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旌(幹旌)是什么意思
干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干旌gān jīng
【释义】:
亦作“干旍”。旌旗。旍通“旌”。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域。”朱熹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何寤青蝇飞于干旍,无极游于二垒。”清·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奉盘正拟具壶觞,忽有干旌过草堂。”
干旌-汉语大词典
干旌
【1】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传:“析羽爲旌。干旌﹐蓋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衛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清}{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奉盤正擬具壺觴﹐忽有干旌過草堂。”{清}{唐甄}《潜书·取善》:“非有干旌之賢大夫也﹐而時稱大官之相知﹐則人議其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