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说(分說)是什么意思
不由分说-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成〉不容许辩解,也作“不容分说”。常作谓语、状语。
王主任走过来,不由分说,把他批评了一顿|不由分说,他们一齐动手,推推搡搡,把他带走了|日本鬼子从人群中拉出几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不由分说地架上汽车拉走了
分辩 辩白 分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分辩 辩白 分说
分辩fēnbiàn130辩白biànbái 分说fēnshuō
动词。表示因受到误解或强加的处理而加以辩驳或解释。
“分辩”和“辩白”都强调辩明是非。“分辩”还侧重于分析事实、表明真相;“辩白”则侧重于洗白,力图消除受到的误解或指责。例如:“二先生不由得脸一红,还想开口分辩几句,见门外进来个背挂包的大个子,便住了嘴”(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小红一经劝,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还分辩着:‘俺没偷……’”(人民文学》,1977,11);“当栾平认出胡标是改装的杨子荣时,杨子荣就主动进攻,不让他有任何辩白的机会”(曲波:《林海雪原》);“那青年辩白说:‘我干活比谁赖?写封信你管的着?’”(《杨朔散文选》)。
“分说”强调分析说明;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用于插说而置于“不由”之后。例如:“她走过来,推开陈姨太,弯下身子,用力把觉世从地上拖起,不由分说,就在他的小脸上打了一个嘴巴”(巴金:《秋》);“梁九功见了,不由分说,一把把他抱在怀里,用他的老脸,擦着曹霑的小嫩脸庞”(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
浑身是口,也难分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浑身是口,也难分说
【释义】:
浑身上下都长满嘴也难分辩。比喻蒙受冤屈却无由申辩。《醒世恒言》三三: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两人浑身是口,也难分说。正是:哑子谩尝黄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金云翘传》九:此非上策,万一拿着,郎君脱身去了,叫我翠翘浑身是口,也难分说。一个好端端的人,到弄得要死不能,要活不得,那时怎处?
⊙浑身是口,也洗不清
《二刻拍案惊奇》三五:贾闰娘没口得分剖,大哭道:“可不是冤杀我,我那知他这些事体来!”方妈妈道:“你浑身是口,也洗不清。平日不调得喉惯,没些事体,他怎敢来动手动脚?”
⊙浑身是口,也难分辩
《鼓掌绝尘》二二:今日若非小姐思想得到,莫说你是讲不出话的一个哑厮,便是浑身是口,也难分辩。
⊙浑身口洗不清
《二刻拍案惊奇》三九:早是不拿他来见官,他一口招出搜了赃去,浑身口洗不清。只是而今怎生回得官人的话?
⊙浑身是口难分辩,遍体排牙说不清
《五美缘全传》一五:钱林道:“花兄不要错认了人,我家颇有一碗饭吃,怎做起强盗来?”花文芳道:“人赃现获,还要强赖。”吩咐家丁锁了。正是:浑身是口难分辩,遍体排牙说不清。
⊙浑身有口难分辩,遍体排牙说不明
《跻春台·审禾苗》:即叫雇工将二人捆绑,急得桂英眼泪双流。正是:浑身有口难分辩,遍体排牙说不明。
⊙满身是口,也辩不来
《九命奇冤》二九:预先装好箱子,贴上梁天来记号,存在关上,他走过时,胡乱栽到他行李旁边,饶他满身是口,也辩不来!
有口难分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口难分说
【释义】:
指蒙受冤枉、受人诬陷却无法分辩。《何典》九:你若打进去,他家里人多手杂,把你捉来锁头缚颈的解到当官,说你诬陷平人为盗,那时有口难分说,枉吃一场屈官司。
不由分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释义】:
不容分辩。许地山《凶手》:“大哥醉了,看见小生,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打。”
不容分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容分说bù róng fēn shuō
【释义】:
不允许分辩陈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火热的战斗不容分说地把他卷进去了。”
分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分说fēn shuō
【释义】:
分辩;辩白。梁斌《红旗谱》:“不,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咱就得跟他分说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