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幹

幹(幹)是什么意思

  • 才猷幹济,超轶一时-实用委婉语词典

    才猷幹济,超轶一时

    意为才学本领得以谋划展示,超过时下一般的人。

  • 干 乾 幹 榦-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干 乾 幹 榦

    [干gān 乾gān 幹gàn 榦gàn]

    同 在现代汉语中都简化为“干”。

    异 【干】 是干戈的“干”,即盾牌。《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戚:一种像斧的兵器)

    【乾】 是乾湿的“乾”,与“湿”相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材乾则直,涂乾则轻”。(材:木材。涂:泥)

    【幹】 是树幹的“幹”。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天都》:“柏虽大幹如臂,无不平贴石上。”

    【榦】 是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一般只见于“桢(zhēn)幹”一词中。《尚书·费誓》:“峙乃桢榦。”(峙:具备。乃:你的。桢:筑土墙时两头用的木板)后以“桢榦”比喻骨干、人才。也写作“桢幹”。

    辨 古代“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绝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湿的“乾”、树幹的“幹”,都不写作“干”。“榦”和“幹”在树榦的意义上通用,如《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榦”。但是才幹的“幹”,一般不能写成“榦”。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理民之幹优于将略”。(理:治理。优于:胜过。将略:用兵的策略)注“乾”指“乾坤”义时,字不简化,仍作“乾”,读qián。

  • 井幹-古文观止词典

    井幹jǐng hán

    【词性】:名词

    楼名,汉武帝所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1)。《黄冈竹楼记》:井幹、丽谯,华则华矣。——井幹楼、丽谯楼,要说华丽确实是够华丽了。

  • 三門幹部-汉语大词典

    三門幹部

    【1】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民日报》1965.1.16:“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

  • 才幹-汉语大词典

    才幹

    【1】干才,办事的才能。{冰心}《两个家庭》:“听说他的才干和学问﹐连{英国}的学生都很妒羡的。”《後汉书·公孙述传》:“{程烏}{李育}以有才幹﹐皆擢用之。”{唐}{韩愈}《与郑相公书》:“{孟氏}兄弟在{江}東未至﹐先與相識﹐亦甚循善﹐所慮才幹不足任事。”《红楼梦》第一一〇回:“{鳳姐}先前仗着自己的才幹﹐原打量老太太死了﹐他大有一番作用。”

  • 井幹-汉语大词典

    井幹

    亦作“[井榦]”【1】井上围栏。《庄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成玄英}疏:“幹﹐井欄也。”{明}{何景明}《七述》:“上通中霤﹐下旋井幹。”{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歲久﹐井榦摧敗。”【2】见“井幹樓”。【3】泛指楼台。{唐}{上官仪}《故北平公挽歌》:“寂寂琴臺晩﹐秋陰入井幹。”《文选·谢朓<同谢咨议咏铜雀台>诗》:“繐帷飄井幹﹐罇酒若平生。”{李善}注:“井幹﹐臺之通稱。”{明}{何景明}《铜雀妓》诗:“井幹日已摧﹐繐帷寧復施。”【4】指构木所成的高架。{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版築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祝廉先}《<文选>六臣注订譌》:“凡營造樓台﹐必築累萬木﹐轉相交入﹐如井幹。”

  • 井幹樓-汉语大词典

    井幹樓

    【1】楼台名。在{建章宫}北,{汉武帝}时建。亦名“井幹臺”。《文选·班固<西都赋>》:“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李善}注:“《漢書》曰:{武帝}作{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焉。”{唐}{陶举}《花萼楼赋》:“{秦皇}{祈年}之觀﹐{漢武}{井幹}之樓﹐在縱驕而彼得﹐豈興奇而我儔。”《史记·孝武本纪》:“乃立{神明臺}﹑{井幹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司马贞}索隐:“《關中記》‘宫北有{井幹臺}﹐高五十丈﹐積木爲樓。’言築累萬木﹐轉相交架﹐如井幹。”亦省称“[井幹]”。

  • 不幹事-汉语大词典

    不幹事

    【1】不会办事。{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黄廷道}好不幹事也﹐去了三年﹐馬也不見來﹐人也不見來。”

  • 不幹-汉语大词典

    不幹

    【1】无能,不称职。《金史·食货志四》:“上以爲不幹﹐杖七十﹐罷之。”【2】不愿意承担某种任务。如:学校要{陆老师}教语文课﹐他不干。

  • 世幹-汉语大词典

    世幹

    【1】经世之才。《魏书·崔秉传》:“長子{忻}﹐字{伯悦}﹐有世幹。”

  • 吏幹-汉语大词典

    吏幹

    亦作“[吏榦]”【1】为政的才干。《世说新语·文学》“{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刘孝标}注引《左思别传》:“{思}爲人無吏榦而有文才。”{宋}{苏辙}《荐林豫札子》:“右通直郎{林豫}﹐吏幹强敏﹐長於應變﹐所至可紀。”《隋书·郎茂传》:“{茂}性明敏﹐剖決無滯﹐當時以吏幹見稱。”

  • 事幹-汉语大词典

    事幹

    【1】办事的才干。《晋书·程卫传》:“〔{衛}〕遂辟公府掾﹐遷尚書郎﹐侍御史﹐在職皆以事幹顯。”《魏书·彭城王勰传》:“{勰}頻表辭大司馬﹑領司徒及所增邑﹐還{中山}……{高祖}重其事幹﹐縶維不許。”【2】谓事已办完。《易·乾》:“貞者﹐事之幹也。”{孔颖达}疏:“貞爲事幹﹐於時配冬﹐冬既收藏﹐事皆幹了也。”

  • 兩面幹部-汉语大词典

    兩面幹部

    【1】解放前在两面政权中工作的我方干部。{萧也牧}《秋葵》:“那时候﹐我爹还在﹐他是个两面干部。”原注:“明里支应敌人﹐实际上是我们的人。”

  • 主幹-汉语大词典

    主幹

    【1】植物的主茎。【2】主要干部的简称。{赵树理}《锻炼锻炼》:“除了在全体管委会议的时候按名单通知{秀兰}来参加以外﹐在其他主干碰头的会上就根本想不起来还有{秀兰}那么个人。”【3】专负某种职责的官吏。《新唐书·萧钧传》:“左武侯屬{盧文操}跳堞盗庫財﹐{高宗}以其職主幹﹐當自盗罪死。”【4】主体部分,起决定作用的人物或力量。{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矿工成为上帝会主干之一。”《管子·形势解》:“爲一鄉主幹者﹐鄉之人也。”

  • 了幹-汉语大词典

    了幹

    【1】谓精明干练。{宋}{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欲朝廷指揮下兩{浙}轉運司﹐擇智力了幹官員﹐分布諸縣﹐則不越數月﹐其工可畢。”

  • 十幹-汉语大词典

    十幹

    【1】见“十干”。

  • 直幹-汉语大词典

    直幹

    亦作“[直榦]”【1】挺直的树干。{宋}{王安石}《古松》:“森森直榦百餘尋﹐高入青冥不附林。”{唐}{杜甫}《戏为韋偃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爲直幹。”{唐}{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輕流逗密蓧﹐直榦入寬空。”{北周}{庾信}《周陇右总营长史赠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直幹百尋﹐澄波千頃。”

  • 内幹-汉语大词典

    内幹

    【1】在宫内掌管。《後汉书·窦宪传》:“{和帝}即位﹐太后臨朝﹐{憲}以侍中﹐内幹機密﹐出宣誥命。”{李贤}注:“幹﹐主也﹐或曰古‘管’字也。”【2】指主管宫廷机要的人。《宋书·何偃传》:“内幹{胡法宗}宣詔﹐逮問北伐。”【3】指主管家政之才。{明}{李东阳}《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初娶{唐氏}﹐秀朗有内幹。”

  • 何幹-汉语大词典

    何幹

    【1】为何事,干什么。{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纮》:“{絃}又詰之曰:‘足下何幹至此?’先生對曰:‘親病求醫。’”{清}{李渔}《怜香伴·闻试》:“九門都閉﹐青鸞有信憑誰寄?不如回去﹐立在這裡何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楊僉事}〕忽聽得知縣來到正廳上﹐想道:‘這時候到此何幹?必有蹺蹊﹐莫非前事有人告發了?’”

  • 條幹-汉语大词典

    條幹

    【1】见“條榦”。

  • 偉幹-汉语大词典

    偉幹

    【1】魁梧的身躯。{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大侠遁免》:“〔{曾光}〕偉幹長髯﹐眉目有異﹐果非尋常人也。”{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詠之}常見{桓玄}﹐{玄}鄙其精神不儶﹐謂坐客曰:‘庸神而宅偉幹﹐不成令器。’”

  • 僮幹-汉语大词典

    僮幹

    【1】原指奴仆和卑官。{南北朝}时多泛指服杂役的低级胥吏。《宋书·张畅传》:“若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幹來。”

  • 儀幹-汉语大词典

    儀幹

    【1】仪容体格。《新唐书·杨慎矜传》:“{慎矜}兄弟友愛﹐事姊如母﹐儀幹皆秀偉﹐愛賓客﹐標置不凡﹐著稱於世。”{元}{赵孟頫}《杜氏新茔之碑》:“祖諱{松}……儀幹雄偉﹐以勇略聞。”《明史·儒林传二·陈献章》:“{獻章}儀幹修偉﹐右頰有七黑子。”

  • 公幹-汉语大词典

    公幹

    【1】公正干练。{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右吏部以停年課資之格﹐取宰邑字人之官﹐公幹强白者﹐拘以考淺﹐疾廢耄瞶者﹐得在選中﹐倒置是非﹐無甚於此。”【2】公务;公事。{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你端的爲馬來將人盼﹐既不爲馬共人﹐却有甚别公幹?”{元}{杨梓}《霍光鬼谏》第四折:“滅九族誅戮了髫齔﹐斬全家抄估了事産。可憐見二十年公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李彪}吩咐道:‘這位相公是州裏爺的鄉里﹐護喪回去。有些公幹﹐要在此地方停住兩日。’”{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六:“那时他从{北京}到了{上海}﹐不知道有什么公干。”【3】办理公事。{元}{白樸}《墙头马上》第一折:“如今差他出去公幹﹐萬無一失。”《水浒传》第九十回:“那漢道:‘不必文謅了﹐有肉快切一盤來﹐俺吃了﹐要趕路進城公幹。’”{明}{朱权}《荆钗记·套书》:“打聽得承局到{温州}公幹﹐{王十朋}教他寄書。我不免在門首等承局來。”{沙汀}《代理县长》:“县长到省城公干去了。”

  • 典幹-汉语大词典

    典幹

    【1】主管。《後汉书·何敞传》:“伏見大將軍{憲}﹐始遭大憂﹐公卿比奏﹐欲令典幹國事。”{李贤}注:“幹﹐主也。”

  • 勾幹-汉语大词典

    勾幹

    【1】营谋;料理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兒子向{張客}取債﹐他本利俱還﹐錢財盡多在身邊﹐所以將錢數百萬﹐勾幹得此官。”{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东窗事犯》:“{張}詩有引云:{宋}押衙{何立}﹐{秦太師}差往東南第一峰勾幹﹐恍惚一人引至陰司﹐見{秦}對{岳}事﹐令歸告夫人東窗事犯矣。”

  • 别幹-汉语大词典

    别幹

    【1】分支。{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陳政言事﹐既奏之異條;讓爵謝恩﹐亦表之别幹。”{晋}{左思}《魏都赋》:“本枝别幹﹐蕃屏皇家。勇若{任城}﹐才若{東阿}。”

  • 功幹-汉语大词典

    功幹

    【1】犹才干。《三国志·魏志·袁涣传》:“初﹐{涣}從弟{霸}﹐公恪有功幹﹐{魏}初爲大司農﹐及同郡{何夔}並知名於時。”

  • 勇幹-汉语大词典

    勇幹

    【1】谓胆略和干才。《宋书·孝义传·卜天与》:“父名{祖}﹐有勇幹﹐{徐赤特}爲{餘杭}令﹐{祖}依隨之。”{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寳元}初﹐{夏州}{趙元昊}始絶朝貢。朝廷選班直諸校有勇幹者﹐除前班官﹐任以邊事。”

  • 勤幹-汉语大词典

    勤幹

    【1】勤勉干练。《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莫多婁貸文}〕子{敬顯}﹐强直勤幹﹐少以武力見知。”{清}{顾炎武}《郡县论三》:“擇一圉人之勤幹者﹐委之以馬牛﹐給之以牧地。”《陈书·程文季传》:“每置陣役人﹐{文季}必先諸將﹐夜則早起﹐迄暮不休﹐軍中莫不服其勤幹。”

  • 平幹-汉语大词典

    平幹

    【1】公正干练。《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轨》:“時大理正{蘇珍之}亦以平幹知名。寺中爲之語曰:‘決定嫌疑{蘇珍之}﹐視表見裏{宋世軌}。’時人以爲寺中二絶。”

  • 幹-汉语大词典

    “[干]”的繁体字。《廣韻》古案切,去翰,見。【1】指器物﹑事物的主干。《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毋或不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淳于髠}曰:‘弓膠昔幹﹐所以爲合也。’”{司马贞}索隐:“昔﹐久舊也。幹﹐弓幹也。”《後汉书·公孙述传》:“{蜀}地沃野千里……名材竹幹﹐器械之饒﹐不可勝用。”{李贤}注:“竹幹﹐竹箭也。”{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崇臺非一幹﹐珍裘非一腋。”【2】人和动植物躯体的主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羣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没﹐惟是楄柎所以藉幹者。”{杜预}注:“幹﹐骸骨也。”《楚辞·招魂》:“魂兮歸來!去君之恆幹﹐何爲四方些?”{晋}{左思}《蜀都赋》:“擢脩幹﹐竦長條。”{宋}{叶適}《宿石门》诗:“{石門}忽秀出﹐老幹蔭渟洪。”{清}{张潮}《花鸟春秋》卷一:“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幹﹐與百卉争先。”【3】指人和动物的胁。《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舉幹﹐尸受﹐振祭嚌之。佐食受加于肵俎﹐舉獸幹﹐魚一﹐亦如之。”{郑玄}注:“幹﹐正脅也。”《公羊传·庄公元年》:“{齊侯}怒﹐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乘焉﹐搚幹而殺之。”{陆德明}释文:“幹﹐脇也。”【4】根本;根源。《国语·晋语四》:“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幹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易·乾》:“貞者﹐事之幹也。”{汉}{刘向}《列女传·陈寡孝妇》:“妾聞之:信者﹐人之幹也﹔義者﹐行之節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二章二》:“誠無不幹乎性﹐性無不通乎誠。”【5】才能,干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晋书·虞虞传》:“〔{虞虞}〕雖機幹不及於{潭}﹐然而素行過之。”《南史·孔灵符传》:“{靈符}慤實有材幹﹐不存華飾﹐每所莅官﹐政績修理。”【6】主管;从事。《汉书·刘向传》:“{顯}幹尚書事﹐尚書五人﹐皆其黨也。”{颜师古}注:“幹與管同﹐言管主其事。”《东观汉记·赵憙传》:“{憙}内典宿衛﹐外幹宰職﹐正身立朝﹐未嘗懈惰。”{宋}{范仲淹}《奏将所举许元张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内殿中丞{許元}﹐智識通敏﹐可幹財賦。”{闻一多}《战後文艺的道路》:“干艺术是下流的﹐像今天看戏子和娼妓是一个样。”【7】做;办理。《朱子语类》卷二一:“且幹一件事﹐自家心不在這上﹐這一事便不成。”{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他則知道我是箇學士﹐不知小官所幹事務。”《水浒传》第四九回:“明日幹了這事﹐便是這裏安身不得了。我却有個去處﹐我也有心要去。”{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我们就是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8】现引申为打﹐斗。{张天翼}《路》:“谁叫咱们投降鬼子﹐咱们干谁!”{老舍}《四世同堂》二七:“多数的{中国}人能象{胡阿毛}那样和{日本}人干﹐{中国}便成了有人的国家。”【9】事务,事情。{宋}{苏轼}《与滕达道书》之五十九:“甘子已拜賜矣﹐北方有幹﹐幸示諭。”《水浒传》第十四回:“〔{吴用}〕分付主人家道:‘學生來時﹐説道先生今日有幹﹐權放一日假。’”【10】建立;求取。{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某乃{李肅}是也……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每回臨陣﹐無不幹功。”{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不如及早上朝取應﹐幹我自家功名去。”{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幹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11】用处;效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曉得没甚長筵廣席﹐要做好官也没幹﹐都把志氣灰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况且{朱三}是窮人﹐討也没幹。”【12】原为{汉}至{南北朝}时一种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后变为供役使的奴仆。《後汉书·栾巴传》:“四遷{桂陽}太守。以郡處南垂﹐不閑典訓﹐爲吏人定婚姻喪紀之禮﹐興立學校﹐以奬進之。雖幹吏卑末﹐皆課令習讀。”{李贤}注:“幹﹐府吏之類也。《晉令》諸郡國不滿五千以下﹐置幹吏二人。”《晋书·良吏传·邓攸》:“{攸}至門﹐門幹乃{攸}爲郎時幹。幹侯{勒}和悦﹐致之。”《宋书·沈演之传》:“{勃}弟{統}﹐{大明}中爲著作佐郎。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不得雜役。{太祖}世﹐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統}輕役過差﹐有司奏免。{世祖}詔曰:自頃幹僮多不祗給﹐主可量聽行杖。得行幹仗﹐自此始也。”{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内黄大盗》:“知内捕無用﹐令弟帶幹數輩﹐就{陶}家捕。”【13】{南北朝}时官员的一种俸禄。《北史·段韶传》:“{天統}三年﹐除左丞相。四年﹐别封{永昌郡公}﹐食{滄州}幹。”《北齐书·王松年传》:“以本官加散騎常侍﹐食{高邑縣}幹。”按﹐因“幹”可纳资代役﹐故{南北朝}时盛行“食幹”之制。【14】干部的简称。{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如:干群关系。【15】附在钟甬上衔旋的刻成兽形的纽。《周礼·考工记·凫氏》:“鍾縣謂之旋﹐旋蟲謂之幹。”{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旋蟲謂之幹者﹐銜旋之紐鑄爲獸形﹐居甬與旋之間而司管轄﹐故謂之幹。幹之爲言猶管也。”【16】安。《广雅·释诂》:“幹﹐安也。”【17】同“[榦]”。榦,筑墙时竖在两旁之木。参见“[幹楨]”。

  • 幹-汉语大词典

    “[干]”的繁体字。《集韻》居寒切,平寒,見。【1】通“[乾]”。无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列子·黄帝》:“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殻。”{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三:“幹﹐古幹濕正字﹐通假作乾。《列子·黄帝篇》‘木葉幹殻’﹐{張湛}注(按﹐當作{殷敬順(《釋文》):‘幹音乾’﹐可證。”【2】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纪日的总称。《後汉书·律历志上》“記稱{大橈}作甲子”{刘昭}注引《月令章句》:“〔{大橈}〕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

  • 幹-汉语大词典

    通“[韓]”。《集韻》河干切,平寒,匣。【1】井垣,井栏。《庄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陆德明}释文:“{司馬云}:井欄也。{褚詮之}音《西京賦》作韓音。”《汉书·郊祀志下》:“立{神明臺}{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焉。”{颜师古}注:“{井幹樓}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幹或作韓﹐其義並同。”{唐}{刘方平}《铜雀妓》诗:“淚痕霑井幹﹐舞袖爲誰長。”

  • 幹固-汉语大词典

    幹固

    【1】干练坚持。{明}{李东阳}《山西布政司修造记》:“使無{陳公}廉直幹固之能﹐節用愛民之惠﹐謀深慮遠之計﹐而任勞舉重苟焉而爲之﹐祗見其煩﹐未見其益也。”

  • 幹才-汉语大词典

    幹才

    【1】办事的才能。{明}{唐顺之}《牌》:“總兵部下官目平日稍有幹才可託得一臂之力者﹐水陸是何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松江}{張夢喈}之妻{汪氏}﹐名{佛珍}﹐能詩而有幹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商功父}生性剛直﹐頗有幹才﹐做事慷慨﹐又熱心﹐又和氣。”【2】指有办事才能的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四:“{刘健群}是一位干才﹐让他做厅长好了﹐何必要把我的名字加上去呢?”

  • 幹辦-汉语大词典

    幹辦

    【1】亦称“[幹辦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舊制諸路監司屬官﹐曰勾當公事。{建炎}初﹐避{高宗}嫌名﹐易爲幹辦。時軍興屬公數倍﹐平時有題於傳舍云:‘北去將軍少﹐南來幹辦多。’蓋始此。”【2】经办;办理。《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到得幹辦了公事﹐却又没工夫照管兒女。”{宋}{彭乘}《续墨客挥犀·胥吏魁桀狡狯》:“一日﹐{陳}謂胥曰:‘宅中欲會一二女客﹐何人可使幹辦?’”【3】谓干练能办事。《金史·章宗纪二》:“今之察舉官吏者﹐多責近效﹐以幹辦爲上。”{唐}{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由是經之旨棄而不求﹐聖人之心外而不講﹐幹辦者爲良吏﹐適時者爲連賢。”{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海公}精力幹辦﹐尚能必行其意﹐後人效之﹐一步不可行﹐而物議沸矣。”

  • 幹用-汉语大词典

    幹用

    【1】犹言才干。《宋书·申恬传》:“{高祖}平{廣固}﹐{恬}父{宣}﹑{宣}從兄{永}皆得歸國﹐並以幹用見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楊愔}﹐{齊}之文士﹐而幹用優長。”《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仲翔}頗有幹用﹐乃以爲判官﹐委之軍事。”《後汉书·文苑传·黄香》:“帝亦惜{香}幹用﹐久習舊事﹐復留爲尚書令。”

  • 幹弄-汉语大词典

    幹弄

    【1】犹言钻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兼之這裏議員的規矩﹐面子上雖説是由百姓公舉﹐其實都是拿些錢去{俄國}官場幹弄得來。”《廿载繁华梦》第四回:“那{聯元}從前任的不過是個瘦缺﹐回時没有錢幹弄﹐因此並没有差使﹐正是久旱望甘霖。”

  • 幹事-汉语大词典

    幹事

    【1】专门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人员。{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和{张干事}都同意在这里停留两天。”如:联络干事;文娱干事。【2】办事。《水浒传》第二回:“〔{王進}〕吩咐道:‘你先吃了些晩飯﹐我使你一處去幹事。’”《易·乾》:“貞固足以幹事。”{孔颖达}疏:“言君子能堅固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幹濟。”{高亨}注:“幹是動詞﹐主持﹐主辦。”《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郤正}〕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老夫{錢大尹}﹐昨日使{張千}幹事﹐這早晩不見來回話。”【3】谓办事干练。《後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語爲{固德侯}相﹐有幹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江南}有驛吏﹐以幹事自任。”{宋}{苏轼}《与钱济明》之五:“幼子{過}相隨﹐甚幹事﹐且不廢學。”

  • 幹掌-汉语大词典

    幹掌

    【1】掌管,管理。{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知微》:“{二}歎曰:‘兆已萌矣。’即以家貲付托諸僕幹掌之﹐買巨航﹐載妻子﹐汎遊湖{湘}而去。”

  • 幹績-汉语大词典

    幹績

    【1】优异的业绩。《宋书·羊玄保传》:“〔{羊玄保}〕爲政雖無幹績﹐而去後常見思。”

  • 幹正-汉语大词典

    幹正

    【1】犹干预。亦谓理其事而正其本。《易·谦》“謙﹐亨”{唐}{孔颖达}疏:“謙爲諸行之善﹐是善之最極﹐而不言元與利﹑貞及吉者﹐元是物首也;利貞是幹正也。於人既爲謙退﹐何可爲之首也?以謙下人﹐何以幹正於物?故不云元與利﹑貞也。”《後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業﹐諸舅不宜幹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 幹部-汉语大词典

    幹部

    【1】党派社团工作机构的本部或总部。{孙中山}《革命原起》:“遂開乾亨行于{香港}爲幹部﹐設農學會于{羊城}爲機關。”{邹鲁}《中国同盟会》:“散會前﹐衆議會員盟書于幹部未成立前﹐暫託總理保管。”【2】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亦泛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孙中山}《古应芬纪录之大元帅东征日记跋》:“然皆以轉戰經年﹐未得苟息﹐其幹部死亡過半﹐不耐於作戰﹐理有固然。”{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是﹐没有干部也不行﹐但是﹐事情是广大群众做的﹐干部起一种领导作用﹐不要夸大干部的这种作用。”{赵树理}《三里湾》十七:“这一家男女都在外边当干部﹐通年不回家﹐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妈妈留在家里。”

  • 幹官-汉语大词典

    幹官

    【1】古代掌均输之官。{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朱文公}與{慶國}{卓夫人}書云:‘聞尊意欲爲五哥經營幹官差遣﹐某竊以爲不可。’”《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初﹐斡官屬少府﹐中屬主爵﹐後屬大司農。”{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斡音筦﹐或作幹。斡﹐主也﹐主均輸之事﹐所謂斡鹽鐵而榷酒酤也。”

  • 幹理-汉语大词典

    幹理

    【1】谓干练有理事之才。《三国志·魏志·和洽等传评》:“{和洽}清和幹理﹐{常林}素業純固。”《陈书·沈君理传》:“{君理}招集士卒﹐脩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幹理見稱。”《旧唐书·杜正伦传》:“{正倫}出入兩宫﹐參典機密﹐甚以幹理稱。”【2】治理;料理。《三国志·蜀志·张裔传》:“{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鍾元常}之倫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君幹理家事畢﹐妾當自至。”《陈书·谢岐传》:“時軍旅屢興﹐糧儲多闕﹐{岐}所在幹理﹐深被知遇。”{明}{张居正}《召见纪事》:“至于國家事務﹐臣當盡忠幹理。”

  • 幹勇-汉语大词典

    幹勇

    【1】谓才能勇气。《魏书·于烈传》:“老臣歷奉累朝﹐頗以幹勇賜識。”

  • 幹蠱-汉语大词典

    幹蠱

    【1】泛指主事;办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明}{章懋}《方母贞节传》:“晝夜劬劬﹐惟以養姑教子幹蠱克家爲務。”{唐}{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時幹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2】{唐}代{陆贽}向朝廷建议设立的制科之名。《新唐书·陆贽传》:“{贄}説使者﹐請以五術省風俗﹐八計聽吏治﹐三科登儁乂﹐四賦經財實……三科曰:茂異﹐賢良﹐幹蠱。”【3】干练有才能。{唐}{白居易}《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志铭》:“行己以清廉聞﹐莅事以幹蠱聞。”{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解纷》:“{熊曜}爲{臨清}尉﹐以幹蠱聞。”【4】见“幹父之蠱”。

  • 幹麽-汉语大词典

    幹麽

    【1】干什么。{洪深}《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张天翼}《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 幹手-汉语大词典

    幹手

    【1】指办事能干的人。{曲波}《林海雪原》八:“{座山雕}虽然是把干手﹐可是个臭财虫﹐没钱他是不干的。”

  • 幹員-汉语大词典

    幹員

    【1】办事能干的官员。{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周}精明强幹﹐歷辦疑難案件﹐爲江北第一幹員。”{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于是而上官薦之曰幹員﹐同僚推之曰能吏。”《清代文字狱档·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以陛下之力﹐差幹員一人﹐選快馬一匹﹐克日長驅到{臨邑}﹐問彼{臨邑}之地方官……誠如是也﹐則此事諧矣。”

  • 幹嗎-汉语大词典

    幹嗎

    亦作“[幹嘛]”【1】干什么。{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她一边抄﹐一边时时抬头看{林震}﹐{林震}问:‘干吗老看我?’”{何承鳌}《火焰山上四十天》:“谁叫你来的?来干吗?来烤火吗?”{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我连一个生产队部都找不着﹐你们干嘛不做些木牌子写上挂出来呀!”

  • 幹役-汉语大词典

    幹役

    【1】办事老练的差役。《文明小史》第六回:“{傅知府}當堂簽派的四名幹役﹐奉了本府大人之命﹐領了牌票﹐出外拿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卑職遣幹役四人﹐挨民家搜捕﹐至今逾限﹐憲猫不得。”

  • 幹直-汉语大词典

    幹直

    【1】干练正直。《新唐书·窦参传》:“{彝}後佐{曹王}{皋}﹐以幹直聞者也。”

  • 幹策-汉语大词典

    幹策

    【1】犹干略。《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青龍}中﹐帝圖討{遼東}﹐以{儉}有幹策﹐徙爲{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

  • 幹校-汉语大词典

    幹校

    【1】干部学校的简称。亦特指文化革命期间的“五七干校”。{韦君宜}《忆郭小川写诗》:“我们那个干校因为大部分人已经调走﹐要和文化部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县}{团泊洼}另一干校合并。”

  • 幹肅-汉语大词典

    幹肅

    【1】干练而慎重。《三国志·蜀志·董允传》:“{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

  • 幹謀-汉语大词典

    幹謀

    【1】干略。{清}{王韬}《变法自强下》:“洞明時變﹐大有幹謀者﹐仍未見其人也。”

  • 幹勁-汉语大词典

    幹勁

    【1】作事的劲头。{李準}《李双双小传》一:“家务事﹐真心焦﹐有干劲﹐鼓不了!”{谢觉哉}《鼓起劲就干得了》:“‘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任何困难﹐都在他们面前低头了。”

  • 幹枝-汉语大词典

    幹枝

    【1】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甲﹑丙﹑戊﹑庚﹑壬”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和“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六十组,用以纪年﹑月﹑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最初用来纪日,后多用来纪年,现农历仍用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竊疑古人以幹枝紀日﹐不以初一﹑初二紀日。”《广雅·释天》:“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 幹敏-汉语大词典

    幹敏

    【1】谓办事干练敏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望擇近臣識治體幹敏者﹐與三部衆官減省。”《新唐书·郑元璹传》:“{元璹}幹敏﹐所至常有譽。”{宋}{陆游}《南唐书·徐玠传》:“初爲小校﹐以幹敏稱。”{宋}{欧阳修}《相度併县牒》:“絶然小縣﹐有可以分割併省者﹐並欲隨近選差幹敏之官﹐密切先行相度可與不可。”

  • 幹方-汉语大词典

    幹方

    【1】语出《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榦,同“幹”,安。后以“幹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虚號﹐而無典戎幹方之實﹐去離天朝﹐不預王政。”

  • 幹練-汉语大词典

    幹練

    【1】熟练胜任;有才能又有经验。{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一切應辦事宜﹐由股商中慎選一精明幹練﹑操守廉潔之人綜計出入。”{汉}{蔡邕}《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幹練機事﹐綢繆樞極。”《南史·王球传》:“時大將軍{彭城王}{義康}﹐專以政事爲本﹐刀筆幹練者多被意遇。”{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刘白羽}《远方的来信》:“我想一定是一个精明干练﹐久经战斗的人物。”

  • 幹裕-汉语大词典

    幹裕

    【1】谓干练多能。{唐}{权德舆}《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權德輿}子四人〕皆有幹裕﹐而屈於年位。”

  • 幹譽-汉语大词典

    幹譽

    【1】以办事干练获得的声誉。《新唐书·张延赏传》:“或考先滿﹑或攝掌遇停限而官見乏者﹐聽在所擇省員有幹譽者權補﹐以才不以資。”

  • 幹本-汉语大词典

    幹本

    【1】树木的主干。亦喻事物的根本。{叶圣陶}《祖母的心》:“这原是干本以外的枝叶﹐自不足数。”

  • 幹略-汉语大词典

    幹略

    【1】指治事的才能与谋略。{宋}{陈亮}《谢教授墓志铭》:“{淳熙}三四年間﹐{三山}{林穎秀}{實之}作邑{永康}﹐强敏有幹略﹐一邑不勞而辦。”《三国志·吴志·诸葛恪等传评》:“{諸葛恪}才氣幹略﹐邦人所稱。”《隋书·李密传》:“父{寬}﹐驍勇善戰﹐幹略過人。”{清}{薛福成}《庸盦笔记·枢廷忌满六人》:“設立軍機以後﹐必以大學士尚書侍郎之幹略優長﹐默契宸衷者爲大臣。”

  • 幹當-汉语大词典

    幹當

    【1】主管;经办。《宣和遗事》前集:“上留意西邊﹐以{王厚}爲大將﹐安撫{臨洮}諸州;命内侍{童貫}爲監軍﹐專切往來幹當。”按﹐干当原作勾当﹐避{宋高宗}{赵构}讳改。{宋}{赵昇}《朝野类要·馀纪》:“仕宦在外任者﹐自有專一承受幹當之人﹐或是百司係籍人﹐或是門吏﹐凡有大小事務﹐爲之了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三》:“{政和}八年五月﹐户部幹當公事{李寬}奏:‘欲望凡以聖爲名字者﹐並行禁止。’”

  • 幹任-汉语大词典

    幹任

    【1】犹主管。《後汉书·伏湛传》:“{光武}即位﹐知{湛}名儒舊臣﹐欲令幹任内職﹐徵拜尚書﹐使典定舊制。”{李贤}注:“幹﹐主也。”

  • 幹將-汉语大词典

    幹將

    【1】称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老舍}《二马》第二段十:“汗衫﹐挽袖子﹐一手泥﹐粗手腕﹐是个干将!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

  • 幹掉-汉语大词典

    幹掉

    【1】除掉,消灭。{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俄国}资产阶级是个反革命阶级……{俄国}无产阶级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干掉他。”{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只要{长安}不再信任{呼韩邪}﹐我就可以把他干掉。”

  • 幹止-汉语大词典

    幹止

    【1】犹作息。谓劳作和止息。《书·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孔}传:“乃庶幾安汝故事止居。”{蔡沈}集传:“幹﹐事;止﹐居也。庶幾安爾所事﹐安爾所居也。”

  • 幹家-汉语大词典

    幹家

    【1】指很能干的人。{曲波}《林海雪原》八:“这个老干家是无孔不入﹐有空就钻。”【2】主持家事;当家。{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我這兄弟十分的幹家做活﹐早起晩眠﹐放錢舉債﹐如此般殷勤﹐我心中甚是歡喜。”{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男五人……次{懷理}﹐以侍親幹家﹐未聽入仕。”《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女兒尚幼﹐未能幹家。”

  • 幹父-汉语大词典

    幹父

    【1】“幹父之蠱”的略语。《易·蛊》:“幹父用譽﹐承以德也。”{孔颖达}疏:“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故云‘承以德’也。”{宋}{苏辙}《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诗:“{遲}年最長二十六﹐已能幹父窮愁裏。”

  • 幹材-汉语大词典

    幹材

    【1】有办事才能的人。{草明}《乘风破浪》第十一章:“你们俩都是国家的干材。”【2】办事才能。{郁云}《鲁迅与父亲郁达夫的友谊》:“父亲称他为‘具有实际干材’的文学家﹐不是没有理由的。”{汉}{刘向}《列女传·晋弓工妻》:“妻往説公﹐陳其幹材﹐列其勞苦﹐公遂釋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其({朱沖})子{勔}﹐有幹材。”

  • 幹濟-汉语大词典

    幹濟

    【1】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金}{王若虚}《答张仲杰书》:“若夫趨上而虐下﹐借衆命以易一身﹐流血刻骨而求幹濟之譽﹐今之所謂能吏﹐古之所謂民賊也。”{唐}{白居易}《与卢恒卿诏》:“以卿有忠勞之前効﹐幹濟之長才﹐常簡朕心﹐宜授此職。”{清}{姚莹}《再与方植之书》:“雖有善策﹐無幹濟之人﹐奈之何哉!”《梁书·刘坦传》:“爲{南郡王}國常侍……遷南中郎録事參軍﹐所居以幹濟稱。”《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知府員缺﹐此乃沿{江}重地﹐須才能幹濟之員。”【2】犹言成就。《易·乾》“貞者﹐事之幹也”{唐}{孔颖达}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氣成就萬物﹐使物皆得幹濟。”{唐}{崔致远}《徐莓充榷酒务须知》:“前件官發跡戎行﹐研心吏道﹐忠勤所至﹐幹濟可觀。”

  • 幹人-汉语大词典

    幹人

    【1】{宋}朝民户中的富豪和官户家中的一种办事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回:“次日﹐寫了一封書呈﹐使個幹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水浒传》第十三回:“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2】有才干的人。{晋}{葛洪}《抱朴子·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幹人也。”

  • 幹翼-汉语大词典

    幹翼

    【1】主干与辅翼。《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深根固本﹐並爲幹翼﹐雖歷盛衰﹐内外有輔。”{宋}{曾巩}《说勢》:“後世矯前之敝法﹐寢藩鎮權﹐功成求遂矣;然而尚未反守宰之分職﹐伸州縣之幹翼﹐豈計之善也?”

  • 幹禄-汉语大词典

    幹禄

    【1】{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幹”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幹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舊蒼頭{劉桃枝}等皆開府封王﹐其餘宦官﹑{胡}兒﹑歌舞人﹑見鬼人﹑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殆將萬數……乃至狗﹑馬及鷹亦有儀同﹑郡君之號﹐有鬭鷄﹐號開府﹐皆食其幹禄。”{胡三省}注:“幹出所部之人﹐一幹輸絹十八匹﹐幹身放之。”《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猶以{波斯}狗爲儀同﹑郡君﹐分其幹禄。”

  • 幹流-汉语大词典

    幹流

    亦称“[主流]”【1】同一水系内全部支流所流注的河流。

  • 幹屬-汉语大词典

    幹屬

    【1】干部的家属。{赵树理}《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只有后院的西房和西北小楼房上下分配给一家干属住。”{楚良}《抢劫即将发生……》:“社会企业是收容干属的橡皮口袋﹐机关也成了家属院。”

  • 幹活-汉语大词典

    幹活

    【1】做工作,从事劳动。{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听听﹐街坊四邻全干活儿﹐就是你没有正经事儿。”{冯金堂}《挖塘》:“干活的人们﹐有的对着太阳唱《东方红》﹐有的歌唱新编的小调﹐工地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常。”

  • 幹器-汉语大词典

    幹器

    【1】谓才干器局。{晋}{常璩}《华阳国志·後贤志》:“{伸}({柳伸})子{純}﹐字{偉淑}﹐有名德幹器﹐舉秀才。”

  • 幹楨-汉语大词典

    幹楨

    【1】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幹”,竖在两端的叫“楨”。引申为支柱,支撑。{汉}{扬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知幹楨之克立也。”{汪荣宝}义疏:“幹﹐《説文》作榦。{李}云:‘榦楨﹐築墻版之屬也。’按:《書·費誓》云:‘峙乃楨幹。’《史記·魯世家》《集解》引{馬}注云:‘楨幹者﹐皆築具;楨在前﹐幹在兩傍。’”《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碑》:“當享繁禄﹐爲帝幹楨。”

  • 幹國-汉语大词典

    幹國

    【1】治理国家。《後汉书·苏章传》:“時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論者舉{章}有幹國才﹐朝廷不能復用﹐卒於家。”《後汉书·史弼传》:“議郎{何休}又訟{弼}有幹國之器﹐宜登台相。”

  • 幹什麽-汉语大词典

    幹什麽

    【1】询问原因或目的。{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到底你们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干什么尽着糟蹋{金女士}﹐说她的坏话?”如:你干什么不早说呀﹐他老说这些干什么?

  • 幹事人-汉语大词典

    幹事人

    【1】干练而有办事才能的人。{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上曰:‘{鵠}實幹事人!以此至方鎮﹐争不勉旃?’上心知其由徑忝冒﹐故以此諷也。”《南史·沈文季传》:“{晉平王}{休祐}爲{南徐州}﹐帝就{褚彦回}求幹事人爲上佐﹐{彦回}舉{文季}。”【2】指办事人员。{宋}{苏轼}《与钱济明》之十:“如聞{常}之東門外有{裴氏}宅出賣﹐告公令一幹事人與問。”

  • 幹局-汉语大词典

    幹局

    【1】谓办事的才干器局。《三国志·蜀志·刘封等传评》:“{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無問其治術之醇疵﹐進身之邪正﹐而其人必有出衆之幹局﹐無疑義也。”{唐}{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李君}讀書爲詩﹐有幹局﹐久遊{燕}﹑{魏}{趙}﹑{代}﹐聞知人情﹐識地利﹐能言其故。”《明史·庞尚鹏等传赞》:“{龐尚鵬}諸人歷官中外﹐才諝幹局﹐咸有可稱。”

  • 幹營-汉语大词典

    幹營

    【1】谋划经营。《廿载繁华梦》第四回:“今將近一年﹐恐他再復留任﹐故小弟要進京裏個知己﹐代他幹營﹐好來任這海關監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某問所幹營﹐答言:‘將適{長清}﹐有所勾致。’”

  • 幹了-汉语大词典

    幹了

    【1】办理了当;理事果决了当。《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广异记·范端》:“{涪陵}里正{范端}者﹐爲性幹了。”{宋}{范仲淹}《奏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所貴在路便有幹了軍員﹐部轄各得齊整﹐不至依前作過。”《北史·毕义云传》:“〔{義雲}〕性嚴酷﹐事多幹了。”《易·乾》“貞固足以幹事”{唐}{孔颖达}疏:“貞爲事幹﹐於時配冬﹐冬既收藏﹐事皆幹了也。”

  • 幹質-汉语大词典

    幹質

    【1】干练的资质。《宋书·沈演之传》:“父{叔任}﹐少有幹質﹐初爲{揚州}主簿﹐{高祖}太尉參軍﹐{吴}{山陰}令﹐治皆有聲。”

  • 幹僮-汉语大词典

    幹僮

    【1】{南北朝}时为官吏服役的僮仆。《通志·职官七》:“{齊氏}衆官有僮幹之役而不詳其制。”《宋书·沈演之传》:“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不得雜役﹐{太祖}世﹐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

  • 幹當人-汉语大词典

    幹當人

    【1】犹干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雇觅人力》:“凡雇覓人力﹐幹當人﹑酒食﹑作匠之類﹐各有行老供雇。”

  • 幹升-汉语大词典

    幹升

    【1】犹擢升。《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晁老兒}〕見{梁生}{胡旦}没了势力﹐忖量得他斷不能再會幹升了。”《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如今老爺考過滿了﹐又不到部里幹升﹐萬一有人將縣缺謀去﹐只好把個遠府不好的同知﹐或是刁惡的歪州﹐將老爺推升了去﹐豈不誤了大事?”

  • 幹彊-汉语大词典

    幹彊

    【1】强干而有力。《新唐书·王遂传》:“會兵宿{淮西}﹐亟財賦﹐藉{遂}幹彊﹐拜{宣歙}觀察使。”

  • 幹植-汉语大词典

    幹植

    【1】犹言根本。《淮南子·兵略训》:“神莫貴於天﹐勢莫便於地﹐動莫急於時﹐用莫利於人。凡此四者﹐兵之幹植也﹐然必待道而後行﹐可一用也。”{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餘﹐而懷空抱素﹐幹植不足。”

  • 幹世-汉语大词典

    幹世

    【1】谓处理世事。《北史·裴矩传》:“世父{讓之}謂曰:‘觀汝神識﹐足成才士﹐欲求宦達﹐當資幹世之務。’{矩}由是始留情世事。”

  • 幹能-汉语大词典

    幹能

    【1】犹才能。《北史·崔彦穆等传论》:“{唐永}良能之名﹐所在著美﹐清白之譽﹐顯於累職﹐所謂幹能之士也。”《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於是上下相驅﹐迭行捶楚﹐以殘暴爲幹能﹐以守法爲懦弱。”《周书·尉迟迥传》:“{迥}通敏有幹能﹐雖任兼文武﹐頗允時望。”

  • 幹辦公事-汉语大词典

    幹辦公事

    【1】见“幹辦”。

  • 幹渠-汉语大词典

    幹渠

    【1】从水源引水的渠道。《人民日报》1952.6.5:“农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挖了{黄济渠}﹑{杨家河}﹑{乌拉河}等十大干渠。”

  • 幹持-汉语大词典

    幹持

    【1】谓干练有持事之才。《隋书·房彦谦传》:“設有正直之士﹐才堪幹持﹐於己非宜﹐即加擯壓;倘遇諂佞之輩﹐行多穢匿﹐於我有益﹐遽蒙薦舉。以此求賢﹐何從而至!”

  • 幹奴-汉语大词典

    幹奴

    【1】能干的奴仆。{明}{沈德符}《野獲编·果报·仇鬼下隶》:“有幹奴侵匿其貲甚夥﹐{顧}恚甚﹐屢刑索之﹐不勝拷掠而斃。”

  • 幹治-汉语大词典

    幹治

    【1】谓干练而有治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時西北二邊屯師甚廣﹐{摶}經制饋餉﹐以幹治稱。”《宋史·刘综传》:“{綜}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舉文法﹐時稱幹治。”

  • 幹警-汉语大词典

    幹警

    【1】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4.5.27:“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极少数检察干警还有违法乱纪行为。”《人民日报》1981.8.5:“{南充}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 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

  • 幹輔-汉语大词典

    幹輔

    【1】主干与辅佐。亦喻担当重任之人。《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幹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爲重臣矣。”{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伯休}不世英才﹐當爲國家幹輔。”

  • 幹運-汉语大词典

    幹運

    【1】谓运筹干办。《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自國家有事於{西戎}﹐{關右}之民未能息肩﹐而一旦薄伐無功﹐{河西}路阻﹐則必幹運飛輓﹐大興征討以通糧道。”{明}{文徵明}《送周君还吉水叙》:“公以幹運之材﹐操富民之術﹐以拓賦財之源。”

  • 幹道-汉语大词典

    幹道

    【1】主道;干线。{西戎}《女婿》:“你再往东面﹑北面看﹐那不是插着一排小红旗吗﹐那就是大水渠的干道。”

  • 幹僕-汉语大词典

    幹僕

    【1】办事能干的仆役。{清}{恽敬}《与姚秋农》:“今遠離膝下﹐上無嚴師﹐中無益友﹐下無幹僕。且市井之人﹐引之多事﹐便于銷算﹐故至于此耳。”{清}{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某﹐好蓄姬妾﹐幹僕四出覓佳麗。恆晝見而宵劫﹐人畏其勢﹐不敢訟。”

  • 幹實-汉语大词典

    幹實

    【1】指正直诚实的品质。{宋}{文天祥}《集杜诗·诸幕客序》:“督府架閣{吴文焕}﹑督遣{林棟}等皆{閩}士﹐有幹實﹐宣勞幕府。”【2】犹言正直诚实。{宋}{文天祥}《集杜诗·缪朝宗序》:“〔{繆朝宗}〕精練幹實﹐孜孜奉公。”

  • 幹甚麽-汉语大词典

    幹甚麽

    【1】询问原因和目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雪里》:“小姑娘!你跟我们走﹐干甚么去呀?”《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們爺兒們今日大遠的跑了來幹甚麽來了?”

  • 幹翮-汉语大词典

    幹翮

    【1】犹言主翮。翮,羽的主茎。借指理事的才能。《新唐书·马周传》:“雖幹翮非彊﹐亦可以免累。”《三国志·蜀志·糜竺传》:“{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

  • 幹主-汉语大词典

    幹主

    【1】犹宗主,主事者。《墨子·非命上》:“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孙诒让}间诂:“{畢}云:幹﹐當爲斡﹐此管字假音。{詒讓}案:《後漢書·竇憲傳》{李}注云:幹﹐主也。或曰﹐古管字。《漢書·食貨志》{顔}注云:斡讀爲管同。謂主領也。{漢}隸榦﹑斡皆作幹﹐經典多通用﹐但此幹字似當讀如字……幹主者﹐猶言宗主耳。”

  • 幹子-汉语大词典

    幹子

    【1】树干。{鲁迅}《野草·秋夜》:“他(指枣树)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 幹捷-汉语大词典

    幹捷

    【1】谓办事干练敏捷。《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索卢贞》:“君算未盡﹐然官須得三將﹐故不得便爾相放;君若知有幹捷如君者﹐當以相代。”

  • 幹力-汉语大词典

    幹力

    【1】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崇}辭於{顯陽殿}﹐戎服武飾﹐志氣奮揚﹐時年六十九﹐幹力如少。”【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宋}{徐铉}《稽神录·黄鲁》:“{徐三誨}爲撫州録事參軍﹐其下幹力{黄魯}者﹐郡之俚人。”《新唐书·沈既济传》:“{建中}二年﹐詔中書﹑門下兩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見官﹑故官若同正﹑試﹑攝九品以上者﹐視品給俸﹐至廪﹑餼﹑幹力﹑什器﹑舘宇悉有差。”【3】谓堪任其事的能力。{宋}{范仲淹}《胡公神道碑》:“由是民不被楚﹐吏不坐責﹐其幹力如此。”《宋书·沈攸之传》:“初﹐{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隨郡}人{雙泰真}有幹力﹐召不肯來。”{明}{李东阳}《翰林吴封君墓表》:“君内負幹力﹐奮自樹植。”

  • 幹時-汉语大词典

    幹時

    【1】犹言治世;用世。《宋书·颜竣传》:“{竣}自謂才足幹時﹐恩舊莫比﹐當贊務居中﹐永執朝政。”《北史·房彦谦传》:“設有正直之士﹐才堪幹時﹐於己非宜﹐即加擯棄。”{晋}{潘岳}《西征赋》:“思夫人之政術﹐實幹時之良具。”

  • 幹仗-汉语大词典

    幹仗

    【1】吵架,互相打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常常窝火:摔碗﹑骂人﹑打﹑跟大老婆子干仗。”{童边}《新来的小石柱》:“同学们以为他俩要干仗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幹貌-汉语大词典

    幹貌

    【1】犹体貌。{唐}{独孤郁}《上权侍郎书》:“雖小示其光輝幹貌於一人﹐驚我亦已多矣。”

  • 幹劇-汉语大词典

    幹劇

    【1】谓处理繁剧的事务。《隋书·李孝贞传》:“{孝貞}無幹劇之用﹐頗稱不理﹐上譴怒之﹐勑御史劾其事﹐由是出爲{金州}刺史。”

  • 幹具-汉语大词典

    幹具

    【1】谓才能器局。《魏书·甄琛传》:“{琛}性輕簡﹐好嘲謔﹐故少風望。然明解有幹具﹐在官清白。”《魏书·崔楷传》:“〔{崔楷}〕美風望﹐性剛梗﹐有當世幹具。”

  • 幹路-汉语大词典

    幹路

    【1】主要路线;干线。

  • 幹吏-汉语大词典

    幹吏

    【1】本指古代一种地位低下的官吏。亦泛指负责具体事务或办事老练的官吏。{汉}{王充}《论衡·程材》:“朝廷之人也﹐幼为幹吏﹐以朝廷爲田畝﹐以刀筆爲耒耜﹐以文書爲農業﹐猶家人子弟﹐生長宅中﹐其知曲折﹐愈于賓客也。”《魏书·任城王澄传》:“時雖有幹吏﹐去榜亦遠。”

  • 幹馬-汉语大词典

    幹馬

    【1】{唐}代画家{韩幹}初师{陈閎},后师{曹霸},画马得骨肉停均法,时与{曹霸}﹑{韦偃}齐名,世因称其所画之马为“幹馬”。{唐}{杜甫}《丹青引》:“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乃知{戴嵩}筆﹐能出{韓幹}徒﹐{幹}馬精神在韁勒﹐{嵩}牛怒鬭無牽拘。”

  • 幹臣-汉语大词典

    幹臣

    【1】指精明强干之臣。{清}{昭槤}《啸亭续录·廷寄》:“列聖天縱聰明﹐凡詔諭外吏﹐剴切機宜﹐輒中要。恐傳抄後有所洩漏﹐反使幹臣難以施爲﹐故一時機密事件﹐皆命軍機大臣封緘嚴密﹐由驛傳遞﹐名曰廷寄。”

  • 幹嘛-汉语大词典

    幹嘛

    【1】见“幹嗎”。

  • 幹綫-汉语大词典

    幹綫

    【1】交通线﹑电线﹑输送管等的主要线路。与“支綫”相对。{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现在应当确定不是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是在现时条件下所作不到的。”

  • 幹管-汉语大词典

    幹管

    【1】犹言承办。{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曹武惠}以平{江}南功歸﹐詣閤門﹐自稱曰‘勾當{江}南公事回’。今世借授白帖﹐輒自稱某幹管云。”

  • 幹佐-汉语大词典

    幹佐

    【1】谓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冠摧履決﹐藍縷帶索﹐何肎與俗人競幹佐之便僻﹐修佞幸之媚容。”《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鄧艾}〕以口吃﹐不得作幹佐。”

  • 幹父之蠱-汉语大词典

    幹父之蠱

    【1】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唐}{独孤及}《唐故虢州宏农县令天水赵府君墓志》:“有子若干人﹐訓以義方﹐咸能被服文藝﹐幹父之蠱。”《易·蛊》:“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王弼}注:“以柔巽之質﹐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則夫絶棄人倫如{寳玉}其人者﹐自普通之德道言之﹐固無所辭其不忠不孝之罪;若開天眼而觀之﹐則彼固可謂幹父之蠱者也。”{宋}{洪迈}《夷坚庚志·武女异疾》:“{鄂州}富商{武邦寧}啟大肆﹐貨縑帛……其次子{康民}﹐讀書爲士人。使長子幹蠱。”{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員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亦省作“[幹蠱]”。

  • 幹-汉语大词典

    《集韻》古旱切,上旱,見。【1】小竹。《文选·王褒 <洞箫赋>》:“原夫簫幹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李善}注:“幹﹐小竹。”

  • 城幹-汉语大词典

    城幹

    【1】筑城时埋置土中的坚木支柱。{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黄芦城干》:“{長城}之旁﹐居人以積雨後或有得堅木於城土中。識者謂名黄蘆木﹐乃當時用以爲城幹者。性極堅勁﹐不畏水濕而耐久﹐至今一二千年猶有如楹大者。以之爲鎗幹最佳﹐蓋築城無以爲幹不可。”

  • 埋頭苦幹-汉语大词典

    埋頭苦幹

    【1】专心致志,刻苦工作。{郭小川}《楠竹歌》:“她埋头苦干﹐情愿在深山久居。”{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 基幹-汉语大词典

    基幹

    【1】基础;骨干。{{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一节:“他所依靠的统治集团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基干的豪强集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

  • 執幹-汉语大词典

    執幹

    【1】犹主持,总管。{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憐汝家中紛紜﹐無執幹者﹐故不惜愛女送來祗奉。”

  • 對着幹-汉语大词典

    對着幹

    【1】比喻专门采取相对或相反的做法。{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三三章:“我这样跟全屯子人对着干﹐一半是为了服从上级﹐一半也是为了咱们自己。”{{陈爽}{子仲}}《康玄抓点》:“{康玄}一听更生气﹐两眼瞪得象鸡蛋:‘你们处处难为我﹐事事和我对着干。’”

  • 大幹-汉语大词典

    大幹

    【1】指花大气力去做某事。如:大干社会主义。【2】大规模地去做。{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这是盲动主义的残余。”{茅盾}《子夜》五:“他们三个后台老板在一星期内每人先缴付二十万﹐以便立刻动手大干。”

  • 奇幹-汉语大词典

    奇幹

    【1】北狄之一。{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鉞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逸周书·王会解》:“奇幹善芳。善芳者﹐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昧。”{孔晁}注:“奇幹﹐亦北狄。善芳﹐鳥名。不昧﹐不忘也。”

  • 小幹仵-汉语大词典

    小幹仵

    【1】方言。小孩子。《海上花列传》第四回:“{小紅}冷笑道:‘耐(你)只好去騙騙小幹仵。’”

  • 小幹-汉语大词典

    小幹

    【1】撒尿。《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這{潘婆}睡到三更時分﹐起身小幹﹐雙手捧盆撒尿。”【2】小事情。《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是歲有小幹﹐往{福州}。”

  • 合幹-汉语大词典

    合幹

    【1】谓肋骨相紧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晋}{杜预}注:“駢脅合幹。”{孔颖达}疏:“幹是肋之别名。駢訓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2】谓树的主干相并合。《宋书·礼志三》:“嘉禾積穗於殿甍﹐連理合幹於園籞。”

  • 命幹-汉语大词典

    命幹

    【1】星相家指与人出生时所值的年﹑月﹑日﹑时相应的天干。幹,同“干(gān)”。{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趙}云]:‘這是區區的八字﹐先生仔細看一看﹐莫要容情。’[正末算科][唱]:‘這命幹是丙﹑丁﹑戊﹑己﹑庚。’”

  • 單幹-汉语大词典

    單幹

    【1】特指个体农业劳动。{柳青}《狠透铁》:“几千年的单干社会嘛﹐合作化这才二年﹐一下就弄好了吗?”{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五:“他们感到再单干下去在各方面都对他们不利﹐而惟有加入合作社才是较为有利的时候﹐他们才会下决心加入合作社。”【2】单独地工作。{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後记》:“我以前做翻译工作﹐都是一个人单干。”

  • 器幹-汉语大词典

    器幹

    【1】犹才干。《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邈}同郡{韓觀}{曼游}﹐有鑒識器幹﹐與{邈}齊名。”{宋}{曾巩}《节度使制》:“非文武器幹﹐望臨一時﹐朕所寵嘉﹐不在兹選。”《旧唐书·李昭德传》:“{乾祐}雖强直有器幹﹐而昵於小人。”

  • 嚴幹-汉语大词典

    嚴幹

    【1】整饬而干练。《金史·粘葛奴申传》:“{天興}初﹐倅{開封府}﹐以嚴幹稱﹐其年五月﹐擢爲{陳州}防禦使。”

  • 國幹-汉语大词典

    國幹

    【1】国家之主干,治国之本。{南朝} {齐}{王俭}《侍皇太子释奠宴》诗:“禮惟國幹﹐義實民端。身由業澡﹐世以教安。”《左传·襄公三十年》:“{子駟氏}欲攻{子産}﹐{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幹也。殺有禮﹐禍莫大焉。’”

  • 帳幹-汉语大词典

    帳幹

    【1】推官的别称。{苏轼}《答谢民师书》{宋}{郎晔}题注:“後爲{廣東}帳幹﹐偶遇公還自海外﹐以文相往來﹐遂有此書。”

  • 布幹-汉语大词典

    布幹

    【1】伸展的枝干。{晋}{成公绥}《乌赋》:“起彼高林﹐集此叢灌;棲息重陰﹐列巢布幹。”

  • 形幹-汉语大词典

    形幹

    【1】形体。指身躯。《南齐书·曹虎传》:“{虎}形幹甚毅﹐善於誘納﹐日食荒客常數百人。”

  • 府幹-汉语大词典

    府幹

    【1】{宋}时显贵邸宅中的侍从。干,干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待詔}問:‘府幹有何見諭?’”《水浒传》第十七回:“{東京}太師府裏﹐差府幹見到廳前﹐有緊急公文﹐要見相公。”

  • 廉幹-汉语大词典

    廉幹

    【1】廉洁干练。《後汉书·陈球传》:“累經州郡﹐以廉幹知名。”《明史·冯应京传》:“督{薊鎮}軍儲﹐以廉幹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四人者﹐果皆耿直廉幹﹐聲實俱美。”{宋}{苏轼}《与陈公密书》之二:“{曹三班}廉幹非常﹐遠送愧感。”

  • 宗幹-汉语大词典

    宗幹

    【1】见“宗榦”。

  • 宣幹-汉语大词典

    宣幹

    【1】指宣抚使﹑宣谕使属下的干办官员。{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開禧}用兵﹐{鄧友龍}﹑{程松}爲宣撫宣諭使﹐板授其屬謂之宣幹。”

  • 實幹-汉语大词典

    實幹

    【1】切切实实地做事。{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正因为他喜欢实干﹐所以坚决反对虚伪的俗套子礼节。”{冰心}《<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这对只会空谈而不实干的‘计划’﹐很有讽刺的意义。”{巴金}《探索集·“豪言壮语”》:“还是少说空话﹑埋头实干的好。”

  • 局幹-汉语大词典

    局幹

    【1】度量和才干。《宋书·殷景仁传》:“四人並時爲侍中﹐俱居門下﹐皆以風力局幹﹐冠冕一時。”《梁书·宗夬传》:“{夬}少勤學﹐有局幹。”《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雖幼﹐觀其神采﹐殊有局幹﹐必成令器﹐未知年命何如耳。”

  • 居幹-汉语大词典

    居幹

    【1】处理弓干。《周礼·考工记·弓人》:“居幹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贾公彦}疏:“居謂居處解析弓幹之法。”

  • 强幹-汉语大词典

    强幹

    亦作“[彊幹]”【1】喻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此流須卒斬﹐神器資强幹。”【2】精明干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軍旅之臣﹐取其斷決有謀﹐强幹習事。”《新唐书·李回传》:“爲人彊幹﹐所涖無不辦。”{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忠順有餘﹐强幹不足。”【3】强横的干人;悍仆。{宋}{周密}《癸辛杂识後集·先君出宰》:“其時{李文清}方閑居於邑中﹐其家强幹數十﹐把握縣道﹐難從之請﹐蓋無虚月。先人惟理自循﹐不能一一盡奉其命也。”

  • 强幹弱枝-汉语大词典

    强幹弱枝

    亦作“[彊幹弱枝]”【1】加强本干,削弱枝叶。喻加强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势力。语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閒,犬牙相臨,秉其阸塞地利,彊本幹,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後汉书·班固传》:“與乎州郡之豪桀﹐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彊幹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諸鎮皆自知兵力精鋭﹐非京師之敵﹐莫敢有異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幹弱枝﹐制治於未亂故也。”{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秦}〕改封建爲郡縣﹐削地方自治之權﹑銷兵器﹐徙豪富於{咸陽}﹐爲强幹弱枝之計。”

  • 孤幹-汉语大词典

    孤幹

    【1】植物的独生干。亦比喻孤独者。《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亭亭孤幹﹐獨生無伴。”{李善}注:“孤幹﹐孤生之竹﹐以喻{諶}。”{唐}{敬括}《豫章赋》:“孤幹直指﹐交莖亂傾。”{宋}{杨万里}《蕙花初开》诗:“孤幹八九花﹐一花破初蕤。”

  • 妥幹-汉语大词典

    妥幹

    【1】稳妥干练。{清}{林则徐}《密拿汉奸札稿》:“爲此札行布按兩司﹐速即會同查照單開各項人犯﹐密派妥幹之印委人員﹐即日改裝易服﹐分投查探。”

  • 玉幹-汉语大词典

    玉幹

    【1】筑墙时墙头两旁所竖木柱的美称。借喻支柱,主干。{南朝} {陈}{沈炯}《太尉始兴昭烈王碑》:“麟趾盤石之宗固具﹐金楨玉幹之戚畢封。”【2】竹的美称。{唐}{卢纶}《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玉幹百餘莖﹐生君此堂側。”{唐}{卢纶}《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玉幹一尋餘﹐苔花錦不如。”

  • 理幹-汉语大词典

    理幹

    【1】谓治事干练。《三国志·魏志·钟繇等传论》:“{鍾繇}開達理幹﹐{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 本幹-汉语大词典

    本幹

    亦作“[本榦]”【1】常用以比喻事物的主体。《吕氏春秋·决胜》:“夫兵有本幹﹐必義﹑必智﹑必勇。”《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錯臨﹐秉其阸塞地利﹐彊本幹﹑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章炳麟}《文学说例》:“文辭雖以存質爲本幹﹐然業曰文矣﹐其不能一從質言可知也。”【2】树木的根干。{宋}{梅尧臣}《凌霄花赋》:“朱華粲兮下覆﹐本榦蔽兮不昭。”

  • 材優幹濟-汉语大词典

    材優幹濟

    【1】谓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清史稿·高宗纪五》:“{劉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幹濟。”

  • 材幹-汉语大词典

    材幹

    【1】才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騎上下山若蜚﹐材幹絶人。”《花月痕》第四回:“{曹公}接辦﹐自不費手﹐也著實欽服{荷生}材幹。”{元}{刘祁}《归潜志》卷五:“公爲人剛直﹐有材幹。”《陈书·蔡徵传》:“{後主}器其材幹﹐任寄日重。”【2】木材。《汉书·货殖传序》:“於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種樹畜養;五穀六畜及至魚鼈鳥獸雚蒲材幹器械之資﹐所以養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三国} {魏}{嵇康}《琴赋》序:“稱其材幹﹐則以危苦爲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爲主。”{明}{李东阳}《重建阙里庙成谢表》:“材幹堅良﹐工製精密。”

  • 枝幹相持-汉语大词典

    枝幹相持

    【1】犹枝叶相持。{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於王{}﹐降爲庶人﹐猶枝幹相持﹐得居虚位。”

  • 枝幹-汉语大词典

    枝幹

    【1】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詩序則同義﹐傳説則異體﹐總其歸塗﹐實相枝幹。”【2】树枝和树干。{杨朔}《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唐}{白居易}《庐山桂》诗:“枝幹日長大﹐根荄日牢堅。”【3】喻大宗与旁支。《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幹﹐夷芟略盡。”【4】支干。天干地支。{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十干》:“甲乙謂之幹﹐子丑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

  • 果幹-汉语大词典

    果幹

    【1】果断干练。{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晏恭人》:“{寧}妾{任氏}魁偉果幹﹐出家財十萬﹐募勇士﹐信宿間得千人﹐設隊伍將校﹐手自麾兵以逼{子琳}。”《南史·薛深传》:“〔{薛深}〕果幹有氣力。{宋}{元徽}末﹐以軍功至驍騎將軍。”

  • 枯幹-汉语大词典

    枯幹

    亦作“[枯榦]”【1】枯老的树干。《梁书·侯景传》:“大風一振﹐枯幹必摧。凝霜暫落﹐秋蔕自殞。”{唐}{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鍛羽集枯榦﹐低昂互鳴悲。”【2】指拐杖。{元}{郝经}《楷木杖笏行》:“崔嵬枯幹尚生意﹐千古堂堂{孟}{韓}力。”

  • 柯幹-汉语大词典

    柯幹

    亦作“[柯榦]”【1】枝干。{清}{谭献}《<明诗录>序》:“{吴嘉紀}表布粟之文章﹐{杜濬}﹑{彭孫貽}鬱松檜之柯幹。”{元}{陈樵}《双柏》诗:“亭亭山上柏﹐柯榦如青銅。”{清}{黄景仁}《咏怀》:“桂樹生空山﹐柯榦何連蜷。”{宋}{洪迈}《夷坚甲志·柳将军》:“廟庭有杉一株﹐柯幹極大﹐蔽蔭甚廣。”

  • 柱幹-汉语大词典

    柱幹

    【1】比喻能担大任的重臣。《汉书·李寻传》:“陛下秉四海之衆﹐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

  • 根幹-汉语大词典

    根幹

    【1】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韩非子·扬权》:“參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幹不革﹐則動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謂玉樹﹐根幹盤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爲妻﹐以孽代宗”{唐}{孔颖达}疏:“以適子比根幹﹐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 棟幹-汉语大词典

    棟幹

    【1】栋梁干材。比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撫寧之勳﹐實洽朝野﹐識量局致﹐棟幹之器也。”《汉书·佞幸传赞》:“{哀}{平}之際﹐國多釁矣。主疾無嗣﹐弄臣爲輔﹐鼎足不彊﹐棟幹微撓。”《北史·李灵李顺等传论》:“{順}則器標棟幹﹐一時推重;{孝伯}風範鑒略﹐蓋亦過人。”{唐}{吕道生}《定命录》:“{魏公}當位極人臣﹐聲名烜赫﹐熱心忠謇﹐直諒不回﹐必作棟幹﹐爲國元輔。”

  • 楨幹-汉语大词典

    楨幹

    【1】见“楨榦”。

  • 榮幹-汉语大词典

    榮幹

    【1】谓办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幹﹐夜深方歸也。”

  • 樞幹-汉语大词典

    樞幹

    【1】犹主干。{清}{陈衍}《<剑怀堂诗草>序》:“{開}{天}之{少陵}﹑{摩詰}﹐{元和}之{香山}﹑{昌黎}﹐又往往一人不一其聲貌。故{開}{天}﹑{元和}者﹐世所分唐{宋}{詩}之樞幹也。”

  • 標幹-汉语大词典

    標幹

    【1】特出的才干。{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汝南}{邵軫}{緯卿}﹐有詞學標幹﹐{天水}{趙驊}{雲卿}﹐方美行純。”

  • 樹幹-汉语大词典

    樹幹

    亦作“[樹榦]”【1】树的主体部分;树身。{杨朔}《赤道雪》:“我能认识的只有‘木布郁’树﹐树干粗得出奇﹐十几个人连起胳臂﹐也抱不过来。”{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榕》:“榕樹﹐{南海}{桂林}多植之﹐葉如木麻﹐實如冬青﹐樹榦拳曲﹐是不可以爲器也。”

  • 機幹-汉语大词典

    機幹

    【1】机智干练。《晋书·虞潭传》:“{{}字{思行}﹐{潭}之兄子也。雖機幹不及於{潭}﹐然而素行過之。”

  • 支幹-汉语大词典

    支幹

    【1】见“支干”。【2】犹肢体。四肢;四肢和躯干。{宋}{苏舜钦}《上孔待制书》:“如支幹之護首目﹐枝葉之蔽本根﹐而籓垣之嚴室廬也。”一本作“支體”。

  • 正幹-汉语大词典

    正幹

    【1】主干;主体。{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秦嶺}極其崔嵬﹐在{五郎孝義}者﹐上下均七八十里﹐度嶺總須兩日﹐蓋即南山之正幹也。”【2】正正经经地干。{李準}《不能走那条路》:“现在共产党领导就是这样﹐只要你正干﹐下力﹐遇住事政府和大家都能帮助。”

  • 武幹-汉语大词典

    武幹

    亦作“[武榦]”【1】指军事才干。《梁书·张惠绍传》:“{張惠紹}字{德繼}﹐{義陽}人也﹐少有武幹。”《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初﹐帝問{趙普}曰:‘儒臣有武幹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補闕{辛仲甫}對。”《宋书·殷琰传》:“{休祐}與{琰}書曰:‘君本文弱﹐素無武榦﹐是遠近所悉。’”《新唐书·马璘传》:“{璘}少學術﹐而武幹絶倫。”《魏书·吕罗汉传》:“{羅漢}仁篤慎密﹐弱冠以武幹知名。”

  • 敲鑼賣糖, 各幹一行-汉语大词典

    敲鑼賣糖, 各幹一行

    【1】谓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赵社会}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

  • 明幹-汉语大词典

    明幹

    【1】明智干练。{明}{无名氏}《云间杂志》卷四:“苟年值其豐而佐之以明幹之有司﹐則計日而成功者﹐常十之十。”{宋}{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莫若精選明幹朝臣十許人﹐分行天下﹐盡籍官吏能否而升黜之。”《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朝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档案资料·向荣奏稿》:“而兵積習﹐每以不得入城爲恥。若不商派明幹大員﹐管帶精鋭兵勇﹐扼要堵剿﹐恐致首逆竄出﹐另生枝節。”

  • 時幹-汉语大词典

    時幹

    【1】治世干才。《魏书·李孝伯李安世等传赞》:“{安世}識具通雅﹐時幹之良。”

  • 曹幹-汉语大词典

    曹幹

    【1】诸曹的办事人员。《隋书·礼仪志六》:“文官曹幹﹐白紗單衣﹑介幘。尚書二臺曹幹亦同。”

  • 没幹-汉语大词典

    没幹

    【1】没有用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有了﹐有了﹐除非如此﹐如此。除了這一件﹐真便死也没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本爲他遠來相投﹐今失了望﹐後邊日子如何過得?我要這性命也没幹。”

  • 治幹-汉语大词典

    治幹

    【1】处理政务的干才。《南齐书·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應須治幹﹐豈可以年少講學處之邪?”

  • 洪幹-汉语大词典

    洪幹

    【1】粗大的树干。{汉}{刘桢}《鲁都赋》:“洪幹百圍﹐高徑穹皇。”{晋}{卢谌}《赠刘琨》诗:“禀澤洪幹﹐晞陽豐條。”

  • 清幹-汉语大词典

    清幹

    【1】清廉干练。{唐}{白居易}《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序》:“{天寶}中﹐應明經舉及第﹐選授{婺州}{義烏}尉﹐以清幹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把那姦猾刁剌的州縣裏剖﹐將那清幹忠直的向省部内遷。”{明}{王世贞}《于太傅公传》:“尚書{鄺埜}﹐以清幹著﹐而{謙}佐之以弘斷。”《南齐书·王晏传》:“{鸞}清幹有餘﹐然不諳百氏﹐恐不可居此職。”

  • 打幹-汉语大词典

    打幹

    【1】钻营,活动。{叶圣陶}《倪焕之》四:“讲的是那年办初选……{蒋老虎}拼命出来打干。客居外边的﹐不高兴投票的﹐那些选民的名字他都抄了去。”《负曝闲谈》第四回:“他又一想﹐知縣革了﹐叫化子没有猢猻了。何不進京去打幹﹐拼着多花些錢﹐弄個開復?”《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哥哥叫做{焦榕}﹐專在各衙門打幹﹐是一個油裏滑的光棍。”

  • 拔幹-汉语大词典

    拔幹

    【1】特出干练。《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王淩}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

  • 提幹-汉语大词典

    提幹

    【1】{宋}官名。即提举。【2】谓由一般群众提拔为干部。{韶华}《肠梗阻》:“一九七四年我提干﹐调到冶金局当了干部科干事后﹐我仍然每晩到他家里去。”

  • 搜巖采幹-汉语大词典

    搜巖采幹

    【1】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珍﹐搜巖采幹。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 擢幹-汉语大词典

    擢幹

    【1】谓树干挺生﹑耸拔。{宋}{刘子翚}《次张守韵》之二:“庭松憐手植﹐擢幹已彌尋。”{晋}{张载}《安石榴赋》:“揮光垂緑﹐擢幹曜鮮。”{唐}{姚合}《四松》诗:“擢幹凌空去﹐移根斷石開。”

  • 氣幹-汉语大词典

    氣幹

    【1】气魄和才干。《宋书·垣护之传》:“{護之}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幹强果。”{宋}{洪迈}《夷坚丁志·左都监》:“{良}嘗在{張魏公}府爲帳下﹐氣幹甚偉。”《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肱}任俠有氣幹。”【2】气血和躯体。《列子·杨朱》:“行年六十﹐氣幹將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見今世士大夫﹐纔有氣幹﹐便倚賴之﹐不能被甲執兵以衛社稷﹐但微行險服﹐逞弄拳。”

  • 能幹-汉语大词典

    能幹

    【1】有才能﹐会办事。{鲁迅}《彷徨·祝福》:“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老残游记》第三回:“{佐臣}人是能幹的﹐只嫌太殘忍些。”{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這箇兄弟姓{張}名{千}﹐因他能幹﹐就跟着我辦事。”{宋}{欧阳修}《论西北事宜札子》:“{代州}諸寨主監押三十餘員﹐内無三四人能幹而曉事者。”【2】犹才干。{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五讲:“譬如{诸葛亮}是很有才学的﹐很有能干的﹐他所辅的主﹐先是{刘备}﹐后是{阿斗}。{阿斗}是很庸愚的﹐没有一点能干。”《红楼梦》第十三回:“那{鳳姐}素日最喜攬事﹐好賣弄能幹。”《後汉书·循吏传·孟尝》:“{嘗}安仁弘義﹐耽樂道德﹐清行出俗﹐能幹絶群。”{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趙璧}曰:‘兄長有能幹。’”

  • 膽幹-汉语大词典

    膽幹

    【1】胆略和才干。《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子響}少好武﹐在{西豫}時﹐自選帶仗左右六七十人﹐皆有膽幹。”《宋书·范晔传》:“{熙先}以{耀}膽幹可施﹐深相待結。”

  • 文幹-汉语大词典

    文幹

    【1】文思才干。{南朝} {梁}{何逊}《答江革联句不成》诗:“日余乏文幹﹐逢君善草札。”

  • 旗幹-汉语大词典

    旗幹

    【1】即旗竿。《宋史·仪卫志三》:“殿前司仗内金槍﹑銀槍﹑旗幹﹐易以漆飾。”

  • 營幹-汉语大词典

    營幹

    【1】办理;经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没一句説話不與{謝保}商量﹐没一件事體不叫{謝保}營幹。”{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今者無故又創一司﹐號曰制置三司條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求於内﹐使者四十餘輩﹐分行營幹於外。”{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我夫主亡化之後﹐全虧這孩兒早起晚眠﹐營幹生理﹐養活老身。”【2】办事;干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明日﹐入城營幹﹐日暮未歸。”《水浒传》第九九回:“亦有村莊房舍﹐其中人民﹐也是在那裏忙忙的營幹。”{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營幹﹐夜深方歸也。”【3】钻营;打关节。{清}{王晫}《今世说·方正》:“{柴虎臣}生平拙於逢人﹐少營幹﹐疎懶率素。”《元典章·吏部二·承荫》:“近年間各衙門奏選用人的豪霸富户﹐每往往營幹了受宣勅的名分。”《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僧徒又復營幹近侍﹐買作佛事﹐歲用鈔數千萬錠。”《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孚}度道必然解郡﹐却待差人到{安慶}去替他用錢營幹。”【4】现代军队营级干部的略语。京剧《奇袭白虎团》第五场:“众营干:保证完成任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