墝(墝)是什么意思
墝-汉语大词典
墝
《廣韻》口交切,平肴,溪。【1】瘠薄的田地。《荀子·儒效》:“相高下﹐視墝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杨倞}注:“墝﹐薄田也。”《吕氏春秋·辩土》:“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2】指土地贫瘠。《淮南子·要略》:“{韓}{晉}别國也﹐地墽民險﹐而介於大國之間。”
墝-汉语大词典
墝
《集韻》口教切,去效,溪。【1】土地不平。{汉}{刘向}《说苑·建本》:“豐牆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壤必先矣。”《集韵·去效》:“墝﹐土不平。”
墝塉-汉语大词典
墝塉
【1】见“墝瘠”。
墝埆-汉语大词典
墝埆
【1】(土地)瘠薄。{汉}{王充}《论衡·率性》:“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清史稿·食货志一》:“{高}﹑{亷}﹑{雷}屬山荒墝埆﹐皆給資招墾﹐并免升科。”{宋}{沈辽}《代人上太守书》:“墝埆之田﹐不足以耕汙潢之池。”《墨子·亲士》:“墝埆者其地不育。”【2】地形险要处。《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地有要害﹐今北邊既失{古北}之險﹐然自{威虜城}東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澤墝埆﹐所謂天隙天陷﹐非敵所能輕入。”《後汉书·南匈奴传》:“墝埆之人﹐屢嬰塗炭﹐父戰於前﹐子死於後。”{李贤}注:“墝埆謂險要之地。”{五代}{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畫棟泥金碧﹐石路盤墝埆。”
墝垤-汉语大词典
墝垤
【1】地势较高的薄地。{唐}{柳宗元}《斩曲几文》:“稟氣失中﹐遭生不完。託地墝垤﹐反時燠寒。”
墝瘠-汉语大词典
墝瘠
亦作“[墝塉]”【1】(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譙}土地墝瘠﹐百姓窮困﹐{毓}愍之﹐上表徙民於{梁國}就沃衍﹐失帝意。”《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數事觀之﹐則圈地之初﹐室廬邱基﹐盡爲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歸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謂虐政之尤者矣。况當此之時﹐旗奴逃亡﹐由旗員句攝﹐勿關有司。”《新唐书·卢坦传》:“{天德}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河}遠﹐烽候無所統接。”《周书·李彦传》:“今可斂以時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塗及儀衛等。”
肥墝-汉语大词典
肥墝
【1】见“肥磽”。
豐牆墝下-汉语大词典
豐牆墝下
【1】垣墙高大, 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汉}{刘向}《说苑·建本》:“豐牆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壞必先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