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報應)是什么意思
報應-汉语大词典
報應
【1】往还,交往。《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今王舅{博}({張博})數遺王書﹐所言悖逆……而恬有{博}言﹐多予金錢﹐與相報應﹐不忠莫大焉。”【2】指祭祷的灵验。{宋}{洪迈}《夷坚丙志·李明微》:“{李明微}法師﹐{福州}人﹐道戒孤高﹐爲人拜章伏詞﹐報應甚著。”【3】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变化说成是对人事治乱的反应或预示,称为报应。《汉书·成帝纪》:“朕親飭躬﹐郊祀上帝。皇天報應﹐神光並見。”《魏书·世祖纪》:“豈朕精誠有感﹐何報應之速﹐雲雨震灑﹐流澤霑渥。”【4】回报;回音。{宋}{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而{宇文丈}堅謂{長沙}去山前迢遞﹐報應不免遲緩﹐恐誤事機。”{宋}{司马光}《抚纳西人诏意》:“曏邊臣奏陳﹐云彼君臣失職﹐及移文詰問﹐曾無報應。”【5】佛教语。原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种恶因得恶果。如:你这样专干坏事﹐难道不怕报应吗!{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下》:“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宋}{苏轼}《袁宏论佛说》:“又以爲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一章:“‘你也相信报应?’{剑平}不由得笑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隨人善惡細微﹐各彰報應。”
因果報應-汉语大词典
因果報應
【1】佛教语。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作善作恶,必各有报应。{唐}{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後汉书·西域传论》:“精靈起滅﹐因報相尋。”{李贤}注:“因報相尋﹐謂行有善惡﹐各緣業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這裏還像有點因果報應在裏面呢。”亦省作“[因報]”。{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則因果報應之説﹐亦未嘗廢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