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制策

制策(制策)是什么意思

  • 制策-汉语大词典

    制策

    【1】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宋史·苏轼传》:“{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宋}{苏轼}《策别七》:“國家取人﹐有制策﹐有進士﹐有明經﹐有詞科﹐有任子﹐有府史雜流。”{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張柬之}進士擢第爲{清源}丞﹐年且七十餘﹐{永昌}初﹐勉復應制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