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勃然)是什么意思
勃然-古语词今用词典
勃然bórán
突然。庄子强调道是万物之本,它无所不在。天地虽然博大,但其变化却出于自然;万物虽然繁杂,但其生长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世上人虽然很多,但其主宰都是国君。国君治国要以德为根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金属和石头本来是有声音的,但是,如果不敲击它就不会响。一切事物都如此。若形体离开了道就无法生存,生命离开了德就不会明达。保持形体,享尽天年,通明大理,这就是王德。“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心性宽和平静!忽然出,突然动,自然地去做一切事情,那万物就都归向于他)这就是有王德的人。(《庄子·天地》)
今沿用本义。
巴金《春》十:“克明听见这些话,勃然变了脸色,将水烟袋放在桌上,右手在桌面上猛然一拍,然后站起来。”茅盾《春蚕》一:“他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出生新的希望来了。”《海峡》:“阿德看清楚什么东西后,勃然大怒,原来这阿娘利用送饭的机会偷集体的稻谷呢。”
勃然变色-实用委婉语词典
勃然变色
婉指一下子怒容满面,脸色变了。
勃然变色-实用委婉语词典
勃然变色
欧美婉指怒火即将爆发。“勃然”,即突然,很剧烈。也作“脸色发紫”。
勃然-古文观止词典
勃然bó rán
【词性】:形容词
一、因生气而变脸色的样子(1)。《鲁仲连义不帝秦》:威王勃然怒曰。——齐威王勃然大怒道。
二、兴起或奋发的样子(1)。《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他的胸中又有一股奋发不可磨灭的志气。
勃然-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勃然bórán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急遽发生、出现。作状语。可译为“突然”。
《庄子·外篇·天地》: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平!(《庄子》册二卷五页二下)
——〔道〕十分广大啊!〔它〕忽然出现,突然行动,而万物依从它啊!
勃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勃然bó rán
【释义】:
①突然。茅盾《春蚕》:“他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②兴起的样子。瞿秋白《饿乡纪程》:“不知几时的怒风,引着‘自由’的波涛勃然兴起。”③因愤怒或心情紧张而变脸色的样子。巴金《春》:“克明听见这些话,勃然变了脸色。”
勃然-汉语大词典
勃然
【1】因愤怒或心情紧张而变色之貌。《庄子·天地》:“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巴金}《春》十:“{克明}听见这些话﹐勃然变了脸色。”《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覺毛骨森竦﹐勃然色變。”【2】突然。{茅盾}《春蚕》一:“他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庄子·天地》:“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失误》:“縣令婦勃然入内﹐諸夫人不知所以﹐欲卻回。”【3】兴起貌。《韩诗外传》卷八:“喻德教﹐舉遺士﹐海内翕然向風。故百姓勃然詠{宣王}之德。”{许维遹}集释引{郝懿行}云:“勃然﹐興起。《傳》曰:‘興曰勃然。’”《庄子·知北游》:“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不知几时的怒风﹐引着‘自由’的波涛勃然兴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