即法西斯党。参见“[棒喝主義]”。

  • 植黨營私-汉语大词典

    植黨營私

    【1】谓拉帮结派以谋求私利。{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身之廉耻既不恤﹐又奚有異日立殿廷争可否?其爲植黨營私﹐欺君罔上﹐有必至者。”{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赵再云}最会拍北军的马屁﹐植党营私发洋财。”亦作“[植黨自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借多陵寡﹐植黨自私﹐於是戰鬥以興。”

  • 構黨-汉语大词典

    構黨

    【1】结党。《新唐书·窦群刘栖楚等传赞》:“如{羣}﹑{栖楚}輩則然﹐肆訐以示公﹐構黨以植私﹐其言纚纚若可聽﹐卒而入于敗亂也。”

  • 樹黨-汉语大词典

    樹黨

    【1】建立私党。《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而{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懼廢﹐與{泰}交惡。{泰}亦謀奪長﹐各樹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田榮}欲樹黨於{趙}以反{楚}﹐乃遣兵從{陳餘}。”《韩非子·说林上》:“羣臣有内樹黨以驕主﹐有外爲交以削地﹐則王之國危矣。”

  • 權黨-汉语大词典

    權黨

    【1】有权势的党羽。《新唐书·李石传》:“有如挾姦自欺﹐植權黨﹐害正直﹐雖加之防﹐鬼得以誅。”

  • 支黨-汉语大词典

    支黨

    【1】党羽。《後汉书·刘玄传》:“{王匡}﹑{王鳳}﹑{馬武}及其支黨{朱鮪}﹑{張卬}等北入{南陽}﹐號‘新市兵’﹐皆自稱將軍。”《战国策·燕策一》:“{啓}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啓}自取之。”《新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皇后》:“分捕諸{韋}﹑諸{武}與其支黨﹐悉誅之。”{宋}{岳珂}《桯史·汪革谣谶》:“{革}遁入行都﹐廂吏執之以聞﹐遂下大理。獄具﹐梟于市﹐支黨流{廣南}。”

  • 犵黨-汉语大词典

    犵黨

    【1】{宋}时{仡佬族}称锋利的小刀为“犵黨”。《说郛》卷五引{宋}{朱辅}《溪蛮丛笑》:“出入坐卧﹐必以刀自隨;小者尤銛利﹐名犵黨。”

  • 狐朋狗黨-汉语大词典

    狐朋狗黨

    同“[狐羣狗黨]”【1】{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黑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呸﹐你不識羞﹐每日伴着些狐朋狗黨﹐那箇是好的?”亦作“[狗黨狐朋]”。{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我是個詩壇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黨狐朋惡少年。”{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也等那一輩兒狗黨狐朋做樣子。”

  • 狐羣狗黨-汉语大词典

    狐羣狗黨

    【1】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喒若不是扶{劉}鋤{項}﹐逐着那狐羣狗黨﹐兀良怎顯得喒這黥面當王。”《西游记》第七五回:“只因你狐羣狗黨﹐結爲一夥﹐算計喫我師父﹐所以來此施爲。”《红楼梦》第九十回:“大哥哥這幾年在外頭相與的都是些什麽人﹐連一個正經的也没有﹐來一起子﹐都是些狐羣狗黨!”{郭沫若}《虎符》第三幕:“足见得那一群大豪杰也不过只是一批狐群狗党而已。”亦作“[狗黨狐羣]”。{明}{无心子}《金雀记·投崖》:“羞殺你狗黨狐羣﹐我怎肯喪志污紅粉。”《醒世缘弹词》第四回:“狗黨狐羣招集易﹐呼朋引類便相親。”{陈毅}《渡黄河作歌》:“國賊授首看日近﹐狗黨狐羣失依據。”

  • 狗黨狐朋-汉语大词典

    狗黨狐朋

    【1】见“狐朋狗黨”。

  • 狗黨狐羣-汉语大词典

    狗黨狐羣

    【1】见“狐羣狗黨”。

  • 死黨-汉语大词典

    死黨

    【1】为朋党效死尽力。《汉书·翟方进传》:“案後將軍{朱博}﹑{鉅鹿}太守{孫閎}﹑故光禄大夫{陳咸}與{立}交通厚善﹐相與爲腹心﹐有背公死黨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後已。”{颜师古}注:“死黨﹐盡死力於朋黨也。”【2】为某人或集团出死力的党羽。含贬义。{宋}{陆游}《南唐书·陈觉传》:“逾年﹐〔{陳覺}〕復起任事﹐始與{徵古}爲死黨﹐相倡和如出一口。”《宋史·奸臣传三·秦桧》:“{浚}({張浚})在{永州}﹐{檜}({秦檜})又使其死黨{張炳}知{潭州}。”{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这可见{汉}学家的方法精密﹐就是{宋}学的死党也不能不心服了。”

  • 殘黨-汉语大词典

    殘黨

    【1】馀党。{唐}{高祖}《赦代州总管府内诏》:“{武周}奔竄﹐寄命番夷﹐而殘黨餘氛﹐尚懷旅拒﹐致使朔漠猶警﹐關塞未寧。”《新唐书·窦建德传》:“{隋}遣太僕卿{楊義臣}討破{張金稱}於{清河}﹐殘黨畏誅﹐復屯嘯歸{建德}。”

  • 成羣集黨-汉语大词典

    成羣集黨

    【1】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氣相投的人﹐成羣集黨﹐如兄若弟往來。”亦作“[成羣結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茅盾}《子夜》十八:“你们成群结党的来这里干什么?”

  • 成羣結黨-汉语大词典

    成羣結黨

    【1】见“成羣集黨”。

  • 戚黨-汉语大词典

    戚黨

    亦作“[戚]”【1】亲族。{明}{袁宏道}《大人寿日戏作》诗:“平明啓扉闥﹐戚黨相經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孟}故無戚黨﹐死後﹐村中無賴﹐悉憑陵之。”{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兵之初入營者﹐戚黨贈之以標﹐曰:祈戰死。”{明}{杨慎}《孝津行》:“戚黨悲復感﹐閭里唁且鬨。”{清}{龙启瑞}《刘茮云哀辞》:“繄閨門其備禮兮﹐處戚而遠尤。”

  • 比黨-汉语大词典

    比黨

    【1】拉帮结派。《逸周书·酆保》:“比黨不揀。”《管子·君臣下》:“比黨者誅。”{汉}{王符}《潜夫论·潜叹》:“其明能照姦﹐而義不比黨。”【2】同党。《南史·王彧传》:“事洩﹐比黨皆誅。”

  • 放黨-汉语大词典

    放黨

    【1】犹结党。{明}{无名氏}《劈四寇》第二折:“他待要行不仁全無些紀綱﹐壞法度施謀放黨。”{元}{周德清}《满庭芳·张俊》曲:“佐中興一代賢明將﹐怎生來險幸如狼。蓄禍心奸私放黨﹐附權臣構陷忠良。朝堂上﹐把一箇精忠{岳王}﹐屈死葬{錢塘}。”

  • 政黨-汉语大词典

    政黨

    【1】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是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

  • 敵黨-汉语大词典

    敵黨

    【1】敌对的政党。{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自从有了左翼文坛以来﹐理论家曾经犯过错误﹐作家之中……还有由左而右﹐甚至于化为民族主义文学的小卒﹐书坊的老板﹐敌党的探子的。”

  • 曹黨-汉语大词典

    曹黨

    【1】犹朋党。《管子·法法》:“曹黨起而亂賊作矣。”

  • 會黨-汉语大词典

    會黨

    【1】{清}末对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一些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回目:“論善士微言議賑捐﹐見招帖書生談會黨。”{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

  • 洛黨-汉语大词典

    洛黨

    【1】{宋哲宗}{元祐}年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朝臣三党之一,以{程颐}为首,主要成员有{朱光庭}﹑{贾易}等。因{程颐}是{洛阳}人,故称。{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元祐三党》:“{洛}黨:{程頤}爲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爲羽翼;{蜀}黨;{蘇軾}爲領袖﹐{吕陶}等爲羽翼;朔黨:{劉摯}爲領袖。”{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洛蜀党议》:“時{吕公著}獨當國﹐羣賢咸在朝﹐不能不以類相從﹐遂有{洛}黨﹑{蜀}黨﹑朔黨之語。”

  • 拆白黨-汉语大词典

    拆白黨

    【1】方言。称设圈套骗取财物的流氓集团或使用诈骗手段的坏分子。{陈大悲}《爱国贼》:“哼!我早就知道﹐那个贼头贼脑的小毛贼不是好东西!什么报馆里的评剧家﹐还不是一个拆白党!”{刘半农}《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下等人’没有职业﹐所以要做贼﹐做强盗﹐做流氓﹐做拆白党!”

  • 拳黨-汉语大词典

    拳黨

    【1】指义和团。义和团又称义和拳。{孙中山}《心理建设·有志竟成》:“旋遇{清}庭有排外之舉﹐假拳黨以自衛﹐有殺洋人圍使館之事發生﹐因而八國聯軍之禍起矣。”

  • 捻黨-汉语大词典

    捻黨

    【1】{清}方对捻军的称呼。《清史稿·僧格林沁传》:“黑旗捻黨跨河抗拒。”{清}{曾国藩}《何君殉难碑记》:“捻黨汹懼﹐{李兆受}與{馬超江}等相繼投誠。”

  • 搆黨-汉语大词典

    搆黨

    【1】结党。{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馬士英}〕援引閹兒{阮大鋮}﹐搆黨煽權﹐撓亂天下。”

  • 父黨-汉语大词典

    父黨

    【1】父系亲族。《礼记·礼器》:“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孔颖达}疏:“父黨無容者﹐謂父之族黨是親質素﹐故事之無有折旋揖讓之容。”【2】父辈;长辈。《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年七歲﹐有父黨造門。”《後汉书·张楷传》:“賓客慕之﹐自父黨夙儒偕造門焉。”

  • 新黨-汉语大词典

    新黨

    【1】原指{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即维新派。后亦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或泛称新派。{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半农先生}……这一死作用好像比那两位大得多:他已经快要被封为复古的先贤﹐可用他的神主来打‘趋时’的人们了。这一打是有力的﹐因为他既是作古的名人﹐又是先前的新党﹐以新打新﹐就如以毒攻毒﹐胜于搬出生锈的古董来。”《冷眼观》第十六回:“以後没有幾天﹐就鬧出那個搜捕新黨的大亂子來了。”{鲁迅}《彷徨·祝福》:“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2】历史学家称{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主张实行{王安石}新法的政治派别。{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党争之误国·新旧党之分张》:“新黨得政﹐舊派藉端攻擊﹐其争愈甚。會新黨内鬨﹐{安石}不安於位﹐乃辭職以去。”

  • 朋黨比周-汉语大词典

    朋黨比周

    【1】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諂主以佞邪﹐陷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别﹐是非無間……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战国策·齐策一》:“夫從人朋黨比周﹐莫不以從爲可。”《汉书·景帝纪》:“吏或不奉法令﹐以貨賂爲市﹐朋黨比周﹐以苛爲察﹐以刻爲明﹐令亡罪者失職﹐朕甚憐之。”{宋}{孔平仲}《续世说·忿狷》:“{唐}{蕭瑀}嘗稱{房玄齡}以下朋黨比周﹐但未反爾。{太宗}爲之信誓。”

  • 朋黨-汉语大词典

    朋黨

    【1】谓结为朋党。《韩非子·有度》:“交衆與多﹐外内朋黨﹐雖有大過﹐其蔽多矣。”《晋书·郤詵传》:“動則争競﹐争競則朋黨﹐朋黨則誣誷﹐誣誷則臧否失實﹐真僞相冒﹐主聽用惑﹐姦之所會也。”【2】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战国策·赵策二》:“臣聞明王絶疑去讒﹐屏流言之迹﹐塞朋黨之門。”{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中》:“不尚名譽﹐故無朋黨;不尊談説﹐故無游士;不貴才氣﹐故無驟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時{德裕}﹑{宗閔}﹐各有朋黨﹐互相濟援。上患之﹐每歎曰:‘去{河北}賊易﹐去此朋黨難!’”{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七:“假紹述之説以脅持上下﹐立朋黨之論以禁錮忠良。”{汉}{桓宽}《盐铁论·复古》:“令意總一鹽鐵﹐非獨爲利入也﹐將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絶并兼之路也。”

  • 朔黨-汉语大词典

    朔黨

    【1】{宋}{元祐}三朋党之一。主要人物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皆北方人﹐故称。{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元祐三党》:“{洛}黨﹐{程頤}爲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爲羽翼;{蜀}黨﹐{蘇軾}爲領袖﹐{吕陶}等爲羽翼;朔黨﹐{劉摯}爲領袖。”

  • 脱黨-汉语大词典

    脱黨

    【1】政党的成员脱离所属的政党。亦特指中国共产党党员脱离党组织。

  • 民主黨派-汉语大词典

    民主黨派

    【1】我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各政党的通称。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族黨-汉语大词典

    族黨

    亦作“[族]”【1】聚居的同族亲属。{宋}{曾巩}《宜黄县县学记》:“一家之行修﹐移之於鄉鄰族黨。”{明}{李东阳}《明故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遇二弟有恩﹐嘗建一莊﹐歲置租二百石﹐以濟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晉}人克{欒盈}于{曲沃}﹐盡殺{欒氏}之族黨。”{清}{姚海柏}《双头牡丹灯记》:“先人既没﹐家事零替﹐既無兄弟﹐仍鮮族黨。”

  • 無偏無黨-汉语大词典

    無偏無黨

    【1】不偏私,不阿党。《书·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朕聞古先哲王﹐臨御天下﹐上則以無偏無黨爲至治﹐次則以足食足兵爲遠謀﹐緬惟前修﹐誠可師範。”

  • 無黨無偏-汉语大词典

    無黨無偏

    同“[無偏無黨]”【1】{宋}{范仲淹}《王者无外赋》:“令出惟行﹐寧分乎遠者近者;德廣所及﹐但見乎無黨無偏。”{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三折:“則我這號令明﹐不貳不遷;賞罰權﹐無黨無偏。”

  • 無黨-汉语大词典

    無黨

    【1】不结党,不徇私。《书·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左传·僖公九年》:“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唐}{韩愈}《明水赋》:“足以驗聖賢之無黨﹐天地之至公。”

  • 營私植黨-汉语大词典

    營私植黨

    【1】结合党羽,谋取私利。{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籍貫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賢否不能一律﹐則營私植黨﹐沽名罔利之弊生焉。”{邹韬奋}《经历》十八:“我觉得随便换一个别的不是以教务为前提而只以营私植党为得计的校长﹐我老早就要滚蛋的。”

  • 悍黨-汉语大词典

    悍黨

    【1】凶悍之徒;逆党。{宋}{曾巩}《祭王都官文》:“奪奸於幽﹐耋吏喪膽;悍黨睢睢﹐根柢卒斬。”{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石達開}率其悍黨窺犯{蜀}疆﹐自入絶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起义清方档案》:“江防軍乘勢立斃悍黨八十九名。”

  • 惡黨-汉语大词典

    惡黨

    【1】凶徒;坏蛋。{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我與皇家定邊疆﹐除惡黨。”{明}{王玉峰}《焚香记·虚报》:“今日之言呵﹐又焉知不是惡黨生奸計?”《三国演义》第三回:“{袁紹}厲聲大叫曰:‘閹官謀殺大臣!誅惡黨者前來助戰!’”

  • 母黨-汉语大词典

    母黨

    【1】母族。《尔雅·释亲》:“先宗族﹐次母黨﹐次妻黨。”{宋}{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汴}人{張拱}﹐舉進士不第﹐家甚貧﹐母黨{龔}氏世爲醫﹐故{拱}亦能方術。”【2】指母族的人。{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方今同姓疏遠﹐母黨專政﹐排擯宗室﹐孤弱公族。”《汉书·刘向传》:“方今同姓疏遠﹐母黨專政﹐禄去公室﹐權在外家。”

  • 祅黨-汉语大词典

    祅黨

    【1】犹恶党,逆党。《南史·沈约传》:“既門陷祅黨﹐兄弟並應從誅。”

  • 破靴黨-汉语大词典

    破靴黨

    【1】原指地方上家境破落﹑品行不端而声气相通恃众闹事的士子。后亦泛指破落无赖的团伙。{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三:“这些破靴党﹐更其是满嘴巴没半句正经﹐私门子﹐半开门﹐越是混帐的事情他们越知道的多!”

  • 異黨-汉语大词典

    異黨

    亦作“[异黨]”【1】指不信道的亲族。《太平广记》卷六二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记·谌母》:“〔子〕遂告母修真之訣曰:每須高處玄臺﹐疎絶異黨﹐修閒丘阜﹐餌順陽和……太上隱玄之道可致。”【2】指异己的派别或党派。《文献通考·经籍二》:“史謂{延壽}獨得隱士之説﹐託之{孟氏}﹐《易》家不相同﹐皆{京氏}爲異黨。”{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国民党}中确有一部分人幻想‘消灭异党’﹐和上述的国策背道而驰﹐阻碍或减少国策所能发挥的伟大力量。”【3】指异民族。《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絶異黨之域。”

  • 盜黨-汉语大词典

    盜黨

    亦作“[盗黨]”【1】盗贼党羽;盗徒。{清}{恽敬}《与宋于廷书》:“{武}非縱盜﹐則{九江}之子非盜黨也。”{梁羽生}《萍踪侠影》第三回:“这两人确是盗党﹐偷鸡不着﹐反蚀把米。”《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惟是盜黨甚多﹐卑職深慮所帶勇役衆寡不敵。”

  • 私黨-汉语大词典

    私黨

    【1】私人党徒。《韩非子·八奸》:“父兄大臣上請爵禄於上﹐而下賣之以收財利﹐及以樹私黨。”《汉书·薛宣传》:“{谷永}上疏曰:‘{宣}無私黨游説之助。’”{宋}{曾巩}《再登对状》:“臣流離漂泊﹐藐在外服﹐有深忌積毁之莫測﹐無遊談私黨之可因。”《明史·宦官传·王振》:“私黨{馬順}﹑{郭敬}﹑{陳官}﹑{唐童}等並肆行無忌。”{邹韬奋}《萍踪忆语》三六:“往往工会的上级职员官僚化﹐不但不为工会的群众谋利益﹐反而用流氓的手段﹐利用私党把持工会﹐和老板们合作来干涉或捣乱工人们的奋斗!”

  • 聚黨-汉语大词典

    聚黨

    【1】聚集党众。《国语·晋语六》:“夫利君之富﹐富以聚黨。”{汉}{王充}《论衡·祸虚》:“{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横行天下。”《史记·陈丞相世家》:“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陽}﹐{陵}亦自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

  • 聲黨-汉语大词典

    聲黨

    【1】{唐}{宋}时称擅长歌唱者。{唐}{沈亚之}《歌者叶记》:“而轂下聲家聞其能﹐咸與會唱。次至{葉}﹐當引弄﹐及舉音﹐則弦工吹師皆失執自廢。既罷﹐聲黨相謂約慎語﹐無令人得聞知。”{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業唱歌者﹐{沈亞之}目爲聲家﹐又曰聲黨﹐又曰貢聲中禁。”

  • 虎黨狐儕-汉语大词典

    虎黨狐儕

    【1】比喻凶恶狡黠之辈。{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誰曾見這錦囊詩袋﹐却遮藏的虎黨狐儕﹐只您這眉前眼後誰瞞過。道不的露尾藏頭﹐怎撒乖﹐没處安排。”

  • 蜮黨-汉语大词典

    蜮黨

    【1】犹奸党。{太平天囯}{洪秀全}《御制千字诏》:“蜮黨計謀﹐路撒妒讒。”

  • 罪黨-汉语大词典

    罪黨

    【1】犯罪作恶的同伙。《管子·七臣七主》:“姦臣痛言人情以驚主﹐開罪黨以爲讎。”

  • 蜀黨-汉语大词典

    蜀黨

    【1】{宋哲宗}{元祐}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 篡黨奪權-汉语大词典

    篡黨奪權

    【1】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张书绅}《正气歌》:“在这无花的春天里﹐‘四人帮’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冰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而利令智昏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竭力想推倒总理这一尊中流砥柱的高大形象。”

  • 袍褂黨-汉语大词典

    袍褂黨

    【1】指{民国}初年穿长袍马褂以示反对共和的豪绅阶层。{鲁迅}《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給袍褂党扬眉吐气。”

  • 羣黨-汉语大词典

    羣黨

    【1】结为朋党的人们。《管子·任法》:“羣黨比周﹐以立其私。”{汉}{刘向}《说苑·君道》:“百吏羣黨而多奸。”{汉}{王充}《论衡·谴告》:“惡其隨非而與惡人爲羣黨也。”

  • 羣而不黨-汉语大词典

    羣而不黨

    【1】和以处众而不阿私。《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羣而不黨。”{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黨﹐助也。君子雖衆﹐不相私助﹐義之與比。”{朱熹}集注:“和以處衆曰羣﹐然無阿比之意﹐故不黨。”

  • 羽黨-汉语大词典

    羽黨

    【1】犹同党; 同伙。《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有革閒弓手祇候﹑無役軍人﹐糾合游食之徒﹐聚成羽黨﹐多者十數人﹐少者不下五六人。”《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袁祖惪}率營兵數百﹐至北門外搜其巢穴﹐擒羽黨十七人。”

  • 翻戲黨-汉语大词典

    翻戲黨

    【1】旧时专事玩弄圈套, 骗取钱财的流氓团伙。《冷眼观》第十回:“我爽直兒告給你罷﹐他們都是一起翻戲黨﹐要想把你當作生意空子做哩。”

  • 結黨營私-汉语大词典

    結黨營私

    【1】结成党羽, 谋求私利。《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若太子年長﹐左右羣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過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

  • 結黨-汉语大词典

    結黨

    【1】结成党羽。《红楼梦》第五八回:“或乘隙結黨﹐和暫權執事者﹐竊弄威福。”{宋}{曾巩}《分宁县云峰院记》:“意嚮小戾﹐則相告訐﹐結黨詐張﹐事關節以動視聽。”{汉}{张衡}《西京赋》:“輕死重氣﹐結黨連群。”

  • 締黨-汉语大词典

    締黨

    【1】结党。{清}{魏源}《圣武记》卷七:“締黨歃約﹐横行鄉曲。”

  • 赤黨-汉语大词典

    赤黨

    【1】旧时对中国共产党的称呼。{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三部第四六章:“家兄{李孝纯}﹐身为一区行政官长﹐竟在赤党脚前俯首变节﹐党国声誉尽毁其手。”{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即因为赤党要实行共产主义于二十年之后﹐而他的主义却须数百年之后或者才行﹐由此观之﹐近于废话故也。”

  • 酋黨-汉语大词典

    酋黨

    【1】指伙同反叛的部落首领。《新唐书·薛仁杲传》:“{仁杲}率僞官屬降﹐王受之﹐以{仁杲}歸京師﹐及酋黨數十人皆斬之。”

  • 酒黨-汉语大词典

    酒黨

    【1】酒伴。{清}{曹寅}《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之十:“酒黨日已散﹐婚宦方乘時。”【2】谓以酒食相结党。《後汉书·桓彬传》:“時中常侍{曹節}女壻{馮方}亦爲郎﹐{彬}厲志操﹐與左丞{劉歆}﹑右丞{杜希}同好交善﹐未嘗與{方}共酒食之會﹐{方}深怨之﹐遂章言{彬}等爲酒黨。”

  • 醜黨-汉语大词典

    醜黨

    【1】对敌众的蔑称。{清}{魏源}《圣武记》卷八:“此險道也﹐地多篁木﹐易設伏﹐且迫賊肘腋﹐醜黨必衆﹐而我軍甚孤。”

  • 豪黨-汉语大词典

    豪黨

    【1】豪强之人所结成的朋党。《史记·平準书》:“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後汉书·王畅传》:“{暢}深疾之﹐下車奮厲威猛﹐其豪黨有釁穢者﹐莫不糾發。”《隋书·食货志》:“而帝刑罰酷濫﹐吏道因而成姦﹐豪黨兼并﹐户口益多隱漏。”{宋}{俞文豹}《吹剑三录》:“〔{安丙}〕因指天爲誓﹐仍送四百緡﹐{巨源}悉散之豪黨﹐用黄絹束髮爲號。”

  • 貴黨-汉语大词典

    貴黨

    【1】有权位的人们结合成的朋党。{汉}{蔡邕}《朱公叔谥议》:“誅斃貪暴﹐糾戢貴黨;雖則强禦﹐當官能行。”{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他雄藩久鎮﹐把中朝餽遺﹐豪門貴黨﹐日夜遊戲。”

  • 賊黨-汉语大词典

    賊黨

    【1】贼伙,贼众。《禅真逸史》第三五回:“鄉村百姓遭害﹐賊黨到處雞犬不留。”《英烈传》第十三回:“{永安}直追至{雍家城}下﹐奈賊黨{蕭羅}﹐率衆捨命而來﹐箭石如飛蝗雪片。”

  • 賓黨-汉语大词典

    賓黨

    【1】宾客僚属。{唐}{沈亚之}《冯燕传》:“其賓黨耳目之所聞見﹐而謂余道{元和}中外郎{劉元鼎}語余以{馮燕}事﹐得傳焉。”

  • 親黨-汉语大词典

    親黨

    【1】亲信党与。{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魯直}開口論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處。而門徒親黨﹐以衣鉢相傳﹐號稱法嗣﹐豈詩之真理也哉。”{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下》:“侍中{杜喬}奏免{陳留}太守{梁讓}﹑{濟陽}太守{氾宫}﹑{濟北}太守{崔瑗}贓罪狼籍﹐{梁氏}親黨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若不大行誅罰﹐更樹親黨﹐恐公北還之日﹐未渡{太行}而内變作矣。”

  • 里黨-汉语大词典

    里黨

    亦作“[里]”【1】邻里;乡党。{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周之恩﹐徧于里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乐仲》:“里黨求﹐不靳與。”{清}{赵翼}《儿辈为余暖寿》诗:“下逮里衆交舊﹐敢以韋布嫌非倫!”

  • 跨黨-汉语大词典

    跨黨

    【1】谓一人兼入两党。《向导》第192期:“而在贵党的立场﹐在革命工作的立场﹐一切职务之分配﹐似应以工作能力为标准﹐不应以跨党与否为前提。”

  • 邑黨-汉语大词典

    邑黨

    【1】乡党。《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乃以{劉虞}爲{幽州}牧”{裴松之}注引《吴书》:“後以疾歸家﹐常降身隱約﹐與邑黨州閭同樂共。”

  • 邦黨-汉语大词典

    邦黨

    【1】犹乡党。《宋书·王微传》:“自爾日就月將﹐著名邦黨﹐方隆夙志﹐嗣美前賢﹐何圖一旦冥然長往﹐酷痛煩寃﹐心如焚裂。”

  • 邪黨-汉语大词典

    邪黨

    【1】邪恶的帮派。{汉}{王符}《潜夫论·本政》:“選舉實則忠賢進﹐選虚僞則邪黨貢。”{清}{吴敏树}《京师寄家人书》:“不過糾呼邪黨﹐以張聲勢。”{明}{黄绾}《明道编》卷一:“或至私與之人﹐甚至污濫苟且﹑人皆不齒録﹐亦稱同志﹐曲爲回護﹐使人疾爲邪黨。”

  • 部黨-汉语大词典

    部黨

    【1】朋党;徒党。《晋书·康帝纪》:“且{戴開}已帥部黨歸順﹐宜見慰勞。”《後汉书·党锢传序》:“{牢脩}因上書誣告{膺}({李膺})等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爲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清}{钱谦益}《史玉池太常六十序》:“朋徒部黨之氣重﹐而靈修美人之思薄與?”

  • 鄉黨-汉语大词典

    鄉黨

    【1】同乡;乡亲。{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俺乡党们也顺心。”《逸周书·官人》:“君臣之間﹐觀其忠惠;鄉黨之間﹐觀其誠信。”《陈书·任忠传》:“〔{忠}〕少孤微﹐不爲鄉黨所齒。”《汉书·司马迁传》:“僕以口語遭此禍﹐重爲鄉黨戮笑﹐污辱先人。”【2】泛称家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後汉书·许劭传》:“{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明}{叶宪祖}《夭桃纨扇》第七折:“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龍榜﹐還鄉黨。”《论语·乡党》:“{孔子}之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 近黨-汉语大词典

    近黨

    【1】指关系密切的亲族。{清}{蒲松龄}《为新城王司寇渔洋先生徵毕母王孺人寿诗启》:“遠宗以及近黨﹐不止荔枝之圖。”

  • 逆黨-汉语大词典

    逆黨

    【1】结伙作恶的人;叛逆的党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崔}{魏}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侂胄}誣{趙忠定}爲不軌﹐陷道學五十九人爲逆黨。”《宋书·索虏传》:“聚合逆黨﹐頻爲寇掠。”【2】指反动政党。《中国歌谣资料·海陆丰革命歌谣》:“可恨逆党无道理﹐残杀工农真凄惨。”

  • 連黨-汉语大词典

    連黨

    【1】犹结党。{明}{归有光}《又休文》:“豪民被役﹐黠吏見逮﹐連黨交横﹐誣辭抵攔。”

  • 逸黨-汉语大词典

    逸黨

    【1】指荒淫放荡的一伙人。{宋}{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蕩爲事﹐慕{嵇康}﹑{阮籍}之爲人﹐當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翕然效之﹐寖以成風。{太初}惡其爲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

  • 達巷黨人-汉语大词典

    達巷黨人

    【1】指七岁而为{孔子}师的{项橐}。《论语·子罕》:“{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朱熹}集注:“{達巷}﹐黨名。其人姓名不傳。”《汉书·董仲舒传》:“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於{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人﹐{項橐}也。”{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孔子}!博學無所成名。{達巷黨}人知(智)足以知聖人者。”

  • 遼黨-汉语大词典

    遼黨

    【1】犹同僚。《隶释·汉外黄令高彪碑》:“邦喪楨幹﹐家失■梁﹐遼黨感慟﹐凡百切傷。”

  • 遺黨-汉语大词典

    遺黨

    【1】犹馀党。《新唐书·康承训传》:“遺黨匿山谷﹐欲附{勛}﹐{承訓}喻降之。”《明史·何卿传》:“未幾﹐{政}遺黨{沙保}復叛。”

  • 讎黨-汉语大词典

    讎黨

    【1】仇人和同党。《三国志·魏志·陈羣传》:“若不和睦則有讎黨﹐有讎黨則毁譽無端。”《新唐书·陆元方传》:“{元方}薦人如初﹐后召讓之﹐對曰:‘舉臣所知﹐不暇問讎黨。’”

  • 阿黨比周-汉语大词典

    阿黨比周

    【1】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三国} {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黨比周﹐先聖所疾也。”《论语·卫灵公》“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衆阿黨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羣﹐故好惡不可不察也。”

  • 阿黨-汉语大词典

    阿黨

    【1】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汉书·高五王传赞》:“自{吴}{楚}誅後﹐稍奪諸侯權﹐左官附益阿黨之法設。”{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爲阿黨。”《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以今況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罰以絶阿黨之原耳。”《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郑玄}注:“阿黨﹐謂治獄吏以私恩曲橈相爲也。”{孙希旦}集解:“阿﹐謂有所曲徇於上。黨﹐謂有所私附於下。”{唐}{苏拯}《世迷》诗:“天道無阿黨﹐人心自覆傾。”

  • 附黨-汉语大词典

    附黨

    【1】阿附﹐偏私。{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且傳聞不同﹐善惡隨人所見。甚者附黨﹐憎愛不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夫水者執法司寇也﹐執法附黨不平﹐依法刑人﹐則司營誅之。”{明}{徐渭}《<逃禅集>序》:“而今之詆佛者……則又陰取其精微之説以自用﹐而陽暴其闕漏﹐以附黨於中正﹐謂佛遺人倫非常道﹐將以變天下爲可憂。”

  • 鉤黨-汉语大词典

    鉤黨

    【1】谓相牵引为同党。《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因復大考鉤黨﹐轉相誣染。”{李周翰}注:“鉤黨﹐謂鉤取諫者同類﹐使轉相誣謗而殺之也。”{吴梅}《检点》诗之三:“爰書■烈魂何壯﹐鉤黨株連事忍經。”《後汉书·灵帝纪》:“中常侍{侯覧}諷有司奏前司空{虞放}﹐太僕{杜密}……皆爲鉤黨﹐下獄﹐死者百餘人。”{李贤}注:“鉤謂相牽引也。”{明}{杨琏}《龙膏记·起衅》:“非全氣體曾鉤黨﹐變倉皇有誰相信﹐須防。”

  • 錮黨-汉语大词典

    錮黨

    【1】指遭禁锢之朋党中人。{唐}{杜牧}《李甘诗》:“指名爲錮黨﹐狀跡誰告訴?”【2】指{东汉}党锢事。{宋}{王安石}《读<後汉书>》诗:“錮黨紛紛果是非﹐當時高士見精微。”

  • 閭黨-汉语大词典

    閭黨

    【1】犹乡里,邻里。{明}{袁宏道}《寿何孚可先生八十序》:“有雅習公者﹐謂公于藝文書數﹐直寄而已﹐閭黨高義﹐辟則飲食﹐任運有之﹐而非其好。”

  • 閹黨-汉语大词典

    閹黨

    【1】结成党羽的宦官或依附于宦官而结成党羽的官僚,都叫做阉党。《东观汉记·荀昙传》:“其兄{昱}爲{沛}相﹐乃相與共除閹黨。”{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两朝剥复录》:“{餘姚}{蔣一驄}﹐則{黄梨洲}指爲閹黨之餘孽。”{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是那样满怀激情地给我讲{汉}朝的{范滂}如何刚直不阿﹐挺身就险﹐跟擅权祸国的宦官阉党作斗争。”

  • 闕黨-汉语大词典

    闕黨

    【1】指{阙里}。《论语·宪问》:“{闕黨}童子將命。”{刘宝楠}正义:“{闕黨}是{孔子}所居。《漢書·梅福傳》:‘今{仲尼}之廟﹐不出{闕里}。’{師古}曰:‘{闕里}﹐{孔子}舊里也。’{闕里}即{闕黨}。”《荀子·儒效》:“〔{仲尼}〕居於{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

  • 革命黨-汉语大词典

    革命黨

    【1】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沈从文}《泥涂》:“他同谁都说他是一个上士﹐是个军籍中人﹐现在命运不好﹐被革命党把他地位革掉了。”{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许地山}《女儿心》一:“一个正要到任的将军又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被革命党炸死。”{巴金}《利娜》:“我这时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革命党﹐就是大家所谓的‘虚无主义者’。”

  • 頓黨-汉语大词典

    頓黨

    【1】方言。犹一道;一齐。{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七:“‘頓黨’﹐一齊也。{吴中}謂待事並爲者曰‘頓黨’。”

  • 頓黨黄-汉语大词典

    頓黨黄

    亦作“[頓█黄]”【1】谷的一种。因同时抽穗黄熟故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穀》“種穀”原注:“兔脚青﹑惠日黄﹑寫風赤﹑一睍黄﹑山鹺﹑頓黨黄﹐此二十四種﹐穗皆有毛﹐耐風﹐免雀暴。”黨﹐一本作“■”。《集韵·上蕩》:“■﹐頓■黄﹐穀名。”{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七:“《齊民要術》:‘頓黨黄。’案:‘頓黨’一齊也。{吴中}謂待事並爲者曰‘頓黨’。”

  • 魁黨-汉语大词典

    魁黨

    【1】头目与党羽。《後汉书·李固传》:“斂其魁黨六百餘人﹐自縛歸首。”

  • 魏黨-汉语大词典

    魏黨

    【1】指{明}{魏忠贤}的党羽。{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這人原是{魏}黨﹐真正小人﹐不必理他﹐叫長班回他罷了。”{清}{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後》:“小人誣善之辭﹐亦未有若{魏}黨之可駭詫者。”

  • 餘黨-汉语大词典

    餘黨

    【1】剩馀的党羽。{老舍}《茶馆》第一幕:“街上兵荒马乱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文焕}被擒﹐餘黨必然瓦解。”《後汉书·董卓传》:“初﹐{靈帝}末﹐黄巾餘黨{郭太}等復起{西河白波谷}﹐轉寇{太原}。”【2】其他党徒,同伙。{唐}{崔令钦}《教坊记》:“其夜﹐{裴大娘}引{解愁}﹐謀殺其夫﹐{銜山}情願擎土袋。燈滅﹐既黑﹐{銜山}乃以土袋置{侯}身上﹐不壓口鼻﹐餘黨不之覺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路途不可造次﹐且耐着他到地方上施行﹐還要在他身上追究餘黨。”

  • 馬郞黨-汉语大词典

    馬郞黨

    【1】见“馬浪蕩”。

  • 黨-汉语大词典

    “[党]”的繁体字。《廣韻》多朗切,上蕩,端。【1】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论语·雍也》:“以與爾鄰里鄉黨乎!”【2】亲族。《礼记·杂记下》:“有服﹐人召食之﹐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適人﹐人食之﹐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郑玄}注:“黨﹐猶親也。”{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借問宗黨間﹐多爲泉下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東光}{馬節婦}﹐余妻黨也。”【3】朋党;同伙。《左传·僖公十年》:“〔{晉}〕遂殺{平鄭}﹑{祁舉}及七輿大夫……皆{里平}之黨也。”《淮南子·氾论训》:“攝威擅勢﹐私門成黨﹐而公道不行。”{高诱}注:“黨﹐羣。”{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大抵{天寶}之風尚黨。”【4】结成朋党。《左传·文公六年》:“{陽處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軍。{陽子}﹐{成季}之屬也﹐故黨於{趙氏}。”《後汉书·蔡邕传》:“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5】犹类。{晋}{左思}《吴都赋》:“烏菟之族﹐犀兕之黨﹐鉤爪鋸牙﹐自成鋒穎。”《礼记·仲尼燕居》:“辨説得其黨。”{郑玄}注:“黨﹐類也。”【6】偏私。《国语·晋语五》:“{宣子}召而禮之﹐曰:‘我聞事君者﹐比而不黨。夫周以舉義﹐比也。舉以其私﹐黨也。’”{韦昭}注:“阿私曰黨。”《晋书·王恭传》:“或勸{恭}因入朝以兵誅{國寶}﹐而{庾楷}黨於{國寶}﹐士馬甚盛﹐{恭}憚之﹐不敢發。”《书·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蔡沈}集传:“黨﹐不公也。”《汉书·朱建传》:“{孝文}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黨諸{吕}故。”【7】知晓,晓悟。《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黨則曉了之意。法先王﹐順禮義﹐出言可以曉悟學者﹐非朋黨親比之義也。”【8】处所。《左传·哀公五年》:“師乎﹐師乎﹐何黨之乎?”{杜预}注:“黨﹐所也。”《礼记·玉藻》:“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中》:“家大人曰:‘黨﹐所也﹐謂君所坐之處。’”【9】时。《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往黨{衞侯}會公于{沓}﹐至﹐得與{晉侯}盟;反黨﹐{鄭伯}會公于{斐}。”{何休}注:“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10】辈。{唐}{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若乃‘隳支體’﹑‘黜聰明’﹑‘心齋’﹑‘坐忘’等語﹐此出於{莊周}之徒﹐而吾黨引之以爲美談。”{清}{方苞}《书<王氏三烈女传>後》:“而有或知之﹐則不忍聽其無傳者﹐吾黨之義也。”【11】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各级机关解决问题﹐不要太随便。”{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12】通“[讜]”。正直。参见“[黨正]”﹑“[黨言]”。

  • 黨比-汉语大词典

    黨比

    【1】结党朋比。{汉}{王逸}《九思·悯上》:“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獨。”《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帝亦厭廷臣黨比﹐復委用中璫。”{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洛蜀党议 》:“諸賢不悟﹐各爲黨比﹐以相訾議。”

  • 黨務-汉语大词典

    黨務

    【1】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建设等的事务。{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項工作的干部。”{周恩来}《关于1924至26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蒋介石}在{陈独秀}机会主义的让步下﹐巩固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地位﹐接着又从党务上对我们展开进攻……目的完全在压共产党。”

  • 黨梅-汉语大词典

    黨梅

    【1】用梅子制的一种小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諸般蜜餞香藥﹑菓子罐子﹑黨梅……鵬沙元之類。”

  • 黨棍-汉语大词典

    黨棍

    【1】犹党羽。{清}{叶梦珠}《阅世编·科举五》:“始以苞苴公行而激變通省士子﹐繼以黨棍寃民而驚駭各行罷市﹐誠近來未有之奇變也。”【2】指国民党内在某一地方或某一单位为非作歹的头目。{刘波泳}《秦川儿女》第四五章:“这人穿了一套笔挺的制服﹐全然是个官僚﹑党棍模样。”{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主使的人一定是{段锡朋}﹑{周利生}等等背叛民众的党棍和走狗。”

  • 黨親-汉语大词典

    黨親

    【1】亲属。《汉书·霍光传》:“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汉书·王莽传上》:“賴公立入﹐即時退{賢}及其黨親。”

  • 黨引-汉语大词典

    黨引

    【1】结党互为援引。{宋}{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爲朋者﹐僞也。”

  • 黨正-汉语大词典

    黨正

    【1】言论正直。《荀子·非相》:“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杨倞}注:“黨與讜同﹐謂直言也。”【2】{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清}{龚自珍}《对策》:“臣考{周}之三物六行﹐鄉大夫﹑遂人掌之﹐而飲射讀法﹐及教民祭祀之禮﹐及書其過惡﹐皆州長﹑黨正主之。”《周礼·地官·党正》:“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百家爲黨正﹐其長也。”{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周官》鄉大夫之屬﹐比長﹑閭胥﹑族師﹑黨正﹐鄉官也。”

  • 黨附-汉语大词典

    黨附

    【1】指党徒。{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妻{董氏}諫止之曰:‘{俊臣}﹐國賊也﹐勢不久﹐一朝事敗﹐黨附先遭。’”【2】结党阿附。{林纾}《与姚叔节书》:“近者其徒某某﹐騰譟於京師﹐極力排媢{姚氏}﹐昌其師説﹐意可以口舌之力﹐撓衊正宗﹐且黨附於目録之家﹐矜其淹博﹐謂古文之根柢在是也。”《後汉书·马融传论》:“既而羞曲士之節﹐惜不貲之軀﹐終以喜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明史·阉党传·焦芳》:“當{劉瑾}時﹐廷臣黨附者甚衆。”

  • 黨章-汉语大词典

    黨章

    【1】指一个政党的章程。一般规定该党的总纲,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等项。{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是党章上的哪条哪款﹐党的哪一号文件要求你这样做了?”

  • 黨植-汉语大词典

    黨植

    【1】结党。《金史·胥鼎传》:“{鼎}上言:‘臣所將義軍﹐皆從來背本趨末﹐勇猛兇悍﹐盜竊亡命之徒。苟無訓練統攝官以制之﹐則朋聚黨植﹐無所不至。’”

  • 黨論-汉语大词典

    黨論

    【1】朋党之间的争论。{清}{顾炎武}《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黨論正紛挐﹐中朝并嚚訟。”{宋}{叶適}《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自{韓侂胄}用﹐黨論起﹐士大夫或去或逐。”{严复}《主客平议》:“于是黨論朋興﹐世俗之人從而類分之:若者爲舊﹐若者爲新。”《宣和遗事》後集:“奈何{斡離不}退師之後﹐廟堂方争立黨論﹐略無遠謀。”【2】正直之论。黨,通“讜”。{清}{吴祖修}《书牧斋诗後》诗:“當年黨論推尊宿﹐近日騷壇尚典型。”{宋}{曾巩}《节相制》:“嘉謀黨論﹐簡在朕心;廣譽善聲﹐洽于輿論。”

  • 黨羣-汉语大词典

    黨羣

    【1】指党和群众。{陈毅}《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個人太渺小﹐黨羣才萬能。”

  • 黨權-汉语大词典

    黨權

    【1】结党专权。{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鼇拜》:“皇祖({康熙})以{鼇拜}黨權不法﹐怙惡弗悛﹐用人行政﹐專恣妄爲﹐文武百官欲盡出伊門下﹐與{穆里瑪}等結成黨羽……特降諭旨﹐嚴拿勘審﹐並親加鞫問。”【2】政党的权力。{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四:“现在不操着党权和政权的并不是一种羞辱﹐正如现在操着党权和政权的也不是一种骄傲。”

  • 黨友-汉语大词典

    黨友

    【1】朋党。《汉书·孔光传》:“不結黨友﹐養游説﹐有求於人。”《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七年》:“{充}爲人巧諂﹐與太尉﹑行太子太傅{荀顗}……相爲黨友﹐朝野惡之。”《鬼谷子·内揵》:“或結以黨友。”

  • 黨固-汉语大词典

    黨固

    【1】见“黨锢”。

  • 黨信-汉语大词典

    黨信

    【1】亲近信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文休}倜儻瑰瑋﹐有當世之具﹐足下當以爲指南”{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州耆旧传》:“是時王塗隔絶﹐州之牧伯猶七國之諸侯也﹐而{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

  • 黨逆-汉语大词典

    黨逆

    【1】结党为逆。《水浒後传》第三四回:“{薩頭陀}黨逆首凶﹐敢煩嚴加緝獲。”【2】袒护邪逆。{汉}{徐幹}《中论·谴交》:“有善而不以告﹐謂之蔽賢﹐蔽賢有罰;有惡而不以告﹐謂之黨逆﹐黨逆亦有罰。”

  • 黨進-汉语大词典

    黨進

    【1】谓由同党援引而进。{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自古君臣﹐凡所際會﹐或因緣黨進﹐或延接功成。”《後汉书·李固传》:“左右黨進者﹐日有遷拜;守死善道者﹐滯固窮路。”

  • 黨衆-汉语大词典

    黨衆

    【1】犹党徒。《後汉书·南匈奴传》:“大將軍{梁商}以{羌胡}新反﹐黨衆初合﹐難以兵服﹐宜用招降。”《三国志·魏志·刘廙传》“{魏諷}反﹐{廙}弟{偉}﹐爲{諷}所引﹐當相坐誅”{裴松之}注引{晋}{王隐}《刘廙别传》:“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衆﹐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

  • 黨仇-汉语大词典

    黨仇

    【1】同类;同伙。{唐}{韩愈}《送郑尚书序》:“依險阻﹐結黨仇﹐機毒矢以待將吏﹐撞搪呼號以相和應﹐蜂屯蟻雜﹐不可爬梳﹐好則人﹐怒則獸。”{清}{曾国藩}《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平則致和﹐激則召争﹐辭氣之輕重﹐積久則移易世風﹐黨仇訟争而不知所止。”

  • 黨社-汉语大词典

    黨社

    【1】指结成党派的社会团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然而他的严责东林﹐是因为东林党中也有小人!古今来无纯一不杂的君子群﹐于是凡有党社﹐必为自谓中立者所不满﹐就大体而言﹐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他就置之不论了。”

  • 黨族-汉语大词典

    黨族

    【1】党与和亲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釋其讎怨﹐視其所争。差其黨族﹐所依爲臬。據位治人﹐用何爲名。累日積久﹐何功不成?”【2】古代居民的基层组织。《北史·拓跋孝友传》:“令制百家爲黨族﹐二十家爲閭﹐五家爲比隣。”

  • 黨獄-汉语大词典

    黨獄

    【1】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邹鲁}《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討{袁}軍失敗﹐{袁世凱}大興黨獄﹐黨人死者甚多﹐非黨員被誣者亦不少。”【2】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明}{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漢}衰黨獄起﹐朝柄在刑餘。”{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宋}曾以道学替{金}{元}治心﹐{明}曾以党狱替{满清}箝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